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 发帖数: 8107 | 1 ☆─────────────────────────────────────☆
jimmyvic (yixi) 于 (Sun Nov 14 19:07:36 2010, 美东) 提到:
我刚刚接触佛教,很有兴趣,但是面对如此多的资料,感觉无法下手,所以想请问版上
的各位高人:如
何慢慢的开始学习和修行佛教,比如需要看哪些书,坐哪些事情?
最近刚看了"what Buddha taught"这本书,对佛教的了解基本限于此。我现阶段的想法
还是希望通
过学习佛教让生活少一些烦恼,多一份平静。请各位不吝赐教,我先谢谢了!
☆─────────────────────────────────────☆
lingsu (dunzie) 于 (Sun Nov 14 20:04:02 2010, 美东) 提到:
个人觉得每天数息5分钟就可以。
☆─────────────────────────────────────☆
SeeU (See you) 于 (Sun Nov 14 21:32:13 2010, 美东) 提到:
I recommend "In the Buddha's Words" by Bhikkhu Bodhi. There are many good
dharma books in English. Most popular ones are worth reading; they are more
down-to-earth and practical. The qualities of Chinese dharma books varies
more.
Associate with practitioners whose character you admire.
☆─────────────────────────────────────☆
taipingnan (泰平之南) 于 (Sun Nov 14 21:55:49 2010, 美东) 提到:
散乱间闲说几句吧
很好的方向, 学佛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会学成什么样子,希望你能一直保持这个
平实的想法。
学佛的手段是闻思修,闻就是读听学习,认识为什么会有烦恼,烦恼是什么,怎么减少
烦恼。思就是要
自己思考融合学习的东西,这个很重要,随着你学习佛法的深入,你会遇到各色的人,
各种说法,要自
己保持清明的分辨力,不要人云亦云,可以尊敬别人,但不要对任何在世的人崇拜迷信
,记住自己学佛
的目的“少一些烦恼,多一份平静”。
修是佛法区别于哲学心理学的特色,是具体减少烦恼的手段,好比洗澡之去污,好比跑
步之强体,持戒
增定明慧等等的。说起来很容易可以大段大段的,但对修来说都是废话,要静坐一刻钟
,念一句佛号,
甚至少吃一口,少享乐一会,对不少人很多时候都是很难的,这个要靠积累的因缘和愿
力。
☆─────────────────────────────────────☆
bdbd (kakali) 于 (Sun Nov 14 22:31:41 2010, 美东) 提到:
俺很欣赏灭苦之道那本书,还有森林中的法语。
☆─────────────────────────────────────☆
bdbd (kakali) 于 (Sun Nov 14 22:35:02 2010, 美东) 提到:
想要少烦恼,可以读这本Heart Wood from the Bodhi Tree。俺就是读了这本书以后,
突然之间就开心很多的。
☆─────────────────────────────────────☆
fangxia (fangxia) 于 (Mon Nov 15 01:28:42 2010, 美东) 提到:
我愚见觉得先在网上搜索一下净空老法师的“认识佛教”,多闻多看多了解,然后
自己就慢慢知道了该干什么了,修行先从做个合格的人开始起,多找找自己的缺点,每
天进行改正,就已经算开始了,我学佛也没有任何人引导我,教我,都是网络上的老师
教的,呵呵~~~
☆─────────────────────────────────────☆
omnbmh (HaHong) 于 (Mon Nov 15 02:06:40 2010, 美东) 提到:
这个要赞。学佛不是学迷信,要保持自己精神独立非常重要。
散乱间闲说几句吧
度上决定了会学成什么样子,希望你能一直保持这个平实的想法。学佛的手段是闻思修
,闻就是读听学习,认识为什么会有烦恼,烦恼是什么,怎么减少烦恼。思就是要自己
思考融合学习的东西,这个很重要,随着你学习佛法的深入,你会遇到各色的人,各种
说法,要自己保持清明的分辨力,不要人云亦云,可以尊敬别人,但不要对任何在世的
人崇拜迷信,记住自己学佛的目的“少一些烦恼,多一份平静”。修是佛法区别于哲学
心理学的特色,是具体减少烦恼的手段,好比洗澡之去污,好比跑
步之强体,持戒增定明慧等等的。说起来很容易可以大段大段的,但对修来说都是废话
,要静坐一刻钟,念一句佛号,甚至少吃一口,少享乐一会,对不少人很多时候都是很
难的,这个要靠积累的因缘和愿力。
☆─────────────────────────────────────☆
richphd (终于明白了) 于 (Mon Nov 15 11:16:48 2010, 美东) 提到:
智悲佛网上http://www.zhibeifw.com/有很多系统学习的课程.不仅有文字资料还有音像.
可以先学<<弟子规>>
<<百业经>>
<<入菩萨行论>>
理论上明白了,就可以学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开始实修
☆─────────────────────────────────────☆
zoun (zoun) 于 (Mon Nov 15 11:26:35 2010, 美东) 提到:
这个网站很不错,我手头也有很多他们在台湾印的书,
于凌波居士写的那个 向知识分子介绍佛教不知道有没有看过,个人觉得很不错。
http://www.hhfg.org/jcjx/f19.html
至于具体如何修行,法门太多了,自己随缘吧。
☆─────────────────────────────────────☆
jimmyvic (yixi) 于 (Mon Nov 15 11:37:41 2010, 美东) 提到:
请问能详细的说说怎么数息吗?我每天要静坐大约40min,但是不知道怎么观察呼吸。
☆─────────────────────────────────────☆
jimmyvic (yixi) 于 (Mon Nov 15 11:39:07 2010, 美东) 提到:
谢谢您推荐的书籍
☆─────────────────────────────────────☆
jimmyvic (yixi) 于 (Mon Nov 15 11:42:20 2010, 美东) 提到:
谢谢,我想我现在还只是在闻和思的阶段。您说的为什么有烦恼,烦恼是什么,我看了
"what Buddha taught",上面说苦就是不永恒,苦的产生就是有desir to exist, re-
exist, grow more and more。我觉得说的对,但是理解的很浅。
比如我明天要面试,我会紧张焦虑,这也是苦,但是是什么引起了这个苦呢?是什么
desir?是什么不永恒?
再比如我的朋友比我好,我会嫉妒,那又是什么引起了这个苦呢?谢谢
☆─────────────────────────────────────☆
jimmyvic (yixi) 于 (Mon Nov 15 11:43:05 2010, 美东) 提到:
谢谢,我就是在找一个系统学习的课程!
☆─────────────────────────────────────☆
SeeU (See you) 于 (Mon Nov 15 12:28:23 2010, 美东) 提到:
Anapanasati Sutta: Mindfulness of Breathing
http://www.accesstoinsight.org/tipitaka/mn/mn.118.than.html
☆─────────────────────────────────────☆
lingsu (dunzie) 于 (Mon Nov 15 13:32:29 2010, 美东) 提到:
当你吸气,要知道自己在inhale
当泥吐气,要知道自己在exhale
long breath, know it is long
short breath, know it is short
know the whole breath, from it touches your nosetip to it reaches your
chest or abdomen.
☆─────────────────────────────────────☆
bdbd (kakali) 于 (Mon Nov 15 13:40:10 2010, 美东) 提到:
下面是俺的理解,供你参考。
俺觉得你所讲的嫉妒之类的都是比较高级的烦恼,而这些烦恼是由一些低级的烦恼组成
的。
然后人的思维速度很快,在你还没有意识到以前,低级烦恼就上升为了高级烦恼。而且
有的因为长期造成的恶习,已经在瞬间就形成了。
如果仔细看这个过程,比方说你看见一个人比你有钱,很嫉妒,这个其实是因为你想到
了有钱可以给你带来的物质精神享受引起的。而这些物质精神享受是好,是坏,是你以
前就形成判断的。
所以佛法修习实际上是让你每次看到一个现象就意识到你的心在如何飞速的作出联想和
判断,进而彻底的断除这个恶习,从最简单的烦恼开始拔除,直到你不再有高级的烦恼
的一个过程。
☆─────────────────────────────────────☆
jimmyvic (yixi) 于 (Mon Nov 15 13:41:42 2010, 美东) 提到:
excellent, well said, well said, thank you!
☆─────────────────────────────────────☆
yuuli (听,...听) 于 (Mon Nov 15 13:59:28 2010, 美东) 提到:
“所以佛法修习实际上是让你每次看到一个现象就意识到你的心在如何飞速的作出联
想和判断”
ft,真是胡扯啊。
看了
re-
☆─────────────────────────────────────☆
lingsu (dunzie) 于 (Mon Nov 15 14:12:00 2010, 美东) 提到:
为啥?我觉得说的还是很有些道理的...
☆─────────────────────────────────────☆
yuuli (听,...听) 于 (Mon Nov 15 14:24:43 2010, 美东) 提到:
她就是在乱猜。当然她说了是个人的看法。
1。心根本没有这个飞速联想判断的过程。比如一个人看见家就觉得安心,到陌生的环
境就没有这个感觉。这个“家”“安心”是直接联系在一起的,没有什么飞速联想的过
程。
2。佛经当然也不会有这个说法。
3。佛法修习也不是去看这个没有的东西。
出联
☆─────────────────────────────────────☆
akju (金斗爸) 于 (Mon Nov 15 14:25:05 2010, 美东) 提到:
肯码字发表自己的看法,无论如何都是值得发你个包子奖励的 :)
☆─────────────────────────────────────☆
bdbd (kakali) 于 (Mon Nov 15 14:48:52 2010, 美东) 提到:
嗯,谢谢鼓励。
其实因为我自己以前也烦恼多多,深知其苦,看见楼主也是想减少烦恼,所以就分享一
点心得,希望对他能够有用。
☆─────────────────────────────────────☆
bdbd (kakali) 于 (Mon Nov 15 15:18:28 2010, 美东) 提到:
首先,我没有打算猜,我也对猜佛法没有兴趣。
佛法修行是多种多样的,你不知道,不代表没有。
麻烦你不要随便定义我说的心,心想这个中文词你明白吧? 心没有想的过程,那么人
家还说心动呢, 你干脆说心不能随便乱动好啦。 。。。。。。
☆─────────────────────────────────────☆
yuuli (听,...听) 于 (Mon Nov 15 15:46:49 2010, 美东) 提到:
不是猜,你那些乱七八糟的是哪里来的?佛经肯定没这么说,我甚至敢说,网上你也
找不到什么人有这种说法。
本来也不想多说。但见到楼主肯每天实实在在的打坐40分钟,觉得你这么信口开河的
耽误人,太过分了。
的环
的过
☆─────────────────────────────────────☆
lingsu (dunzie) 于 (Mon Nov 15 16:30:43 2010, 美东) 提到:
你来解释解释dependent origination都说啥了
☆─────────────────────────────────────☆
yuuli (听,...听) 于 (Mon Nov 15 16:50:03 2010, 美东) 提到:
不知道。没看过英文经书。
我说错的话,最好拿中文的经典的段落反驳我。这样大家都看得懂。
你也
河的
☆─────────────────────────────────────☆
lingsu (dunzie) 于 (Mon Nov 15 17:08:29 2010, 美东) 提到:
你慢慢等, 甭着急,我这两年估计没空哈
☆─────────────────────────────────────☆
rapier (Avanti) 于 (Mon Nov 15 17:34:28 2010, 美东) 提到:
http://www.mitbbs.com/article0/Wisdom/31322351_0.html
☆─────────────────────────────────────☆
SeeU (See you) 于 (Mon Nov 15 17:54:48 2010, 美东) 提到:
觉知外境时,顺次起五个之心。即率尔心,寻求心,决定心,染净心,等流心也。详见
瑜伽师地论一
http://zh-cn.oldict.com/%E4%BA%94%E5%BF%83/17/
(一)率尔心,又作率尔堕心。率尔,即突然之意。谓眼识初对外境时,于一刹那所起之
心;此心卒然任运而起,故尚未有善恶之分别。(二)寻求心,谓欲审知明了外境,即推
寻求觅而生起分别见解之心。(三)决定心,谓既已分别所缘之境法,则能审知决定善恶
。(四)染净心,谓于外境生起好恶等情感之心。(五)等流心,等,平等之义;流,流类
之义。谓于善恶之法既已分别染净,则各随其类而相续不已;于善法则持续净想,于恶
法则持续染想,念念相续,前后无异。五心之中,率尔心多为一念,其余四心则每每多
念相续。
☆─────────────────────────────────────☆
bigfool (fool) 于 (Mon Nov 15 17:56:23 2010, 美东) 提到:
你去看看瑜伽师地论讲的五俱意识和率尔心,寻求心等五心
再来猜别人是不是乱猜吧。
☆─────────────────────────────────────☆
yuuli (听,...听) 于 (Mon Nov 15 18:05:40 2010, 美东) 提到:
这个说法,和bdbd从低级到高级的烦恼的说法,不是一回事。
一个说:汽车是由油箱引擎轱辘组成的。
一个说:大卡车是由小轿车组成的。见下面的原文
"如果仔细看这个过程,比方说你看见一个人比你有钱,很嫉妒,这个其实是因为你想
到了有钱可以给你带来的物质精神享受引起的。而这些物质精神享受是好,是坏,是
你以前就形成判断的。
所以佛法修习实际上是让你每次看到一个现象就意识到你的心在如何飞速的作出联想和
判断"
这里的“飞速的作出联想和判断”是说从物质精神享受好(低级烦恼),直到嫉妒(
高级烦恼)。
的环
的过
☆─────────────────────────────────────☆
purity (purity) 于 (Mon Nov 15 18:43:01 2010, 美东) 提到:
嫉妒、自大、自卑、心里爱攀比,诸如此类的负面情绪是人类的陋习,
这些陋习,是无明,是没有智慧引起,因为无明,把假当真在计较,
因为没有智慧,看事不明,容易心生负面情绪。
记得陈晓旭的访谈里,她说了一句话我很认同,
她说,人如果还有烦恼,那是因为没有智慧,
没有智慧就会心生烦恼。
☆─────────────────────────────────────☆
SeeU (See you) 于 (Mon Nov 15 18:52:43 2010, 美东) 提到:
bdbd 没学过论,说的不精确,不过观察烦恼生起的心理过程这个方向没错。
《大念处经》讲心念处,摄阿毗达摩义论讲心路过程,都是现观当下心。《大念处经》
讲观成熟的时后,在烦恼生起的地方,当下断除烦恼。
《大念处经》
http://www.mahabodhi.org/intro/mahasatipatthana.html
复次,诸比丘!何谓苦灭圣谛?
此即爱欲之消逝无余、舍离、灭尽、解脱、无染。
然而,诸比丘!于何处舍离、灭尽爱欲?
在世间有诱人、可意之处,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何者是诱人、可意者?
在世间眼根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耳根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鼻根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舌根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身根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意根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色尘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声尘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香尘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味尘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触尘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法尘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眼识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耳识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鼻识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舌识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身识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意识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眼触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耳触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鼻触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舌触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身触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意触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眼触生受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耳触生受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鼻触生受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舌触生受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身触生受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意触生受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色想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声想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香想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味想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触想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法想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色思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声思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香思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味思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触思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法思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色爱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声爱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香爱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味爱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触爱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法爱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色寻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声寻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香寻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味寻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触寻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法寻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色伺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声伺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香伺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味伺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触伺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法伺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诸比丘!此即苦灭圣谛。
☆─────────────────────────────────────☆
purity (purity) 于 (Mon Nov 15 18:56:37 2010, 美东) 提到:
哦,还有,面试紧张跟智慧啊修行阿学佛啊什么的无关,
这个是缺少经验,缺少练习,多练习多锻炼就好了。
看到朋友比自己好,告诉自己“无友不如己者”,
能跟能力比自己强的人结交朋友是件幸运的事。
☆─────────────────────────────────────☆
SeeU (See you) 于 (Mon Nov 15 19:10:00 2010, 美东) 提到:
Heartwood of the Bodhi Tree 可以让人比较开心。不过真要修行还要读别的书。
光读这种书像吃 pain killer, pain 的时候让你好过些。
拿武功来比喻,武功高强的根本是内功高,内功不行什么招数使出来都没有威力。从佛
法来说,内功就是心的净化,检验方式就是烦恼习气减少,智慧增加,行善断恶比过去
有力量。
☆─────────────────────────────────────☆
taipingnan (泰平之南) 于 (Mon Nov 15 19:41:12 2010, 美东) 提到:
苦的原因是贪爱,不永恒就是无常,不管你喜欢啥,你不可能总得到,得到也不可能永
恒拥有,你自己
的感觉不可能永远不变,你也不可能永远存在。人生三大苦,“爱别离”,“恨相随”
,“求不得”,根本原
因就是有喜欢和讨厌的感觉,这感觉是如何来的呢?你是喜欢和讨厌的主人吗,还是奴
隶?没有无缘无故
的爱和恨,我们的很多习惯性的情绪来自于过去经历感受在意识深处的沉积,心理学上
说深意识,佛学
上有更系统的描述外境和内识的作用。很多人很多时候道理可以说得一套套的,遇到具
体问题时行动上
却表现得一塌糊涂的原因就在于这个"意识深处的沉积",佛法修行就是对治乃至化解去
除这些沉积。
☆─────────────────────────────────────☆
xiaoputi (xiaoputi) 于 (Mon Nov 15 19:41:40 2010, 美东) 提到:
LOL 用这个当签名档好。
在世间有诱人、可意之处,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何者是诱人、可意者?
在世间眼根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耳根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鼻根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舌根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身根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意根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色尘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声尘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香尘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味尘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触尘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法尘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眼识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耳识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鼻识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舌识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身识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意识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眼触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耳触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鼻触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舌触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身触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意触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眼触生受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耳触生受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鼻触生受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舌触生受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身触生受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意触生受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色想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声想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香想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味想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触想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法想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色思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声思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香思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味思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触思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法思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色爱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声爱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香爱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味爱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触爱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法爱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色寻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声寻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香寻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味寻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触寻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法寻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色伺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声伺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香伺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味伺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触伺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法伺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诸比丘!此即苦灭圣谛。
☆─────────────────────────────────────☆
bdbd (kakali) 于 (Mon Nov 15 20:15:09 2010, 美东) 提到:
对了,心有“污”的功能吗?
你是真的为了楼主好吗? 我耽误了楼主,你就气成那样?
这是我对佛法修行的理解,我并不是在教导楼主什么,而是同修之间的讨论,怎么你以
为你的话都是对的吗?既然你都是对的,还讨论什么? 你是在教导谁呢? 你认为你自
己已经对佛法了解到可以教导大家的地步啦吗? 麻烦你们观音阀门的人摆正自己的位
置,你们跟大家一样都是在学习,不要自以为是真理。
☆─────────────────────────────────────☆
bdbd (kakali) 于 (Mon Nov 15 20:16:40 2010, 美东) 提到:
对呀。其实我觉得我就是比较没有力量。 不过上次听你讲的,觉得很有道理。人生短
暂,我们实在没有时间浪费在一些无聊的人或者事上。
☆─────────────────────────────────────☆
bdbd (kakali) 于 (Mon Nov 15 20:24:43 2010, 美东) 提到:
说起来,你再推荐几本书给我吧。
☆─────────────────────────────────────☆
omnbmh (HaHong) 于 (Mon Nov 15 20:57:52 2010, 美东) 提到:
这些都是妄念吧。我的经验是,率尔心一起,是不能跟随的,不做任何好坏善恶判断的
,否则很容易掉入其他四个里面去。如果寻求心一起,就完蛋了,想要解释 率尔心 怎
么来,后果怎么样,那么妄念会越来越多地,后面的那几个心都跟来了。
不过从率尔心一起,就把念头掐掉,对初学者来说恐怕不太容易。
☆─────────────────────────────────────☆
SeeU (See you) 于 (Mon Nov 15 21:18:03 2010, 美东) 提到:
依十二支缘起,作意触境生受,论典解释同时生想,思,这个地方不可能切断。
受生爱,这个地方可能切断。根据见上引大念处经。切断的方法是现观∶
触生起即灭,受生起即灭,触所生想生起即灭,触所生思生起即灭。
把念头掐掉是如来藏的见解与修法。原始佛法中没这种说法,也没必要。心所都是生起
即灭,问题在没有现观生起即灭,因此执著它是常乐我净,而使它有力量。
☆─────────────────────────────────────☆
zoun (zoun) 于 (Tue Nov 16 00:03:03 2010, 美东) 提到:
既然肯坐,不妨看看这两个:
三摩地禅定──入门指导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开示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709785/
虚空打破明心地-宣化上人
http://www.drbachinese.org/online_reading_simplified/dharma_talks/ChanTalk/bookcover.htm
☆─────────────────────────────────────☆
zoun (zoun) 于 (Tue Nov 16 00:08:52 2010, 美东) 提到:
不想介入门派之争,不过这个人品好坏和法的正邪,没有必然联系吧?
外道人品好的多了去了。
☆─────────────────────────────────────☆
purity (purity) 于 (Tue Nov 16 00:20:10 2010, 美东) 提到:
法的正邪,你是怎么判断的?
只要人品好,不管有没有宗教信仰,有什么宗教信仰,我都喜欢。
☆─────────────────────────────────────☆
SeeU (See you) 于 (Tue Nov 16 02:49:03 2010, 美东) 提到:
修止的话,观察呼吸。
纯观的会说观念头。
严格的依南传的论,每一个念头都是一个心路过程,修心念处要看到一串心路过程。这
就可以断除「我在想」、「心在想」的谬见,而知道没有在想的主体,没有不变的认识
者,只有一串一串心路过程生起,消失。
参看我给的中部安般经link。
☆─────────────────────────────────────☆
omnbmh (HaHong) 于 (Tue Nov 16 03:38:27 2010, 美东) 提到:
我没有练习过修心念处,不过在其他的止观方法中,直接(我自己观心念往何处走)的
,或者间接的(回想妄念的生灭),观察过那五心,以前不知道这么细分。观察的话,
如你所说,一串一串心路过程生起,消失。初始修习的时候也许由于各种原因产生妄念
,比方说疼痛,声音等,但是慢慢的这些东西都除掉以后,妄念还是突然出来。修心念
处,难道不讲心念怎么来吗?不过个人认为,起始念头是很难观察到为什么起始的,观
察这个来由,有点像禅宗的念佛是谁的话头。
☆─────────────────────────────────────☆
ScarZ (贝贝) 于 (Tue Nov 16 07:16:05 2010, 美东) 提到:
很喜欢下面的佛学心灵净化法则,对一个人的修身养性很有帮助,虽然长,但有空多看
看也蛮不错的。
一、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二、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三、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
不下。
四、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五、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六、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七、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八、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九、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十、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十一、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十二、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十三、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
得到真正的快乐。
十四、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十五、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
永恒的。
十六、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十七、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十八、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十九、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二十、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二一、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二二、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
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二三、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
二四、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
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二五、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二六、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 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二七、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二八、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二九、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
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三十、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三一、当你未学佛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不顺。当你学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顺。
三二、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
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
三三、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三四、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三五、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
三六、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三七、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三八、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三九、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四十、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四一、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
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四二、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
就。
四三、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四四、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四五、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的。感情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
理可循的。可是人们至死都还在执著与追求。
四六、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四七、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四八、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四九、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五十、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五一、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
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
好。
五二、这个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满的。
五三、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五四、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
有人却没有脚。
五五、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五六、眼睛不要老是睁得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以后,那一样是你的。
五七、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灾祸横生,多看
看横死在你刀下的众生又有多少?
五八、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五九、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
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六十、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六一、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六二、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六三、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六四、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六五、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六六、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负责任。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责任。
六七、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
也是一种布施。
六八、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六九、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七十、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一点。
七一、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七二、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
有错误的。
七三、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
真心的。
七四、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七五、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
德自然香。
七六、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这个叫做认命。
七七、佛菩萨只保佑那些肯帮助自己的人。
七八、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七九、你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
八十、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八一、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
将会不平凡。
八二、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八三、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八四、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八五、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八六、人不是坏的,只是习气罢了,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罢了。只要他
有向道的心,能原谅的就原谅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坏人。
八七、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八八、其实爱美的人,只是与自己谈恋爱罢了。
八九、世界上没有一个永远不被毁谤的人,也没有一个永远被赞叹的人。当你话多
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话少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沈默的时候,别人还是
要批评你。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不被批评的。
九十、夸奖我们,赞叹我们的,这都不是名师。会讲我们,指示我们的,这才是善
知识,有了他们我们才会进步。
九一、你目前所拥有的都将随着你的死亡而成为他人的,那为何不现在就布施给真
正需要的人呢。
九二、为了赞美而去修行,有如被践踏的香花美草。
九三、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九四、能够把自己压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贵。
九五、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九六、沉默是毁谤最好的答覆。
九七、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九八、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九九、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一00、你认命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
的办法了。
一0一、不要因为众生的愚疑,而带来了自己的烦恼。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
苦了你自己。
一0二、别人讲我们不好,不用生气、难过。说我们好也不用高兴,这不好中有好
,好中有坏,就看你会不会用?
一0三、如果你自己明明对,别人硬说你不对,你也要向人忏悔,修行就是修这些
。你什么事都能忍下来,才会进步。就是明明是你对,你也要向他人求忏悔,那就是修
行了。
一0四、当你的错误显露时,可不要发脾气,别以为任性或吵闹,可以隐藏或克服
你的缺点。
一0五、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要多。
一0六、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一0七、别人永远对,我永远错,这样子比较没烦恼。
一0八、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一0九、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一一0、只要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实。
一一一、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
良心。
一一二、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一一三、学佛就是在学做人而已。
一一四、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一切唯心造。
一一五、有时候我们要冷静问问自已,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活着为了什么?
一一六、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
记了别人的大恩。
一一七、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正好可以调整自己的缺点。
一一八、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一一九、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
一二0、学佛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而是当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一二一、佛陀从不勉强别人去做他不喜欢的事情,佛陀只是告诉众生,何者是善?
何者是恶?善恶还是要自己去选择,生命还是要自己去掌握。
一二二、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著心。
一二三、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
友。
一二四、一个常常看别人缺点的人,自己本身就不够好,因为他没有时间检讨他自
己。
一二五、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是非天天有,不听还是有,是非天天有,看你
怎么办?
一二六、真正的布施,就是把你的烦恼、忧虑、分别和执著心通通放下。
一二七、如果你真的爱他,那么你必须容忍他部份的缺点。
一二八、要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你必须要接受世上所有的人,都会死去的观念。
一二九、所有的病患,医生最难治,所有的众生,自以为是的人最难渡。
一三0、一匹驴,吃再好的草,也不会成为一匹俊马。用执著和分别心去修行,再
大的精进,也不会成佛。
一三一、了解永恒真理的人,就不会为任何的生离死别而哀伤悲泣,因为生离死别
是必然的。
一三二、虽然你讨厌一个人,但却又能发觉他的优点好处,像这样子有修养的人,
天下真是太少了。
一三三、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
一三四、希望你常对自己说,闻到了佛法,我是最幸福的人,除了这幸福外,再没
有别的了。
一三五、如果你能每天呐喊二十一遍「我用不着为这一点小事而烦恼」,你会发现
,你心里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试试看,很管用的。
一三六、诚实的面对你内心的矛盾和污点,不要欺骗你自己。
一三七、因果不曾亏欠过我们什么,所以请不要抱怨。
一三八、我们确实有如是的优点,但也要隐藏几分,这个叫做涵养。
一三九、无事莫把闲话聊,是非往往闲话生。
一四0、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一四一、太过于欣赏自己的人,不会去欣赏别人的优点。
一四二、活在别人的掌声中,是禁不起考验的人。
一四三、心是最大的骗子,别人能骗你一时,而它却会骗你一辈子。
一四四、坏孩子,父母总是比较操心。所以对于罪业愈深重的众生,我们更应该特
别宽恕他怜愍他,而不应该远离他舍弃他。
一四五、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如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
一四六、用平常心来生活,用惭愧心来待人,心来处事,用菩提心契佛心。
一四七、当你手中抓住一件东西不放时,你只能拥有这件东西,如果你肯放手,你
就有机会选择别的。人的心若死执自己的观念,不肯放下,那么他的智慧也只能达到某
种程度而已。
一四八、人家怕你,并不是一种福,人家欺你,并不是一种辱。
一四九、不是某人使我烦恼,而是我拿某人的言行来烦恼自己。
一五0、不要刻意去曲解别人的善意,你应当往好的地方想。
一五一、世上的事,不如己意者,那是当然的。
一五二、我的财富并不是因为我拥有很多,而是我要求的很少。
一五三、吃了就一定要拉,人一定要学会随缘放下,否则就会?便秘。
一五四、常以为别人在注意你,或希望别人注意你的人,会生活的比较烦恼。
一五五、我能为你煮东西,但我不能为你吃东西。各人吃饭是各人饱,各人生死是
个人了。
一五六、看轻别人很容易,要摆平自己却很困难。
一五七、人类最大的错误,在于不敢承担圣人的心。
一五八、你只管活你自己的,不必去介意别人的扭曲与是非。
一五九、如果你准备结婚的话,告诉你一句非常重要的哲学名言「你一定要忍耐包
容对方的缺点,世界上没有绝对幸福圆满的婚姻,幸福只是来自于无限的容忍与互相尊
重。」
一六0、如果你能够平平安安的渡过一天,那就是一种福气了。多少人在今天已经
见不到明天的太阳,多少人在今天已经成了残废,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失去了自由,多少
人在今天已经家破人亡。
一六一、是非和得失,要到最后的结果,才能评定。
一六二、你不必和因果争吵,因果从来就不会误人。你也不必和命运争吵,命运它
是最公平的审判官。
一六三、你有你的生命观,我有我的生命观,我不干涉你。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
。如果不能,那我就认命。
一六四、你希望掌握永恒,那你必须控制现在。
一六五、恶口永远不要出自于我们的口中,不管他有多坏,有多恶。你愈骂他,你
的心就被污染了,你要想,他就是你的善知识。
一六六、当你明天开始生活的时候,有人跟你争执,你就让他赢,这个赢跟输,都
只是文字的观念罢了。当你让对方赢,你并没有损失什么。所谓的赢,他又赢到什么?
得到什么?所谓的输,你又输到什么?失去什么?
一六七、我们大部份的生命都浪费在文字语言的捉摸上。
一六八、你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委曲,你应该要想,他对我这样已经很好了,这就
是修行的功夫。
一六九、别人可以违背因果,别人可以害我们,打我们,毁谤我们。可是我们不能
因此而憎恨别人,为什么?我们一定要保有一颗完整的本性和一颗清净的心。
一七0、与任何人接触时,要常常问自己,我有什么对他有用?使他得益。如果我
不能以个人的道德、学问和修持的力量,来使人受益,就等于欠了一份债。
一七一、出家是一生一世的事,修行是多生多劫的事。
一七二、信佛,学佛,不是为自己,乃是为一切苦海中的众生。
一七三、佛不渡无缘的人,不能渡的人,我们就把他当做菩萨来看。
一七四、如果一个人没有苦难的感受,就不容易对他人给予同情。你要学救苦救难
的精神,就得先受苦受难。
一七五、一般人在遇到对方的权势大,财富大,气力大,在无可奈何的情形之下而
忍,这算什么忍耐呢?真正的忍是,就算他欺负了你,对不住你,但他什么都不及你,
你有足够的力量对付他,而你却能容忍他,认为他的本性和我一样,只是一时糊涂,或
在恶劣的环境中受到熏染罢了,你不必与他计较,能在这样的情况及心境之下容忍那才
是真正的忍耐。
一七六、如果我们放眼从累生历劫去看,那么一切的众生,谁不曾做过我的父母、
兄弟姊妹、亲戚眷属?谁不曾做过我的仇敌冤家?如果说有恩,个个与我有恩;如果说
有冤,个个与我有冤。这样子我们还有什么恩怨亲疏之别呢?再就智慧愚笨来说,人人
有聪明的时候,也有愚痴的时候,聪明的人可能变愚痴,愚痴的人也可能变聪明。最坏
的人,也曾做过许多好事,而且不会永远坏;好人也曾做过许多坏事,将来也不一定会
好。如此我们反覆思索,所谓的冤亲、贤愚,这许多差别的概念,自然就会渐渐淡了。
这绝对不是混沌,也不是不知好坏,而是要将我们无始以来的偏私差别之见,以一视同
仁的平等观念罢了!
一七七、世界原本就不是属于你,因此你用不着抛弃,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著。万
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
一七八、宁可自己去原谅别人,莫让别人来原谅你。
一七九、当你用烦恼心来面对事物时,你会觉得一切都是业障,世界也会变得丑陋
可恨。
一八0、欲为诸佛龙象,先做众生马牛。
一八一、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周遭的世界,我们就只好改变自己,用慈悲心和智慧心
来面对这一切。
☆─────────────────────────────────────☆
SeeU (See you) 于 (Thu Nov 18 13:00:50 2010, 美东) 提到:
帕奥禅师与性空法师的书,Google 一下就有。
☆─────────────────────────────────────☆
SeeU (See you) 于 (Thu Nov 18 13:04:35 2010, 美东) 提到:
心念生起有因缘,但是并没有一个开始。
直接观察是要知道心的生起因缘,灭去因缘。
体验阿含经所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世间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