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 发帖数: 8253 | 1 现代科学所认为的意识,实际就是佛法里面的心和心所,就是名法,就是五蕴当中的识
蕴,行蕴,想蕴,和受蕴,这个世界除了意识和物质之外,没有别的。所以佛陀说,世
间只有五蕴,只有名色。关于意识的认识,我认为有以下几个误区,
1.认为意识只是是思想,是回忆计划或者思维,从而认为脱离这些以外的不是"意识",
是"心"。将"决定","注意","觉知"等细微意识状态等排斥在意识之外。
2.认为在表层意识的深处还有潜意识和无意识,不知道潜意识和无意识实际是和我们能
感知到的表层意识是并列平行关系,潜意识和无意识只是处在表层意识思想的间隙,而
不是底层,由于意识的生灭实在太快,所以我们错误以为在意识的表层下面还有更深的
意识,有人甚至认是一个叫做心的东西在驱动意识或者影响意识,而不知道心其实就是
意识本身。
3.认为意识的产生根源是大脑,而其实大脑应该只是意识的一种载体,大脑本身不产生意识。
4.认为死亡后意识就停止了,不知道意识在轮回终止之前,永远不可能停止。
5.将佛法修行的“观”以及觉性排斥在意识之外,而认为属于心的功能,不知道佛法说
的观其实仍然是意识本身的一个功能。无论多么细微的觉察,注意,都 |
b**d 发帖数: 7644 | |
r****n 发帖数: 8253 | 3
人在回忆想事情的时候,意识(心和心所)的生灭是非常复杂的,不是单纯的一种作用。
我把几个其中关键点说一下
当你在刚开始决定回忆事情的时候,刹那升起的心识心所当中"作意"和"欲"以及"寻"这
三个心所表现比较强烈,这三个心所都具有导向目标的特性。它类似一种决定,或者意
愿,如果你没有这个决定和意愿,你无法有后面回忆的具体行为。在此处,有人错误的
把作意心所(决定)当成是意识以外的,以为是心的功能。
当你处在回忆事情的状态的时候,刹那升起的意识(心识心所)当中,"想","思","
伺"等心所比较强烈,这些心所以及心识会读取识别脑部中存储记忆的色法,并形成影
像(大脑成像),人就处在一种回忆的状态当中。
在整个回忆状态当中,根据事件的不同,人又会产生大量其他心所,当一个人在回忆某
个美女的时候,他的瞬间生灭的意识当中会出现大量的贪心所,当一个人在回忆某个非
常生气的事情的时候,他的瞬间生灭的意识当中会出现大量的嗔心所。这些心所叫做恶
心所。同时一般人在整个过程当中,还有很多的散乱掉举心所,这使得整个意识状态实
际不太稳定,只是我们自己觉察不到而已。
如果一个修四念住的人有正念,那么在整个回
【在 b**d 的大作中提到】 : 老问题,请解释一下回忆时,意识的运作方式。
|
d****u 发帖数: 71 | 4 意识当中的杂质是什么,该如何理解?
无住涅槃就是意识都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那是什么样的存在,还是根本都不存在了?
如果说回忆就是心所以及心识读取识别脑部中存储记忆的色法,那么到底是什么在轮回?
如果解脱就是灭苦,那么如果得到常乐是不是就是灭苦? |
r****n 发帖数: 8253 | 5
我说的意识当中的杂质,实际对应就是佛法里面所说的伴随心识升起的一些杂心所,恶
心所
他们主要有散乱心所,贪心所,嗔心所,痴心所,昏沉心所,睡眠心所,疑心所等。
无住涅槃是大乘的涅槃定义。它并不是原始佛教的。根据无住涅槃的定义,一个修行者
是可以仍然有意识,仍然轮回的,只是不执着,不攀援了。变成了真如起用,任运自如
,不昧因果
原始佛教的涅槃,分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其中无余涅槃以五蕴彻底灭尽,也是物质和
意识彻底灭尽。
说五蕴彻底灭尽,不代表什么都不存在,而是另外一种我们无法理解的存在状况。那是
苦的彻底灭尽,是贪嗔痴的彻底灭尽,是永乐,是不死,这是原始佛教说的轮回终止而
解脱的状况。
回?
轮回是刹那生灭不停的心识心所(意识),它并非一个主体,而是每时刻都是不同的。
在这世间没有“常”和“乐”,认为这世界,认为三界轮回内有常和乐是颠倒见,是把
无常认为是常,是把苦认为是乐,
只有涅槃才是常,才是乐,当然大乘的可以轮回不断,什么都有得玩的无住涅槃确实非常
有吸引力,可是那是错误的,是背离佛陀所说的。
【在 d****u 的大作中提到】 : 意识当中的杂质是什么,该如何理解? : 无住涅槃就是意识都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那是什么样的存在,还是根本都不存在了? : 如果说回忆就是心所以及心识读取识别脑部中存储记忆的色法,那么到底是什么在轮回? : 如果解脱就是灭苦,那么如果得到常乐是不是就是灭苦?
|
b**d 发帖数: 7644 | |
r****n 发帖数: 8253 | 7
解脱者不会再想轮回的,
轮回必须要有贪嗔痴的“行”,而一个已经涅槃的圣者,不可能再升起贪嗔痴的行,所
以他已经不可能再轮回了,
【在 b**d 的大作中提到】 : 涅槃了是不是想轮回也轮回不了了?
|
d****u 发帖数: 71 | 8 如果轮回的是刹那生灭不停的心识心所, 每时刻都是不同的,那么如何解释能回忆前
世的事情,这些记忆又存储在什么地方? |
S**U 发帖数: 7025 | 9 出现在任何状态当中的心所是作意、触、受、想、思,这是杂阿含经说。遍行心所没有
心一境性。
心一境性这个心所是出
现在任何状态当中的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 解脱者不会再想轮回的, : 轮回必须要有贪嗔痴的“行”,而一个已经涅槃的圣者,不可能再升起贪嗔痴的行,所 : 以他已经不可能再轮回了,
|
r****n 发帖数: 8253 | 10
我认为记忆是存储在色法里面,用科学的术语讲,就是大脑细胞,而心识读取这些记忆。
至于前世记忆的问题,有两种可能
1.很多所谓的前世记忆是幻象,虚假的,这种可能性很大,因为很多催眠案例的前世记
忆确实相当不可靠。真实的对前世的探查是遵循缘起法,是类似电影倒带,而不是去某
个地方读取前世的记忆。
2,在转世的时候,有某种色法也存储了前世的记忆,这部分我们无法了解。科学也无
法认识。
另外色法本身也是生灭不停的,但是它可以自己复制,叫做重复缘。
【在 d****u 的大作中提到】 : 如果轮回的是刹那生灭不停的心识心所, 每时刻都是不同的,那么如何解释能回忆前 : 世的事情,这些记忆又存储在什么地方?
|
|
|
r****n 发帖数: 8253 | 11
阿毗达摩的遍一切心所有七个
(1) 触(2) 受(3) 想(4) 思(5) 一境性(6) 名命根(7) 作意
无论什么心识升起,一定有这个7个心所。
杂阿含经没有关于遍一切心所的说法吧?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出现在任何状态当中的心所是作意、触、受、想、思,这是杂阿含经说。遍行心所没有 : 心一境性。 : : 心一境性这个心所是出 : 现在任何状态当中的
|
S**U 发帖数: 7025 | 12 你引哪一部阿毗达摩?我是引百法明门论,俱舍论,瑜伽师地论。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 阿毗达摩的遍一切心所有七个 : (1) 触(2) 受(3) 想(4) 思(5) 一境性(6) 名命根(7) 作意 : 无论什么心识升起,一定有这个7个心所。 : 杂阿含经没有关于遍一切心所的说法吧?
|
r****n 发帖数: 8253 | 13
你这都是大乘的东西,不是上座部的。
我引用的是上座部的,出自摄阿毗达摩义论,是对七部论书的概括总结,是最好的阿毗
达摩入门
==============
<1> 心相应所,同生与同灭,
同所缘所依(注1),有五十二法。
一、五十二心所的分类
<2> 如何(是五十二心所法)?
触、受、想、思、一境性、命根、作意,
此等七法名遍一切心心所(注3)。
寻、伺、胜解、精进、喜(注4)、欲,
此等六法名为杂心所(注5)。
如是当知此等十三法名为通一切心心所(注6)。
痴、无惭、无愧、掉举、贪、见、慢、
嗔、嫉、悭、恶作、昏沉、睡眠、疑,
此等十四法名为不善心所。
信、念、惭、愧、无贪、无嗔、中舍性、
身轻安(注7)、心轻安、身轻快性、心轻快性、
身柔软性、心柔软性、身适业性、心适业性、
身炼达性、心练达性、身正直性、心正直性,
此等十九法,名为遍一切净(善)心所。
正语、正业、正命,此三法名为离心所。
悲、喜二法,名为无量心所。
若与慧根(注8)一起,则此等一切共二十五法,
当知为净(善)心所。
<3> 十三通一切,十四为不善,
净有二十五,故说五十二。
================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你引哪一部阿毗达摩?我是引百法明门论,俱舍论,瑜伽师地论。
|
r****n 发帖数: 8253 | |
b**d 发帖数: 7644 | |
r****n 发帖数: 8253 | 16
不是。如果一个人了没有生命,他就无法存在,而每个刹那升起的心识也有一个命根的
心所,用以维持心识的生,住,异,灭。
阿毗达摩对命根的解释:
===================
命根(jivita):命根有两种,其一是维持相应名法之命的名命根,另一者是维持色法
之命的命根色。只有名命根才是心所。其特相是维持相应名法;作用是令它们发生(于
生、住、灭);现起是维持它们存在;近因是应受维持的名法
===================
这个和waichi说的形成自我关键之命根完全不同,waichi的那个完全是自我创造,而且
是胡编乱造。
【在 b**d 的大作中提到】 : 根就是立你的立处。
|
b**d 发帖数: 7644 | 17 这个讲的就不对了。 如果都要等到自己有体验再评价,那么如果有个人撒谎出了三界
,岂不是只有几个人有资格揭穿他。 那就是吹得牛越大,越没人能揭穿了呀。 |
S**U 发帖数: 7025 | 18 俱舍论是部派论,不是大乘。瑜伽论意地心所也是部派,与大乘无关。
只能说部派间说法不同。摄阿毗达摩义论说法在部派中还是少数派。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是。如果一个人了没有生命,他就无法存在,而每个刹那升起的心识也有一个命根的 : 心所,用以维持心识的生,住,异,灭。 : 阿毗达摩对命根的解释: : =================== : 命根(jivita):命根有两种,其一是维持相应名法之命的名命根,另一者是维持色法 : 之命的命根色。只有名命根才是心所。其特相是维持相应名法;作用是令它们发生(于 : 生、住、灭);现起是维持它们存在;近因是应受维持的名法 : =================== : 这个和waichi说的形成自我关键之命根完全不同,waichi的那个完全是自我创造,而且
|
r****n 发帖数: 8253 | 19
俱舍论是世亲的作品,此人后期改学大乘,也是唯识思想的主要人物,他是否能够真正
反映部派佛教的原貌很有疑问,
另外,世亲早期是在说一切有部学习,这只属于部派佛教里面的一个支派,而且他们的
三世恒有的观点是错误的,不能代表部派或者小乘佛教的思想。
部派佛教有很多支派,其中还有大众部,而大众部的思想和大乘很接近。
而你前面说的百法明门论,瑜伽师地论这两个显然都是大乘唯识的作品
摄阿毗达摩义论是属于分别说部,是部派里面一个非常大的派别,也是现今的上座部佛
教。
摄阿毗达摩义论在上座部的地位非常高,其地位几乎可以和觉音尊者的<清净道论>相媲
美,是研究整个论藏最好的一个指导手册,在缅甸、斯里兰卡、泰国、柬埔寨、老挝等
国,现在研究阿毗达摩的人,本论都被列为必读之书。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俱舍论是部派论,不是大乘。瑜伽论意地心所也是部派,与大乘无关。 : 只能说部派间说法不同。摄阿毗达摩义论说法在部派中还是少数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