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isdom版 - 善知识十相-zz
相关主题
你未经历过的出家生活(83)-- 感性、理性、悟性净空法师:如果梦到过世的亲人要如何做
净慧:柏林寺禅七开示(二):持戒、修定、证慧菩萨十地(摘录)
这个应该算是戒律比较严谨的寺庙了吧醒梦辩论歌·幻乐众音讲记 Zz
慈悲没敌人,智慧没烦恼一切众生以四食存--抟食
谁是善知识-菩提道次第广论何谓“我”与“无我”?
[合集] 希望有人能够帮助问一下法师关于同性恋持戒的问题Re: 怎麽对付蟑螂?
你未经历过的出家生活(8)—— 由戒而生定[合集] 佛法的真精神Zz
地藏经视频解脱(ZHUAN)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法师话题: 众生话题: 知识话题: 学生话题: 十相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J******s
发帖数: 7538
1
善知识十相及弟子相
——浅谈师生关系
妙音
先谈善知识十相:
一、调伏:即指戒律。戒又名解脱,谓能持净戒即能得到解脱。然而,现今有许多
“持戒”者,只是拼命把持戒条,只注重表面形式,不去了解佛陀制戒的精神所在,结
果是越持越烦恼,甚或与佛陀制戒的意图相违。经中常说:戒为三学之首,由戒才能生
定,由定才能发慧。所以作为法师,学戒、持戒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真正懂得戒的开遮
持犯,懂得戒的精神,才能教导好学僧,并使其得到解脱。然今有类法师,自己寮房中
常有异性的谈笑声,甚至作无义的服务,却用种种借口来为自己辩护,告诉学生说:“
你们学的是佛,不是学某法师。”真是令人费解。常言说:“身教胜于言教”,故为人
师者,当重身行。试想如此之人,若单方面地要求学生,而不知检点自己,如何使学生
对佛法产生信心而得受用?谈到这里,使我不觉想起二则持戒精严且非常感人的故事。
一则是,某佛学院有位法师,因同修带了一位异性客人到其僧寮倒开水,事后此法师硬
要那位同修念大悲咒水,给其房间洒净。另一则是某期《法音》刊登一篇文章介绍说:
有位七十多岁的老和尚,有一天,一位三十几岁的妇女来向他请问佛法,老和尚把门打
得开开的,再让那位妇女请问。问完后,老和尚对那位妇女说:“下次来时,请找个伴
,哪怕是个小孩。”我想只要是正信的佛教徒,都会随喜赞叹。因为别说是一名法师,
就是一名普通的比丘,在与异性接触问题上也应特别慎重,以避免“瓜田李下”之嫌为
好。如此以身作则的法师,只要对学生有所教导,学生都会很愉快地接受的,不需要你
花太多的精力。因此作为一个法师,假如没把戒律放在首位,那么他应该三思,以免误
人子弟。在此愿与诸师共勉。
二、静:即指定。谈到定,现今有许多人,既无善知识引导,又不知修定理论,更
不知何者为定,而是随著自己的主观意识盲目地去参禅修定,结果不但没参出一些智慧
,反而越参越怪,越修越呆。那么,什么是定呢?《菩提道次第略论》说:“谓于善恶
行之止作,依于正念正知,内心寂住曰定。”这就告诉我们说,对于善行恶行,该做的
与不该做的,内心都要非常清楚明白,然后依于正知,心平气和地安住,这就是定。所
以《六祖坛经》说:“心直何劳持戒,行直何用参禅?”反过来即告诉我们,持戒是为
了心平气和,参禅是为了行直,不谄曲。果能这样即是修定,才不至于治标不治本,打
车不打马,而浪费许多时间,做无义行。
三、近静:此指由定所发无漏妙慧。如《略论》说:“依于止,观察真谛,净慧即
发。”意思是说,依于定如理观察诸法实相,即能开启我们的智慧。所以真正的无漏慧
,是由持戒生定,由于定心不散乱地观察诸法实相,才能开无漏慧。我等生死凡夫,业
障极重,难以证得无漏妙慧,但应励力于佛言祖语,读诵受持,广积资粮以期开慧。因
此作为一个学佛者,三学都要并重,才不至于偏修佛法。
四、德增:为人之师,德行应增盛于学生,并常以德服人。如弘一法师,有学生做
错事,大师知道后并未呵责,他认为学生犯错是他的德行不够,于是用绝食的行动来感
化学生,最终使他们自己真诚地站出来忏悔。如果师长的德行不如学生,那学生不久即
会离师而去。因为每个人都是向比自己殊胜的人学习,决不会向不如自己的人学。所以
宗喀巴大师引《亲友集》说:“诸人依劣当退失,依平等者平然住,依尊胜者获尊胜,
故应亲近胜自者。”
五、精进:《唯识三十论释》说:“精进,谓于善品,修断事中,勇悍为性,对治
懈怠,满善为业。”意思是说,作为一个学佛者,应该勇猛不退怯地去修持善法,断除
恶法,对治懈怠、懒惰,圆满一切善业为最终目的。作为法师,自己如果整天懒懒散散
,没有勤修善业,断除恶法,不但利益不了自己,又怎能去利益别人、教导别人呢?
六、教富饶:作为法师不但要有丰富的教理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社会文化知识才
行。绝对不是只懂得一宗一派的教理即可,而是要尽力广学多闻,去通达一切圣教。否
则,即与“法门无量誓愿学”的菩萨行愿相违背。如果能力有限,现生可以以一宗、一
经、一论作为主要研究通达的对象,但对于他宗和社会知识也应略学,摄为自己研究对
象的辅助或注解,这样我们才有办法去教化不同类型的众生。只要我们真正去了解佛法
,佛法是相融通的。如果能够这样产生决定的信解,才能建立起稳固的塔基。比如学净
土者,若没有涉及他宗基础教理,那他一定看不懂《弥陀疏钞》、《弥陀圆宗钞》、《
弥陀要解》,也就意味著他学不好一部《阿弥陀经》,又怎能称为净宗学人呢?又众生
根机无量,法门亦须无量,若自无学修,又怎么能应机予药呢?所以,为人师者一定要
有丰富的知识,才能更好地自利利他。
七、善达实性:即通达无我真理,或于教理有胜解。如《广论》云:“是殊胜慧。
是谓通达法无我性,或以现证真实为正。此若无者,说由教理通达亦成。”我们现今很
多法师可以说都没有通达实性,但如果能从经论理解,亦可为众说法,同样可以利益他
人。要不然,我们就会失去许多引导众生学佛的机会。当然,最好是能达实性、悟无我
理。有一次,某居士家人重病,问我怎么办?我就告诉他:“回家发愿诵持《地藏经》
百部,回向给他。”这是《地藏经》里告诉我们的方法。居士听后即如法诵持完一百部
《地藏经》,家人之病果然痊愈。真是不可思议。这就说明了自己所学,只要是正见佛
法,虽然自己未修未证,若能转教他人,他人也会从中得到很大利益。象这样的事,作
为佛子又何乐而不为呢?
八、具巧说:说法者应鉴机说法,采用种种方法,方便善巧地解说佛法,务必使听
者尽可能得到最大的利益。所以《维摩诘经》说:智慧以为父,方便以为母。如果没有
智慧方便,众生极难得到法的利益。如佛世时,目犍连和阿难尊者,各教导一名弟子。
目犍连的弟子俗家是洗衣匠,尊者教他数息观;阿难的弟子俗家是打金匠,尊者教他不
净观。这与他们的生活习气很难相应,修了很久,这两个弟子都没有悟道。于是二尊者
去问佛陀,佛陀知其根机秉性,即把二弟子的修学法门对换一下。他们很快就与法门相
应了,不久这两个弟子就都证得了阿罗汉果。这则故事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说法者
不仅要具足智慧,还得具足善巧方便。
九、具悲愍:佛陀说法,是因为看到许多众生在生死中轮回,苦不堪言,为使众生
脱离苦海,证涅盘乐,因而发悲愍心而说。那作为法师,首先应向佛陀学习他这种悲愍
心。现今处于末法时代,佛教更为时代所需要,故而法师要有“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
衰”的精神,去为众生说法,决不可为名闻利养而当法师。然而现实中确实有为了私利
而作法师的,他们教课是为了身价的提高、利养的丰厚,或者是当作一种自我修学的方
法,因而不管学生是否能接受。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讲课是讲给自己听的,为了更
能促进自己的学习,所以讲一些没讲过的课。”还有的法师出于私怨,为了为难某些领
导,就煽动其他法师,故意教几个星期的课,然后甩手不干,一走了之,致使佛学院陷
于半瘫痪状态。但他们没想到,损失最大、受害最苦的是他的学生,而不是他的领导,
真是于心何忍!象这样的法师,绝不是以悲愍心为众说法,到底是何居心,那只有他自
己知道。因此,作为佛子,千万不可如此,以免既损自己,又损圣教。
十、离厌:作为法师不可以有厌离说法之心,只要能让众生得到利益,即使自己再
苦再累也要数数宣说。然而现今有不少法师,学识和修行都很好,但却不大愿意为众说
法。或许我是凡夫俗子,难测菩萨们的境界吧!古代高僧大德,为法忘躯,带病说法的
事例很多。我等新学法师应常阅《高僧传》,时刻作为策励,以免厌离说法。
o****b
发帖数: 12
2
为啥要关闭本窗口?

【在 J******s 的大作中提到】
: 善知识十相及弟子相
: ——浅谈师生关系
: 妙音
: 先谈善知识十相:
: 一、调伏:即指戒律。戒又名解脱,谓能持净戒即能得到解脱。然而,现今有许多
: “持戒”者,只是拼命把持戒条,只注重表面形式,不去了解佛陀制戒的精神所在,结
: 果是越持越烦恼,甚或与佛陀制戒的意图相违。经中常说:戒为三学之首,由戒才能生
: 定,由定才能发慧。所以作为法师,学戒、持戒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真正懂得戒的开遮
: 持犯,懂得戒的精神,才能教导好学僧,并使其得到解脱。然今有类法师,自己寮房中
: 常有异性的谈笑声,甚至作无义的服务,却用种种借口来为自己辩护,告诉学生说:“

O*********9
发帖数: 552
3
繁琐有相
捷克假冒
所以,相 靠不住
1 (共1页)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解脱(ZHUAN)谁是善知识-菩提道次第广论
[转载]欧阳的顿悟!!!(谢安朔)[合集] 希望有人能够帮助问一下法师关于同性恋持戒的问题
魔王 by 谢安朔你未经历过的出家生活(8)—— 由戒而生定
问答录-5 佛是否受业力牵引?地藏经视频
你未经历过的出家生活(83)-- 感性、理性、悟性净空法师:如果梦到过世的亲人要如何做
净慧:柏林寺禅七开示(二):持戒、修定、证慧菩萨十地(摘录)
这个应该算是戒律比较严谨的寺庙了吧醒梦辩论歌·幻乐众音讲记 Zz
慈悲没敌人,智慧没烦恼一切众生以四食存--抟食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法师话题: 众生话题: 知识话题: 学生话题: 十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