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 发帖数: 1272 | 1 1982年随父母工作调动来到南京,先后就读于南京一中、三中、七中、南京师范大学中
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哲学研究生专业。
1991年至1992年期间,在江苏广播电视报印刷厂做印刷工。
1992年至1996年期间,在江苏电视台文艺部体育组担任摄像,开始了新闻工作生涯
。在这期间,参加了第三届全国城市运动会的转播报道,给中央台的新闻供片在全省获
得体育新闻一、二、三等奖。
1994年参加国家文化部《西域风情》大型纪录片摄制组,担任摄像,行程三万公里
,圆满完成制作任务,该片于当年参加国际交流。1995年参加国家体委《奔向亚特兰大
》大型纪录片摄制组,担任撰稿、编导和总摄像,该片于1996年获得全国体育电视二等
奖。
1997至1999年期间,在原江苏电视台二台担任记者、编导。
1999年至今,在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担任制片人、主持人。在2001年第九届
全国运动会期间,组织实施了江苏电视史上第一次跨省搭建演播室,卫星直播大型综合
性运动会,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的表扬。
《南京零距离》开播后,担任主持人,为该栏目成为江苏地区收视率最高的电视新
闻节目作出了突出贡献。其独立撰稿的评论专栏“孟非读报”成为《南京零距离》中收
视率最高的子栏目。
孟非同志,2003年度被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授予“总台十佳个人”称号,获颁“突
出贡献嘉奖”。
2003年被评为“中国十大新锐主持人”、“中国百优电视节目主持人”;
在新浪网发起的“2003最受中国电视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评选中,获第二
名。
《南京零距离》主持人孟非的打拼故事
第一眼看到孟非,你一定觉得他很普通——他穿最平常的衣服,剃着光头,跟大家
一起挤公交车。
可是如果你真把他当成平头百姓,那就大错了!他是南京人最喜爱的新闻主持人;
中央电视台要他,他敢说“不”;他还作为全国地方台的主持人唯一入选2004年“中国
最新锐十大主持人”……他俨然就是南京不可缺少的一道风景。
不过如果我告诉你,这位主持人只是名高中生;他曾经打过5年工,在流水线上作
业时,他的双手甚至差点被机器卷走,你相信吗?
在众人瞩目的孟非传奇的背后,是一个坚强的人不断超越自我的打拼故事!
梦破,落榜生四处打工
1971年,孟非出生于重庆市一个普通市民家庭。他的父母忠厚实在,对唯一的儿子
寄予了莫大的期望。
12岁时,由于父亲工作调动,孟非一家迁居南京。此后,孟非先后在南京市第三中
学和南京市第一中学读完了初中和高中,但成绩很不理想。1990年高考,他的语文成绩
仅次于江苏省文科状元,可数理化三科总成绩却不足100分,落榜是意料之中的事。
孟非想插班复读,但找了很多学校,人家一看他的高考成绩单,就立刻摇头拒绝。
他也想过出去找工作,可一个高中生哪里有人要?在家里呆的时间一长,孟非着急了:
今后怎么办呢?当时正逢南下淘金热兴起,为了寻找出路,他就和一帮同学去了深圳。
然而,深圳残酷的现实很快粉碎了他的美梦。一连十多天,孟非和同伴马不停蹄地
到处奔走,但一无所获。
眼看带的钱没了,孟非只好从小招待所搬出来跟一大群人挤在一间破烂不堪的简易
房里。在那里,他一遍遍翻阅着从街边捡来的旧报纸,寻找着招工信息;然后一次次去
“见工”……在这个陌生的城市,孟非第一次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
一个月后,他终于谋到了一份搬运工的差事。
那种搬运工是临时的,哪里有活干去哪里。不仅累,报酬也少,而且时常还得忍受
工头的责难与训斥。一个星期后,孟非终于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真的做一辈子搬运工
吗?他前所未有地怀念起学校生活来。
搬运工只干了一个月,孟非便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南京。在回程的火车上,他安慰自
己,从头做起,一切都不太晚!
为了养活自己,一回到南京,孟非就朝人才市场跑。不久,他辗转听说南京一家报
纸的印刷厂招工人,立刻跑去报了名——当印刷小工虽然薪水不高,但可以免费看报纸
,已经逐步务实的孟非看重的就是这个。1991年12月,孟非成了一名印刷小工。
当印刷工人也不容易。孟非所在的那家印刷厂的印报量为每周400万份,机器需要
从周二到周四不断工作,而真正操纵印刷机的,只有他和另外三名小工。孟非从周二早
上8点钟上班,一直到周四晚下班,平均每分钟要从机器上取下1112张报纸。在不分昼
夜的连续3天工作时间里,每10个小时,他才能休息一次,时间仅为1个小时。这样的工
作跟打仗没什么区别,而且要是手脚稍微慢一点,在规定的时间完不成流水线作业,就
会影响下一个环节,会受到班组长的一顿大骂。
第一个月忙下来,孟非拿到了仅为23元的工资,但是他仍然禁不住激动地泪流满面
,不容易啊!
不干活时,孟非就抓紧时间学习。他在日记本中写道:“我不能一辈子呆在这个地
方,想换好工作,就得有知识。”
孟非选择了成人高考。再拿起书本,他感到无比的亲切,工作强度越大,求学的欲
望就越强烈。1992年9月,孟非报名进入了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专科函授班。函授班针
对社会在职人员招生,周六、周日上课。孟非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无论再
累再忙,他都会按时听课。
一边打工一边上课,孟非的生活节奏猛然加快,休息时间更是少得可怜,他没有星
期天,更没有节假日,边打工边读书仅仅2个月,他的体重就减轻了将近8公斤!
但孟非从不叫累,他憋足了劲要把失去的一切找回来!为了学习,他尽量压缩睡觉
时间,一有空就多看书。实在熬不住了,就把头浸在冷水里泡一泡……他每天都对自己
说:这还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啊!
拼拼拼!小杂工终成真记者
但是幸运之神并没有降临到这个勤奋得不要命的小伙子头上。1992年下半年的一天
,孟非实在太累了,他一不留神,取报纸的时候手竟被机器卷压进去了!全厂一时惊慌
,立刻停止了工作。
后来因为抢救及时,他的手总算保住了,但是这件事却引起印刷厂领导的极度不满
——这次工伤事故是建厂以来最大的一起事故,印刷车间的领导们因此受到上级批评,
因而迁怒于孟非。1993年过新年前,孟非就被印刷厂骂了一顿,然后自己辞职了。
孟非抑郁地走在南京街头,欲哭无泪……
为了生活,他开始不间断地打些短工:送水,拉广告,做保安……后来听一个朋友
说开家超市挺挣钱的,孟非就到处借钱,开起了小型超市。但由于对这一领域并不熟悉
,小超市最终还是于1994年初被迫关门。血本无归的孟非心情沮丧,他觉得仿佛走进了
人生的死胡同。该怎么办呢?是坐以待毙还是奋起自救?倔强的孟非选择了后者。他又
一次开始到处寻找招工信息,他相信,一定能找到自己的天地!
1994年2月,孟非从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江苏电视台文艺部体育组要一名接待员
。孟非眼前一亮,自从在报社的印刷厂工作之后,他一直对媒体心向往之。虽然他知道
,这接待员的工作最多只是端茶倒水,接接电话……可还是去报了名。这一次,孟非打
工的经历帮了他,身体强壮能吃苦的他很快被录用了,从此成了电视台里的一名临时工
。
这一干就是一年多,他仍然做着可有可无的工作,是200多名临时工中最不引人注
目的一员。渐渐地,已经24岁的孟非对眼前的工作又产生了困惑,他忧心如焚:难道我
这辈子只能端茶倒水吗?
1994年7月,孟非通过两年的函授班学习,拿到了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专科文凭,
此时他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我为什么只能打杂?我也要做一名记者!
有了目标,孟非的生活里仿佛洒满了阳光,他每天早早来到台里,利用帮记者们打
扫卫生的机会熟悉记者的工作流程。如果一些老记者出去采访时需要带一个扛摄像机的
,孟非总是争先恐后地去干——为这个,他多次被别的临时工骂成“傻冒”!但是只要
一出去,他都多少有些收获,或者学会些采访技巧,或者熟悉摄像机的操作。
在这一过程中,孟非的日记里多了些内容:记载自己每天学到的东西。为了更快地
接近记者这个群体,孟非还开始了“感情投资”,他跟前跟后,帮记者和编辑们端茶倒
水,打扫卫生……时间一长,不少记者跟孟非都热乎了,孟非扛摄像机的机会也越来越
多。
渐渐地,有些小新闻,老记者看不上眼的,就开始交给孟非,做好后加上老记者的
名字就成了。每次有这样的事情,孟非总是非常高兴,当成头等大事来做。
这样积少成多,孟非的名字在电视上出现的次数渐渐多了。后来,领导便格外开恩
,让他干好自己的事情后,可以出去跑新闻。得到这个通知的时候,孟非喜出望外——
他太珍惜这个临时记者的机会了!
从此,他每天都要透支体力拼命赶做节目,通宵熬夜更是常事。但看到自己拍出来
的片子,全部是自己剪辑、自己写稿,甚至于自己配音的时候,他的心情就像秋日的蓝
天一样明朗极了!渐渐地,有一些比较大的题材领导也开始交给他做了。
那个时候,孟非的工资还是只有200多元钱。
1996年8月,孟非作为总摄影参与拍摄了26集专题片《飞向亚特兰大》。该电视片
在全国长篇电视专题片评比中荣获二等奖,而孟非的敬业精神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这一次,孟非终于堂堂正正地甩掉了打杂的帽子,转成了正式的记者。这个男人哭了
……他在日记中对自己说:“苦难中积聚的力量正一步步地把我引向成功!”
接下来,孟非的事业一帆风顺。1995年,江苏电视台为了抢占先机,组建了江苏电
视台城市频道,筹备了一档10分钟的深度报道栏目《都市传真》。孟非进入该组后,正
式开始了跑社会新闻的历程。由于文字功底深厚,他在做记者的同时也做起了编辑工作
,他的工资则提高到1000多元。
意外的是, 1998年春节过后,由于长期劳累,孟非的头发开始大把大把地往下掉
,有时候拔一下,就可以掉下一小撮。当年夏天,孟非索性剃成了光头,还别说,这光
头配着他的笑脸,显得既聪明又精神。从此这光头一直陪着他到现在。
感谢苦难,南京人爱上光头主持人
孟非一直都是个倔强的人,每走一条路,他都不轻言放弃。要么走到无路可走,要
么就走到最好。从1998年开始,他先后换了不少岗位,还做过一档不成熟的谈话节目的
编导……这些,为他以后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2002年1月,江苏电视台为了提高收视率,决定改《南京新闻》为新闻直播节目,
起名为《南京零距离》,时间为一个小时,宗旨是“为平民百姓服务”。
一切准备就绪,主持人的选择就摆到了台面上——是沿用原来庄重型的主持人还是
重新选择主持人?台领导在这个问题上举棋不定。最后,大家一致决定打破资历、学历
限制,在全社会进行公开竞选。
孟非用他这么多年来的经验分析了自己的优劣:平民节目,当然要求主持人有平民
特色;不一定长得帅,关键是要有底层生活的阅历,说百姓关心的话题……而这方面,
放眼全台,有谁比自己更有资格?他敏锐地感觉到:机会来了!这将是他从幕后转向台
前的一个机会。可是,自己的普通话能过关吗……孟非只犹豫了一分钟就做出了决定:
普通话可以学习模仿,那些苦难的经历却是他难得的宝贵财富,是模仿不来的。人生能
有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
孟非搏对了!
面试那天,孟非用诙谐的语调平静地讲述了自己多次打工的艰难经历,尤其是关于
打工者的生命、尊严与价值的问题。他胸有成竹地提出了自己做“平民化主持人”的崭
新设想,并表示会尽量弥补自己的不足。
孟非的一席话抓住了台领导的意图,他们敏锐地意识到孟非的气质与这档节目非常
适宜!
——可是孟非到底适合不适合做主持人?他的光头能播新闻节目吗?在此之前,主
持人都是些俊男靓女,突然间冒出这样一个人来会不会让观众吓一跳呢?主考官们议论
纷纷。最后,台长发话了:“行不行,要观众说了算。先试试,不行再换人!”
“无知者无畏!”第一次上电视,孟非是穿着最平常的衣服去演播室的。作为一档
新闻直播节目,60分钟的时间里,他手上只有一张新闻串联单,所播内容都是三个小时
之内发生的事情。更别说提示器了,没有!
这么多新闻怎么串起来呢?孟非思考再三,作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放松了心情,
采取一种谁都想不到的方式播起了新闻:他即兴发挥,像拉家常一样把平时的思考和经
历变成幽默、精到的即兴评点,就成了串连词。台领导和同事们看得心里七上八下:这
能行吗?
谁也没料到,《南京零距离》由于定位准确,第一期就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那
简直是电视台有史以来最壮观的一夜,摄制组的电话都快被打爆了!观众纷纷感叹从未
见过这么有个性的主持人。
机遇常常降临到有准备的人身上。善于把握机遇的孟非从此走向了人生的高峰。
由于关注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和喜怒哀乐,没过多久,《南京零距离》收视率就一
路飙升,从选稿到播报内容,孟非开始全权负责。他完全颠覆了人们对传统“新闻主持
人”的概念,成功地塑造了另一类平民化的新闻主持模式。2003年7月一个月,《南京
零距离》的平均收视率就高达8.3%,最高收视率甚至达到惊人的17.7%,超过了同时播
放的央视的《新闻联播》,创造了收视率的奇迹。2002年一年,《南京零距离》的广告
收入高达5000万元,孟非成为《南京零距离》不可替代的核心人物,不少观众亲切地把
孟非称为“城市平民的代言人”。
由于常常针砭时弊,揭发丑恶,孟非也遭到恐吓,可是他不在乎。他保持着多年来
的作息习惯:上班乘公共汽车;平时自己亲自上街买菜;不时还找人拉拉家常……这些
,后来都成了他的台词和思想的来源。
关于孟非受欢迎的程度,只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就够了。有一次,夫子庙一带发生火
灾,当时路过的一个女孩儿拿着数码相机立刻拍下了经过,等到别的媒体记者赶到,火
早就熄了。南京城的十几家主流媒体愿出高价索买照片,那个女孩子只说了一句话:“
这照片我只给《南京零距离》,只给孟非。”
孟非与《南京零距离》的迅速火爆,很快引起了国内不少媒体的关注。《南方周末
》甚至拿出专版联合全国各地的专家对“孟非现象”进行了研究。值得一提的是,在孟
非最当红的时候,《东方时空》的制片人时间曾通过台里的有关领导,想把孟非拉到央
视工作,一切工作做通后,却被孟非婉言谢绝了。他说,他只选择适合自己的!
2004年初,喜讯再度传来,孟非被评为年度“中国最新锐十大主持人”之一——这
十大主持人中,除了孟非,全是央视名嘴!这足以证明,孟非,这个打工出身的主持人
,已不输于他这个行业的任何人了!
也是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的节目主持人。 |
z***e 发帖数: 5393 | 2 孟菲主持得相当出色,比起来那个什么“我们约会吧”那个节目的85后主持就是一坨
shit. |
H**r 发帖数: 10015 | 3
【在 z***e 的大作中提到】 : 孟菲主持得相当出色,比起来那个什么“我们约会吧”那个节目的85后主持就是一坨 : shit.
|
v******s 发帖数: 6949 | |
c********e 发帖数: 2711 | 5 keywords: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哲学研究生专业
應該有幾個爸爸叫李剛吧 |
L*****3 发帖数: 922 | |
z**k 发帖数: 629 | 7 这个只说明他的文凭是软壳本的,不代表他有个李刚爹,请不要望文生意。省委党校的
文凭是看进修人的级别有天壤之别的。
【在 c********e 的大作中提到】 : keywords: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哲学研究生专业 : 應該有幾個爸爸叫李剛吧
|
l*****g 发帖数: 1234 | |
l********y 发帖数: 42 | |
s******s 发帖数: 593 | 10 I like him.有足够大的气场能镇住台面,并且比较真实随和,观念正统,有点象家长
,适合70后或更老点的观众群, |
|
|
n*******w 发帖数: 6708 | 11 孟非个垃圾也有人捧臭脚?
总是一副自我感觉良好的S13样
【在 r***u 的大作中提到】 : 1982年随父母工作调动来到南京,先后就读于南京一中、三中、七中、南京师范大学中 : 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哲学研究生专业。 : 1991年至1992年期间,在江苏广播电视报印刷厂做印刷工。 : 1992年至1996年期间,在江苏电视台文艺部体育组担任摄像,开始了新闻工作生涯 : 。在这期间,参加了第三届全国城市运动会的转播报道,给中央台的新闻供片在全省获 : 得体育新闻一、二、三等奖。 : 1994年参加国家文化部《西域风情》大型纪录片摄制组,担任摄像,行程三万公里 : ,圆满完成制作任务,该片于当年参加国际交流。1995年参加国家体委《奔向亚特兰大 : 》大型纪录片摄制组,担任撰稿、编导和总摄像,该片于1996年获得全国体育电视二等 : 奖。
|
K******S 发帖数: 10109 | 12 at least much better than that "teacher He" from Hu Nan TV. Is that a he
or she anyway? LOL
【在 n*******w 的大作中提到】 : 孟非个垃圾也有人捧臭脚? : 总是一副自我感觉良好的S13样
|
r******n 发帖数: 4522 | 13 呵呵,数理化加一起不足100分,应该说是文科男的荔枝小说。我觉得文科男容易走两
个极端,要么穷困潦倒,要么飞黄腾达,太祖就是个好例子。 |
G*****y 发帖数: 2768 | |
c*****t 发帖数: 10738 | |
l*******4 发帖数: 133 | |
y****i 发帖数: 12114 | 17 这充分解释了为什么国内的电视节目水平总是那么低。 |
y*****n 发帖数: 11251 | 18 估计是学生干部(就是现在五毛的古文表述),然后保送进党校的。然后分配工作,先
下基层锻炼一年,他就做了一年印刷工。
【在 c********e 的大作中提到】 : keywords: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哲学研究生专业 : 應該有幾個爸爸叫李剛吧
|
d****h 发帖数: 4291 | 19 难怪,这厮主持节目这么尖酸刻薄
以前他读报的时候就觉得他刻薄,那还可以理解,毕竟是批评当局不合理的地方
后来看非诚勿扰,这厮刻薄的挖苦wsn觉得有点过了
和他苦难的经历有关 |
C**********e 发帖数: 3957 | |
|
|
L*****3 发帖数: 922 | 21 孟非挖苦wsn了?除非那人真ws.
还有说孟非刻薄的?孟非的风格就是平民老好人,完了还经常拿自己开涮自嘲。
孟非数理化好不好不知道,但人真聪明,有几个博士博士后有那么快反应和能力能经常
就某些问题洋洋洒洒来上一段总结的?
要是非让说孟非的缺点,可能就是有时候有点俗,但那就是一档好玩的娱乐节目,俗有
时候适合搞气氛。
【在 d****h 的大作中提到】 : 难怪,这厮主持节目这么尖酸刻薄 : 以前他读报的时候就觉得他刻薄,那还可以理解,毕竟是批评当局不合理的地方 : 后来看非诚勿扰,这厮刻薄的挖苦wsn觉得有点过了 : 和他苦难的经历有关
|
s*********2 发帖数: 286 | |
r*******x 发帖数: 71 | 23 ...
你是不是故意啊...
【在 C**********e 的大作中提到】 : 谁是孟非啊
|
s*********2 发帖数: 286 | |
s*********2 发帖数: 286 | |
B********d 发帖数: 1893 | 26 婚恋主题很容易被娱乐化和猥琐化。用一个严肃持重,冷调幽默的主持人来主持相亲节
目,本身就是南京卫视的成功的地方。非诚勿扰的成功,就是因为这个节目热闹的表面
下面,多少有些让人“可看“的内容。
【在 r***u 的大作中提到】 : 1982年随父母工作调动来到南京,先后就读于南京一中、三中、七中、南京师范大学中 : 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哲学研究生专业。 : 1991年至1992年期间,在江苏广播电视报印刷厂做印刷工。 : 1992年至1996年期间,在江苏电视台文艺部体育组担任摄像,开始了新闻工作生涯 : 。在这期间,参加了第三届全国城市运动会的转播报道,给中央台的新闻供片在全省获 : 得体育新闻一、二、三等奖。 : 1994年参加国家文化部《西域风情》大型纪录片摄制组,担任摄像,行程三万公里 : ,圆满完成制作任务,该片于当年参加国际交流。1995年参加国家体委《奔向亚特兰大 : 》大型纪录片摄制组,担任撰稿、编导和总摄像,该片于1996年获得全国体育电视二等 : 奖。
|
z***e 发帖数: 5393 | 27 切,党校你以为是要进就进的么?
【在 c********e 的大作中提到】 : keywords: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哲学研究生专业 : 應該有幾個爸爸叫李剛吧
|
w**a 发帖数: 4743 | 28 党校门坎超低的,副科级别的党校研究生比蝗虫还多。
孟非水平不错,估计为了评级,混了个党校文凭
【在 z***e 的大作中提到】 : 切,党校你以为是要进就进的么?
|
H**r 发帖数: 10015 | 29
【在 L*****3 的大作中提到】 : 孟非挖苦wsn了?除非那人真ws. : 还有说孟非刻薄的?孟非的风格就是平民老好人,完了还经常拿自己开涮自嘲。 : 孟非数理化好不好不知道,但人真聪明,有几个博士博士后有那么快反应和能力能经常 : 就某些问题洋洋洒洒来上一段总结的? : 要是非让说孟非的缺点,可能就是有时候有点俗,但那就是一档好玩的娱乐节目,俗有 : 时候适合搞气氛。
|
y*********o 发帖数: 700 | 30 这人爹妈好像就是江苏电视台的。什么“在报纸上看到的江苏台招聘广告”,只有这种
小报烂杂志记者想的出来。。。。
【在 r***u 的大作中提到】 : 1982年随父母工作调动来到南京,先后就读于南京一中、三中、七中、南京师范大学中 : 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哲学研究生专业。 : 1991年至1992年期间,在江苏广播电视报印刷厂做印刷工。 : 1992年至1996年期间,在江苏电视台文艺部体育组担任摄像,开始了新闻工作生涯 : 。在这期间,参加了第三届全国城市运动会的转播报道,给中央台的新闻供片在全省获 : 得体育新闻一、二、三等奖。 : 1994年参加国家文化部《西域风情》大型纪录片摄制组,担任摄像,行程三万公里 : ,圆满完成制作任务,该片于当年参加国际交流。1995年参加国家体委《奔向亚特兰大 : 》大型纪录片摄制组,担任撰稿、编导和总摄像,该片于1996年获得全国体育电视二等 : 奖。
|
|
|
c******2 发帖数: 4019 | 31 主持风格实在,稳重,不像有些主持人装,轻浮得像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