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j*******7 发帖数: 6300 | 1 我们对神的认识
若要探讨加尔文丰富多彩的思想,我们不免面对不知从何下手的难题。加尔文的著作
,尤其是一五五九年出版的《基督教要义》,文情并茂、说理清晰,闪烁着知性的深度
及惊人的原创性。事实上,加尔文每一个层面的思想都值得研究。我们特地选择一项对
许多基督徒而言极为重要的主题来探讨:我们如何认识神?人类的语言怎能充分描述神
?神的丰盛及高深怎能用人的文字表达出来?神和人之间的鸿沟如何才能弥合呢?
加尔文首先提出一个问题:我们如何知道关于神的任何事情?为了证明自己立论正确
,加尔文剖析了罗马哲人西塞罗(Cicero)的巨作《论众神的本质》(On the nature
of the gods)。西塞罗认为,人类天生就知道诸如众神等较高等存有的存在;人类观
察大自然,便能相信众神的存在。加尔文延伸此一观点,并将其和保罗所称,人明明认
识神的说法(罗一19~20)连结起来。加尔文指出:“在人心里,依据天生的本能,就
有对神性的认识。为了避免任何人假装无知,神自己在所有人的内心植下了对他神性的
某种认识。”观察大自然的任何人必会认识到神的存在。
人若行走在繁星满天的夜空下,看着漆黑的穹苍中缀满点点亮光,一定能对加尔文的
论点心领神会。有时候,造物主的存在、权能及尊荣似乎就彰显在他的受造物上。神仿
佛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在他的受造物上签下大名,使众人都看得到。但我们对神的存
在到底认识有多深?
加尔文认为,人类可以运用理性来认识神的存在(及他的本质)。不过,这种透过理
性获致的知识有两大缺点:破碎(fragmentary)及不连贯(inconsistent)。理性只
能使我们对神产生非常有限的认识。加尔文指出,我们若不能体认人类理解能力的有限
性,是非常危险的。再者,大自然是暧昧不明的;某些大自然现象直指神的存在;另一
些现象却暗示他不存在。这意味着,若我们单靠理性去认识神(或众神),将会获得不
连贯、不可靠的知识。单靠理性,人类无法完全认识神。
借着观察大自然,也许理性真能告诉我们:神就是造物主,是睿智、永恒的。但我们
对他的认识岂能止于这般粗浅的地步呢?我们需要知道如何与他遇合。我们需要知道如
何依照他的旨意来生活。那么,我们如何才能知道呢?
加尔文指出,这些知识藴藏在圣经里。圣经确认并延伸了人对神天生的认识。圣经确
认人的本能所知道的:有一位造物主,他是睿智、永恒的。圣经所记载的与我们已知道
的完全一致,但圣经的内容并非仅止于此。它告诉我们:我们是罪人;神透过耶稣基督
施行救恩;如果我们要得救,必须怎么办,以及基督徒生活的样式。
加尔文以人对神天生的认识,作为其“启示理论”(theory of revelation)的基础
。神透过圣经并在耶稣基督里向我们启示他自己,他肯定了大自然及理性有限的认识,
但这样的认识还不完全。大自然及理性是启示的接触点,单单奠基于大自然或理性上的
任何宗教或哲学,是不确定、残缺、不完备的。但神创造了大自然及人类,使人对神有
天生的认识。神在受造物上盖上他的戳记,又依自己的形象、样式(创一26~27)创造
人类,因此我们能在大自然中辨识出神的存在,乃是十分合理的。
加尔文声称,基督教认为,人对神天生的认识是真实的,但却不完备:就好比有一条
路,它虽为我们指引了通往目的地的正确方向,但却无法全程引导我们到达目的地。天
生的认识需要其它辅助。睿智、慈爱的神早已在圣经中为我们预备了辅助。圣经确认了
人类知道神存在的本能,同时告诉我们神的属性、样式以及对人类的心意。加尔文写道
:“我们所拥有的全部智慧,亦即真实、健全的智慧,包含两部分:对神的认识及对我
们自己的认识。”圣经包罗了这两部分的知识,并显示两者间的关系。唯有当我们“抬
头仰望神的面貌”时,我们才能了解自己的本性及命运。圣经使我们得以瞻仰神的面貌
,特别是在耶稣基督里所显现的面貌。
在辩护神启的合理性及必要性之后,加尔文开始探讨神启的特殊形式。在圣经中,神
透过文字启示他自己。但文字怎能道尽神的荣美呢?文字怎能弥合神与罪人之间的鸿沟
呢?加尔文对这项问题的探讨,被公认为对基督教思想最具价值的贡献之一。他的理论
被通称为“适应原则”(principle of accommodation)。在这里,“适应”一词意为
“迁就、顺应情势的需要”。
加尔文指出,在启示中,神自己迁就于人类心智、情感的能力。神依据我们的理解能
力,绘了一幅自画像。加尔文以演说家的比喻,来帮助我们明白“适应原则”。他说,
一名优秀的演说家了解听众的极限,据此调整演说的方式。如果演说家和听众间要产生
沟通,就势必得弥合两者间的差距。演说家所采用的语言、意象必须取决于听众的极限
。耶稣所说的比喻,也是有力的例证:耶稣所用的语言及举例(如羊群与牧羊人的比喻
)正好切合巴勒斯坦乡村民众的程度。使徒保罗也因应都市听众的背景,撷取商业、法
律方面的例子来阐扬真理。
在远古时代,演说家都是学问渊博、口若悬河的人,而他们的听众却大都是目不识丁
、拙口笨舌的人。因此,如果演说家想与听众沟通,就得降低至听众的层次。他必须体
会听众无法掌握高深的语言、意象及理念的难处,设法弥合双方之间的鸿沟。加尔文说
,同样的,神若有意向我们启示他自己,就得降低至我们的层次。神纡尊降贵,顺应人
类的能力。正如为人母亲者弯下身子抚摸稚子一般,神也屈身迎合我们的层次。启示实
为神降卑的表现,他弥合了他自己、他的能力与罪人、罪人有限的能力之间的鸿沟。正
如伟大的演说家一样,神了解他的听众,据此调整他的言语。
早期作家也有类似的看法。譬如,俄利根(Origen,第三世纪的希腊基督徒作家,精
通修辞学)常说,神在对罪人说话时,面临着为人父者企图和幼儿沟通一样的难题。他
指出:“神纡尊降贵,迁就我们的软弱,就像老师对学童讲‘小孩的语言’,又像父亲
疼惜孩子,接纳孩子的方式。”当你对孩子说话时,你必须明白他们的智力有限。如果
你将他们当成大人对待,使用一些超越他们的理解力及经验的文字、想法,你就无法和
孩子沟通。你必须迁就他们的能力。我们可以参考俄利根在《杰里迈亚讲道辞》(
Homilies on Jeremiah)中所阐述的看法:
当神介入人的事务后,他迁就人思考、说话的方式。当我们对两岁的孩子说话时,我
们得说童言童语。如果我们不迁就孩子,一味以适合大人的方式对孩子说话,他就完全
无法了解我们。同样的,当神面对人类,尤其是婴孩时,就面临类似的情况。毕竟人类
在对孩童、成人说话时,是采用不同的措辞来描述事物的。当我们对孩童说话时,为了
顺应他们的能力,我们就说小孩的话,而舍大人的话不说。
圣经上对神的描述也是“适应原则”的例子。加尔文指出,神常被描述成有嘴巴、眼
睛、双手、双脚,仿佛是个人。这似乎暗示着,神已沦为人,和我们没什么两样!(这
个问题常被称为“拟人说”:将人形状的特征归诸神)加尔文认为,由于我们的智力有
限,神才不得不以这种具象的方式启示它自己。由于我们认识他的能力十分有限,神必
须绸整他对我们说话的方式。神有嘴巴、双手的形象就好此神圣的“童言童语”:神迁
就我们的层次,使用我们所能掌握的意象。其它诉说神的方式也许更高深、更适当,但
也许就非我们所能理解了。
加尔文采用了三大意象来阐述神迁就人的道理。神是我们的“父亲”,为了与孩子沟
通,他使用我们的语言。他迁就孩子的软弱与经验不足。他又是我们的“老师”,为了
教导我们认识他,他必须降低至我们的层次;他迁就我们的无知,以教育我们。他还是
我们的“审判官”,使我们看清自己的反叛、不顺服。正如同法庭上的辩论是为了取得
判决,神也亟欲让我们自知有罪,使他的判决成为让我们心服口服的判决。加尔文主张
,真正的智慧藴藏于对神及对我们自己的认识:透过知道自己是罪人,我们才会发现神
是我们的救主。
“道成肉身”正显明神不惜降低至我们的层次。他来到我们的当中,成为我们的一员
。加尔文将“适应原则”进一步沿用启示的言语及意象:神以我们所能掌握的文字、图
画来启示他自己。神愿意降卑,正如母亲屈身就近孩子,并说孩子听得懂的话。神的心
意与目的乃是与我们沟通,弥合造物主与受造物之间的鸿沟。加尔文认为,神降卑、迁
就我们的意愿及能力,正是神怜悯我们、疼爱我们的标志。
(本文选自作者《我思故我信--十大基督徒思想巨擘》,校园书房出版社。)
http://www.crca.com.cn/show.aspx?id=4566&cid=14 | E*****m 发帖数: 25615 | | J*******g 发帖数: 8775 | 3 每个人对上帝的认识都会有所不同,楼主只是分享一下其他人的观点,多看看别人的观
点不是很好么?我们都在试图认识圣经中描述的上帝。上帝只有一个。
【在 E*****m 的大作中提到】 : 摘要: 加爾文派如何認識加爾文創造的神
| E*****m 发帖数: 25615 | 4
每個教徒的上帝都不一樣,各自造自己的神罷了。
【在 J*******g 的大作中提到】 : 每个人对上帝的认识都会有所不同,楼主只是分享一下其他人的观点,多看看别人的观 : 点不是很好么?我们都在试图认识圣经中描述的上帝。上帝只有一个。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