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 发帖数: 2257 | 1 这个贴子真涨知识啊!世界各大宗教全图解(组图)
来源: flyer 于 2016-01-06 10:25:19
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之间的关系
基督教,天主教,犹太教的区别
在耶稣升天之后,使徒们建立了教会,那时只称“教会”。使徒行传第13章记载,福音
临到外邦人。“门徒称为基督徒,是从安提阿起首。”(徒11: 26)后来,人们就把教
会称为基督教。其实圣经只提基督,没有说“基督教”,这是其他人对信基督的人的教
会的称呼,好区别其它的宗教。当我们说基督教的时候,我们还要从犹太教说起,并且
要跟天主教区分清楚。
一、什么是犹太教
犹太教是一般犹太人所信仰的。他们是以旧约圣经为根本,这就是基督教所相信圣经中
的旧约。不过基督教还相信新约,而犹太教不相信新约,他们不相信基督是旧约预言的
弥赛亚。旧约预言弥赛亚要来,基督耶稣降生就应验了旧约这些预言,可是除了跟从耶
稣的门徒以外,犹太人不相信耶稣就是当来的弥赛亚,结果犹太人把耶稣交给罗马人,
把祂钉十字架。现在犹太人复国,除了部分是基督徒之外,大部分还坚守旧约,不信新
约,他们还在等候弥赛亚。其实弥赛亚已经来过,就是那位被他们祖先所弃绝的基督耶
稣,他们的所作所为,都应验圣经的预言,可是他们不知道。
二、什么是“天主教”(The Roman Catholic)
在耶稣时代,原来是没有天主教的事,耶稣升天后,圣灵降临,教会出现了,以后一直
都称为教会。那时,犹太国是在罗马帝国统治下,成了帝国的一个省。
公元四世纪末,罗马帝国分东西,因此基督教也就分为东西,东为“东正教”(亦叫“
希腊教”“正教”)。西为“罗马教”(亦叫“天主教”)。正式分裂是在1054年,史
称东西大分裂。此后,西罗马帝国于主后476年灭亡了;东罗马帝国则延续了1000多年
,至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灭。
“东正教”一直在皇帝控制之下。主后7世纪中叶起,东正教势力被赶出了巴勒斯坦,
叙利亚及北非一带,以致后来它的影响仅限于希腊、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及
俄罗斯等地。因此,苏联等国多信东正教。
自以后500年至马丁路德改革为止(1500年后),天主教最兴盛。当时因教皇掌权,一
切学校、行政,都操在教皇手中,连国王也在他(教皇)的权下。
三、基督新教
更正教亦叫抗罗教——The Protestant Church. 因为罗马教一直统治着教会,使教会
长期背离圣经,长达千多年之久(约500-1500),因此有人起来反对罗马天主教,把
它更正过来,使教会回到使徒时代。更正教又称新教,天主教是在主后500年间才出现
的,以前都是教会,马丁路德不是“改教”,而是更正罗马教,后人称为抗罗教。
圣经没有“基督教”3个字,只有“教会”,不过,现在如果只说教会,基督徒知道是
指“基督教”,严格地说,基督新教才是真正的基督教,也就是回到原始的基督教,也
就是使徒时代的教会。
关于犹太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的一些基础知识
话说很久以前,犹太人亚伯拉罕提出了一神论,称上帝耶和华为万能之神,而后世某子
孙摩西打着上帝的大旗创立犹太教,号称是受上帝耶和华的在西奈山上的指示,并宣称
犹太人是上帝的选民,从此团结了犹太人,并一直至今。
公元前1000多年,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国,成立了强大的以色列国家,在耶路撒冷建造
圣殿,这是一个由犹太教支持的神权国家,后来这个国家被巴比伦帝国给灭了(似乎他
们没有得到上帝的保护),很多犹太人沦为奴隶。悲惨的情况一直延续到了公元前1世
纪,这个时候欧洲的罗马帝国满牛的,犹太人生活在他们的铁蹄之下。(此时是中国的
西汉),有一个犹太教教徒叫耶稣,自称是上帝之子,是弥撒亚(即基督就救世主的意
思)强烈抨击了犹太教的一些教义,受到了当时犹太教的一些高层的忌恨,于是他们连
同罗马人,买通了著名的叛徒犹大,将耶稣以莫须有的罪名定在十字架上,不过耶稣号
称在三天后复活了,于是乎一批信仰耶稣的人拥护着耶稣,基督教诞生。
罗马人一开始是打压基督教的,后来的罗马皇帝却奉基督教为国教,并自称教皇一世。
到这里我们总结一下基督教源于犹太教,而且都是信仰上帝耶和华的,区别在于犹太教
是不承认耶稣是弥撒亚的,就是不承认耶稣是上帝的儿子。这是他们的根本区别。(因
为他们以前迫害过耶稣,当然现在是不能承认他咯),另外由于基督教源于犹太教,但
是教义已经有区别了,所以他们又在旧约的基础上编制了新约,圣经的旧约部分是属于
犹太教与上帝的契约,新约部分是属于基督教与上帝的契约。
继续,基督教随着罗马帝国大版图而四处传播,影响了整个欧洲(后来则影响到了整个
世界),罗马帝国分裂后,基督教也一起分裂了,西罗马的基督教就叫天主教了,东罗
马的基督教就叫东正教。在西罗马的这个天主教而后进入了黑暗时期,政教合一(打个
比方,就是有点像贪官污吏协会)它们是发动十字军东征的罪魁祸首,到了16世纪,有
一批正直的教徒看不过去了,马丁路德发动了宗教改革,创立新教,脱离天主教。
小结一下,从此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三教并立。
而在中国,我们习惯称新教为耶稣教。
至于后来犹太人怎么样了,由于欧洲各国都信仰基督教,所以在意识形态方面于坚持犹
太教的犹太人非常的格格不入,1 耶稣是犹太人迫害的 2 犹太人当时作为一个没有国
家,四处流浪的难民群体却还自称是上帝的选民,高傲的欧洲人当然难以接受。所以许
多欧洲人才会诬蔑犹太人为魔鬼,很多国家的当局都迫害过犹太人,没有几个国家敢说
自己的是干净的。
伊斯兰教的起源与派别
伊斯兰教是与佛教、基督教并列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7世纪初产生于阿拉伯半岛。中
国旧称回教、清真教或天方教。伊斯兰一词原意为“顺从”,指顺从安拉(中国穆斯林
亦称真主)的意志。为穆罕默德所创。主要传播于亚洲、非洲、东南欧;以西亚、北非
、南亚、东南亚一带最为盛行。现约有信徒7~8亿。
穆罕默德出身于麦加古来什部落哈申家族的没落贵族家庭。自幼父母双亡。12岁时随叔
父和商队到叙利亚、巴勒斯坦一带经商,接触了犹太教和基督教的教义;对当时的阿拉
伯社会和国际环境也有所了解。后为麦加富孀赫蒂彻去叙利亚经商,并于25岁时同她结
婚。赫蒂彻的堂兄是个基督教的学者和流行于半岛的“哈尼夫”一神论思想的传播者。
穆罕默德受其影响,40岁时,经常到麦加附近的希拉山洞潜修冥想。在阿拉伯历9月的
一天,他申述自己受安拉的启示,宣布自己是安拉的使者和先知,从而开始了传播伊斯
兰教的活动。
起初,他传教的范围只限于至亲好友。612年,才开始向麦加的居民公开传教。他宣称安
拉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是独一无二的。他劝导人们归顺并敬畏安拉,止恶行善
。反对崇拜多神和偶像。宣称伊斯兰教是自古以来正统的宗教,他自己是这个宗教的最
后一位使者,受命于安拉,传布伊斯兰教。其使命是给人类带来真正的“安拉之道”。
他提出禁止高利贷,买卖公平,施济贫民,善待孤儿,奴隶赎身,制止血亲复仇,实现“和
平与安宁”等改良社会的主张,激起了阿拉伯半岛的劳苦大众对伊斯兰教的向往和期望
。伊斯兰教影响的日益扩大,遭到多神教徒,特别是部落贵族、富商和其他宗教首领的
种种阻难,甚至直接危及他的人身安全。
622年,穆罕默德宣称自己受到安拉的“默示”,动员大多数穆斯林离开麦加迁往麦地那
,在当地一些部落的支持下继续传教,从而进入一个将宗教和政治、经济、军事结合在
一起的新时期。他打破穆斯林间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部落界限,号召所有穆斯林,不分
种族、部落和家族,团结一致贯彻“穆斯林都是弟兄”、“你们要一同抓紧安拉的准绳
,不要分裂”等原则,建立起以穆罕默德为首,包括艾卜·伯克尔、欧麦尔、艾卜·欧
拜德、奥斯曼和阿里等为领导核心的穆斯林公社。穆罕默德以先知兼政治、军事领袖的
身份,发号施令。同时,建立清真寺,逐步规定了一些必须遵行的礼拜、斋戒等宗教制度
。针对当时出现的社会问题,陆续作出一系列关于经济、政治、法律的规定,并提出有
关伦理道德等方面的主张,以政教合一的组织对当时的阿拉伯社会实行全面的改革。他
先后向阿拉伯半岛各部落以及阿比西尼亚、埃及、波斯、拜占廷等地派遣传教使节,扩
大自己的影响。
630年,他率领1万多人攻占麦加。以艾卜·苏富扬为首的麦加贵族迫于形势,改信了伊
斯兰教;承认穆罕默德的先知地位和宗教、政治的权威。随后,穆罕默德下令清除克尔
白神殿中的偶像,并将麦加定为伊斯兰教的宗教中心。631年末,半岛各部落相继归信
伊斯兰教,政治渐趋统一,麦地那成为新政权的政治首都。632年3月,穆罕默德率领10
多万穆斯林到麦加进行了一次经过改革的朝觐,史称“辞别朝觐”。他以安拉启示的名
义,宣布“我已选择伊斯兰做你们的宗教”。同年6月穆罕默德病逝。至此,伊斯兰教
已初步形成。
穆罕默德逝世后,迁士派(随穆罕默德迁往麦地那的麦加人)和辅士派(在穆罕默德生
前入教的麦地那人)在哈里发问题上意见分歧,双方都认为自己这一派的人最有资格担
任哈里发。最后经过协商公推艾卜·伯克尔为第一任哈里发。这是伊斯兰教内部分歧的
最初反映。
656年,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被害,阿里继任哈里发,得到大多数人的承认,但包括当时
叙利亚总督伍麦耶族的穆阿维叶在内的一部分人,拒不承认阿里的哈里发地位,并以为
奥斯曼报仇为由,对阿里兴师问罪。于是,双方发生战争。657年,在隋芬之战中,胜利
明显地属于阿里一方,但他接受了对方以《古兰经》裁决的和谈要求,阿里队伍中约有
1200人坚决反对,从而脱离了阿里的领导,形成哈瓦利吉派。
661年,阿里被一名哈瓦利吉派信士所杀。穆阿维叶自立为哈里发,建立了伍麦耶王朝。
但斗争仍在进行,并逐渐形成伊斯兰教的两大派:拥护阿里的一派称什叶派(意为宗派
),另一派为逊尼派(意为遵守圣训),最初,这是一种政治派别,后来,发展成为宗
教派别。
逊尼派承认四大哈里发都是合法继任者,因此获得历代哈里发国家的扶植而广泛流传,
自称正统派。世界上穆斯林多属逊尼派。它在神学思想方面有两个著名的支系,一为经
典派,在探讨教义时重经典明文;一为意见派,在注意经典明文的同时,侧重个人见解
。该派又因对教法问题的观点不同而出现了许多教法学派,其中最著名的是哈乃斐学派
、马立克学派、沙斐仪学派、罕百里学派。
什叶派只承认阿里及其后裔才是合法的继任者。称其为伊玛目,并以阿里为第一代伊玛
目。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什叶派内部的分歧,而分裂成为栽德派、十二伊玛目派、伊
斯玛仪派,并且在以后的发展中,各派又分化出许多小派别。什叶派现分布于伊朗、伊
拉克、巴基斯坦、印度和阿拉伯半岛西南部等地。
哈瓦利吉派主张哈里发由穆斯林公选,平均分配战利品,土地归穆斯林公有等。该派因
不断遭到哈里发国家的镇压,几近灭绝。现在阿曼、阿尔及利亚、桑给巴尔等地流行的
艾巴德派被认为是该派的一个支派。
伍麦耶王朝末期还出现了一个新的派别──穆尔太齐赖派。因为他们的唯理主义,被认
为是脱离了伊斯兰教的正统。该派认为“《古兰经》是受造之物”;“安拉的独一性,
只有将神的德性当作力量和智慧才能成立”;人可以依据安拉赋予的能力,辨别善恶,
创造自己的行为;“命人行善,止人作恶”是穆斯林的义务。穆尔太齐赖派以其唯理主
义观点探索全部宗教问题,其“意志自由”的主张,曾经一度得到阿巴斯王朝哈里发马
蒙等人的推行而得到发展。
此外,神秘主义和禁欲主义思想也在伍麦耶时代开始出现。后逐渐形成伊斯兰教的苏非
主义派别。
近代伊斯兰世界遭到了殖民主义的侵略、奴役和掠夺;侵略和反侵略,压迫和反压迫的
斗争,促使伊斯兰教出现了具有不同政治、思想倾向的派别和复兴伊斯兰教的运动。
18世纪出现于阿拉伯半岛内志复古主义的瓦哈比派(即清净派),是近代伊斯兰教复兴
运动的先驱。该派主张恢复穆罕默德的“正教”,宣称“回到《古兰经》去”,强调圣
训的作用,反对崇拜卧里(圣徒)及其陵墓,坚持严格的“信主独一”,反抗西方殖民
主义侵略。
19世纪初,瓦哈比派曾一度从土耳其人手中夺取了阿拉伯半岛的政权,建立了独立的国
家,后被埃及穆罕默德·阿里的军队所灭。但瓦哈比派的宗教思想在阿拉伯世界和南亚
次大陆得到了广泛的传播。1902年以后,瓦哈比派又在阿拉伯半岛重建政权。并于1932
年正式定名为沙特阿拉伯王国。
继起的是泛伊斯兰主义运动,为19世纪中叶阿富汗人哲马鲁丁·阿富哈尼所首创。主张
全世界穆斯林在一个共同的哈里发领导下联合起来,摆脱欧洲的统治与控制,建立一个
超国家、超民族、超地域的世界伊斯兰大帝国。但这一运动漠视下层群众的利益,有碍
民族国家独立的进程,结果为行将灭亡的奥斯曼帝国哈里发所利用而失败。
19世纪末,在西方资本主义影响下,伊斯兰教的改良主义运动兴起。主张在伊斯兰教的
基础上按照欧洲资本主义的方式来改革伊斯兰社会;力图把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和伊斯兰
教的传统结合起来;用现代的教育制度代替伊斯兰教的寺院经堂教育;用资产阶级共和
国代替伊斯兰教的哈里发制度;用资产阶级的世俗法律代替教法中的民事和刑事法规等
,使伊斯兰教适应新的社会条件。
改良主义运动的著名代表人物有:埃及的现代主义者穆罕默德·阿布杜。印度以新文化
运动为中心的改良主义者伊克巴尔、艾密尔·阿里。土耳其的凯末尔所领导的世俗主义
宗教改良运动,于1922年废除苏丹制度,1923年建立起土耳其共和国,1924年最后废除
哈里发制度。至此,伊斯兰教的改良主义运动进入了一个高潮。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伊斯兰教的改良主义运动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泛伊斯兰主义的组
织。同时,为恢复伊斯兰教原始教义的原教旨主义派别也有所发展。
四.佛教派别分支与关系
基督教的人生观
世界各大宗教全图解
一、人的起源:人类最初的祖先亚当与夏娃,由上帝在造天地万物时最后一天造成。人
被造时与其它动植物被造大有分别。上帝造万物,只是用说话的方法,要有什么,便有
了什么。但在造人时,却是根据自己的形像,并将祂的灵气吹入人的鼻孔中才造成的(
创一26、二7)。上帝的形像是指祂最高最完善的德性,非指外表形像。人接受了上帝的
灵气,是指人从上帝秉赋了生命,并开始与上帝直接发生灵性的交通的关系。
因此,人在世界万物中,显得最高等及最尊贵。人有理性,也有良心。人能揣摩思想各
种复杂问题,如宗教、哲学、伦理、道德以及如何改善衣食住行等实际生活。人又能欣
赏各种古曲文物、音乐艺术,因人是万物之灵,与动物全然不同之故。动物只会本能地
觅食疗饥,与别的动物争斗,毫无文化生活可言,人既由上帝所造,故人类应互相尊敬
相爱,彼此帮助,过和睦生活至于虐待他人,集中营制度以及蓄奴养婢等有违人道之事
,都为基督教所不许。
二、人的命运:人类祖先未犯罪前,在伊甸园中曾过着纯洁、快乐、无罪的生活。但自
从他们违背上帝,被赶出乐园以后,原罪便进入世界。于是,整个人类的命运,便都伏
在罪恶与死亡之下了(罗五14-15)。人有时也许会偶有「快乐」,但均是世俗表面之乐
,其根本罪恶问题,并未解决。因此,当尚在世界活着时,已与上帝断绝灵交,成了「
灵死」,以后有一天肉体一定要死去,成为「身死」,当耶稣再次来世,人类都要接受
审判,凡未称义得救者最后都要轮到「永死」的悲惨命运。
至于基督徒,他的一生命运都在上帝的引领与安排之下。但并非都能保证个个前途光明
,一帆风顺。因如能「担保」,那末基督教便与那些主张「有求必应」专拜泥塑木雕偶
像的宗教无所分别了。上帝为了加增信徒信心,使他更能坚固不移,有时且常会使基督
徒遭受某种有限度的困苦与艰难。例如旧约中的约伯便知道这点,他虽在大痛苦中仍旧
说:「然而祂知道我所行的路,祂试炼我之后,我必如精金。」(伯廿三10)再如新约的
雅各也规劝人说:「我的弟兄们,你们落在百般试炼中,都要以为大喜乐,因为知道你
们的信心经过试验就生耐…使你们成全完备毫无缺欠。」基督徒在世时,因有耶稣同在
,信心坚强,仰望主恩,所以无论在任何环境中,始终心中平安喜乐,决无沮丧懊恼失
望现象,耶稣对门徒说:「如今你们求就必得着,叫你们的喜乐可以满足。」(约十六
24)保罗也劝勉信徒说:「在指望王要喜乐。」(罗十二12)又说:「你们要靠主常常喜
乐,我再说,你们要喜乐;」
三、人的救赎:救赎是指拯救人的灵魂而言。一般宗教及世人的拯救方法,大致不外三
种:1、攻克己身的苦行法,如佛教、婆罗门教和耆那教等。2、求神悦纳的「献祭法」
,如印度教、犹太教,以及我国一般民间宗教信仰。3、画符念咒的「符咒法」,如道
教、佛教中的某些宗派,如密宗以及各地未开化土人的原始信仰。
但基督教不用以上的方法,却有其独特的救赎之道。两千年前,那稣从天而降,道成肉
身,用言教启迪人心,以自我牺牲,死于十字架上,完成了救赎人类大功。人只要一面
确信自己是罪人,实在无法自救,真诚悔改;一面虔信耶稣是上帝道成肉身,他的死与
他的流血,确能赦免我罪。人如有这种信心与行动,便能得到救赎,还我清白无瑕,此
即原罪蒙赦。在人的救赎一事上,除耶稣能救人外,任何人及任何思想都不能插手帮助
什么。因此,基督教中没有人为的超荐,或替死人代求代祷等协助死者早入天堂的事情
,关于人如何信教等详情,请阅本书第九篇「礼仪观」。
四、人在世界的地位:上帝造好人类祖先后,便吩咐人类管理这个世界,使万物伏在人
的脚下。「又对他们说,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
(创一28)新约希伯来书说:「你叫他比天使微小一点,赐荣耀尊贵为冠冕,并将你手所
造的都派他管理,叫万物都伏在他的脚下。」(二7)但人终因犯罪结果,已失去了这种
荣耀;唯有信耶稣者,因耶稣的代赎救恩,才恢复这种人是万物之首的崇高地位。例如
今天世界各地仍有不少人视上帝所之物为神明,见了水牛、狐狸、大树、怪石及自然界
诸现象,如雷、雨、日、月等,莫不虔诚不拜,以为无上神祗。人岂非反而伏于万物之
下?但基督徒因清楚明白世界万物不过是上帝所造,毫无神秘可言。因此,不单不拜它
们,反要使用万物。衣食住行,可说都是取于万物。如食用猪、牛肉以养身体,用皮制
衣御寒,用木头造屋等等。
五、人与别人的关系:基督徒根据圣经,相信现今全世界人类是由一个家系而来,即由
始祖亚当、夏娃而出。但如再严格讲,人类是从亚当后裔挪亚的三子,闪、含、雅弗而
来。亚洲人是闪的子孙,欧洲人是雅弗的子孙,非洲人是含的子孙。圣经说:「祂从一
本造出万族的人,住在全地上,并且预先定准他们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
原则上,基督教次为世界是一个大家庭,上帝是天父,我们都是祂的儿女,因此人人应
该彼此相爱,互相尊敬。基督教更以为服事别人南一种爱人的表现。耶稣曾说:「因为
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因此,基督徒的整个生活是「非以役人
,乃役于人」,世界上的慈善福利事业,做得最多的便是基督教。
基督徒虽称呼同样信耶稣的人为兄弟姐妹,但那不过是教会中一种独有的「称呼」,并
非说信耶稣的人才是弟兄姐妹,不信者则把他们视作仇敌。不管人信或不信,他们都为
上帝所造,基督都爱他们。因为耶稣教导人说:「因为祂(上帝)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
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你们若单爱那爱你们的人,有什么赏赐呢?」
基督徒在家庭中,也是孝敬父母、亲爱妻子、扶养儿女、有正当职业、做良好国民、爱
社会、爱国家,规规矩矩在世做人,耀上帝,帮助别人,直到离世去天家为止。基督徒
相信家庭中每一成员,都是上帝所安排的,父母是上帝在世界的代理者。为教养儿女,
妻子或丈夫都是上帝所选的忠实配偶,儿女则是上帝所赐的。一家人都是互相尊敬,相
爱相亲,融融洽洽,过那是快乐光明喜乐的基督化家庭生活(弗六1-4,五22-33;箴一8
;诗一二七3)
六、人生的目的:基督徒活在世上的目的,不只是劳苦工作,成家立业,传宗接代便算
了事。基督徒因仍旧是人,当然要过正常的人生生活。但除此外,尚有一个人生最大目
的等着去做,即是想法子把耶稣的救人福音,再去传给那些尚未信主的人,使他们有一
日也能归入基督救恩之内,同享永生福乐。[ 转自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 ]
在地上推展天国,领人归主,是每个基督徒必须应尽的责任。耶稣要门徒多结果子,荣
耀上帝,结果子便是领人归主(参约十五1-16)。使徒保罗为了要引领他自己国家的犹太
人同胞归主,大发热心,时常时伤痛,甚至说,就是自己被咒诅,与基督分离也都愿意
(参罗九1-13)
基督徒既有这种神圣目标,因此他人生观变得十分积极,为了达成这个目的,梯山航海
,赴汤蹈火亦所不惜。这种勇敢无畏的精神,特别表现在深入蛮荒边疆不毛之地宣教的
基督徒们,我国早年基督徒亦曾深入塞外边疆地区广传福音,建立教会。时至今日,在
世界每一角落,基督徒仍继续地默默做着个人布道工作。
基督徒在世上时,因有人生最大目的亟待实现,所以天天依靠耶稣,排除万难,勇往直
前,从不灰心后退,非达目的而不停止。基督徒因有救人离罪的最高神圣目标,所以无
形中,对世界的名利追求也显得淡而乏味,只要生活过得去便足够了。因此,基督徒很
少会犯罪,以及自杀的,他们实在也为国家治安机关省了许多麻烦。
佛教的人生观
世界各大宗教全图解
一、人的起源:有两种说法。1、据佛经说,世界最初人类是由色界第二静虑处(第二
禅天)的第三天光音天下凡而来。据说,当世界成劫初时,光音天中已有众生福报满尽
,被迫不断下降,最后来到这个世界做人,成为人类最初的祖先,详见阿含第十四梵动
经,第二十二本缘品,起世经第九本缘品等处。我国佛教徒对这印度古代神话似乎十分
相信,例如印顺法师说:「这一个世界的人类,传说是从光音天下来……古代蒙昧的原
始社会,一切是平等的,与佛经所说的最初人间恰好相合……。﹂(佛法概论九一页)
如果人类真是如此而来,那末,佛教的五蕴人间说与轮回说都该推翻了。其实,从光音
天来人的神话,与日本人曾自夸其祖先由天而来一样,都无非是一个民族想自抬身价,
把自己说成是「天神」子孙的狂妄者罢了。
2、大乘佛教以为万物均由因缘生,无实读、无本质、无自我,都不过是若干「因」借
着若干「缘」而生成的结果罢了,至于人,亦不过由「色受想行识」五蕴所成而已,蕴
是「集合」之意。色蕴 Rupa,人的物质部份,受蕴 Vedana,人的感觉作用,想蕴
Sanna,人的知觉作用,行霭 Sankhara,人的思维作用。识蕴 Vijnana,人的个别作用
,人心理活动的统一状态。识的意义甚多,佛教中有第八阿赖耶识,第七末那识等的说
法(详情请阅佛教学研究一○六页)第一色蕴是人的物质部份,后四蕴是人的精神作用
。人的整个组合就是如此,都是因缘假和合而成罢了。
至于人的生命究竟从何而来?佛教甚难答复,只能笼统地说是由六道轮回而来,心悟法
师说:「我对于自己的生命究竟从何处而来到人间,尚且一无所知,更何况是他人的生
命?」(佛教人生观)
二、人的命运:人生是苦,自诞生以至死去,都在苦的波浪中翻腾。人生少有生苦、老
苦、病苦、死苦、忧悲恼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所求不得苦等八苦。中阿含经第七
:「云何苦圣谛,生苦……所求不得苦,略五盛阴苦。」苦的根源是「无明」。如能好
好修行,除去无明,便不再轮回,而在涅盘中安寂了。佛教又信「业」Karma,现今人
生一切之好坏苦乐以至贫富等差异,都不外是前生业力所致。心悟法师说:「现实人生
之果报,走出业感所感召的,至于苦乐与祸福,乃是由于过去业行善恶所招致。」
佛教也许为了安慰人心,说人生不单是苦,但也有好处,是指人有智能能追求佛法而言
。佛教以为生为「人」,实在不易,「一失人身,万劫不复。」(梵纲经序)「人生难
得,如优昙花。」(涅盘经二十三)又说人生有难,「正法难听……人身难得……。」
(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第三三论品)其中「人生难得」一句,佛教徒最喜讲说,以为在
人间道做人是最难得不过的了。佛教一面高唱人身难得,人最有价值;一面却又主张人
不过由五蕴因缘假和合,无「自我」,无本体,是「无常」,甚至说成是由猪羊狗马等
畜生所变,岂菲显得相互矛盾?如人只不过与别的众生一样,由因缘所集成,那还有甚
么价值与尊贵可言呢?
三、人的救赎:有两种信仰,1、人只要相信阿弥陀佛的愿力,不断地念他的名号,并
加上若于修行,死后便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在那里享福快乐。这种信仰大约起自纪元
前后,并在我国发达,最后成了一个宗派,叫做「净土宗」。依靠阿弥陀佛得救的思想
,也叫做「他力信仰」,日本人信的也很多。
2、人必须要好好修行,勤修三十七道品,及其它种种方法,人只有靠自己的力量苦修
,才能开悟,绝对不能依靠外来的任何神佛人等的助力。这种思想也就是释迦牟尼及其
弟子们的主张。在我国,从前的禅宗行者最能代表这种信仰,因属自力解脱,所以称作
「自力信仰」。在我国自明朝后,由于各种原因,已变成「禅净双修」,禅宗也好,净
土宗也好,不少佛教徒都认为是一样,成了无所谓。所以,现今的中国佛教界似已不分
他力自力,变成了一个「混合宗」(真正坚持自宗信仰者除外)。凡不属净土宗的其它
宗者,除密宗外,都能划入这个自力信仰之内。所诪密宗,在日本称为真言宗,信大日
如来,注重咒语,与其它宗派又是不同。西藏佛教属于密宗范围,但与真言宗又不一样。
四、人在世界的地位:从六道轮回思想看来,人在这个世界是苦乐参半,既不好亦不坏
,总比主在饿鬼、畜生、地狱等道受苦来得好些。因此,佛教要说「人生难得」,因为
做了人后,才能有机会听佛法而开悟。据说畜生要先变成人,然后才能听佛法。佛教又
说世界一切万物都有佛性(Buddhata),都是未来的佛,不单万物平等,人人也都一律
平等,这就是所谓「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大般涅盘经第二十七师子吼品)。
如真是如此,那么人与万物便成一体,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便要大打折扣了,既然连猫狗
虫蚁等都有佛性,那么人有佛性有何希奇呢?不单不希奇,反而有损人的威严,因把人
与人以下的万物看为一体之故。其实,说穿了,这个所谓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思想,不过
是从印度原有的泛神论信仰发展而来。再者,所谓人人一律平等,也不过是当年释迦牟
尼在印度传道时为了争取更多信徒,高唱打倒四姓阶级制度而来。但以后逐渐推演结果
,所谓佛性平等,也发展到人以外的动物、植物,一切山川草木国土身上去了,以为它
们也都能成佛。再进一步更以为滚滚流水便是佛的说法,峨峨山岳即是佛身显现。佛即
万物,万物即佛了。日本的宗教学权威加藤玄智博士称这种佛教信仰为「万有神教」。
五、人与人的关系:1、对别人?佛教从轮回观点出发,以为自己的前生以及各生中,部
曾有父母,而他们在今世也都在人间道做了人。因此,凡此世界的任何男子即是我父,
女子即是我母。梵网戒经卷下称:「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无不从之
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如根据最后一句,那末,一切牛羊、一切鬼怪、
一切飞禽、一切虫蚁,以至一切万物都成了佛教徒的父母了,因它们都是人道轮回中的
众生。佛经虽如此说,也有佛教徒使用这些话批评别的宗教,尤其对基督教,说什么基
督教只知爱信耶稣的人而不爱别的众生,但佛教却不是如此。佛教这种说法实在要不得
,我们从未听说或看到有那一位佛教徒真心口喊相认一切陌生男子为父,一切陌生女子
为母的。「一切」,当然也包括全世界的各色人种在内。
2、对自己家属?我国一般佛教徒从推演轮回思想结果,竟以为自己家庭中的每一成员,
不是前来讨债索冤,便是前来还债报恩。无论父母、夫妇、子女、兄弟、姊妹,都是由
于前生各种业力关系,而再投生在这个家庭中,以求重新互相解决前世的信冤,有的报
冤,有的报德,有的收债,有的还债……。」(当代佛教演讲集中「妇女学佛应有的态
度」一文)大致来说,凡对方对自己友善和好,顺服听命,被想成还债报恩;凡对方对
自己凶恶残酷,倾家荡产,犯罪作恶等等,则属于前来讨债索冤。佛教徒就是用这种眼
光来看家中的每一个人,如一个家庭的成员真是如此,岂非多么悲惨可怜?还有何快乐
可言呢?因为大家的感情与生活都建立在利害关系上面罢了。我们很少听佛教徒说,家
庭中父母以外的人,如夫妇、兄姐……,也都是自己的父母,照轮回道理及佛终来说他
们也在一切众生之内,也应是佛教徒自己的父母才对,
六、人生的目的:一个真正热心的僧、尼或白衣信徒,他的人生目的,不单自己努力修
道,希望有一天能得解脱。也热望未信者也能相信佛教。因此,便努力向人传扬佛教。
这点,在各宗教间并无分别。
但佛教徒也许需要多注重种种修行工夫,因比,不知不觉地,他的人生最大目的便落在
自己的苦修与期望开悟这方面去了,换言之,别人如何,我不管他,只要自己多多修行
,早日解脱,便是达到我的人生目的了。大乘传教徒常批评小乘佛教徒,只顾自救,但
在中国大乘佛教徒所表现的,也并不优于小乘多少。从前,在我国大陆各地,许多佛教
丛林寺院,都建于高山森林之间,与社会人民隔离,度其与世无涉的自力自养自修的消
极解脱生活。既已远离社会,所以他们对社会既不行恶,也不行善,不发生任何作用。
佛教的修行工夫多而且繁,如想真正做到,只有夜以继日行之,这样,仍尚难达到所要
求的最高标准。试想,为自己的修行,解脱目的已够辛劳,那有多余时间去完成其它的
人生目标呢?甚至号称他力的净土宗信徒,也必须日日夜夜努力念佛,方能达到所定修
行的标准若干,试想那有其它时间再做别的事?今日我国佛教僧尼及信徒,在传教一事
上似远逊于古时信徒,现在大家终日或念经拜忏,或营商做事,为解决衣食等生活问题
而忙碌不堪,那有多余时间与心情再去做个人布道,达成所谓佛教救人的人生目的呢?
要言之,佛教的人生最根本目的,是要自己努力勇猛苦苦修行,有一天能救自己脱离轮
回苦海,以达所谓涅盘境界。
世界各大宗教全图解
回族与伊斯兰教、穆斯林的区别和关系
长期以来,在文化上一直处于劣势的回族大众几乎没有解本民族的知识的途径,因此无
论一些舆论对我们民族做出怎样的诠释和宣传(如把回族等同与穆斯林),民间很少又
人去真正的思考和质疑。零散分布在各地的回族大众,多数为了生活忙于奔波和劳作,
在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方面不自觉的接受着任人摆布的命运。关于回族的历史、文化种
种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宣传基本满足了宗派特权阶层和旧时的统治者的意愿,错误的、含
糊其词的宣传直接导致了让回族人在社会上遭受了很多很多的误解。不仅其他兄弟民族
对回族产生了各种混乱的认识,很多回族人对此也是一头雾水,假如在大街上找位做生
意或田里耕作地回族人,然后问他什么是回族?什么是穆斯林?十有八九得到地回答是
“回族就是穆斯林,穆斯林就是回族啊。”如果你在单问他穆斯林是什么意思,可能就
回答不上来了。根本不知道穆斯林是什么意思却说自己就是穆斯林,这真是一种悲哀。
那种愚弄和奴役大众的封建社会已经成为历史,但不得不承认,至今回族还并未完全解
放。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对相关知识太缺乏了解,因此在如今这个比较开放和民
主的时代,我们回族大众和各民族兄弟应该去积极的了解和探讨这些问题。
什么是伊斯兰教、什么是穆斯林?
历史上的亚洲中、西部是很多宗教的发源地,先后涌现了拜火教、犹太教、拜星教、拜
月教、太阳教、基督教、景教、摩尼教等等,伊斯兰教就是继这些宗教后由阿拉伯人穆
罕默德所创建,后把原安放在麦加神殿上一块长约三十公分的陨石供信徒朝拜。“穆斯
林”意为“顺从者”,即伊斯兰教教徒。伊斯兰教经过各种争斗在亚洲西部的部分阿拉
伯人中传播开来后,又以战争的方式把触角伸向了东方的古波斯、康国、安国、曹国、
石国、米国、何国、火寻、戊地、史国等昭武九姓各小邦和吐厥各部落,这些小国和部
落所处就是后来的回回国花拉子模区域,即今日伊朗、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哈萨克斯
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土库曼斯坦等所处区域。当时这些地带的
国家和民众的信仰主要是拜火教、基督教、景教、摩尼教、佛教、犹太教等,阿拉伯军
队入侵后就开始用各种方式推行伊斯兰教,并实行各种压迫制度。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
伯人构成统治阶层,改信伊斯兰教的非阿拉伯人(称为“Mawali”,汉语音译“满喇”
,通指“被释放者”、“被管理者”)和阿拉伯人订立顺服契约,保持自己原有信仰的
非穆斯林(称为“迪米”)以及大量的奴隶,构成被统治群体。波斯人被与驴和狗相提
并论,毫无尊严。如果一个骑马的波斯人见到步行的阿拉伯人,他必须立即下马,把马
让给阿拉伯人骑。在许多场合,波斯人不得与阿拉伯人并肩而立或并排行走。随后其他
相继被阿拉伯侵略的诸回回国属地居民遭遇也基本类似。阿拉伯人对于高度发达的波斯
和亚细亚文化采取了完全毁灭的破坏性态度。无数精致的金银珠宝和艺术珍品被销毁熔
化,铸造成钱币。很多壮丽的宫殿和城市被毁为瓦砾和废墟,无数的文学、歌舞音乐、
科技文化等书籍被焚毁,通行于波斯帝国和部分中亚国家的波斯语被禁用,代之以阿拉
伯语。以残暴著称的总督哈查只屠杀了成千上万名坚持使用巴列维语的波斯人,并折磨
那些颂扬波斯文化的人,所有这些民族、国家历史上曾有过的辉煌和文化成就都被划到
了阿拉伯穆斯林的名下,成为了伊斯兰教的文明。因此,在这期间有很多波斯和中亚各
族人为了逃避阿拉伯穆斯林军团的迫害,东来进入大唐,是比较早期的回族先民,在长
安和洛阳等地建立了大量的景教和拜火教等寺庙,围寺而居,以经营酒店餐饮业为主,
形成较早时期的回坊。
“穆斯林”并不是某一民族的称呼,而是对任何民族中的伊斯兰教信徒的统称,和基督
教徒、佛教徒、印度教徒等是一种性质的称谓。穆斯林和其他宗教徒的区别是要履行伊
斯兰教的五功,也就是五项最重要最基本的宗教功课,即:念经、礼拜、斋戒、天课、
朝觐。
第一条的念,起码要念阿拉伯语的“万物非主,唯有安拉;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
第二条的礼拜,是伊斯兰教信徒(穆斯林)功课的主要部分。每天礼五次拜,在礼拜前
必须先做净礼,包括大净小净等步骤。拜功的仪式主要由端立、诵念礼拜经文、鞠躬、
抬手、叩头、跪坐等动作组成。每天的五次礼拜分别是“晨礼”、“晌礼”、“晡礼”
、“昏礼”、“宵礼”。
第三条的斋戒,每年伊斯兰教历的斋月里,必须实行斋戒。斋戒是指在斋月内每天从拂
晓至日落禁止一切饮食、吸烟以及房事等。
第四条的天课是穆斯林每年财产收入达到一定数量时,按照一定比例缴纳给宗教组织。
第五条朝觐或朝圣,凡达到条件的男女穆斯林一生中必须最少去朝觐麦加圣地一次。
按上面五条生活的人,才可以被看作穆斯林。但对与回族来说,恐怕除了很少数从事宗
教职业的外,回族大众能达到这五条要求的人数用九牛一毛来形容都不夸张。
伊斯兰教对穆斯林的要求还有很多,涉及到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精神思想等等所有人
类生活的方面无微不至。要熟读古兰经和各种圣训(《塔志圣训》、《利雅德圣训》、
《穆宛塔圣训》、《穆赫塔勒圣训》、《布哈里圣训》、《艾布·达吾德圣训》、《铁
密济圣训》、《奈萨仪圣训》、《伊本·马哲圣训》、《米什卡体圣训》、《穆斯奈德
圣训》等)并按照其中的教导去做,才是真正的穆斯林。其他各种类派各个时期不断问
世的各种经典名目繁多。
广大回族人是不是穆斯林?
上面对穆斯林的标准有了简要的介绍,那我们再来探讨一下,从古至今的回族人是不是
象上述那样去生活的?和穆斯林又有多少关系?
唐宋和之前的回族先民中基本上没有信仰伊斯兰教的,所以也就谈不上有穆斯林(所谓
的唐代朝廷为回族先民建立了伊斯兰教大寺,唐代蕃坊都有伊斯兰教教堂说法都被证实
是错误的,事实上是景教和拜火教寺庙)。宋代是当时回回人拜火教、景教、波斯摩尼
教等转为明教的时代。之后,随着又一批经商、从军回回人的入华,形成了“元时回回
遍天下”格局,假如象他们所说,元代的回回都是穆斯林,那应该有大量伊斯兰教教堂
存在才合理,然而元代期间整个国家的伊斯兰教教堂屈指可数,与“回回遍天下,江南
尤多”很不相称。由此也可以推断出,当时伊斯兰教在回族人中并没多少影响,事实上
多是信仰明教(摩尼教)和犹太教等回回人,就是有一些,也多属于不久前刚迫于阿拉伯
入侵者的压力而接受的,实际生活中仍然保留着本民族的风俗和事前的信仰影响,很难
说就真是穆斯林。明代,靠明教完成大业的明太祖认为最终的光明已经实现,从而开始
禁绝崇尚与黑暗斗争的明教。并在回族人中推行他认为是“和平之教”的伊斯兰教,于
是回族人的大量宗教寺庙被改称为伊斯兰教的教堂,从回族传统式样清真寺不仅有各种
伊斯兰教严禁的雕饰物,其建筑风格与伊斯兰教样式也相差巨大就不难看出这一点。明
教(摩尼教)的主旨“清净光明、大力智慧、无上至真”被伊斯兰教的“万物非主,唯
有安拉”所替代。从明代开始,回族人历来尊重的“阿訇(波斯语大意:学者,是与伊
斯兰教无关的称谓,早在拜火教时期就开始使用)”虽然继续得以保留和使用,但实际
上却被换为伊斯兰教“伊吗目(阿拉伯语:伊斯兰教教长)”的性质。从此,回族人中
的宗教人士开始了用中亚波斯语调去诵读阿拉伯语经文、回族大众开始用本民族古老的
风俗传统去接触伊斯兰教的日子。
虽然迫于统治阶级压力或引导,相当多的回族信仰了伊斯兰教,但很大程度只是名义上
的。现实中,回族大众和本民族的宗教人士大多还是按照回族的民俗行事,回族宗教人
士依然继承了自隋唐景教、拜火教时期的“不译经,不传教”传统。历经了清、民国直
至当代回族式伊斯兰教的熏陶,传统的回族大众在各族伊斯兰教人士那里得到了“穆斯
林”的美称,天长日久觉得这个名称也怪洋气,很多既不能识文也不能断字的回族人也
就稀里糊涂的接受了。期间一些回族学士出于对宗教的不了解和保护回族的出发点,在
某些宗派势力操控舆论的环境下顺从了回族等于穆斯林、保护伊斯兰教就是保护回族的
说法,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真成了伊斯兰名义下的回族。
然而世事无常,晚清以后,西北地区其他类似(不吃猪肉的,或与伊斯兰教有关联)的
民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历史上西夏王国的后裔党项人(也
叫河西人,回回称其为“汤屋特”,蒙古称“唐兀人”)、维族、汉、藏和西北地区回
族等的部分宗教人士和军阀发动了各种层出不穷的“运动”,吸收和诱惑了大量的汉、
藏、蒙、土等民族的加入,所有这些人在民国时期曾被混乱的称为过“回民”,这种含
糊的称谓却成了日后他们混淆身份对回族指手画脚的资本。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的
历史比回族至少晚上千年,伊斯兰教化的程度很高。上述这些人中的有些宗教人士频繁
的跨越中亚而出入阿拉伯等国家,带回了境外各种伊斯兰势力互相革命的讯息和纲领,
有的还得到了美元的大力支持,回来后大搞各种尊经革俗,一切朝阿拉伯看齐……,一
场接一场的你死我活的斗争开始了……。远在天方的一些阿拉伯人仍不想放过曾经被他
们侵略过的民族们在中国的后代,妄图靠一些见利忘义的狗腿子继续奴役他们的精神,
让认欺压过他们先民的强盗和骗子为祖宗。于是,一些狗腿子就开始带头编造回族的祖
先是阿拉伯人、而且还是阿拉伯人中的穆斯林……,大造舆论吹捧阿拉伯人如何伟大,
阿拉伯人创建的伊斯兰教对回族人是何等重要,恐吓回族人缺少了伊斯兰教就会死光光
。一方面千方百计、巧立名目的把回族传统和伊斯兰教挂钩,实在挂不上的就诬陷为“
汉俗”、“异端”、“陋习”。一方面又得意的说:看,你们回族还有什么地方能说和
伊斯兰教没关系!
因回族大众对伊斯兰教不了解,搞不清楚回族传统是不是伊斯兰教教规,况且很长时间
以来也没有发言的权利与机会,没有渠道去正视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在各宗派势
力遮天的环境下失去了起码的尊严和勇气,任凭他们胡诌八扯,久而久之习以为常,回
族人的沉默与麻木使他们变的更加肆无忌惮。
先从饮食方面来说吧,伊斯兰教对这方面最严厉的当数禁止喝酒(包括制造和买卖),
而酒肆(酒馆)却属于回族历来的经营项目,中国的葡萄酒以及酿造技术也是由历史上
的回回人地域带过来,元代,由回回人传入到中国的还有“阿刺吉酒”及酿造方法。阿
刺吉是波斯语ararki的音译,“用好酒蒸熬,取露成阿刺吉”,即指蒸馏法制成的酒。
中国制酒起源虽早,但因不知蒸馏法,酒精含量无法提高,所以元以前中国的酒基本是
低度酒。“阿刺吉”的制法传入后,使中国制酒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古代波斯、花
拉子模等地各族人很早就形成了浓厚的饮酒风尚与文化,不但爱喝酒、而且酒量很大,
还习惯在醉醺醺的时候讨论大事。现实生活中的回族人喝酒太普遍了,而且还有回族家
庭有祖传的酿酒手艺,从古至今,回族人开的饭店餐馆哪有不卖酒的(不要拿西北撒拉
族、东乡族或汉族伊斯兰教信徒开的饭店说事),也许在民国或解放初个别时段回族人
不喝酒的比例高一些,但纵观整个历史和现实,那些短暂的低比例现象代表不了什么。
回族对于食物方面的禁忌和伊斯兰教有着明显的不同,内容不同由来也不同,不过是有
的相似而已。
还有回族的“清真”和伊斯兰教的“哈俩里”是两种概念
请某些自诩为道德高尚、诚实厚道、大地上最优秀的人们不要再偷换概念了,否则千多
年来回族人开的饭店酒馆都是假冒清真吗?回族大众祖祖辈辈的饮食都不是清真的吗?
清真食品和饭店历来都没有在中国出现过对吗?你们要想弘扬阿拉伯伊斯兰教文化,大
可光明正大的开办“哈俩里”餐厅和拉面馆,估计不会有人反对。
丧葬方面,伊斯兰教不允许哭亡人,而传统的回族人(不包括西北一些地区解放后被错
误划进来的所谓河西、汉、藏等类)不但哭,而且还有一套独特的习俗和曲调。伊斯兰
教不允许游坟诵经时下跪,而传统的回族人是要跪的。伊斯兰教不允许戴孝,而回族人
是要戴的,而且是本民族的风格。回族把去世称为“无常”,这是伊斯兰教所不能解释
的(伊斯兰教对去世称“归真”)。回族人无常后要过七日、四十日、百日、周年等,
这也是伊斯兰教所不允许的。伊斯兰教不允许在葬礼上燃香,而回族却相反,回族葬礼
上关于这方面琐碎的对立还有很多很多,举不胜举,就不一一介绍了。符合伊斯兰教的
应该是要请穆斯林(即“阿訇”,其实这一回族用的称谓来源波斯景教、摩尼教等)诵
经等仪式,虽然也是用阿拉伯语,但是传统回族人的诵经方式和声调和阿拉伯人的不同
,阿拉伯人听不明白。当然,除了阿訇和个别乡老外,回族人也不知道具体在念什么,
是什么意思,历来如此。可能有少部分地带回族人在这方面的情况和上面讲的不完全相
同,那只是在近代被伊斯兰教化的程度不同而已。
婚姻方面,伊斯兰教规定女性初潮就算是到了可以婚嫁的年龄,穆罕默德他老人家在五
十二岁时娶了个九岁的女孩做老婆。回族可从来没有这样的做法,至于娶四个老婆,说
三句不要了就等于离婚等等更是天方夜谭。伊斯兰教要求穆斯林必须和同信仰的人结婚
,或者有经人。但回族大众在选择对象时只是在意对方的民族,人品,家庭、收入等方
面,没有谁会打听对方的信仰情况。就算是外族人嫁到回族家庭,也只是在意对方的人
品、是否愿意或适应本民族的饮食、风俗。至于伊斯兰教所描述的天堂中人们的最小奖
赏,是一座有8万名奴隶和72位处女的豪华住所现象,绝大多数普通回族大众一无所知
,就算有人和他们说起也难以相信,因为他们根本就不了解这个宗教。
宗教活动方面,每天五次的礼拜对于穆斯林来说是基本的要求,而事实上在回族聚居的
农村,一般两三千人口的村子中的清真寺里,有上二、三十个回族老人能坚持每周隔三
岔五去一两次就不错了,礼拜的动作在某些西北各族阿拉伯追随者看来是粗糙甚至偷工
减料的。有的老人能用波斯腔的阿拉伯语练习着念上几小段经文(这也被西北某些阿拉
伯腿子横加指责,因为他们和阿拉伯人听不懂),但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在他们的理
解中,经文和语言是没有关系。老人去的就不多,年轻人去清真寺的次数更是少的可怜
,每年遇到需参加亲友无常或纪念亡人仪式时去寺里做个沐浴(换水,冲头),也很少
有人按照伊斯兰教的步骤去洗,多数就跟平时沐浴洗澡一样。甚至有的寺中除了专职的
宗教人员,而没有民众。在城市中去礼拜的回族人就更少了,以数万左右回族人口的城
市来说,每天能去趟清真寺的乐观点也很难超过五十位,每年一度的开斋节那天单位学
校准许放假,去清真寺的人口可能能达到数千人,其中包括外省市的流动人口以及其他
多个民族,当然也会有汉族等民族的,节假日的这些来寺里的人很多不会基本的礼拜动
作和步骤,更不要说念了,一辈子不会也没做过礼拜的回族人大有人在。在西部,由于
一些回族聚集地周围的东乡族、撒拉族和部分汉族藏等族的伊斯兰教意识浓厚,受其影
响,回族人礼拜的比例稍高一些(其中保持传统的部分西部回族在宗教仪式等方面仍会
受到他们的寻衅和“教导”),但与他们所言称的当地穆斯林数量相比仍很悬殊,甚至
没有其他民族为主,在基督教堂、天主教堂礼拜,佛教寺庙烧香还愿的人多,但也没见
那些民族中有哪个被大主教和法师们扣上“基督教/民族”或“佛教/民族”等的帽子。
南方城乡的回族生活自古和伊斯兰教关系更小,有的地区至今信仰的还是西域色彩佛教
等宗教,也有不少地带没有任何宗教生活,因此成了近年西北各族绿化活跃分子垂涎的
舞台,那种情况很适合他们冒充回族身份,然后用回族就得信仰或回归伊斯兰教的谎言
去行骗,也就有了向阿拉伯人方面寻求更多宣教资金支持的借口。
上面只是介绍了容易被混淆的几点,至于回族生活传统的其他方面,更与伊斯兰教没瓜
葛,就是这样一个个别方面能与伊斯兰教或穆斯林勉强挂上钩,更多方面却是对其一无
所知甚至对立的民族,衣不遮羞、抽烟喝酒不礼拜,不会念经不去朝觐,用他们的话说
都是下火狱的料,愣是被扣上了穆斯林民族的帽子自欺欺人,有的宗派人士对此做出了
回族虽然不等于穆斯林,但回族是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主要载体的解释。一再宣称自己所
属的“乌玛(意为世界范围的伊斯兰团体,但中国的一些宗教人士却翻译为‘民族’)
”是最优秀正义和贤良的人,难道还需要回族这样一个与伊斯兰教关系不大,被你们处
处嘲笑歪曲和打击的民族做为载体而寄生吗?更可笑的是他们总是强调回族身上没有了
他们的寄生,回族就会死亡。但事实却是,对于真正的回族人来说,无论宗教形势如何
变化,也改变不了自己的所属的族群身份和民族归属感,这一点历史已经做出的充分的
证明。恰恰相反,在中国,要是回族清醒后不在做你们的“载体”,才是你们这些近代
以信仰为幌子混淆回族、冒充回族的神棍们最害怕的,因为那将会彻底暴露出他们鱼目
混珠、一无是处的真实面目。
还有什么解放前回族就是中国境内所有禁食猪肉人群的统称等等别有用心的愚蠢论调,
你们以为别人都不知道民国以前的这些民族都是什么名称吗?不论你们是汉、藏还是撒
拉、东乡……,要说你们是穆斯林或者佛教徒、基督教徒那是你们自己的事情,随便。
但要心怀鬼胎的非说自己是回民是回族,那就得说道说道了,难道今天有人骂一句你是
猪,你们家祖上就真的都是猪了?
每个宗教中都有好人和坏人,上面那些话是针对伊斯兰教中的邪恶和别有用心的分子。
正常的回族人也好其他民族也好,对一个人的评价不是取决与对方是否信教和信仰哪种
宗教,而是他的具体为人和言行。回族中有很多很好的阿訇(阿訇一词来源于回回教门
中的波斯景教),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履行着做为一名穆斯林的基本责任,用回族信仰
者的方式解决回族大众在本民族的传统礼仪和心理层面上的需要,回族大众敬重和拥护
这样的本族宗教职业者,这就是回族人与穆斯林之间最真切的关联。
基督教
“耶稣进前来,对他们说,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所以你们 要去,
使万民作 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或作给他们施洗归 于父子圣
灵的名)凡我所吩咐你 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马太福音》28:19-20) ----------------------------------------------
---------------------------------- 基督教综述 ------------------------------
-------------------------------------------------- 新教综述 路德宗、归正宗
、安立甘宗、卫斯理宗、公理宗、基督复临派、真耶稣教会、普救派 ---------------
----------------------------------------------------------------- 东正教综
述 反国教派别 --------------------------------------------------------------
------------------ 天主教综述 方济各会、多明我会、本笃会、奥斯定会、克吕尼
修会 -----------------------------------------------------------------------
--------- 其 他 科普特教会、基督教科学派、一位论派
新教综述 Protestantism --------------------------------------------------
------------------------------ 新教是与东正教、天主教并列的三大基督教派别
之一,为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中脱离天主教而形成的各个新宗教,以及从这些宗派中不
断分化出来的各个新宗派的统称,亦译为抗罗宗或更正宗。中国的新教各教会则自称基
督教或耶稣教,而不称新教。
15世纪后期,西欧封建制度开始解体,许多新兴民族国家确立了中央集权的王侯
统治,神圣罗马帝国和罗马教廷的力量大大削弱。思想文化上,经院主义神学日渐衰落
,文艺复兴唤起的理性主义和批评精神在知识分子中迅速传播,产生巨大影响,这一切
都为宗教改革创造了条件。新教就是随着一系列宗教改革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新教所代
表的抗议原则和精神可追溯到14世纪后期的一些宗教改革先行者,如英国威克里夫派和
罗拉德派、波希米亚的胡斯运动和意大利萨伏那洛拉的信徒。16世纪20年代,马丁·路
德在德国发起的宗教改革运动席卷全德;在瑞士,加尔文和茨温利的改革活动进一步扩
大和加深了新教的影响;英王亨利八世出于政治原因推行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在克兰
麦的协助下,组成具有独特形式的新教教会,以摆脱教皇的管辖。到16世纪中叶,新教
的三个主要教派,即马丁·路德创立的路德宗、加尔文创立的归正宗和作为英格兰国教
的安立甘宗,都已在欧洲出现。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新教的三个主要宗派在教会组织
和崇拜仪式上已基本定型;对教义的表述和阐述,经过长期的争论,也逐渐形成体系。
在此之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教内部又出现了许多派别,教义也有了各种发展和
变化。17世纪,英格兰的清教徒运动要求以加尔文主义改革保守的安立甘国教会,结果
产生了一些脱离国教的新宗派,如长老会、公理会等。清教徒运动后来由移民传到美洲
,使新教在北美发展成为影响最广的教派。同一时期,在德国也出现了以斯彭内尔为代
表的虔敬运动,与英国清教徒运动相呼应。
新教虽然有很多派别,但在教义方面有三个共同原则,即因信称义、信徒人人都
可成为祭司和《圣经》具有最高权威,这三大原则和天主教是针锋相对的。首先,新教
救法论的核心,主张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基督教认为人都是有罪的,不能自救,
唯一的救法是借上帝之子基督将救恩赐给世人,因此拯救的根源来自上帝的恩典,这是
基督教各教派都承认的。至于如何得到这种恩典,天主教主张除了信仰外,还要凭借圣
事,通过教阶制的神职人员才能将救恩颁赐给信徒。在新教看来,这是把圣事作为上帝
和人之间的一种"交易",不仅违背《圣经》的教训,而且带来许多弊端。新教认为得救
的真谛在于相信和接受耶稣基督为主,凭借信心,通过圣灵的工作,使信徒和耶稣成为
一体。由于这种神秘的结合,基督的救赎就在信徒身上实现。新教认为行善是应该的,
但这是重生得救得表现,而不是一种功德,本身没有使人得救的效能。其次,新教冲淡
了神职人员和一般信徒之间的差别,认为既然只凭信心即可得救,那么信徒人人均可成
为祭司,,无须神职人员作为神人之间的中介。此外,信徒还可以互相代祷,每个信徒
都有在宗教生活中彼此照顾相助的权力和义务,都有传播福音的天职。第三,天主教虽
然不否认《圣经》的权威性,但把《圣经》的解释权归于教会,实际上把有关宗教信仰
的一切问题的最高权威集中在天主教会和教皇身上。新教则主张惟有《圣经》才是最高
权威,每个信徒都可以借圣灵的引导直接从《圣经》领悟上帝的启示和真理。新教一般
虽接受最初几次公会议关于三一论和基督论等的教义和有关的信经,也认为教父遗训有
指导作用,值得尊重,但认为不能把它们和《圣经》同等看待。当然新教更不受后来天
主教历次公会议的决议和教会法规的约束。宗教改革后,新教将《圣经》译为各民族语
言,并致力于《圣经》的传播和注释工作。但新教各派对《圣经》的解释却不尽相同。
在新教内部,对《圣经》作为最高权威的理解,也长期存在着争论。
新教派别众多,但以三大主流教派为主,即分布于德国大部和北欧诸国,包括丹
麦、瑞典、挪威、芬兰等国的路德宗,分布于瑞士、荷兰、苏格兰和德国一部分的归正
宗以及分布于英格兰的安立甘宗。全世界新教徒约3.6亿,三分之二集中于欧洲和北美。
天主教综述 Catholisim --------------------------------------------------
------------------------------ 天主教是与东正教、新教并列的基督教三大宗教
派别之一,亦称公教。又因为它以罗马为中心,也又称罗马公教。16世纪传入中国后,
因其信徒将所崇奉的神称为"天主",因而在中国被称为天主教。
基督教产生不久,就逐渐形成拉丁语系的西派和希腊语的东派。东派以君士坦丁
堡为中心,西派以罗马帝国的首都罗马为中心,天主教就是从西派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
。在古代基督教中,西派不占优势。5世纪时外族侵扰帝国西部,西罗马当局已无力支
撑局面,罗马主教利奥一世利用其影响,一度使罗马免遭匈奴入侵,这使罗马主教的威
信大大提高,得以居于意大利、北非、西班牙、高卢一带拉丁语系教会的首位。476年
,西罗马帝国灭亡。5世纪末,法兰克王国兴起,国王克洛维于496年改宗罗马公教,公
教会也从新王朝获得大量土地和特权。6世纪末,格列高利一世身兼罗马主教和罗马行
政长官,为教皇制奠定了基础。8世纪加洛林王朝期间,矮子丕平将从伦巴德人手中夺
得的土地赠给教皇,即754年和756年的"丕平献土"。800年时,教皇利奥三世为查理曼
加冕,表示"君权神授",10世纪,教皇约翰十二世又为日耳曼皇帝奥托一世加冕。这样
,罗马主教和罗马教会确立了在整个西派教会中的实际领导地位。同时,罗马主教和教
会一直想在东西两派各教会间取得至少是名义上的首席地位。早在445年,利奥一世就
呈请西罗马帝国皇帝瓦伦丁尼三世降旨,令各地教会和主教服从罗马主教,但此旨对东
派教会并无实效。451年,东派势力占优势的卡尔西顿公会议制定法规,规定君士坦丁
堡的地位与罗马相等,利奥一世对此提出抗议。围绕这个问题,东西两派矛盾日益尖锐
,5世纪末,罗马主教斐理克斯三世宣布革除君士坦丁堡主教阿卡西乌出教,863年和
867年,更出现了罗马主教尼古拉一世和君士坦丁堡主教佛提乌相互革除对方教籍的严
重局面。1054年,东西两派正式分裂,东派自称正教,西派自称公教。天主教会及其教
皇制,作为独特的单一教会和体制至此正式确立。
天主教称其教义为"公教教义",是基督亲授,经使徒和公教教会持守、传授、教
导,所有公教教徒都必须全部信奉接受的纯正信仰内容。天主教会强调信仰是对"启示
真理"表示同意或"认信"。天主教又将启示分为自然启示和特殊启示两种。自然启示是
指通过人类自然理性即可认识的真理,如关于天主的存在、天主对宇宙的造化、灵魂不
灭等,论证这些教义的理论称为自然神学或哲理神学;特殊启示指超乎人类自然理性、
非经天主启示不能获得的真理,有关的教义称为启示教义,包括三位一体、救赎、教会
、复活、永生等,并认为这些教义有超理性的奥秘性,故又称超性教义,论证这些教义
的理论或学说,称为启示神学或超性神学。天主教认为圣传和圣经组成天主圣言,是启
示的宝库,而解释圣传与圣经的权力在教会。凡由教会加以神圣委派,赋予"传授和教诲
教义之权"者(如教皇、公会议、主教等),他们的合法教诲皆"无谬误",并对所有教
徒具有制约性的权威。 天主教会在组织体制上十分重视教阶制。天主教的教阶制分为
神职教阶和治权教阶两类。神职教阶属"神所立的品级",由主教、司铎、助祭构成。职
权教阶是根据教会的治理和统辖权,以及某些特定分工而形成的极次,位居最高者为教
皇,下有宗主教、牧首主教、省区大主教、都主教、大主教、教区主教,以及由教皇特
委的教廷重要成员枢机主教。
目前,天主教是基督教的第一大派别,全世界共有天主教徒8.8亿,约占世界人
口的18.5%,在各大洲的分布大致为:拉丁美洲约有3.7亿,欧洲约有2.5亿,北美洲和
非洲各有约8000余万,亚洲和大洋州各有约7000余万。在国际互联网上,关于天主教的
网站也有很多,如: The Complete List of Popes(罗马天主教皇):www.knigut.org
/advent/popes The Catholic Encyclopedia(天主教百科全书): www.knigut.org
/advent/cathen 台湾天主教中国主教团:www.catholic.org.tw 达拉斯天主教耶稣
圣心堂:www.chinese-catholic.org 圣何塞华人天主教会:www.sjccc.org
东正教综述 Eastern Orthdoxy ------------------------------------------------
-------------------------------- 东正教是与天主教、新教并立的基督教三大
派别之一,亦称正教。又因为它由流行于罗马帝国东部希腊语地区的教会发展而来,故
亦称希腊正教。1453年拜占廷帝国灭亡后,俄罗斯等一些斯拉夫语系国家相继脱离君士
坦丁堡普世牧首的直接管辖,建立自主教会,逐渐形成用斯拉夫语的俄罗斯正教,希腊
正教目前则主要指使用拜占廷礼仪的东正教会。
325年尼西亚公会议后,东西派教会间的矛盾日益尖锐。330年君士坦丁一世迁都
君士坦丁堡后,两派在谁居教会首席问题上争斗愈烈。到1054年,终于酿成东西教会大
分裂。自9世纪起,东派教会已逐渐向保加利亚、基辅罗斯等国发展。1054年后,拜占
廷帝国日益衰落。1096年,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组织十字军东征,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
攻占君士坦丁堡,东正教普世牧首区被迫迁往尼西亚。15世纪30年代,奥斯曼土尔其帝
国进攻拜占廷,君士坦丁堡向西方求救。罗马教皇尤金四世乘机于1438年召开佛罗伦萨
公会议,,旨在使东派教会屈服,要求东西教派合一,从而确立教皇的首脑位置。由于
东正教会的让步,次年7月会议签署通过东西教会合一决议,确认教皇为"基督在世代表
",具有全权地位,史称佛罗伦萨合一。但由于东派教会内反对派的抵制,合一未果。
1453年,拜占廷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征服,苏丹出于政治考虑,对东正教会采取宽
容政策。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国教是伊斯兰教,所以君士坦丁堡牧首实际上处于被征
服地位。16世纪之后,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正教会相继成立自主教会,君士坦丁堡牧首的
实际权威性已丧失殆尽。自主教会是指在法规和行政方面享有全部独立权,并可自选大
主教和主教的教会;有时也指不依附于教郡都主教管辖的个别地区。1589年,俄罗斯正
教会取得自主地位,建立牧首区。以后,使用俄罗斯正教礼仪的教会,常通称为俄罗斯
正教。
在教义方面,东正教与天主教有一些区别。第一,东正教信守前七次公会议信条
,不承认以后天主教所举行的历次公会议。在"和子句"问题上,东正教继承东派教会的
观点,认为此乃对《尼西亚信经》的篡改。第二,东正教注重道成肉身,认为人之得救
,在于把必死之人通过与道成肉身的基督神秘联合而变成属于神的,不死的生命。东正
教神学中很少有涉及人性本原败坏的内容,因此不十分强调赎罪论。关于恩典和原罪论
,东正教的观点和奥古斯丁的预定论有所不同。东正教认为每一个人都在亚当的罪中凡
了罪,拯救既要依靠自身,也要依靠天主。首要的是自身必须择善,天主才能帮助他们
。善功只是条件,并不具有得救的效用,只有依靠天主的恩典才能获得重生和得救。圣
事中基督的血所生的救赎作用,是给予一切人的,凡愿意接受信仰和洗礼的,都可以得
救;凡是愿意敬奉天主的,都可以得到报偿。第三,东正教特别重视对圣母的崇拜。三
一论确立后,对圣母的崇拜,反映了信仰者需要一个可靠的"中保"思想,童贞女玛利亚
就成了最理想的对象。
在教会组织方面,东正教否认天主教"只有''使徒教区'',即由使徒建立的教区
有权成为牧首区"的观点,认为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如根据国家或城市在经济、政治方
面的重要性设立牧首区。牧首区(大主教区)下辖数个首府主教区。主教区的首脑是主
教,其人选必须是高级修士或领圣职后保证效法修士生活的司祭。司祭可以结婚,但不
能作为主教入选。主教以下的位次是:修士大司祭、修士司祭和修士辅祭,再以下的助
祭、诵经士无神品。
东正教的信徒主要分布东南欧、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美国等地区,在中国人
数不多,1984年,中国有东正教徒8000人左右,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东正教主要的自
主教会有君士坦丁堡牧首区、耶路撒冷牧首区、俄罗斯正教会、格鲁吉亚正教会、塞浦
路斯正教会、塞尔维亚正教会、保加利亚正教会、罗马尼亚正教会、波兰正教会、希腊
正教会、美国正教会、日本正教会、芬兰正教会等。国际互联网上关于东正教的站点也
不少,如: 美国东正教主页:www.ocf.org/OrthodoxPage
伊斯兰教
谁否认证信.谁的善功确以无效。 He that denies the faith shall
gain nothing from his labours. 你不要骄傲自满的在大地上行走,你决
不能把大地踏穿,决不能与山比高。 Do not walk on earth proudly,for
you can never rend the earth, nor become as tall as the mountains.
——《古兰经》 -------------------------------------------------
------------------------------- 伊斯兰教综述 伊斯兰教诞生于阿拉伯半岛的社
会大变动时期,伊斯兰一词原意为"顺从",指顺从真主安拉的旨意。 ----------------
---------------------------------------------------------------- 伊斯兰教
法 伊斯兰教法是一个虔诚的穆斯林必须遵守的一整套行为规范,具有宗教、道德、法
律三方面的意义。 -----------------------------------------------------------
--------------------- 伊斯兰教义 伊斯兰教徒的宗教信仰基本为五信和五功,这
是每个穆斯林都应遵守的最基本的宗教义务。 -----------------------------------
--------------------------------------------- 伊斯兰教在中国 唐代称阿拉伯
为“大食”。哈里发奥斯曼派使节到长安见唐高宗,介绍国内习俗和伊斯兰教情况。 -
----------------------------------------------------------------------------
--- 穆罕默德穆罕默德是阿拉伯半岛麦加城人,约生于公元570年。他所属的哈申族
是麦加古来什部族的一个著名的家族。——
伊斯兰教综述
伊斯兰教是与佛教和基督教并列的世界三大宗教。公元七世纪初诞生于阿拉伯半
岛。它是由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所创,目前世界上有10亿多信徒,他们大多分布在
阿拉伯国家,以及中非、北非、中亚、西亚、东南亚和印度、巴基斯坦、中国;有些国
家还以伊斯兰教为国教。
伊斯兰教诞生于阿拉伯半岛的社会大变动时期。四方割据,战乱频繁。内忧外患
,危机重重。在宗教信仰上,原始宗教盛行,人们崇拜自然物体,并且各个部落都有自
己的神,同时,犹太教和基督教也开始向半岛传播,但它们的学说并不适合这种形势。
因此实现半岛的和平统一和社会安宁是阿拉伯社会的出路。这时候先知穆罕默德出现了
,他以"安拉是唯一的真神"为口号,提出禁止高利贷,"施舍济贫""和平安宁"等主张,
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要求。伊斯兰教就是在这样一个转折的时刻诞生的。
伊斯兰教认为除了安拉再没有神,反对信多神、拜偶像,伊斯兰,是阿拉伯语的
音译,本意“顺从”。顺从安拉旨意的人,即“顺从者”,阿拉伯语叫“穆斯林”,是
伊斯兰教徒的通称。在中国,穆斯林也称安拉为“胡大”或“真主”。穆斯林都相信穆
罕默德是“先知”,是“安拉的使者”,是奉安拉之命向人类传布伊斯兰教的。伊斯兰
教的历史,从穆罕默德开始传教之年算起,至今已有近一千四百多年历史,全世界的伊
斯兰教徒,分布在九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但不论在什么地方,穆斯林之间都互称兄弟,
或叫“朵斯梯”,彼此见面出“色俩目”,或简称道“色兰”,以示问候。色俩目或色
兰,阿拉伯语意作“安色俩目尔来库姆”,即“愿安拉赐给你平安”,回答时说“瓦尔
来库姆色俩目”,意思是“愿安拉也赐给你安宁”。
从公元七世纪初直到十七世纪,在伊斯兰的名义下,以阿拉伯半岛为中心,曾经
建立了伍麦叶王朝、阿拔斯王朝、印度莫沃尔王朝、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等一系列大大小
小的王朝帝国;随着时代变迁,这些盛极一时的王朝都已成为历史陈迹,但是,作为世
界性宗教的“伊斯兰教”却始终没有陨落;它从一个民族的宗教成为一个帝国的精神源
泉,尔后又成为一种宗教、文化、政治的力量,一种人们的生活方式,并且在世界范围
内不断的发展着。
流派 逊尼派全称"逊奈和大众派",被认为是伊斯兰教的正统派,人数约占全世
界穆斯林的90%,中国的穆斯林大部分属于此派。 什叶派什叶派是与逊尼派、哈瓦利
吉派、穆尔吉埃派并称为早期伊斯兰的四大政治派别别。"什叶"的意思为"党人"、"派
别"。该派以拥护穆罕默德的堂弟、女婿阿里及其后裔担任穆斯林的首领-伊玛目为其主
要特征。目前全世界约有什叶派穆斯林8000万人。主要分部在伊朗、伊拉克、巴基斯坦
、印度、土耳其、阿富汗、黎巴嫩、沙特阿拉伯、也门、巴林等地区。 圣地和节日
1、三大圣地:麦加,卖地那,耶路撒冷。
2、主要节日有开斋节(伊斯兰教历10月1日),古尔邦节(伊斯兰教历12月10日),
圣纪(穆罕默德诞辰教历3月12日)。
佛教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
----------------------------------------------------- 中国佛教 公历纪元前
后,佛教开始由印度传人中国,经长期传播发展,而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
。 -------------------------------------------------------------------------
------- 印度佛教 印度佛教产生和流传于南亚次大陆,创始人是悉达多·乔答摩,
佛教徒尊称他为释迦牟尼。 ---------------------------------------------------
----------------------------- 尼泊尔佛教 尼泊尔是佛教最早流行的地区之一。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即诞生于今尼泊尔南部提罗拉科附近的洛明达。 ---------------
----------------------------------------------------------------- 斯里兰卡
佛教 斯里兰卡佛教相传公元前3 世纪为印度阿育王之子摩哂陀等所传入。其经典都用
巴利语传承,故称其为巴利语系佛教。 -----------------------------------------
--------------------------------------- 东南亚佛教 东南亚佛教是以南传上座
部为主的佛教。主要传播于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印度尼西亚,越南中南部分地
区。 -----------------------------------------------------------------------
--------- 朝鲜佛教 朝鲜佛教系北传佛教之一。4世纪后期由中国传入,迨6世纪,已
广为流传。 -----------------------------------------------------------------
--------------- 日本佛教 佛教在日本流传后40年,圣德太子摄政,下诏传播佛教
,贵族大臣竞造佛寺,从此佛教广传于日本。 -----------------------------------
--------------------------------------------- 越南佛教 越南佛教约于2世纪开
始从中国传入,深受中国南宗禅学的影响,属于大乘佛教。 -----------------------
--------------------------------------------------------- 欧美佛教 佛教流
传于欧美至今约有150年 ,但欧洲人最初对佛教的了解, 则可上溯到公 元前329年。
----------------------------------------------------------------------------
---- 澳大利亚佛教 1989年澳大利亚有佛教徒3.5万人,其中81%是亚洲裔,他们在墨
尔本、悉尼、南威尔士都建立了佛教协会。——
中 国 佛 教
公历纪元前后,佛教开始由印度传人中国,经长期传播发展,而形成具有中国民
族特色的中国 佛教(Chinese Buddhism)。由于传入的时间、途径、地区和民族文化、
社会历史背景的不同,中 国佛教形成三大系,即汉地佛教(汉语系)、藏传佛教(藏语
系)和云南地区上座部佛教(巴利语系)。 ----------------------------------------
---------------------------------------- 汉传佛教传入中国汉族地区的佛教,
经过长期的经典传译、讲习、融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从而形成具有民族特点的
各种学派和宗派。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宗、律宗、净土宗、禅宗、华严宗、密宗 …
… -------------------------------------------------------------------------
------- 藏传佛教藏传佛教是佛教传入西藏后,与本地原始宗教苯教相融合而形成的
佛教流派,在体系上属大乘佛教,其特点鲜明,独步于世界宗教之林。宁玛派、萨迦派
、噶当派、噶举派、格鲁派、觉囊派 …… --------------------------------------
------------------------------------------ 南传佛教云南傣族等少数民族佛教
,属巴利语系,亦即南传的上座部佛教,它和北传的小乘佛教在教义、学说上都有不同
的发展而各具特色。
一、佛教起源
佛教的祖师爷是释迦牟尼佛。“释迦”是一个家族的名字,释迦摩尼佛诞生在一个王族
家里,这个家族的名字就叫释迦。那“牟尼”就是他真正的名字,“牟尼”就是梵文直
译的,翻译过来就是“能仁”,能不能的“能”,仁义道德的“仁”。
释迦牟尼佛两年五百年前诞生在印度,现在的尼泊尔,他诞生的地方就叫蓝毗尼(
Lumbini)。释迦佛的父亲叫净饭王,释迦摩尼佛是一个太子,他是一个太子,那这位
太子呢,二十九岁就出家了。出家以后六年苦行,三十五岁成了佛,三十五岁的农历四
月十五成了佛。
二、什么是法门
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后讲了八万四千法门,三转法轮。
那释迦牟尼讲的这个法,首先大家要知道法,法就是一个方法,离苦得乐的方法。
三、为什么有八万四千法门
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讲这么多法门呢,因为人有八万四千个烦恼,为了解决这些八万四千
个烦恼,所以释迦摩尼佛讲了八万四千个法门。
释迦摩尼佛讲的这八万四千法门就是对治八万四千个烦恼的方法,那八万四千个烦恼能
解决,能断掉八万四千种烦恼。多一个法门能减少一个烦恼。
那么释迦牟尼佛讲的这个法门里面,他有看我们个人的根契,和我们的追求:
1、追求“世间圆满”
我们众生里面有些众生追求的就是人天果,人天七德,追求的就是世间圆满。那么这一
块释迦摩尼佛也讲了用什么方法来人天圆满。那么人天七德怎么修的法门都讲了。
2、追求“解脱”
有些人追求的是解脱,生老病死想解脱的这种,那怎么解脱的法门也有。追求解脱这一
类的人就讲了小乘的法门。小乘的法门现在是南传佛教,现在东南亚的南传佛教就是小
乘的法门。
3、追求“成佛”
有些人追求的是成佛的法门,生生世世,累生累世积福报,慢慢成佛的法门,那这一部
分人讲了大乘显宗的法门。
4、追求“即生成佛”
有些人追求的是即生成佛,一生成佛。那这一块的人就讲了这个密宗的法门。
世界各大宗教全图解
四、佛教三大派系
根据上述法门的不同,慢慢出来了各种不同的佛教派别。现在佛教有三大系统,三大派
别:南传佛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
1、南传佛教:就是释迦牟尼佛讲的八万四千法门里小乘的法门。那南传佛教主要存在
的地方就是斯里兰卡,还有柬埔寨、泰国等东南亚这些国家。南传佛教主要存在于这些
地方。南传佛教统一追求的是阿罗汉果,属于佛教里面小乘的佛教。修行就是三十七道
品,修出离心,修戒定慧,这是南传佛教主要的修行。
2、汉传佛教:汉传佛教是大乘佛教,大乘显宗的佛教,大乘佛教内部也有很多派别,
有八大派系,那汉传佛教主要存在的地方是汉地还有日本,还有韩国等等的地方。大乘
显宗讲的法门是慈悲心,菩提心,六般若密多。汉传佛教内部也有很多派,比如说:禅
宗、净土宗、律宗、天台宗等等八大宗派。那汉传佛教的正见里面是以唯实派为主的。
3、藏传佛教:藏传佛教也是大乘佛教,显密双修的大乘佛教,藏传佛教是显密双修的
,显宗和密宗双修的大乘佛教。那这个主要存在的地方就是藏区、内蒙古、外蒙古还有
汉地。藏传佛教现在也在我们汉地,比如北京这些地方多起来。然后就是在欧洲、美洲
、美国这些地方主要是佛教里面藏传佛教比较多的地方。
现在佛教主要有这么三大派系。
五、什么是藏传佛教
世界各大宗教全图解
1、藏传佛教的派系:
那藏传佛教有四个大派,十八个小派,这四个大派是:
第一 红教 宁玛派;
第二 白教 噶举派;
第三 花教 萨迦派;
第四 黄教 格鲁派;
为什么就黄、红、白,这个是什么呢:比如说红教宁玛派,做法式的时候,法师们戴的
帽子是红色的,所以为什么叫红教就是这么一个概念。那白教他传的衣服是白色的,所
以就叫白教噶举派。然后这个花教萨迦派,他做法式的时候,这些大师傅们戴的这个帽
子是花花绿绿的,所以叫花教萨迦派;然后黄教格鲁派,黄教格鲁派他戴的帽子是黄色
的尖尖的一个帽子,所以就叫黄教格鲁派。
藏传佛教有这么四大教派,还有小的有十八个教派,这些今天就不解释了。
2、藏传佛教各派特点:
宁玛派:这个四大教派里面的宁玛派的创始人就是莲花生大师,他主要的法门就是大圆
满,这是宁玛派的法门,宁玛派,这是宁玛派,宁玛派是藏区最早的一个派。
噶举派:然后接下来是噶举派,噶举派的创始人是玛尔巴上师,玛尔巴上师,他主要的
法门就叫大手印,大手印和大圆满都是讲的是空性。他不同的方法来讲这个空性,这么
一个意思。他的法门就叫大手印。
萨迦派:那这个花教萨迦派,萨迦派的祖师爷就叫昆·贡却杰布,昆·贡却杰布,祖师
爷的名字就叫昆·贡却杰布,萨迦五祖,里面的第一祖就叫昆·贡却杰布,那他主要的
法门就叫道果,道歌的道,果报的果。道果,他主要的法门就叫道果。
格鲁派:那黄教格鲁派,格鲁派的祖师爷是宗喀巴大师,他主要的法门就是菩提道次第
广论,密宗道次第广论,正见就是中观正见。
3、藏传佛教的五大圆满:
那藏传佛教有五大圆满:
第一 教法圆满:
藏传佛教教法圆满,怎么讲呢,南传佛教知识讲的是八万四千法门里面的小乘的法门,
是一小部分。那汉传佛教是八万四千法门里面的半部分,就是半个显宗的法门这一块,
没有密宗的法门,密宗四部的法门。这个南传佛教他没有大乘的法门,都是一部分一部
分,那藏传佛教有显宗的法门,汉传的显宗的法门,小乘的法门,密宗的法门,八万四
千法门都是非常圆满的。全部都在藏传佛教里面,所以就是叫教法圆满,藏传佛教里面
。藏传佛教里面有显宗的法门,有小乘的法门,有密宗的法门,所以就叫教法圆满。
第二 修行圆满:
修行圆满,南传佛教主要修的是戒定慧,戒律上面就修的是别解脱戒,然后三十七道品
,他修的主要修的是这个。那汉传佛教修的是戒定慧,戒律上面不只别解脱戒,别解脱
戒就是五戒和出家的戒律,那不只这个别解脱戒,还有菩萨戒,比南传佛教更高一些,
更圆满一些。还有他方便法门上面修这个慈悲心,菩提心,六般若密多等等,比较圆满
一点点。那藏传佛教,小乘的法门也修,显宗的法门也要修,密宗的法门也要修。外修
小乘的法门,内修显宗的法门,密修密宗的法门,所以就叫修行圆满。修行圆满,这是
藏传佛教的一个特点。
第三 传承圆满:
我们佛教这个有传承的,比如讲心经,心经也有传承,般若经,般若经也有传承。那我
们这样的话,我这样的话,我们这个传承般若经的传承从释迦摩尼佛到现在,我是第46
代,我师傅是雍正法王,他是第45代,我是第46代。他每一代每一代代代都传下来的,
有这个传承,有这个传承。那藏传佛教的传承有口传的传承,有讲经说法的传承,有灌
顶的传承,导引的传承都是保存得非常圆满。都没断过,那我们南传佛教,传承也是,
只有戒律的传承没断,除了戒律的传承,大部分的传承都断掉了。我们汉传佛教也是除
了戒律的传承,大部分的传承都断掉了。因为佛法也经过了很多的磨难。就是断了这个
传承。但藏传佛教的传承没断,这个传承是非常圆满的,有传承的师傅的讲经和没传承
的师傅的讲经不一样的。没传承的师傅要讲一个心经,很多都是我认为的东西,他自己
认为的东西。那有传承的师傅不会讲到我认为的,他讲的都是从释迦摩尼佛代代传下来
的,他讲的就是。不是说我认为,我的小智慧拿出来的那个,他有那个大智慧的那种,
不一样的。有传承的师傅讲的法和没传承的师傅讲的法不一样,没传承的师傅讲的法很
多都是我认为是这样的,我认为是那样的,那一个凡夫认为的里面错误很多。那有传承
的师傅讲的不一样,他是代代传下来的这个他会讲,他师傅这样讲,我就这样讲。我给
你们讲一个,我就曾经拜了七个上师,七个师傅,我就拜了七位上师,七位上师都是一
位上师的弟子,都是拉科仁波切的弟子,那我曾经拜了第十世班禅大师、雍增法王、尕
藏曲松大师,格迦活佛等等七个上师,那这五个上师面前我就得过了这个菩提道次第广
论,他们讲的都是,几乎都是一模一样的。他们讲出来的都是一模一样的,举一个例子
都是一样的。所以他们都是一个师傅那边拿出来的,他里面不夹杂任何的东西。他就是
法就,以前释迦摩尼佛怎样传,传承上师怎样传,我就给你们传这样的,他有传承的师
傅就不一样。有传承的师傅讲得都不一样。这个大家要明白。那有传承的师傅讲的这个
法有加持力,因为呢代代的师傅,代代的有传承的师傅都会讲这个,加持力不一样。那
藏传佛教就有这个圆满的传承。这个是第三个特点。
第四 保存圆满
保存圆满,他保存得非常圆满,怎么样呢,佛教传入到东南亚各国的时候,东南亚各国
都有自己的文化,佛教就融入了那个文化中。就变成了本地的佛教,然后佛教传入汉地
的时候,道教文化,儒家文化非常兴盛的时候,这些文化也多多少少都影响了佛教,佛
教也融入了这个文化里面,所以呢佛教就变成了汉式佛教,汉式佛教。佛教传入藏区的
时候,藏区没有形成特别的文化,佛教就变成了藏文化,佛教变成了藏文化,佛教没有
进入藏区之前,藏地没有文字的。藏文字因为翻译佛教,因为翻译佛教,为了学习佛教
,他为了这个,创造这个,藏文字。其实藏文字有三十个字母,这三十个字母就是六个
字母是藏族人自己创造的,二十四个字母是梵文里面直接拿过来的,他是从梵文里面直
接拿过来的,所以藏族人学习梵文非常快,一个小孩子要学习梵文,他非常快。这个文
字也是为了学习佛教才创造的,佛教进入了藏地以后就是佛教变成了藏文化,所以呢保
存得就是原汁原味。保存的就是原汁原味。你们现在看到我们出家人,藏汉两地的出家
人穿的,都是出家人,是释迦摩尼佛的弟子,应该是一样的。但是衣服也不一样。穿的
衣服也不一样。那佛教进入了汉地之后,本来我们出家人的衣服是黄色或者红色,都是
这个颜色,主要是这个颜色。那佛教进入了汉地以后,那黄色是皇帝穿的,红色是大臣
穿的,出家人都不能穿,出家人就选择了那个灰色。有变化的。佛教进入了汉地,就是
出家人要自力更生。就是就种菜啊,寺庙里面就干很多活。那进入藏区的时候,他比较
原汁原味。不做这些事情,他是条件很差,但是他有闻思修,出家人主要工作是闻思修
,啊就是这么一个事情。所以说呢,保存圆满。
第五 课程圆满
怎么讲呢,汉传佛教也好,南传佛教也好,学习佛教的时候直接用经文来学习,这个比
较多,那藏传佛教学习佛法的时候,先学论再学经。经续论这个概念给大家讲一下。经
是什么呢,经是释迦摩尼佛亲口讲的显宗的法门,小乘的法门,就叫经,释迦摩尼佛亲
口讲的显宗的法门就叫经,那释迦摩尼佛亲口讲的密宗的法门就叫续,记续的续。密宗
的法门就叫续。经跟续的解释就叫论。经续论就是这么一个意思。经续论,那汉传佛教
、南传佛教学佛法的时候先学经的比较多,一旦皈依了马上读地藏经,马上念金刚经,
马上学经,师傅们马上给讲经,这个比较多。然后藏传佛教呢,先学论,先学习论,再
学经,再学续,这是藏传佛教的一个特点,为什么先学论呢,这个经啊,你直接学,先
学,你就学不好,因为经的内容很广,很深,先你看一下经解释的理论学一下,理论学
一下很容易学习到这个经。经很容易学习到。那先学习了论,一个论可以包含很多经,
学习了一个论可以说学习了很多经,这个经呢直接学习非常麻烦的一个东西是什么呢,
经,释迦摩尼佛讲的第一呢,看地方,有些经是跟十地菩萨讲的,八地菩萨讲的,一地
菩萨讲的,魔道众生讲的,跟人道众生讲的,不一样的。如果是八地菩萨讲的那个经给
我们学,不适合。如果是一地菩萨讲的那个经,我们学,就凡夫学也不适合。他也不适
合。一呢有这个问题。第二呢,经文里面讲的这个东西啊,他看起来很容易明白的一个
意思,但是里面深藏了很多内容,很多很多的内容,你不懂的。你不懂的。我在厦门讲
经的时候,我的一个刚皈依的弟子给我问过一个问题,师傅地藏经里面讲,水火不伤,
有这个词。但是他说他朋友天天念地藏经,他的房子起火了,这个怎么解释啊。有问这
个,有问这个,我说你这个朋友念地藏经,地藏经里面确实有这个功德,他这个功德要
出来,什么样的人才有这个功德。善男子,善女人,善男子持十善戒的男人呐,我问你
这个朋友是不是持十善戒的呢。他说不是,他是边念经边做坏事的那种。他说是这样的
。那这个不可以的,那你就不懂得,一看哦就有这个功德。那我在浙江丽水讲经的时候
,我一个弟子啊,给我拿来了一个经文里面的几句话拿出来,师傅啊,是一个女弟子,
师傅啊我以前堕胎过,但是我这个业障全部消掉了,已经消了。我说你怎么会,用什么
法来消掉了?她说我就放生了100条鱼,全部消掉了。我说你怎么放生了100条鱼,这个
杀一个人的,堕胎的这个,她堕胎堕了三个,三个婴儿的这个灵魂就这个业障你就消除
呢?你怎么消除呢,她说这是经文说的,经文里面哪几句话,这个经文里面怎么说,放
一个生命能消除杀100人的这个罪过可以消除,那这个是跟谁说的呢,有菩提心的菩萨
,放生才有这个效果。那我们放生没有这个效果。我们放生有效果,但没有那么大的效
果,没有那么大的效果。你自己学经的这些误会很多。有误解很多。念一次阿弥陀佛可
以往生净土,有这个,经文里面确实有这个,那念一遍阿弥陀佛怎么往生,这个是跟谁
说的呢,菩提心圆满,然后六般若密多修行的这样的人。念一遍阿弥陀佛可以往生阿弥
陀佛净土。念一遍什么佛的时候,就往生那个佛的净土,那我们普通的人不可以。直接
学习经文这个上面起很多误解。会出现很多误会,那你先学一下论,不会出现这些。论
里面都有解释。释迦牟尼佛圆寂之前给大家说过的,将来跟我学习经跟续的人,跟龙树
菩萨,跟无著菩萨学习。龙树菩萨解释的,跟无著菩萨解释的跟这两个学习。龙树菩萨
的《龙树六论》,无著菩萨的《师地论》,龙树菩萨和无著菩萨两大传承,我们要跟随
他们的内容,才能学习到真正地佛经
道 教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信者吾信
之,不信者吾 亦信之,德信矣。圣人在天下,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
皆孩之。——《道德经》 ---------------------------------------------------
----------------------------- 道教概览 道教以"道"名教,其教义就是以"道"或"
道德"为核心,认为天地万物都有道而派生,社会人生都应法"道"而行,最后回归自然
。 -------------------------------------------------------------------------
------- 太平道 太平道的创建者是河北矩鹿人张角,自称"大贤良师",派八名弟子
到各地宣传教义,准备太平教起义。 -------------------------------------------
------------------------------------- 正一道 正一道的前身是产生于汉末的五
斗米道,以"治"为单位,天师为最高领袖,各治立治官,祭酒统领信道教众,组织相当
严密。 ---------------------------------------------------------------------
----------- 上清派 陶弘景和他的弟子在茅山经营数十年,从而使茅山成为上清派
的中心,故后世也称上清派为"茅山宗"。 ---------------------------------------
----------------------------------------- 新道教 太一道、大道教和随后创立
的全真道均创立于金初,史称"新道教“。 --------------------------------------
------------------------------------------ 全真教 全真道创始人王喆原名中孚
,字允清,道号重阳子,又称王重阳,47岁时于终南山南时村挖洞而居,自称"活死人
墓"。 ----------------------------------------------------------------------
---------- 符箓派诸教 符箓派道教长于斋醮法事,唐时为最盛。主要的符箓教派有
上清、灵宝、正一、神霄、清微等。关于符箓... --------------------------------
------------------------------------------------ 教藏 唐玄宗崇信道教,曾专
门派人搜访道经,编写成历史上第一部《道藏》。 -------------------------------
------------------------------------------------- 福地洞天 七十二福地、三
十六洞天,神仙出没的地方。——
犹 太 教
以色列!你要听:上主我们的天主, 是唯一的上主。 愿他
荣耀之国的那名永受赞颂。 ——《舍玛祷文》 ----------------------------------
---------------------------------------------- 犹太教综述 犹太教是世界三大
一神信仰中,最早而且最古老的宗教, 也是犹太民族的生活方式及信仰。 ------------
-------------------------------------------------------------------- 正 统
派 正统派的最大特点是坚持“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原则,拒绝犹太教的变革。 ------
--------------------------------------------------------------------------
改 革 派 改革派犹太教的主导思想是带有明显理性主义因素的发展观, 即认为犹太
教必须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以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 --------------------------
------------------------------------------------------ 保 守 派 保守派犹太
教是介于正统派和改革派之间的温和派。它的前身是德国的犹太教历史学派。 -------
-------------------------------------------------------------------------
重 建 派 这个教派的创始人摩迪凯·开普兰认为,正统派、改革派和保守派都不能
适应现代性和当代犹太生活的需要, 因此必须对之重建。 -------------------------
------------------------------------------------------- 犹太节日 犹太传统
中有一系列独特习俗,它们造就了这个民族的与众不同、独具特色的生活方式。
犹太教综述
犹太教是世界三大一神信仰中,最早而且最古老的宗教,也是犹太民族的生活方式
及信仰。犹太教的主要诫命与教义,来自托辣,即圣经的前五卷书。犹太教最重要的教义
,在于只有一位神,即无形并且永恒的上帝。他愿所有的人,行公义,好怜悯,因为上帝按
照他的形象造人,所以人都应该有尊严且受到尊敬地对待。犹太人以学习及祈祷来侍奉
上帝,同时遵行摩西五经上所指引的诫命。对于圣约的坚信,犹太人认为这就是上帝对他
们的呼召,也是他们对世人的见证、他们的使命。但犹太教并不主张其他民族为了被救
赎而必须接受她的宗教信仰和敬拜方式;这世界会因为它所行的而受审判,而不是因它
所信的教条而受审判;所有公义的民族皆分享将要到来的和平世界。因此,犹太教并不
是一个积极传教的宗教。犹太教堂所接受的改信者,必须遵照犹太教当局的规定,因为一
个人改信犹太教并不只是简单的自我认定的事情。重要的犹太教经典就是圣经,由托辣(
Torah)、先知书(Prophets)和圣著(Writings)三部分构成。西元70年,耶路撒冷的圣殿
被罗马帝国烧毁,犹太人被赶出犹大地,当时在以色列土地的犹太教学者开始编辑6卷名
为米市纳(Mishnah,重述)的经典,保存了犹太教的典章、戒命和习俗等一序列的经书。
随后在五世纪中革玛辣(Gemara解释)做了一些补充,收录了在以色列地和巴比伦时期的
注释与讨论,以及犹太教师之间的辩论,这二部分内容构成了塔耳慕得(Talumd,犹太口传
经文),它确立了犹太人在学习信仰、思想、典章生活规范上的遵行准则。在中世纪,欧
洲各国的犹太人被视为劣等民族,在宗教上受迫害、政治上没有任何政治权利和自由、
在经济上受到种种限制。与他们的身体局限于“隔都”的高墙之内相适应,他们的精神
和灵魂也只有沉醉传统的《塔耳慕得》学问的框架中。那时,犹太人居住的隔都犹如“
国中之国”,而犹太人则成了所在国人民心目中的“外国人”。然而,随着1789年法国大
革命的胜利,犹太人的状况却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欧洲各国的犹太人先后获得了公民权,
享有了和其他民族一样的平等地位,这使他们拥有了做人的自由和尊严。多少个世纪以
来梦寐以求的愿望终于在此时得到了实现,这是令他们最振奋、最扬眉吐气的时刻。这
就是犹太史上所称的解放。解放把犹太人一下子置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的背景之下。使
犹太人开始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著名的犹太学者族恩茨才说,犹太人
中世纪的结束是以法国大革命为标志的。 18?9世纪的欧洲是一个理性主宰的时代,包括
宗教在内的一切意识形态都要依据理性法庭的审判决定何去何从。犹太教当然也免不了
这样的命运。同时,解放以后的犹太人首当其冲面临的是如何调整自己,使自己适应宗主
国的社会、文化环境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场相对于欧洲来说是迟到了的犹太启
蒙运动(哈斯卡拉)终于发生了。德国的摩西·门德尔松担当了启蒙的先驱。门德尔松开
辟的启蒙运动所追求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冲破隔都的禁锢,把犹太人改造成真正的欧洲
人;另一方面,他又希望犹太人继续保持自己的民族特性”。然而这是一个不易兼得的
两难。正是适应启蒙运动的目标的需要,德国犹太教内部率先实行了宗教改革。改革的
直接后果是犹太教的分裂。原来统一的传统犹太教逐渐分化出改革派、保守派,以及正
统派;在20世纪的美国还从保守派中分化出了重建派。这些不同的宗教派别把犹太人划
分成不同的阵营,从而导致了犹太人的分裂。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现在。多数犹太人的
宗教活动,主要在家中进行。它包括每天三次的祈祷,早晨、下午及日落之后。会众的祷
告通常在犹太会堂举行。会堂是犹太人祷告与学习的地方,在星期一、星期四、安息日
及节日和至圣日(HighHolyDays)会堂的敬拜,包括读希伯来文的托辣,与先知书。会堂的
敬拜,可由会众当中博学的成员来主持,在大多数的会堂中,是由管会堂的司会(Cantor)
或者教师(Rabbi)主持,他们是专职的信仰教导者,都接受过犹太教神学院(Yeshiva)的训
练。教师的专业职责,是指导会众每周及每日的学习单元,教师也提供会众咨询,与规定,
有关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犹太教的戒命及传统。这些包括人与人间的分争,但是有关
比较严肃的事,如脱离犹太教,则必须交付当地宗教法庭来处理。传统的犹太人遵行饮食
诫命,这些诫命记载于肋未纪,这些诫命包含奶与肉不可以同食,人道的宰杀动物,并严禁
吃血、吃猪肉、无鳞的鱼类及其他被禁止的食物。虽然这些饮食诫命在卫生上有益,但
是最主要的动机是在个人生活上期待能自我控制、节制及道德的训练。一个人即使在最
恶劣的环境下,都希望能遵行这些托辣的诫命。对于饮食诫命,如同其他的犹太法律及风
俗,在当今犹太教的三大派系(正统牌、保守派及改革派)中,遵守程度与方法仍存在着些
许的差异。
印度教
印度教,乃印度的婆罗门教。佛陀在未出家以前,曾是婆罗门教的遵行者,有深
入的学习和领会。然而佛陀并非毫无选择的全盘接受,而是以批评的态度,透过个人的
修证体验,对于婆罗门教的主张,提出了不少新的看法。例如:印度教说有“我”,佛
教则说“无我”;印度教说“梵”为宇宙之体,佛教则说诸法因缘生灭的本体是空;印
度教严格区分阶级制度,佛教则提倡一切众生平等;后期印度教的派别中出现以苦行或
乐行的修持,佛教则主张“中道”为修行原则等。尽管在学说上彼此各成体系,但两千
五百多年来,佛教与印度教在印度本土相互消融,也丰富了印度的哲学思想。尤其是当
古印度中的四姓阶级转信佛教,悟道证果,乃至在印度中期,印度教藉佛教壮大自宗,
都显而易见佛教的出现为印度教的过去提供了深刻的反省,也为印度教的未来指出了宽
阔的走向。印度教的简介西元前十六世纪,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开始了印度本土的古老
文明。就像其他原始部落对自然山川的敬畏与崇拜,雅利安人为了保障自己的生存,也
必须膜拜、礼赞、歌颂一切自然神只,且将赞歌编为圣典,相互传颂。到了后期,与人
们生活关系较为密切的神只,受到最多的崇拜,雅利安人便由“多神信仰”逐渐转向“
主神信仰”的模式。为了与神沟通,祭祀便成为一件大事,司祭者拥有无上权威,能为
自己祭祀、为他人祭祀及教授圣典。于是,在阶级制度严格划分的社会里,司祭者被尊
为最高阶级的婆罗门,他们依着“祭祀万能”的神圣职权,开启了神权色彩浓厚的婆罗
门思想。婆罗门教主张:“梵”是宇宙现象的本体,人的生命现象为“我”,宇宙万物
皆因“我”而生,故“梵、我”本来不二,凡人不解此理,只好轮回受苦,唯有体证梵
我合一,才能得到解脱。此思想弥漫在当时的印度社会,直到西元前六世纪,出现了反
婆罗门教的思想家,他们反对祭祀,主张透过禅定、苦行或享乐来完成解脱。鉴于当时
修苦、修乐思想的充斥,佛陀提出了不偏于苦,不偏于乐的中道观,做为修行的根本原
则。阿育王及迦腻色迦王时期,佛教成为印度的主要宗教,婆罗门教便相形式微;公元
四世纪时,婆罗门教受到笈多王朝的大力支持,又进一步杂糅了佛教及其他学派的思想
,于是发生了较大的转变,而以“新婆罗门教”自居,企图恢复旧有地位,这就是今日
所说的“印度教”。在印度教的许多流派中,又以毗湿奴派、湿婆派及性力派为主。八
世纪以后,印度教的主要思想家商羯罗,依据婆罗门教的根本教义,又吸取耆那教及佛
教的优点,使印度教宗教实践的成份加大,原有繁琐的理论淡化,印度教遂一跃而成为
当时思想界的主流。直到伊斯兰教入侵印度以后,佛教遭受严重迫害,印度教却因为与
伊斯兰教的思想有所交融,而在某些区域仍旧保持着很大的势力。到了近代,随着西方
殖民主义的入侵和西方文化的传入,印度教掀起了广泛的宗教改革,反对古印度教中存
在的种姓制度、偶像崇拜、繁琐宗教仪式、寡妇殉葬等愚昧现象。但至目前,印度教仍
是印度最有影响力的宗教,大多数人多信奉此教,其种族阶级的不平等待遇及寡妇殉葬
等诸多民间陋习仍然未能完全被革除。
世界各大宗教全图解
伊斯兰教是世界上第二大宗教,据说有17亿信众,规模仅次于基督教。全球信奉伊斯兰
教的穆斯林分布在中东,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以及中亚,南亚,东南亚各地。甚至
在欧洲和美国,也有相当数量的穆斯林。
尽管如此,我觉得中国人对伊斯兰教大多还是缺乏了解,正因为缺乏了解,因此常会以
一种忧虑的或者恐惧的态度来对待之,往往在获取一些片面的信息以后,把伊斯兰教徒
当成都是一些好战之徒,非常残忍,到处杀人,甚至直接与恐怖分子划等号。
我先后多次访问中东和中亚的一些国家,包括数次到访伊朗,初步了解了一些关于伊斯
兰教的概念。而且我所亲眼看到的伊朗,社会治安相当好,民众普遍有较高的道德水平
,社会非常和谐。再进一步了解古波斯的历史,才发现古波斯有极为璀璨的古老文明,
而且这种文明通过丝绸之路,对中华文明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所以,我觉得有必要
整理一些与此相关的读书笔记,让大家了解一下真正的伊斯兰教是什么样子。
大家知道伊斯兰教是先知默罕默德所创立的宗教,那么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默罕默德这
个人。
默罕默德出生在公元570年,他本出生在麦加一个很有声望的商人家庭,但他6岁时父母
就双亡,由祖父和叔父抚养长大,因此那时他整个生活的状况非常艰辛。
变化发生在大约公元595年,也就是他25岁左右时。他与当时一位富孀卡迪迦结了婚。
这段婚姻使默罕默德在麦加获得了显赫的地位,因为卡迪迦是当地非常富有而且有名望
的商人。默罕默德在为这位富孀经商的过程中,曾随着商队多次去到叙利亚,从而接触
到了犹太教和基督教。由于当时很多叙利亚的商人是以色列人和犹太人,他们于是通过
这个渠道了解到了宗教的基本教义并和他们开始打交道。
公元610年,在默罕默德大约40岁时,他有过一次非常深刻的精神体验。据说是因为身
体发高烧,而这个高烧的过程给他的精神带来了一些变化。自此以后,他开始经常在其
居所背后的山洞里进行冥想,进行自我的精神体验。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体会到一些幻
像,这些幻像被他自己理解为是安拉给他的启示和预言。这样一个长期的精神体验,使
他在脑海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这套体系也就成了后来伊斯兰教的教义。
从根据他的体验和口述所形成的《古兰经》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中揉合了犹太教和基督
教的很多教义,甚至包括了对犹太教和基督教产生过深刻影响的琐罗亚斯德教的许多内
容。他这种精神体验所形成的基本概念,大约在公元620年基本形成了一个比较成熟的
体系。
在公元620年时,默罕默德已经有了一个小的圈子,包括麦加的市民和商人,都纷纷加
入到他的宗教团体。可以说这一批人也就成为了他最早的信徒。其中第一个相信他的就
是他的妻子卡迪迦。
他的教义中有一些基本的东西,比如他确认安拉是唯一的真神,并且确认自己是封印先
知,是受天使的支持而代言的。根据他口述的内容,由他人记录下来,最后形成了《古
兰经》和《圣训》这两部最著名的作品。默罕默德认为,他的口述都是受到天使百嘉丽
的指示而代言的。那时最初的70个人就是他最早的教团,他们开始在麦加产生一些影响。
但是在伊斯兰教没有产生之前,生活在阿拉伯半岛的人们都信奉多神教。显然默罕默德
创造的一神教和原来传统信仰的多神教就产生了严重的冲突。而且默罕默德在他的教义
理念中把贪婪看成邪恶,这一点和阿拉伯在麦加地区的商人产生了非常强烈的精神对抗
。所以在622年时他们的小团体开始受到迫害。据说很多人趁他们在祷告时偷偷接近他
们的身体,妄图刺杀默罕默德。在感到非常危险的情况下,他们便开始逃离。所以在公
元622年,他和他的追随者们逃离麦加,到了离麦加有350公里左右的一个城市——亚特
里布。亚特里布今天被称为麦地那,麦地那在阿拉伯语的意思是“先知的城市”。把亚
特里布改名为麦地那,就是为了记录这次他们逃离的过程。而这整个从麦加到麦地那的
逃离过程被称为希吉拉(“Hijra”)。那么根据伊斯兰教的官方教历,他的历法也就从
“Hijra”开始。公元622年,因此而被确立为伊斯兰教的元年。
在麦地那,默罕默德成为这个城市的首脑,曾经在这个城市中有许多其他的族群,包括
犹太人社群和阿拉伯人社群。在整个社群的管理过程中默罕默德显示出了他天才的管理
能力。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办法便是他创立了一个名为乌玛“Umma”的组织性的群体。“
Umma”在阿拉伯语中的意思是指“信仰的社团”。
大家知道伊斯兰教有着非常强烈的基督教色彩,在很多方面都引进了基督教的理念,但
是它与基督教最重要的区别是基督教追求的是唯灵的世界,它追求的是一种天国是彼岸
。但是默罕默德是要把人间变成一个美好的彼岸,把天国的概念移到人间。所以“Umma
”的概念,就是伊斯兰教今天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即“五功”。 “五功”就是——
念、礼、斋、课、朝,这些构成了整个伊斯兰教所有的“五功”。Umma的意思就是通过
“五功”来组成的群体。所谓“念”,是念一句话——“安拉是唯一的真神,默罕默德
是安拉的使者。”以表示自己对伊斯兰教的皈依;“礼”就是礼拜,每天有固定的5次礼
拜,要朝麦加的方向进行叩拜;斋就是斋月,每年的9月份要通过一个漫长的时间不吃不
喝不抽烟不发生争吵,且无性行为来表示自己虔诚的修养;“课”的意思是指天课,每
一个皈依伊斯兰教的教徒都要把自己的牛羊和收入拿出十分之一奉献给宗教机构;“朝
“就是朝觐,要赴麦加去朝圣。那么通过念、礼、斋、课、朝这五功形成的宗教团体,
成为了一个非常紧密的宗教社团。
默罕默德在麦地那所创立的这样一个管理方式被证实是非常行之有效的。可以紧密凝聚
他的信徒,凝聚整个“Umma”的成员,形成一个非常整齐,有虔诚信仰,和一致行动能
力的一个群体。默罕默德在麦地那的成功,使他有极高的威望,使他所创立的宗教理念
也为更多的人所接受,这个团体越来越庞大,越来越成熟。在公元629年他就和麦加当
局商量,要到麦加去朝觐。其实这个时候麦加的最高当局还是希望用武力方式来消灭伊
斯兰教的教徒,但是他们其实已经不具备这个能力了。到了公元630年的时候默罕默德
率领着他的军事团体占领了麦加,迫使麦加的最高当局接受了他的宗教信仰。
到公元632年,默罕默德去世。
默罕默德的归真,马上使伊斯兰世界面临群龙无首的局面。
在接班人问题上,当时麦加的宗教团体至少面临两个尴尬:第一,由于默罕默德确立自
己是“封印先知”,因而他是整个亚伯拉罕宗教,安拉,以及基督耶稣之后最后一个圣
人。在他之后,不可能再有圣人或者先知,这一点使得伊斯兰教以后没有办法以“圣人
”的名义来确立它的宗教领袖。第二,默罕默德没有儿子可以直接继承他的地位,他只
有一个女儿,名字叫法蒂玛。这样一来,他的接班人问题就成为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默罕默德去世后,谁能成为伊斯兰教的宗教领袖,谁能成为默罕默德的接班人,这个
问题在乌玛内部产生了分裂。因为这个时候需要由乌玛的最高层推选一个领袖,他们称
之为“哈里发”(caliph),哈里发在阿拉伯语里是“代理人”的意思。只能选择一个先
知的“代理人”成为宗教领袖,和这个团体的最高长官。
那么Umma的分歧和内乱就从这个时候开始了,谁是合适的继承者,谁又能够毫无分歧地
成为一个哈里发。第一轮当时有两个候选人,其一是艾布·伯克尔,一个就是阿里。究
竟谁能够担任哈里发,谁是最合适的代理人选这个问题上,其实Umma的内部是有不同观
点的。一种观点认为应该让教民民主选举合适的哈里发,选举人应该有能力捍卫伊斯兰
教教法,能够治理国家,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来承担这个职务。而另一派则认为大众可
以民选,但只能有古莱什家族的人才能担任这个职务,因为在圣训当中有一句话:伊玛
目来自古莱什。很显然,后一种意见强调的是接班人的血统。上面推荐的这两个人选中
属于不同状况。
首先来说艾布。伯克尔。
伯克尔应该是默罕默德最坚定的支持者,是他最忠心耿耿的信徒,也是他最亲密的战友
。伯克尔也是来自于麦加一个大的家族,是一个富有的商人。在最初默罕默德创立教义
的时候,曾出资大力资助默罕默德,同时在默罕默德设教时,他时第一个响应者,也就
是他是第一个皈依伊斯兰教的人。另外默罕默德是他的女婿,伯克尔有一个女儿叫阿里
萨,阿里萨7岁的时候就许配给了默罕默德,在9岁的时候就和默罕默德正式结婚,就是
说,他们也是亲戚关系。
为什么说伯克尔是默罕默德亲密战友呢,他们两人几乎是形影不离,在默罕默德在世最
后一次战役中,也就是塔布克战役中,他担任了默罕默德最高指挥官,而伯克儿的儿子
在这次战役中负伤,随后去世了。其实默罕默德在世的时候非常信任伯克尔,有一些信
徒曾在麦加找默罕默德,他们在离开的时候曾问默罕默德,“先知啊,如果我们见不到
你,我们该去找谁啊?”,默罕默德说,“如果你们见不到我,就去找伯克尔”。可见
,伯克尔和默罕默德有着非常亲密的关系,他是他忠实的信徒,也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
军事指挥官。
那么再说阿里。
阿里他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也就是古莱什家族的人。他是默罕默德的堂弟和女婿。之前
我曾提到,默罕默德父母在他6岁时就双亡了,他由叔父抚养长大,而阿里的父亲,就
是默罕默德的叔父,所以他们两人的关系非常亲密。后来默罕默德生了一个女儿,名叫
法蒂玛,法蒂玛后来成为了阿里蒂妻子,所以阿里既是默罕默德先知的堂弟,也是古莱
什家族地血亲,同时还是默罕默德的女婿,这样多重关系使得他与默罕默德有着非常亲
密的关系。而且他与法蒂玛结婚以后生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哈桑,一个叫侯赛因。这两
位就是默罕默德的亲外甥。所以拥护阿里的一派认为,有这么一种亲密关系又是古莱什
家族的血脉,那么应该由阿里来担任第一任的哈里发。
就在整个Umma内部高层为确立谁是第一代哈里发时,阿拉伯半岛的军事格局发生了巨变
。因为默罕默德的归真,使得原来已经皈依了伊斯兰教的很多阿拉伯的部落开始反叛,
许多阿拉伯部落认为,默罕默德已经去世,他们不再是伊斯兰世界的成员,还有些部落
自立先知,所以整个伊斯兰教在麦加面临着非常动荡的局面,特别是军事上出现了危机
状态,在这个情况下,大多Umma的高层认为,只有伯克尔的军事才能应该由他担任哈里
发。因为只有伯克尔才有这个魄力和勇气来解决当前这个困难局面。所以大家一致推选
伯克尔为哈里发。
在伯克尔担任哈里发的时,第一个向他宣誓效忠的是欧麦尔,这个人也就是后来的第二
任的哈里发。而阿里没有向他宣誓效忠。为什么阿里没有向伯克尔宣誓效忠,据《圣训
》里面记载。在麦地那的时候,默罕默德使者在海拔尔的城庄中留有遗产,而在海拔尔
战役中有五分之一的战利品归属于默罕默德,所以默罕默德归真以后他的女儿法蒂玛向
伯克尔索取这些财产,而伯克尔说,“默罕默德说过,我没有遗产继承人,我遗留的都
是施舍品,默罕默德的家人仅能食用这些财产,以安拉发誓,我对死者的施舍品绝不更
改,我只奉行死者奉行的事”。由于伯克尔没有答应法蒂玛的要求,所以法蒂马对这个
问题有看法。后来法蒂马一直回避伯克尔,在默罕默德归真后6个月后法蒂马也归真了
,阿里为法蒂玛举行了葬礼,并没有通知伯克尔。并且趁夜将法蒂玛埋葬了。由此可见
,因为这个事情他们两个人心存芥蒂,加之他们正在争夺哈里发的位置,所以阿里没有
对他宣誓效忠。显然从这件事看,这里就埋下了分歧的伏笔。
艾布。伯克尔在在公元632年宣誓就任哈里发,他死于公元634年,在他担任哈里发的这
2年时间内,他是非常有作为的。非常重要事就是针对阿拉伯的动荡局面,他先后派出
11路大军征战,用武力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奠定了伊斯兰教在初创期的政权基础。第一
任的哈里发伯克尔是因重病去世,他在病情恶化的时候他召集了其弟子,建议欧麦尔继
任第二任哈里发,其弟子们都表示赞同,因此通过这么一个方式让权利的交接实现了平
稳过渡。
欧麦尔担任第二任哈里发共有11年时间,从公元634年~644年,在这个期间,他在638
年征服了耶路撒冷,在公元642年占领了埃及,所以他也是一个非常有作为的哈里发。
但是他在公元644年都时候被人刺杀身亡。
在他以后是第三任哈里发,叫奥斯曼,他在位时间为公元644年~656年。奥斯曼来自于
倭马亚家族,这是阿拉伯地区一个很大的家族,他担任哈里发的时候已经有70岁了。但
他是一个能征善战的军事将领,他70岁担任哈里发的时候,他仍然可以率军亲征,尤其
是他带领的阿拉伯骑士几乎是兵锋所至,无所匹敌。伊朗的萨珊王朝就是被奥斯曼率领
的军队所灭,同时他挫败了拜占庭帝国想夺回埃及的计划,同时将高加索与塞浦路斯地
区纳入到伊斯兰到世界。更重要的是,在奥斯曼时代他主持编撰了《古兰经》,就是现
在流行的《古兰经》,也被称为《奥斯曼古兰经》。而且在奥斯曼担任哈里发期间,他
还向中国传教。也就是唐朝永辉2年,即公元651年,他派使者到了中国,当初中国对他
们对记载为大食国。
最后,在公元656年~661年期间,由阿里担任了第四任哈里发。
前面说过,阿里是默罕默德到堂弟和女婿,但他担任到时间非常短就被倭马亚家族刺杀
身亡。
从默罕默德归真(公元632年)到阿里被刺身亡(公元661年)这个30年时间,在伊斯兰教历
史上被称为“四大哈里发时期”。
我们知道,在四大哈里发时期的结束,就是倭马亚家族的崛起。
倭马亚(也有翻译成伍麦叶)家族是麦加的一个贵族,他们之中有两派,其中一派叫阿布
苏富阳,这一系是坚决反对默罕默德的,当年迫使默罕默德的逃亡到麦地拉,就是苏富
阳这个家族所为。但是倭马亚另外一个家族奥斯曼是坚决支持默罕默德的,是默罕默德
创立伊斯兰教创立之初的追随者、支持者和亲密的战友。后来有一位人物叫穆阿维叶,
他是苏富阳的儿子。这个人在公元630年的时候皈依了伊斯兰教,在征服叙利亚的时候
他成为了大马士革的总督,穆阿维叶作为倭马亚王朝继承人,自称为哈里发,并成立了
倭马亚王朝。这个倭马亚王朝成立,意味着整个穆斯林世界里通过民主选举产生领导人
的模式中断,倭马亚家族把穆斯林世界变成了一个家族王朝。这个事情引起了阿里一系
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倭马亚王朝篡夺了伊斯兰世界的领导权,且中断了选举产生哈里
发的模式,所以阿里这一派和倭马亚家族产生了激烈的战争。阿里就是在公元661年的
时候前往礼拜的途中被倭马亚家族派人杀害。
我们知道,即使是在四大哈里发时期,阿里一系也一直在为重新夺起穆斯林世界的领导
权在努力。现在,阿里被刺身亡,而倭马亚家族又篡夺了哈里发的地位。这个事件,激
化了穆斯林内部的矛盾,使伊斯兰教明确产生了两个派别,一个叫逊尼派(Sunneisiam)
,阿拉伯语意思是“传统与跟随”;另外一个叫什叶派(Shiah),阿拉伯语为“阿里党派
”的省略语。所谓什叶派,就是那些效忠阿里的人,他们认为,阿里和他的后裔,是绝
对正确的,是无罪的,是受神的派遣来统治伊斯兰世界的。
阿里在被刺杀以后,他的墓地在巴格达南部160km处的叫纳杰夫的地方,被称之为什叶
派的圣地。随着阿里家族和倭马亚王朝之间的争斗,Shiah派开始脱离主流,他们正式
地与Sunneisiam派分道扬镳。
在阿里被暗杀后,阿里的长子哈桑就继续担任了哈里发的位置。但由于倭马亚王朝的强
大,他逼迫了哈桑放弃了哈里发的位置,而阿里另外的儿子叫侯赛因,在公元680年的
10月10号率领部队向伊拉克发起攻击,但是在卡尔巴拉的地方被倭马亚军队包围,遭到
了击杀。那么这场悲剧加剧了Shiah派的团结,同时他们在纳杰夫旁边的卡尔巴拉建立
了一个侯赛因清真寺,这里也成为了什叶派的圣地之一。那么在10月10号被杀死的侯赛
因引发了整个穆斯林世界巨大的震动,特别是阿里派围绕这件事与倭马亚王朝进入了势
不两立的状态。
所以什叶派穆斯林有一个重要的节日,叫阿舒拉节,之所以取名“阿舒拉”,是因为阿
舒拉在阿拉伯语里是“十”的意思,这个节日,正是为纪念侯赛因在十月十日这一天被
倭玛亚王朝的军队击杀事件。是整个什叶派穆斯林非常重要的宗教节日。去年,我们在
伊朗东部的呼罗珊省的好几个城市,如加延,马什哈德,所见到穆斯林的这个节日,令
人非常震撼,在清真寺中,男女信徒会嚎啕大哭,游行的队伍中,许多穆斯林会用铁链
击打自己的身体,表达对倭玛亚统治者和对逊尼派的仇恨。
虽然阿里家族的哈桑被逼迫放弃了哈里发地位,侯赛因被杀死。但是整个Shiah派和
Sunneisiam派争夺领导人的过程并没有结束,其实倭马亚王朝的建立也伴随着Shiah的
兴起,Shiah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只承认默罕默德血缘的神信,所以他们不承认阿里以外
的三位哈里发,不承认倭马亚的合法性,他们坚信哈里发必须从阿里的后代当中产生,
所以他们建立了另外一套崇拜系统,这个崇拜的继承系统叫“十二伊玛目”。就是说,
逊尼派的继承系统和宗教领袖被称为“哈里发”,而什叶派的继承系统和宗教领袖被称
为“伊玛目”。他们将阿里作为第一代的伊玛目,哈桑确定为第二代伊玛目,侯赛因为
第三代伊玛目,依此往后推一直到第十二代伊玛目。也就是他们确立了十二伊玛目的继
承系统。
我们简单来说逊尼派就是四大哈里发,什叶派就是十二伊玛目。在侯赛因以后的伊玛目
都是和阿里有血亲的国王的儿女和子孙来继承。其中还有一个说法是第八代伊玛目是隐
遁的伊玛目,他并未死亡,而是当社会出现问题,他会以一个救世的形象重新回到人间
。后来在上世纪70年代发生的伊斯兰革命当中,出现了一个宗教领袖叫霍梅尼,霍梅尼
利用了这样一个传说。因为第八代伊玛目没有去世而是隐遁,所以他会在一定的时间重
新返回人间。我们穆斯林不能消极等待伊玛目回到人间,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要努力
推进伊斯兰革命,用我们的实践来欢迎伊玛目早日回到人间。这对于动员整个穆斯林积
极参加革命起了极为重要的精神作用
我们再说倭玛亚王朝。
倭玛亚王朝在公元661年建立以后,叙利亚的总督穆阿维叶以大马士革为首都,他把首
都从麦加迁移到了大马士革,晚年时,穆阿维叶指定自己的儿子亚济德为继承人,从此
把倭玛亚王朝变成为一个世袭王朝。这个王朝一直延续了100多年,一直到公元750年。
在麦加有另外一个阿拉伯家族兴起,叫阿拔斯。当时阿拔斯家族的领袖名叫阿布。阿拔
斯,是默罕默德叔父的后裔。在推翻倭马亚王朝的过程中,利用了什叶派和逊尼派的冲
突。他因此而动员了什叶派的力量,因为什叶派非常仇恨倭马亚王朝,所以他们就成为
在阿拔斯领导下去推翻倭马亚王朝的急先锋,他们用他们的军事力量和财力来支持阿拔
斯推翻倭马亚王朝。所以在公元750年的时候,阿拔斯的军队彻底击败了倭马亚王朝的
武装,然后,阿布。阿拔斯设下“鸿门宴”,名义上是调解纠纷,在宴会上屠杀了所有
的倭马亚家族的成员,从而灭绝了这一家族,从此,阿拔斯王朝正式取代了倭马亚王朝。
阿拔斯王朝一直统治到1258年,被蒙古军队所灭。
阿巴斯王朝的成员着黑色的长袍,而倭马亚王朝的成员身着白色长袍。所以在中国历史
上,我们将阿拉伯人记为大食。,把倭马亚王朝记录为“白衣大食”,阿拔斯王朝记录
为“黑衣大食”。
今天全世界17亿左右的穆斯林,其中有80%是逊尼派,20%是什叶派。什叶派主要根据地
是在伊朗和叙利亚。在伊朗16世纪时成立了萨法维帝国,这个帝国把什叶派定为国教,
自此之后,什叶派成为伊朗人主导的精神信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