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 发帖数: 7025 | 1 「罪」与「不善」是不同的概念,不应混淆。
依南传的阿毗达摩,不善果报心是(未必是过去世,也可能这一生)不善业的结果,我
们能做的是在不善果报心生起时,生起善(的速行)心,而不生起不善心。
举例说明,佛陀遭提婆答多暗算时,没有生气或恐惧等不善心,也没有后悔、担心过去
世的不善业,而是智慧的处理。提婆答多害佛,是提婆答多的不善业,不是佛陀有罪该
被害。只能说∶佛陀的业,不足以使提婆答多不加害。试想∶如果佛陀生于色界天,提
婆答多还能害他吗?不能吧。
换一个角度来思考这问题。
如杂阿含46经说∶「多闻圣弟子...不顾过去色,不乐著未来色。」过去所造的业,无
法改变,又何必放在心上?当下正念正知,增长善念善行,才是正道。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046.htm
又如杂阿含470经所说,执著于受,不得解脱。若于受解脱,还有「不可意受是否不善
业果报」的问题吗?
世尊告诸比丘∶
「愚痴无闻凡夫生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多闻圣弟子,亦生苦[受]、乐受,
不苦不乐受,诸比丘!凡夫、圣人有何差别?」
...
诸比丘!愚痴无闻凡夫身触生诸受,增诸苦痛,乃至夺命,愁忧称怨,啼哭号呼,心生
狂乱,当于尔时增长二受∶若身受,若心受,譬如∶士夫身被双毒箭,极生苦痛,愚痴
无闻凡夫亦复如是,增长二受∶身受、心受,极生苦痛,所以者何?以彼愚痴无闻凡夫
不了知故,于诸五欲生乐受触,受五欲乐;受五欲乐故,为贪使所使。苦受触故,则生
瞠恚;生瞠恚故,为恚使所使。于此二受,若集、若灭、若味、若患、若离不如实知,
不如实知故,生不苦不乐受,为痴使所使。为乐受所系终不离,苦受所系终不离,不苦
不乐受所系终不离,云何系?谓为贪、恚、痴所系,为生、老、病、死、忧、悲、恼、
苦所系。
多闻圣弟子身触生苦受,大苦逼迫,乃至夺命,不起忧悲称怨,啼哭号呼,心乱发
狂,当于尔时唯生一受,所谓身受,不生心受,譬如∶士夫被一毒箭,不被第二毒箭,
当于尔时,唯生一受,所谓身受,不生心受。为乐受触,不染欲乐;不染欲乐故,于彼
乐受贪使不使。于苦触受不生瞠恚;不生瞠恚故,恚使不使。于彼二使,集、灭、{昧}
[味?]、患、离如实知;如实知故,不苦不乐受痴使不使。于彼乐受解脱不系,苦受、
不苦不乐受解脱不系,于何不系?谓∶贪、恚、痴不系,生、老、病、死、忧、悲、恼
、苦不系。」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470.htm |
i********7 发帖数: 808 | 2
只能说∶佛陀的业,不足以使提婆答多不加害。试想∶如果佛陀生于色界天,提
有疑惑...,
这样说的话,似乎提婆答多加害佛陀,佛陀至少要负一部分的责任,因为佛陀的业报没
有好到,去色界天,到了人间,所以造成提婆答多有可以害佛陀的机会?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罪」与「不善」是不同的概念,不应混淆。 : 依南传的阿毗达摩,不善果报心是(未必是过去世,也可能这一生)不善业的结果,我 : 们能做的是在不善果报心生起时,生起善(的速行)心,而不生起不善心。 : 举例说明,佛陀遭提婆答多暗算时,没有生气或恐惧等不善心,也没有后悔、担心过去 : 世的不善业,而是智慧的处理。提婆答多害佛,是提婆答多的不善业,不是佛陀有罪该 : 被害。只能说∶佛陀的业,不足以使提婆答多不加害。试想∶如果佛陀生于色界天,提 : 婆答多还能害他吗?不能吧。 : 换一个角度来思考这问题。 : 如杂阿含46经说∶「多闻圣弟子...不顾过去色,不乐著未来色。」过去所造的业,无 : 法改变,又何必放在心上?当下正念正知,增长善念善行,才是正道。
|
S**U 发帖数: 7025 | 3 缘起法是「此有故彼有」,众缘和合才会发生。有没有责任,是「归因」的问题。两者
不同。
佛陀到了人间,所以造成提婆答多有害佛陀的机会,这是佛被害的缘之一。这个「缘」
(佛陀在人间)必须存在,但是说佛对自己被害有「责任」,就不妥。
即使是佛陀纯善的功德(善法),也可以引起提婆答多的嫉妒心(不善法),因为嫉妒
必须以别人的成就为条件。假如佛陀毫无成就,提婆答多就不会起嫉妒心。这也不能说
成∶佛陀至少要负一部分的责任,或是「善法」可以是「不善法」的因。
【在 i********7 的大作中提到】 : : 只能说∶佛陀的业,不足以使提婆答多不加害。试想∶如果佛陀生于色界天,提 : 有疑惑..., : 这样说的话,似乎提婆答多加害佛陀,佛陀至少要负一部分的责任,因为佛陀的业报没 : 有好到,去色界天,到了人间,所以造成提婆答多有可以害佛陀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