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 发帖数: 1648 | 1 2018-02-03 天歌
很喜爱莫言的文学作品,特别是昨晚看了他2018年1月发表在《十月》杂志上的新作《
等待摩西》,让人眼前一亮。这部以基督徒家庭为创造背景,只有1.1万字的短篇小说
,充满了寓意,引起了外界不少猜测。好,那我们就看一看莫言在《等待摩西》这篇小
说里都讲述了些什么。
莫言依然保持着他惯用的叙述语调,以第一人称“我”来叙事,讲述“我”回故乡之后
的见闻。故事中,一个原名叫柳摩西的人,在青少年时期,因动乱的局势,聪明地采取
了自保的方法,他把自己的名字由柳摩西改成了叫“柳卫东”,他有一个爷爷,名字叫
柳彼得,是一名老基督徒。
柳摩西不但自己改了名,还建议爷爷改名为柳爱东,以此自保。但柳卫东的建议,换来
了他爷爷两个大耳刮子,爷爷为了信仰不愿妥协。“文革”期间,爷爷因信仰遭到批斗
,柳卫东也参与,他甚至跳上土台子,扇爷爷耳光,但柳爱东张嘴咬断了他一根手指。
柳卫东因批判爷爷赢得了信任,成了大义灭亲的英雄。即便如此,他还是因为爷爷基督
徒的身份,被拒绝入伍当兵。后来他与大他五岁的马秀美结了婚。马秀美不惜与“林业
工人”未婚夫悔婚,而且赔人家大笔钱款,最终和柳卫东结婚,过着清贫的日子。为了
这场恋爱,两个人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改革开放后,柳卫东借此东风,一跃成为一名企业家。后来柳卫东失踪了三十多年,有
人说柳卫东在外地养了小老婆。当然这些说法都是一些传闻。在柳卫东失踪的这三十多
年里,马秀美靠捡破烂收废品把两个女儿抚养成人。直到2017年,作者以第一人称“我
”得知柳卫东回来了,再次到访柳卫东家,想看看他,问问他,当初为什么走,如今为
什么又回。作者写道:“马秀美迎接了我,告诉我他现在又改回了名字,叫柳摩西了,
与教友在谈事情。”
柳卫东的更名,由柳摩西改成柳卫东,又由柳卫东改回柳摩西,和《圣经》中浪子的回
归很像,名字的更改反映出他的信仰状态。
从小说《等待摩西》的故事情节上看,其实非常简单。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人生不同的
阶段。从柳卫东的改名上我们看到了一个悖逆之人在信仰上的回归,从马秀美的身上我
们看到的是一个基督徒靠着信仰坚强生活的形象。透过小说所表现出的这个基督徒家庭
成员的遭遇来看,作者对基督教是有很深入的了解的。
首先在刻画柳卫东的爷爷柳彼得时,我们看到他是一个为信仰肯付出生命的人,但对于
自己的孙子媳妇饥饿时又表现出十分的麻木,小说中说:“柳彼得在集市上吃炉包喝酒
,他的孙媳妇马秀美带着孩子在集市上捡菜叶子,那孩子看他吃炉包,馋得流口水,他
却视而不见,只管自个儿吃。旁边的人看不过去,说:老柳,看看你那重孙女馋成什么
样子了,你少吃一个,给她一个吃嘛。柳彼得却说:我不能够,她们正在承受该她们承
受的苦难,然后才能享平安。”
这显然就是一个糊涂的基督徒,可以捍卫自己的信仰,但对真理的教导不清楚。在他们
身上有一种自私和冷漠,认为你信主了就有神来管你了,不需要我来做什么,即使你遇
到了什么苦难,那也是你应当承受的,是神加给你的,与我没有关系。现在这样糊涂的
信徒确实不少。
莫言在小说中强调:“一个人,只要能对自己违背常理的行为,给出一个冠冕堂皇的理
由,别人还真不好说什么,何况是借着上帝的名义。”这句话值得现今基督徒省思。
在刻画柳卫东的妻子马秀美时,我们看到她是一名虔诚的信徒。莫言在小说中写道:“
我听我的一个信仰基督教的外甥说,东北乡所有的教徒中,没有比马秀美更虔诚的了。
每次做礼拜,她都热泪横流,失声痛哭。她跪在耶稣基督画像前,往胸口画着十字,嘴
唇翕动着,嘴里念叨着:主啊,保佑他吧,保佑这个迷途的羔羊吧……”
在柳卫东不知到什么原因失踪三十多年时,“马秀美靠捡破烂收废品把两个女儿抚养成
人,这样的打击对于一位没有文化又无依靠的女人来讲,一定会被生活的苦难摧残的不
成个样子的。然而,当我见到她时,马秀美就摇摇摆摆地迎了出来。我想象中她应该腰
背佝偻,骨瘦如柴,像祥林嫂那样木讷,但眼前的这个人,身体发福,面色红润,新染
过的头发黑得有点妖气,眼睛里闪烁着的是幸福女人的光芒,”小说中写道。
在失去丈夫独自抚养二女的马秀美,靠着信仰不仅撑下来了,甚至连内心的幸福和喜悦
也不曾丢弃,与小说中提到的祥林嫂的命运完全不同。在马秀美虔诚的祷告并相信上帝
的作为下,最终等到了被人声称已经被害,失踪了三十多年的丈夫。并且从信仰上挽回
了这个迷途的羔羊 。
不难相信莫言对于信仰在苦难中带来的力量的肯定。他在小说中解释:“马秀美之所以
能够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坚持到最后,是不是也是因为她的信仰?尽管她的文化水平很低
,无法自己阅读《圣经》,但对教义的理解有时候并不需要借助文字,有很多心灵感应
的东西,是很难用常理解释的。”
在《等待摩西》的结尾部分,也是很耐人寻味。作者说自己去看望回来的柳摩西,问一
问他为何失踪了三十多年,当他就要知道谜底时,最后却这样写道:
“我看到院子里影壁墙后那一丛翠竹枝繁叶茂,我看到压水井旁那棵石榴树上硕果累累
,我看到房檐下燕子窝里有燕子飞进飞出,我看到湛蓝的天上有白云飘过……一切都很
正常,只有我不正常。于是,我转身走出了摩西的家门。”
为什么不想去解开谜底了?我认为,是因为当他看到摩西家那温馨和谐的气氛时,他恍
然,被世人所怀疑的信仰,却给这个家庭带来了生机盎然的景象,他察觉到了自己内心
的过多疑问是不正常的想法,明白了自己不应当以世俗做法破坏了这种美好。
有人通过小说题目“等待摩西”猜测,莫言所写的这个摩西是不是指《圣经》中带领以
色列人出埃及的摩西?我们来对比看一下。
圣经中的摩西一生活了一百二十年:第一个四十年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四十年;第二个四
十年是熬炼、流离的四十年;第三个四十年是侍奉神的四十年。从摩西一生的经历中我
们知道,每一个侍奉神的人首先要除去自己的血气,离开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要经受
住神的试炼,这样才能真正地用一颗敬畏、谦卑、柔和、顺服的心来忠心侍奉神!
从柳摩西的经历上看,确实开始也是以自我为中心,后来经历了流离失所,最后又回归
了信仰,从这些巧合上看,作者有没有在借助柳摩西的遭遇暗示圣经上的摩西?这个现
代版的摩西要拯救什么?他又预表着谁?
在这点上是一个信仰问题,小说并没有表述。如果单纯从小说本身角度去看,等待摩西
就是指马秀美在等待自己的丈夫摩西的回归。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莫言的确是借助这
篇小说在谈论基督教信仰。无论是从贯穿小说始终的故事情节,还是富有意味的标题,
都证明了这一点。
莫言是不是基督徒我们不知道,但这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大师,在谈及创作时曾说:
“作家一方面要尽量想象当时人的思维方式,还要大胆地把自我的东西放进去。”在这
篇小说中,“自我的东西”是不是指他自己对于信仰的理解和思考?
莫言还说,他在近百部小说中塑造了数百个人物,而且“每个人物都是有原型的”。如
果《等待摩西》中的人物都有原型,那应该会留给今天的基督徒怎样的反思和思考?
一篇文学作品,能够给人留下信仰上的沉思,我想它已经有了属天的价值。希望能有更
多的基督徒和文学爱好者,都能客观公正地表达基督的信仰,让更多的人了解基督教,
这是蒙神祝福的一件事情。
期待你关于这部小说的评论与解读! |
E*******e 发帖数: 91 | 2 先赞一个,等看了之后再回来写帖。
“我看到院子里影壁墙后那一丛翠竹枝繁叶茂,我看到压水井旁那棵石榴树上硕果累累
,我看到房檐下燕子窝里有燕子飞进飞出,我看到湛蓝的天上有白云飘过……一切都很
正常,只有我不正常。于是,我转身走出了摩西的家门。”
【在 P******l 的大作中提到】 : 2018-02-03 天歌 : 很喜爱莫言的文学作品,特别是昨晚看了他2018年1月发表在《十月》杂志上的新作《 : 等待摩西》,让人眼前一亮。这部以基督徒家庭为创造背景,只有1.1万字的短篇小说 : ,充满了寓意,引起了外界不少猜测。好,那我们就看一看莫言在《等待摩西》这篇小 : 说里都讲述了些什么。 : 莫言依然保持着他惯用的叙述语调,以第一人称“我”来叙事,讲述“我”回故乡之后 : 的见闻。故事中,一个原名叫柳摩西的人,在青少年时期,因动乱的局势,聪明地采取 : 了自保的方法,他把自己的名字由柳摩西改成了叫“柳卫东”,他有一个爷爷,名字叫 : 柳彼得,是一名老基督徒。 : 柳摩西不但自己改了名,还建议爷爷改名为柳爱东,以此自保。但柳卫东的建议,换来
|
E*******e 发帖数: 91 | 3 看完了,内心非常崩溃,程度不亚于看到无问西东里飞在云层中的纸片小飞机。
没有精致华丽的语言,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人物塑造更是单薄,突兀,跳跃。。。
很难想象这是大师级别的作品。
可能莫言对这个信仰的理解就是几个著名圣经人物的名字和大娘贴在墙上一日三拜的耶
稣画像。
【在 E*******e 的大作中提到】 : 先赞一个,等看了之后再回来写帖。 : “我看到院子里影壁墙后那一丛翠竹枝繁叶茂,我看到压水井旁那棵石榴树上硕果累累 : ,我看到房檐下燕子窝里有燕子飞进飞出,我看到湛蓝的天上有白云飘过……一切都很 : 正常,只有我不正常。于是,我转身走出了摩西的家门。”
|
P******l 发帖数: 1648 | 4
这只是一个短篇小说, 也许不是用来读的,是用来被引申的。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5465837
莫言《等待摩西》:对鲁迅《祥林嫂》的遥远致敬
莫言,諾獎得主的头衔和这篇小说可以被各微信公众号引申开,发多篇福音文章。
柳摩西 马秀美的心路历程不可思议
"莫言回乡见到的是身体发福、面色红润,充满了幸福的马秀美。或许是怕我们想不起
来祥林嫂这个形象,莫言在见到马秀美的时候,刻意提起:我一进大门,马秀美就摇摇
摆摆地迎了出来。我想象中她应该腰背佝偻,骨瘦如柴,像祥林嫂那样木讷,但眼前的
这个人,身体发福,面色红润,新染过的头发黑得有点妖气,眼睛里闪烁着的是幸福女
人的光芒。"
而郑果 陈怀民的经历,基督徒一看就能明白。
郑果 陈怀民 天各一方三十年(1949-1979) 郑果三十年后在见到陈怀民也看到她身体
发福。
所以先发这篇
《彼岸》《三藩不老情》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jezG3lrBv0
从30岁开始夫妻分离,远隔重洋,几度淼无音信。他们却彼此等候着,一直等候了30年
,直到60岁终于相见。夫妻分离时,丈夫给妻子留下了5个孩子;夫妻团圆时,妻子给
丈夫带来了27口人!是什麽力量支撑着这一对恋人,创造了这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爱情传
奇?郑果夫妇在本片中给出了令人信服的答案。
【在 E*******e 的大作中提到】 : 看完了,内心非常崩溃,程度不亚于看到无问西东里飞在云层中的纸片小飞机。 : 没有精致华丽的语言,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人物塑造更是单薄,突兀,跳跃。。。 : 很难想象这是大师级别的作品。 : 可能莫言对这个信仰的理解就是几个著名圣经人物的名字和大娘贴在墙上一日三拜的耶 : 稣画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