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isdom版 - 求那跋陀罗与菩提达摩的年代问题
相关主题
关于楞伽经立场问题[合集] 佛遗教经
武则天身世 与 佛道的渊源 之 《华严经》 《楞伽经》最后的教导
武则天身世 与 佛道渊源 之 昙无谶值此争议之际,介绍下“虚空藏菩萨”
第1章 禅宗之源——从达摩到弘忍醉心巴利经藏的英国学者
《楞伽经讲记》与五译本对照善护自心
无著 Asanga 阿育王传之优波鞠多因缘(4)
浅论经典的防伪和辨伪——从长寿经的真伪谈起阿育王传之优波鞠多因缘(8)
释尊的禅修过程楞严大义今释(015)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那跋话题: 陀罗话题: 跋陀话题: 于阗话题: 西元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S**U
发帖数: 7025
1
比对佛教人物的年代,可以发现某事说法是否可信。以下为最近读书发现的两个疑问。
求那跋陀罗(394年-468年),又译为求那跋多罗,意译为功\\德贤,印度佛教高僧、翻译师。南北朝元嘉十二年(435年)到广州,当时宋文帝刘义隆派人迎至建康,并集力先后译出《杂阿含经》、《楞伽经》、《大法鼓经》、《相续解脱经》、《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等,对汉传佛教影响深远。卒于明帝泰始四年(468年),享年七十五。
一、胜天王般若经的梵本
如果采信上述求那跋陀罗的年代,则《大唐内典录》所说∶"『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的梵本,是于阗沙门求那跋陀,在梁太清二年(西元548年),遇到传给月婆首那。" 就是不可信的,因为西元548年,求那跋陀罗已经去世八十年了。
印顺法师在《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中说到此事,写成∶"「胜天王般若」∶...到了陈天嘉六年(西元五六五),月婆首那Upas/u^nya才译为华文,名『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这部经的梵本,是于阗沙门求那跋陀Gun!abhadra,在梁太清二年(西元五四八),带到建业来的。" 不知是否意识到年代的问题了。
http://www.yinshun.org.tw/books/41/yinshun41-28.html
如果说∶此经梵本是求那跋陀带来,在梁太清二年被月婆首那得到,倒是可能。
大唐内典录卷第五
大正新修大藏经 第五十五册 T55n2149_p0274a10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七卷
右周武世。月婆首那者。...被梁武帝留。敕总监知外国使命。太清二年。忽遇于阗婆罗门僧求那跋陀。陈言德贤。有胜天王般若梵本。那因祈请。乞愿弘宣。求那跋陀嘉其雅操。壑然授与。那得保持以为希遇。属侯景乱未暇及翻。
http://www.cbeta.org/result2/normal/T55/2149_005.htm
二、求那跋陀罗与菩提达摩
根据《楞伽师资记》,菩提达摩至中国后,成为求那跋陀罗的弟子。如果采信此说,则菩提达摩到中国的时间,要早于求那跋陀罗去世的西元 468年。
传统上的说法,达摩自海路来到震旦后,闻说梁武帝信奉佛法,于是至金陵(今江苏南京)与其谈法。由于达摩与梁武帝的佛教理念不合,遂「一苇渡江」止于嵩山少林寺,于寺中面壁九年,称「壁观婆罗门」。之后他「游化嵩洛」,教授禅法。
《续高僧传》和《楞伽师资记》均未见有梁武帝与菩提达摩晤见的记载。梁武帝是西元502年登基,520年梁武帝改元普通,开始笃信佛法。如果菩提达摩与梁武帝见过面,应该是梁武帝西元502年登基之后的事;如果是梁武帝520年开始笃信佛法之后的事,则离他(468年)来华至少五十几年以后的事了!与一般认为此事发生在菩提达摩来华不久后不合。
http://zh.wikipedia.org/zh-tw/%E8%8F%A9%E6%8F%90%E8%BE%BE%E6%91
禅宗二祖慧可师事菩提达摩,是菩提达摩到嵩山之后的事。如果菩提达摩是求那跋陀罗的弟子,又与梁武帝见过面,则菩提达摩传授慧可时,至少已经七十几岁。
J******s
发帖数: 7538
2
nice!

、翻译师。南北朝元嘉十二年(435年)到广州,当时宋文帝刘义隆派人迎至建康,并
集力先后译出《杂阿含经》、《楞伽经》、《大法鼓经》、《相续解脱经》、《胜鬘师
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等br />
』的梵本,是于阗沙门求那跋陀,在梁太清二年(西元548年),遇到传给月婆首那。"
就是不可信的,因为西元548年,求那跋陀罗已经去世八十年了。
..到了陈天嘉六年(西元五六五),月婆首那Upas/u^nya才译为华文,名『胜天王般若
波罗蜜经』。这部经的梵本,是于阗沙门求那跋陀Gun!abhadra,在梁太清二年(西元
五四八),带到建业来的。"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比对佛教人物的年代,可以发现某事说法是否可信。以下为最近读书发现的两个疑问。
: 求那跋陀罗(394年-468年),又译为求那跋多罗,意译为功\\德贤,印度佛教高僧、翻译师。南北朝元嘉十二年(435年)到广州,当时宋文帝刘义隆派人迎至建康,并集力先后译出《杂阿含经》、《楞伽经》、《大法鼓经》、《相续解脱经》、《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等,对汉传佛教影响深远。卒于明帝泰始四年(468年),享年七十五。
: 一、胜天王般若经的梵本
: 如果采信上述求那跋陀罗的年代,则《大唐内典录》所说∶"『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的梵本,是于阗沙门求那跋陀,在梁太清二年(西元548年),遇到传给月婆首那。" 就是不可信的,因为西元548年,求那跋陀罗已经去世八十年了。
: 印顺法师在《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中说到此事,写成∶"「胜天王般若」∶...到了陈天嘉六年(西元五六五),月婆首那Upas/u^nya才译为华文,名『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这部经的梵本,是于阗沙门求那跋陀Gun!abhadra,在梁太清二年(西元五四八),带到建业来的。" 不知是否意识到年代的问题了。
: http://www.yinshun.org.tw/books/41/yinshun41-28.html
: 如果说∶此经梵本是求那跋陀带来,在梁太清二年被月婆首那得到,倒是可能。
: 大唐内典录卷第五
: 大正新修大藏经 第五十五册 T55n2149_p0274a10
: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七卷

b*****l
发帖数: 3821
3
世本无事闲人扰,大战风车几时休。
唉,考据也考的这么不成样子。
一定是一个人么? 印度姓名读音类似的很多
一个是求那跋陀罗,中天竺人,经过狮子国(斯里兰卡)从海路到广州入南朝刘宋。
一个是求那跋陀, 于阗沙门,于阗在新疆中西部,陆路经北朝入梁很方便,
他大概不会再越过帕米儿高原穿过印度再从海路来南朝。

、翻译师。南北朝元嘉十二年(435年)到广州,当时宋文帝刘义隆派人迎至建康,并
集力先后译出《杂阿含经》、《楞伽经》、《大法鼓经》、《相续解脱经》、《胜鬘师
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等,对汉传佛教影响深远。卒于明帝泰始四年(468年),享
年七十五。
』的梵本,是于阗沙门求那跋陀,在梁太清二年(西元548年),遇到传给月婆首那。"
就是不可信的,因为西元548年,求那跋陀罗已经去世八十年了。
..到了陈天嘉六年(西元五六五),月婆首那Upas/u^nya才译为华文,名『胜天王般若
波罗蜜经』。这部经的梵本,是于阗沙门求那跋陀Gun!abhadra,在梁太清二年(西元
五四八),带到建业来的。" 不知是否意识到年代的问题了。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比对佛教人物的年代,可以发现某事说法是否可信。以下为最近读书发现的两个疑问。
: 求那跋陀罗(394年-468年),又译为求那跋多罗,意译为功\\德贤,印度佛教高僧、翻译师。南北朝元嘉十二年(435年)到广州,当时宋文帝刘义隆派人迎至建康,并集力先后译出《杂阿含经》、《楞伽经》、《大法鼓经》、《相续解脱经》、《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等,对汉传佛教影响深远。卒于明帝泰始四年(468年),享年七十五。
: 一、胜天王般若经的梵本
: 如果采信上述求那跋陀罗的年代,则《大唐内典录》所说∶"『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的梵本,是于阗沙门求那跋陀,在梁太清二年(西元548年),遇到传给月婆首那。" 就是不可信的,因为西元548年,求那跋陀罗已经去世八十年了。
: 印顺法师在《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中说到此事,写成∶"「胜天王般若」∶...到了陈天嘉六年(西元五六五),月婆首那Upas/u^nya才译为华文,名『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这部经的梵本,是于阗沙门求那跋陀Gun!abhadra,在梁太清二年(西元五四八),带到建业来的。" 不知是否意识到年代的问题了。
: http://www.yinshun.org.tw/books/41/yinshun41-28.html
: 如果说∶此经梵本是求那跋陀带来,在梁太清二年被月婆首那得到,倒是可能。
: 大唐内典录卷第五
: 大正新修大藏经 第五十五册 T55n2149_p0274a10
: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七卷

S**U
发帖数: 7025
4
Let's say there are two 求那跋陀罗 (Nobody ever hinted that there were).
佛说树提伽经
宋于阗国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14/0540a001.htm
佛说十二头陀经
宋于阗国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http://www.cbeta.org/result2/normal/T17/0783_001.htm
十二品生死经
宋于阗国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17/0753_001.htm
So which 求那跋陀罗 translated the above sutras?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so called 求那跋陀罗 that lived to 西元548年 and met 月婆首那? Keep in mind
that 刘宋 ended in 西元479年.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世本无事闲人扰,大战风车几时休。
: 唉,考据也考的这么不成样子。
: 一定是一个人么? 印度姓名读音类似的很多
: 一个是求那跋陀罗,中天竺人,经过狮子国(斯里兰卡)从海路到广州入南朝刘宋。
: 一个是求那跋陀, 于阗沙门,于阗在新疆中西部,陆路经北朝入梁很方便,
: 他大概不会再越过帕米儿高原穿过印度再从海路来南朝。
:
: 、翻译师。南北朝元嘉十二年(435年)到广州,当时宋文帝刘义隆派人迎至建康,并
: 集力先后译出《杂阿含经》、《楞伽经》、《大法鼓经》、《相续解脱经》、《胜鬘师
: 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等,对汉传佛教影响深远。卒于明帝泰始四年(468年),享

b*****l
发帖数: 3821
5
开元释敎录:
十二品生死經一卷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十二頭陀經一卷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樹提伽經一卷 求那跋陀羅譯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Let's say there are two 求那跋陀罗 (Nobody ever hinted that there were).
: 佛说树提伽经
: 宋于阗国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14/0540a001.htm
: 佛说十二头陀经
: 宋于阗国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 http://www.cbeta.org/result2/normal/T17/0783_001.htm
: 十二品生死经
: 宋于阗国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17/0753_001.htm

f*******8
发帖数: 3612
6
有些人混到佛教里,就是为了锻炼大家的耐心。
都有用,都好。。。。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开元释敎录:
: 十二品生死經一卷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 十二頭陀經一卷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 樹提伽經一卷 求那跋陀羅譯

b*****l
发帖数: 3821
7
开元释敎录的年代最接近南北朝,准确度更高。
同一个开元释敎录,即介绍了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他卒于宋明帝年间。
也介绍了于阗沙门求那跋陀,在在梁时传《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
开元释敎录卷五:
“沙门求那跋陀罗。宋言功德贤。中印度人也。...
到太始四年正月觉体不平。便预与明帝及公卿等告辞。临终之
日延伫而望云。见天华圣像。禺中遂卒。”
这里说的求那跋陀罗(宋言功德贤)卒于宋明帝年间。
开元释敎录卷七:
“有于阗沙门求那跋陀(陈言德贤)齎胜天王般若经一部梵文凡十六品始洎建业。首那
忽见德贤有此经典。敬恋冥怀如对真佛。因从祈请毕命弘宣。德贤嘉其雅操虚心授与。
那得保持以为希遇。属侯景作乱未暇翻传。负戴东西讽持供养。民之所欲天必从焉。
遂属陈朝霸于建业。”
这里说的是于阗沙门求那跋陀(陈言德贤)在梁时活动。
开元释敎录里 《十二品生死经》,《十二頭陀經》等都是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所以啊,世本无事闲人扰,大战风车几时休。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开元释敎录:
: 十二品生死經一卷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 十二頭陀經一卷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 樹提伽經一卷 求那跋陀羅譯

b*****l
发帖数: 3821
8
南北朝前后的高僧有好几个姓名相近的,
一个是求那跋陀罗,中天竺沙门,南朝刘宋时人,被称为‘功德贤’。
一个是求那跋陀,于阗沙门,南朝梁陈时人,被称为‘德贤’。
其实容易搞混得还有一个,
求那跋摩,罽宾国沙门,南朝刘宋早期人,汉语译为‘功德铠’。
弄不清楚就做考据状,就容易张冠李戴的打风车。
f*******8
发帖数: 3612
9
麻烦你要不再查查有没有叫“求那跋”或“求那”或姓“求”的,
都找出来,以后这系列的考证就可以少很多麻烦。
要是这么考证都能当导师的话,人家能考证到裘千仞。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南北朝前后的高僧有好几个姓名相近的,
: 一个是求那跋陀罗,中天竺沙门,南朝刘宋时人,被称为‘功德贤’。
: 一个是求那跋陀,于阗沙门,南朝梁陈时人,被称为‘德贤’。
: 其实容易搞混得还有一个,
: 求那跋摩,罽宾国沙门,南朝刘宋早期人,汉语译为‘功德铠’。
: 弄不清楚就做考据状,就容易张冠李戴的打风车。

q****n
发帖数: 4574
10
你真有耐心, 一而再, 再而三, 三而十, 十而百地给他指正, 莫非他是大根器之人, 值
得你发这么多时间指正?
再说,他是考据大专家, 印顺"法师"之嫡传弟子,或者是印顺之师傅, 你也敢冒犯, 真是
大胆也.
不知天高地厚!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南北朝前后的高僧有好几个姓名相近的,
: 一个是求那跋陀罗,中天竺沙门,南朝刘宋时人,被称为‘功德贤’。
: 一个是求那跋陀,于阗沙门,南朝梁陈时人,被称为‘德贤’。
: 其实容易搞混得还有一个,
: 求那跋摩,罽宾国沙门,南朝刘宋早期人,汉语译为‘功德铠’。
: 弄不清楚就做考据状,就容易张冠李戴的打风车。

相关主题
无著 Asanga [合集] 佛遗教经
浅论经典的防伪和辨伪——从长寿经的真伪谈起最后的教导
释尊的禅修过程值此争议之际,介绍下“虚空藏菩萨”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J******s
发帖数: 7538
11
So 菩提达摩 is which 求那跋陀罗's 弟子?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开元释敎录的年代最接近南北朝,准确度更高。
: 同一个开元释敎录,即介绍了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他卒于宋明帝年间。
: 也介绍了于阗沙门求那跋陀,在在梁时传《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
: 开元释敎录卷五:
: “沙门求那跋陀罗。宋言功德贤。中印度人也。...
: 到太始四年正月觉体不平。便预与明帝及公卿等告辞。临终之
: 日延伫而望云。见天华圣像。禺中遂卒。”
: 这里说的求那跋陀罗(宋言功德贤)卒于宋明帝年间。
: 开元释敎录卷七:
: “有于阗沙门求那跋陀(陈言德贤)齎胜天王般若经一部梵文凡十六品始洎建业。首那

J******s
发帖数: 7538
12
very interesting!
Could you please list all the sutras they translated separately
and show us the contribution of them to Chinese Buddhism?
Thanks!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南北朝前后的高僧有好几个姓名相近的,
: 一个是求那跋陀罗,中天竺沙门,南朝刘宋时人,被称为‘功德贤’。
: 一个是求那跋陀,于阗沙门,南朝梁陈时人,被称为‘德贤’。
: 其实容易搞混得还有一个,
: 求那跋摩,罽宾国沙门,南朝刘宋早期人,汉语译为‘功德铠’。
: 弄不清楚就做考据状,就容易张冠李戴的打风车。

Y**u
发帖数: 5466
13
原来这个人姓求啊。 我还以为SeeU同学是在问问题呢。 看了半天才明白又是找事的。
其实不用费心去找什么证据,按照SeeU同学的惯例, 应该是一个人下结论, 另一个
人证明非才对,怎么自己现在忙着找证据。
一天到晚累不累。一句话把中心思想说完了就行了,比如说什么什么是假的就好了,剩
下的证明还是由禅宗的人自己证明好了。。这比较符合法律, 对不对。
S**U
发帖数: 7025
14
求那跋陀罗 Gunabhadra 不姓求,就像 Obama 不姓欧。
梵文 Guna 是「功德」或「德」的意思,音译求那。

【在 Y**u 的大作中提到】
: 原来这个人姓求啊。 我还以为SeeU同学是在问问题呢。 看了半天才明白又是找事的。
: 其实不用费心去找什么证据,按照SeeU同学的惯例, 应该是一个人下结论, 另一个
: 人证明非才对,怎么自己现在忙着找证据。
: 一天到晚累不累。一句话把中心思想说完了就行了,比如说什么什么是假的就好了,剩
: 下的证明还是由禅宗的人自己证明好了。。这比较符合法律, 对不对。

Y**u
发帖数: 5466
15
管他姓什么呢, 以后关于禅宗。 咱们老规矩, 你做结论就好, 我来证伪, 好不好
。。? :)这样您可以轻松不少啊。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求那跋陀罗 Gunabhadra 不姓求,就像 Obama 不姓欧。
: 梵文 Guna 是「功德」或「德」的意思,音译求那。

q****n
发帖数: 4574
16
你是傻得可爱,或者因为你不是地球上的人,或者你是狐狗之类不懂人语? 别人的说
你考据,可以考到裘千刃, 不是说求那跋陀罗性求。别人不懂外文的性名由好几个字
组成吗?
别人说你三百斤,你还以为别人在夸你呢。 呵呵
如此弱智, 不懂人语,更怎么能读懂佛经呢? 却喜欢大谈佛法,以佛真实意权威代表
自居。 也算是一大奇观也。
我见过论坛这么多人, 这样的大瞎也是罕见了, 或者可说是这论坛一绝!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求那跋陀罗 Gunabhadra 不姓求,就像 Obama 不姓欧。
: 梵文 Guna 是「功德」或「德」的意思,音译求那。

b*****l
发帖数: 3821
17
对于印顺及其仰慕者的水平,真的不需要花什么时间,几分钟就够了。
万行门中不舍一法,鲜花牛粪都要一样对待的。

【在 q****n 的大作中提到】
: 你真有耐心, 一而再, 再而三, 三而十, 十而百地给他指正, 莫非他是大根器之人, 值
: 得你发这么多时间指正?
: 再说,他是考据大专家, 印顺"法师"之嫡传弟子,或者是印顺之师傅, 你也敢冒犯, 真是
: 大胆也.
: 不知天高地厚!

f*******8
发帖数: 3612
18
我后来在想,为什么我觉得“人间佛教”这个提法有问题,
为什么这和佛教八大宗的方法不是一个类的问题。
八大宗是可以提的,禅宗,唯识,净土等等,这些提法都可以,
因为这些或者是从不同的角度,或者是针对不同的根性来说的,
但是都要承认佛法以“解脱或往生”为根本目的。
各宗差别是方法上的,但是视野,整个世界观都要包括三界六道。
知道三界如火宅。
这是佛教。
就好象量子力学可以有矩阵力学和波动力学一样,方法不同,但是都包括所有的量子现
象。
现在突然有人提出“人间佛教”,这就不是方法上、方便上的差别,而是世界观都变了
。三界火宅根本都不管了。其他几道全不管了,好像整个三界六道是可以隔开的一样。
就好象突然提出社会主义量子力学。这和学派的因侧重而划分完全不同。
---------------------

如果上面说的还可以因为理解力的问题而谅解的话。
那么,这次考据上的事情,把简单的语法和人名都弄混,
就开始直接下结论。
这真的是让人完全出乎意料。没法理解。
, 值
真是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对于印顺及其仰慕者的水平,真的不需要花什么时间,几分钟就够了。
: 万行门中不舍一法,鲜花牛粪都要一样对待的。

b*****l
发帖数: 3821
19
是啊,这个太虚大师造就说过了。
http://www.mitbbs.com/article/Wisdom/31434407_0.html
------------------
对于印顺最有特色的“人间佛教”的立场,太虚也将这种立场和自己的观点划清了界限,
并语重心长地提出了批评。“原著以阿含‘诸佛皆出人间,终不在天上成佛也’片言,有
将佛法割离余有情界,孤取人间为本之趋向,则落人本之狭隘。但求现实人间乐者,将谓
佛法不如儒道之切要──梁漱溟、熊子真、马一浮、冯有兰等;但求未来天上乐者,将
谓佛法不如耶、回之简捷;而佛法恰须被弃于人间矣。”[3]
太虚法师的批评确实抓住了印顺思想最为严重的缺陷。佛法是全法界的,而不仅仅是人
本的,在这个问题上的疑惑实际上就是在具体问题上否定、或怀疑六道的存在。
对于六道轮回、三世因果,印顺法师泛泛地说时也是肯定的;但一到了具体问题时,就
开始说龙宫是和龙族、龙比丘有关[4],说普贤、文殊菩萨、大日如来等是众生虚构和
想象的[4],阿弥陀佛是太阳神崇拜的净化[4],佛经上说佛之伟大、寿量久远是后世众
生之想象、怀念[4]!其实,骨子里就是对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信不及,对菩萨、佛信
不及,对菩萨、佛的果境和神通信不及!
而且,太虚在此提出了佛学研究的学风问题,即对于佛陀的言教应该虚心体察,应该全
面、准确地把握佛陀言教的精神实质,决不可断章取义,歪曲佛意。古德有云:“依文
解意,三世佛冤;离经一字,即为魔说”,诚哉斯言。
------------------

【在 f*******8 的大作中提到】
: 我后来在想,为什么我觉得“人间佛教”这个提法有问题,
: 为什么这和佛教八大宗的方法不是一个类的问题。
: 八大宗是可以提的,禅宗,唯识,净土等等,这些提法都可以,
: 因为这些或者是从不同的角度,或者是针对不同的根性来说的,
: 但是都要承认佛法以“解脱或往生”为根本目的。
: 各宗差别是方法上的,但是视野,整个世界观都要包括三界六道。
: 知道三界如火宅。
: 这是佛教。
: 就好象量子力学可以有矩阵力学和波动力学一样,方法不同,但是都包括所有的量子现
: 象。

f*******8
发帖数: 3612
20
对于这类人,我真的觉得难以理解,
好像有些理性方面的常识都没有了。

限,
,有
将谓
子现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是啊,这个太虚大师造就说过了。
: http://www.mitbbs.com/article/Wisdom/31434407_0.html
: ------------------
: 对于印顺最有特色的“人间佛教”的立场,太虚也将这种立场和自己的观点划清了界限,
: 并语重心长地提出了批评。“原著以阿含‘诸佛皆出人间,终不在天上成佛也’片言,有
: 将佛法割离余有情界,孤取人间为本之趋向,则落人本之狭隘。但求现实人间乐者,将谓
: 佛法不如儒道之切要──梁漱溟、熊子真、马一浮、冯有兰等;但求未来天上乐者,将
: 谓佛法不如耶、回之简捷;而佛法恰须被弃于人间矣。”[3]
: 太虚法师的批评确实抓住了印顺思想最为严重的缺陷。佛法是全法界的,而不仅仅是人
: 本的,在这个问题上的疑惑实际上就是在具体问题上否定、或怀疑六道的存在。

相关主题
醉心巴利经藏的英国学者阿育王传之优波鞠多因缘(8)
善护自心楞严大义今释(015)
阿育王传之优波鞠多因缘(4)楞严通议(六)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b*****l
发帖数: 3821
21
人么,都多少有非理性的地方,
有人总替世界末日找借口也一样未必多么理性。

【在 f*******8 的大作中提到】
: 对于这类人,我真的觉得难以理解,
: 好像有些理性方面的常识都没有了。
:
: 限,
: ,有
: 将谓
: 子现

f*******8
发帖数: 3612
22
哈哈,这是两类问题,
我第一逻辑没问题,第二语法没问题,第三概率没问题。
第四佛法基本原理不违背。
剩下的,天眼方面的,不懂我就说不懂,不强下结论。
而且我也不是找借口,只是被人问到了,我说说我知道的,
哪些是能理解的,哪些是能猜测性理解的。
剩下的就是各自取舍了。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人么,都多少有非理性的地方,
: 有人总替世界末日找借口也一样未必多么理性。

T*******x
发帖数: 8565
23
我觉得这是宗教改革。

【在 f*******8 的大作中提到】
: 对于这类人,我真的觉得难以理解,
: 好像有些理性方面的常识都没有了。
:
: 限,
: ,有
: 将谓
: 子现

l*****g
发帖数: 2311
24

哈哈哈。。。高。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人么,都多少有非理性的地方,
: 有人总替世界末日找借口也一样未必多么理性。

b**d
发帖数: 7644
25
That is only a last name . There are many people who have same last names.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求那跋陀罗 Gunabhadra 不姓求,就像 Obama 不姓欧。
: 梵文 Guna 是「功德」或「德」的意思,音译求那。

w*****r
发帖数: 7106
26
光裘千仞就有俩。

【在 f*******8 的大作中提到】
: 麻烦你要不再查查有没有叫“求那跋”或“求那”或姓“求”的,
: 都找出来,以后这系列的考证就可以少很多麻烦。
: 要是这么考证都能当导师的话,人家能考证到裘千仞。

b*****l
发帖数: 3821
27
也许多少年以后射雕散失了两页,就会有人考证裘千仞是伪造的人物,
一个武功高,一个像骗子,前后不一致。

【在 w*****r 的大作中提到】
: 光裘千仞就有俩。
S**U
发帖数: 7025
28
如果有两个求那跋陀罗,那么恭喜你,你发现了大藏经中的错误。
大正藏中,《佛说树提伽经》收有两个版本,一为
宋于阗国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14/0540a001.htm
一为刘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14/0540b001.htm
此经高丽藏与中华藏都说是「宋于阗国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http://jinglu.cbeta.org/cgi-bin/jl_detail.pl?lang=&sid=zuuvppa
刘宋时的求那跋陀罗,若是中天竺人,就不应叫于阗国三藏。
依你的说法,于阗国的求那跋陀罗,应该称「梁」或「陈」,不是「宋」。
「释教录」所谓梁时于阗国的求那跋陀罗,只有一个事迹,看来与「大唐内典录」的记
载来源一样,虽然可以参考,但以此定论有两个求那跋陀罗,证据还不够充分吧!
历代修大藏经的人,看来也没有把「刘宋中天竺求那跋陀罗」与「梁于阗国求那跋陀罗
」当成两人。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也许多少年以后射雕散失了两页,就会有人考证裘千仞是伪造的人物,
: 一个武功高,一个像骗子,前后不一致。

b*****l
发帖数: 3821
29
乌贼又来了。
没有人说有两个求那跋陀罗,只有一个‘求那跋陀罗’,和一个‘求那跋陀’,
是某人不识数,把一个四个字的名字和五个字的名字混为一谈。
你胡乱考据胜天王般若经的梵本,把‘求那跋陀罗’和‘求那跋陀’混为一谈了。
开元释敎录既记载了卒于宋明帝年间的‘求那跋陀罗’(宋言功德贤),
又记载了几十年后有『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的梵本的于阗沙门‘求那跋陀’
同一本《开元释敎录》不会让宋明帝年间去世的‘求那跋陀罗’,
再活过来把『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的梵本带到建业来。
这够明白的了吧。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如果有两个求那跋陀罗,那么恭喜你,你发现了大藏经中的错误。
: 大正藏中,《佛说树提伽经》收有两个版本,一为
: 宋于阗国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14/0540a001.htm
: 一为刘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14/0540b001.htm
: 此经高丽藏与中华藏都说是「宋于阗国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 http://jinglu.cbeta.org/cgi-bin/jl_detail.pl?lang=&sid=zuuvppa
: 刘宋时的求那跋陀罗,若是中天竺人,就不应叫于阗国三藏。
: 依你的说法,于阗国的求那跋陀罗,应该称「梁」或「陈」,不是「宋」。

S**U
发帖数: 7025
30
是某人不识梵文,我解释了也听不懂。
大唐内典录卷第五
太清二年。忽遇于阗婆罗门僧求那跋陀。陈言德贤。
梵文 Guna 是「功德」或「德」的意思。<大唐内典录>意译成「德贤」。刘宋的求那
跋陀罗 Gunabhadra 意译成「功德贤」,可见两者梵文名字相同。古代翻译人名并不统
一,不能以中文不同就确定不是一个人。
我指出来大藏经中对刘宋的求那跋陀罗译的同一部经,有题说中天竺人,有说于阗人,
照你的说法,这两个互相冲突。你解释一下?
而且怎么凑巧梁代又有一个于阗沙门叫‘求那跋陀’?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乌贼又来了。
: 没有人说有两个求那跋陀罗,只有一个‘求那跋陀罗’,和一个‘求那跋陀’,
: 是某人不识数,把一个四个字的名字和五个字的名字混为一谈。
: 你胡乱考据胜天王般若经的梵本,把‘求那跋陀罗’和‘求那跋陀’混为一谈了。
: 开元释敎录既记载了卒于宋明帝年间的‘求那跋陀罗’(宋言功德贤),
: 又记载了几十年后有『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的梵本的于阗沙门‘求那跋陀’
: 同一本《开元释敎录》不会让宋明帝年间去世的‘求那跋陀罗’,
: 再活过来把『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的梵本带到建业来。
: 这够明白的了吧。

相关主题
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卷上终)武则天身世 与 佛道的渊源 之 《华严经》 《楞伽经》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五武则天身世 与 佛道渊源 之 昙无谶
关于楞伽经立场问题第1章 禅宗之源——从达摩到弘忍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b*****l
发帖数: 3821
31
就用你举的<大唐内典录>吧,它也区分了‘求那跋陀罗’和‘求那跋陀’.
<大唐内典录>卷四:
“中天竺国三藏法师求那跋陀罗。宋言功德贤。善大乘学。时人亦称为摩诃乘。亦云衍。
元嘉十二年。来至扬都。帝深崇敬。彭城王刘义康。南谯王刘义宣。并师事之。”
<大唐内典录>卷五:
“太清二年。忽遇于阗婆罗门僧求那跋陀。陈言德贤。有胜天王般若梵本。那因祈请。
乞愿弘宣。求那跋陀嘉其雅操。壑然授与。”
同一本资料<大唐内典录>和<开元释教录>一样,
既记载了卒于宋明帝年间的‘求那跋陀罗’(宋言功德贤),
又记载了几十年后有胜天王般若梵本的于阗婆罗门僧‘求那跋陀’(陈言德贤).
至于大藏经中提到的译者,大藏经也不是一点错误都没有,
大正藏和高丽藏与中华藏就不一致,金代的房山石经也是刘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以讹传讹也不是自你开始。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是某人不识梵文,我解释了也听不懂。
: 大唐内典录卷第五
: 太清二年。忽遇于阗婆罗门僧求那跋陀。陈言德贤。
: 梵文 Guna 是「功德」或「德」的意思。<大唐内典录>意译成「德贤」。刘宋的求那
: 跋陀罗 Gunabhadra 意译成「功德贤」,可见两者梵文名字相同。古代翻译人名并不统
: 一,不能以中文不同就确定不是一个人。
: 我指出来大藏经中对刘宋的求那跋陀罗译的同一部经,有题说中天竺人,有说于阗人,
: 照你的说法,这两个互相冲突。你解释一下?
: 而且怎么凑巧梁代又有一个于阗沙门叫‘求那跋陀’?

S**U
发帖数: 7025
32
别说是同一本书不同卷,就算同一页差一行,都有把同一人名字写成不同的错误。如杂
阿含的转法轮经∶
复告尊者憍陈如∶「知法未?」
拘邻白佛∶「已知,善逝!」
尊者拘邻已知法故,是故,名阿若拘邻。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search1.php?str=%E5%88%9D%E8%BD
才差一行,尊者憍陈如的名字就变成拘邻了!
这种传钞、刻印上的错误,大藏经也无法避免。以此为据,太薄弱。
而且同一原文名字,并不是翻译成近似的两个中文来区别。如两个 George Bush 总统
,不是靠翻成布许、布希来区分二人。

衍。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就用你举的<大唐内典录>吧,它也区分了‘求那跋陀罗’和‘求那跋陀’.
: <大唐内典录>卷四:
: “中天竺国三藏法师求那跋陀罗。宋言功德贤。善大乘学。时人亦称为摩诃乘。亦云衍。
: 元嘉十二年。来至扬都。帝深崇敬。彭城王刘义康。南谯王刘义宣。并师事之。”
: <大唐内典录>卷五:
: “太清二年。忽遇于阗婆罗门僧求那跋陀。陈言德贤。有胜天王般若梵本。那因祈请。
: 乞愿弘宣。求那跋陀嘉其雅操。壑然授与。”
: 同一本资料<大唐内典录>和<开元释教录>一样,
: 既记载了卒于宋明帝年间的‘求那跋陀罗’(宋言功德贤),
: 又记载了几十年后有胜天王般若梵本的于阗婆罗门僧‘求那跋陀’(陈言德贤).

w*********r
发帖数: 2192
33
This is a good point.
德贤 and 功德贤 is too close and
it is hard to say it is accidental.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是某人不识梵文,我解释了也听不懂。
: 大唐内典录卷第五
: 太清二年。忽遇于阗婆罗门僧求那跋陀。陈言德贤。
: 梵文 Guna 是「功德」或「德」的意思。<大唐内典录>意译成「德贤」。刘宋的求那
: 跋陀罗 Gunabhadra 意译成「功德贤」,可见两者梵文名字相同。古代翻译人名并不统
: 一,不能以中文不同就确定不是一个人。
: 我指出来大藏经中对刘宋的求那跋陀罗译的同一部经,有题说中天竺人,有说于阗人,
: 照你的说法,这两个互相冲突。你解释一下?
: 而且怎么凑巧梁代又有一个于阗沙门叫‘求那跋陀’?

J******s
发帖数: 7538
34
争论的关键不就是哪一位对菩提达摩的影响更大,影响了禅宗的创立麽?
如果确实两位,他们各自的翻译著作可以list一个全的麽?这些翻译的著作哪些更像是
对禅宗有直接深远影响的?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乌贼又来了。
: 没有人说有两个求那跋陀罗,只有一个‘求那跋陀罗’,和一个‘求那跋陀’,
: 是某人不识数,把一个四个字的名字和五个字的名字混为一谈。
: 你胡乱考据胜天王般若经的梵本,把‘求那跋陀罗’和‘求那跋陀’混为一谈了。
: 开元释敎录既记载了卒于宋明帝年间的‘求那跋陀罗’(宋言功德贤),
: 又记载了几十年后有『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的梵本的于阗沙门‘求那跋陀’
: 同一本《开元释敎录》不会让宋明帝年间去世的‘求那跋陀罗’,
: 再活过来把『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的梵本带到建业来。
: 这够明白的了吧。

J******s
发帖数: 7538
35
问题的关键是,如果两者是一个人,问题出在翻译上,那么如何确切考证他们存在的年
代?
可以列论据的
如果二者是两个不同的人,不是名字翻译的问题,也要给出切实的证据吧。
原贴的意思,难道不是说因为生存年代的问题,导致这个人不太可能是深远影响菩提达
摩的那个人麽?除了生存年代,还有别的证据可以考究麽?
:)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是某人不识梵文,我解释了也听不懂。
: 大唐内典录卷第五
: 太清二年。忽遇于阗婆罗门僧求那跋陀。陈言德贤。
: 梵文 Guna 是「功德」或「德」的意思。<大唐内典录>意译成「德贤」。刘宋的求那
: 跋陀罗 Gunabhadra 意译成「功德贤」,可见两者梵文名字相同。古代翻译人名并不统
: 一,不能以中文不同就确定不是一个人。
: 我指出来大藏经中对刘宋的求那跋陀罗译的同一部经,有题说中天竺人,有说于阗人,
: 照你的说法,这两个互相冲突。你解释一下?
: 而且怎么凑巧梁代又有一个于阗沙门叫‘求那跋陀’?

S**U
发帖数: 7025
36
阅\读求那跋陀相关资料时,发现僧伽婆罗也是求那跋陀之弟子,但是刘宋天竺沙门求
那跋陀在宋朝往生,扶南国(今柬埔寨)的僧伽婆罗在齐朝才来中国,怎么师事求那跋
陀?如果僧伽婆罗的老师是带胜天王般若经来的求那跋陀(假定有两人),又与他是「
于阗沙门」的记载不符。难道又有一个求那跋陀嘛?
续高僧传
T50n2060_p0426a0
僧伽婆罗,梁言僧养,亦云僧铠,扶南国人也。幼而颖悟。早附法津。学年出家。偏业
阿毘昙论。声荣之盛有誉海南。具足已后广习律藏。勇意观方乐崇开化。闻齐国弘法。
随舶至都。住正观寺。为天竺沙门求那跋陀之弟子也。复从跋陀研精方等。未盈炎燠博
涉多通。乃解数国书语。值齐历亡坠道教淩夷。婆罗静洁身心外绝交。故拥室栖闲养素
资业。大梁御宇搜访术能。以天监五年。被敕征召于杨都寿光殿华林园正观寺占云馆扶
南馆等五处传译讫十七年。都合一十一部。四十八卷。即大阿育王经、解脱道论等是也
。... 普通五年因疾卒于正观。春秋六十有五。
http://www.cbeta.org/cgi-bin/goto.pl?book=T&vol=50&page=0426&co
S**U
发帖数: 7025
37
比对佛教人物的年代,可以发现某事说法是否可信。以下为最近读书发现的两个疑问。
求那跋陀罗(394年-468年),又译为求那跋多罗,意译为功\\德贤,印度佛教高僧、翻译师。南北朝元嘉十二年(435年)到广州,当时宋文帝刘义隆派人迎至建康,并集力先后译出《杂阿含经》、《楞伽经》、《大法鼓经》、《相续解脱经》、《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等,对汉传佛教影响深远。卒于明帝泰始四年(468年),享年七十五。
一、胜天王般若经的梵本
如果采信上述求那跋陀罗的年代,则《大唐内典录》所说∶"『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的梵本,是于阗沙门求那跋陀,在梁太清二年(西元548年),遇到传给月婆首那。" 就是不可信的,因为西元548年,求那跋陀罗已经去世八十年了。
印顺法师在《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中说到此事,写成∶"「胜天王般若」∶...到了陈天嘉六年(西元五六五),月婆首那Upas/u^nya才译为华文,名『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这部经的梵本,是于阗沙门求那跋陀Gun!abhadra,在梁太清二年(西元五四八),带到建业来的。" 不知是否意识到年代的问题了。
http://www.yinshun.org.tw/books/41/yinshun41-28.html
如果说∶此经梵本是求那跋陀带来,在梁太清二年被月婆首那得到,倒是可能。
大唐内典录卷第五
大正新修大藏经 第五十五册 T55n2149_p0274a10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七卷
右周武世。月婆首那者。...被梁武帝留。敕总监知外国使命。太清二年。忽遇于阗婆罗门僧求那跋陀。陈言德贤。有胜天王般若梵本。那因祈请。乞愿弘宣。求那跋陀嘉其雅操。壑然授与。那得保持以为希遇。属侯景乱未暇及翻。
http://www.cbeta.org/result2/normal/T55/2149_005.htm
二、求那跋陀罗与菩提达摩
根据《楞伽师资记》,菩提达摩至中国后,成为求那跋陀罗的弟子。如果采信此说,则菩提达摩到中国的时间,要早于求那跋陀罗去世的西元 468年。
传统上的说法,达摩自海路来到震旦后,闻说梁武帝信奉佛法,于是至金陵(今江苏南京)与其谈法。由于达摩与梁武帝的佛教理念不合,遂「一苇渡江」止于嵩山少林寺,于寺中面壁九年,称「壁观婆罗门」。之后他「游化嵩洛」,教授禅法。
《续高僧传》和《楞伽师资记》均未见有梁武帝与菩提达摩晤见的记载。梁武帝是西元502年登基,520年梁武帝改元普通,开始笃信佛法。如果菩提达摩与梁武帝见过面,应该是梁武帝西元502年登基之后的事;如果是梁武帝520年开始笃信佛法之后的事,则离他(468年)来华至少五十几年以后的事了!与一般认为此事发生在菩提达摩来华不久后不合。
http://zh.wikipedia.org/zh-tw/%E8%8F%A9%E6%8F%90%E8%BE%BE%E6%91
禅宗二祖慧可师事菩提达摩,是菩提达摩到嵩山之后的事。如果菩提达摩是求那跋陀罗的弟子,又与梁武帝见过面,则菩提达摩传授慧可时,至少已经七十几岁。
J******s
发帖数: 7538
38
nice!

、翻译师。南北朝元嘉十二年(435年)到广州,当时宋文帝刘义隆派人迎至建康,并
集力先后译出《杂阿含经》、《楞伽经》、《大法鼓经》、《相续解脱经》、《胜鬘师
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等br />
』的梵本,是于阗沙门求那跋陀,在梁太清二年(西元548年),遇到传给月婆首那。"
就是不可信的,因为西元548年,求那跋陀罗已经去世八十年了。
..到了陈天嘉六年(西元五六五),月婆首那Upas/u^nya才译为华文,名『胜天王般若
波罗蜜经』。这部经的梵本,是于阗沙门求那跋陀Gun!abhadra,在梁太清二年(西元
五四八),带到建业来的。"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比对佛教人物的年代,可以发现某事说法是否可信。以下为最近读书发现的两个疑问。
: 求那跋陀罗(394年-468年),又译为求那跋多罗,意译为功\\德贤,印度佛教高僧、翻译师。南北朝元嘉十二年(435年)到广州,当时宋文帝刘义隆派人迎至建康,并集力先后译出《杂阿含经》、《楞伽经》、《大法鼓经》、《相续解脱经》、《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等,对汉传佛教影响深远。卒于明帝泰始四年(468年),享年七十五。
: 一、胜天王般若经的梵本
: 如果采信上述求那跋陀罗的年代,则《大唐内典录》所说∶"『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的梵本,是于阗沙门求那跋陀,在梁太清二年(西元548年),遇到传给月婆首那。" 就是不可信的,因为西元548年,求那跋陀罗已经去世八十年了。
: 印顺法师在《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中说到此事,写成∶"「胜天王般若」∶...到了陈天嘉六年(西元五六五),月婆首那Upas/u^nya才译为华文,名『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这部经的梵本,是于阗沙门求那跋陀Gun!abhadra,在梁太清二年(西元五四八),带到建业来的。" 不知是否意识到年代的问题了。
: http://www.yinshun.org.tw/books/41/yinshun41-28.html
: 如果说∶此经梵本是求那跋陀带来,在梁太清二年被月婆首那得到,倒是可能。
: 大唐内典录卷第五
: 大正新修大藏经 第五十五册 T55n2149_p0274a10
: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七卷

b*****l
发帖数: 3821
39
世本无事闲人扰,大战风车几时休。
唉,考据也考的这么不成样子。
一定是一个人么? 印度姓名读音类似的很多
一个是求那跋陀罗,中天竺人,经过狮子国(斯里兰卡)从海路到广州入南朝刘宋。
一个是求那跋陀, 于阗沙门,于阗在新疆中西部,陆路经北朝入梁很方便,
他大概不会再越过帕米儿高原穿过印度再从海路来南朝。

、翻译师。南北朝元嘉十二年(435年)到广州,当时宋文帝刘义隆派人迎至建康,并
集力先后译出《杂阿含经》、《楞伽经》、《大法鼓经》、《相续解脱经》、《胜鬘师
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等,对汉传佛教影响深远。卒于明帝泰始四年(468年),享
年七十五。
』的梵本,是于阗沙门求那跋陀,在梁太清二年(西元548年),遇到传给月婆首那。"
就是不可信的,因为西元548年,求那跋陀罗已经去世八十年了。
..到了陈天嘉六年(西元五六五),月婆首那Upas/u^nya才译为华文,名『胜天王般若
波罗蜜经』。这部经的梵本,是于阗沙门求那跋陀Gun!abhadra,在梁太清二年(西元
五四八),带到建业来的。" 不知是否意识到年代的问题了。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比对佛教人物的年代,可以发现某事说法是否可信。以下为最近读书发现的两个疑问。
: 求那跋陀罗(394年-468年),又译为求那跋多罗,意译为功\\德贤,印度佛教高僧、翻译师。南北朝元嘉十二年(435年)到广州,当时宋文帝刘义隆派人迎至建康,并集力先后译出《杂阿含经》、《楞伽经》、《大法鼓经》、《相续解脱经》、《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等,对汉传佛教影响深远。卒于明帝泰始四年(468年),享年七十五。
: 一、胜天王般若经的梵本
: 如果采信上述求那跋陀罗的年代,则《大唐内典录》所说∶"『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的梵本,是于阗沙门求那跋陀,在梁太清二年(西元548年),遇到传给月婆首那。" 就是不可信的,因为西元548年,求那跋陀罗已经去世八十年了。
: 印顺法师在《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中说到此事,写成∶"「胜天王般若」∶...到了陈天嘉六年(西元五六五),月婆首那Upas/u^nya才译为华文,名『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这部经的梵本,是于阗沙门求那跋陀Gun!abhadra,在梁太清二年(西元五四八),带到建业来的。" 不知是否意识到年代的问题了。
: http://www.yinshun.org.tw/books/41/yinshun41-28.html
: 如果说∶此经梵本是求那跋陀带来,在梁太清二年被月婆首那得到,倒是可能。
: 大唐内典录卷第五
: 大正新修大藏经 第五十五册 T55n2149_p0274a10
: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七卷

S**U
发帖数: 7025
40
Let's say there are two 求那跋陀罗 (Nobody ever hinted that there were).
佛说树提伽经
宋于阗国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14/0540a001.htm
佛说十二头陀经
宋于阗国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http://www.cbeta.org/result2/normal/T17/0783_001.htm
十二品生死经
宋于阗国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17/0753_001.htm
So which 求那跋陀罗 translated the above sutras?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so called 求那跋陀罗 that lived to 西元548年 and met 月婆首那? Keep in mind
that 刘宋 ended in 西元479年.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世本无事闲人扰,大战风车几时休。
: 唉,考据也考的这么不成样子。
: 一定是一个人么? 印度姓名读音类似的很多
: 一个是求那跋陀罗,中天竺人,经过狮子国(斯里兰卡)从海路到广州入南朝刘宋。
: 一个是求那跋陀, 于阗沙门,于阗在新疆中西部,陆路经北朝入梁很方便,
: 他大概不会再越过帕米儿高原穿过印度再从海路来南朝。
:
: 、翻译师。南北朝元嘉十二年(435年)到广州,当时宋文帝刘义隆派人迎至建康,并
: 集力先后译出《杂阿含经》、《楞伽经》、《大法鼓经》、《相续解脱经》、《胜鬘师
: 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等,对汉传佛教影响深远。卒于明帝泰始四年(468年),享

相关主题
第1章 禅宗之源——从达摩到弘忍浅论经典的防伪和辨伪——从长寿经的真伪谈起
《楞伽经讲记》与五译本对照释尊的禅修过程
无著 Asanga [合集] 佛遗教经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b*****l
发帖数: 3821
41
开元释敎录:
十二品生死經一卷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十二頭陀經一卷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樹提伽經一卷 求那跋陀羅譯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Let's say there are two 求那跋陀罗 (Nobody ever hinted that there were).
: 佛说树提伽经
: 宋于阗国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14/0540a001.htm
: 佛说十二头陀经
: 宋于阗国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 http://www.cbeta.org/result2/normal/T17/0783_001.htm
: 十二品生死经
: 宋于阗国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17/0753_001.htm

f*******8
发帖数: 3612
42
有些人混到佛教里,就是为了锻炼大家的耐心。
都有用,都好。。。。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开元释敎录:
: 十二品生死經一卷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 十二頭陀經一卷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 樹提伽經一卷 求那跋陀羅譯

b*****l
发帖数: 3821
43
开元释敎录的年代最接近南北朝,准确度更高。
同一个开元释敎录,即介绍了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他卒于宋明帝年间。
也介绍了于阗沙门求那跋陀,在在梁时传《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
开元释敎录卷五:
“沙门求那跋陀罗。宋言功德贤。中印度人也。...
到太始四年正月觉体不平。便预与明帝及公卿等告辞。临终之
日延伫而望云。见天华圣像。禺中遂卒。”
这里说的求那跋陀罗(宋言功德贤)卒于宋明帝年间。
开元释敎录卷七:
“有于阗沙门求那跋陀(陈言德贤)齎胜天王般若经一部梵文凡十六品始洎建业。首那
忽见德贤有此经典。敬恋冥怀如对真佛。因从祈请毕命弘宣。德贤嘉其雅操虚心授与。
那得保持以为希遇。属侯景作乱未暇翻传。负戴东西讽持供养。民之所欲天必从焉。
遂属陈朝霸于建业。”
这里说的是于阗沙门求那跋陀(陈言德贤)在梁时活动。
开元释敎录里 《十二品生死经》,《十二頭陀經》等都是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所以啊,世本无事闲人扰,大战风车几时休。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开元释敎录:
: 十二品生死經一卷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 十二頭陀經一卷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 樹提伽經一卷 求那跋陀羅譯

b*****l
发帖数: 3821
44
南北朝前后的高僧有好几个姓名相近的,
一个是求那跋陀罗,中天竺沙门,南朝刘宋时人,被称为‘功德贤’。
一个是求那跋陀,于阗沙门,南朝梁陈时人,被称为‘德贤’。
其实容易搞混得还有一个,
求那跋摩,罽宾国沙门,南朝刘宋早期人,汉语译为‘功德铠’。
弄不清楚就做考据状,就容易张冠李戴的打风车。
f*******8
发帖数: 3612
45
麻烦你要不再查查有没有叫“求那跋”或“求那”或姓“求”的,
都找出来,以后这系列的考证就可以少很多麻烦。
要是这么考证都能当导师的话,人家能考证到裘千仞。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南北朝前后的高僧有好几个姓名相近的,
: 一个是求那跋陀罗,中天竺沙门,南朝刘宋时人,被称为‘功德贤’。
: 一个是求那跋陀,于阗沙门,南朝梁陈时人,被称为‘德贤’。
: 其实容易搞混得还有一个,
: 求那跋摩,罽宾国沙门,南朝刘宋早期人,汉语译为‘功德铠’。
: 弄不清楚就做考据状,就容易张冠李戴的打风车。

q****n
发帖数: 4574
46
你真有耐心, 一而再, 再而三, 三而十, 十而百地给他指正, 莫非他是大根器之人, 值
得你发这么多时间指正?
再说,他是考据大专家, 印顺"法师"之嫡传弟子,或者是印顺之师傅, 你也敢冒犯, 真是
大胆也.
不知天高地厚!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南北朝前后的高僧有好几个姓名相近的,
: 一个是求那跋陀罗,中天竺沙门,南朝刘宋时人,被称为‘功德贤’。
: 一个是求那跋陀,于阗沙门,南朝梁陈时人,被称为‘德贤’。
: 其实容易搞混得还有一个,
: 求那跋摩,罽宾国沙门,南朝刘宋早期人,汉语译为‘功德铠’。
: 弄不清楚就做考据状,就容易张冠李戴的打风车。

J******s
发帖数: 7538
47
So 菩提达摩 is which 求那跋陀罗's 弟子?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开元释敎录的年代最接近南北朝,准确度更高。
: 同一个开元释敎录,即介绍了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他卒于宋明帝年间。
: 也介绍了于阗沙门求那跋陀,在在梁时传《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
: 开元释敎录卷五:
: “沙门求那跋陀罗。宋言功德贤。中印度人也。...
: 到太始四年正月觉体不平。便预与明帝及公卿等告辞。临终之
: 日延伫而望云。见天华圣像。禺中遂卒。”
: 这里说的求那跋陀罗(宋言功德贤)卒于宋明帝年间。
: 开元释敎录卷七:
: “有于阗沙门求那跋陀(陈言德贤)齎胜天王般若经一部梵文凡十六品始洎建业。首那

J******s
发帖数: 7538
48
very interesting!
Could you please list all the sutras they translated separately
and show us the contribution of them to Chinese Buddhism?
Thanks!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南北朝前后的高僧有好几个姓名相近的,
: 一个是求那跋陀罗,中天竺沙门,南朝刘宋时人,被称为‘功德贤’。
: 一个是求那跋陀,于阗沙门,南朝梁陈时人,被称为‘德贤’。
: 其实容易搞混得还有一个,
: 求那跋摩,罽宾国沙门,南朝刘宋早期人,汉语译为‘功德铠’。
: 弄不清楚就做考据状,就容易张冠李戴的打风车。

Y**u
发帖数: 5466
49
原来这个人姓求啊。 我还以为SeeU同学是在问问题呢。 看了半天才明白又是找事的。
其实不用费心去找什么证据,按照SeeU同学的惯例, 应该是一个人下结论, 另一个
人证明非才对,怎么自己现在忙着找证据。
一天到晚累不累。一句话把中心思想说完了就行了,比如说什么什么是假的就好了,剩
下的证明还是由禅宗的人自己证明好了。。这比较符合法律, 对不对。
S**U
发帖数: 7025
50
求那跋陀罗 Gunabhadra 不姓求,就像 Obama 不姓欧。
梵文 Guna 是「功德」或「德」的意思,音译求那。

【在 Y**u 的大作中提到】
: 原来这个人姓求啊。 我还以为SeeU同学是在问问题呢。 看了半天才明白又是找事的。
: 其实不用费心去找什么证据,按照SeeU同学的惯例, 应该是一个人下结论, 另一个
: 人证明非才对,怎么自己现在忙着找证据。
: 一天到晚累不累。一句话把中心思想说完了就行了,比如说什么什么是假的就好了,剩
: 下的证明还是由禅宗的人自己证明好了。。这比较符合法律, 对不对。

相关主题
最后的教导善护自心
值此争议之际,介绍下“虚空藏菩萨”阿育王传之优波鞠多因缘(4)
醉心巴利经藏的英国学者阿育王传之优波鞠多因缘(8)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Y**u
发帖数: 5466
51
管他姓什么呢, 以后关于禅宗。 咱们老规矩, 你做结论就好, 我来证伪, 好不好
。。? :)这样您可以轻松不少啊。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求那跋陀罗 Gunabhadra 不姓求,就像 Obama 不姓欧。
: 梵文 Guna 是「功德」或「德」的意思,音译求那。

q****n
发帖数: 4574
52
你是傻得可爱,或者因为你不是地球上的人,或者你是狐狗之类不懂人语? 别人的说
你考据,可以考到裘千刃, 不是说求那跋陀罗性求。别人不懂外文的性名由好几个字
组成吗?
别人说你三百斤,你还以为别人在夸你呢。 呵呵
如此弱智, 不懂人语,更怎么能读懂佛经呢? 却喜欢大谈佛法,以佛真实意权威代表
自居。 也算是一大奇观也。
我见过论坛这么多人, 这样的大瞎也是罕见了, 或者可说是这论坛一绝!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求那跋陀罗 Gunabhadra 不姓求,就像 Obama 不姓欧。
: 梵文 Guna 是「功德」或「德」的意思,音译求那。

b*****l
发帖数: 3821
53
对于印顺及其仰慕者的水平,真的不需要花什么时间,几分钟就够了。
万行门中不舍一法,鲜花牛粪都要一样对待的。

【在 q****n 的大作中提到】
: 你真有耐心, 一而再, 再而三, 三而十, 十而百地给他指正, 莫非他是大根器之人, 值
: 得你发这么多时间指正?
: 再说,他是考据大专家, 印顺"法师"之嫡传弟子,或者是印顺之师傅, 你也敢冒犯, 真是
: 大胆也.
: 不知天高地厚!

f*******8
发帖数: 3612
54
我后来在想,为什么我觉得“人间佛教”这个提法有问题,
为什么这和佛教八大宗的方法不是一个类的问题。
八大宗是可以提的,禅宗,唯识,净土等等,这些提法都可以,
因为这些或者是从不同的角度,或者是针对不同的根性来说的,
但是都要承认佛法以“解脱或往生”为根本目的。
各宗差别是方法上的,但是视野,整个世界观都要包括三界六道。
知道三界如火宅。
这是佛教。
就好象量子力学可以有矩阵力学和波动力学一样,方法不同,但是都包括所有的量子现
象。
现在突然有人提出“人间佛教”,这就不是方法上、方便上的差别,而是世界观都变了
。三界火宅根本都不管了。其他几道全不管了,好像整个三界六道是可以隔开的一样。
就好象突然提出社会主义量子力学。这和学派的因侧重而划分完全不同。
---------------------

如果上面说的还可以因为理解力的问题而谅解的话。
那么,这次考据上的事情,把简单的语法和人名都弄混,
就开始直接下结论。
这真的是让人完全出乎意料。没法理解。
, 值
真是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对于印顺及其仰慕者的水平,真的不需要花什么时间,几分钟就够了。
: 万行门中不舍一法,鲜花牛粪都要一样对待的。

b*****l
发帖数: 3821
55
是啊,这个太虚大师造就说过了。
http://www.mitbbs.com/article/Wisdom/31434407_0.html
------------------
对于印顺最有特色的“人间佛教”的立场,太虚也将这种立场和自己的观点划清了界限,
并语重心长地提出了批评。“原著以阿含‘诸佛皆出人间,终不在天上成佛也’片言,有
将佛法割离余有情界,孤取人间为本之趋向,则落人本之狭隘。但求现实人间乐者,将谓
佛法不如儒道之切要──梁漱溟、熊子真、马一浮、冯有兰等;但求未来天上乐者,将
谓佛法不如耶、回之简捷;而佛法恰须被弃于人间矣。”[3]
太虚法师的批评确实抓住了印顺思想最为严重的缺陷。佛法是全法界的,而不仅仅是人
本的,在这个问题上的疑惑实际上就是在具体问题上否定、或怀疑六道的存在。
对于六道轮回、三世因果,印顺法师泛泛地说时也是肯定的;但一到了具体问题时,就
开始说龙宫是和龙族、龙比丘有关[4],说普贤、文殊菩萨、大日如来等是众生虚构和
想象的[4],阿弥陀佛是太阳神崇拜的净化[4],佛经上说佛之伟大、寿量久远是后世众
生之想象、怀念[4]!其实,骨子里就是对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信不及,对菩萨、佛信
不及,对菩萨、佛的果境和神通信不及!
而且,太虚在此提出了佛学研究的学风问题,即对于佛陀的言教应该虚心体察,应该全
面、准确地把握佛陀言教的精神实质,决不可断章取义,歪曲佛意。古德有云:“依文
解意,三世佛冤;离经一字,即为魔说”,诚哉斯言。
------------------

【在 f*******8 的大作中提到】
: 我后来在想,为什么我觉得“人间佛教”这个提法有问题,
: 为什么这和佛教八大宗的方法不是一个类的问题。
: 八大宗是可以提的,禅宗,唯识,净土等等,这些提法都可以,
: 因为这些或者是从不同的角度,或者是针对不同的根性来说的,
: 但是都要承认佛法以“解脱或往生”为根本目的。
: 各宗差别是方法上的,但是视野,整个世界观都要包括三界六道。
: 知道三界如火宅。
: 这是佛教。
: 就好象量子力学可以有矩阵力学和波动力学一样,方法不同,但是都包括所有的量子现
: 象。

f*******8
发帖数: 3612
56
对于这类人,我真的觉得难以理解,
好像有些理性方面的常识都没有了。

限,
,有
将谓
子现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是啊,这个太虚大师造就说过了。
: http://www.mitbbs.com/article/Wisdom/31434407_0.html
: ------------------
: 对于印顺最有特色的“人间佛教”的立场,太虚也将这种立场和自己的观点划清了界限,
: 并语重心长地提出了批评。“原著以阿含‘诸佛皆出人间,终不在天上成佛也’片言,有
: 将佛法割离余有情界,孤取人间为本之趋向,则落人本之狭隘。但求现实人间乐者,将谓
: 佛法不如儒道之切要──梁漱溟、熊子真、马一浮、冯有兰等;但求未来天上乐者,将
: 谓佛法不如耶、回之简捷;而佛法恰须被弃于人间矣。”[3]
: 太虚法师的批评确实抓住了印顺思想最为严重的缺陷。佛法是全法界的,而不仅仅是人
: 本的,在这个问题上的疑惑实际上就是在具体问题上否定、或怀疑六道的存在。

b*****l
发帖数: 3821
57
人么,都多少有非理性的地方,
有人总替世界末日找借口也一样未必多么理性。

【在 f*******8 的大作中提到】
: 对于这类人,我真的觉得难以理解,
: 好像有些理性方面的常识都没有了。
:
: 限,
: ,有
: 将谓
: 子现

f*******8
发帖数: 3612
58
哈哈,这是两类问题,
我第一逻辑没问题,第二语法没问题,第三概率没问题。
第四佛法基本原理不违背。
剩下的,天眼方面的,不懂我就说不懂,不强下结论。
而且我也不是找借口,只是被人问到了,我说说我知道的,
哪些是能理解的,哪些是能猜测性理解的。
剩下的就是各自取舍了。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人么,都多少有非理性的地方,
: 有人总替世界末日找借口也一样未必多么理性。

T*******x
发帖数: 8565
59
我觉得这是宗教改革。

【在 f*******8 的大作中提到】
: 对于这类人,我真的觉得难以理解,
: 好像有些理性方面的常识都没有了。
:
: 限,
: ,有
: 将谓
: 子现

l*****g
发帖数: 2311
60

哈哈哈。。。高。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人么,都多少有非理性的地方,
: 有人总替世界末日找借口也一样未必多么理性。

相关主题
楞严大义今释(015)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五
楞严通议(六)关于楞伽经立场问题
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卷上终)武则天身世 与 佛道的渊源 之 《华严经》 《楞伽经》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b**d
发帖数: 7644
61
That is only a last name . There are many people who have same last names.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求那跋陀罗 Gunabhadra 不姓求,就像 Obama 不姓欧。
: 梵文 Guna 是「功德」或「德」的意思,音译求那。

w*****r
发帖数: 7106
62
光裘千仞就有俩。

【在 f*******8 的大作中提到】
: 麻烦你要不再查查有没有叫“求那跋”或“求那”或姓“求”的,
: 都找出来,以后这系列的考证就可以少很多麻烦。
: 要是这么考证都能当导师的话,人家能考证到裘千仞。

b*****l
发帖数: 3821
63
也许多少年以后射雕散失了两页,就会有人考证裘千仞是伪造的人物,
一个武功高,一个像骗子,前后不一致。

【在 w*****r 的大作中提到】
: 光裘千仞就有俩。
S**U
发帖数: 7025
64
如果有两个求那跋陀罗,那么恭喜你,你发现了大藏经中的错误。
大正藏中,《佛说树提伽经》收有两个版本,一为
宋于阗国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14/0540a001.htm
一为刘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14/0540b001.htm
此经高丽藏与中华藏都说是「宋于阗国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http://jinglu.cbeta.org/cgi-bin/jl_detail.pl?lang=&sid=zuuvppa
刘宋时的求那跋陀罗,若是中天竺人,就不应叫于阗国三藏。
依你的说法,于阗国的求那跋陀罗,应该称「梁」或「陈」,不是「宋」。
「释教录」所谓梁时于阗国的求那跋陀罗,只有一个事迹,看来与「大唐内典录」的记
载来源一样,虽然可以参考,但以此定论有两个求那跋陀罗,证据还不够充分吧!
历代修大藏经的人,看来也没有把「刘宋中天竺求那跋陀罗」与「梁于阗国求那跋陀罗
」当成两人。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也许多少年以后射雕散失了两页,就会有人考证裘千仞是伪造的人物,
: 一个武功高,一个像骗子,前后不一致。

b*****l
发帖数: 3821
65
乌贼又来了。
没有人说有两个求那跋陀罗,只有一个‘求那跋陀罗’,和一个‘求那跋陀’,
是某人不识数,把一个四个字的名字和五个字的名字混为一谈。
你胡乱考据胜天王般若经的梵本,把‘求那跋陀罗’和‘求那跋陀’混为一谈了。
开元释敎录既记载了卒于宋明帝年间的‘求那跋陀罗’(宋言功德贤),
又记载了几十年后有『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的梵本的于阗沙门‘求那跋陀’
同一本《开元释敎录》不会让宋明帝年间去世的‘求那跋陀罗’,
再活过来把『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的梵本带到建业来。
这够明白的了吧。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如果有两个求那跋陀罗,那么恭喜你,你发现了大藏经中的错误。
: 大正藏中,《佛说树提伽经》收有两个版本,一为
: 宋于阗国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14/0540a001.htm
: 一为刘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14/0540b001.htm
: 此经高丽藏与中华藏都说是「宋于阗国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 http://jinglu.cbeta.org/cgi-bin/jl_detail.pl?lang=&sid=zuuvppa
: 刘宋时的求那跋陀罗,若是中天竺人,就不应叫于阗国三藏。
: 依你的说法,于阗国的求那跋陀罗,应该称「梁」或「陈」,不是「宋」。

S**U
发帖数: 7025
66
是某人不识梵文,我解释了也听不懂。
大唐内典录卷第五
太清二年。忽遇于阗婆罗门僧求那跋陀。陈言德贤。
梵文 Guna 是「功德」或「德」的意思。<大唐内典录>意译成「德贤」。刘宋的求那
跋陀罗 Gunabhadra 意译成「功德贤」,可见两者梵文名字相同。古代翻译人名并不统
一,不能以中文不同就确定不是一个人。
我指出来大藏经中对刘宋的求那跋陀罗译的同一部经,有题说中天竺人,有说于阗人,
照你的说法,这两个互相冲突。你解释一下?
而且怎么凑巧梁代又有一个于阗沙门叫‘求那跋陀’?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乌贼又来了。
: 没有人说有两个求那跋陀罗,只有一个‘求那跋陀罗’,和一个‘求那跋陀’,
: 是某人不识数,把一个四个字的名字和五个字的名字混为一谈。
: 你胡乱考据胜天王般若经的梵本,把‘求那跋陀罗’和‘求那跋陀’混为一谈了。
: 开元释敎录既记载了卒于宋明帝年间的‘求那跋陀罗’(宋言功德贤),
: 又记载了几十年后有『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的梵本的于阗沙门‘求那跋陀’
: 同一本《开元释敎录》不会让宋明帝年间去世的‘求那跋陀罗’,
: 再活过来把『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的梵本带到建业来。
: 这够明白的了吧。

b*****l
发帖数: 3821
67
就用你举的<大唐内典录>吧,它也区分了‘求那跋陀罗’和‘求那跋陀’.
<大唐内典录>卷四:
“中天竺国三藏法师求那跋陀罗。宋言功德贤。善大乘学。时人亦称为摩诃乘。亦云衍。
元嘉十二年。来至扬都。帝深崇敬。彭城王刘义康。南谯王刘义宣。并师事之。”
<大唐内典录>卷五:
“太清二年。忽遇于阗婆罗门僧求那跋陀。陈言德贤。有胜天王般若梵本。那因祈请。
乞愿弘宣。求那跋陀嘉其雅操。壑然授与。”
同一本资料<大唐内典录>和<开元释教录>一样,
既记载了卒于宋明帝年间的‘求那跋陀罗’(宋言功德贤),
又记载了几十年后有胜天王般若梵本的于阗婆罗门僧‘求那跋陀’(陈言德贤).
至于大藏经中提到的译者,大藏经也不是一点错误都没有,
大正藏和高丽藏与中华藏就不一致,金代的房山石经也是刘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以讹传讹也不是自你开始。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是某人不识梵文,我解释了也听不懂。
: 大唐内典录卷第五
: 太清二年。忽遇于阗婆罗门僧求那跋陀。陈言德贤。
: 梵文 Guna 是「功德」或「德」的意思。<大唐内典录>意译成「德贤」。刘宋的求那
: 跋陀罗 Gunabhadra 意译成「功德贤」,可见两者梵文名字相同。古代翻译人名并不统
: 一,不能以中文不同就确定不是一个人。
: 我指出来大藏经中对刘宋的求那跋陀罗译的同一部经,有题说中天竺人,有说于阗人,
: 照你的说法,这两个互相冲突。你解释一下?
: 而且怎么凑巧梁代又有一个于阗沙门叫‘求那跋陀’?

S**U
发帖数: 7025
68
别说是同一本书不同卷,就算同一页差一行,都有把同一人名字写成不同的错误。如杂
阿含的转法轮经∶
复告尊者憍陈如∶「知法未?」
拘邻白佛∶「已知,善逝!」
尊者拘邻已知法故,是故,名阿若拘邻。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search1.php?str=%E5%88%9D%E8%BD
才差一行,尊者憍陈如的名字就变成拘邻了!
这种传钞、刻印上的错误,大藏经也无法避免。以此为据,太薄弱。
而且同一原文名字,并不是翻译成近似的两个中文来区别。如两个 George Bush 总统
,不是靠翻成布许、布希来区分二人。

衍。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就用你举的<大唐内典录>吧,它也区分了‘求那跋陀罗’和‘求那跋陀’.
: <大唐内典录>卷四:
: “中天竺国三藏法师求那跋陀罗。宋言功德贤。善大乘学。时人亦称为摩诃乘。亦云衍。
: 元嘉十二年。来至扬都。帝深崇敬。彭城王刘义康。南谯王刘义宣。并师事之。”
: <大唐内典录>卷五:
: “太清二年。忽遇于阗婆罗门僧求那跋陀。陈言德贤。有胜天王般若梵本。那因祈请。
: 乞愿弘宣。求那跋陀嘉其雅操。壑然授与。”
: 同一本资料<大唐内典录>和<开元释教录>一样,
: 既记载了卒于宋明帝年间的‘求那跋陀罗’(宋言功德贤),
: 又记载了几十年后有胜天王般若梵本的于阗婆罗门僧‘求那跋陀’(陈言德贤).

w*********r
发帖数: 2192
69
This is a good point.
德贤 and 功德贤 is too close and
it is hard to say it is accidental.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是某人不识梵文,我解释了也听不懂。
: 大唐内典录卷第五
: 太清二年。忽遇于阗婆罗门僧求那跋陀。陈言德贤。
: 梵文 Guna 是「功德」或「德」的意思。<大唐内典录>意译成「德贤」。刘宋的求那
: 跋陀罗 Gunabhadra 意译成「功德贤」,可见两者梵文名字相同。古代翻译人名并不统
: 一,不能以中文不同就确定不是一个人。
: 我指出来大藏经中对刘宋的求那跋陀罗译的同一部经,有题说中天竺人,有说于阗人,
: 照你的说法,这两个互相冲突。你解释一下?
: 而且怎么凑巧梁代又有一个于阗沙门叫‘求那跋陀’?

J******s
发帖数: 7538
70
争论的关键不就是哪一位对菩提达摩的影响更大,影响了禅宗的创立麽?
如果确实两位,他们各自的翻译著作可以list一个全的麽?这些翻译的著作哪些更像是
对禅宗有直接深远影响的?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乌贼又来了。
: 没有人说有两个求那跋陀罗,只有一个‘求那跋陀罗’,和一个‘求那跋陀’,
: 是某人不识数,把一个四个字的名字和五个字的名字混为一谈。
: 你胡乱考据胜天王般若经的梵本,把‘求那跋陀罗’和‘求那跋陀’混为一谈了。
: 开元释敎录既记载了卒于宋明帝年间的‘求那跋陀罗’(宋言功德贤),
: 又记载了几十年后有『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的梵本的于阗沙门‘求那跋陀’
: 同一本《开元释敎录》不会让宋明帝年间去世的‘求那跋陀罗’,
: 再活过来把『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的梵本带到建业来。
: 这够明白的了吧。

相关主题
武则天身世 与 佛道的渊源 之 《华严经》 《楞伽经》《楞伽经讲记》与五译本对照
武则天身世 与 佛道渊源 之 昙无谶无著 Asanga
第1章 禅宗之源——从达摩到弘忍浅论经典的防伪和辨伪——从长寿经的真伪谈起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J******s
发帖数: 7538
71
问题的关键是,如果两者是一个人,问题出在翻译上,那么如何确切考证他们存在的年
代?
可以列论据的
如果二者是两个不同的人,不是名字翻译的问题,也要给出切实的证据吧。
原贴的意思,难道不是说因为生存年代的问题,导致这个人不太可能是深远影响菩提达
摩的那个人麽?除了生存年代,还有别的证据可以考究麽?
:)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是某人不识梵文,我解释了也听不懂。
: 大唐内典录卷第五
: 太清二年。忽遇于阗婆罗门僧求那跋陀。陈言德贤。
: 梵文 Guna 是「功德」或「德」的意思。<大唐内典录>意译成「德贤」。刘宋的求那
: 跋陀罗 Gunabhadra 意译成「功德贤」,可见两者梵文名字相同。古代翻译人名并不统
: 一,不能以中文不同就确定不是一个人。
: 我指出来大藏经中对刘宋的求那跋陀罗译的同一部经,有题说中天竺人,有说于阗人,
: 照你的说法,这两个互相冲突。你解释一下?
: 而且怎么凑巧梁代又有一个于阗沙门叫‘求那跋陀’?

S**U
发帖数: 7025
72
阅\读求那跋陀相关资料时,发现僧伽婆罗也是求那跋陀之弟子,但是刘宋天竺沙门求
那跋陀在宋朝往生,扶南国(今柬埔寨)的僧伽婆罗在齐朝才来中国,怎么师事求那跋
陀?如果僧伽婆罗的老师是带胜天王般若经来的求那跋陀(假定有两人),又与他是「
于阗沙门」的记载不符。难道又有一个求那跋陀嘛?
续高僧传
T50n2060_p0426a0
僧伽婆罗,梁言僧养,亦云僧铠,扶南国人也。幼而颖悟。早附法津。学年出家。偏业
阿毘昙论。声荣之盛有誉海南。具足已后广习律藏。勇意观方乐崇开化。闻齐国弘法。
随舶至都。住正观寺。为天竺沙门求那跋陀之弟子也。复从跋陀研精方等。未盈炎燠博
涉多通。乃解数国书语。值齐历亡坠道教淩夷。婆罗静洁身心外绝交。故拥室栖闲养素
资业。大梁御宇搜访术能。以天监五年。被敕征召于杨都寿光殿华林园正观寺占云馆扶
南馆等五处传译讫十七年。都合一十一部。四十八卷。即大阿育王经、解脱道论等是也
。... 普通五年因疾卒于正观。春秋六十有五。
http://www.cbeta.org/cgi-bin/goto.pl?book=T&vol=50&page=0426&co
l*****g
发帖数: 1066
73

good.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阅\读求那跋陀相关资料时,发现僧伽婆罗也是求那跋陀之弟子,但是刘宋天竺沙门求
: 那跋陀在宋朝往生,扶南国(今柬埔寨)的僧伽婆罗在齐朝才来中国,怎么师事求那跋
: 陀?如果僧伽婆罗的老师是带胜天王般若经来的求那跋陀(假定有两人),又与他是「
: 于阗沙门」的记载不符。难道又有一个求那跋陀嘛?
: 续高僧传
: T50n2060_p0426a0
: 僧伽婆罗,梁言僧养,亦云僧铠,扶南国人也。幼而颖悟。早附法津。学年出家。偏业
: 阿毘昙论。声荣之盛有誉海南。具足已后广习律藏。勇意观方乐崇开化。闻齐国弘法。
: 随舶至都。住正观寺。为天竺沙门求那跋陀之弟子也。复从跋陀研精方等。未盈炎燠博
: 涉多通。乃解数国书语。值齐历亡坠道教淩夷。婆罗静洁身心外绝交。故拥室栖闲养素

1 (共1页)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楞严大义今释(015)《楞伽经讲记》与五译本对照
楞严通议(六)无著 Asanga
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卷上终)浅论经典的防伪和辨伪——从长寿经的真伪谈起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五释尊的禅修过程
关于楞伽经立场问题[合集] 佛遗教经
武则天身世 与 佛道的渊源 之 《华严经》 《楞伽经》最后的教导
武则天身世 与 佛道渊源 之 昙无谶值此争议之际,介绍下“虚空藏菩萨”
第1章 禅宗之源——从达摩到弘忍醉心巴利经藏的英国学者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那跋话题: 陀罗话题: 跋陀话题: 于阗话题: 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