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 发帖数: 4956 | 1 書名:無語問上帝(Disappointment With God)
作者:楊腓力(Philip Yancey)
翻譯:白陳毓華
ISBN:957-587-228-2
出版:校園出版社
頁數:253
剛成為基督徒的時候,腦海裡對信仰充滿了許多疑問,很多時候都是在讀經 或思索
信仰的本質時遇到了困難,而在教會中找弟兄姊妹討論時,我感覺不管他 們自己對該議
題的體會有多少,他們總是太熱心地要為我解決困難,太急於給一 個屬靈的正確答案,
以及永遠「站在神那一邊替神說話,但又說的不清楚」,往 往一場爭辯之後的結果,我
只得到很多簡化的答案,以及模糊的印象……無論如 何,神永遠是對的,而揮之不去的
疑惑依舊存在腦海中有待時間與自身經歷去驗 證。
因此剛讀到這本書時心中如獲至寶,就憑它的書名就讓我喜歡,雖然不是故 做「無
語問蒼天」的哎嘆,但一個誠實的尋道者面對太多疑惑或苦難的問題時, 「無語問上帝
」不就是一種最好的描述嗎?
基督徒所信仰的上帝若是慈愛全能的神,為什麼會容許苦難與罪惡在人間橫 行?為
什麼見不到惡人遭報?為什麼公義的神任憑九二一地震發生,奪去很多無 辜者的性命?
而不是讓那些濫種檳榔,破壞水土保持的人暴斃家中?為什麼基督 徒以敬虔的態度尋求
神旨意之後的工作與戀愛,依舊波折不斷?在討論神的本質 與苦難等眾多書籍中,本書
確實是我看過最人性化,說教意味最低的作品。
作者是真的關心這些問問題的人,在書的一開頭他就特地去訪談了許多對神 失望的
人,他們對神的期待與信心的幻滅,如果你是正在苦難中的人,光閱讀這 個開頭你就會
明白,原來很多人跟你一樣,心中對神暗存了三個不敢出聲的問題 :神公平嗎?神沉默
嗎?神隱藏了嗎?
本書由各個角度來探討這三個問題,從舊約到新約,從亞伯拉罕到約伯,從 耶穌到
保羅的經歷,作者以獨到的眼光向我們展示一個新發現:要了解神的作為 ,先要了解從
創世以來,神與人之間發生過的種種愛恨情仇,才能明白為什麼今 天我們處於一個看不
見神,卻要憑著信心來經歷神的年代。
神以極大的愛創造了人,並渴望人對神有愛的回應,綜觀歷史,在舊約時代 的神就
像母雞帶小雞一樣親自向人顯現,祂命令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當時 神的百姓曾經
有過一段「親眼見神」的時期,白天有雲柱、夜間有火柱帶領,在 曠野中降下嗎口那為
糧,又有摩西頒發十誡為生活守則,而且頒布條例下來通令 各人遵守,當時神對人賞罰
分明:順服神的結果人會得到衣食貨財各樣的福氣, 不順服的人將敗給仇敵,所行之事
皆不亨通(參考聖經申命記 28 章)。當時的 神既公平又公開地向眾人顯示祂對人的心
意,然而以色列人卻欺騙、抱怨、背叛 、對神毫無信心與忠誠,每個人都見過神出現時
雷轟、閃電、角聲等壯觀景象( 聖經出埃及記 20 章 18 節)。
然而等到了摩西上山與神交通,稍微耽久一點,一轉身百姓就在山下背叛神 ,製造
金牛犢當成神來敬拜。最好的形容詞就是,神像個寵壞小孩的父母,予取 予求的結果卻
換來永遠長不大的青少年,不了解做父母的苦心也不懂得父母對他 們至深的愛。
有了這段經歷,神對人的愛,渴望被人了解、愛慕、敬拜的心也遭遇打擊, 如果神
蹟不能帶出人們真正的愛戴順服,神選擇換一種方式,以道成肉身的方式 ,由耶穌降生
在世上,親自承受人們一切的誤會打擊與排斥,最後死在十字架上 完成罪的救贖。
耶穌曾經遭遇過苦難,而神也選擇讓他的百姓經歷苦難,讓苦難本身去淬練 人對神
的信心與認識,在淬練的過程中神選擇隱匿自己,或許是要痛苦中的人們 看得更清楚,
自己所信的究竟是什麼樣的神?
另外作者楊腓力也指出人以為神隱匿自己,是因為不了解屬靈世界法則,在 物質世
界當中,人們一舉一動會對屬靈的世界產生莫大影響,例如罪人悔改的時 候,天上要為
此大大歡喜(聖經路加福音 15 章 7 節),以及但以理禱告求神 幫助的第一天就蒙應
允,但因著撒旦的阻攔,卻要經過三個星期天使來訪,才印 證他的禱告蒙應允(聖經但
以理書 10 章 4-14 節)。對於不明白屬靈世界法則 的平凡人而言,要串聯神學與屬靈
經歷之間的落差,就必須操練對神有信心,相 信即使在黑暗、低潮中,神的愛依然存在
。
本書雖然只有兩百多頁,但是內容非常豐富紮實,理論與實例互相穿插、反 覆論證
。要介紹完整的內容,以上簡略的描述顯然不能盡意。不管你讀完之後, 是否完全同意
楊腓力對三個核心問題的說法,但至少你很有信心明白你是跟一個 看重讀者的人進行思
想對話,並且得到的答案決不簡化,也不八股。
http://www.fhl.net/book/2k0709-2.htm
上帝公平吗?上帝沉默吗?上帝隐藏了吗?
2009年《无语问上帝》简体版在中国大陆首次发行
杨腓力(Philip Yancey)的《无语问上帝》于1988年出版后,就以其以纯熟的文字功底
,深沉过人的洞察力,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被誉为一本经久不衰的关于苦难问题的
精品之作。这本书曾获得ECPA(Evangelical Christian Publishers Association)年
度图书金奖,流传到世界各地,安慰无数的生命。
杨腓力以其独特的视角回答了这三个问题,作者发现:要了解上帝的作为,先要了解创
世以来,上帝与人之间发生过的种种爱恨纠葛,才能明白为什么今天我们处于一个看不
见上帝,却要凭着信心来经历上帝的年代。书中以细致的脉络,从《圣经》中的创世,
先知历史及福音书中掀开了一副被启示却不易察觉的连线,引入一个全新的问题——在
人感受苦难的同时,“究竟当上帝是什么滋味?”
杨腓力特意为《无语问上帝》简体中文版撰写了序言,他盼望并祈祷其著作能帮助寻求
这些问题的中国读者找到答案。他深知此乃人生最为紧要的问题。
杨腓力是当代美国最重要,最受欢迎的基督教思想家和作家之一,《今日基督教》杂志
的主编。1949年出生,长大在美国南方正统教会的杨腓力,青年时期却充满着对上帝的
怀疑、叛逆甚至愤怒,直到他在惠顿神学院读书期间,第一次对神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经
历并从此委身在文字侍奉中。正是这些独特的经历使杨腓力立志回应他的呼召,“为那
些生活在信仰边缘的人发言”。
杨腓力的作品被翻译成25种文字,影响了超过1500万位读者的生命。特别是在美国遭受
九一一恐怖袭击之后,他的作品获得了更多的读者和赞誉,更加显示出杨腓力关注的苦
难问题,对这个时代的意义。
http://www.livingwater4u.com/book/2009/04/274.html
副标题: 陶造生命系列
作者: (美)杨腓力
译者: 白陈毓华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年: 2009年4月
页数: 242 页
定价: 26.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陶造生命系列
ISBN: 9787510402074
内容简介 · · · · · ·
我们的生命中是不是有很大的失望,从来没有跟人提起过?我们的人生中是不是遇
到很多难以解释的磨难和困苦,挑战着我们的信仰?
现实生活和信仰盼望之间似乎总存在一条鸿沟,叫我们心生怀疑,大声发问:上帝
公平吗?上帝沉默了吗?上帝隐藏了吗?
杨腓力以其独特的视角回答了这三个问题。从旧约到新约,从亚伯拉罕到约伯,从
耶稣到保罗,他发现:要了解上帝的作为,先要了解创世以来,上帝与人之间发生过的
种种爱恨纠葛,才能明白为什么今天我们处于一个看不见上帝,却要凭着信心来经历上
帝的年代。信心即是相信即使在黑暗低潮中,上帝的爱依然存在。上帝需要人类给他的
,不是对他彻头彻尾的分析,而是单单的爱。
作者简介 · · · · · ·
杨腓力(Philip Yancey),当代美国最重要的基督教思想家和作家之一,《今日基
督教》杂志的主编。他凭借其纯熟的文字功底和过人的洞察能力,诚实深入地探讨信仰
生活中的艰难和困惑。三十多年来,他的作品被翻译成25种文字,流传到世界各国,影
响了超过1500万读者的生命。杨腓力曾12次获得美国ECPA年度图书金奖,代表作有《无
语问上帝》、《有话问苍天》、《恩典多奇异》、《耶稣真貌》等。 |
G*******s 发帖数: 4956 | 2 目录
中文版序言
前言
卷一 阴影中的上帝
第一部 只听见沉默
要命的错误
理查德的迷雾
不敢问出声的问题
倘若
追根寻源
第二部 屡屡寻觅的天父
冒险的杰作
为人父母
无遮蔽之光
光辉灿烂的一刻
火中传语
受了伤的恋人
好得不可思议
第三部 步步靠近的人子
降生人间
极大的期待
羞怯?智慧!
迟来的神迹
进展
第四部 全盘翻转的圣灵
转换
风中的改变
达到最高点
卷二 在黑暗中看见
打扰
问题在于……
宇宙中的角色
上帝公平吗?
上帝为什么不详细解释?
上帝沉默吗?
上帝为什么不插手?
上帝隐藏了吗?
约伯乐极而终
两项赌注,两则比喻
致谢
参考书目
跋:非道远人,乃人远道
……
序言 在中学时代,我开始学习中文,而我的弟弟则学习俄语。我们兄弟俩都深信美国将
被中国或苏联占领、征服,我们想象我们中至少有一个可以与征服者说上几句,无论他
们来自西方,还是东方!那时候,我所见的世界基本上划分为美欧、苏中两大阵营,而
美欧主要为基督宗教文化占主流的国家。
如今,时事多变迁!苏联瓦解,宗教信仰已在欧洲人的世界中式微,基督徒中有三分之
二如今生活分布在欧美之外的地区;而中国已经崛起为一个经济发电站——世界第三大
经济体。
在国际旅行中,我深感欧美已经疲弱:工业正在衰微,经济需要提升活力,许多人赖以
为生的神话不再行之有效。与此同时。“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正在
逐步走向强大,带来新的活力和思想。
正如中国读者们深知的,历史循环往复。中国比西方文明拥有更为悠久的历史。正如在
过去一个世纪中,中国已历经战争、革命和彻底变革的磨练。正是在这个时刻,人民会
深入思考给生命带来意义和希望的东西。也许很多中国人也正在找寻生命的答案,我非
常高兴中国人正在进行的探索给我所带来新的视角。
基督宗教是“圣书”之中的信仰——这部圣书就是圣经。圣经被认为上帝赐给人类的话
语,它给人类认识世界提供了宏大的图景:世界从何处而来?为什么存在?又何去何从
?但是,圣经也会让人望而生畏。它是一部巨著,历经数千年而成书,由不同作者写成
。在《无语问上帝》中,我试图重新发现这幅宏大图景。上帝为什么创造人类?我们如
何讨上帝喜悦?为什么上帝有时候似乎积极参与人类的历史,而有时候又似乎袖手旁观
?
我盼望拙作能为寻求这些问题的中国读者提供有用的帮助和参考,因我深知此乃人生最
为紧要的问题。
后记 一
禀气含灵的人(创世记2:7),贵为上帝的形象(创世记l:26-27),信者甚而贵为上帝的
儿女,但在有限的此岸生命中,不得不经历诸般苦厄而终归为初始而来的尘土,正如经
上所说,人,本自尘土,又复归为尘土(创世记3:19;诗篇104:29,等)。
古今往来,多少人发出这样的感叹:苦而短的今生经历今生的苦而短!无论是信者,还
是非信者,在亲历或耳闻目睹人世问的邪恶和苦痛之际,或拍案而起,或隐忍而泣,或
含怒质问:上帝,你如果真的存在,真的爱世人,为什么要让邪恶、痛苦嚣张于世?为
什么你在眨眼之间即可成就的事,要留给我们慢慢熏蒸、熬炼?为什么要迟延终结罪恶
、痛苦的时间表?为什么……
继而会心生绝望,连环抛出一个一个的问题,将带着泪水、质疑甚至愤恨的问号化作手
榴弹投向上帝:
——上帝公平吗?有人尝试跟随上帝,但结果落魄不堪,根本与上帝应许的赏赐与快乐
无缘。
——上帝为何沉默?如果你就学业、工作、爱情、婚姻、健康、财富,曾求问上帝清楚
的引导,但每次当你以为明白上帝的旨意时,所做的抉择都是错的;如果上帝是一位父
亲,那么,“这是个什么样的父亲嘛!难道他就是那么喜欢看我一败涂地?人家告诉我
他很爱我,而且对我的生命有最好的计划,那么他为什么不告诉我他的计划是什么?”
(引自《无语问上帝》)
——上帝是不是喜欢隐藏自己?他怎么不出来证明一下他自己?即使人有心寻找上帝,
上帝却好像故意捉迷藏似的,“掩面不顾”(参见申命记31:17、18、20;约伯记13:2
4;诗篇11:10,13:1,22:24,27:9等),一点也不现身说法。
这些赤裸裸的真实难题如同日出日落与人生时刻相伴,让你我不得不一生面对,甚至尊
为神子的耶稣基督在各各他山上发出的十架七言中也流露出大卫曾经追问的难题:
“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诗篇22:1;马太福音27:46;马可福音15:34
)
二
的的确确,对信者,甚至对非信者,他或她在直面人生的真相之际,会驱智而寻求三个
彼此关联的问题:“上帝为何对人不公?为何对人缄默?为何对人隐藏不露?”
如若深思,这三个难题还可以表述为:为什么上帝让苦难临到我身上?在苦难中,为什
么上帝对我的祈求不闻不问?为什么上帝不愿伸出哪怕一根小指头来助佑我?这些问号
常常让信者跌倒、哲人迷惑、不信者幸灾乐祸。
杨腓力在本书的开始直陈这些问题或苦痛的经历,将之归结为一个大胆、似乎渎神的短
语:对上帝失望(Disapointment with God)。这就是本书《无语问上帝》的英文版书名
。中文书名采取意译,取意为:人对上帝彻底绝望,以至于无语,或因失去信心而转身
离去,或因失望透顶而哑口无言,或因上帝的沉默与患难中人的热切祈祷之间的巨大落
差而目瞪口呆……
杨腓力提出这种约伯式的难题,要将我们带到何处?是信仰的沙漠还是另外一座挪亚方
舟?
三
杨腓力提出此难题并非心血来潮。
他对此一直不能释怀,其中缘由,既出自他曾经对他人的此类经历似乎无能为力,更出
于自身的儿时经历——虽已忘记,一旦唤起,又如何能不对曾经的父爱萦萦于怀?
为此他利用暇余,披览诸种犹太——基督教典籍,其中涉及圣经、古代教父、犹太哲人
、当代基督教学术大师,其中不乏奥古斯丁、布耶赫那、切斯特顿、艾略特、路易斯、
莫尔特曼、麦当努等前贤大德,志在以圣经为基础,从中引幽探微,应对当代人身临其
中的困惑。
在这本书中,杨腓力以圣经为佐证,证明上帝始终与人同在,先自行神迹,后差派先知
传递话语,乃至差遣自己的独生子降生受死复活,以无罪的肉身担当世人的罪恶与苦痛
,破除上帝与人之间因罪而来的疏离,恢复上帝与人之间的关系(第1-20章);又以约伯
为个案,深入探讨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将我们追问苦难的原因转向思考苦难的目的,
将我们追问的视角从暂时的此岸转向公义的天家(第21-29章);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
鲜活的证据,说明苦难中的人可以经历上帝的怜恤(第30章)。
四
从全书来看,杨腓力在回答上述三个问题上实际上先将后两个问题归为一个神学问题即
“上帝的自隐”,在上卷中予以集中回答,后在下卷中回应第一个神学问题即“上帝的
公义”。
上卷从一体三位的上帝在历史中的临在及其与人类之间的亲密关系佐证三位一体之上帝
乃经世之上帝,与人共在,如同人间父母与自己的子女一样共同经历成长中的烦恼与苦
痛,以不同的方式彰显自己的荣耀、启示和关怀。
从圣经正典的两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来看,旧约让人看见:当上帝是什么滋味,而新
约则记载:上帝在学着了解当一个人是什么滋味。新约中的上帝向我们表明,基督教信
仰中的上帝不但知道痛苦,并且与人分担痛苦。
下卷则主要以约伯为典范探讨上帝的公义问题,并以个人生命的转变为结。
杨腓力对约伯记的解读多有出彩之笔。他反驳不少解经家和普通读者的观点,认为全卷
的目的不在于追问苦难的原因:痛苦时上帝在哪里?全卷的主题在于信心或苦难的目的
或意义:痛苦时约伯在哪里?约伯会有什么反应?进言之,人在世的苦难对永恒的国度
有何意义?要想了解约伯记,须以此为起点。
若从信心来看约伯记,一个人的生命的意义不在于财富之丰薄、寿命之长短、儿女之多
寡,而在于信心之有无、大小,在于荣耀天国与否。
个体生命虽苦而短,但是因为成为信心的战场,而具备极重的分量。约伯记让人确信一
件事:人对试炼的反应如何,关系重大;个人信心紧紧牵连在宇宙历史中。
若将旧约和新约作综合的认识,上帝对不公难题的解答,不是使用言语,而是采用道成
肉身、亲身俯就造访的方式。耶稣用血肉之躯,穿上身体的外貌,任物质现实展现它最
不公的地方,来说明上帝对不公有何感受。耶稣基督自己为上帝的良善问题提供了最终
极的答案。
圣经清楚地指出,道成肉身对上帝、对人的意义。这是他与人认同的唯一道路。上帝是
灵,无法被物质世界所限制,也无法经历肉身的软弱,更无法经验恼人的痛觉细胞发出
的警告。但耶稣一来,这一切就完全改观,他体验过身为人的滋味,从出生时的流血与
痛楚,到死亡时的流血与痛楚,他一一尝遍。
同样,圣经也对人指向未来。对上帝失望的人,无论来自何处,先知们预见未来一定有
和平、公正、喜乐,并且呼吁人要在这种盼望的光景中生活。我们如今虽然被时间的帘
子蒙蔽,是否可以仍然认为上帝是慈爱、满有恩典怜悯、又有大能的上帝,并为此而活
着?答案是不言而喻的。人类历史不是被过去和现在所定规,而是取决于未来——基督
再来以及审判后的新耶路撒冷。
杨腓力以多彩的文学笔调将一个一个艰涩深奥的神学问题勾画出来。以浅自、通俗的语
言讲明哲学-神学问题向来属大家的手笔;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得不佩服杨腓力的文采
和运思。
五
杨腓力撰写此书,坦诚面对信仰一直面临的挑战:社会不公,祷告未蒙应允,身体得不
着医治,数不清的不公事件……他不回避这种棘手的问题,这既是一种良知的体现,也
是一种信心的落实。
在《无语问上帝》中,杨腓力从上帝与人的双重角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答案
。这种由圣经生发出来的神学和人学彻底颠倒了21世纪之交流行的成功神学——信必得
属世的赏赐,若不得属世的赏赐,则不信或小信。若这是一种“神”学,这正是化装为
上帝的坏“神”学!(参见约伯记第1-2章)
上帝与人的角度在耶稣基督身上相交:耶稣基督的出生、受死、复活解答了人对上帝失
望的难题,借着对耶稣基督的信心,人可以直接来觐见上帝,不再需要借用人间的任何
中保,因为上帝自己已成为中保。藉着耶稣基督之光,人凭着信心的醴泉、怀着盼望的
玉浆、带着爱心的甘露,进入已然未然的天国华池,预先品尝复活与永生的滋味。
从约翰神学来看,道不远人,道甚至已成人。对人而言,道为生命之要,但人是否远道
?人常失道,逮道反神,非道失人;人常去道,妄行失纪,非道去人。人在苦恶的泥沼
中何以迁罪于神?
职是之故,信者,慎勿失道,须恒常守道;道不曾失人,道与人同在,而人与道相遇,
乃生命的大意义。
思索
該議
案,
,我
【在 G*******s 的大作中提到】 : 書名:無語問上帝(Disappointment With God) : 作者:楊腓力(Philip Yancey) : 翻譯:白陳毓華 : ISBN:957-587-228-2 : 出版:校園出版社 : 頁數:253 : 剛成為基督徒的時候,腦海裡對信仰充滿了許多疑問,很多時候都是在讀經 或思索 : 信仰的本質時遇到了困難,而在教會中找弟兄姊妹討論時,我感覺不管他 們自己對該議 : 題的體會有多少,他們總是太熱心地要為我解決困難,太急於給一 個屬靈的正確答案, : 以及永遠「站在神那一邊替神說話,但又說的不清楚」,往 往一場爭辯之後的結果,我
|
G*******s 发帖数: 4956 | 3 书摘
我发现有许多人,在他们所想象的基督教信仰和他们所亲身经历的生活之间,存在一条
极深的鸿沟。许多人长期被各种强调辉煌成就的书籍、讲章和个人见证所影响,以为上
帝在人身上的工作都是十分精彩且戏剧化,以至于如果在生活中没有这些迹象,就会大
失所望,甚而有受骗或罪咎的感觉。……
失望的产生是由于所期待的和事实不相符合。所以,这本书的前半部在探讨圣经,好使
我们对上帝有正确的期待。我本来犹豫是否应该从这方面开始写,因为我知道许多人,
特别是那些失望的人,是不太愿意听圣经怎么说的。但除了上帝神自己为他本身作解说
之外,还有什么更好的起点呢?我先尝试去除个人的预设,把圣经当成一本情节精彩的
故事书来读,结果十分让我吃惊,可以说跟我过去大半生长久以来所听的故事很不一样
。
我也不尝试探讨神迹的问题。因为我以为神既有超自然的力量,当然可以行神迹。问题
是他为什么不多行些神迹?为什么不多显些兆头,让一些真诚的怀疑者可以相信他?为
什么他还容许罪恶和苦难在世上蔓衍?为什么神老是做事平平,而不是神气活现?
理查德离去后,我心中觉得好一阵悲哀。有人会说:他没有绝望的理由,但我从他的故
事,他紧扭的双手,脸部绷住的线条,终于体会出他气愤的原因,这也是一个人所能经
历最大的痛苦:那就是遭受背弃的痛苦。就像一个沉浸爱中的人醒来时,忽然发现所有
的美梦竟然黯淡无存,全然消逝。他曾经将一生赌给神,神却令他大失所望,全数输光
。
今天有些基督徒就是盼望世界上充满着各式各样显明神确实存在的奇迹异能。我听了一
些谈及过红海及埃及十灾的讲道,这些传道人渴想,上帝如果今天也照样施行他的大能
该有多好。但以色列人在旷野经历那么多神迹,结果仍令人三思。事实上,神迹真能培
育信心吗?显然地,从以色列人身上证明,这种信心不但不是上帝所要的,而且奇迹只
会叫人沉溺于奇迹中,并不会叫人转向上帝。
好好地读过圣经,我才发现我所遇见的上帝并不是像一束云烟一样捉摸不定,却是活生
生的个体。这个个体独特到一个地步,就像真人似的。他有极深的情感,可以感触到快
乐、挫折和愤怒。在先知书里他痛哭哀伤,如同产难的妇人,“急气而喘哮”。一而再
、再而三,上帝会因人的行为而大感震惊。当以色列人在火中焚烧自己的儿子,作为燔
祭献给巴力时,这无所不知的神却大声疾呼:“这不是我所吩咐的,不是我所提说的,
也不是我心所起的意。”而他明知以色列人必须受惩罚时,却哀愁地自问:“我因我百
姓的罪该怎样行呢?”我当然知道“神人同形同性论”(anthropomorphism)这字,意
指借用类似人的性情来解释描述。但是,上帝“借用”人类的体验,所呈现出来的风貌
,的确更显真实。
从科罗拉多回来,我对上帝有一番崭新的领受。经过两周的圣经研读,我强烈感到:别
人对他怎么品头论足,他可是一点儿也不在意,他在意的是,他渴望承受人对他的爱。
他的话,几乎篇篇都传达了这份渴望。回到家中,我了悟自己一定得着手做一件事:去
挖掘这位热情的、渴求他子民来爱他的这位上帝、跟他的子民之间,究竟存在着什么样
的关系。所有对上帝失望的感觉,追根究底都源自这份关系的破裂。因此,我下定决心
,要探索一个以前不曾想过的问题:“究竟当上帝是什么滋味?”
设若我们以这位为人父母的上帝的眼光来想一想:上帝是不是故意“退后”一步,好让
约瑟的信心可以达到成熟?是不是这就是为什么创世记要用较多的篇幅来描述他的生平
的原因?约瑟在经历试验之后诚然学会信靠:上帝不一定会把困境移开,但在困境中却
还能施行拯救。以至于在咽下眼泪之后,仍能诠释他的信心,而对曾经要谋害他的哥哥
们说:“从前你们的意思是要害我,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
因着耶稣,上帝了解我们对他失望的感觉。这样说会太过分吗?否则我们如何解释耶稣
的眼泪,和他在十字架上的呼叫呢?我们几乎可以把本书的三个主题,都丢到他那句狂
喊上:“我的神,我的神,你为什么离弃我?”希伯来书说,上帝的儿子因苦难“学了
顺从”。只有当一个人受试探想要去违背时,才有可能学习顺从;受试探想要去逃避时
,才有可能学会勇敢。
耶稣为什么在客西马尼园里不拔刀自助?为什么拒绝差派天军降临拯救?为什么拒绝依
从魔鬼的挑战使世界向他下拜?原因是:如果他这么做了,他就糟蹋了他来到世上最重
要的使命─成为跟我们一样的人,一样的生,一样的死,按着上帝创造的规律来运作进
行。
乍看之间,约伯彷佛在审问上帝,控告上帝对无辜人不公平的行为。他的气愤、讽刺、
被出卖的痛楚、因而几近亵渎的言词,听起来很熟悉,很现代。几乎把我们对上帝最深
的埋怨,表达净尽。然而不管约伯是怎么想,第1、2章里证明上帝不受审问试探,而是
约伯在受考验。全书的目的不在苦难:痛苦时神在哪里?因开场白已交代过这问题。全
书的主题在信心:痛苦时约伯在哪里?约伯会有什么反应?要想了解约伯记,就必须从
这一点开始。
时间的观念是上帝和我们看法上最大的不同。这种不同造成许多没有解答的问题。也造
成其间的分歧。
有人问:“上帝在创造万物之先做些什么?”奥古斯丁以为既然上帝在创造万物时发明
时间,这个问题根本无意义。只会显露出发问者是受时间观念的限制,所以才发出这种
问题。在时间之“先”只有永恒,永恒对上帝而言就是无穷尽的现在。对上帝而言,千
年如一日,一日如千年。 圣经从来没有低估失望感的痛苦(约伯记中一切复原后的快乐
只占一章的篇幅,痛苦却出现四十一章之多,对痛苦描述的比率之高可想而知),但总
加上一句:都是暂时性的。我们现在的感受不会存到永远。我们的失望本身是一种记号
,一种疼痛,渴望那更好的来到。而信心就像一个人想家的心境─一个从未到过,但却
无时不在渴想要去的家。
思索
該議
案,
,我
【在 G*******s 的大作中提到】 : 書名:無語問上帝(Disappointment With God) : 作者:楊腓力(Philip Yancey) : 翻譯:白陳毓華 : ISBN:957-587-228-2 : 出版:校園出版社 : 頁數:253 : 剛成為基督徒的時候,腦海裡對信仰充滿了許多疑問,很多時候都是在讀經 或思索 : 信仰的本質時遇到了困難,而在教會中找弟兄姊妹討論時,我感覺不管他 們自己對該議 : 題的體會有多少,他們總是太熱心地要為我解決困難,太急於給一 個屬靈的正確答案, : 以及永遠「站在神那一邊替神說話,但又說的不清楚」,往 往一場爭辯之後的結果,我
|
l*****a 发帖数: 38403 | |
w****r 发帖数: 17566 | 5 GOOD
【在 G*******s 的大作中提到】 : 书摘 : 我发现有许多人,在他们所想象的基督教信仰和他们所亲身经历的生活之间,存在一条 : 极深的鸿沟。许多人长期被各种强调辉煌成就的书籍、讲章和个人见证所影响,以为上 : 帝在人身上的工作都是十分精彩且戏剧化,以至于如果在生活中没有这些迹象,就会大 : 失所望,甚而有受骗或罪咎的感觉。…… : 失望的产生是由于所期待的和事实不相符合。所以,这本书的前半部在探讨圣经,好使 : 我们对上帝有正确的期待。我本来犹豫是否应该从这方面开始写,因为我知道许多人, : 特别是那些失望的人,是不太愿意听圣经怎么说的。但除了上帝神自己为他本身作解说 : 之外,还有什么更好的起点呢?我先尝试去除个人的预设,把圣经当成一本情节精彩的 : 故事书来读,结果十分让我吃惊,可以说跟我过去大半生长久以来所听的故事很不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