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aterWorld版 - 新周刊:可怕的大学
相关主题
论外F 世纪之战在爱情的世界里,房子和豪车、公务员和富二代、小三和大叔,都是浮云,却被当成了神马【 《新周刊》写给2011情人节的话】
师太的《美丽新世界》多么应景婚姻法的新解释网友评论温家宝:我们纳税人一直在养啊!
正义人士们为啥不加入组织净化组织队伍清华大学老师的一席话——太受益了
我们为什么无书可读--白领喜欢文化垃圾 zt客来陌生门经典搞笑名人语录 (转载)
《新周刊》社论:欢迎阅读正面新闻中国足球“一吹牛就倒”
谁在中国过好日子?(转载自新周刊)知识改变命运
谁在中国过好日子?(新周刊的文章很给力 大赞!)北大“数学天才”柳智宇出家后的第一篇文字——《我理解的爱情》
新周刊:2010中国情爱报告 zz幻想通过婚姻来改变命运的女人千万不能要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大学话题: 中国话题: 社会话题: 大学生话题: 中国大学
进入WaterWorld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r***u
发帖数: 1272
1
之前,中国校友会网还推出过“1999——2008中国造富大学排行榜”,前三名仍是北大
、清华和浙大。其次,社会这所“大学”的造富能力,胜过所有大学。施密德特在耶鲁
大学学报是这样嘲笑中国大学的:“它们把经济上的成功当成教育的成功,并竟然引以
为傲,这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大的笑话。”
恢复高考33年来,中国共选拔了5438万名大学生。
千军万马过的不再是独木桥,大学也不再是从前的大学。近三十年来,中国的大学
经历了市场化(如取消毕业分配和实行收费制)、国际化(如“建世界一流大学”和大规
模合并)、产业化(如疯狂扩招和建大学城)三大高潮。
它变得像混合了政府和企业功能的奇怪公司:是公共服务,却由家长们高额支出;
是产业经营,却背负了2500亿元债务;出售产品,却没有售后服务;是投资,却不保证
你的回报。大学的理念越来越混乱,而其行政管理、评估体系、课程、老师和学生,都
出了问题。大学的定位和专业设置同质化严重,从教授到学生的造假舞弊令学术成为笑
话。大学的腐败、两性和安全乱象总在社会新闻版出现。中国的大学不再精心培养能独
立思考的“人”,而热衷于培养“就业员”。
大学从残酷社会中的象牙塔,堕落成了生产不合格产品的坏公司,这是可怕的事!
少数好教师和好学生在此瑜不掩瑕,更多人的青春在此虚掷,梦想没来得及描绘就已挫
败,这是可怕的事!大学不教新生代做“人”和做事,只教他们听话和考试,这是可怕
的事!大学生相信关系和潜规则,甚于相信知识和能力,这是可怕的事!2010年,中国
957万名考生参加了高考,其中657万人有机会成为大学新生。
中国的大学,将如何面对他们?
什么毁了中国的大学?
来源:新周刊 2010年第12期 作者:黄俊杰
当大学成为消灭童年、浪费青春、消磨斗志、回报渺茫的人生圈套,知识就无力改
变个人命运;当大学成为官场、商场、欢场与名利场,大学的谎言就毁了中国精英的生
长土壤——可敬的大学,就成了可怕的大学。
校长官员化、行政官僚化,评估泡沫化、建筑浮夸化、人际厚黑化、排名黑幕化、
资源集权化、招生产业化、扩张盲目化、文凭贬值化、财政腐败化、监督无力化、授课
形式化、学术边缘化、科研虚伪化、精神犬儒化、姿态保守化、文化表面化、教旨雷同
化、大纲统一化、设科短视化、教授娱乐化、学者江湖化、教师妖魔化、学生堕落化、
学社商业化、作弊正常化、情爱游戏化、暴力频繁化、心理危机化……
简单归纳,即可得出出30个常遭舆论批判的大学之病。但即便中国的大学如同一个
身躯日益臃肿、精神日益枯萎的病人,为了得到她的肯定,你仍心甘情愿押上一生中最
美好的时光——你白以为用生命的前18年来支付这笔未来的幸福保证金实属必要,皆因
青春时父母需要这个目标,独立时老板需要这个证据,成家时丈母娘又需要这个指标,
一张文凭足以拴住你的一生。
山西临县因即将高考强制关闭网吧,全县网吧都在劫难逃;杭州有妈妈为让孩子好
好学习开出千元工资,同时有小学生为学生周刊写出《搞好学习是我的生财之道》的“
评论”。“考上大学是脱贫致富的唯一出路”的大幅标语贴在小城的中学教学楼上,这
条“出路”,仿佛全社会为你而设的一个赌局,你用快乐、自由、幻想与纯真投注,哪
怕收获的是北大学生贬值到卖猪肉的残酷结局。
这是中国大学的黑色幽默——这个人生必经的圈套越是“毁人不倦”,越显成就珍
贵;这个圈套越是明显,拥戴者越多;这个圈套越是被你认清危害,你越是不得不进入
。皆因这个圈套的布局者、参加者与受害者,老实说是人人有份。
大学已经功利化,因为你我的欲望都走向了最大化。当读大学成了一个消灭童年、
浪费青春、消磨斗志、回报渺茫的人生圈套,知识就无力改变个人命运;当大学成为了
官场、商场、欢场与名利场,大学的谎言就摧毁了中国精英的生长土壤——可敬的大学
,就成了可怕的大学。
大学为什么不能改变命运?
“都说知识改变命运,我学了这么多知识,也不见命运有何改变?”2009年,上海
海事大学法学系研究生杨元元自杀前如是说。“耶鲁改变了我一生。”2010年,耶鲁毕
业的中国人张磊公开告自如是说。他要给耶鲁捐款888.8888万美元,据说是给耶鲁大学
管理学院捐款最多的人。
两者皆拿一生的命运说事。杨元元的话让公众质问教育,张磊被公众质问为什么不
给中国的母校捐款一好在,仍有天涯网友为他解围:“捐到耶鲁不一定能体现价值,但
是捐到国内一定体现不出价值。”
2009年,重庆上万农村高三应届考生拒绝了高考,湖北省2.6万学生放弃了高考:
2010年,中国高考报名总人数比200g年减少了65万_人。新的“读书无用论,,正在抬
头——《中国青年报》曾报道一个小故事,表弟是一位装修工,平均每月可以拿到2500
元左右。表哥大学毕业快一年了,还没有找到工作。农民工表弟因而深有感触地说:“
我真谢谢我自己,没有考上大学。”
大学为什么不能改变我们的命运?
也许,全因我们与大学的关系早已改变。古时,彼此是家庭关系,“养不教,父之
过;教不严,师之惰”;1919年以后,蔡元培要把京师大学堂变成现代大学时,学校自
治,学生自由,彼此是朋友关系;1952年以后,中国大学学习斯大林模式,大学其实是
高等技术专科学校,都是为社会服务的螺丝钉,彼此是同事关系;1977年,关闭11年的
高考闸门再次开启,大学得到了一批最有理想主义的追求者,彼此是恋爱关系;到了
2010年,大学招生推动GDP、大学城建立拉动房地产,彼此早就成了交易关系。
当我们与大学失去了亲近如父子、知心如朋友的精神伦理,大学就只剩满足短期需
要的供需关系——江苏省10年换了5个高考方案,50万考生的命运也跟随着朝令夕改;
《2010年就业蓝皮书》显示,数年前的热门专业转眼便成了“失业热门”,法学、计算
机、英语、国际贸易、工商管理等专业是2007年至2D09年连续三届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
也许,全因中国“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阶层”严重缺货。北大和清华都未进亚洲大
学排行榜前十同时,斯坦福大学校长有一个说法,中国要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最快还需20
年。这是客气的说法,曾任耶鲁大学校长的施密德特曾在耶鲁大学学报上公开批判中国
大学:“他们以为社会对出类拔萃的要求只是多:课程多、老师多、学生多、校舍多。
”而在他看来,大学本应该是“孕育自由思想并能最终自由表达思想的、最糟糕同时又
是最理想的场所”。
当大学失去了理想主义和独立精神,也就失去了培养精英的生产力——北京不少于
10万大学生患有抑郁症,毕业后又沦为唐家岭的蚁族;《中国青年报》一项上万人参与
的调查显示,34%的人后悔读大学,51%的人认为,在大学里没学到有用的东西。
也许,全因大学生只是流水线上的产品。在生命中最好的18年时光,他们为了考上
大学,只学会了考试;考上大学后,他们为了找到工作,只学会了考证——父母、中小
学与大学联手制造了一个工具的输送带,最后这个“工具”会发现,他用18年学习的,
全是以后根本不需要的东西。
当太学让人才教育变得数据化,也就失去了改变命运的神秘力量——能力可以学分
化,人格也可以证书化,道德也可以数据化:上海交大曾想给毕业生颁发3张证书,包
括学业成绩单、能力证书,外加“人格证书”;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推出道德银行储
蓄卡,分金卡、白金卡、钻石卡,做好事开证明就可以加积分——大学行政化的最大坏
处,是官僚风气让学者变成了唯唯诺诺的花瓶;大学产业化的最大坏处,是以为才华和
人格可以数字化。
我们都是大学的灾民
中国的中学生总是睡不着——一份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的比较研究报告告诉我们,
中国高中生的压力居四国之首,超过七成的中国学生情绪低落、烦躁,近半中国高中生
“睡不着”。
中国的大学生还没有睡醒——大学生模仿小沈阳创作的大学版《不差钱》写道:“
眼睛一闭一睁,一堂课过去了:眼睛一闭不睁,_上午就过去了。人生最痛苦的事你知
道是什么吗?是下课了,但人没醒。人生最最痛苦的事你知道是什么吗?是人醒了'但没
下课。最最最痛苦的事你知道是什么吗?是上课了,但睡不着。”
这就是人生。对那些三四年后即沦为卡奴、房奴、婚奴、孩奴的中国年轻人来说,
大学不过是延时进入残酷社会的避难所,也是人生苦旅中最后的一个乐园——近有李咏
不小心口吐真言:“大学期间没有谈过恋爱,没有失过身,就白上了”;远有中国大学
周边由邋遢饭馆、通宵网吧、廉价招待所、无证小诊所形成的堕落街。无数大好青年从
室友手中接过第一根烟开始,本该厚德博学的大学时光,就沦为一部青春堕落史。
可惜好日子在大学毕业时就到了头。有分析指,2010年,至少有1000万应届毕业生
将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境况。这个结局,让中国的父母被看作教育产业链上最盲目的投资
者,中国的大学生被视为教育产业链上最大路货的低端产品。上海交通大学新闻中心副
主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如是说:“大学生是整个食物链最后的环节,没
有选择空间。”
韩寒的博客《青春》算是一个解答:“心理辅导是没有用的,当我看见我们的女人
搂着有钱人,有钱人搂着官员,官员搂着老板,老板搂着林志玲,你怎么给我心理辅导
?一打听,同学们混得都更惨,有混得好的男同学,那是靠家里,有混得好的女同学,
那是嫁得好……方圆几百公里内,连个现实的励志故事都没有,这就是很多中国年轻人
的生活。”
施密德特在耶鲁大学学报是这样嘲笑中国大学的:“它们把经济上的成功当成教育
的成功,并竟然引以为骄傲,这是人类文明史最大的笑话。”这不仅是施密德特眼中唯
利是图的中国大学的问题,事实上,中国人早已将“经济上的成功’视为“成功”的全
部一拜金女会告诉男人,《非诚勿扰》就是“非钱勿扰”;市长会告诉市民,增加GDP
一定可以提高你们的幸福感。
在这个欲望贲张的时代,大学时刻面对两难的选择——是随波逐流,还是保持独立
?这是一个寓言:16年前,北京大学曾拥有一堵围墙,一边是假证件和盗版光盘贩子的
聚集地,一边是诗人、学者与未名湖,当年围墙在争议声中被轰然推倒,在原来的墙基
上建起了商业街;而16年后,进入美国耶鲁大学学院的人仍必须持有白色的门卡,因为
学院大铁门总是紧闭,没有门卡,绝对进不了大门。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曾说过,大学物理的围墙可以拆掉,“精神围墙”绝对不能拆
。因为没有了“精神围墙”,大学就无法满足人们对她高尚性和纯洁性的期盼,就丧失
了大学存在的价值。问题是,中国大学的“精神围墙”也正在倒塌。大学在电视宣传片
中吹嘘的是它的建筑物,而不是它的人文精神;学生选择大学,选择的标准不是一个大
学的教统,而是就业率的高低。
中国人有两个出身,一是家庭,一是大学。中国人对大学的执念,源于个人对身份
的焦虑。当整个社会都认为读大学是成才标准,大学却不能提供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大
学的失败;当孩子要提早告别童年的快乐、父母要牺牲全部积蓄、兄弟要放弃接受教育
机会,才能让大学生读上一个找不着未来的大学,则是社会的变态——我们对大学失望
,是因为期望过高:我们对它期望过高,只是因为成本昂贵。
大学要培养的应该是“健全”的精英,他需有自由独立的思想、天马行空的创意、
逆流而上的意志、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有着蓬勃的生命力。但今时今日,大学是官场
、商场、名利场、欢场、广场,是盲目扩张的流水线、靠人头计算利润的坏公司,是潜
规则当道的小社会、官腔流行的小政府、占地面积巨大的小城市,却唯独不是理想主义
者心中的“大学”。
从小处说,大学应让一个人成为能够独立思考的人,从而改变个人命运;从大处说
,大学应促进社会阶层之间进行垂直流动、缓解社会的阶层板结,从而改变国家命运—
—这正是中国的大学的最大失职之处:大学本应成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有力臂膀,但
从什么时候起,虚胖多病的大学隐隐成为了社会的负担?
1 (共1页)
进入WaterWorld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幻想通过婚姻来改变命运的女人千万不能要《新周刊》社论:欢迎阅读正面新闻
大家讨论下为何城市女喜欢农村凤凰男?谁在中国过好日子?(转载自新周刊)
我的奋斗: 独立录- 快乐励志,改变命运谁在中国过好日子?(新周刊的文章很给力 大赞!)
越是穷的地方越认为读书可以改变命运新周刊:2010中国情爱报告 zz
论外F 世纪之战在爱情的世界里,房子和豪车、公务员和富二代、小三和大叔,都是浮云,却被当成了神马【 《新周刊》写给2011情人节的话】
师太的《美丽新世界》多么应景婚姻法的新解释网友评论温家宝:我们纳税人一直在养啊!
正义人士们为啥不加入组织净化组织队伍清华大学老师的一席话——太受益了
我们为什么无书可读--白领喜欢文化垃圾 zt客来陌生门经典搞笑名人语录 (转载)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大学话题: 中国话题: 社会话题: 大学生话题: 中国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