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o*******w 发帖数: 898 | 1 基督教产生于公元一世纪罗马帝国犹太行省的耶路撒冷地区,逐渐发展到叙利亚、埃及
和小亚细亚等地,并希腊及意大利地区。在四世纪以前基督教是受迫害的,罗马帝国君
士坦丁大帝于313年发布米兰敕令,宣布它为合法宗教,进而在380年时由狄奥多西大帝
宣布为罗马国教,所有人都要信奉。395年年狄奥多西将帝国分给两个儿子,罗马帝国
分为东西两部。东罗马帝国以君士坦丁堡(拜占庭)为首都,西罗马帝国以罗马为首都。
随着罗马帝国的分裂,基督教分化为以希腊语地区为中心的东派和以拉丁语地区为中心
的西派,君士坦丁堡和罗马成为东西教会的宗教中心。
由于地理、历史、文化和政治等原因,逐步产生了东派教会和西派教会之间的分歧,东
派教会与罗马教会日益分离。西罗马帝国在外族入侵时,领土大都丧失,476年正式灭
亡,但罗马教会仍为西派教会的中心。以前各民族屈服在帝国统治下,大多数人都懂希
腊文和拉丁文,教会易于交流。帝国的分裂和衰弱,导致语言统一使用成为空想,东西
方教会各自以希腊文与拉丁文钻研宗教问题,忽略双方交流,造成更大隔阂。东西两派
长期纷争之后,1054年发生了基督教会的东西大分裂。
西部教会第一任教皇为使徒彼得,而主耶稣亲口说过,他要把进入天堂的钥匙交给彼得
掌管。因此西部教会自许正统,强调自己的普世性,称为“公教”。由于中心在罗马,
也称“罗马公教”。16世纪传入中国后,因信徒将所崇奉的神称为“天主”而被译为"
天主教"。东部教会发展时间长,教徒众多,也自称正统,并索性将名称改为“东正教
”,意即东方的正教。因最初盛行于希腊语地区,举行宗教仪式时使用希腊语,因此也
称“希腊正教”。所以东正教和天主教(公教)主要在争议谁更正统,在教义和神学上没
有根本的原则性区别。
天主教在历史上形成了严格的组织和教阶制度,以教皇为最高首领,强调教士的权力,
强调教徒必须服从教会权威。在中世纪,天主教罗马教会成为西欧神权统治的中心。16
世纪源于德国的宗教改革运动直接产生对以教皇为首的教阶制的反对,从天主教脱离而
形成了多个新的派别,统称为新教。新教(Protestant)一词源自拉丁语,意为“抗议者
”。在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中心地区,这个词被各语言译为抗议宗、抗罗宗、反对教
、更正教、改新教等。
从历史源流来看,新教是与天主教和东正教并列的基督教三大派别之一。但中国的新教
传统上被称为基督教或耶稣教,而不称新教。所以,中文的“基督教”一词通常情况下
专指基督教中的新教,并不包括天主教与东正教,这是中国特色,需加留意。新教虽然
有诸多派别,但在教义方面有三个共同原则,即因信称义的原则,信徒人人为祭司的原
则,以及圣经具有最高权威的原则。这三大原则和天主教是针锋相对的。新教肯定圣经
权威,认为圣经是教义惟一来源和标准;抛弃了天主教认为教皇在信仰和道德问题上是
世上基督徒最高权威的观点。由于主张所有教会成员一律平等,教会在治理上采用更为
民主的方式。全世界新教徒约3.6亿,三分之二集中于欧洲和北美。新教的派别众多,
以下为几大主要派别的简单介绍。
1) 路德宗(Lutheran Church),是最早的新教教派,以马丁路德宗教思想为依据,亦称
信义宗。教义上强调因信称义,认为人得到拯救不在于个人功德或善行,而在于神的恩
赐。圣经的权威高于教皇;信徒都可通过祈祷直接与神沟通,无须各级神职人员为中介
。教会的组织形式由各地教会自行决定。路德宗于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时期出现于德国
,后来主要传布于德国北部和北欧各国。18世纪随着德国移民传入美国。鸦片战争后传
入中国。
2) 加尔文宗(Calvinists),是以加尔文宗教思想为依据的教派,又称归正宗或改革宗(
Reformed Churches)。由于实行长老制,由信徒推选长老与牧师管理教会,英语国家亦
称长老宗(Presbyterians)。它强调信徒因信仰而得救;圣经是信仰的唯一源泉;相信
预定论,即人得救或被弃绝,全凭上帝的预定。加尔文宗于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时期产
生于瑞士和法国,逐渐传至荷兰、法国、英国、东南欧国家和北美等地。鸦片战争后传
入中国。
3) 安立甘宗(Anglican Communion),即圣公会,亦称称英国国教会(Church of
England)。联合王国其他国家及地方的圣公会均非国教,组织上也不从属英国国教会,
而是各自独立。安立甘宗特点是在持守传统教义的同时主张具体解释上兼容各家,在天
主教和其他新教宗派之间采取中间立场。赞成宗教改革,但主张尊重圣经和教会传统。
在美国,弗吉尼亚最早殖民者中有安立甘教徒。独立战争后,脱离英国国教,成立了美
国圣公会(Protestant Episcopal Church)。
4) 卫斯理宗 (Methodist Church),或称卫理宗(Wesleyans)或循道宗,以该宗创始人
约翰-卫斯理和查理-卫斯理的宗教思想为依据,源出圣公会。该宗于18世纪产生于英国
,提倡遵循各种道德规范;认为传统传教活动不足以应付现存社会问题,主张改良社会
,着重在下层群众中开展传教活动;宣传内心的平安喜悦即幸福。接受阿民念主义的自
由意志论,认为得救既凭神恩,亦取决于个人自由选择。卫斯理宗主要分布于英、美、
加拿大等国。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称美以美会或监理会。1940年,中国的卫斯理宗各
派系联合为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
5) 公理宗(Congregationalists),起源于16世纪的英格兰。当时英国已出现一些由会
众自行管理的独立教会组织,1582年,勃朗著书宣传独立于国家和国教,有权管理自身
事务的 “自行集合的教会”,这些理论被独立的教徒接受而形成新宗派。公理即“公
众治理”之意,主张各教堂独立自主,由教徒公众治理;不赞成设立统一管理机构,只
设联谊性机构;各教堂体制与礼仪由该堂信徒决定。公理宗于17世纪传入北美,在英语
国家影响较大,19世纪初传入中国。
6) 浸礼宗(Baptists),于17世纪初产生于英国和流亡于荷兰的英国人当中,源于加尔
文宗。浸礼宗反对给婴儿施行洗礼,认为受洗者必须达到能够理解受洗意义的成年期才
能领受洗礼,并主张受洗者必须全身浸入水中,以象征受死埋葬而重生。其他教义基本
上和加尔文宗/长老宗一致。浸礼宗在英国和美国影响较大。美国南北战争中,浸礼宗
分裂为美南浸信会和北美浸礼会。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从美国南方传来中国的教会称
作“浸信会”。
到美洲建立殖民地的清教徒,属英国的加尔文宗: 他们主张英国国教(安立甘宗)从上层
深入进行宗教改革运动,要求清除国教会中保留的天主教旧传统,繁琐礼仪和教规。他
们反对君主专制,厌恶王公贵族的奢侈游乐生活,提倡教徒过简朴生活,因而被称清教
徒。由于社会政治成分复杂,分化出温和派和激进派。温和派(长老派)拥护君主立宪,
不主张脱离国教会,只希望用加尔文主义进行改革。激进派(独立派)拥护共和政体,主
张政教分离,反对温和派的妥协,要求改组国教会,建立由信徒共同管理的独立自主的
教会。
1603年,詹姆斯一世继承英国王位,对清教徒开始大施压力,要求他们臣服。部分清教
徒在1608年逃亡到荷兰,因为在那里能享宗教自由。但是荷兰对宗教宽容和忽略道德的
态度,令他们大感不安。于是他们决定离开欧洲,迁往北美洲开创新生活。这些清教徒
,被获准到英国在北美十三州的殖民地弗吉尼亚州定居。1620年9月,他们搭乘“五月
花号”前往北美,于12月抵达弗吉尼亚州的北部普利茅斯定居。
以美国教会历史发展为例,看新宗派的产生与与社会变革有何关联: 西部大迁徙,大量
新移民,与内战是三件大大影响十九世纪美国社会的事。社会的变革也带来教会的变化
,比如先后三个团体脱离改革宗/长老教会: 1) 康伯兰长老教会(The Cumberland
Presbyterian Church),提倡露天聚会,联区讲道制度,及加尔文主义。2) 基督徒教
会(The Christian Church),他们不接受“预定论”与“拣选论”;3) 门徒教会(The
Church of the Disciples),反对教会分门别类,要回到新约时代单纯教会。循道宗方
面,希望教会更加民主,更多平信徒投入事奉的人,组成了循道派复原教会(The
Methodist Protestant Church);另有为德国传道人所组成的基督弟兄联合教会(The
Church of the United Brethren in Christ)及福音教会(The Evangelical Church)。
基督教的宗派众多,难以尽述。但我们可以看到,宗派的产生固然难以避免地会渗杂入
人意与私心,却仍然有其合理之处,也有神的心意在里面。宗派的存在也有其独特价值
。对基督徒来说,关键在于认清事实,明白宗派之间不同的重点,不抱偏激排斥的态度
,而是在持守纯正信仰的前提下彼此接纳,互相尊重, 达到在神的国度中齐心分头努
力,共同见证荣耀神的目的。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