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w*********g 发帖数: 30882 |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ayofflying (小破熊),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谈美苏冷战历史与即将到来的美中冷战(原创)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l 6 17:32:55 2018, 美东)
大国竞争的关键在于其各自在国际分工中的位置。
扼杀一个大国的崛起的关键,就在于架空其在国际分工中的位置,让其变得可有可无,
进而大大压低其收入,然后通过军备竞赛掏空其经济。
当年美国对待苏联的做法,就是通过压低中东石油价格,让石油变得格外容易获得(价
格正比于获得资源难度),从而让依赖石油出口为生的苏联在国际分工中变得可有可无
,进而不得不忍受极低的能源价格,导致经济收入锐减,再加上阿富汗战争和太空军备
竞赛的消耗,经济就崩溃了。
下面一段引自《美国:用经济战打垮苏联》
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0/49152/4091058.html
里根政府上台后,认为苏联的扩张是美国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因此首要的任务就是要
搞垮苏联。在内阁讨论会上,国防部长温伯格提出,技术创新是美国的一种独特优势,
可以用它来损耗苏联的经济。他认为,关键在于把美苏的军备竞争的重点从数量转向质
量。如果美国的技术创新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不受阻碍,就可以把苏联抛在后面。在五角
大楼的绝密文件中,温伯格将此称为“经济战”的一种方式。他相信,如果苏联无法从
西方得到贷款和技术,它的日子就过不下去了。因此,美国应抓住每一次机会限制西方
对苏联的技术贸易出口,遏制并打击苏联可以换取外汇的那些领域。
美国中央情报局对苏联经济格局做了分析后认为,苏联的弱点在于它对石油出口的依赖
很大,如果国际石油价格下降,苏联出口换汇的能力就会下降。苏联外汇储备下降,主
权风险就增加,西欧的国家银行给它发放贷款时就会三思而后行。苏联利用西欧的贷款
下降,它用以改造技术的能力就会下降,在与美国的军备竞赛上就会落后。苏联倾全力
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会耗尽它的实力。
经过这些计算后,美国就从国际油价入手。20世纪70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机后,国际油价
攀升,苏联靠石油出口赚了一大笔钱。美国人估计,石油价格上涨1美元/桶,苏联一年
就可以多获得10亿美元的硬通货。如何才能压低油价,打击苏联出口换汇的能力呢?
20世纪80年代,影响国际油价的单个产油国只有沙特阿拉伯。沙特的产量占欧佩克总量
的40%,而且与其他欧佩克成员不同的是,沙特可以迅速地增加产量,它的石油储备运
用起来也很方便。换句话说,沙特具有其他产油国都没有的生产弹性,能够靠控制出口
石油的量来影响国际油价。当时,世界石油市场的供略大于求,每天有200万至300万桶
石油属于过剩供应。许多欧佩克国家强烈要求沙特削减出口量,以将每桶石油的价格从
32美元涨到36美元。
当时的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凯西便飞到沙特首都利雅得会见沙特亲王,说明美国对油价
的关心。当时,凯西的论据是,美国经济需要低油价支持,沙特如果不向其他欧佩克国
家屈服,就是支持美国,美国会感激沙特,会向沙特出售一些尖端武器,以保证沙特的
安全。当时沙特担心苏联的向南扩张会影响到自己的安全,沙特亲王又是个对共产主义
意识形态非常反感的人,美国的劝说立即得到了沙特的积极回应,双方一拍即合。沙特
认为美国的计划符合沙特的利益,除了强大的美国可以给沙特提供安全保护外,低油价
会让欧洲停止从苏联购买天然气而选择从中东进口石油作为替代,还可以让伊朗这个有
可能在阿拉伯世界引起伊斯兰革命的国家受到惩罚。沙特向美国人保证一定会顶住欧佩
克组织要求减少石油产量与提高石油价格的任何努力。
美国用了一切办法来压低油价,其中之一就是缩减需求,包括缩减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
。从1973—1974年阿拉伯产油国对西方国家实行石油禁运,引发了第一次石油危机后,
西方国家就开始构建战略石油储备。也就是说,这些国家在平时要多购进一些石油,贮
存在专门的地方,以备万一石油进口中断时,拿出来使用。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多藏在
一些偏远地区的自然地下岩洞中。美国国会原计划到1990年时储备7.5亿桶石油,这要
求美国每天要购进22万桶。1983年,里根政府宣布,因为政府预算紧缩,美国每天只能
购进14.5万桶石油。除以之外,美国还要求西欧及日本时刻做好准备,一旦油价上涨,
就抛售战略石油储备,以打击石油投机,平抑油价。
1985年,沙特国王法赫德对美国进行了访问,美国又说服他继续维持石油产量,必要时
甚至应多开采一些。对于沙特来说,这并不困难,因为沙特开采石油的成本非常低,平
均每桶1.5美元。油价再低些,只要石油出口多,对沙特来说仍然是笔利润丰厚的买卖。
为了给沙特阿拉伯一些甜头,美国政府通过国际银行家告诉法赫德国王,美国财政部正
在设计美元贬值的计划,准备在未来12个月内让美元贬值四分之一。这一消息对法赫德
来说是无价之宝,使沙特有时间来安排它的境外财产,美元以外的资产当然会随着美元
的贬值大幅升值,沙特为此大概大赚了一笔。沙特当然要投桃报李,1985年夏末,沙特
政府正式通知里根政府,它准备增加石油产量,国际石油价格将急剧下跌。当年11月,
每桶原油的价格从原来的30美元跌到了12美元。
对苏联来说,真是祸不单行。除了石油价格下跌、苏联出口的能源换回的外汇大幅缩水
外,美元贬值使苏联换回的实际价值也更加缩水。美元贬值 四分之一,苏联出口换汇
的实际收入也就减少了四分之一。
除了压低油价外,美国还组织了一系列针对苏联的经济战:利用巴统委员会来限制西欧
对苏联的技术出口,利用经合组织等国际机构来限制给苏联提供的贷款,鼓励西欧国家
利用各种替代能源,减少对苏联天然气供应的依赖,等等。
巴统组织成立于1950年,是与北约差不多同时诞生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付东方社会主
义国家的“经济战”组织,其正式名称为多国出口协调委员会(COCOM),因总部位于巴
黎,又被人简称为巴黎统筹委员会。巴统成立后至1953年,其成员国便由最初的美、英
、法、意等七国发展成为包括加拿大、西德和日本在内的十五国。巴统是美国建议成立
的组织,目的是联合西欧北美国家对东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禁运,防止和限制西方的战
略物资、高技术及产品流向社会主义国家。
1982年1月,美国副国务卿巴克利、副国防部长伊克尔率领着一个代表团到巴黎参加巴
统会议。他们提议,根据目前的情况,巴统委员会的工作程序要做三项改变。首先,美
国想更严格地执行有关向苏联出售关键技术的禁令,包括先进计算机及其电子部件、光
纤、半导体和各种冶金方法。美国还想限制西欧的公司把工厂迁入苏联境内,因为它担
心这些工厂将有助于苏联的军事工业发展,担心西欧工厂的先进的方法会被苏联利用,
从而有助于苏联经济的发展。其次,所有与苏联签订的价值超过一亿美元的合同,都要
自动交委员会审批,以确保敏感技术不会流到苏联。再次,美国要扩大该委员会从成立
以来制订的禁运清单,把它扩大到最新的技术与产品。
美国人认为,通过了这些协议后,从西方流向苏联的高技术产品显然减少了。1975年,
在美国出售给苏联的全部产品中,高技术产品占了32.7%,销售总额达2.19亿美元。到
了1983年,出售给苏联的高技术产品在全部产品中所占的比例下降为5.4%,其总额只有
区区 3 900 万美元。
1983年的3月,巴克利又率一个金融专家小组赴欧洲穿梭访问,以关紧西欧向苏联提供
贷款的阀门。美国人发现,西欧人向苏联提供了大量低息贷款,以筹建苏联通向欧洲的
天然气管道。巴克利便与西欧国家的代表在经合组织的框架内展开了谈判,最后把苏联
重新定义为“相对富裕的国家”,而不是原来的“中间借贷国”。此外,华盛顿还提议
,停止对较富裕的国家的贷款提供补贴。如此一来,苏联从西欧借的贷款利息上升了许
多,大约从原来的7%―8%上升为17%。
此外,1983年春天,美国官员还将一项协议强加给了国际能源机构,限制欧洲从苏联进
口的天然气比例,规定西欧从苏联进口的天然气不得超过其能源需求量的30%。这项协
议于1983年5月在威廉斯堡的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上正式签署,它切断了苏联从西欧获取
硬通货的渠道,也使西欧国家不得不转向其他方向去寻找代替能源。
1985年,美国对苏联发动的“经济战”进入了白热化阶段。石油价格暴跌与美元贬值使
苏联的外汇收入锐减,苏联预期从西欧获得的出口贷款、硬通货和技术不是被停止就是
被砍掉了,这使苏联从西伯利亚通往西欧的天然气管道工程大大推迟,原计划得到的硬
通货也泡汤了。天然气管道项目推迟对苏联来说是个巨大的灾难。1980年,莫斯科以为
这条天然气管道1985年就可完工,将使苏联每年获得80亿至100亿美元的收入。如果到
90年代第二条管道也完工,每年就可获得150亿至300亿美元的收入。然而,由于里根政
府的经济战,苏联修建第二条天然气管道的计划彻底失败。苏联苦苦等待巨额硬通货,
经济陷入了混乱。美国人估计,因为建设两条天然气管道的计划完全泡汤,苏联大概损
失了150亿至200亿美元。同时,因为美国严格限制西欧盟国向苏联出口技术,苏联在这
方面的损失也有数十亿。
1985年是苏联领导人频繁更迭的年代,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相继去世,戈尔巴乔夫接
手的是一个摇摇欲坠、危机四伏的帝国。苏军在阿富汗进退两难;在它原来控制的东欧
势力范围内,波兰的反对派在美国的支持下公开挑衅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苏联的经济在
美国的打压下陷入了一片混乱;美国的“战略防御倡议”(星球大战计划)逼着苏联把仅
剩的一点资源都投到了军事领域。戈尔巴乔夫本来指望着向西欧出口能源来换取更多的
硬通货,以筹措购买技术和进口生活消费品的资金,最终实现他的改革计划。但在美国
的经济攻势下,他的一切计划都落空了,苏联只好通过出售黄金来维持正常的贸易。
苏联的解体当然有内部深刻的原因,但正如亲自参与了对苏经济战的美国前中央情报局
官员施魏策尔所说,“使克里姆林宫陷入深渊的并不是哪一个事件或哪一项政策。里根
政府的总体战略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威力,是各种政策的综合效应。这些政策就像一阵阵
强烈的飓风吹进虚弱的苏联体制之中”。里根政府精心设计好了一幅经济战的蓝图,而
苏联则被美国牵着鼻子一步一步拖入了深渊。
引用结束
今天美国对待中国的策略,就是认知到中国经济是两头在外,主要依靠人力加工工业品
出口来获取经济收入的经济结构。那么美国要架空中国在全球分工中的位置,就是要大
力发展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让机器人在今后20年内大规模取代人工,
使得生产工业品的成本变得格外便宜,从而大大压缩中国的经济收入,然后再通过台海
战争、朝鲜半岛战争和太空军备竞赛的消耗,瓦解中国经济,进而谋求推动中国改朝换
代。
目前全球最强50家人工智能创业公司。美国39家,中国仅3家。
https://rapportboost.ai/wp-content/uploads/2017/05/Why-Data-Scientists-Are-
Flocking-to-Artificial-Intelligence-Companies-2-775x1024.jpg
目前全球最强21家物联网公司。美国18家,中国无一上榜。
https://www.computerworlduk.com/galleries/data/most-powerful-internet-of-
things-companies-3521713/
1, SAP
2, GE
3, Rolls, Royce
4, DELL
5, ARM
6, Bosch
7, Cisco
8,Ingenu
9, AWS
10, Centrica
11,AT&T
12, 富士通
13,GOOGLE
14,HPE
15,IBM
16,英特尔
17,微软
18,甲骨文
19, 高通
20,saleforce
21,三星
目前全球最强50家机器人公司。 中国仅3家上榜。
中国政府战略竞争的盲点,就在于其总是假设中国的低人工成本和质量优势可以继续,
还假设中国在未来仍然将是世界主要的制造业基地。这个假设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
成熟以后,将不再成立。因为机器人的劳动强度可以比人力高许多而成本可以比人力低
许多,而且机器人也可以制造机器人。因此,未来的工业品生产本身将完全与人力无关
。生产要素将会是工业机器人自身的软件和芯片,而不是生产技能。主要的制造业基地
,将是在设计、制造机器人的芯片的地方,而不是在机器人工作的地方。所以,只需要
把机器人设计和制造技术发展成熟,那么一带一路沿线连同中国自己的工业品市场,将
实际上属于设计和制造工业机器人芯片和软件的公司---那些在美国东西海岸的人工智
能软件公司、半导体芯片公司、硅光子公司等等。中国充其量只能收个作为工业机器人
安置地的场地费。而且如果西方在亚欧大陆各国开办大量的这样的生产基地,中国本土
基地也将变得可有可无,租赁费用也将大幅度下降,这将使得中国的收入大大减少。如
果再配合上太空竞争、台海战争和朝鲜战争,中国经济将因为失去国际竞争力而崩溃。
或许有人会说,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也不落后美国。我认为这并不改变整体趋势。当中
美两国人工智能都普及了的时候,决定工业品价格的就不是劳动力了。而是土地、能源
、原材料、税率。中国跟美国比,谁的土地便宜,谁的能源便宜,谁的税率低?显然是
后者。
土地成本:中国是美国的9倍
国内地价是美国地价的9倍,并且美国是永久性产权,我们是50年产权。例如,2000年
浙江省慈溪市工业用地价格是18万元/亩,目前美国地价仅为2万美元/英亩,相当于2万
元人民币/亩,如果按照现在许多县城工业用地100万元/亩算,是美国的50倍。
物流成本:中国是美国的2倍
国内物流成本是美国物流成本的2倍。以油价为例,中国的油价是美国的2倍,油价高,
物流成本也就高。何况中国还有全世界少有的过路费、过桥费,物流成本能不高么?
而美国的物流成本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库存费用,二是运输费用,三是管理费用。
比较近20年来的变化可以看出,运输成本在GDP中比例大体保持不变,而导致美国物流
总成本比例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是库存费用的降低。
银行借款成本:中国是美国的2.4倍
最便宜的国内借款成本年利率6%,是美国成本年利率2.5%的2.4倍。按每吨7000元人民
币或美国1100美元资金、4个月一周转,国内借款成本年利率6%和美国成本年利率2.5%
分别计算公司运营资金财务成本:国内是7000元*4*0.06/12=140元、折合22.58美元。美
国是1100美元*4*0.025/12=9美元,国内比美国高出1.5倍。
这还是正常的银行借款,如果资金来自年利率超过10%的银行理财产品、年利率15%的私
募基金、甚至是年利率20%的民间高利贷、企业不堪重负。
电力/天然气成本:中国是美国的2倍以上
国内能源成本是美国能源成本的2倍以上。美国除开夏威夷的电价特别贵外(海岛地区没
办法),其他州的电价都不贵,以德州为例,其电价折合人民币才2毛钱。
由于我国对电力、天然气直接定价的原因,企业用电用气用油价格居高不下。按国内每
吨耗电450度、电价0.76元/度计算,单位生产成本342元,折合55.16美元。美国设备自
动化程度较高,单位用电量相应增加10%,每吨至500度,按照电价0.05美元/度计算,
单位生产成本25美元,国内比美国高出1.2倍。
蒸汽成本:中国是美国的1.1倍
还有蒸汽部分,国内用热电厂蒸汽,按每吨消耗蒸汽1.6吨、单价190元/吨计算,单位
生产成本304元,折合49.0.美元,美国用天然气锅炉自制蒸汽,按天然气价格为0.48美
元/therm、单价14.52美元/吨计算,单位生产成本23.23美元,国内比美国高出1.1倍。
配件成本:中国是美国的3.2倍
国内配件成本是美国配件成本的3.2倍。国内设备性能略差,工人操作习惯不良,每吨
单位配件成本约100元,折合16.13美元,而美国生产线设备性能较好,工人操作习惯好
,每吨单位配件成本5美元,国内比美国高出3.2倍。
税收成本:美国税收优惠力度大
在中国,各种税收不断,把企业压得喘不过气。广州一家物流公司,运送一批货物到海
南,总收入为1.9万元,但利润仅有216元,其中上税需要1260元。
而美国的州政府最看重的是就业,常常给予企业优惠的税收政策,比如房产税优惠30年
内有效,如果公司达产,30年内将给予3000万美元的税收减免。
清关成本:美国无需支付进出口清关成本
在美国投资办厂无需支付进出口清关成本。国内企业原料均进口,假设进品环节费用不
含内陆运费、关税、增值税、仅各类手续成本约为3500元/柜,每柜按20吨装计,则为
175元/吨,折合22.58美元/吨。
国内企业成品出口,假设出口环节费用不含陆运费,仅各类手续成本约为1600元/柜,
每柜按20吨装计,则为80元/吨,折合12.9美元/吨。如果加上运费等,成本还要大幅增
加。
人工成本:中国成本优势趋弱
尽管美国劳动力成本是国内劳动力成本的2.57倍,但美国自动化程度高,用工少。国内
两条月总产量为4500吨的生产线用工250人,美国设备改进,同产能两条生产线才用工
180人。
按照目前国内工人工资上涨趋势,如考虑国内5年工资再翻倍、10年工资翻两番计算,
那么中国在人工成本上也占不到任何优势了。
一句话,人工智能的时代,就是资源(土地/能源/原材料)为王的时代。谁控制着全球
的主要资源,能够拿到最便宜的资源,谁就占优势。未来西方跟中国竞争的要点将是通
过机器人取代人力,来架空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让中国这个世界车间在全球分工
体系里完全被取代,让中国经济破产,社会动乱四起。在此基础上,再对中国的国内政
治形势进行干预,就变得现实可行了。最终,中国的结局并不会跟苏联的结局有什么本
质差别。 | c******u 发帖数: 739 | 2 我最近越做人工智能越觉得那是个骗人的玩意。技术都是老的。只是现在数据多了,硬
件好了。这玩意骗子国家公司多点正常。但中国也不差。真说不上谁好谁坏。讲真的中
文数据和英文数据差不少倒是真的。但是工业机器人中国确实不若 | w*********g 发帖数: 30882 | 3
原文的意思是,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发展会废掉中国独特的廉价优质劳动力优势,让中
美拥有同样的劳动力结构,即工业机器人为主的劳动力队伍,而美国的资源土地能源价
格比中国便宜很多,这样一来,就可以架空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中心的地位了。
这将使得中国制造的产品失去独特优势,而造成经济收入大大减少。同时如果再配以军
备竞赛,就可以掏空中国财政,让中国经济崩溃了。
【在 c******u 的大作中提到】 : 我最近越做人工智能越觉得那是个骗人的玩意。技术都是老的。只是现在数据多了,硬 : 件好了。这玩意骗子国家公司多点正常。但中国也不差。真说不上谁好谁坏。讲真的中 : 文数据和英文数据差不少倒是真的。但是工业机器人中国确实不若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