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l***1 发帖数: 489 | 1 文茜的围脖:
《卡札菲的訣別之旅》他已經太老了,這個十四歲時已組織革命團體的阿拉伯革命青年
,如今已然68歲,但看上去比實際年齡老得多;他滿頭散亂的髮絲,站在僅剩最後一小
塊統治的領土上,卡札菲像嗑了迷幻藥的老年人,他連殺手的名字都記不住。的黎波里
富裕輝煌的綠色廣場,本來就不屬於來自沙漠的他。
站在遠眺可望見美麗的地中海高台上,卡札菲沒有了沙漠之虎的英姿,他疲倦異常。沙
漠之虎已褪去了威猛的外殼,他甚至分不清敵人來自哪一個方向。只能咆哮,只能胡言
亂語。
我不喜歡跟和著雷根喊卡札菲「瘋狗」,在我眼中,美國前總統小布希更像「瘋狗」;
只是黃種人的悲哀,向來沒有自己黑眼睛看世界的觀點,只能尾隨美國人的世界觀。
卡札菲不是一個平凡人,他甚至自喻為詩人。卡札菲出生於1942年,貧國的瑟特沙漠部
落,或稱貝都因人。在他誕生的年代之前,1900年起非洲成為英、法逐鹿的殖民地,義
大利人看上了利比亞,開始侵略戰爭。卡札菲的祖父與父親均參與反抗軍,祖父陣亡,
父親與叔叔淪為戰俘。
聯合國批判卡札菲屠殺人民,一致通過決議凍結全家及親信海外財產,其中我非常仔細
地聆聽義大利代表的致詞。他談了人權,並表示「一切不可思議」。卡札菲老了,他無
力辯駁;事實上義大利當年對利比亞的侵略戰爭持續了二十一年之久。
被俘虜的利比亞反抗軍,活生生地從空中被義大利飛機狠狠拋下,屍體吊落地上,血肉
模糊,頭、腳四散。
義大利軍隊為置反抗的沙漠民族於死地,除封鎖沙漠外圍使戰士無從逃生外,並以水泥
封死水井,屠殺牲口;整整二十一年戰役,利比亞只存活一百萬人,有一半利比亞人從
地球上「蒸發了」。
利比亞一百萬人分成兩種階級,居住於狹窄地中海岸線歐風別墅的買辦貴族,他們的工
作主要伺候英美法商人及石油公司;另一群人則是多數掙扎於酷熱沙漠荒原的窮人。卡
札菲成長於生產石油的瑟特大沙漠中,買辦與大石油公司每日來來去去,當地居民卻永
遠生活於赤貧線下。
卡札菲從小就是個天才,永遠第一名,而且自許為詩人。父親賣了牲口極力栽培他受教
育;到了十二歲時,父親給了他沙漠同學沒見過的科技禮物,一台電晶體收音機。正如
今日推翻他的年輕人看半島電視台及上Facebook串連抗爭,卡札菲透過收音機聆聽「阿
拉伯之音」埃及總統納瑟的演說。
納瑟在1952年成功發動政變推翻埃及法魯克王,推行重大政經改革,重新分配土地,尤
其大幅降低歐美人在埃及的經濟影響力。納瑟大力鼓吹「泛阿拉伯團結運動」
他相信只有把突尼西亞、利比亞、埃及、敘利亞、黎巴嫩、伊拉克、約旦、沙烏地阿拉
伯、阿爾及利亞、葉門,這些世俗遜尼派的國家相互結盟,阿拉伯人才能脫離數世紀來
遭受瓜分宰割的命運。
阿拉伯應以什葉派與遜尼派共組兩大聯盟,放棄彼此仇恨,打敗共同敵人以色列,才不
會一再陷入歐美白人故意設下的圈套。
利比亞全國土地百分之九十五為沙漠,只有百分之二是可耕地;幾世紀以來,它一直是
世界上最貧困的國家。1959年利比亞發現大量石油,西方扶植的伊崔斯國王把全部油權
拍賣給英美石油公司,僅有少數石油新財富落入利比亞貴族手中。
卡札菲政變後組革命指導委員會,把英美石油公司股份51%強迫收歸國有,並且驅逐一
大半殺害他祖父的義大利移民;他從石油公司奪回的利潤,並非全放自己口袋中,一大
半拿來修道路,蓋醫院學校,築水利工程增加可耕地,並且為沙漠地區牽築電網,這是
利比亞沙漠中,第一盞亮起來的電燈。
從那一刻起,世界的歷史開始一步一步改變;西方世界起初不知如何面對這個突如其來
的大阿拉伯瘋子,但又不得不依賴當地低硫的高級石油。真正讓西方鬆一口氣的是阿拉
伯高峰會上的國王酋長們,對卡札菲鼓吹的「大阿拉伯共和國」,並不感興趣。
卡札菲是瘋子?還是英雄?他的例子再度證明這兩種人物,往往只有一線之隔。對卡札
菲兩種完全相反的評價,最著名的是雷根稱他為「瘋狗」,還有前蘇丹總統尼邁芮說他
是個人格分裂者,而分裂的兩面都是邪惡;
但他長期的盟友卡洛比這麼觀察他,「你無法想像他有多天真」,黎巴嫩長期訪問他的
記者沙巴則認為「卡札菲提供的是一道半生不熟加浪漫主義的雜碎」;阿爾及利亞的總
統對他的阿拉伯共和國構想,認為過分天真,「他只是一個不知所云的小孩」。
晚年的卡札菲一直在做困獸之鬥,他活在恐懼不安中,即使逃離利比亞的反對人士,他
都不放過,他的殺手團到維也納、到塞浦路斯執行暗殺任務。此時沙漠之子與帝國的抗
爭,只剩血腥之路。持續循環,直至美國出現更大號的敵人賓拉登及伊拉克戰爭,美國
才在現實考量下與卡札菲和解。
我不知道卡札菲最終將如何走完他人生的訣別之旅;已倒戈的利比亞司法部長說,「卡
札菲,不是穆巴拉克,他不會逃,他會戰到最後一刻;直至選擇成為烈士。」沙漠的孩
子從小就抱持轟轟烈烈的大夢,他的人生從貧困到富裕,從一藉無名,到舉世2011年經
濟都得看他臉色。
可惜他的夢愈大,他的人生就」愈瘋狂。阿拉伯永遠在嗚咽中,在內戰中,在彼此仇殺
中;最終在美國量化寬鬆引發的糧食通膨動盪中,卡札菲被他的子民推翻。美國人發明
的Facebook,讓新一代的卡札菲們誕生了。
或許在帝國眼皮底下,想尋找正義,本來就是一件瘋狂的事;何況只是一名來自沙漠的
孩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