|
|
|
|
|
|
d*****9 发帖数: 315 | 1 很少有人将韩寒和周国平相提并论。二人无论是是性格还是价值观都迥乎不同。他
们的读者圈也因此而有所差异。同时可以了解他们两个的人不多。韩寒的笔锋犀利,言
辞泼辣,感情的倾向于文中肆无忌惮的奔腾激荡。那是官方点的说法,直白点就是骂人
特别猛,口水可以把人淹死。周国平温和敦厚,内敛沉稳,爱憎的情绪于字句里潜藏。
前者易引起情绪的波动起伏,在心里说一句他妈的骂起来真是爽比如《三重门》骂的那
叫一个痛快。后者的确有灵魂的参与,可以让人获得宁静。
若以二人的行文风格,价值观念和影响群体划分,没有共性是很正常的。可是若抛
开这些,仅以作品内容统观则又不然。想找出二人的相同之处,就跟找到和尚和秃子的
相同处一样容易。
他们都是对中国教育不满意的名人,而且是文化名人。
韩寒十七岁出版《三重门》后引发的轰动,到现在依然被人们提及。这本书的出现
引发了很多人对中国教育的反思,还整出个韩寒现象。他对中国教育好不留情,在自己
的作品中对病态的教育予以强烈的讽刺和批判。说白了就是骂而且是不带脏字的骂。骂
的真高明。在青少年当中引起的反响最为强烈。这个可以理解,就像写一本骂城管的书
商贩的反响最为热烈一样。因为这本书他被无数学生膜拜为偶像。骂的看的心里爽呀。
对中国教育有一定看法的他连连发炮。哼哼看我不骂死你。他作品的畅销使韩寒成为应
试教育的反抗者。直到现在不少学生,都还拿韩寒作为反驳父母必须要读书才有出息的
例子。大人肯定恨死韩寒啦。
韩寒的出现激烈,迅猛,犹如一阵飓风。他的确可以带来轰动,可那只是犹如流星
般的转瞬即逝。相比而言周国平的言论才更令人担忧。他的许多哲理散文都里都透露出
对中国教育的痛心和感叹,让人反思和隐忧。虽然他竭力控制自己的情感,不过分的在
文中流露,对于中国教育的斥责依然成为他的文章主要基调。在东莞的文化讲坛,他专
讲的教育。他是哲学家,从哲学角度看待的教育更为深刻,因为哲学将理性作为思考的
指导,而文学投入的感情因素更多。
周国平作为北大哲学教授,比韩寒对中国教育的看法更具说服力。就像电影,拍电
影的人绝对比看电影的人有更深的感触。但这也就注定周国平的影响力比韩寒小的多。
因为看电影的人永远比拍电影的人要多的多。
韩寒选用的是文学的方式,只停留在表面反应出这一社会现象,引得大家的追捧。
而周国平选用的是哲学角度。思考的是本质。中国人对一样事物向来不愿深入了解,只
需要差不多就行。韩寒抓住中国人的这样特性,把教育拿来一通狠骂。大喊中国教育不
行,中国教育愚蠢,说出大家的心里话。他只停在表面为做深入的思考,就是讽刺和批
评。不说为什么愚蠢,怎样愚蠢。这一点恰好有迎合了中国人的特性,搞得大家群情群
情激奋,直呼过瘾。于是韩寒最初的作品极为畅销。后来多了些严肃的思考,其中的死
想融入了更多。作品的销量也就不及以往。而郭敬明依旧在那里写强奸1,写金钱,写
上流社会,看的大家心里激动异常,于是他的书连破畅销记录。不的不批评一下韩寒,
你怎么就这么不知好歹呢?多向人家郭敬明学一学嘛,写什么有思想的作品嘛。没事研
究一下市场需要,迎合一下大家的需求。人家喜欢钱你就写写钱,人家喜欢强奸你就写
强奸嘛。那样你不就可以火了吗?
即使韩寒昔日有过巨大的影响,可对于中国教育仍旧无济于事。一方面源于国人本
身的劣性,就是看热闹厉害。看韩寒的书火,于是自己也凑上去买几本来度。看着大家
都说学的好,自己也应声附和,也许喊了半天,书都没看一页。中国人的热闹是人凑出
来的,即使热闹本身并并不热,但是只要你够闹,最后热到着火都行。比如西施已经过
了几千年,也许她胎都投了好几回,漂不漂亮处理黑白无常谁知道。也许她跟本文笔者
差不多长得就像开玩笑。也许她鱼看到她之所以会沉是因为她长得太丑给吓死了,才沉
下去的。但都说她美,于是她就美了。要是不服气有本事你去地狱看看呀。中国人的是
很难吸取教训的。热闹一凉快脑子思考的热度也冷却啦。比如钓鱼岛事件。白天人们还
在街上用中国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问候安倍的祖宗十八代。一个个的义愤填膺,到了晚
上,就看苍井空的剧烈运动。别以为那是人们虚伪。他会告诉你,骂安倍是爱国,看苍
井空的动作片是尊重艺术。人体艺术貌似也是一种艺术。另外就是文学本身作用的局限
性。文学1其实本身作用真的不大。选择从事文学创作的人,要么和杰克伦敦一样为了
钱。要么和叶兆言一样因为喜爱。而不是因为它和科学一样可以直接为人类发展带来进
步。真正的文学巨匠的眼里,文学是没有多大用的。鲁迅这么认为,托尔斯泰这么认为
,莫言也这么认为。真正在那里夸文学的反而是和文学无关的人,例如吴冠中,斯大林
。文学最多只是可以揭露社会现象让人看清而已,有时这都做不到。对于事物的本质却
难以探讨啊,这需要哲学的洞见才行。文学是否可以影响社会不是看文学的本身,而是
看社会的性质如何。鲁迅的文学造诣足够高吧。可是他真的拯救了中国人的灵魂了吗?
现在多少人依旧白天读鲁迅,晚上当阿q。汤姆叔叔的小屋其实若论艺术成就真的不是
太高,但是它却成为林肯总统发动南北战争的有力武器,从而改写了美国历史。要是这
本书出在中国,我坚信凭着中国人的优秀觉悟,一定把这位作者捧得大红大紫,各类娱
乐八卦的头条非他莫属,说不定还可以整出个什么现象来。说发动战争废除他吧,顿时
寂然。这不是我们懦弱,而是中国具有动口不动手的优良传统美德,你要是不信打死你
也你、不足为奇。文学本身的极限加上中国人本身的问题,注定文学只可以成为中国人
的热闹,而无法成为武器。
周国平的哲理散文含有一定的思想,相比之下比韩寒的滞销一点。韩寒在反映某些
社会现象,周国平尽量去看本质。他的优势在于看到了本质,他的不足在于只看到了本
质。周国平的哲学具有强烈的形而上学性质。他给自己哲学下的定义就是,另一个精神
的自我。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他的哲学的确可以给人带来一定慰藉。认识论是他
哲学的注意基调,可惜的是他没有提升到方法论。教育是社会的产物,若只停留在认识
道德本质上,儿无具体的方法,他的哲学娿和文学一样,只是无病呻吟。他关于教育认
知的哲理,永远只可以是道理,而无法成为真理经过实践考验的道理就是真理。马克思
之所以被评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就在于他哲学的实践性。若无此作为基础,他的哲
学也会被推翻。
从哲学角度看问题,比单独从教育角度看问题跟更具有优势。教育难免要限于经验
,而哲学了、可以突破这以局限,直接追问本质。所以很多优秀教育理念的提出者都是
哲学家。爱弥儿的作者卢梭,美国近代教育奠基者杜威都是哲学家。近代教育的开启人
赫尔巴特干脆给教育定义为,另一们、门管关于人生的哲学。
关于教育本质的追问可以忽略当下社会,但是若要实践必需得回归社会。利用文化
的软力量是最为有效的防腐漆。若无法做到这一点,影响力终究有限。就像行知中学,
没有良好的利用社会文化的导向,尽管建校十多年依旧未曾发扬光大,同样的例子还可
以在夏山学校看到。
忽视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弊端诸多。中国学术衰败的原因一部分在于教育,还有
一部分在于社会。当然教育的责任更大。文化决定教育,怎样的社会文化就有怎样的教
育。中国曾经两次教育都失败一次向美国,一次向日本学习。可是最后皆以失败而告终
,原因之一就在于忽视了文化对教育的影响。照搬别国的教育肯定会失败。看菜吃饭,
量体裁衣,最为可行。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