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isdom版 - fz7622,偶有个不情之请
相关主题
印光祖师呵斥某个文人喜欢写诗的习气佛教的定义 (转载)
对大乘佛法心怀疑惑诽谤不信的人憨山大师参学悟道记(四)
佛教空性略说To: Puppeteer
印顺法师的悲哀 第六章 印顺法师人间佛教思想的合法性问题憨山大师的三次梦
索达吉堪布:复旦大学演讲与问答三十年
《佛教空性觀──北京大學哲學系演講》主持人致辭、緣起万里香花结法缘——记首次访美之行 (转载)
不一样的佛教 Zz憨山大师
佛教文化的价值观——索达吉堪布青海师范大学演讲大事因缘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佛教话题: 印老话题: 转法轮话题: 法师话题: 佛陀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y****n
发帖数: 1397
1
以后转这些长篇大论肉食害人素食妙的帖子,能不能同主题到一个帖下,参照你那个牛
奶癌帖。
偶在佛道上面是个外行,不过偶觉得这个吃素呢,主要在于发出这个众生平等的慈悲心
,没这个慈悲心你吃素吃荤有什么区别哦。
f****2
发帖数: 311
2
好的。末学以后一定注意。多谢您提醒.:-)
其实末学学佛也才一年多,也是初学。板门弄斧了,还望海涵。我们到这个版来一起学
习佛道儒,请大家多指点。呵呵。

【在 y****n 的大作中提到】
: 以后转这些长篇大论肉食害人素食妙的帖子,能不能同主题到一个帖下,参照你那个牛
: 奶癌帖。
: 偶在佛道上面是个外行,不过偶觉得这个吃素呢,主要在于发出这个众生平等的慈悲心
: ,没这个慈悲心你吃素吃荤有什么区别哦。

m*****g
发帖数: 12253
3
好好向佛,不要转这些垃圾帖,
你吃素,也不用宣传传播这些谬论,这样只会让别人更加不尊敬你的信仰,
友情提醒,说错勿怪。

【在 f****2 的大作中提到】
: 好的。末学以后一定注意。多谢您提醒.:-)
: 其实末学学佛也才一年多,也是初学。板门弄斧了,还望海涵。我们到这个版来一起学
: 习佛道儒,请大家多指点。呵呵。

d******r
发帖数: 5008
4
据那个疯婆子说,这个跟牛奶有仇的以前是个基。
她是用信耶神的方式在信佛。

【在 m*****g 的大作中提到】
: 好好向佛,不要转这些垃圾帖,
: 你吃素,也不用宣传传播这些谬论,这样只会让别人更加不尊敬你的信仰,
: 友情提醒,说错勿怪。

f****2
发帖数: 311
5
末学自己觉得以前也算比较虔诚的基督徒吧。因为喜欢,也看了不少基督教的书籍,学
习了一段时间。一年多以前,因为因缘到了吧,皈依佛门。有幸进入了佛门的北大清华
-五明佛学院系统的闻思修行藏传净土法。末学天资愚苯,修得不好。但幸得好的老师
和师兄们的帮助,也觉得很有收获。末学有些基督教朋友,也问末学为什么皈依佛教?
末学给了他们一些英文资料。末学英文也不好。不知道是否合适,请各位师兄指正。
1. My mentor's English website : http://www.khenposodargye.org/
2. How Buddha bring all creatures to buddha's world: (please see
attachment)(佛说阿弥陀经英文版)
3. What hells exactly look like in detail? There is a budda works in hell to
save the people in hell. He said he will not leave the hell until everybody
else has been saved. read the book online : http://www.sinc.sunysb.edu/clubs/buddhism/ksitigarbha/content.html
4. Messiah and Maitreya: http://en.wikipedia.org/wiki/Maitreya
5.you may read this book online
The Unknown Life of Jesus Christ by Nicolas Notovich
http://khazarzar.skeptik.net/books/notovice.pdf
6. The scientific evidence of previous life:
"Many Lives, Many Masters" by Dr. Brian Weiss
Ian Stevenson is the former head of the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at the
University of Virginia, and now is Director of the Division of Perceptual
Studies at the University of Virginia. He has devoted the last 40 years to
the scientific documentation of past life memories of children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and has over 3000 cases in his files. Many people, including
skeptics and scholars, agree that these cases offer the best evidence yet
for reincarnation.
http://www.near-death.com/experiences/reincarnation01.html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bWMEWubrk0
A Book that will Change Your Lif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m1ca9z8Kew
http://www.goodreads.com/author/quotes/72099.Brian_L_Weiss
7. why I am a vegan
Definitely..... MUST SEE
Consumption, consumption, consumption! Will we humans ever consume less?
6 minutes video:
http://player.vimeo.com/video/57126054#at=0

【在 d******r 的大作中提到】
: 据那个疯婆子说,这个跟牛奶有仇的以前是个基。
: 她是用信耶神的方式在信佛。

f****2
发帖数: 311
6
我们都在追求真理。基督教徒皈依佛门的人很多。比如曾是基督徒的宁波图书馆首任馆
长张汝钊女士皈依佛门。
印祖故事:老僧呵斥女诗人,才女皈依入佛门
1927年5月,张汝钊女士以她卓越的才能被聘任宁波图书馆首任馆长,她组织人员将薛
楼近9万卷藏书进行悉心整理修补,分类编目,于当年9月顺利开馆,开始谱写宁波公共
图书的历史。1928年夏天,天气炎热,一天,好友梅立德夫人邀请她去海天佛国普陀山
游览避暑,她爽快地答应了。她早知道普陀山是著名的观音菩萨道场,佛灵山秀,石奇
景美,金沙碧浪,海阔天空,值得一游。第二天,她与梅夫人等六七位女友从宁波轮船
码头上船前往普陀。
中午时分,船到普陀山短姑道头。女伴们登岸后,先到观音洞庵吃过午饭。然后游
历附近一带的胜景。观音洞在梅岑山西麓,传说为观音大士示现之处,洞广如室,中间
有一天然石柱支撑,上广下锐,倒注入地,有垂云倒浪之奇,洞内环行可通,石柱、石
壁镌观音大士像;洞顶白石累叠,古树嵌生,风景十分奇特。附近有二龟听法石:两石
龟一蹲岩顶,昂首延颈,一缘岩壁,筋膜尽露,睨之欲动,相传经观世音点化而成;又
有磐陀石,两巨石相累如盘,下石高耸锐顶,可容二三十人,上石高二.七米,体积四
十余立方米,面广底锐,呈菱形,两石相累处仅一点,观之欲坠,势若累卵。上有“磐
陀石”、“天下第一石”等题刻,“磐陀夕照”为普陀十二景之一。
女伴们望看这一处处佳景,真是目不暇接,赞声啧啧。梅夫人要汝钊即兴作诗,以
助游兴。汝钊想了想,遂当场吟了一首《上观音洞》诗:
观音圣迹访遗综,更上南山第一峰。
万里烟霞空色相,一天云气荡心胸。
惊涛拍岸声疑虎,怪石蟠空势似龙。
到此顿消尘俗虑,隔林飞度一声钟。
梅夫人忙取出手提包中的钢笔和笔记本,把诗记下来。女伴都称此诗有气派,特别
是五、六两句,是全诗的警句,描摩这海边的惊涛和怪石形态,真是曲尽其妙!
她们游毕西天景区,又游了普济寺、南天门一带,到离法雨寺不远的极乐庵住宿,
打算吃过晚饭,去海边游泳,以消除一天疲劳,并领略海阔天空的普陀夜景。
正当她们吃过晚饭,各人提着游泳衣裤准备出发时。只见门口急急走来一个年青僧
人,手中拿着一张纸条,对大家打个问讯说:“诸位女居士,印光老法师让我送信,叫
大家千万别去海边游泳!”说着递过纸条。大家围过来看,只见上面写着:
“诸居士!南海多旋涡,所谓惊涛如虎,防不胜防。每年有人,惨遭灭顶,切勿儿
戏,后悔莫及!”
女伴们看了都发愣:印光老法师怎么知道我们要去游泳,而且纸条上写的所谓“惊
涛如虎”,不就是汝钊下午写的“惊涛拍岸声疑虎”之意么?这是偶然的巧合,还是印
老未卜先知?
张汝钊更是惊讶不已,她在图书馆里曾经读过《印光法师文钞》,对印老的学问文
章十分佩服,只不过自己去年在梅夫人的介绍下受了洗礼,加入基督教,并没有想到跟
这位老和尚发生联系。她略一沉吟,谢过送信的师父,便把手中的衣物放下,提起手提
包,约女伴们一起去法雨寺拜访印光老法师。
印光老法师正在灯下给来函求教的外地居士写回信。侍者告诉他有一群女居士来访
,他便放下手中的笔。汝钊她们在向老法师顶礼之后,蒙老法师赐座就坐。她见老法师
年神态庄严,既严肃,又慈悲。便上前合掌,先是感谢老法师的规劝,接著又探问老法
师怎么会事先知道?老法师微微一笑,说:“这几天天气很热,刚来山的游客,往往傍
晚都会到法雨寺前的千步沙海边游泳。千步沙别看它平时很静很美,但海潮来时奔腾呼
啸,来如飞瀑,退若曳练。遇大风,则沙间怒涛壁立,吼声震天,飞沫溅空,真是惊险
极了!我刚才在寺前经行念佛,看到七八位刚到山的游客——大概就是你们吧,经过法
雨寺前,向极乐庵方向走去,边走边谈游泳的事。我怕你们不知道海边的险情,晚间去
洗海水浴发生危险。故特遣一僧告知!如此而已!阿弥陀佛”!老法师虽作了这样的解
释,但汝钊心中总觉得他有未卜先知之明。
老法师说罢,从架上取下几本新出版的《增广印光法师文钞》,送给大家每人一本
,劝大家“老实念佛”!女伴们都站起身来恭敬地接过。汝钊则从手提包取出一本二年
前出版的《绿天簃诗词集》,在上面签了名作为回谢,敬奉老法师教正。老法师欣然接
受。
大家小坐了一会,怕影响老法师的工作,便起身拜别。回到极乐庵去休息。
次日清晨,她们刚起床。法雨寺的一位山僮,又送来一封书信,说是专门交曙蕉居
士的。汝钊忙打开来看,上面写道:
曙蕉居士鉴:
观所作诗,其声调意志,实不让古人。但只是诗人之诗,其衷曲愁怨,似绝未闻道
者之气象。即与君题序者,皆与君同是一流人物。君既有此慧根,忍令以悲怨而消磨之
乎?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我既有佛性,可任其烦恼盖覆,历劫不得发现乎?当移此愁怨
以念佛,则生入圣贤之域,没与莲池海会。倘真有宿根,当不负老僧此一呵斥也!
“呵斥”两字,从她的眼前跳过时,使她猛地一震!因为生性孤傲的她,当时在诗
坛备受尊崇,听惯了夸奖的话。这次却破天荒地受到斥责!仿佛当头浇了一盆冷水,从
头顶凉到脾心,她的自尊心平生第一次受到了重大的刺激。但仔细平静下来一想:《绿
天簃诗词集》中的诗词也的确是些愁风怨月之作,或叹命运的多蹇,或怨造化的不公…
…长此愁叹下去,的确只能折磨自已,怎能超然物外,如释迦那样的解脱自在、发现自
身的佛性呢!印老的话虽然尖锐,但毕竟是他站得高,看得远呀!
经过一天的思量。第三天上午,她决定不去游山,独自一人去拜访印老。到了门口
,她又停步踌躇了,怕老法师会瞧不起自已这位凡夫俗子。谁知坐在桌前的印老早已望
见,笑著喊道:“张居士你早呀!我知道你一定会再来的呢!进来坐吧!”
于是,她倒身便拜。印老请她起来。就坐之后,她诚恳地请印老开示佛法义理。印
老说:“我知你才高八斗,但不要专学西欧虚派。应每日于公私之暇,实行愚夫愚妇之
老实念佛。因为一息不来,即属后世。那时纵使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也无用处。若不
及早修持净业,待到那时,才知道虚度此生,枉将宿世善根,都消耗在“之乎者也”之
中,真是可惜!爱作无聊诗文,这是文人习气,若不痛除,想在佛法中得真实受用,万
难万难!”
印老语重心长的教导,诫笃的语调,使她心灵受到了触动。她暗下决心,从此一定
要专心研究佛学,了生脱死。她和女友在普陀山共住了一个星期,游遍了海天佛国的山
山水水。离别普陀山那天,她再次前往法雨寺,向印老告辞。印老又诚诚恳恳劝她皈依
佛教,了生脱死。坐谈了二小时之久。直到舆夫催她,说要是再坐,就赶不上去宁波的
航船了。她才恭敬礼拜告别。印老送她到门口说:“多多保重,后会有期!”
张汝钊回到宁波后,就写信对印光老人的三次教诲表示感谢。大师回信开示:“大
凡聪明人,多皆傲物而自是,不肯受人呵斥。光愧无学问道德,不能稍益于世,因兹抱
一他山石之素愿。欲令纯金良璞,皆由我粗砺之质,以成世宝。是以三次相见,不以赞
而以勉,不以人情而以佛法为指示。其书与三次之语,呵斥颇切,意必此后绝不过问。
而书中所叙,颇生感激。足见宿根深而见理明,不自是而肯听善言。倘能将才人习气,
西欧虚派,尽情放下。以敦本重伦,躬行家庭教育,俾一切女流,同仰懿范。再加以生
信发愿,自修净业,自行化他,同期解脱,以为闺范母仪,女流师范。则吾国之兴,断
可必矣。”勉励她“若不以文钞文字刺眼,祈详阅而实行之。此后再阅古德净土各著述
,则势如破竹,循流得源矣。”对于张居士呈上的诗:“已将慧剑斩情魔,十斛明珠委
逝波,壮志全消豪气尽,年来只觉一身多!”等四首(《呈法雨寺印光老法师》,载《
般若花》),大师评点说:“汝之诗意义甚佳,然欲避绮语之讥,须当行其事。否则何
止绮语,乃妄语戏语欺三宝语也。光四十余年不作诗,故不为和。”
从此,张汝钊认真钻研佛典,并学习坐禅。偶有心得,便用偈颂的形式,写成短诗
,以发挥其义理。一次,读永明延寿大师的《宗镜录》,十分投入,仅二三天时间,便
把百卷《宗镜录》读完,似有明悟,文思泉涌,写了《赞永明大师》的七言律诗十首。
她把诗寄给印光大师,借以报答最初给予她的法乳深恩。她想,这些诗,印光大师见了
一定高兴,能得到他老人家的印证吧。
数日后,印老的复函来了。她兴匆匆地拆开一看,却大出意料之外,印老在信中说:
接手书,似深知其病。然以文字习气太深,虽自知而实不能痛改,则毕生终是一诗
文匠。其佛法真实利益,皆由此习气隔之远之。故佛以世智辩聪,列于八难,其警之也
深矣。读永明宗镜录诗,声韵铿锵,非夙有慧根者不能,然亦是修道者之障。以此种言
句,皆系卜度而成,非真得道人随口吐出者可比。居士欲死作诗文之偷心,现在人无能
为此种决裂开示,今引一古事以作殷鉴,则诗文匠即可为担荷如来慧命之龙象,而永为
闺阃母仪,女流师范于无既也。其事在普陀山志,妙峰大师传中,清凉峨嵋二志亦载之
。以此大师于三山均有因缘,故不厌其详。此师乃叔季不多见之人,其得益在山阴王寄
鞋底于关中,遂得大彻大悟,不复以诗偈为事矣。
附录妙峰大师传以资参考
汝钊看了信,忙接着看大师信后所附的《妙峰法师传》。传中记载山阴王曾在中条
山造栖岩兰若,让妙峰闭关专修禅观。但妙峰“入山未久,即有悟处,作偈呈王”。王
认为:“此子见处已如此,若不挫之,后必发狂。”遂取敝履割底,并书一偈云:“者
片臭鞋底,封将寄与汝。不是为别事,专作打诗嘴”。以此来警示他不可专作自以为感
悟的诗偈,而影响真正的学佛修持。
汝钊从印老话中深受教育,决心痛改虚玄的文字习气。从此,每当诗魔来时,她便
假设自己颈上有被印老所系的鞋底突然跃起,猛抽作诗嘴。常作这样的观想,久而久之
,文字习气逐渐化作平流澄水,不敢变精作怪了。她深深佩服印老,写了一封虔诚的信
,决心皈依印老为弟子。印老十分慈悲,慨然答允,赐法名“慧超”。
以后,她在生活、工作和修持中,每遇疑难,便写信向印老请教。印老总是慈悲地
复信,对她的一些不正确的知见加以拨正,开示念佛法门,并指教立身处世之重大关节
,字字切要,语语警策。汝钊自称:“每一拜读,如对圣颜,汗流浃背,惭愧无地!”
深感“谊重恩深,无可答报”!却不料1940年的一天,她得到印老西归的讯息,如同晴
天霹雳,她悲痛异常,作诗道:“噩耗传来一月迟,经窗雪夜哭吾师。人天眼目归何处
?肠断神农昼寝时!”“一片鞋皮彻底酬,百千偈语止中流。摩挲颈上痕依旧,千古令
人痛不休!”
自印老生西以后,她返思教诲,深感佛法必须亲证,遂发重大誓愿:若不亲证真如
,快不甘休!于是,辞去工作,专心致志从天台宗大德根慧老法师在宁波观宗寺学修法
华三昧,后又回慈溪闭关,修法华忏二十一天,持楞严咒七天后,蒙佛力冥应,指令出
家。1950年阴历二月初八日,从根慧法师披剃,赐名“本空”。从此焚弃笔砚,专心读
律,并在上海、宁波等地讲演《法华》、《地藏》、《金刚》、《遗教》诸经,每天晨
修忏法,晚念佛,放蒙山,夜习禅观,成了一苦行高僧。
1950年阴历九月二十三日,本空法师在慈溪妙音精舍阅律修持时,接到观宗寺根慧
法师来函,嘱她撰写缅怀印光大师文章一篇,以纪念大师圆寂十周年。她便在大师像前
焚香祷拜后动笔。第二天晚上,得了个奇怪的梦。她醒后追述说:
见我先师印公老人,在一广博严丽的大殿中,展开黄色坐具礼佛,身躯高大,光明
赫烨,命我在其后拜佛讫。我即稽首问曰:“十载翘诚,今得一见,愿兴慈悲,开示愚
蒙!”师曰:“汝好自弘法,毋得厌倦。临命终时,我当来接。”我曰:“见师相好光
明,得非大势至菩萨耶?”师曰:“是!不错!”我不觉长跪合掌,说我上月所作之《
赞大势至菩萨偈》以赞之曰:“金瓶窦冠拥青螺,百亿牟尼漾碧波。绝妙香尘严极乐,
无边光色净娑婆。摄生方便归安养,念佛圆通渡爱河。足步莲花大势至,现前接引见弥
陀!”(《烟水集》第十二页)
本空法师一生向印光大师通信求教十多次,而面谒大师,除了1928年普陀山那一次
以外,就是一九五○年梦中的这一次了。她说:第一次是引导她走进佛门,第二次是答
允引她生西。所以称印光大师是她最敬慕的“原始要终之第一位大导师”。
未命名 未命名 未命名
【注释】
【1】本篇根据朱封鳌先生撰的《张汝钊居士(本空法师)谒印光大师》(原载《
香港佛教》第494期)稍加改写。
【2】张汝钊居士(1900—1969)字曙蕉,印光法师赐名慧超,太虚法师赐名圣慧。
浙江慈溪人。自幼学儒学,就读于沪江大学,后转入南方大学,因参加“五卅”运动,
被捕,开除学籍。入章太炎主持之国民大学英文文学系。26岁毕业。1927年参加基督教
。任宁波图书馆馆长职。常阅读印光、太虚诸大师著作,复读宋明理学及印度哲学。
1928年,在普陀得识印光法师,四年后毅然弃基督教而皈依印光法师。先后到武昌佛学
院、观宗讲寺参学。1950年2月,在慈溪妙音精舍由根慧法师剃度为尼,赐名本空,号
弘量。并传授天台正宗。1954年、56年,赴日本、印度讲学。在“文革”期间被迫害,
1979年示寂。居士擅长诗文,遗著有《绿天簃诗词集》、《海沤集》、《般若花》、《
烟水集》四种。
转自天祥菩提精舍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a64f18960101amq8.html
to
everybody
d******r
发帖数: 5008
7
春锅,对这种给脸不要脸的,拖出去砍了吧。
可以剁巴剁巴了喂奶牛。

to
everybody

【在 f****2 的大作中提到】
: 末学自己觉得以前也算比较虔诚的基督徒吧。因为喜欢,也看了不少基督教的书籍,学
: 习了一段时间。一年多以前,因为因缘到了吧,皈依佛门。有幸进入了佛门的北大清华
: -五明佛学院系统的闻思修行藏传净土法。末学天资愚苯,修得不好。但幸得好的老师
: 和师兄们的帮助,也觉得很有收获。末学有些基督教朋友,也问末学为什么皈依佛教?
: 末学给了他们一些英文资料。末学英文也不好。不知道是否合适,请各位师兄指正。
: 1. My mentor's English website : http://www.khenposodargye.org/
: 2. How Buddha bring all creatures to buddha's world: (please see
: attachment)(佛说阿弥陀经英文版)
: 3. What hells exactly look like in detail? There is a budda works in hell to
: save the people in hell. He said he will not leave the hell until everybody

l**a
发帖数: 5175
8
我怀疑你是真的学懂了圣经的,
因为这个弯子转的比较大.你必须否定你以前的很多认识才行的.
我还是不多说了.真正明白圣经的基,还是比较坚守信仰的.

to
everybody

【在 f****2 的大作中提到】
: 末学自己觉得以前也算比较虔诚的基督徒吧。因为喜欢,也看了不少基督教的书籍,学
: 习了一段时间。一年多以前,因为因缘到了吧,皈依佛门。有幸进入了佛门的北大清华
: -五明佛学院系统的闻思修行藏传净土法。末学天资愚苯,修得不好。但幸得好的老师
: 和师兄们的帮助,也觉得很有收获。末学有些基督教朋友,也问末学为什么皈依佛教?
: 末学给了他们一些英文资料。末学英文也不好。不知道是否合适,请各位师兄指正。
: 1. My mentor's English website : http://www.khenposodargye.org/
: 2. How Buddha bring all creatures to buddha's world: (please see
: attachment)(佛说阿弥陀经英文版)
: 3. What hells exactly look like in detail? There is a budda works in hell to
: save the people in hell. He said he will not leave the hell until everybody

f****2
发帖数: 311
9
“当然,对佛教不太了解的人,也许会以不解的眼光看待这个问题,认为佛陀不一定有
如是伟大,他的教法不一定有如是深广。但不管你怎么想,我都希望你先潜心研究佛教
之理,在此过程中,你自己就能找到答案,甚至会被佛法的甚深所折服。以前我看过一
本书叫《幸福的蓝本》,里面就讲了一位雷斯·戴维斯博士,他是英国著名神父的儿子
。最初他钻研佛教的初衷,是想证明相较于佛教,基督教所具有的“优越性”。后来他
这个任务虽失败了,但却取得了比预期还要大的胜利——他成为了一名佛教徒。通过长
期的深入研究,佛教真理让他口服心服,于是他发心将巴利文佛典翻译成英文,令数以
千计的西方人第一次接触到了珍贵的佛法,对利益众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样的人,如今相信也不在少数——为了破斥或推翻佛教,利用漫长的时间作研究
,最后却臣服在佛教真理的脚下。所以,大家第一个应当明白的是什么?就是佛教的甚
深广大之处。这一点并不是我们佛教徒自赞毁他,而是站在公正、客观的立场上,通过
观察所得出的真实结论。”
--摘自索达吉堪布:佛教眼中的物质世界--复旦大学演讲
全文如下:
索达吉堪布:佛教眼中的物质世界
开 篇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在座的各位教授、老师、同学们:
晚上好!
今天有幸来到复旦大学,跟大家进行交流,我感到非常高兴。复旦是中国人自主创
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历来就有浓厚的多元文化氛围,及自由开放的学术特点。这次,
应宗教文化研究所、国学社、禅学会之邀,我来到这里探讨“佛教眼中的物质世界”,
愿将自己多年来对佛教的少许理解与知见,与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我们在切入主题之前,首先要知道何为佛教?佛陀在《别解脱经》中讲过:“诸恶
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也就是行持一切善法,断除一切罪恶,调伏
自己的心,这即是真正的佛教。由此可见,世界上的宗教思想虽有许许多多,但为人类
文明、为整个社会完全无我奉献的,才是佛教的精神。而今天我在此跟大家共同探讨的
,也正是这种精神内涵。
一、梁启超眼中佛教的超胜之处
佛教的信仰是智信,不是迷信;是兼善,不是独善;是入世,不是厌世;是无量,
不是有限——这四点,并不是我这个出家人的见解,而是近代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
学家梁启超先生,在《论佛教与群治之关系》一文中提出的。
1、佛教是智信,不是迷信
佛教具有崇高的智慧、无上的大悲,是智悲双运的一种信仰。尽管信佛的个别人可
能带有迷信色彩,但这不是佛教的过失,而是人的过失。佛陀从初发心到积累资粮,直
至最终现前二身果位,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恒时都是以转迷成智为目标。佛陀还亲自
告诫弟子:“不知佛而自谓信佛,其罪尚过于谤佛者。”因此,佛教的信仰并不是盲目
的迷信。
2、佛教是兼善,不是独善
佛教不像有些人所理解的,只是烧香拜佛、搞些简单仪式。实际上,佛教的真正内
涵是度化天下无边的一切众生,以大慈大悲的菩提心来摄受他们。这样的精神和行为,
远远超过其他任何行善之举。而且佛教所体现出来的大悲心,其范围不仅仅只有人类,
而是要将所有的生命,都当作自己的父母来对待。这种境界究竟有多伟大,通过与其他
宗教或非宗教的高尚思想进行对比,就可以完全体会到。
3、佛教是入世,不是厌世
信仰佛教,并不是人生遇到了挫折,就对世间生起厌离心,万念俱灰、走投无路之
下,才选择学佛乃至出家的。现在有些人认为学佛就是避世,这完全是一种误解。在大
乘佛教的理念中,就算为了一个众生离苦得乐,哪怕付出自己最宝贵的生命,甚至入地
狱感受无量痛苦也心甘情愿,那世间上的一点区区小苦,又怎么不能忍受呢?
4、佛教是无量,不是有限
佛教承认来世存在,不像唯物论所认为的,人死如灯灭,死后犹如火灭了、水干了
、灯熄了一样,一无所有。实际上,生命在无边的轮回中会一直延续不断、不停流转,
故我们要为了来世的长久安乐着想,不能只耽著眼前的暂时苦乐。当然,这个道理,大
家要通过长期学习才会明白,不是我用三言两语就能让你恍然大悟的。
梁启超先生的这篇文章,我以前曾看过,今天之所以在此引用,是因为你们都是知
识分子,拥有一定的学识和聪明才智,依靠他的这番话语,也许有人会重新思考佛教的
真谛。
大家都知道,佛教的创始者是释迦牟尼佛,2002年,我在厦门用了五个月的时间,
翻译过一部三十多万字的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里面记载了佛陀无量劫来
为利益众生而行持六度万行的整个经历。在那次翻译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释迦牟尼佛
在因地时,一次又一次付出头目脑髓,就是为了换取无上的智慧结晶,开启我们的智慧
眼目。这一点让我从心坎深处,对佛陀生起了不可退转的信心。
现在有人觉得释迦牟尼佛跟印度的甘地等差不多,这是对佛陀生平一无所知的表现
。其实这样的佛陀,不少世间上的名人也承认他无与伦比。比如,亚洲第一位获得诺贝
尔文学奖的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说:“我认为释迦牟尼佛,乃世上最伟大的圣哲!”鲁迅
先生的朋友许寿棠,在《亡友鲁迅印象记》中也讲过:鲁迅从日本留学归国后,1914年
开始大量阅读佛教典籍,努力研究佛学。这一年,他购买的佛书多达七八十本,其中有
《释迦成道记》、《金刚经》、《大乘起信论》、《瑜伽师地论》、《大唐西域记》、
《玄奘法师传》、《高僧传》、《阅藏知津》等。有一次,他对许寿棠感慨地说:“释
迦牟尼佛真是大哲!我平常对人生有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而他居然大部分早已明白启
示了,真是大哲!”
对鲁迅先生的这段话,我后来也思考过。虽然他的有些言辞,个别人恐怕不爱听,
但真正有道理的语言,后人也不得不接受。尤其是对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当今,他所预
见的某些现象,以及对此提出的批评,确实具有深远意义。像这样的思想家、文学家,
对释迦牟尼佛的悲心、智慧乃至整个学说,尚且都高度赞叹的话,那其他对佛陀一知半
解的人,就更没有资格随意诋毁了。假如你实在不想承认佛教,那也需要进行研究,如
果没有彻底了解,便没有权力去肆意评价。莎士比亚也讲过:“千万不可评论你所不知
道的道理,否则,你可能会用生命的代价,来补偿你所犯过的错误。”
现在社会上有些人,对佛教毫无了解,就口口声声批评、否认。要知道,佛教的教
理甚深如大海、广大如虚空,就算你是高等学校的老师或学生,想用一般的分别念去驳
倒它,恐怕也是不可能的。古往今来,有无数哲学家、科学家、理论学家都交口称赞佛
陀的功德,所以,佛陀的功德并不像有些人想象得那样肤浅。
前段时间我翻阅《大宝积经》时,看到几品着重宣讲了佛身不可思议、佛语不思议
、佛智慧不可思议的功德。当了解到这些功德后,自己生起了极大欢喜心,只可惜许多
人没听过这样的道理。此外,宗喀巴大师在《缘起赞》中,也通过阐述缘起空性的道理
,间接赞叹了宣说缘起者的本师释迦佛,让我们明白在这个世间上,除了佛陀以外,任
何人都难以开启这样的法门。
当然,对佛教不太了解的人,也许会以不解的眼光看待这个问题,认为佛陀不一定
有如是伟大,他的教法不一定有如是深广。但不管你怎么想,我都希望你先潜心研究佛
教之理,在此过程中,你自己就能找到答案,甚至会被佛法的甚深所折服。以前我看过
一本书叫《幸福的蓝本》,里面就讲了一位雷斯·戴维斯博士,他是英国著名神父的儿
子。最初他钻研佛教的初衷,是想证明相较于佛教,基督教所具有的“优越性”。后来
他这个任务虽失败了,但却取得了比预期还要大的胜利——他成为了一名佛教徒。通过
长期的深入研究,佛教真理让他口服心服,于是他发心将巴利文佛典翻译成英文,令数
以千计的西方人第一次接触到了珍贵的佛法,对利益众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样的人,如今相信也不在少数——为了破斥或推翻佛教,利用漫长的时间作研究
,最后却臣服在佛教真理的脚下。所以,大家第一个应当明白的是什么?就是佛教的甚
深广大之处。这一点并不是我们佛教徒自赞毁他,而是站在公正、客观的立场上,通过
观察所得出的真实结论。
二、对三转法轮的认识与弘扬
佛教的教义,概而言之,可分为小乘和大乘。这二者之间,主要是以发心来区别:
倘若你修行全是为了自己快乐、自己解脱,纵然学的是大乘净土宗、密宗,这也叫做小
乘法;如果你闻思修行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利益天边无际的一切众生,让他们获得圆满
正等觉的佛果,这就叫做大乘佛教。
现如今在世界各国,佛教虽有不同的传承,但其源流均可追溯至2500多年前佛陀所
说的八万四千法门,而这八万四千法门归摄起来,则是第一转法轮、第二转法轮、第三
转法轮。
1、第一转法轮
第一转法轮讲述了四谛法门,内容主要是人无我、因果存在、轮回存在等等。
2、第二转法轮
第二转法轮讲述了般若法门,抉择一切万法皆为空性。
空性实际上有两种:在具执著的众生面前,暂时承许一切万法不存在,这叫做单空
,或者相似的胜义谛;而抉择最究竟的法性时,一切万法不是有、不是无、不是二俱、
不是二俱非,远离四边八戏,这种境界叫大空性、大离戏,是第二转法轮所抉择的究竟
意义。
当然,这些内容,需要经过长期闻思修行才能通达。现在个别人稍微学了几部经论
,就自以为掌握了佛教的教理,断章取义地宣讲佛法,这种行为不太合理。如果你想真
正了解佛法,前提必须要有次第、有系统地进行闻思。
刚才所讲的第二转法轮,主要揭示了万法究竟为大空,而这方面的甚深道理,是通
过中观来抉择的。中观的创始人龙猛菩萨,于释迦牟尼佛涅槃后出世,他通过撰著《中
观根本慧论》,剖析了佛陀第二转法轮的究竟密意。之后,对《中观根本慧论》的观点
,又有佛护论师造《佛护论》、清辨论师造《般若灯论》、月称论师造《入中论》和《
显句论》进行了不同解释,并由此分别形成了中观自续派、中观应成派。
中观应成派,是针对利根者抉择空性的一种派别,直接指出一切万法为大空,而不
是单空,相当于禅宗的顿门派,直指心的本来面目。对利根者来说,因为根基与善根已
经成熟,故与中观应成派的教理十分相应,一下子就能契入这种境界。
而中观自续派,是先将一切万法抉择为名言中存在、胜义中是单空,然后再进一步
将层次提高,慢慢趋入离四边八戏的大空性,与中观应成派的观点汇为一体。这相当于
禅宗的渐门派。
在汉地,禅宗学修的几部经典,主要是《般若经》、《金刚经》、《六祖坛经》,
这与第二转法轮的法脉比较相近。而在藏传佛教中,修持第二转法轮教义的,也有断法
派、中观派等。
中观自续派与应成派之间的许多不同观点,藏地各大佛学院、寺院,历来就有十分
激烈的辩论,其实这些最早是来自清辨论师和月称菩萨。不过,无论你持哪一种中观理
论,实际上都源于世界上最早的佛教大学——现在不少学者承认,2000多年前有两所最
早的佛教大学,一是印度南方的戒香寺,又名布扎玛西拉,这个现已不复存在,但里面
曾涌现过不计其数的高僧大德;另一个是那烂陀寺大学,昔日汉地的唐玄奘法师去那里
参学过,藏地的阿底峡尊者、静命论师也是出自那里。这些佛教大学流传下来的中观思
想,到目前为止不但没有断绝,而且在藏传佛教的传承中非常兴盛。
我有时候去藏地很多寺院的辩论场,常会生起一种感觉:“要是汉地的高等学府,
像清华、北大、复旦这些大学,也能开因明的辩论课该多好啊!”通过互相辩论佛理,
就可以彻底遣除我们心中的疑团,真正认识到佛法的甚深奥妙。否则,光是口头上会说
一两句佛法,却从来没有以辩论的方式对此产生定解,那这些真理不可能在心相续中坚
不可摧、牢不可破。
现在清华、北大等各所大学,都设有一些佛教社团,但这些不能光停留在表面上,
而应该系统地去研究佛教真理。其实,只要我们佛教徒能跟得上,佛教真理永远也不会
落在历史后面,这一点完全可以证实。如今国外的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剑
桥大学,都设有禅学社及辩论研究中心,并经常邀请藏传佛教的许多法师,进行因明和
中观的研讨。所以,我们也不能把佛教只定位在慈善的理念上,或者简简单单的行为上。
当然,对文化不高的善心人士来说,将佛教的教理付诸于实际行动,做些慈善、积
些功德也无可厚非。但在座各位身为高级知识分子,一定要对佛教的真理生起定解。我
们作为凡夫人,虽然很难生起登地菩萨那样不可思议的超胜境界,但对佛法生起不可退
转的信心和智慧,应该没有太大问题。
就我个人而言,1985年到藏地最高的佛教大学——喇荣五明佛学院求学,一边学习
一边授课,至今已有25年了。刚才我跟你们的王教授交流时,发现他也是1985年进入复
旦大学,一边带宗教系的学生,一边潜心研究宗教的真理,如今也正好25年了。这25年
的时间,对我们来讲,说长也长,说短也短。在此期间,我们都深深体会到佛教的甚深
与微妙,并坚信要学习佛法的话,必须经过长期的研究,而且要有坚强的毅力,不能遇
到一两个挫折就退失信心。
现在有些佛教徒,学佛只是三分钟的热情,刚开始时雄心万丈、豪气干云,说一定
要有信心、有悲心,务必要看破一切,将家庭、单位统统都舍弃了。结果没过几个月,
自己又重新一一捡了起来,学佛的热情也随之销声匿迹,这样的行为不太庄严。其实,
释迦牟尼佛所宣说的佛法,对出家人有出家人的要求,对在家人有在家人的要求,并没
要求所有在家人都像米拉日巴那样,将自己的一切全部放下。
有人经常问我:“佛教不是出世间法吗,我是不是应该像米拉日巴尊者那样做?”
我告诉他:“米拉日巴那样的境界,是修行人中最高的层次。对普通人而言,佛教没有
要求这么高。你们现在处于城市中,可以一边研究佛教、学习佛法,一边承担起作为在
家人的责任,做自己该做的事。这样的话,生活与修行就不会矛盾。”
在佛教的历史上,其实也有许多大德显现上是在家人。听说复旦正在学《维摩诘经
》、《优婆塞戒经》,这都是佛陀给在家人开示的真理,让他们一边过世间生活一边修
持佛法,最终也能获得成就。假如你不了知这一点,就会觉得佛教与生活格格不入、时
时抵触,进而自己的修行无法增上,最终只能一无所得、一败涂地。
3、第三转法轮
第三转法轮主要宣讲了如来藏。这方面的道理,佛陀在《楞伽经》、马鸣菩萨在《
大乘起信论》中都有叙述。第三转法轮的教义,实际上跟第二转法轮并不相违,若欲了
达这一点,必须要学习《宝性论》。学了以后你就会明白,名言中每个众生都具足佛性
,这也是佛经中所讲的“一切众生皆具如来德相”。
佛陀的这三转法轮,其实也可以作为一个众生的成佛历程:第一转法轮破实有的执
著;第二转法轮破实有和空的执著;第三转法轮告诉我们,当“有”、“无”的念头都
真正消失后,剩下的不是像虚空一样什么都没有,而是存在一种用言思无法描述的东西
,这就是一切万法的本体——如来藏。
这一点,各位若修过密法或禅宗,当内观自心时,就会完全明白。因为无论你生起
贪心、嗔心或欢喜心,没有去观察这些分别念时,它会一直此起彼伏;而一旦你真正观
察它,它就像波浪融入大海一样,当下消失。但消失以后,是不是变成虚空般空空荡荡
、一无所有呢?也不是,它仍存在一种明明清清、不可思议的境界,这用语言或思维无
法表达,就像哑巴吃汤圆一样,只有自己心里有数。这也是禅宗的最高境界。
第三转法轮所揭示的众生与佛陀的关系,达摩祖师曾用了一个很好的比喻:“众生
与菩提,亦如冰之与水。”冰和水完全是一个东西,除了冰以外没有水,除了水以外没
有冰,只是在不同温度下,才有了水与冰的各自显现。那么同样,众生与佛陀的本心同
为如来藏,因为被无明遮障,就有了具烦恼的众生;一旦远离了无明的垢染,这即称之
为佛。
不过在众生位时,无论迷乱显现如何起伏,它的本体也永远如如不动。从“如如不
动的本体根本不存在”这一层面,佛陀着重宣讲了第二转法轮,依《大般若经》等抉择
万法皆为空性;到了第三转法轮时,《法界赞》、《如来藏经》中又揭示这种空性不是
什么都没有,而是存在一种无离无合的光明。
当然,这种光明(又名大乐),并非像灯光一样,是种光亮的东西;大乐,也不是
快乐无限,天天开心得不得了。有些人从字面上理解佛教名词,就像一个不懂企业的人
,对企业的专用术语依文解义一样,结果只能是贻笑大方。其实佛教需要“专业人士”
来讲,否则,就算你智慧再高,完全凭自己的分别念、想象力去揣测,也不一定明白佛
教所讲的甚深道理。诚如《华严经》所云:“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
因此,学习佛法务必要依止善知识。而这位善知识,对佛法要有真实的修行,最好
是已经开悟了,即使没有这种境界,理论上也要讲得过去,对佛教的教理多多少少曾串
习过。这样的善知识给你开导之后,你自己再去思维、再去学习,效果就会完全不一样。
三、知识分子对佛教的责任
如今很多人自认为是知识分子,但实际上到底是不是也很难说。我看过一本书叫《
公共知识分子》,里面就说“知识分子”在东西方的定义有很大不同。西方的知识分子
是以知识为谋生手段、以脑力劳动为职业,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群体。而现在我们所
谓的知识分子,譬如老师、医生、公务员,尽管也在从事脑力劳动,但对整个社会乃至
人类,有没有“社会责任感”却不好说。这样的知识分子,由于没有使命感和责任心,
到底能不能真正理解佛教、接受佛教,可能需要打个问号。
当前,我们佛教面临着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老年化。有些年轻人虽然口头上会说
一点,但却没有时间去钻研,以至于连一部经典也没修学过。其实你如果想代表佛教说
话,至少要系统研究过十到二十本经论,否则,只是听了只言片语,便认为那就是佛教
,如此很难成为佛教的“代言人”。
所以,我今天在此呼吁:以后的佛教要步入年轻化、专业化、组织化、规范化,只
有这样,佛教才有希望在世间上得以弘扬!
你们复旦大学开设国学社、禅学会,对佛教的贡献应该说很大,但在此基础上,还
必须要具备实质的力量,自身的修养和智慧方面要超胜别人。若能如此,你才会有能力
引导更多人明白:佛教并不仅仅是到寺院烧香拜佛,以保佑自己升官发财。
那天我去龙华寺,见那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当时就有种感觉油然而生:“这么
多的佛教徒中,真正通达佛法、真正按大乘佛教所讲的那样发愿度化众生、真正为了众
生而求生极乐世界的,到底又有多少?如果只是以自私自利心来拜拜佛,或者研究佛教
只停留在学术上,对佛陀所讲的缘起空性、大悲菩提心、如来藏不可思议的光明境界,
一点都没品尝到的话,那也只是形象上的佛教徒罢了。我又该怎样将内心的感受、体悟
,传递给每一个有缘者呢?”
当然,佛教的弘扬和维护,也不能只是靠出家人。试想,汉地一个大城市里有几百
万、几千万人,出家人却是凤毛麟角。就算有个别的出家人,可能对佛法也没系统闻思
过,这样的话,就没办法用佛法去利益众生。所以,如今当务之急是要培养一些对佛教
有定解、责任心比较强的年轻知识分子,此举对今后的弘扬佛法非常关键!
四、佛教的世界观:宏观与微观
或许有人心存疑惑:“佛教的这些真理,到底能不能经得起真理考验?佛陀的思想
会不会迟早被淘汰掉呢?”
这一点,你大可不必担心。2500多年以来,世界上涌现过无数的科学家,他们连佛
教的一个理论也没能推翻过。因此,不管是宏观、微观哪个层面,佛教的真理始终都颠
扑不破,站得住脚。
从宏观世界而言,佛教对整个世界的成住坏空有着详细的描述。尤其是《时轮金刚
》、《俱舍论》所揭示的道理,在天文学中也得到了一一印证。而且,佛教中早已发现
的一些简单原理,科学人士绞尽脑汁长期研究之后,才推得出来。就拿天文历算来说,
藏传佛教中有非常简单的公式,两三个人在黑板上写写算算,就能把一整年的日历算出
来,包括出现几次日食、月食,时间具体是几月几日几点几分,全部都标得清清楚楚,
不需要借助任何天文仪器。这种《时轮金刚》的历算方法,并不是这几年才有的,而是
很早以前就推广于藏地,对天文地理有非常明确的分析。
还有从微观世界看,佛陀根据不同众生的根基,也开示了深浅不同程度的教言:
一、有部:认为外在的一切万法不存在,而是由无分微尘组成。他们抉择到最后时
,必须要承许无分微尘存在,认为它是组成粗大物质的基础,就像物理学中的原子、夸
克一样。
而观察心识时,认为粗大的心识皆由最微小的无分刹那组成。这种无分刹那不可分
割,且实有存在。
二、经部: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基本上与有部一致。也认为粗大的物质或心识并不
独立存在,而是由许多无分微尘或无分刹那组成,这两种极微都是实有。
三、唯识宗:对组成心识的无分刹那并未破斥,但对组成外境的无分微尘进行了否
定。认为外在的物质世界并不存在,实际上都是内心的现象。
四、中观自续派或中观应成派:不仅外境不存在,而且自明自知的内心,本体也是
一无所有。也就是说,不管外境还是内心,统统抉择为空性。不过,一切万法虽然是空
性,但空性中却可以产生一切,正如月称论师在《入中论》中所言:“如是一切法虽空
,从空性中亦得生。”这就是中观宗的最高理论。可见,这个世界的真相十分奇妙,圣
天论师在《中观四百论》中也说:“世间诸所有,无不皆稀有。”
而人类随着科学发展,逐渐对此也有了一些认识。比如,爱因斯坦说过:“空间、
时间和物质,是人类认识的错觉。”法国著名哲学家、物理学家笛卡尔,也曾深有感触
地说:“我怎么知道我不是在做梦?我又凭什么将梦境和现实区分开呢?世间上包罗万
象、形形色色的东西,虽然一个也不成立,但却能在眼前无欺显现。因此,完全可能有
一个魔鬼,一直在欺骗我,让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是真的、什么时候是假的。”他们所得
出来的结论,在空性问题上往前迈了一大步,比经典物理学的观念更接近于真相。
以前经典物理学推广于世时,人们最初以为物质的最小单位是分子,后来又相继发
现了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直到科学家盖尔曼发现了夸克,并以此获得1969年
诺贝尔物理学奖,人们才知道还有更小的微粒存在。大家都觉得他发现了特别微妙的真
理,却不知佛陀早在众多经典中对此就有过描述。
我有时候跟国内外的物理学家、数学家等知识分子交流时,常会深深感觉到,不管
是讲哪一个领域的知识,实际上在佛教中都能找得到,这些知识并不太新鲜。我有时候
在书店看到一些畅销书,比如《当下的力量》、《秘密》,翻开以后,发现这些所表达
的都不离大乘佛教的教义。当然,也可能是我对世间比较孤陋寡闻,但至今为止,我所
接触的包罗万象的各种知识,确实都可以摄集在佛教的理念中。
有些科学家发现一些现象震惊世界,大家就觉得不可思议。例如前几年畅销的《时
间简史》,是英国剑桥大学霍金博士写的,当时可谓轰动一时,成为关于量子物理学与
相对论最畅销的书。霍金博士“还在《果壳中的宇宙》里”告诉我们:人类的肉眼只能
看到三维的物质世界,但实际上宇宙还存在着多维空间,维数甚至可扩展至十一维。这
就说明还有许多肉眼根本看不到的事物存在,我们如今的所见极其有限。这个道理,与
《华严经》中提到的“芥子纳须弥,一念遍三千”、“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
佛”,其实不谋而合。
此外,16世纪显微镜被发明出来时,人们惊奇地发现,水中竟有很多密密麻麻的细
菌,对此深感稀有。却不知释迦牟尼佛早在《阿含经》中,就告诉过弟子:一钵水中,
有八万四千虫。由于这些虫不是肉眼的对境,故即使我们喝了水,也不算是故意杀生。
诸如此类的许多佛教道理,希望大家去仔细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相信你会进一
步认识到佛教的甚深与广大。
假如你想参阅一些佛教经论,那佛教的甚深之处,龙猛菩萨、月称菩萨进行了解释
,后由寂天论师等作了更详细的阐述;而佛教的广大之处,则由世亲论师、无著菩萨等
进行了宣说。印度的这两大传承,后来完整地传到藏地,并弘扬至今。现在包括西方的
很多知识分子,对此深广法门也有特别强烈的希求心。
有时我遇到国外的一些老师和大学生,他们不管是安住的境界还是所学的理论,都
非常高深,我在他们面前显得特别不好意思。在座的各位也同样是知识分子,所以不管
你学佛还是不学佛,都应以公正的态度、客观的智慧,来观察佛教到底如何看待这个世
界。
五、佛教对当前的现实意义
也许有人问:“佛教讲一切万法皆空,既然如此,那我们所作所为是不是就没有意
义了?”
并非如此。佛教承许的一切万法皆空,是指在胜义当中;而在名言中,一切万法还
是存在的。有些人对二谛的关系搞不明白,要么以为“一切皆空”,什么事都不必做;
要么以为“一切不空”,对什么都去拼命执著。其实这是没有学过《二谛论》、《解义
慧剑》的缘故。倘若你学了这些论典,就会明白佛教在哪些场合提倡空性?这个空性的
层面怎么理解?不空的话,是否意味着可以去执著?
那么,对我们而言,通达空性有什么必要呢?在现实生活中,虽然你可以过世俗生
活,但若能对空性的道理有所了解、有所证悟,那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感情问题、家庭问
题、工作问题,处理时都能迎刃而解;不管出现多大的困难,都不会看得太实有了。否
则,你执著越大,烦恼、痛苦就越强。藏传佛教伟大的佛学家全知无垢光尊者,在众多
论典中也讲过:对某个事物的执著程度,与它给你带来的痛苦成正比。因此,我们对空
性法门应当有所认识,若能如此,不但可以处理许多实际问题,对行持善法也有极大的
推动作用。
现在城市里的很多人,天天上班下班、忙忙碌碌,像蚂蚱一样漫无目的,根本不知
道活着是为了什么。我曾看过一本书叫《本性论》,70年代非常畅销,书中就说:“人
到了35岁才会反问自己:我活着到底是什么目的?”如今很多人不懂前世后世,对金钱
贪得无厌,成天为了自我而奋斗,从来也没有想过对社会付出。这样的人虽然表面上看
似快乐,其实内心的痛苦非常大。
听说英国有一对老夫妇,他们的别墅值一亿人民币,而且在法国还有一座庄园,每
年光是维修的费用,就要两百多万人民币……即便如此,他们也过得一点都不快乐。实
际上,七八十岁的两个老人,为了这样的生活而操劳,真的不一定有很大意义。不过,
人一旦陷入这种境况,价值观被很多虚幻的东西包裹着,自己往往不容易察觉。就像现
在不少人,为了房屋与钱财而奔波,一辈子都心甘情愿、乐此不疲。而在古代,尽管物
质条件没有现在丰富,住的环境也简朴寂静,但他们内心的宁静愉悦,远远超过了现在
很多人。所以,当今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确实需要值得反思!
在反思的过程中,我认为,佛教的理念对大家非常适合。尤其是当前社会,人们的
分别念极其繁乱,思绪非常复杂,此时的佛教犹如甘露般,无疑是消除内心烦躁的一剂
清凉。现代人总把金钱与成功划等号,认为谁有钱,谁最成功;没钱的人则一无是处,
却不知这种判断标准完全是错的。许多高校老师可能都有这种感觉:喝一杯咖啡,看一
本书,清闲地度过一天,就是人生的一种快乐。这种快乐,跟金钱的刺激不可同日而语
。因此,反观人生的时候,大家也不妨问问自己:钱真的可以带来快乐吗?
明白此理后,我们理应寻找快乐的真正来源。佛陀曾告诉我们,了知前世后世、断
恶行善才是快乐之本。倘若不知道后世存在,为了短暂的今生利益不择手段,那就会像
《涅槃经》所形容的:“不见后世,无恶不造。”最终将自己带入痛苦的万丈深渊。
其实,我曾研究过很多论典和经典,也跟不少知识分子,包括对生命科学有贡献的
学者进行过探讨,结果发现:没有任何理由说明前世后世不存在,却有确凿的证据足以
证明前世后世存在。当然,这种存在不一定能马上展示给你看,且不说前世后世,就算
是明天、后天的存在,给你看看也有一定的难度。然而,很多人就是因为证明不了来世
存在,便肆无忌惮地大造恶业,最终下场特别可怜。
在座很多人都是大学生,你们大学里的生活比较单纯,每个人可能对人生充满了幻
想、憧憬,对未来也有很多美好的计划。可是一旦你离开了校门,真正开始步入这个社
会,到时就会发现,外面的天地并不像想象得那么美好,人际关系复杂、竞争极其强烈
、金钱泛滥成灾、伦理日益不堪……你若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忍耐力,恐怕很难经得
起各种考验,到最后只好随波逐流,选择一些不道德的行为。所以,大家一定要提前用
佛教的理念来“武装”自己。
六、以无常观对待生活
佛教的教义博大精深,倘若你无法一下子契入,那按照佛教的观点,尤其是藏传佛
教嘎单派、宁玛派的传承,先了达无常之理非常重要。当然,修无常并不是让你厌离社
会,而是以此来客观了达人生,对一切兴盛衰败、悲欢离合不要看得那么重。
我读过一本叫《哈佛心理课》的书,里面就讲了一位在哈佛大学商学院任教九年的
杰教授,他后来离开学校时,学生们依依不舍、神情悲伤。于是,教授就给他们讲了一
个故事:
“IBM公司的总裁汤玛士·华生,原本患有严重的心脏病。一次他旧病复发,医生
要求他必须马上住院治疗。华生一听到这个消息,当下毫不犹豫地拒绝道:‘我怎么会
有时间呢?IBM可不是一家小公司!每天有多少事情等我去裁决,没有我的话……’
‘我们出去走走吧!’医生没有和他多说,亲自开车邀他出去逛逛。不久,他们就
来到近郊的一处墓地。
医生指着一个个坟墓说:‘你我总有一天要永远地躺在这儿。没有了你,你目前的
工作还是有人接着做。少了谁,地球都照样转。你死后,公司仍然还会照常运作,不会
就此关门大吉。’
华生沉默不语。第二天,这位在美国商场上炙手可热的总裁,就向董事会递了辞呈
,并住院接受治疗,出院后又过着云游四海的生活。而IBM也没因此而倒下,至今依然
是举世闻名的大公司。”
杰教授讲了这个故事后,所有的学生也都释然了。
其实,不管是集体还是家庭,皆难逃聚际必散的规律,最终必然要面对无常。甚至
到了死亡来临时,就算是自己最珍爱的身体,也会万般不舍地留在人间,唯有一人随业
力而前往后世。对于这一点,只不过有些唯物论的人持一种逃避的态度,不愿意接受也
不愿意这样想而已。
他们这些人觉得学佛是在逃避,而我倒不这样认为。不承认后世,对下辈子没有任
何打算,才真正是一种逃避。你这一世只有短暂几十年,死了以后多少万年、多少世的
快乐和痛苦,都取决于这一生的业力——这么重要的事情,你能轻易忽略吗?因此,佛
教最重要的就是要关心后世。
然而,现在的大多数人,对此没有任何概念,包括一些佛教徒,也把佛教看成是获
得今生快乐的捷径、给内心带来安乐的手段,至于最关键的解脱大事,或者生生世世的
快乐和痛苦,自己从来也没有考虑过。有时候看这个世间,就像月称论师在《中观四百
论大疏》中所讲的:整个国家的人都发疯了,国王最初是清醒的,但众人看到他与众不
同后,纷纷指责他是疯子。结果国王也不得不喝下毒水,跟他们一样变成了疯子。
对有智慧的人来说,其实学佛并不消极、也不落后,不管你承认也好、不承认也罢
,前世后世都的的确确存在。既然它是肯定存在的,我们又岂能没有一个长远打算?现
在不少人为了安度晚年,都要买医疗保险、养老保险,那你死后永远快乐的“保险”,
不知道买了没有?当然,没有这种信仰的人,不想这些也情有可原,可有些人自称已皈
依佛门多年,甚至是大乘佛教徒,对此都根本不考虑的话,这个问题就非常严重了。
如今很多西方的佛教徒,一提到“死”就退避三舍,给他一讲后世有轮回、地狱,
他马上就捂着耳朵:“不要讲!不要讲!我害怕,还是快乐点好,我不愿意听这些。”
此举无疑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但也由此可见,佛教信仰若想深入到每个人的见解中
,确实还存在一段距离。
结 文
今天我也不算什么演讲,只是跟大家聊聊天,把自己的观点跟你们交流一下。
最后,我想引用中国科技大学前校长朱清时院士的一句话,作为今天的结束语。他
有一篇文章叫《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文字不多,但意义很甚深,里面提到了
20世纪最大的失误,就是唯物主义哲学成为许多国家世界观的组成部分,误导人们片面
地追求物质,而忽略了精神的快乐。同时,他还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了佛教缘起性空
的合理性,并在文章最后一句总结道:“科学家千辛万苦爬到山顶时,佛学大师已经在
此等候多时了!”
这句话,希望大家去深深思维。它并非出自我这个出家人之口,而是对科学有殊胜
贡献的一位院士的话语。你们有时间的话,不妨去翻阅一下他的文章,看这个意义到底
怎么样理解。
总之,今天我所讲的道理不算很深,也不算很广。佛教的教理浩如烟海、高深莫测
,我所提的不到沧海一滴。大家如果对佛教有兴趣、有信心,最好能深入研究、系统学
习,只有这样,才能揭开佛教深广境界的神秘面纱!非常感谢!
http://www.liaotuo.org/wenku/article-19362-1.html

【在 l**a 的大作中提到】
: 我怀疑你是真的学懂了圣经的,
: 因为这个弯子转的比较大.你必须否定你以前的很多认识才行的.
: 我还是不多说了.真正明白圣经的基,还是比较坚守信仰的.
:
: to
: everybody

l**a
发帖数: 5175
10
我猜错了,您是深思熟虑,觉得找到更高的真理了.
那就随喜,不过和我没关系了.
多谢,玩好.

【在 f****2 的大作中提到】
: “当然,对佛教不太了解的人,也许会以不解的眼光看待这个问题,认为佛陀不一定有
: 如是伟大,他的教法不一定有如是深广。但不管你怎么想,我都希望你先潜心研究佛教
: 之理,在此过程中,你自己就能找到答案,甚至会被佛法的甚深所折服。以前我看过一
: 本书叫《幸福的蓝本》,里面就讲了一位雷斯·戴维斯博士,他是英国著名神父的儿子
: 。最初他钻研佛教的初衷,是想证明相较于佛教,基督教所具有的“优越性”。后来他
: 这个任务虽失败了,但却取得了比预期还要大的胜利——他成为了一名佛教徒。通过长
: 期的深入研究,佛教真理让他口服心服,于是他发心将巴利文佛典翻译成英文,令数以
: 千计的西方人第一次接触到了珍贵的佛法,对利益众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这样的人,如今相信也不在少数——为了破斥或推翻佛教,利用漫长的时间作研究
: ,最后却臣服在佛教真理的脚下。所以,大家第一个应当明白的是什么?就是佛教的甚

l**********t
发帖数: 209
11
你以为人民群众喜欢的科学就不叫科学?非要推翻一把。哪天没准又发现牛奶有问题呢?
严老师的实验,就有人老说重复性差。重复差有怎么样?不能重复又怎么样?照样有人
信!
n****t
发帖数: 182
12
俗语说,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初发心菩萨力气大着呢。
不过喝牛奶这事儿,很值得商榷。比起其他杀生害命的食品,蛋和奶要好的多。
说致癌,五谷杂粮恐怕都致癌;起心动念恐怕都致癌。牛奶不见得在TOP LIST上面。
支持素食,支持护生,但如果是要用科学的名义,就得用科学的手段和态度,不然的话
就没有说服力。俗话说佛法不应机,等同闲言语。佛法尚且如此,世间法就不用说了。

【在 f****2 的大作中提到】
: 好的。末学以后一定注意。多谢您提醒.:-)
: 其实末学学佛也才一年多,也是初学。板门弄斧了,还望海涵。我们到这个版来一起学
: 习佛道儒,请大家多指点。呵呵。

d******r
发帖数: 5008
13
理解一下吧, 人家前世多半是个大奶妈.

【在 n****t 的大作中提到】
: 俗语说,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初发心菩萨力气大着呢。
: 不过喝牛奶这事儿,很值得商榷。比起其他杀生害命的食品,蛋和奶要好的多。
: 说致癌,五谷杂粮恐怕都致癌;起心动念恐怕都致癌。牛奶不见得在TOP LIST上面。
: 支持素食,支持护生,但如果是要用科学的名义,就得用科学的手段和态度,不然的话
: 就没有说服力。俗话说佛法不应机,等同闲言语。佛法尚且如此,世间法就不用说了。

1 (共1页)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大事因缘索达吉堪布:复旦大学演讲与问答
[合集] WAICHI 歪曲 印光法师的要点是《佛教空性觀──北京大學哲學系演講》主持人致辭、緣起
念佛人为什么也会惨死?(一代宗师 印光法师开示)不一样的佛教 Zz
吾佛无秘传之法,一人如是说,万人亦如是说 - 印光大师佛教文化的价值观——索达吉堪布青海师范大学演讲
印光祖师呵斥某个文人喜欢写诗的习气佛教的定义 (转载)
对大乘佛法心怀疑惑诽谤不信的人憨山大师参学悟道记(四)
佛教空性略说To: Puppeteer
印顺法师的悲哀 第六章 印顺法师人间佛教思想的合法性问题憨山大师的三次梦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佛教话题: 印老话题: 转法轮话题: 法师话题: 佛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