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isdom版 - 三年前自杀事件的真正真相
相关主题
动中禅原始佛教基要概念汇编
[合集] 如理做意不隨感覺起舞-阿姜蘇美多
最好禅修的地方 就在你心里 ZT阿含经中论说受想思同时升起的经文
大乘佛教的出现(一行禅师著)蛇喻经-佛陀对学习教理的开示
初果者的素养 -- 上座部经文选编十日内观开示--第二天[转载]
帕奥尊者教导的安那般那念经论所说邪淫是什么?
zz原始佛教基本概念汇编Abhidhamma Online Seminar by Susila starting in Jan.
好书推荐:佛陀的勇士們近行定与安止定-zz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he话题: consummate话题: view话题: enthralled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r****n
发帖数: 8253
1

当时我因为彻底看穿waichi的骗子真面目,毅然反出我信了十年的观音FaMen和waichi,
并花了大量精力在这里揭露他的真面目,和他斗了个天翻地覆,当时有经历的人应该明
白当初战得多么火爆激烈,那是wisdom版十年以来的转折。而且我当时非常非常希望通
过我的努力让那些被waichi控制的人能够醒悟过来。意识到waichi是个非常可怕的骗子
神棍。
可是这帮waichi的信徒和粉丝,除了嘲笑我,攻击我,恶意揣度我,我所说的对他们没
有任何作用和意义。
我当时自认为非常了解被waichi思想控制的可怕后果。我也真的不希望waichi这个骗子
得逞。后来我就想到了这个方法,我要“表演”,对确实是“表演”一次自杀事件,将
整个事情彻底闹大,闹到整个mitbbs,甚至整个佛教中文网络,乃至新闻媒体,让那些
人看waichi这个骗子在此中的低劣表现,进而放弃对waichi的幻想。而且我还大概设计
了一些细节,比如怎样逐步扩大媒体效应。我当时也想借此事,让人了解GYFM邪教的危
害,一定程度避免以后还有人加入
我当时尽管是有刻意表演的部分动机,但是我也知道在这过程当中也有可能确实要自杀
,否则会被人嘲笑,但我当时觉得也没问题,因为已经值得了。
再后来,这个事情越来越真,我意识到也许如果不自杀,这些人真的是没有办法醒悟了
,我对waichi也越来越恨,尤其他那些不断嘲笑攻击我的话,所以我就真的做好了
自杀准备,还说服老婆接受我的决定,她最后哭着接受了。
我真的要决定自杀了,可是此时发生了一个完全意外的事件,就是那个交给我那个意外
死亡的员工一万块钱,因此而知道自己被骗,非常着急的一个客户,那个客户不相信那
个员工死了,怀疑我是骗子,故意骗他钱。我向她提供很多证据,她半信半疑
后来她到某网络发帖子,说我和我的公司都是骗子,好像是我的员工在网络上发现了这篇文章
,告诉了我。
我当时就想,靠,我这要是死了,岂不是要被人说成是畏罪自杀了,那我的整个目的不
但达不到,还要被人骂死了。
所以,我只好暂时收回这个决定了。后来也没有再付诸实施,因为我后来觉得这些狗娘养的
waichi的信徒,根本不值得我死,像freeman,robbin那种超级糊涂蛋,还照样编个合
理理由为waichi辩护,死得没有价值。而类似qxc,dreamfly这种恶毒的人,更不值得为他们死。
他们在整个事件的表现当中也非常拙劣,让我进一步看清了他们。
其实我当时都已经展开行动了,相关的帖子已经开始发向一些佛教网络论坛,但是应该是不到
一两个小时,发生了这个意外事件,我改变决定,敢忙去自己删了。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又刚好最初介绍我入GYFM的一个青岛朋友很可能恰巧看到了,我和他早已经失去联系七八年,于是他来这里,说他自己也彻底摆脱GYFM了,他还向我道歉,我自己也是很高兴,因为连他这样的人都退出了,他当初是大陆GYFM的绝对主力。
也许冥冥之中,有什么力量在保护我,它让我逃过了没有价值的自杀。或者我本来就不该死
以上如果我说的有假话,出门被车撞,打雷被闪电劈死。。。。
r****n
发帖数: 8253
2
关于那个员工的死,最初我是深深自责的。特别是他们家属找我的时候,我觉得她就是我间接害死的。虽然他们家属胡搅蛮缠,试图将责任全部推到我身上,但是我刚开始还是听他们说,并接受了一些条件,但最终他们越来越过分,我一恼怒,就直接打110报警了,他们立刻找理由从我家跑掉。
我当时觉得自己有间接原因,因为在那段时间,我几乎把所有精力都用在和waichi的缠斗上,公司我根本没怎么管,没怎么用心经营,没有很好的指导某些员工,所以导致他们签单困难,而且我的非常有前途的vip计划都已经基本做好资料了,但是我还是因为和waichi斗的原因,而没有完全弄好,我觉得可能是因为我的原因,而让这个员工丧失了信心,决定回家,而我本来用心经营公司,是可以避免这个问题的。
小姑娘在北京也很困难,一直住地下室,我想当时是不是因为她很难受,半夜自杀了。
后来我了解到她本身确实身体有毛病,和她关系很好的另外一个员工说他父亲也是半夜意外死亡,可能有家族遗传,尸检报告也应该显示她可能是意外窒息死亡。所以他们家属后来没有再找我。
之后那个给她钱的客户向我报告了,我知道了她私下收了客户的一万块钱。
我后来根据整个事件,还有其他发生的事情,推算出在她死的那天夜里,他和他的男朋友,进入我公司的办公室,撬开柜子,将很多重要资料,包括我近万的vip印刷资料全部拿走,还包括一些很重要客户档案,这些资料被全部火化,永远找不回来,给我造成很大损失。我很不理解她当时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是毫无疑问会被抓的。
而且我也对她一直很好,因为她比较胖比较能吃,我都几次请她吃饭,甚至告诉她如果房租支付
困难,可以到我们家来住。我当时住的房子还是比较宽敞的。
难道她是半夜提心吊胆,觉得自己做错了,害怕被抓,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死掉了?
她的死,对我已经是个谜了。仔细想想,也许我还是引发她意外死亡的间接原因。

折。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 当时我因为彻底看穿waichi的骗子真面目,毅然反出我信了十年的观音FaMen和waichi,
: 并花了大量精力在这里揭露他的真面目,和他斗了个天翻地覆,当时有经历的人应该明
: 白当初战得多么火爆激烈,那是wisdom版十年以来的转折。而且我当时非常非常希望通
: 过我的努力让那些被waichi控制的人能够醒悟过来。意识到waichi是个非常可怕的骗子
: 神棍。
: 可是这帮waichi的信徒和粉丝,除了嘲笑我,攻击我,恶意揣度我,我所说的对他们没
: 有任何作用和意义。
: 我当时自认为非常了解被waichi思想控制的可怕后果。我也真的不希望waichi这个骗子
: 得逞。后来我就想到了这个方法,我要“表演”,对确实是“表演”一次自杀事件,将

J******s
发帖数: 7538
3
你下一次信仰崩溃了,还会不会玩儿自杀啊?

waichi,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关于那个员工的死,最初我是深深自责的。特别是他们家属找我的时候,我觉得她就是我间接害死的。虽然他们家属胡搅蛮缠,试图将责任全部推到我身上,但是我刚开始还是听他们说,并接受了一些条件,但最终他们越来越过分,我一恼怒,就直接打110报警了,他们立刻找理由从我家跑掉。
: 我当时觉得自己有间接原因,因为在那段时间,我几乎把所有精力都用在和waichi的缠斗上,公司我根本没怎么管,没怎么用心经营,没有很好的指导某些员工,所以导致他们签单困难,而且我的非常有前途的vip计划都已经基本做好资料了,但是我还是因为和waichi斗的原因,而没有完全弄好,我觉得可能是因为我的原因,而让这个员工丧失了信心,决定回家,而我本来用心经营公司,是可以避免这个问题的。
: 小姑娘在北京也很困难,一直住地下室,我想当时是不是因为她很难受,半夜自杀了。
: 后来我了解到她本身确实身体有毛病,和她关系很好的另外一个员工说他父亲也是半夜意外死亡,可能有家族遗传,尸检报告也应该显示她可能是意外窒息死亡。所以他们家属后来没有再找我。
: 之后那个给她钱的客户向我报告了,我知道了她私下收了客户的一万块钱。
: 我后来根据整个事件,还有其他发生的事情,推算出在她死的那天夜里,他和他的男朋友,进入我公司的办公室,撬开柜子,将很多重要资料,包括我近万的vip印刷资料全部拿走,还包括一些很重要客户档案,这些资料被全部火化,永远找不回来,给我造成很大损失。我很不理解她当时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是毫无疑问会被抓的。
: 而且我也对她一直很好,因为她比较胖比较能吃,我都几次请她吃饭,甚至告诉她如果房租支付
: 困难,可以到我们家来住。我当时住的房子还是比较宽敞的。
: 难道她是半夜提心吊胆,觉得自己做错了,害怕被抓,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死掉了?
: 她的死,对我已经是个谜了。仔细想想,也许我还是引发她意外死亡的间接原因。

r****n
发帖数: 8253
4
我从来不会信仰崩溃而自杀。这点事情,不可能击倒我的
在发现waichi是骗子后,我确实有一段非常难受的时间,但是很快我就走了出来,这次
自杀事件,和什么信仰崩溃完全无关,而且那好像是发现waichi是骗子一年之后。在发现
waichi是骗子之后,那是是三月,我六月读了克里希那穆提,大为喜欢,而且在他的思想
帮助下,于十月份第一次有了修行的重要体悟,找到了正确的修行方向。然后十二月偶然
发现上座部佛教,两个月后参加一次闭关禅七,五天之内直接获得最重要的苦谛经验,然
后自杀事件,好像是三四月份的事情,过了这次事件之后,我又开始疯狂阅读上座部的经
典和书,那一年应该读了三百本左右,检查确认自己的体验究竟是否符合证果,至今还无
法否定。
我自己修行的路,大部分是不断努力自我摸索出来的,而且总是在合适的因缘下,出现合适的事
件。
在我证初果之前,我十六观智都不是很了解,我连四圣谛之苦谛都不怎么完全接受,在
那之前,我更多谈的是自己的东西。还有克里希那穆提
十月份的那次类似开悟的经历,之后大大影响了我,我现在都觉得不可思议,我当时是
怎么突然明白那么重要的东西的。
克里希那穆提没有那种观点,而我当时连上座部佛教都不怎么了解
可是在那时,我却突然悟到世界是一刹一刹的,只存在一刹那,每个刹那都是不同的自我
,不同的世界,悟到到底什么是贪,什么是嗔,以及为什么要时时刻刻觉察自己的当下的行为。
而我当时完全不知道四念住是什么。
不过我当时的认识还不完整,因为不知道涅槃是什么,但一些重点已经搞清楚了。

【在 J******s 的大作中提到】
: 你下一次信仰崩溃了,还会不会玩儿自杀啊?
:
: waichi,

c****g
发帖数: 3893
5
他只适合走悲情路线,玩别的玩不好

【在 J******s 的大作中提到】
: 你下一次信仰崩溃了,还会不会玩儿自杀啊?
:
: waichi,

r****n
发帖数: 7315
6
mark.
记得waichi说你本来就是一直在演戏,我还一直没有相信。哈哈哈。。。
T*******x
发帖数: 8565
7
我觉得你在事实上没有说假话,但在心理上说的是自欺之话:
1.你宣布自杀之初是有表演性质,我想大多数人都是这么想的。
2.后来你劝说你老婆接受你自杀的决定,我相信你做过。
3.但是你并没有真正决定要死,你内心深处知道自己根本不会死。
所以这个时候你有自欺之心。包括现在你发誓的时候仍有自欺之心。
我这么说你,并不是因为我能知道你的内心,
而是因为我自己也有这样自欺的经验,而且很多。
我相信每个人都很多,所以每个人对这个心理都应该很熟悉。
qxc和dreamfly没有相信你,这一点他们是对的。
但我不赞同他们那这件事开玩笑的态度。
有些心地单纯之人确实相信了你:
xiaoputi就是一个,她就是那个时候出来支持你的,那是她第一次出来。
robbin也是一个。purity搞不好也算一个。
甚至freeman也是一个。
这些相信你的人,我觉得从深层次挖掘也有自欺的地方。
waichi,
J******s
发帖数: 7538
8
我们每一人都有自欺的一面,甚至你说相对更不自欺的时候这个相对也不是绝对尺度上的

【在 T*******x 的大作中提到】
: 我觉得你在事实上没有说假话,但在心理上说的是自欺之话:
: 1.你宣布自杀之初是有表演性质,我想大多数人都是这么想的。
: 2.后来你劝说你老婆接受你自杀的决定,我相信你做过。
: 3.但是你并没有真正决定要死,你内心深处知道自己根本不会死。
: 所以这个时候你有自欺之心。包括现在你发誓的时候仍有自欺之心。
: 我这么说你,并不是因为我能知道你的内心,
: 而是因为我自己也有这样自欺的经验,而且很多。
: 我相信每个人都很多,所以每个人对这个心理都应该很熟悉。
: qxc和dreamfly没有相信你,这一点他们是对的。
: 但我不赞同他们那这件事开玩笑的态度。

S**U
发帖数: 7025
9
想确认自己的体验究竟是否符合证果,为何不请教南传证果的大德?自己关起门来肯定自己最好吗?很想知道真象,就去找有经验够资格的人面谈。

发现
思想
偶然
,然
的经
还无
现合适的事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我从来不会信仰崩溃而自杀。这点事情,不可能击倒我的
: 在发现waichi是骗子后,我确实有一段非常难受的时间,但是很快我就走了出来,这次
: 自杀事件,和什么信仰崩溃完全无关,而且那好像是发现waichi是骗子一年之后。在发现
: waichi是骗子之后,那是是三月,我六月读了克里希那穆提,大为喜欢,而且在他的思想
: 帮助下,于十月份第一次有了修行的重要体悟,找到了正确的修行方向。然后十二月偶然
: 发现上座部佛教,两个月后参加一次闭关禅七,五天之内直接获得最重要的苦谛经验,然
: 后自杀事件,好像是三四月份的事情,过了这次事件之后,我又开始疯狂阅读上座部的经
: 典和书,那一年应该读了三百本左右,检查确认自己的体验究竟是否符合证果,至今还无
: 法否定。
: 我自己修行的路,大部分是不断努力自我摸索出来的,而且总是在合适的因缘下,出现合适的事

f*******8
发帖数: 3612
10

这还真不知道,我还以为是新ID呢。
我也在想自欺的事情,心里发生了什么过程,
看心理学的书,说基督教里有很多心理问题的。
佛教,也有。
简化过程大概是,人们听说基督教或佛教的结果很好,
不是天堂就是解脱。很想要,这是肯定的。
然后又有信为功德之母的说法。这也不错。
错的就在下面,怎么才能得到?
大部分人这会儿会在心里悄悄地跟自己认定的基督、天父、或佛等等,
签订一个心理协议。这也不错。这个契约本来就是你跟佛或主之间的事。
关键是:
这协议里把自己不愿做的东西忽略掉了。因为那个东西太难了,自己就去掉了。
(也不找人落实一下。心里悄悄说,最好别问太明白,问太明白了,将来连借口也没了
。:)
做了一堆真实的佛也许没要求你做的,然后还认为自己执行了协议。
最后无法实现结果,就崩溃了。
该明
望通
骗子
们没
骗子
,将
那些

【在 T*******x 的大作中提到】
: 我觉得你在事实上没有说假话,但在心理上说的是自欺之话:
: 1.你宣布自杀之初是有表演性质,我想大多数人都是这么想的。
: 2.后来你劝说你老婆接受你自杀的决定,我相信你做过。
: 3.但是你并没有真正决定要死,你内心深处知道自己根本不会死。
: 所以这个时候你有自欺之心。包括现在你发誓的时候仍有自欺之心。
: 我这么说你,并不是因为我能知道你的内心,
: 而是因为我自己也有这样自欺的经验,而且很多。
: 我相信每个人都很多,所以每个人对这个心理都应该很熟悉。
: qxc和dreamfly没有相信你,这一点他们是对的。
: 但我不赞同他们那这件事开玩笑的态度。

相关主题
帕奥尊者教导的安那般那念原始佛教基要概念汇编
zz原始佛教基本概念汇编不隨感覺起舞-阿姜蘇美多
好书推荐:佛陀的勇士們阿含经中论说受想思同时升起的经文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l*****a
发帖数: 38403
11
嗯,当初从belief跑过来的同学们都被骗了,看来

waichi,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我从来不会信仰崩溃而自杀。这点事情,不可能击倒我的
: 在发现waichi是骗子后,我确实有一段非常难受的时间,但是很快我就走了出来,这次
: 自杀事件,和什么信仰崩溃完全无关,而且那好像是发现waichi是骗子一年之后。在发现
: waichi是骗子之后,那是是三月,我六月读了克里希那穆提,大为喜欢,而且在他的思想
: 帮助下,于十月份第一次有了修行的重要体悟,找到了正确的修行方向。然后十二月偶然
: 发现上座部佛教,两个月后参加一次闭关禅七,五天之内直接获得最重要的苦谛经验,然
: 后自杀事件,好像是三四月份的事情,过了这次事件之后,我又开始疯狂阅读上座部的经
: 典和书,那一年应该读了三百本左右,检查确认自己的体验究竟是否符合证果,至今还无
: 法否定。
: 我自己修行的路,大部分是不断努力自我摸索出来的,而且总是在合适的因缘下,出现合适的事

h***u
发帖数: 498
12
你当时想要自杀,是还不知道自杀的果报吗?
r****n
发帖数: 8253
13

~~~~~~~~~~~~~~~~~~~~~~~~~~~~~~~~~~~~~~~~~~~~~~~~~~~~~~~~~~~~~~
我当时已经完全做好死的准备,并且是真正决定。而且我认为只要我把这件事情扩
大,最后很可能会死。
为什么会死,这是因为我当时已经看到waichi和waichi的这些信徒们,如果我不用真死
,他们的态度是不会改变的。
我死,最主要是对waichi的重击。而且对GFYM在国内的传播也会起到一定遏制作用,因
为我是要通知国内新闻媒体的。
因为这里没有人会有我这样的经历,没有人真正明白我和waichi的那种关系。也很少了
解我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所以不理解也很正常。
这些都可以猜测。

【在 T*******x 的大作中提到】
: 我觉得你在事实上没有说假话,但在心理上说的是自欺之话:
: 1.你宣布自杀之初是有表演性质,我想大多数人都是这么想的。
: 2.后来你劝说你老婆接受你自杀的决定,我相信你做过。
: 3.但是你并没有真正决定要死,你内心深处知道自己根本不会死。
: 所以这个时候你有自欺之心。包括现在你发誓的时候仍有自欺之心。
: 我这么说你,并不是因为我能知道你的内心,
: 而是因为我自己也有这样自欺的经验,而且很多。
: 我相信每个人都很多,所以每个人对这个心理都应该很熟悉。
: qxc和dreamfly没有相信你,这一点他们是对的。
: 但我不赞同他们那这件事开玩笑的态度。

r****n
发帖数: 8253
14
我当时自杀,不会有任何果报。
因为自杀有果报,是因为通常自杀者临死前非常抑郁,这造成很重的业,所以比较容易
投生恶道。而我显然没有什么抑郁之类的情绪,也并不激动。
我当时已经证,也不会堕恶道。

【在 h***u 的大作中提到】
: 你当时想要自杀,是还不知道自杀的果报吗?
r****n
发帖数: 8253
15

定自己最好吗?很想知道真象,就去找有经验够资格的人面谈。
南传的人,是不会认为我证果的,南传证初果的标准,是必须证涅槃。但是我并不同意
这个。因为在经典里面没有这个,有些经文也不支持。
何况我怎么知道对方已经证果呢?另外,我也只在国内遇到过一次南传的尊者,没说初
果,只大概
讲了我的一些经验,问他对不对,他表示认可,并让我继续努力。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想确认自己的体验究竟是否符合证果,为何不请教南传证果的大德?自己关起门来肯定自己最好吗?很想知道真象,就去找有经验够资格的人面谈。
:
: 发现
: 思想
: 偶然
: ,然
: 的经
: 还无
: 现合适的事

a*****y
发帖数: 33185
16
起得很早嘛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 定自己最好吗?很想知道真象,就去找有经验够资格的人面谈。
: 南传的人,是不会认为我证果的,南传证初果的标准,是必须证涅槃。但是我并不同意
: 这个。因为在经典里面没有这个,有些经文也不支持。
: 何况我怎么知道对方已经证果呢?另外,我也只在国内遇到过一次南传的尊者,没说初
: 果,只大概
: 讲了我的一些经验,问他对不对,他表示认可,并让我继续努力。

S**U
发帖数: 7025
17
【南传相应部】第56相应三〇 伽梵婆提
一 一时,众多之长者比丘,住于支提国萨罕奢尼卡。
二 其时,众多之长老比丘,食后由乞食归,于讲堂集会聚坐,作如是之谈话∶『友
等!见苦者,亦见苦集、亦见苦灭、亦见顺苦灭道耶?』
三 作如是言,具寿伽梵婆提对长老比丘曰∶
『友等!我自世尊处,曾亲闻、亲受∶
四 『诸比丘!见苦者,亦见苦集、亦见苦灭、亦见顺苦灭道。见苦集者,亦见苦、
亦见苦灭、亦见顺苦灭道。见苦灭者,亦见苦、亦见苦集、亦见顺苦灭道。见顺苦灭道
者,亦见苦、亦见苦集、亦见苦灭。』』
[四九] 第九 须弥(一)
r****n
发帖数: 8253
18
这里的见苦灭,并不是直接的见涅槃。不是直接的以涅磐为所缘。
也包括比量智而产生的知道贪爱熄灭,五蕴必灭的认识。
在见苦之时,这些认识会更加清晰确定。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南传相应部】第56相应三〇 伽梵婆提
: 一 一时,众多之长者比丘,住于支提国萨罕奢尼卡。
: 二 其时,众多之长老比丘,食后由乞食归,于讲堂集会聚坐,作如是之谈话∶『友
: 等!见苦者,亦见苦集、亦见苦灭、亦见顺苦灭道耶?』
: 三 作如是言,具寿伽梵婆提对长老比丘曰∶
: 『友等!我自世尊处,曾亲闻、亲受∶
: 四 『诸比丘!见苦者,亦见苦集、亦见苦灭、亦见顺苦灭道。见苦集者,亦见苦、
: 亦见苦灭、亦见顺苦灭道。见苦灭者,亦见苦、亦见苦集、亦见顺苦灭道。见顺苦灭道
: 者,亦见苦、亦见苦集、亦见苦灭。』』
: [四九] 第九 须弥(一)

J******s
发帖数: 7538
19
runsun你的样子绝对不可能证初果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这里的见苦灭,并不是直接的见涅槃。不是直接的以涅磐为所缘。
: 也包括比量智而产生的知道贪爱熄灭,五蕴必灭的认识。
: 在见苦之时,这些认识会更加清晰确定。

J******s
发帖数: 7538
20
http://sss2002.51.net/books/ysfj/chuguo001-03.htm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南传相应部】第56相应三〇 伽梵婆提
: 一 一时,众多之长者比丘,住于支提国萨罕奢尼卡。
: 二 其时,众多之长老比丘,食后由乞食归,于讲堂集会聚坐,作如是之谈话∶『友
: 等!见苦者,亦见苦集、亦见苦灭、亦见顺苦灭道耶?』
: 三 作如是言,具寿伽梵婆提对长老比丘曰∶
: 『友等!我自世尊处,曾亲闻、亲受∶
: 四 『诸比丘!见苦者,亦见苦集、亦见苦灭、亦见顺苦灭道。见苦集者,亦见苦、
: 亦见苦灭、亦见顺苦灭道。见苦灭者,亦见苦、亦见苦集、亦见顺苦灭道。见顺苦灭道
: 者,亦见苦、亦见苦集、亦见苦灭。』』
: [四九] 第九 须弥(一)

相关主题
蛇喻经-佛陀对学习教理的开示Abhidhamma Online Seminar by Susila starting in Jan.
十日内观开示--第二天[转载]近行定与安止定-zz
经论所说邪淫是什么?请教(二)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r****n
发帖数: 8253
21
井水喻经
r****n
发帖数: 8253
22

呵呵,初果什么样子?

【在 J******s 的大作中提到】
: runsun你的样子绝对不可能证初果
J******s
发帖数: 7538
23
A standard formula in the Canon describes a stream-winner in terms of four
factors. The first three of these four factors of stream-entry are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cutting of the fetter of uncertainty. The fourth is related
to the cutting of the fetter of grasping at precepts and practices.
"There is the case where the disciple of the noble ones is endowed with
verified confidence in the Awakened One... verified confidence in the Dhamma
... verified confidence in the Sangha... He/she is endowed with virtues that
are appealing to the noble ones: untorn, unbroken, unspotted, unsplattered,
liberating, praised by the wise, untarnished, leading to concentration."
— AN 10.92
Although this is the standard list of the four factors of stream-entry,
there are other lists that replace the fourth factor with other factors.
SN 55.32 defines the fourth factor as follows: "Furthermore, the disciple of
the noble ones lives at home with an awareness cleansed of the stain of
stinginess, freely generous, openhanded, delighting in being magnanimous,
responsive to requests, delighting in the distribution of alms."
SN 55.33 defines it as follows: "Furthermore, the disciple of the noble ones
is discerning, endowed with discernment of arising & passing away — noble,
penetrating, leading to the right ending of stress."
When these lists are collated, we arrive at four qualities that describe a
stream-winner: conviction, virtue, generosity, and discernment. AN 8.54
describes these as "four qualities that lead to a lay person's happiness and
well-being in lives to come." Other passages in the Canon explore the
implications of each of these four as embodied in a stream-winner's behavior.
Conviction in the Triple Gem of the Buddha, Dhamma, and Sangha is not simply
a matter of belief or devotion. It forces one to place trust in the
principle of kamma — the principle of action and result in line with which
one first gained entry to the stream.
"Endowed with these five qualities, a lay follower is a jewel of a lay
follower, a lotus of a lay follower, a fine flower of a lay follower. Which
five? He/she has conviction; is virtuous; is not eager for protective charms
& ceremonies; trusts kamma, not protective charms & ceremonies; does not
search for recipients of his/her offerings outside (of the Sangha), and
gives offerings here first."
— AN 5.175
Virtue, as practiced by the stream-winner, is also a function of a deep
trust in the principle of kamma, and of a sympathy for others that arises
from that trust. Although stream-winners may still break the minor rules of
training, the depth of insight that informs their virtue ensures that their
adherence to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orality is unshakable.
"There is the case where a disciple of the noble ones reflects thus: 'I love
life and don't love death. I love happiness and abhor pain. Now if I —
loving life and not loving death, loving happiness and abhorring pain —
were to be killed, that would be displeasing & disagreeable to me. And if I
were to kill another who loves life and doesn't love death, who loves
happiness and abhors pain, that would be displeasing & disagreeable to the
other. What is displeasing & disagreeable to me is displeasing &
disagreeable to others. How can I inflict on others what is displeasing &
disagreeable to me?' Reflecting in this way, he refrains from taking life,
gets others to refrain from taking life, and speaks in praise of refraining
from taking life. In this way his bodily behavior is pure in three ways.
"Furthermore, he reflects thus: 'If someone, by way of theft, were to take
from me what I haven't given, that would be displeasing & disagreeable to me
... If someone were to commit adultery with my wives, that would be
displeasing & disagreeable to me... If someone were to damage my well-being
with a lie, that would be displeasing & disagreeable to me... If someone
were to divide me from my friends with divisive speech, that would be
displeasing & disagreeable to me... If someone were to address me with harsh
speech, that would be displeasing & disagreeable to me... If someone were
to address me with idle chatter, that would be displeasing & disagreeable to
me. And if I were to address another with idle chatter, that would be
displeasing & disagreeable to the other. What is displeasing & disagreeable
to me is displeasing & disagreeable to others. How can I inflict on others
what is displeasing & disagreeable to me?' Reflecting in this way, he
refrains from idle chatter, gets others to refrain from idle chatter, and
speaks in praise of refraining from idle chatter. In this way his verbal
behavior is pure in three ways."
— SN 55.7
"Monks, more than 150 training rules come up for recitation every fortnight,
in reference to which clansmen desiring the goal train themselves. There
are these three trainings under which they (the training rules) are all
gathered. Which three? The training in heightened virtue, the training in
heightened mind, the training in heightened discernment. These are the three
trainings under which they are all gathered...
"There is the case where a monk is fully accomplished in virtue, partially
accomplished in concentration, and partially accomplished in discernment.
With reference to the lesser and minor training rules, he falls into
offenses and rehabilitates himself. Why is that? Because it is not said to
be disqualification (for the noble attainments). But as for the training
rules that are basic to the holy life and proper to the holy life, his
virtue is permanent, his virtue is steadfast. With the total ending of [the
first] three fetters, he is a stream-winner, steadfast, never again destined
for states of woe, headed for self-awakening."
— AN 3.87
Generosity is actually a characteristic that must precede stream-entry.
However, the attainment of stream-entry gives generosity a distinctive
integrity.
"Monks, there are these five forms of stinginess. Which five? Stinginess as
to one's monastery [lodgings], stinginess as to one's family [of supporters]
, stinginess as to one's gains, stinginess as to one's status, and
stinginess as to the Dhamma. These are the five forms of stinginess. And the
meanest of these five is this: stinginess as to the Dhamma...
"Without abandoning these five things, one is incapable of realizing the
fruit of stream-entry."
— AN 5.254, 257
"Without abandoning these five things, one is incapable of realizing the
fruit of stream-entry. Which five? Stinginess as to one's monastery [
lodgings], stinginess as to one's family [of supporters], stinginess as to
one's gains, stinginess as to one's status, and ingratitude."
— AN 5.259
"These five are a person of integrity's gifts. Which five? A person of
integrity gives a gift with a sense of conviction. A person of integrity
gives a gift attentively. A person of integrity gives a gift in season. A
person of integrity gives a gift with an empathetic heart. A person of
integrity gives a gift without adversely affecting himself or others."
— AN 5.148
Discernment is the character trait of the stream-winner that is most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cutting of the fetter of self-identity views.
However, its implications spread to other facets of right view as well. In
fact, "consummate in view" is one of the epithets for a stream-winner. The
impact of being consummate in view extends, not only to one's intellectual
life, but also to one's emotional life as well.
"There is the case where a monk, having gone to the wilderness, to the root
of a tree, or to an empty dwelling, considers thus: 'Is there any internal
enthrallment unabandoned in me that, enthralled with which, my enthralled
mind would not know or see things as they actually are?' If a monk is
enthralled with sensual passion, then his mind is enthralled. If he is
enthralled with ill will, then his mind is enthralled. If he is enthralled
with sloth and torpor, then his mind is enthralled. If he is enthralled with
restlessness and anxiety, then his mind is enthralled. If he is enthralled
with uncertainty, then his mind is enthralled. If a monk is absorbed in
speculation about this world, then his mind is enthralled. If a monk is
absorbed in speculation about the other world, then his mind is enthralled.
If a monk is given to arguing and quarreling and disputing, stabbing others
with weapons of the mouth, then his mind is enthralled.
"He discerns that, 'There is no enthrallment unabandoned in me that,
enthralled with which, my enthralled mind would not know and see things as
they actually are. My mind is well directed for awakening to the truths.'
This is the first knowledge attained by him that is noble, transcendent, not
held in common with run-of-the-mill people.
"Furthermore, the disciple of the noble ones considers thus: 'When I
cultivate, develop, and pursue this view, do I personally obtain serenity,
do I personally obtain Unbinding?'
"He discerns that, 'When I cultivate, develop, and pursue this view, I
personally obtain serenity, I personally obtain Unbinding.' This is the
second knowledge attained by him that is noble, transcendent, not held in
common with run-of-the-mill people.
"Furthermore, the disciple of the noble ones considers thus: 'Is there,
outside of this [Dhamma and discipline], any other priest or contemplative
endowed with the sort of view with which I am endowed?'
"He discerns that, 'There is no other priest or contemplative outside [the
Buddha's Dispensation] endowed with the sort of view with which I am endowed
.' This is the third knowledge attained by him that is noble, transcendent,
not held in common with run-of-the-mill people.
"Furthermore, the disciple of the noble ones considers thus: 'Am I endowed
with the character of a person consummate in view?' What is the character of
a person consummate in view? This is the character of a person consummate
in view: although he may commit some kind of offence for which a means of
rehabilitation has been laid down, still he immediately confesses, reveals,
and discloses it to the Teacher or to wise companions in the holy life;
having done that, he undertakes restraint for the future. Just as a young,
tender infant lying on his back, when he has hit a live ember with his hand
or his foot, immediately draws back; in the same way, this is the character
of a person consummate in view: although he may commit some kind of offence
for which a means of rehabilitation has been laid down, still he immediately
confesses, reveals, and discloses it to the Teacher or to wise companions
in the holy life; having done that, he undertakes restraint for the future.
"He discerns that, 'I am endowed with the character of a person consummate
in view.' This is the fourth knowledge attained by him that is noble,
transcendent, not held in common with run-of-the-mill people.
"Furthermore, the disciple of the noble ones considers thus: 'Am I endowed
with the character of a person consummate in view?' What is the character of
a person consummate in view? This is the character of a person consummate
in view: although he may be active in the various affairs of his companions
in the holy life, he still has a keen regard for training in heightened
virtue, training in heightened mind, & training in heightened discernment.
Just as a cow with a new calf watches after her calf all the while she is
grazing on grass, in the same way, this is the character of a person
consummate in view: although he may be active in the various affairs of his
companions in the holy life, he still has a keen regard for training in
heightened virtue, training in heightened mind, & training in heightened
discernment.
"He discerns that, 'I am endowed with the character of a person consummate
in view.' This is the fifth knowledge attained by him that is noble,
transcendent, not held in common with run-of-the-mill people.
"Furthermore, the disciple of the noble ones considers thus: 'Am I endowed
with the strength of a person consummate in view?' What is the strength of a
person consummate in view? This is the strength of a person consummate in
view: when the Dhamma and Discipline proclaimed by the Tathagata is being
taught, he heeds it, gives it attention, engages it with all his mind, hears
the Dhamma with eager ears.
"He discerns that, 'I am endowed with the strength of a person consummate in
view.' This is the sixth knowledge attained by him that is noble,
transcendent, not held in common with run-of-the-mill people.
"Furthermore, the disciple of the noble ones considers thus: 'Am I endowed
with the strength of a person consummate in view?' What is the strength of a
person consummate in view? This is the strength of a person consummate in
view: when the Dhamma and Discipline proclaimed by the Tathagata is being
taught, he gains understanding in the meaning, gains understanding in the
Dhamma, gains gladness connected with the Dhamma.
"He discerns that, 'I am endowed with the strength of a person consummate in
view.' This is the seventh knowledge attained by him that is noble,
transcendent, not held in common with run-of-the-mill people.
"A disciple of the noble ones thus possessed of seven factors has well
examined the character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fruit of stream-entry. A
disciple of the noble ones thus possessed of seven factors is endowed with
the fruit of stream-entry."
— MN 48
"There is a manner of reckoning whereby a monk who is a learner, standing at
the level of a learner, can discern that 'I am a learner,' and whereby a
monk who is an adept [i.e., an arahant], standing at the level of an adept,
can discern that 'I am an adept.'
"And what is the manner of reckoning whereby a monk who is a learner,
standing at the level of a learner, can discern that 'I am a learner'? There
is the case where a monk is a learner. He discerns, as it actually is, that
'This is stress... This is the origination of stress... This is the
cessation of stress... This is the path of practice leading to the cessation
of stress.' This is a manner of reckoning whereby a monk who is a learner,
standing at the level of a learner, can discern that 'I am a learner.'
"Furthermore, the monk who is a learner reflects, 'Is there outside of this
[doctrine & discipline] any priest or contemplative who teaches the true,
genuine, & accurate Dhamma like the Blessed One?' And he discerns, 'No,
there is no priest or contemplative outside of this doctrine & discipline
who teaches the true, genuine, & accurate Dhamma like the Blessed One.' This
too is a manner of reckoning whereby a monk who is a learner, standing at
the level of a learner, can discern that 'I am a learner.'
"Furthermore, the monk who is a learner discerns the five faculties: the
faculty of conviction... persistence... mindfulness... concentration...
discernment. He sees clear through with discernment their destiny,
excellence, rewards, & consummation, but he does not touch them with his
body. This too is a manner of reckoning whereby a monk who is a learner,
standing at the level of a learner, can discern that 'I am a learner.'
"And what is the manner of reckoning whereby a monk who is an adept,
standing at the level of an adept, can discern that 'I am an adept'? There
is the case where a monk who is an adept discerns the five faculties: the
faculty of conviction... persistence... mindfulness... concentration...
discernment. He touches with his body and sees clear through with
discernment what their destiny, excellence, rewards, & consummation are.
This is a manner of reckoning whereby a monk who is an adept, standing at
the level of an adept, can discern that 'I am an adept.'
"Furthermore, the monk who is an adept discerns the six sense faculties: the
faculty of the eye... ear... nose... tongue... body... intellect. He
discerns, 'These six sense faculties will disband entirely, everywhere, & in
every way without remainder, and no other set of six sense faculties will
arise anywhere or in any way.' This too is a manner of reckoning whereby a
monk who is an adept, standing at the level of an adept, can discern that 'I
am an adept.'"
— SN 48.53
Then Anathapindika the householder went to where the wanderers of other
persuasions were staying. On arrival he greeted them courteously. After an
exchange of friendly greetings & courtesies, he sat to one side. As he was
sitting there, the wanderers said to him, "Tell us, householder, what views
Gotama the contemplative has."
"Venerable sirs, I don't know entirely what views the Blessed One has."
"Well, well. So you don't know entirely what views Gotama the contemplative
has. Then tell us what views the monks have."
"I don't even know entirely what views the monks have."
"So you don't know entirely what views Gotama the contemplative has or even
that the monks have. Then tell us what views you have."
"It wouldn't be difficult for me to expound to you what views I have. But
please let the venerable ones expound each in line with his position, and
then it won't be difficult for me to expound to you what views I have."
When this had been said, one of the wanderers said to Anathapindika the
householder, "The cosmos is eternal. Only this is true; anything otherwise
is worthless. This is the sort of view I have."
Another wanderer said to Anathapindika, "The cosmos is not eternal. Only
this is true; anything otherwise is worthless. This is the sort of view I
have."
Another wanderer said, "The cosmos is finite..."..."The cosmos is infinite..
."..."The soul & the body are the same..."..."The soul is one thing and the
body another..."..."After death a Tathagata exists..."..."After death a
Tathagata does not exist..."..."After death a Tathagata both does & does not
exist..."..."After death a Tathagata neither does nor does not exist. Only
this is true; anything otherwise is worthless. This is the sort of view I
have."
When this had been said, Anathapindika the householder said to the wanderers
, "As for the venerable one who says, 'The cosmos is eternal. Only this is
true; anything otherwise is worthless. This is the sort of view I have," his
view arises from his own inappropriate attention or in dependence on the
words of another. Now this view has been brought into being, is fabricated,
willed, dependently originated. Whatever has been brought into being, is
fabricated, willed, dependently originated, that is inconstant. Whatever is
inconstant is stress. This venerable one thus adheres to that very stress,
submits himself to that very stress." (Similarly for the other positions.)
When this had been said, the wanderers said to Anathapindika the householder
, "We have each & every one expounded to you in line with our own positions.
Now tell us what views you have."
"Whatever has been brought into being, is fabricated, willed, dependently
originated, that is inconstant. Whatever is inconstant is stress. Whatever
is stress is not me, is not what I am, is not my self. This is the sort of
view I have."
"So, householder, whatever has been brought into being, is fabricated,
willed, dependently originated, that is inconstant. Whatever is inconstant
is stress. You thus adhere to that very stress, submit yourself to that very
stress."
"Venerable sirs, whatever has been brought into being, is fabricated, willed
, dependently originated, that is inconstant. Whatever is inconstant is
stress. Whatever is stress is not me, is not what I am, is not my self.
Having seen this well with right discernment as it actually is present, I
also discern the higher escape from it as it actually is present."
When this was said, the wanderers fell silent, abashed, sitting with their
shoulders drooping, their heads down, brooding, at a loss for words.
Anathapindika the householder, perceiving that the wanderers were silent,
abashed... at a loss for words, got up & went to the Blessed One. On arrival
, having bowed down to the Blessed One, he sat to one side. As he was
sitting there, he told the Blessed One the entirety of his conversation with
the wanderers.
[The Blessed One said:] "Well done, householder. Well done. That is how you
should periodically & righteously refute those foolish men." Then he
instructed, urged, roused, and encouraged Anathapindika the householder with
a talk on Dhamma. When Anathapindika the householder had been instructed,
urged, roused and encouraged by the Blessed One with a talk on Dhamma, he
got up from his seat and, having bowed down to the Blessed One, left,
keeping the Blessed One on his right side. Not long afterward, the Blessed
One addressed the monks: "Monks, even a monk who has long penetrated the
Dhamma in this Doctrine & Discipline would do well, periodically &
righteously, to refute the wanderers of other persuasions in just the way
Anathapindika the householder has done."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南传相应部】第56相应三〇 伽梵婆提
: 一 一时,众多之长者比丘,住于支提国萨罕奢尼卡。
: 二 其时,众多之长老比丘,食后由乞食归,于讲堂集会聚坐,作如是之谈话∶『友
: 等!见苦者,亦见苦集、亦见苦灭、亦见顺苦灭道耶?』
: 三 作如是言,具寿伽梵婆提对长老比丘曰∶
: 『友等!我自世尊处,曾亲闻、亲受∶
: 四 『诸比丘!见苦者,亦见苦集、亦见苦灭、亦见顺苦灭道。见苦集者,亦见苦、
: 亦见苦灭、亦见顺苦灭道。见苦灭者,亦见苦、亦见苦集、亦见顺苦灭道。见顺苦灭道
: 者,亦见苦、亦见苦集、亦见苦灭。』』
: [四九] 第九 须弥(一)

J******s
发帖数: 7538
24
你看得懂英文就读下我下面贴的英文,你的行为差太远
看不懂英文无所谓,反正我坚信你忽悠,haha
The Character of the Stream-winner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 呵呵,初果什么样子?

r****n
发帖数: 8253
25
我先问你一下,我做的是不正业吗?你把人力资源输出也当成人口贩子不正业了?
如果这点可怜判断力,那还是没有必要谈了,你信不信我是初果,也实在和我没关系、

【在 J******s 的大作中提到】
: 你看得懂英文就读下我下面贴的英文,你的行为差太远
: 看不懂英文无所谓,反正我坚信你忽悠,haha
: The Character of the Stream-winner

J******s
发帖数: 7538
26
确实无关,你在这里忽悠人就很过分
这个英文写的就是初果人的那些表现
你有一条符合?
我判断力比你强的不是一点半点,haha,所以才要打倒你长大嘴胡说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我先问你一下,我做的是不正业吗?你把人力资源输出也当成人口贩子不正业了?
: 如果这点可怜判断力,那还是没有必要谈了,你信不信我是初果,也实在和我没关系、

r****n
发帖数: 8253
27
这篇我很早就看过中文版了,从中更加确定自己证果。
r****n
发帖数: 8253
28

哪条不符合?
巴利经藏中以四个素质描述初果者,有一个标准公式。初果四个素质的前三个因素与斩
断疑惑的束缚直接有关。第四个因素与斩断对戒律与修持的执取这个束缚有关。
“有这样一个情形,圣者的这位弟子拥有对佛陀不可动摇的信心…对法不可动摇的信心
…对僧伽不可动摇的信心…他/她拥有受圣者们欣赏的戒德: 不破不坏、无暇无疵、利
于解脱、受智者赞扬、清净无染、走向正定。”

【在 J******s 的大作中提到】
: 确实无关,你在这里忽悠人就很过分
: 这个英文写的就是初果人的那些表现
: 你有一条符合?
: 我判断力比你强的不是一点半点,haha,所以才要打倒你长大嘴胡说

J******s
发帖数: 7538
29
lol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 哪条不符合?
: 巴利经藏中以四个素质描述初果者,有一个标准公式。初果四个素质的前三个因素与斩
: 断疑惑的束缚直接有关。第四个因素与斩断对戒律与修持的执取这个束缚有关。
: “有这样一个情形,圣者的这位弟子拥有对佛陀不可动摇的信心…对法不可动摇的信心
: …对僧伽不可动摇的信心…他/她拥有受圣者们欣赏的戒德: 不破不坏、无暇无疵、利
: 于解脱、受智者赞扬、清净无染、走向正定。”

J******s
发帖数: 7538
30
mark
大家都是明眼人

代。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这篇我很早就看过中文版了,从中更加确定自己证果。
相关主题
佛度一切众生否?[合集] 如理做意
马哈希教授四种保护之二最好禅修的地方 就在你心里 ZT
动中禅大乘佛教的出现(一行禅师著)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r****n
发帖数: 8253
31
另外,作者也提到了初果仍然会破小戒。而绝对不是什么任何戒都不犯。
结集时某些阿罗汉认为除四波罗夷戒之外的,其他都是小小戒,可舍。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 哪条不符合?
: 巴利经藏中以四个素质描述初果者,有一个标准公式。初果四个素质的前三个因素与斩
: 断疑惑的束缚直接有关。第四个因素与斩断对戒律与修持的执取这个束缚有关。
: “有这样一个情形,圣者的这位弟子拥有对佛陀不可动摇的信心…对法不可动摇的信心
: …对僧伽不可动摇的信心…他/她拥有受圣者们欣赏的戒德: 不破不坏、无暇无疵、利
: 于解脱、受智者赞扬、清净无染、走向正定。”

r****n
发帖数: 8253
32

是智者吗?
我丝毫看不到你是什么明眼人。你连一些极为简单的东西都搞错,还什么明眼。

【在 J******s 的大作中提到】
: mark
: 大家都是明眼人
:
: 代。

w*****r
发帖数: 7106
33
JeanIris 快要被NC了.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智者吗?
: 我丝毫看不到你是什么明眼人。你连一些极为简单的东西都搞错,还什么明眼。

d******e
发帖数: 4192
34
其实我早就看出来了,你一开始是
一哭,二闹,三上吊,就是闹着玩的,
因为一切的发生都太突然了,根本没有任何迹象.
我推测WaiChi也是很吃惊的,你本来好好的,
虽然你会周期性地发作一下,具体的表现就是高潮的时候
贴贴私人信件什么的,到也没有愈演愈烈的理由.
但是你突然要死要活,我甚至以为你的公司出了什么事情了,
果然不出所料,你确实是公司合伙人出事了.
你可能确实想说说一死了之来排泄情绪吧....
谁知道后来来看的人越来越多,你就下不了台了,
劝你的人越来越多,你就开始写自传,被自己的情绪感染欺骗了.
很自然地假戏真做了,我觉得你这种人,可悲就在于
你会慢慢进入角色情绪,分不清楚真假,
这也是最可怕的一点.
所以你会自己骗自己,然后又不自觉地骗你周围的人.
说实话,你确实难以理解,我特别不相信你,
但是你又会非常真诚地辩解,令人不得不相信你.
这可能就是你的个人魅力,你也许有一天会忽悠
到人,因为你真诚地演戏的能力超强.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智者吗?
: 我丝毫看不到你是什么明眼人。你连一些极为简单的东西都搞错,还什么明眼。

l*****a
发帖数: 38403
35
Dana很关心runsun啊

【在 d******e 的大作中提到】
: 其实我早就看出来了,你一开始是
: 一哭,二闹,三上吊,就是闹着玩的,
: 因为一切的发生都太突然了,根本没有任何迹象.
: 我推测WaiChi也是很吃惊的,你本来好好的,
: 虽然你会周期性地发作一下,具体的表现就是高潮的时候
: 贴贴私人信件什么的,到也没有愈演愈烈的理由.
: 但是你突然要死要活,我甚至以为你的公司出了什么事情了,
: 果然不出所料,你确实是公司合伙人出事了.
: 你可能确实想说说一死了之来排泄情绪吧....
: 谁知道后来来看的人越来越多,你就下不了台了,

S**U
发帖数: 7025
36
主张「除四波罗夷戒之外的,其他都是小小戒,可舍」在结集时被否定,也不是阿罗汉
的主张。
小小戒可舍指什么,印顺法师考证过。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27/yinshun27-04.html
阿难在结集大会中,向大众传达了释尊的遗命∶「小小戒可舍」。据传说∶什么是小小
戒,由于阿难没有问佛,所以法会大众,异说纷纭。结果,大迦叶出来中止讨论,决定
为∶「若佛所不制,不应妄制;若已制者,不得有违。如佛所教,应谨学之」(『五分
律』三0)。什么是小小戒,既然大家莫衷一是,那不如奉行如来的一切律制。已制的
不得舍除,没有制的不得再制,那是怎样的忠于佛制!然而,「小小戒可舍」,到底是
释尊最后的遗命。所以大迦叶的硬性决定,不免违反佛陀的本意。为了这,大迦叶指责
阿难,为什么没有详细问佛,犯突吉罗罪。这一问题,导火线一样,大迦叶接著提出一
连串的指责。所以阿难的被责,决不只是为了没有问明白,而更有内在的问题。
什么是小小戒?小小戒,或译微细戒;杂碎戒;小随小戒;随顺杂碎戒禁。在结集
法会上,虽并没有定论,但在各家律典中,都曾给予明白的解说。
一、一切戒法(『十诵律』一0;『鼻奈耶』七;『萨婆多毘尼毘婆沙』六)
二、除四事(『根有律』二七;『萨婆多部律摄论』九;『二十二明了论』)
三、除四事十三事(『僧只律』一四;『四分律』一八)
四、除四事十三事二不定法(『五分律』六)
如照第一类(『十诵律』等)解说,那佛说「小小戒可舍」,不等于全部取消了律
制吗?这是决无可能的。那怎么会作这样的解说?这无非强化反对「小小戒可舍」的理
由。照这类律师的看法,小小戒可舍,那就等于取消了一切律制!所以凡主张小小戒(
杂碎戒)可舍的,就是不重律,不持戒的比丘。这一推论,是有充分根据的。比较有关
五百结集的各家广律,阿难的传达佛说,有二类不相同的句法。一、如『僧只律』的「
我当为诸比丘舍微细戒」;『四分律』的「自今已去,为诸比丘舍杂碎戒」;『有部杂
事』的「所有小随小戒,我于此中欲有放舍,令苾刍僧伽得安乐住」。看起来,这是为
了「苾刍僧伽得安乐住」,而作无条件的放舍。其实是衬托出舍小小戒的过失,而刻划
出那些主张舍小小戒的丑恶。原来,小小戒可舍,在现存的律典中是被看作非法的。如
大迦叶在来拘尸那途中听到跋难陀说∶「彼长老(指佛)常言,应行是,不应行是(即
律制)。我等于今始脱此苦,任意所为,无复拘碍」(『五分律』三0)。这里的不再
持律,无复拘碍,不就是舍小小戒,得安乐住吗?但这是大迦叶所反对,为此而发起结
集的。又如波逸提中的轻呵毘尼戒(学处)也是说∶「用是杂碎戒为?半月说戒时,令
诸比丘疑悔热恼,忧愁不乐」(『十诵律』一0)。这是说,这些杂碎戒,使人忧愁苦
恼,所以不必要它。这岂非与舍小小戒,令僧安乐一致!大迦叶为此而决定了发起结集
毘尼,而阿难竟公然传达如来的遗命「小小戒可舍」,这简直与大迦叶为难。明了大迦
叶与律师们的见地,根本不同意小小戒可舍,那对一连串的责难阿难,也就不觉得可怪
了!
二、另有一类不同的句法,如『十诵律』说∶「我般涅盘后,若僧一心共和合筹量
,放舍微细戒」;南传『铜鍱律』及『长部』(十六)『大般涅盘经』说∶「我灭后僧
伽若欲舍小小戒者,可舍」;『毘尼母经』说∶「吾灭度后,应集众僧舍微细戒」。这
不是说随便放弃,也不是说舍就舍,而整篇的舍去众学法,波逸提等。这是要「僧伽一
心和合筹量」的共同议决,对于某些戒,在适应时地情况下而集议放舍。这里,请略说
释尊制戒的情形。释尊因犯制戒,是发生了问题,才集合大众而制为学处(戒)。其中
重要的,如不净行,大妄语等,一经发现,立刻集众制定,不得再犯。有些当时只呵责
几句,以后又有类似的情形发生,觉得有禁止必要,于是集众制定。要知道,「毘尼中
结戒法,是世界中实」(『智度论』一);是因时、因地、因人而制的,多数有关于衣
食行住医药等问题;是为了僧伽清净和乐,社会尊敬信仰而制立的。所以如时代不同,
环境不同,人不同,有些戒法,就必需有所改变。就是释尊在世,对于亲自制定的学处
(戒),或是一制,再制;或是一开,再开;或是制了又开,开了又制。因为不这样,
戒法就不免窒碍难行。所以如戒法(学处)固定化,势必不能适应而失去戒法的意义。
释尊是一切智者,深深理会到这些情形,所以将「小小戒可舍」的重任,交给僧伽,以
便在时地机宜的必要下,僧伽可集议处理小小戒;这才能适应实际,不致窒碍难通。但
苦行与重戒者,以为舍小小戒,就是破坏戒法,不要一切戒法,只是为了便于个人的任
意为非。这与释尊「小小戒可舍」的见地,距离实在太远,也难怪他们坚决反对了!据
『五分律』(四)等说∶僧伽也可以立制──波逸提等。但头陀苦行的优婆斯那,不肯
尊敬僧伽的制立,而只承认佛制。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另外,作者也提到了初果仍然会破小戒。而绝对不是什么任何戒都不犯。
: 结集时某些阿罗汉认为除四波罗夷戒之外的,其他都是小小戒,可舍。

r****n
发帖数: 8253
37

老歪私下忽悠我的那些东西就应该贴,这样才能更看出这个骗子的真面目
而且老歪自己说了如果不符合佛法,就可以公开讨论。
拜托,那都是自杀事件两年以前的事情了
你记性真“好”。

【在 d******e 的大作中提到】
: 其实我早就看出来了,你一开始是
: 一哭,二闹,三上吊,就是闹着玩的,
: 因为一切的发生都太突然了,根本没有任何迹象.
: 我推测WaiChi也是很吃惊的,你本来好好的,
: 虽然你会周期性地发作一下,具体的表现就是高潮的时候
: 贴贴私人信件什么的,到也没有愈演愈烈的理由.
: 但是你突然要死要活,我甚至以为你的公司出了什么事情了,
: 果然不出所料,你确实是公司合伙人出事了.
: 你可能确实想说说一死了之来排泄情绪吧....
: 谁知道后来来看的人越来越多,你就下不了台了,

r****n
发帖数: 8253
38

在结集的时候,参与的人全是阿罗汉啊。这也经中记载的。
印顺法师推测小小戒可舍是一些不持戒的人提的,这是没有道理的。因为阿罗汉绝对不
可能不持戒。
而且佛陀确实说了小小戒可舍,只是阿难没有问清楚。
而当时迦叶尊者一方面因为自己的风格,另外一方面可能考虑到如果舍掉一些小戒,会
有不好的后果,所以就坚持了对佛陀所说的戒律,全部不舍。但也不再制定新的戒律。
其实研究戒律的形成就知道,很多戒条都是因地因时制定的,也是不断补充甚至修订,
这反映了佛陀绝对不是死板僵化之人。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主张「除四波罗夷戒之外的,其他都是小小戒,可舍」在结集时被否定,也不是阿罗汉
: 的主张。
: 小小戒可舍指什么,印顺法师考证过。
: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27/yinshun27-04.html
: 阿难在结集大会中,向大众传达了释尊的遗命∶「小小戒可舍」。据传说∶什么是小小
: 戒,由于阿难没有问佛,所以法会大众,异说纷纭。结果,大迦叶出来中止讨论,决定
: 为∶「若佛所不制,不应妄制;若已制者,不得有违。如佛所教,应谨学之」(『五分
: 律』三0)。什么是小小戒,既然大家莫衷一是,那不如奉行如来的一切律制。已制的
: 不得舍除,没有制的不得再制,那是怎样的忠于佛制!然而,「小小戒可舍」,到底是
: 释尊最后的遗命。所以大迦叶的硬性决定,不免违反佛陀的本意。为了这,大迦叶指责

r****n
发帖数: 8253
39

她不是关心我,她是关心她自己。想通过否定我,而保护她自己而已。
她也有点可怜。

【在 l*****a 的大作中提到】
: Dana很关心runsun啊
d******e
发帖数: 4192
40
是,你把老婆孩子送回老家,一个人
在家演出一场自杀戏,也确实是不错的.
至于说和你公司有关系,你确实当时陷入财政困难了,
因为你自己说后来改变你想法的一个理由是:
怕别人说你是"畏罪自杀"?
有人到网上揭露你了,我惊叹你的才能,在于你替自己辩解的
能力,超强.
至于你怎么说WaiChi随你,不要以为人人都象你那么在乎.
那么需要辩解.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 她不是关心我,她是关心她自己。想通过否定我,而保护她自己而已。
: 她也有点可怜。

相关主题
大乘佛教的出现(一行禅师著)zz原始佛教基本概念汇编
初果者的素养 -- 上座部经文选编好书推荐:佛陀的勇士們
帕奥尊者教导的安那般那念原始佛教基要概念汇编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x******i
发帖数: 14369
41
时间过很快呀,一下子居然三年了,偶那个时候第一次发帖就是劝RUNSUN不要自杀,只
是单纯的好心,并没有细细考古WISDOM的过去,那段时间,WISDOM乱得很,我根本看不
清谁说的是对谁说的是错。完全凭直觉做事。
现在三年过去了,我在WISDOM断断续续潜水打酱油,观察着各种各样的人的言行举止。
BBS真的是个大社会,很多真实生活中不易看到的人性一面,在网上就很容易看出来。
我对RUNSUN没有特别大的意见,除了他对PURITY的指责,绝不同意外,其他他说的都觉
得没有什么十分讨厌的地方。说实话,我还要特别感谢他,可能版上有些人也会这样说:
不是他我会不知道GYFM
不是他我也不会接触到南传佛法。
对于RUNSUN我就是那么简单的评价而已。

【在 T*******x 的大作中提到】
: 我觉得你在事实上没有说假话,但在心理上说的是自欺之话:
: 1.你宣布自杀之初是有表演性质,我想大多数人都是这么想的。
: 2.后来你劝说你老婆接受你自杀的决定,我相信你做过。
: 3.但是你并没有真正决定要死,你内心深处知道自己根本不会死。
: 所以这个时候你有自欺之心。包括现在你发誓的时候仍有自欺之心。
: 我这么说你,并不是因为我能知道你的内心,
: 而是因为我自己也有这样自欺的经验,而且很多。
: 我相信每个人都很多,所以每个人对这个心理都应该很熟悉。
: qxc和dreamfly没有相信你,这一点他们是对的。
: 但我不赞同他们那这件事开玩笑的态度。

T*******x
发帖数: 8565
42
当然我这都是猜测。
如果当时各种形势发展到一定程度,你也可能慷慨赴死。
但是可能性不高,我是说,形势发展到那个程度的可能性不高,我想这个你也有估计。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 她不是关心我,她是关心她自己。想通过否定我,而保护她自己而已。
: 她也有点可怜。

S**U
发帖数: 7025
43
小小戒指四波罗夷之外,不是结集时的主张。你说是,要举证。
律藏说法不同,正因为阿难没问佛,结集时无人知道佛指什么。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 她不是关心我,她是关心她自己。想通过否定我,而保护她自己而已。
: 她也有点可怜。

d******e
发帖数: 4192
44
根本就没可能自杀.
根本就是演戏,但是后来稍微演得真了点,那是演技好了点.
他这个人,你一点都不能相信的.
这是我慢慢看出来的,我一开始不信他,是我的直觉,
后来发现他非常能狡辩,我可以说说了太多,
但是这个人,是死不悔改的.

【在 T*******x 的大作中提到】
: 当然我这都是猜测。
: 如果当时各种形势发展到一定程度,你也可能慷慨赴死。
: 但是可能性不高,我是说,形势发展到那个程度的可能性不高,我想这个你也有估计。

r****n
发帖数: 8253
45

我在一开始“策划”的时候,就估计了可能的结果,我料定waichi必定嘲笑,甚至不断
用刺激的方法。我也估计GYFM的信徒会有什么表现,当然肯定会有劝的。但我的主要目
标对象就是waichi和他的信徒。所以我认为这个戏发展下去很可能会逼我必定死。
我当时没有评估死的可能性有多少,但是绝不是什么死的可能性不高。我也在最开始
就做好了这个心理准备。
后来,还没有到计划当中的高潮,我就觉得我看来一定得死,并做好了决心。
当时除了家庭外,我其他的都已经没什么牵挂了,在修行方面,我已经基本完成此生任
务。
另外,我当时和waichi已经斗了一年,被waichi以及waichi的那些信徒们恶意攻击,诽
谤,揣测,当时也多少有点“以死证明清白”的心吧。
我提醒你,你可以猜测我自欺,但是不要认定我自欺,除非你有他心通。
你不是当事人,很多事情你远远不了解。

【在 T*******x 的大作中提到】
: 当然我这都是猜测。
: 如果当时各种形势发展到一定程度,你也可能慷慨赴死。
: 但是可能性不高,我是说,形势发展到那个程度的可能性不高,我想这个你也有估计。

r****n
发帖数: 8253
46

这个也是讽刺吗?
当时我老婆一直在我身边。
呵呵,这些你可以不信。这没什么。
我只描述事实而已。我更不觉得这里的人会改变看法。尤其像你这类人。

【在 d******e 的大作中提到】
: 是,你把老婆孩子送回老家,一个人
: 在家演出一场自杀戏,也确实是不错的.
: 至于说和你公司有关系,你确实当时陷入财政困难了,
: 因为你自己说后来改变你想法的一个理由是:
: 怕别人说你是"畏罪自杀"?
: 有人到网上揭露你了,我惊叹你的才能,在于你替自己辩解的
: 能力,超强.
: 至于你怎么说WaiChi随你,不要以为人人都象你那么在乎.
: 那么需要辩解.

d******y
发帖数: 3668
47
那时候几果了?名利心这么重。自杀或不自杀全取决于自以为的他人的想法。
1。“否则会被人嘲笑”
2。“岂不是要被人说成是畏罪自杀了”
所谓drama queen,就是变了法的折腾就为了炒作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印象,特把自己
当回事,danalake用“装腔作势”四个字简直太恰如其分了。
你要是真死了,你以为人们会记得你多久,偶尔想起来或许就像记起一个too old的
joke,说不定连嘴角上扬笑一下都懒得笑。
waichi,
这篇文章
娘养的
得为他们死。
该是不到
间内,又刚好最初介绍我入GYFM的一个青岛朋友很可能恰巧看到了,我和他早已经失去
联系七八年,于是他来这里,说他自己也彻底摆脱GYFM了,他还向我道歉,我自己也是
很高兴,因为连他这样的人都退
不该死
跑了
r****n
发帖数: 8253
48

明显是结集时的主张。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小小戒指四波罗夷之外,不是结集时的主张。你说是,要举证。
: 律藏说法不同,正因为阿难没问佛,结集时无人知道佛指什么。

r****n
发帖数: 8253
49

关键是并非如此,并且达不到我所说的效果。
如果死了,有人就开始找真正死因,极有可能找到那帖子。
这个实在没觉得。小事一件而已,仅当时可能稍微震撼一下,也仅仅某些人而已
每天还不是死那么多人吗。哪怕是一些名人,也照样记不起什么。

【在 d******y 的大作中提到】
: 那时候几果了?名利心这么重。自杀或不自杀全取决于自以为的他人的想法。
: 1。“否则会被人嘲笑”
: 2。“岂不是要被人说成是畏罪自杀了”
: 所谓drama queen,就是变了法的折腾就为了炒作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印象,特把自己
: 当回事,danalake用“装腔作势”四个字简直太恰如其分了。
: 你要是真死了,你以为人们会记得你多久,偶尔想起来或许就像记起一个too old的
: joke,说不定连嘴角上扬笑一下都懒得笑。
: waichi,
: 这篇文章
: 娘养的

d******y
发帖数: 3668
50
你啊自相矛盾惯了,一边特在意那个“自我”,一边还要装作毫不在乎,而且常常前后
两句话里面就能看出这种自欺欺人的倾向,不过其实也一致,就像下面,前面说的是别
人怎么看你对你很重要,后面装作不以为然也是为了试图影响别人对你的看法,但是你
把别人想得跟你一样naive了,呵呵。

自己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 关键是并非如此,并且达不到我所说的效果。
: 如果死了,有人就开始找真正死因,极有可能找到那帖子。
: 这个实在没觉得。小事一件而已,仅当时可能稍微震撼一下,也仅仅某些人而已
: 每天还不是死那么多人吗。哪怕是一些名人,也照样记不起什么。

相关主题
不隨感覺起舞-阿姜蘇美多十日内观开示--第二天[转载]
阿含经中论说受想思同时升起的经文经论所说邪淫是什么?
蛇喻经-佛陀对学习教理的开示Abhidhamma Online Seminar by Susila starting in Jan.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r****n
发帖数: 8253
51

我某些时候还是比较在意的,只是相比一般人,实在轻多了。
阿罗汉才断除慢心,小小初果,贪爱还相对很重。
~~~~~~~~~~~~~~~~~~~~~
是别人对我为什么会死的原因,这个对我很重要。
如果死了,却被别人说成别的,这个不是我的目的。

【在 d******y 的大作中提到】
: 你啊自相矛盾惯了,一边特在意那个“自我”,一边还要装作毫不在乎,而且常常前后
: 两句话里面就能看出这种自欺欺人的倾向,不过其实也一致,就像下面,前面说的是别
: 人怎么看你对你很重要,后面装作不以为然也是为了试图影响别人对你的看法,但是你
: 把别人想得跟你一样naive了,呵呵。
:
: 自己

d******y
发帖数: 3668
52
好吧,呵呵,你就继续你的悲壮英雄情结吧,这样的人通常就是太把自己当根葱了。
每个不想解脱的人在这个三界中都有自己爱玩的,各玩各游戏,各回各家。

前后
是别
是你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某些时候还是比较在意的,只是相比一般人,实在轻多了。
: 阿罗汉才断除慢心,小小初果,贪爱还相对很重。
: ~~~~~~~~~~~~~~~~~~~~~
: 是别人对我为什么会死的原因,这个对我很重要。
: 如果死了,却被别人说成别的,这个不是我的目的。

r****n
发帖数: 8253
53
你师父随佛最近有没有新的文字或演讲?

【在 d******y 的大作中提到】
: 好吧,呵呵,你就继续你的悲壮英雄情结吧,这样的人通常就是太把自己当根葱了。
: 每个不想解脱的人在这个三界中都有自己爱玩的,各玩各游戏,各回各家。
:
: 前后
: 是别
: 是你

i*****g
发帖数: 11893
54
快速扫描过帖子
咕噜一句,精神有毛病,认知有缺陷
LZ还是歇歇吧,还整天证来证去的,先做个正常人
d******e
发帖数: 4192
55
我问你老婆在哪里?是否需要有人
比如J去通知你老婆.
你的回答是把老婆和孩子送回老家了.
因此我怀疑你老婆不知道,事后我
问你,老婆是否知道你自杀的事情.
你的回答是知道而且支持.
现在你又说老婆一直在你身边,
你要么记性不好,要么就是当时说谎.
不管怎么说,你老婆在你身边,你自杀个鬼啊.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你师父随佛最近有没有新的文字或演讲?
d******e
发帖数: 4192
56
他的自欺是非常严重的,这个一方面影响到他的生活,逻辑,
思考和为人处世,另一方面他会骗到很多人,他是认认真真的
在骗人,这个就更糟糕了.在佛法上,在公司上都会这样做.
他根本没办法如实知见,明辨是非.
我现在开始理解自欺多可怕.
我们每个人都自欺,都是程度不同而已.
也许自欺是心理保护的一种机制,这样做可以避免心理
上受到伤害.可是过度的自欺,非常严重的时候,
一定会造成精神障碍的.

【在 T*******x 的大作中提到】
: 当然我这都是猜测。
: 如果当时各种形势发展到一定程度,你也可能慷慨赴死。
: 但是可能性不高,我是说,形势发展到那个程度的可能性不高,我想这个你也有估计。

d******e
发帖数: 4192
57
确实很关心你,我一看到你的时候,就否定你了,
很早了.那时只是从我的直觉出发的.
但是理解你是后来的事情.
我现在越来越理解你,我其实也越来越理解我自己.
我最早被人说自欺是在小学的时候,和我女儿这么大的小女孩呢,
老师说"你们看谁谁,她是睁着大眼睛说瞎话",
我现在理解那是我自欺的最初表现.
你从小没碰到一个好老师这样教你,现在改就已经太难了.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你师父随佛最近有没有新的文字或演讲?
r****n
发帖数: 8253
58

为什么不是你记错了?
我当时是计划最后把她们送回去。也应该在这里说过。而你却弄成了已经送回去了。
事情在这里发生几天了,我当时还在版上说和我老婆商量了。
而且J根本就不知道我家在哪里,我有必要为这个而编造吗?

【在 d******e 的大作中提到】
: 我问你老婆在哪里?是否需要有人
: 比如J去通知你老婆.
: 你的回答是把老婆和孩子送回老家了.
: 因此我怀疑你老婆不知道,事后我
: 问你,老婆是否知道你自杀的事情.
: 你的回答是知道而且支持.
: 现在你又说老婆一直在你身边,
: 你要么记性不好,要么就是当时说谎.
: 不管怎么说,你老婆在你身边,你自杀个鬼啊.

J******s
发帖数: 7538
59
你是佛陀?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 为什么不是你记错了?
: 我当时是计划最后把她们送回去。也应该在这里说过。而你却弄成了已经送回去了。
: 事情在这里发生几天了,我当时还在版上说和我老婆商量了。
: 而且J根本就不知道我家在哪里,我有必要为这个而编造吗?

r****n
发帖数: 8253
60

何来此问?
你应该根本没看懂吧,否则不会问出这么没头没脑的问题。

【在 J******s 的大作中提到】
: 你是佛陀?
相关主题
近行定与安止定-zz马哈希教授四种保护之二
请教(二)动中禅
佛度一切众生否?[合集] 如理做意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d******e
发帖数: 4192
61
你当时不是宣称已经开始绝食了吗?我想着你是一个人在家呀,你老婆在家,
你怎么可以做到绝食呢?

你开玩笑吧,你已经死了,你还怎么把你老婆送回去呢?
你应该是先把你老婆送回去了,然后一个人玩自杀才合理,对吧?
你老婆在你身边,你在一间屋子里上网玩自杀,你老婆
在另外一间房子里,同意你自杀,这合理吗?
我想象你可能对你老婆说,我死了就可以拿到一笔钱,
因为他们必需为我的自杀负责云云,你老婆可能就勉强同意了.
你呀,在网上要钱真的不是第一次了,演戏也演了几出了,
你是从头到尾都在骗人.所以你以后还会骗的.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 何来此问?
: 你应该根本没看懂吧,否则不会问出这么没头没脑的问题。

q*c
发帖数: 9453
62

好久没看, 一来就看到这么喜庆的帖子, 呵呵。
这事情你就没智慧来, 天下怪事多的很, 你要是都严肃,
不得累死? 而且对方本来就是演戏, 但是要的目的就是要你当真,
希望以你的好心,好以此要挟你, 你现在来严肃, 岂不是让对方顺竿爬?
这就和对付人质事件一个道理 -- 愚蠢的政府就出钱买暂时的平安,
劫机事件就不断。 政府下狠手不留幻想, 哪怕人质死光也要你劫机犯好看,
就没人劫机了。
道理一样 -- 所以我那态度看似残酷, 其实对糊涂人好,
你这看似满足了自己的高尚“人性”, 其实不过是跳了别人给你的坑,
于人于己两不利。
当然, r 同学要是真自杀了, 你说咋办? 每天地球死上百万的人,
你也没有啥感觉吧。 一个成年人玩这个, 后果就要考量清楚。
大家都没做错啥, 只是没有降低自己的智商
陪本来该是大人的小孩玩耍, 所以没啥。 I will sleep sound and well.

【在 T*******x 的大作中提到】
: 我觉得你在事实上没有说假话,但在心理上说的是自欺之话:
: 1.你宣布自杀之初是有表演性质,我想大多数人都是这么想的。
: 2.后来你劝说你老婆接受你自杀的决定,我相信你做过。
: 3.但是你并没有真正决定要死,你内心深处知道自己根本不会死。
: 所以这个时候你有自欺之心。包括现在你发誓的时候仍有自欺之心。
: 我这么说你,并不是因为我能知道你的内心,
: 而是因为我自己也有这样自欺的经验,而且很多。
: 我相信每个人都很多,所以每个人对这个心理都应该很熟悉。
: qxc和dreamfly没有相信你,这一点他们是对的。
: 但我不赞同他们那这件事开玩笑的态度。

q*c
发帖数: 9453
63
haha, “嘴角微微上扬” - 修仙小说的典型句式.
ok, 不打酱油了。

自杀
的不
该明
望通
骗子
们没
骗子
,将
那些
设计
的危
自杀
悟了
意外
信那
的不
个合

【在 d******y 的大作中提到】
: 那时候几果了?名利心这么重。自杀或不自杀全取决于自以为的他人的想法。
: 1。“否则会被人嘲笑”
: 2。“岂不是要被人说成是畏罪自杀了”
: 所谓drama queen,就是变了法的折腾就为了炒作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印象,特把自己
: 当回事,danalake用“装腔作势”四个字简直太恰如其分了。
: 你要是真死了,你以为人们会记得你多久,偶尔想起来或许就像记起一个too old的
: joke,说不定连嘴角上扬笑一下都懒得笑。
: waichi,
: 这篇文章
: 娘养的

S**U
发帖数: 7025
64
要过年了,GYFM 送戏娱乐大众。

【在 q*c 的大作中提到】
: haha, “嘴角微微上扬” - 修仙小说的典型句式.
: ok, 不打酱油了。
:
: 自杀
: 的不
: 该明
: 望通
: 骗子
: 们没
: 骗子

T*******x
发帖数: 8565
65
你这么说也对。

【在 q*c 的大作中提到】
: haha, “嘴角微微上扬” - 修仙小说的典型句式.
: ok, 不打酱油了。
:
: 自杀
: 的不
: 该明
: 望通
: 骗子
: 们没
: 骗子

T*******x
发帖数: 8565
66
你的说法我完全都同意。
我对你和dreamfly在runsun自杀这件事上的不满大概是因为你们“拉偏架”,
本来runsun这边就势单力孤,你们又在旁边嘲笑,这是令人恼火。
你虽然嘲笑,但是基本上没什么问题。dreamfly稍有一点问题。

【在 q*c 的大作中提到】
: haha, “嘴角微微上扬” - 修仙小说的典型句式.
: ok, 不打酱油了。
:
: 自杀
: 的不
: 该明
: 望通
: 骗子
: 们没
: 骗子

q*c
发帖数: 9453
67
不是“也对”, 而是就应该这样。 你几个那些玩意都是大错。
如果真说害人, 你们那才是真害 runsun 的 -- 虽然我也没啥帮人的意思。
那些满肚子爱心的同学(包括你这样见义勇为的兄弟), 就像 waichi 说的,
r 乞钱, 但是本来有更合理的道路去弄钱,
你这时给他一毛钱, 就害死他和你自己了。
你。...趁着新年, 忏悔吧。 :)
同情弱者是人的本性,
者本来是件美好的事情, 可是什么事情不分具体情况, 就成坏事。
何况 r 同学是“强” 者, 呵呵, 没看 it 吧我们追骂的满天飞,
都追杀到我的俱乐部里面去了,几时你看到我们还嘴来着 :) 哈哈
新年快乐, 修行进步。

【在 T*******x 的大作中提到】
: 你这么说也对。
r******2
发帖数: 1021
68

看着狗娘养的说的话。
别说我当时是已经带了一份要死的心,就哪怕我当时全是演戏,我目的是为了什么???
为了要挟?我要挟个啥?我要挟你手上那几个臭钱吗?
我目的完全就是为了让你们这些人能认清waichi这个骗子的真面目。早日摆脱他的控制。
而且当时waichi胡扯四禅八定,竟然说什么初禅最高空无边处定,暴露及其无知低级的
一面,还编造出一个什么三界九地图,我当时很希望你们这些信徒要去重视这个问题。
你们的偶像连最基础的四禅八定都搞错,他还什么地狱佛陀来去自如。
我那一年浪费大量精力时间,甚至把自己公司都不管了,自己一个人和waichi斗,我就
为了你们认为的报复吗?
拜托,我几乎全部是为了你们这些狼心狗肺的。
可你们呢????

【在 q*c 的大作中提到】
: 不是“也对”, 而是就应该这样。 你几个那些玩意都是大错。
: 如果真说害人, 你们那才是真害 runsun 的 -- 虽然我也没啥帮人的意思。
: 那些满肚子爱心的同学(包括你这样见义勇为的兄弟), 就像 waichi 说的,
: r 乞钱, 但是本来有更合理的道路去弄钱,
: 你这时给他一毛钱, 就害死他和你自己了。
: 你。...趁着新年, 忏悔吧。 :)
: 同情弱者是人的本性,
: 者本来是件美好的事情, 可是什么事情不分具体情况, 就成坏事。
: 何况 r 同学是“强” 者, 呵呵, 没看 it 吧我们追骂的满天飞,
: 都追杀到我的俱乐部里面去了,几时你看到我们还嘴来着 :) 哈哈

r******2
发帖数: 1021
69

既然你都同意,请告诉我,我当时想要挟什么,有什么根据?

【在 T*******x 的大作中提到】
: 你的说法我完全都同意。
: 我对你和dreamfly在runsun自杀这件事上的不满大概是因为你们“拉偏架”,
: 本来runsun这边就势单力孤,你们又在旁边嘲笑,这是令人恼火。
: 你虽然嘲笑,但是基本上没什么问题。dreamfly稍有一点问题。

r******2
发帖数: 1021
70

你这不是骂回来了,而且继续以往的恶毒风格,骂人绝对不带脏字,但是像刀一样。
别骂了就跑,继续啊,这才像个有种的男人。

【在 q*c 的大作中提到】
: 不是“也对”, 而是就应该这样。 你几个那些玩意都是大错。
: 如果真说害人, 你们那才是真害 runsun 的 -- 虽然我也没啥帮人的意思。
: 那些满肚子爱心的同学(包括你这样见义勇为的兄弟), 就像 waichi 说的,
: r 乞钱, 但是本来有更合理的道路去弄钱,
: 你这时给他一毛钱, 就害死他和你自己了。
: 你。...趁着新年, 忏悔吧。 :)
: 同情弱者是人的本性,
: 者本来是件美好的事情, 可是什么事情不分具体情况, 就成坏事。
: 何况 r 同学是“强” 者, 呵呵, 没看 it 吧我们追骂的满天飞,
: 都追杀到我的俱乐部里面去了,几时你看到我们还嘴来着 :) 哈哈

1 (共1页)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近行定与安止定-zz初果者的素养 -- 上座部经文选编
请教(二)帕奥尊者教导的安那般那念
佛度一切众生否?zz原始佛教基本概念汇编
马哈希教授四种保护之二好书推荐:佛陀的勇士們
动中禅原始佛教基要概念汇编
[合集] 如理做意不隨感覺起舞-阿姜蘇美多
最好禅修的地方 就在你心里 ZT阿含经中论说受想思同时升起的经文
大乘佛教的出现(一行禅师著)蛇喻经-佛陀对学习教理的开示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he话题: consummate话题: view话题: enthral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