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L******f 发帖数: 5368 | 1 世界肝炎日
2010年世界卫生大会WHO与5月21日通过决议,决定将每年的7月28日定为“世界肝炎日
”,以此来增加人们对于肝炎这一疾病所造成危害的认识,凝聚解决这一问题的共识。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
害的一种传染病。本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国,主要侵犯儿童及青壮年,少数患者可转化
为肝硬化或肝癌。因此,它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疾病,也是我国当前流行
最为广泛、危害性最严重的一种传染病。乙型病毒性肝炎无一定的流行期,一年四季均
可发病,但多属散发。近年来乙肝发病率呈明显增高趋势。
乙肝病毒的四大特性
一、嗜肝性。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随着血流进入肝脏,通过肝细胞膜上的乙肝病毒受
体直接与肝细胞膜结合,先脱去外壳,其核心进入胞浆;然后脱去核壳,其病毒基因进
入吒扣胞核内复制(即相当于繁殖)。治疗药物必须是小分子才能进入细胞内,而且还要
对肝细胞无毒性作用。
二、泛嗜性。随着检验技术的进步,发现乙肝病毒可以感染淋巴细胞不能达到的组织,
如周围血单核细胞、脾;骨髓、淋巴结、小肠、胰腺、肾上腺、睾丸、卵巢等。一般人
认为将凸肝病毒引起的肝硬化或肝癌手术切除,换一个无乙肝感染的正常的肝全好些。
其实不然,近年肝移置术后结果提示,在没有采取任何预防乙肝预防措施的前提下,乙
肝病毒相关性肝病行肝移植术后,乙肝病毒的再感染率高达90%。采取乙肝高价免疫球
蛋白和拉米呋定联合抗病毒措施,可使其再感染率降低至30%。可见患者体内其他组织
潜伏病毒,是术后肝脏再感染的来源。
三、变异性。乙肝病毒是一种易于变异的病毒,为了逃避机体对其消除和杀伤而发生的
变异,可在乙肝病毒结构不同部位发生,变异可自发或在药物治疗后发生。变异的乙肝
病毒不仅对人体致病性发生改变,还将影响对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发生变异
的乙肝病毒对以首有效的药特产生抵抗打;从而降低疗效或产生耐药现象。
四、不可杀性。乙肝病毒进入人体的肝细胞内,在细胞酶的作用下,最后形成共价闭合
环状基因(CCCDNA),它是形成乙肝病毒的原始模板,稳定的生存于细胞核内,不断的复
制乙肝病毒。当今尚未研究出一种杀灭这种模板的药物。目前使用的药物主要是抑制模
板的复制,一旦停药解除抑制作用,这种模板又会重新复制乙肝病毒。
乙肝传播的方式
血液是乙肝传播的重要途径。输血过程中被感染乙肝比较常见,注射器的针头、手术器
械也是重要的源头。只能尽量不接触血液,才能降低传染乙肝几率。
母婴传播乙肝占相当大的比例。乙肝母亲可将乙肝病毒传给新生儿,尤其携带乙肝表面
抗原的母亲为主要的感染类型。新生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以有效阻止乙肝母婴传
播,有效率达90%以上。
性生活不当易惹乙肝。精液、阴道分泌物能传播乙肝病毒,保险方法是打乙肝疫苗或使
用安全套。
如果对方口腔出血,如牙龈出血,接吻也有可能传染乙肝。
如何预防乙肝
一、 掌握传染源信息
注重自我保护,在周围的人群中了解乙肝带病毒者,避免使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接触
乙肝病毒,进而感染乙肝。
二、 避免和乙肝传染者有血液接触
尽量不接触血液。血液是乙肝传播的重要途径。输血过程中被感染乙肝比较常见,注射
器的针头、手术器械也是重要的源头。只能尽量不接触血液,才能降低传染乙肝几率。
三、 避免和乙肝传染者有体液接触
性生活不当易惹乙肝。精液、阴道分泌物能传播乙肝病毒。要特别注意不要和乙肝病毒
者进行性生活。
四、 注射乙肝疫苗
目前国内生产的HBIG,其抗-HBs含量为每毫升60~160IU(多数100IU),因此用量为0.
075~0.2ml/kg(依含量不同而定)。剂量以能使体内抗-HBs达100mIU/ml以上为度(有
保护作用)。注射HBIG后,要接种乙肝疫苗3针,第1针30μg,第2、3针各10μg,按0
、1、6月程序接种。乙肝疫苗注射部位以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为宜。乙肝疫苗副作用很
轻,多为局部疼痛,偶有红肿或硬结,可有发热、疲乏者。>38℃者1.8%,罕见引起格
林-巴利综合征(0.5/10万)。关于加强注射问题,意见不一致。由于接种3针后抗体可
维持3~5年,若测定抗-HBs≤10mIU/ml,加强1次(10或20μg),遇有下列情况应予加
强免疫:如高危人群,包括医务人员,特别是血透析工作者;经常接受血制品者;配偶
中一方为HBcAg阳性者,包括已注射过疫苗的另一方。
要特别注意的是,接种乙肝疫苗后,有5%~15%接种者无应答,不产生抗-HBs。这是导
致乙肝疫苗免疫失败的主因。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 | m***o 发帖数: 10232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