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isdom版 - <入菩萨行论>第六品 安忍1(除嗔恚)
相关主题
当你对某人起嗔心时幻化游舞度众生:帕当巴桑吉祖师传授究竟修行精要
《親友書講記》教誡斷除嗔恨之因 ─ 龍樹菩薩 造頌 索達吉堪布 譯講特殊的成就阶梯
达真堪布仁波切:怨敌如意宝祈祷度母的故事
怎么看待鬼神附体现象达真堪布:认识违缘障碍
对宠物的饶益认识违缘障碍
加持无比迅速灵验的《二十一度母赞》 (原创)认识违缘障碍
遣除2014年的寿障!-索达吉堪布开示《般若心经回遮仪轨》吹毛求疵是业力现前
修佛远离两种违缘为什么有些人学佛后万般不顺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安忍话题: 烦恼话题: 恨心话题: 善根话题: 安乐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j*******1
发帖数: 182
1
第六品 安忍
丁二之戊三、(于菩提心支相违之嗔恚者安忍品)分二:己一、品名;己二、正论。
己一、(品名):安忍。
前一品宣说的为持戒度,现在论文进入安忍度的引导。安忍品的内容主要有三方面:一
、断除嗔恚;二、修安忍;三、恭敬有情。在修持菩萨行的过程中,如果不断除嗔恚烦
恼,会招致极大的违缘,给自己造成很大危害。认识到此后,应尽力断除嗔恨心,以种
种方便善巧修持安忍,而且要认识到有情助成佛的功德去恭敬一切有情。本品中有许多
重要的修行窍诀,以此藏传佛教的修行人对本品很重视,有的大德常单独传授此品,引
导弟子修习安忍。因为凡夫人都有一些不共的烦恼,有的贪心重、有的嗔心重等,各各
不同的烦恼习气要断除,必须要依靠一些方便法门去对治,对嗔恨心特别强烈的人来说
,这一品尤为重要。性格不好,容易嗔怒发脾气的人,如果在听习本品时,将安忍窍诀
铭记于心,在日常生活中反复观修,一定能消减、断除自己的嗔恨烦恼习气。对本品所
阐述的窍诀,我有过一定的体会:有时虽然有大圆满、大手印的对治烦恼窍诀,但在某
些情况下,运用本品中对治烦恼的窍诀却非常相应有力。你们有些人在听习前面几品的
过程中,也有一些这样的体会,以寂天菩萨的大悲智慧加持,以前很多难以对治的烦恼
,现在能很好地消除、控制,因此在言行方面也改变了很多。
嗔恚在所有的烦恼敌中,可以说是最猛烈狂暴的敌人。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平时很如法的
修行人,一旦生起嗔恚,他的言行就变得十分可怕。为了制伏这种猛烈的烦恼,在本品
中作者用了一百三十四颂从各个角度,阐述了多种殊胜的方便法,依靠上师三宝的加持
力与这些甚深的窍诀,我相信大家都能改变、调驯自己的相续,如同麦彭仁波切所说:
披上《入行论》安忍品的铠甲,任何一个嗔敌变化着五花八门的魔术来进攻,也毁坏不
了自己的智慧身体。
己二、(正论)分三:庚一、除嗔恚;庚二、修安忍;庚三、恭敬有情。
庚一、(除嗔恚):
一嗔能摧毁,千劫所积聚,
施供善逝等,一切诸福善。
对菩萨生起一念嗔恚,就会摧毁千劫以来布施、供养诸佛等一切善行所积聚的福德善根。
要对治嗔恚,必须先认识这种烦恼的危害性。因此,在本品之首偈,便说了嗔恚心可怕
的破坏力:一念嗔恚,能摧毁千劫中供养圣尊等所积聚之福德。
在解释这个颂词时,以往各论师有很多辩论,主要辩论的问题是:一嗔的具体定义,嗔
恚的具体对境,所毁福德的详细范围、界限等等。对这些问题,没有甚深智慧眼目,用
凡夫分别念是难以抉择的。在汉传佛教中,弘一大师对这个问题也引《华严经》、《佛
遗教经》作过论述,但对具体定义方面,没有详细的辨析;在藏传佛教中,对这些问题
有很多细致的辨析。我们在此作一番简析,以便让大家清楚地认识这个问题的细节,同
时,也培养细致思维分析的习惯。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嗔”。“一”是指时间,在根霍仁波切的讲义中,定义为“成事刹
那”,即成办某一件事从头到尾的时间。有的人发起“一嗔”,时间可能要长一点,几
分钟、一两个小时还是气鼓鼓的;有的人生嗔恨的时间只是一会儿,脸阴一会儿就云散
天开,恢复正常。这里的“一”不是细微刹那(一弹指之六十四分之一),如果是这样
,凡夫没办法认识嗔恨心。“嗔”在此指程度很猛烈的嗔恚烦恼,在一些论师的注释中
,定义为“强而有力的嗔斗心”。嗔心更具体的定义在《瑜伽师地论》中抉择为五相—
—憎恶心、不堪耐心、怨恨心、谋略心、覆蔽心(《菩提道次第广论》卷五、一百二十
八页中也有详述),这五相全部具足的称为圆满嗔恚恶业。关于“一嗔”的定义,争论
较少,在此也不作广述,总之,就是心相续中的一种损害恶业。
关于嗔恚所毁的福德善根,辩论有很多,本论中说是千劫供施所积聚之福德;在《入中
论》说为一百劫中供施、持戒所积聚之福德。这两论的差异是由嗔恚的对境不同而引起
,《入中论释》云:“于凡夫生嗔坏百劫之善,于菩萨生嗔摧千劫之善。”嗔恚的对象
一般有四种:上位菩萨对下位菩萨、下位菩萨对上位菩萨、等位菩萨互嗔、非菩萨嗔菩
萨。《入中论》中所说的是上位菩萨对下位菩萨生嗔,此论所说的是下位菩萨或非菩萨
对上位菩萨生嗔,以此有百劫与千劫的差异。有的论师说,此二论之差异是所引经典不
同而成,《入中论》根据是《曼殊室利游舞经》,此经云:“曼殊室利,所谓嗔恚,能
摧毁百劫之善根。”而《入行论》所根据的是《宝积经》,此经中说:一嗔能毁千劫所
积之善。大家如果去翻阅《大智度论》、《瑜伽师地论》,可以看到很多详细的教证与
论述。
关于嗔恚所毁的善根,果仁巴论师、宗喀巴大师、根桑曲扎仁波切都说包括回向与菩提
心所摄受的一切善根,这一切都可为嗔恚所毁。宗喀巴大师说:菩萨肯定是有菩提心的
,但在经论中都说过,他们生嗔恚会毁坏福德善根,以此可推证菩提心与回向所摄的福
德善根能被嗔恚摧毁。也有一些论师引用《华严经》与《大集经》中的教证,说菩提心
所摄的善根如同金刚宝、入大海之雨滴,乃至未得菩提之间都不会毁坏;在根霍仁波切
的讲义中,也说已回向的善根与菩提心所摄的善根不会为嗔恚所毁。当然,我们可以去
理解上述的教证中所说的,是无有强烈违缘的情况下,回向菩提所摄善根肯定是不会失
坏的,如果有强烈的嗔恚违缘,菩提心与回向所摄的善根也能被毁坏。这个辩论大家应
动脑筋去分析,也应去寻找教证,找找汉传佛教中是否有论师分析过。
善根分为随福德分善根与随解脱分善根,前者是有漏的福德资粮,后者是智慧资粮。二
者中随福德分善根,许多论师都承认可以毁坏,但智慧资粮是否可以摧毁呢?这也有许
多辩论。在别的论著中还说:愿菩提心所摄的善根能被嗔恚摧毁,行菩提心所摄的善根
不能被摧毁等等;还有关于嗔恚摧毁的是福善的现行而不是种子……,有许多不同的观
点。在此我们从简,不作广述。
无论如何,对一个已生起菩提心的佛子生嗔,其后果非常严重,在第一品中也说过:“
佛言彼堕狱,长如心数劫。”《经集论》中引用了《三摩地王经》云:“互相若生嗔恨
者,净戒广闻不能救,参禅住静不能救,布施供佛亦无救。”凡是想积累资粮的修行人
,应尽全力去避免犯这种过失。
罪恶莫过嗔,难行莫胜忍;
故应以众理,努力修安忍。
没有哪种罪过像嗔恨那么恶毒,也没有一种修持像安忍那么难行。所以应当以种种正理
、方便,努力修持安忍。
所有罪业之中,没有一个像嗔恨心那样严重地障碍修行,断灭福德善根。大家都知道,
自性罪与佛制罪有许多种,但这些罪业,哪一种能在刹那间摧毁所有福德善根呢?比如
修行人为贪心所转,毁坏戒律而造下恶业,压制了善根的增长,可是以前已经积累的福
善会不会毁掉呢?这点我们在经论中没有见过宣说会毁掉的观点,其它如痴、慢、嫉等
,也是如此。但嗔恚却不一样,它不但能压制善法的增长,而且要将以前积累的福善全
都摧毁。
嗔恚烦恼发作起来,能将千劫所积的福善在一刹那中全部摧尽,这种恶业的破坏力确实
有点让人发怵。在《学集论》中,详细地引用众多教证,论述了嗔恚在诸恶业烦恼中是
最严重的罪业。《佛遗教经》中说:“嗔恚之害,则破诸善法,……劫功德贼,无过嗔
恚。”天台智者大师说:“嗔恨心乃行人失坏佛法之根本。”意思是说嗔恚是摧毁修行
人行持佛法功德最厉害的恶业。
正因为嗔恚烦恼有如此猛烈的破坏力,我们要对治它,去修安忍,非常非常困难。修布
施、持戒苦行中,没有能比得上修安忍这样的难行。每个人大抵都有过生嗔恨心的体验
,比如说别人无缘无故打你、羞辱你,开始时也许能忍,但到了一定程度,自心突然如
火山一样喷发,愤怒的情绪如同岩浆、浓烟四处喷射,自己双眼圆瞪,牙齿紧咬,头上
血管胀得大大的……。此时要生起安忍,保持平静,可比做什么都难。一些脾气暴躁的
人,平时没吃没穿,饥寒冷热基本上都可以安然处之,但遇到嗔恨心爆发时,要他去修
安忍,很难办到。这时他听闻过的佛法起不了作用,道友们怎么劝告也不行,甚至上师
怎么说、佛菩萨怎么说也不管了。一个人憋到了极限的时候,如果他自己不能掌握真正
有力的对治方法,外人再劝导,也极难起作用,他要在这时候忍下来,没有比这更难之
事,龙树菩萨在《亲友书》中也说:“如是无等忍苦行”——精进等修法没有能超过安
忍的。
要对治破坏力最大的嗔恚烦恼,应该依凭各种教理,深入详细审观思维,运用一切办法
,去修习调伏嗔恨心的安忍。这些殊胜的教理方便,作者在本品中作了系统的阐述。我
相信通过这些系统的安忍窍诀,我们嗔恨烦恼最厉害的人,循照着一层层听闻思维下来
,自己的嗔心定能渐渐消弱,乃至断除它的根,生起安忍波罗蜜多的功德。
若心执灼嗔,意即不寂静,
喜乐亦难生,烦躁不成眠。
如果一个人内心执持着嗔恚热恼,那么他的心意得不到宁静,身心的喜乐很难生起,而
且会心烦气躁,坐卧不安。
内心怀着嗔恼的人,不会有一丝一毫的宁静,他的心如同在火中受着烧烤一般,有着难
以忍受的焦灼痛苦。由于嗔恚毒火的燃烧,内心恶念如锅中沸油,沸腾不息,根本无法
平静。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平时再好的受用,此时也感受不到其中的快乐,身心
从内到外,一点滴安适的感受也不会有。
一个人心怀嗔恼,他的一切安乐会被摧毁,立即陷入“喜乐亦难生,烦躁不成眠”的状
态。观察那些嗔心烦恼较重的人,就可以发现他们经常有这种痛苦。他们往往为嗔恚烦
恼所催动,与别人发生冲突,事过之后,一直处于愤懑之中;在言行里,经常体现出烦
躁狂乱的情绪,所有安乐喜悦似乎都已经远远离开了他。本师传中说:生嗔心的人,脸
一刹那就变得非常丑陋,纵然外表装饰了最好的饰物,也显不出丝毫庄严;他的宝床最
舒适,也睡不安宁,辗转反侧如处荆棘中一样……。经常受到嗔恚情绪的刺激之人,大
都会产生高血压、心脏病、胃病、失眠症、精神分裂症等不少疾病。
前面说“一嗔能毁千劫所积之福善”的过患,有些人也许会因无法现见而生疑惑,但对
嗔恚这种可现见的过患,都会知道吧。
纵人以利敬,恩施来依者,
施主若易嗔,反遭彼弑害。
尽管有人能以名利惠施来依附他的人,但是,如果他容易嗔怒,反而会遭到受惠者的杀
害。
虽然一个人财多位高,能经常给眷属施惠高位、财利,但如果他经常大发脾气,伤害下
属的身心,最后下属不但不会报答他惠施名利之恩,反而生起反叛嗔害之心,将他杀害
。翻开一些史料,可以发现有许许多多这类事件:世间的一些大人物,往往因自己的嗔
怒不能克制,而导致下属的反叛,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内心嗔恚烦恼不断除,外面布
施最多的名利受用,也不能摄受他人,成办自己的事业。佛说过嗔恚能“坏自名闻,今
世后世,人不喜见”,大发嗔恚之人,会毁坏自己的名誉,今生后世,别人都不乐意见
到他。这种过患,作为一个要利益他人的修行人,必须要尽力避免。
嗔令亲友厌,虽施亦不依。
若心有嗔恚,安乐不久住。
嗔恚会导致亲人朋友对自己生厌烦,虽然自己施惠拉拢,他们也不愿依附。总之,如果
心怀嗔恚,绝不会有安乐的生活。
性情暴躁易怒之人,如果不克制,他的亲人,朋友也会厌离、舍弃他,不要说一般的朋
友,就是他自己的父母、妻室儿女,也会厌弃他。世间那些胸怀狭窄、性格暴戾的人,
不会有人愿意去依附亲近,因为除了菩萨圣者外,没有人愿意忍受他人的嗔恼。人们常
常说:“某某虽然是我的亲戚,但他脾气太坏了,一接近他,我心里就烦、恐惧,所以
,还是离他远一点好。”这样的事例,我们在生活中可以见到不少。
在藏文原颂中,“嗔令亲友厌”一句为“嗔令亲亦厌”。易嗔之人就连亲人都厌恶他,
更何况他人呢?纵然他有很多财物,能经常惠施,亲人们也不愿去依附他,因为嗔恼者
如毒蛇,不时地要伤害别人,有谁愿与毒蛇生活在一起呢!
一个心中经常怀着嗔恚的人,今生与后世都不可能存在安乐。他的内心时常为嗔火所烧
痛,外面也没有一个人愿意与他共处,那他今生能从何处得到安乐呢?他的福德善根被
嗔火所毁后,于后世中,也唯有恒时处于孤独痛苦之中而已!
嗔敌能招致,如上诸苦患,
精勤灭嗔者,享乐今后世。
嗔恨之敌能招致如上所说的种种过患和痛苦。反之,一个精勤致力于消灭嗔恨烦恼者,
定能在今生和后世享受安乐。
嗔恨烦恼敌招致的苦患,在第一至第五颂中分了隐含与现见的苦患两大类。隐含的苦患
指“一嗔能毁千劫所积善”、“罪恶莫过嗔”,这些苦患我们虽然无法在当下现见,但
依据圣教量和比量,也能非常明显地了知。可现见的过患,在上文中列有:意不寂静,
喜乐难生,烦躁难眠,反遭受惠者杀害,亲友厌、不依,安乐不久住。当然,这是作者
以简略的文字,概括性地总结出这几种,如果详细分说,嗔恨心招致的苦患其种类与严
重性都是无法付之言表的,在《入中论》、《本生传》、《学集论》中,对此也有阐述。
对嗔恚的无边苦患,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清醒地认识。大家反复忆念,并且对亲身经历过
的种种嗔苦进行剖析,如果对此能生起真实的了解,《入行论》中的忍辱铠甲,也就不
用我再三苦口婆心地劝求,你一定能自动地去披上。
知道了嗔恨烦恼的严重苦患后,每个有头脑的人,当然要去消灭自己的嗔恨烦恼。但精
勤灭嗔有什么样的利益呢?论中以“享乐今后世”做了概述。精勤灭嗔是指以种种殊胜
的方便法,息灭断除嗔恨心。在下文中,将观察嗔恨之因、果、本体等,从各个角度深
入细致地讲述这些方便法。如果能依照这些窍诀去摧毁相续中的嗔恨烦恼,那么今生中
会过得非常快乐,来世也能享受由此而感召的安乐。此处的“享乐”包括享受世间的人
天安乐,也包括出世间的无漏大乐。在《菩萨地论》中说:“修安忍者能摧伏嗔恨,故
无有不乐,死时天人也会降临,在鼓乐声中迎接他。”《般若摄颂》中也说:“披上忍
辱铠甲者,蛮者毒箭岂能害,忍德化箭为花朵,彼人美名传四方”等等,这些都说明修
安忍者能得世间的安乐。在《亲友书》中,龙树菩萨说修安忍者“断嗔获得不退果,此
乃佛陀亲口说”——佛陀亲自说过修忍除嗔者能得到不退的果位;在《妙臂请问经》中
也云:“修安忍者,以少功力及微小苦,能圆满波罗蜜多。”这些教证说明修安忍者,
能得出世的无漏大乐。
总之,嗔恨有如上所说的大苦患,而修安忍灭除嗔恨能得世出世间的种种安乐,能明白
这些道理,我们除嗔修忍的决心就一定会生起来。但要摧伏嗔心烦恼,首先要了解嗔心
生起的因缘,找到它的根本,方能有效彻底断除它。以下,开始分析嗔恨生起的因。
强行我不欲,或挠吾所欲,
得此不乐食,嗔盛毁自他。
他人强硬地做我不喜欢的事情,或是阻挠我想做的事情,遇到这些生长嗔恼的因缘后,
嗔恨心便会盛发起来,毁灭自己和他人。
嗔恨心生长之因缘有两种,一种是他人“强行我不欲”: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他人却
强行实施;另一种是“或挠吾所欲”:自己非常向往的事物,他人却横加阻挠。在颂词
中将此二比喻成“不乐食”,即长养嗔恨烦恼的食物。嗔恨烦恼敌得到这两种“不乐食
”——心意不悦的因缘后,便会增长它的身力,而摧毁我和他人的所有安乐。
“强行我不欲”与“或挠吾所欲”这两种情况几乎每个人都遇到过。遇到了这两种情况
,一般人内心自然会产生不悦的情绪,这种不悦意的情绪,如同嗔恨心台风的“温床”
,它具足了形成台风的气压、温度,嗔心台风藉此便会蓬勃发展为不可抑止的风暴,摧
毁它所触及的一切。
所欲不遂,而不欲来临,导致了不乐情绪的产生,这是爆发嗔恨的前因,“嗔盛毁自他
”是它的果,这二者之间的前因后果关系大家一定要注意。举个例子,我们有些人打主
意建房子,挖地基时要触及他人的围墙院子,便形成了矛盾。双方之间一个要“行我不
欲”——他人想占领自己的“神圣领院”,一个要“挠吾所欲”——他人想阻挠自己“
建房大业”,这时候,生长嗔恨心的前因便具备了。如果双方能明白这点,遇到这类嗔
心生起之前因时,能注意到并提醒自己:这时如果不加对治,克制自己,嗔心将会炽燃
,焚毁自他的功德善根,导致自他今生后世感受无边的苦痛……。以此而醒悟,立即以
妙法对治,断除嗔恼增长的食物,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不良的后果发生。但修行不好的人
,不能明白这些道理,他们会如同《天鼓经》中所说的那样:“分别薪所生之嗔恨火,
最终焚毁自他一切,导致一切祸害。”也就是说他们会不断地回想执着不悦意之事,以
此而不断给自己的烦恼敌投喂“不乐食”,最终导致“嗔盛毁自他”的可怕后果。我们
去细心观察,就会发现类似的事情,其因时时刻刻就潜藏在自相续中,也不时会有可能
在身边发生。
故应尽断除,嗔敌诸粮食,
此敌唯害我,更无他余事。
所以我应尽全力,彻底断除滋养嗔敌的“粮食”(即不乐意),因为这个怨敌除了伤害
我外,再不会有其他的事了。
认识到不乐意情绪是滋长嗔敌的“食粮”后,我们便可抓住这个根源,彻底铲除或有效
地预防嗔恨大敌的危害。虽然凡夫人很难做到安忍,但只要能掌握本论在此处宣述的殊
胜窍诀,断尽不乐意情绪,修习安忍并非很困难。
一般人生嗔恨心,往往是因为他人的言行对自己有所触犯,以此而产生了不乐意情绪,
在这种情绪的基础上,嗔恨心才会滋生。如果没有不乐意情绪,嗔心不会无缘无故而生
起。而这种不乐意情绪,在刚刚开始时,并不是那么厉害,我们如果能稍具正知正念,
掌握了一些对治方便法,去克制、平息它,也就会容易。
不乐意情绪,其根源是我执与我所执,执着越强的人,生起不乐意情绪的机会便会越多
。那些嗔恨烦恼特重的人,他们对自我与外境的执着特别强,一旦遇到逆境,马上就在
内心生起不乐情绪,而且这种情绪随着他的执着会不断滋长,就像往火炉中不断添干柴
,火也就越来越旺;同样,不乐意的心态越严重,最后的嗔火也就会炽盛至无法抑制的
程度。
我们如果具足出世的智慧,我与我所执淡薄,不管遇到什么逆境违缘,别人给自己制造
了怎样的挫折伤害,也不会有太大的不乐情绪产生,嗔火也就生不起来。当然,作为凡
夫之时难过的心念肯定会有一些,但以正知正念调治自心,将注意力从执着分别念上分
散,尽量保持平静,那样也就会顺利地安忍下来。比如说我手里这个保温杯,让别人强
行拿走了,如果我开始就不把它当一回事,了知它只是梦幻中的假象,就像在梦中有人
抢自己的财物,知道是梦后,怎有可能生起不乐情绪呢?即使不能了知一切法是无生的
空花幻影,只要我们保持豁达坦荡的心怀,不乐意情绪也是不那么容易生起。杯子让人
拿走了,没什么,杯子总会有不在的一天;房子让别人占了,没事,以后有条件自己再
修;亲戚朋友让人伤害了甚至让人杀了,也没什么,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人总要死,
我尽自己的责任修佛法超度他们就行了;别人来杀自己,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事,业报成
熟了,这幕戏剧该上演了,我自己一生能好好地学佛,也该满足了……。能做到如此,
嗔火是无法盛燃起来的。
但关键问题在于我们有太大的执着,心怀也不能保持豁达:“这是我的财产、我的名誉
、我的权利……,他这样做、这么说,全都不对,全都是对我的伤害……。”一个人总
沉陷于这样的心态中,就会变成刺猬一样,处处与他人产生冲突。
嗔恨烦恼是八万四千烦恼魔军中非常厉害的魔王,修行者对此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在平
时作充分的准备,不然它就要给我们突然袭击,制造众多的违缘痛苦。而平时的准备工
作,最好的莫过于闻思修习《入行论》中所阐述的窍诀,这些窍诀是摧毁铲除嗔恨烦恼
魔头的智慧猛将。
以正知正念,以梦幻慧观,保持坦荡无执的心境,彻底断除嗔敌的食粮。经常能如是修
习,那么你就会很快圆满安忍度的修习。我平常要与许许多多的人打交道,也就要经常
做这样的观修:如果有人拿着一把刀来砍我,我一定要安忍不动,即使他将我弄得死也
死不了,活也活不了,我也要修习忍辱。这不是我今天在课堂上给你们说好听的话,过
去我一直就这样发心。假使真实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不敢说完全能做到如此,但自己现
在这种发心是坚定的。如果你们在平时也经常做这样的观修,那么一旦遇到违缘,心境
就易于保持平静,不乐意的嗔敌食粮也就不会轻易生长。这些方便法门希望大家详详细
细地听闻思维。
嗔恨心的敌人,如果不去断除它的粮食,予以彻底消灭,反而不断给它喂食,使它的身
力得到增长,那么它就会用尽一切恶毒的痛苦在今生折磨我们,在我们死后,更是毫不
留情地将我们扔进三恶道火坑。它唯一的工作便是残害折磨我们,只要存在,它对这份
专职工作一定会非常卖力,尽心尽职;只要我们在相续中,投喂了“不乐意”情绪这种
食粮,嗔恨心便会藉此致我们于不乐的处境。嗔恨心如同一棵毒树,专门吸取“不乐意
”的毒液,而长出“不乐”的毒果,从它的起因到果实,都是不乐意的恶毒。对这样的
毒敌,如果还要不停地去投喂粮食,那真是愚昧之极!嗔恨心如同黑暗,只要有它存在
,安乐的光明绝对不会存在,因此,我们要深刻地反省,时刻不忘断除它,断除它的食
粮!
遭遇任何事,莫挠欢喜心,
忧恼不济事,反失诸善行。
无论遭遇到任何逆境违缘,都不要扰乱欢喜的心境,因为忧恼心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
使人失坏许多有益的善行。
人生的旅程,不会永远是那么平坦宽畅,风和日丽,作为因善恶业力交杂而投生的人,
不可能不遇到一些逆境违缘,特别是修持佛法时,更是充满着种种不顺遂的惑业和魔境
。在遇到这些时,修行人千万不可扰乱自己的欢喜心。所谓的欢喜心,是不乐意相反的
心态,包括种种因世出世间善法而引生的愉悦安乐心。在《无尽意经》中,欢喜心定义
为随念佛法而生起的信心和胜解心。
作为一个修行人,保持欢喜心非常重要,这其中有许多深妙的道理。浅层次来说,如果
一个人总能保持着平和安乐的欢喜心,则不易为外境改变,做事情能高度专注,易于成
功;如果总是闷闷不乐,修法做事自是无法顺利进行,就连身体也会弄得病羸不堪。丹
增活佛写了《如何面对痛苦》,大家看了都很有启发,我想还应该给大家写一本《如何
保持快乐》,让大家修持保持快乐的法门,像古代的大修行人一样,在任何环境中,都
过着安乐无比的生活。我们都看过密勒日巴尊者的传记。尊者在山中修行时,无衣无食
,一个朝拜他的僧人见到后,以为尊者生活很痛苦,哪知尊者不分昼夜浸润在佛法甘露
中,“老密随心所作事,皆在大乐法界中,……”随口吟出的《八种快乐歌》,其中阐
述的快乐,他人是难以品尝到的。以前毗卢遮那大译师遭人迫害流放时,也唱过修行人
的快乐歌。这些大修行人,内心安住于对佛法的胜解信心中,一生都保持着快乐心境,
外境如何险恶,也无法损减、动摇他们的修行。一般的凡夫虽无法达到这种高度,但在
遇到痛苦时不能过于厌烦,遇到安乐时,也不能过于贪执,这是做人的一个基本准则。
《月灯经》中说:“若遇安乐境,不应起贪欲,若遇痛苦境,亦不生厌烦。”能保持平
等的心态,我们的生活就会安乐而圆满,修行也必定会日日增上。
遇到违缘时,如果让忧恼不乐的情绪侵蚀自心,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引生更大的烦恼
,甚至嗔心大发,彻底破坏补救、改变的机会,也失坏多生累劫所积的善行,当下与将
来的生活都陷入痛苦之中。我们大多有过遇到违缘的体验,比如说生病,患病之后,如
果为病苦而忧恼,对治疗疾病不但无有益处,反而会使病情加重,服多少药都起不到作
用,慢慢就会发嗔恨心,恨病魔非人制造障碍,恨医生不给自己好好治疗……,结果越
来越糟。相反,如果在遇到疾病时,仍保持豁达、欢喜的心境,即使是重病,也会变得
轻微起来。
《入行论大疏》中说:“如果别人来砍我的头,不但不对他生嗔心,也不能失去自己的
欢喜心。”要做到这点,现在我们许多人都有困难,但面对一些小小的挫折痛苦时,应
该是能够依教奉行。别人无意之间的冲撞,一些风言冷语,一些无关紧要财物被拿走,
一记耳光,乃至在头上敲几个包等等,面对这些,如果不能忍受,让忧恼侵入相续,那
么忍辱波罗蜜又从何谈起呢?如果不让这些挠乱自己的欢喜心,外境的逆缘便会极大地
帮助自己修心,变成极好的增上缘。
每个修行人,随自己往昔的业力,在修法中难免要遇到一些逆境、困难,这种时候,正
是检验自己修行的机缘。藏族人的俗话说:“在快乐的时候,大家都像是修行人,遇到
挫折时,各自的烦恼就会露出来。”这时候,可不要生忧恼,特别是男众,“男儿有泪
不轻弹”,一边大发雷霆,一边挥泪大哭,那可是软弱、心理崩溃的表现。
世间人的痛苦违缘,要比修行人大得多,可是那些保持着轻松愉悦心境的人,他的生活
相对别人来说,是很安乐的。有一次我去朝礼拉萨,住在一家很大的私人旅馆里,旅馆
的旁边住着十几个乞丐,白天他们到处乞讨,到了晚上,他们就在一块唱歌跳舞,过得
特别快乐。可是旅馆里老板与我交谈时,谈吐的全是担忧、苦恼,好像他完全沉浸在悲
惨生活中。我当时非常感叹:人的苦乐确实不在外境,而是在于内心对生活的态度啊!
一些世间人尚能以开朗的心态将困难转变为安乐,我们修行人有更为殊胜的窍诀,为什
么不能呢?《宝积经》中说:“若心得自在,诸法亦自在。”能保持欢喜而自在的心境
,则于诸逆境中,自然远离引发嗔怒的忧恼情绪,而一切外境困难也就变得无关紧要。
若事尚可为,云何不欢喜,
若已不济事,忧恼有何益?
如果事情还可以补救,为什么不保持欢喜心呢?如果事情已无法可施,生气忧恼又有什
么益处呢?
这一颂是作者教导我们对待逆境的正确心态。自己在生活修行中遇到违缘时,应仔细、
冷静地观察,如果事情尚可补救,那就不应该生气忧恼,而应为不幸中的万幸,或说为
绝处逢生而高兴,保持轻松专注的心态去尽力进行挽救工作。如果事情已经到无法补救
的地步,那更不需要生气忧恼了,因为那样除了伤害自己外,还有什么用呢?
这种方法或许你们以前知道一些,但是这不是了解后就可以了,而是需要真正运用到日
常中去,将修行与生活结合起来,反复锻炼才行。比如说现在有人给你浇了一盆凉水,
在这种时候,一般人的反应自然会是为此而惊慌愤怒,要怨恨嗔责对方甚至与对方吵架
、拼斗起来,其结果只有是引发更多的痛苦。如果你有足够的智慧,能在这种时候,冷
静地观察:噢,幸好不是开水,这没什么大事,只要马上擦干,换一件干衣服就可以补
救了;如果与别人争吵,既伤害他人,自己也会为此感受痛苦,现在也会多挨一点冻…
…。马上心平气和地跑回去换衣服,其结果会是风平浪静,如果自己修行不够,这类小
问题的后果却是越闹越大。世间的许多矛盾都是因小事而起,去年在我的家乡,有人为
一百五十元钱的地毯而争论不休,结果杀死两人。假如世人都能掌握此处所述的处事方
法,从国际大战到家庭风波,无疑会减少许多。
根霍仁波切在本论的讲义《文殊上师教言》中说:“如果事情发生了,像青稞撒在地上
,你还可以拾起来,那就不必要去为此而失去欢喜心;如果事情像打烂了的碗一样,无
可补救,那你再嗔恨也没有任何意义。”这个比喻如果大家能时时记住,生活中许多麻
烦就能避免。在很小的时候,我有一次不小心打烂了一个碗,母亲为此而很生气,我就
说:“母亲,我已经做错了,你再生气碎碗也不会合起来,以后我注意,不再打碎碗了
……。”因为自己对这些生活、修行的智慧有一些认识,此生中也就以此而顺利度过了
许多违缘逆境。希望你们能反复诵持,观修这个窍诀,如果在面对违缘时,能娴熟地运
用,则哪会为逆缘而“嗔盛毁自他”呢?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rupusaxgs/06.php
h********i
发帖数: 87
2
受教了,感恩师姐的分享。 顶礼寂天菩萨和祖师菩萨们!
末学也分享一点浅见,有时候我们听(看)了法后很欢喜,可是没有接着对法的内容做
反复的思维,遇到境界时还是经常就跟着烦恼跑了,所以思维很重要;我们一直习惯看
外境,遇到境界需要训练自己赶快看内心,用聞思的法义马上对治;这样嗔心发生的频
率就越来越小,发起的幅度也越来越低。

【在 j*******1 的大作中提到】
: 第六品 安忍
: 丁二之戊三、(于菩提心支相违之嗔恚者安忍品)分二:己一、品名;己二、正论。
: 己一、(品名):安忍。
: 前一品宣说的为持戒度,现在论文进入安忍度的引导。安忍品的内容主要有三方面:一
: 、断除嗔恚;二、修安忍;三、恭敬有情。在修持菩萨行的过程中,如果不断除嗔恚烦
: 恼,会招致极大的违缘,给自己造成很大危害。认识到此后,应尽力断除嗔恨心,以种
: 种方便善巧修持安忍,而且要认识到有情助成佛的功德去恭敬一切有情。本品中有许多
: 重要的修行窍诀,以此藏传佛教的修行人对本品很重视,有的大德常单独传授此品,引
: 导弟子修习安忍。因为凡夫人都有一些不共的烦恼,有的贪心重、有的嗔心重等,各各
: 不同的烦恼习气要断除,必须要依靠一些方便法门去对治,对嗔恨心特别强烈的人来说

j*******1
发帖数: 182
3
随喜感恩师兄的分享!
其实法义真的融入自心 ,那才是真正的体会到那种法喜:)所谓 法义融入自心就是学习
知识以后有遇到对境时候能思维,然后用来对治。一次不行,两次,三次,,,, ,
只要有坚定的心,就肯定能战胜烦恼 :)
末学也有这样的体会,以前一个事情生气会一段时间, 但是学习安忍品后慢慢的去留
心自己的心,那种生气的念头很快就可以来对治了, 以前生气两天,现在会在当下去
正视解决,希望自己可以保持这种勇猛精进的心,大家互勉!
安忍品后面很多的窍诀,希望可以继续与大家共享!
f***2
发帖数: 162
4
随喜赞叹师兄法布施!

【在 j*******1 的大作中提到】
: 第六品 安忍
: 丁二之戊三、(于菩提心支相违之嗔恚者安忍品)分二:己一、品名;己二、正论。
: 己一、(品名):安忍。
: 前一品宣说的为持戒度,现在论文进入安忍度的引导。安忍品的内容主要有三方面:一
: 、断除嗔恚;二、修安忍;三、恭敬有情。在修持菩萨行的过程中,如果不断除嗔恚烦
: 恼,会招致极大的违缘,给自己造成很大危害。认识到此后,应尽力断除嗔恨心,以种
: 种方便善巧修持安忍,而且要认识到有情助成佛的功德去恭敬一切有情。本品中有许多
: 重要的修行窍诀,以此藏传佛教的修行人对本品很重视,有的大德常单独传授此品,引
: 导弟子修习安忍。因为凡夫人都有一些不共的烦恼,有的贪心重、有的嗔心重等,各各
: 不同的烦恼习气要断除,必须要依靠一些方便法门去对治,对嗔恨心特别强烈的人来说

1 (共1页)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为什么有些人学佛后万般不顺对宠物的饶益
踩在“违缘”的肩膀上——助缘:解脱成佛的必需品加持无比迅速灵验的《二十一度母赞》 (原创)
(原创)共修最怕什么?遣除2014年的寿障!-索达吉堪布开示《般若心经回遮仪轨》
援助四川灾区寺院 - 四川地震灾区寺院急需过冬援助——敬请耐心阅读修佛远离两种违缘
当你对某人起嗔心时幻化游舞度众生:帕当巴桑吉祖师传授究竟修行精要
《親友書講記》教誡斷除嗔恨之因 ─ 龍樹菩薩 造頌 索達吉堪布 譯講特殊的成就阶梯
达真堪布仁波切:怨敌如意宝祈祷度母的故事
怎么看待鬼神附体现象达真堪布:认识违缘障碍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安忍话题: 烦恼话题: 恨心话题: 善根话题: 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