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 发帖数: 491 | 1 真空妙有就是说既然有佛性,就应该起妙用,妙用就是指所现的各种差别相;妙有真空
就是说这些相都是由法身所显现的,本身并没有,本身就是空。所以体(佛性)、相(
色相)、用(妙用)三者不可分割,有体必现相,有相必起用。比如,没有房子我们怎
么遮蔽风雨呢?没有相,法性又在什么地方体现呢?所以理体(法性身)是成就万物的
根本,也是成佛的根本。这就叫“事以理成(理体成功其事相),理以事显(理体由事
相显现出来)”。所以,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即是真空;而《弥陀
经》讲西方极乐世界的庄严妙相,即是妙有。有人不懂就认为这不是矛盾吗?其实并不
矛盾。真空者正是妙有,妙有者正是真空。镜子里总是有影子,没有影子就不称其为镜
子。不能现相起用就不是佛性,所以,佛性有种种的妙用。双身、饮血、裸体、愤怒等
形象都是我们的心所显现的,不是心外另有的。心外无法,法外无心。
我们的佛性本来就具足一切妙用,既不是从什么地方生出来的,也不会在什么地方灭掉
。它无始无终,本来如此。但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而迷于色相,向外追求,造业受报,而
枉受六道轮回无有了期。我们现在应该马上觉醒,不要再迷误了。既然我们本性有如此
广大之妙用,为什么只捞取外面一点点假相而忘记我们博大的佛性呢?明白这个道理之
后,大家就不要再去追求外面的境界,随缘任运就好。由于前世造的因不同,这一世所
受的果就不同。这就是“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都逃
不脱因果法则。所以现在我们每个人的缘份、业力、身体条件等等都不相同。只要我们
随缘度日就好,今天的因缘如此,今天就这样过。明天的因缘如彼,明天就那样过。心
里不要有芥蒂,不要去追求,不要着实惠,做一个“绝学无为闲道人”。只要能一切放
下,就一切无碍了,那就是佛了!
六祖慧能大师讲得很清楚:我们前念着相、前念迷就是凡夫,后念觉悟了就是佛。就这
么快,不需要怎么修,只要能觉悟、一切放下、不着相就行了。韶国师做的一首四句偈
就很好。他说:“通玄峰顶,不是人间,心外无法,满目青山”。通玄峰顶,就是说又
妙又高的山,表示我们的佛性。不是人间,就是说人间万物都是假象,都不可得,不要
着相。我们坏就坏在着相,物欲高涨没有满足的时候。心外无法(佛教里的法字用得很
广,可以说一切事事物物乃至于抽象的思想都属于法),就是说法就是心,心就是法。
一切事事物物都是我的心所显现的,都是我自己。所以“会万物归己者,其为圣人乎?
”一切都是我,一切都是佛。桌子也是佛,椅子也是佛,房子也是佛……无一不是佛。
因为都是我们自性所显现的。明白这个道理就不要再追逐色相了。放下来随缘度日,这
样很轻松,很愉快,很自在。该多好啊!所以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小人
就是常常患得患失:哎哟,这下我不成功,万一失败了怎么办?整日忧愁啊,烦恼啊。
所以学佛就有这个好处,能使我们快乐轻安,能使我们得大自在,可见佛教对于我们人
类真是太好了,满目青山啊!
在佛教经典上讲:“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三界我们前面讲了,就是指欲界、色界,
无色界。因为我们有淫欲心所以有欲界,欲界里有六欲天,淫欲心就有六种:受欲、交
、抱、握、笑、视。天界越高淫欲心越淡。到了笑也不用笑,看也不用看的时候,淫欲
心就完全没有了。这样就到了色界,色比欲要微细一些。这时虽没有淫欲心,但仍然执
着在色相上。好看的就喜欢,不好看的就厌恶,这就没有出色界。假如没有什么美,也
没有什么丑都平等就出色界到了空界。如果住在空界上认为有空可得,那么就出不了空
界。所以“三界唯心”就是说三界都是由我们的心所创造的。万法唯识就是说一切事事
物物、思想都是我们的识所变现的。一切事事物物、思想就是法,我们的分别心就是识。
从前憨山大师入定到兜率内院问弥勒菩萨:“什么是识?什么是智?”(智是智慧,识
是知识。)弥勒菩萨说:“分别是识,无分别是智;依识染,依智净;染有生死,净无
诸佛”。讲得既简单又清楚。我们人总是在分别这个好那个坏,这个大那个小,这就是
识。所以一切事事物物、思想都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只要我们能“舍染归净,
转识成智”(此语见法相宗、唯识论、)就能成佛了。“舍染归净”就是说把染过的东
西(即着相的东西)都舍弃掉,都放下,归无所得。净是指无所得,而不是指清净。有
个清净在还是有所得。所以这里的“净”就是大势至菩萨教导我们的:“都摄六根,净
念相继”(此语后边有说明)。
“转识成智”就是要把我们的八识转成四智,转第八识成大圆镜智,转第七识为平等性
智,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只要能转识成智,就能恢复我们的本
来面目,重现我们的妙明真心。这个妙明真心不是我们胸腔里的肉团心,而是我们能起
见闻觉知的性能。这就是佛!所以说:“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我们只要修心,时时
处处不着相,就必定能成就。
http://longquanzs.org/articledetail.php?id=7354 | G**W 发帖数: 1865 | 2 文倒數第三行 :『这个妙明真心是我们能起见闻觉知的性能』,
己經明白說了,不是見闻觉知 (眼耳鼻舌身意六識)
而是能起(能生起)見闻觉知的那一個才是.
所以六祖言下大悟 ;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所以這個自性己經很顯然的不是在講意識,
因為意識就是見聞覺知
是被起的,
不是如文中說的能起的.
但是這個能起的在那裏 ?
夜夜抱佛眠
朝朝還共起
【在 l**o 的大作中提到】 : 真空妙有就是说既然有佛性,就应该起妙用,妙用就是指所现的各种差别相;妙有真空 : 就是说这些相都是由法身所显现的,本身并没有,本身就是空。所以体(佛性)、相( : 色相)、用(妙用)三者不可分割,有体必现相,有相必起用。比如,没有房子我们怎 : 么遮蔽风雨呢?没有相,法性又在什么地方体现呢?所以理体(法性身)是成就万物的 : 根本,也是成佛的根本。这就叫“事以理成(理体成功其事相),理以事显(理体由事 : 相显现出来)”。所以,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即是真空;而《弥陀 : 经》讲西方极乐世界的庄严妙相,即是妙有。有人不懂就认为这不是矛盾吗?其实并不 : 矛盾。真空者正是妙有,妙有者正是真空。镜子里总是有影子,没有影子就不称其为镜 : 子。不能现相起用就不是佛性,所以,佛性有种种的妙用。双身、饮血、裸体、愤怒等 : 形象都是我们的心所显现的,不是心外另有的。心外无法,法外无心。
| G**W 发帖数: 1865 | 3 識陰六識(眼,耳,鼻,舌,身,意六識),都是緣生法,
所謂根,塵,相觸生識.
所以 佛陀開示五陰十八界.
而本文倒數第三行 :『这个妙明真心是我们能起见闻觉知的性能』,
說明能起緣生法(見闻觉知)之外, 還有一個不是因緣所生法的"心",
本文稱之為『妙明真心』.
那麼佛經上提到了有一個不是因緣所生法的"心",是指什麼呢 ?
《楞嚴經》:「如來藏心,空如來藏,不空如來藏,空不空如來藏,非因緣、非自然」
大家不要看到如來藏這三個字就在那邊敏感,如來藏也不過是名相,告訴我們在一般有情
只能認知的五陰十八界外, 還有另一個非五陰十八界的功能.
【在 G**W 的大作中提到】 : 文倒數第三行 :『这个妙明真心是我们能起见闻觉知的性能』, : 己經明白說了,不是見闻觉知 (眼耳鼻舌身意六識) : 而是能起(能生起)見闻觉知的那一個才是. : 所以六祖言下大悟 ;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 所以這個自性己經很顯然的不是在講意識, : 因為意識就是見聞覺知 : 是被起的, : 不是如文中說的能起的. : 但是這個能起的在那裏 ? : 夜夜抱佛眠
| Y**u 发帖数: 5466 | 4 若能自有真。离假即心真。
自心不离假。无真何处真。
是什么大概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什么不是。 | G**W 发帖数: 1865 | 5 是什么非常重要
否則易墜一切法空
佛法所說實相只有絕待的一種
不會說過去迦葉佛悟的是一,現在釋迦佛悟的是二,而未來彌勒尊佛悟的又是三,
所以是什么很重要
因為那是方向,是指標
所以經說寧執有如須彌山,不許執空如芥子許
等到走到了,通達了
才能放下,
等到確切到了彼岸
才能捨舟,
否則可能淹死.
【在 Y**u 的大作中提到】 : 若能自有真。离假即心真。 : 自心不离假。无真何处真。 : 是什么大概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什么不是。
| l**o 发帖数: 491 | 6 执着就放不下,放不下就通达不了,通达不了就到不了彼岸。呵呵
六祖慧能大师讲得很清楚:我们前念着相、前念迷就是凡夫,后念觉悟了就是佛。就这
么快,不需要怎么修,只要能觉悟、一切放下、不着相就行了。一切放下、不着相说起
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是方向是对的。
【在 G**W 的大作中提到】 : 是什么非常重要 : 否則易墜一切法空 : 佛法所說實相只有絕待的一種 : 不會說過去迦葉佛悟的是一,現在釋迦佛悟的是二,而未來彌勒尊佛悟的又是三, : 所以是什么很重要 : 因為那是方向,是指標 : 所以經說寧執有如須彌山,不許執空如芥子許 : 等到走到了,通達了 : 才能放下, : 等到確切到了彼岸
| Y**u 发帖数: 5466 | 7 内于空不空 != 内于空立有
it's all about what is not, instead what it is..
【在 G**W 的大作中提到】 : 是什么非常重要 : 否則易墜一切法空 : 佛法所說實相只有絕待的一種 : 不會說過去迦葉佛悟的是一,現在釋迦佛悟的是二,而未來彌勒尊佛悟的又是三, : 所以是什么很重要 : 因為那是方向,是指標 : 所以經說寧執有如須彌山,不許執空如芥子許 : 等到走到了,通達了 : 才能放下, : 等到確切到了彼岸
| j********0 发帖数: 47 | 8 君言只要觉悟了就是佛...不需要怎么修,只要能觉悟、一切放下、不着相就行了。
《首楞嚴經》言:「理則頓悟,乘悟併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
一切放下、不着相就行了? | j********0 发帖数: 47 | | l**o 发帖数: 491 | 10 真空妙有就是说既然有佛性,就应该起妙用,妙用就是指所现的各种差别相;妙有真空
就是说这些相都是由法身所显现的,本身并没有,本身就是空。所以体(佛性)、相(
色相)、用(妙用)三者不可分割,有体必现相,有相必起用。比如,没有房子我们怎
么遮蔽风雨呢?没有相,法性又在什么地方体现呢?所以理体(法性身)是成就万物的
根本,也是成佛的根本。这就叫“事以理成(理体成功其事相),理以事显(理体由事
相显现出来)”。所以,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即是真空;而《弥陀
经》讲西方极乐世界的庄严妙相,即是妙有。有人不懂就认为这不是矛盾吗?其实并不
矛盾。真空者正是妙有,妙有者正是真空。镜子里总是有影子,没有影子就不称其为镜
子。不能现相起用就不是佛性,所以,佛性有种种的妙用。双身、饮血、裸体、愤怒等
形象都是我们的心所显现的,不是心外另有的。心外无法,法外无心。
我们的佛性本来就具足一切妙用,既不是从什么地方生出来的,也不会在什么地方灭掉
。它无始无终,本来如此。但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而迷于色相,向外追求,造业受报,而
枉受六道轮回无有了期。我们现在应该马上觉醒,不要再迷误了。既然我们本性有如此
广大之妙用,为什么只捞取外面一点点假相而忘记我们博大的佛性呢?明白这个道理之
后,大家就不要再去追求外面的境界,随缘任运就好。由于前世造的因不同,这一世所
受的果就不同。这就是“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都逃
不脱因果法则。所以现在我们每个人的缘份、业力、身体条件等等都不相同。只要我们
随缘度日就好,今天的因缘如此,今天就这样过。明天的因缘如彼,明天就那样过。心
里不要有芥蒂,不要去追求,不要着实惠,做一个“绝学无为闲道人”。只要能一切放
下,就一切无碍了,那就是佛了!
六祖慧能大师讲得很清楚:我们前念着相、前念迷就是凡夫,后念觉悟了就是佛。就这
么快,不需要怎么修,只要能觉悟、一切放下、不着相就行了。韶国师做的一首四句偈
就很好。他说:“通玄峰顶,不是人间,心外无法,满目青山”。通玄峰顶,就是说又
妙又高的山,表示我们的佛性。不是人间,就是说人间万物都是假象,都不可得,不要
着相。我们坏就坏在着相,物欲高涨没有满足的时候。心外无法(佛教里的法字用得很
广,可以说一切事事物物乃至于抽象的思想都属于法),就是说法就是心,心就是法。
一切事事物物都是我的心所显现的,都是我自己。所以“会万物归己者,其为圣人乎?
”一切都是我,一切都是佛。桌子也是佛,椅子也是佛,房子也是佛……无一不是佛。
因为都是我们自性所显现的。明白这个道理就不要再追逐色相了。放下来随缘度日,这
样很轻松,很愉快,很自在。该多好啊!所以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小人
就是常常患得患失:哎哟,这下我不成功,万一失败了怎么办?整日忧愁啊,烦恼啊。
所以学佛就有这个好处,能使我们快乐轻安,能使我们得大自在,可见佛教对于我们人
类真是太好了,满目青山啊!
在佛教经典上讲:“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三界我们前面讲了,就是指欲界、色界,
无色界。因为我们有淫欲心所以有欲界,欲界里有六欲天,淫欲心就有六种:受欲、交
、抱、握、笑、视。天界越高淫欲心越淡。到了笑也不用笑,看也不用看的时候,淫欲
心就完全没有了。这样就到了色界,色比欲要微细一些。这时虽没有淫欲心,但仍然执
着在色相上。好看的就喜欢,不好看的就厌恶,这就没有出色界。假如没有什么美,也
没有什么丑都平等就出色界到了空界。如果住在空界上认为有空可得,那么就出不了空
界。所以“三界唯心”就是说三界都是由我们的心所创造的。万法唯识就是说一切事事
物物、思想都是我们的识所变现的。一切事事物物、思想就是法,我们的分别心就是识。
从前憨山大师入定到兜率内院问弥勒菩萨:“什么是识?什么是智?”(智是智慧,识
是知识。)弥勒菩萨说:“分别是识,无分别是智;依识染,依智净;染有生死,净无
诸佛”。讲得既简单又清楚。我们人总是在分别这个好那个坏,这个大那个小,这就是
识。所以一切事事物物、思想都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只要我们能“舍染归净,
转识成智”(此语见法相宗、唯识论、)就能成佛了。“舍染归净”就是说把染过的东
西(即着相的东西)都舍弃掉,都放下,归无所得。净是指无所得,而不是指清净。有
个清净在还是有所得。所以这里的“净”就是大势至菩萨教导我们的:“都摄六根,净
念相继”(此语后边有说明)。
“转识成智”就是要把我们的八识转成四智,转第八识成大圆镜智,转第七识为平等性
智,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只要能转识成智,就能恢复我们的本
来面目,重现我们的妙明真心。这个妙明真心不是我们胸腔里的肉团心,而是我们能起
见闻觉知的性能。这就是佛!所以说:“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我们只要修心,时时
处处不着相,就必定能成就。
http://longquanzs.org/articledetail.php?id=7354 | | | G**W 发帖数: 1865 | 11 文倒數第三行 :『这个妙明真心是我们能起见闻觉知的性能』,
己經明白說了,不是見闻觉知 (眼耳鼻舌身意六識)
而是能起(能生起)見闻觉知的那一個才是.
所以六祖言下大悟 ;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所以這個自性己經很顯然的不是在講意識,
因為意識就是見聞覺知
是被起的,
不是如文中說的能起的.
但是這個能起的在那裏 ?
夜夜抱佛眠
朝朝還共起
【在 l**o 的大作中提到】 : 真空妙有就是说既然有佛性,就应该起妙用,妙用就是指所现的各种差别相;妙有真空 : 就是说这些相都是由法身所显现的,本身并没有,本身就是空。所以体(佛性)、相( : 色相)、用(妙用)三者不可分割,有体必现相,有相必起用。比如,没有房子我们怎 : 么遮蔽风雨呢?没有相,法性又在什么地方体现呢?所以理体(法性身)是成就万物的 : 根本,也是成佛的根本。这就叫“事以理成(理体成功其事相),理以事显(理体由事 : 相显现出来)”。所以,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即是真空;而《弥陀 : 经》讲西方极乐世界的庄严妙相,即是妙有。有人不懂就认为这不是矛盾吗?其实并不 : 矛盾。真空者正是妙有,妙有者正是真空。镜子里总是有影子,没有影子就不称其为镜 : 子。不能现相起用就不是佛性,所以,佛性有种种的妙用。双身、饮血、裸体、愤怒等 : 形象都是我们的心所显现的,不是心外另有的。心外无法,法外无心。
| G**W 发帖数: 1865 | 12 識陰六識(眼,耳,鼻,舌,身,意六識),都是緣生法,
所謂根,塵,相觸生識.
所以 佛陀開示五陰十八界.
而本文倒數第三行 :『这个妙明真心是我们能起见闻觉知的性能』,
說明能起緣生法(見闻觉知)之外, 還有一個不是因緣所生法的"心",
本文稱之為『妙明真心』.
那麼佛經上提到了有一個不是因緣所生法的"心",是指什麼呢 ?
《楞嚴經》:「如來藏心,空如來藏,不空如來藏,空不空如來藏,非因緣、非自然」
大家不要看到如來藏這三個字就在那邊敏感,如來藏也不過是名相,告訴我們在一般有情
只能認知的五陰十八界外, 還有另一個非五陰十八界的功能.
【在 G**W 的大作中提到】 : 文倒數第三行 :『这个妙明真心是我们能起见闻觉知的性能』, : 己經明白說了,不是見闻觉知 (眼耳鼻舌身意六識) : 而是能起(能生起)見闻觉知的那一個才是. : 所以六祖言下大悟 ;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 所以這個自性己經很顯然的不是在講意識, : 因為意識就是見聞覺知 : 是被起的, : 不是如文中說的能起的. : 但是這個能起的在那裏 ? : 夜夜抱佛眠
| Y**u 发帖数: 5466 | 13 若能自有真。离假即心真。
自心不离假。无真何处真。
是什么大概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什么不是。 | G**W 发帖数: 1865 | 14 是什么非常重要
否則易墜一切法空
佛法所說實相只有絕待的一種
不會說過去迦葉佛悟的是一,現在釋迦佛悟的是二,而未來彌勒尊佛悟的又是三,
所以是什么很重要
因為那是方向,是指標
所以經說寧執有如須彌山,不許執空如芥子許
等到走到了,通達了
才能放下,
等到確切到了彼岸
才能捨舟,
否則可能淹死.
【在 Y**u 的大作中提到】 : 若能自有真。离假即心真。 : 自心不离假。无真何处真。 : 是什么大概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什么不是。
| l**o 发帖数: 491 | 15 执着就放不下,放不下就通达不了,通达不了就到不了彼岸。呵呵
六祖慧能大师讲得很清楚:我们前念着相、前念迷就是凡夫,后念觉悟了就是佛。就这
么快,不需要怎么修,只要能觉悟、一切放下、不着相就行了。一切放下、不着相说起
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是方向是对的。
【在 G**W 的大作中提到】 : 是什么非常重要 : 否則易墜一切法空 : 佛法所說實相只有絕待的一種 : 不會說過去迦葉佛悟的是一,現在釋迦佛悟的是二,而未來彌勒尊佛悟的又是三, : 所以是什么很重要 : 因為那是方向,是指標 : 所以經說寧執有如須彌山,不許執空如芥子許 : 等到走到了,通達了 : 才能放下, : 等到確切到了彼岸
| Y**u 发帖数: 5466 | 16 内于空不空 != 内于空立有
it's all about what is not, instead what it is..
【在 G**W 的大作中提到】 : 是什么非常重要 : 否則易墜一切法空 : 佛法所說實相只有絕待的一種 : 不會說過去迦葉佛悟的是一,現在釋迦佛悟的是二,而未來彌勒尊佛悟的又是三, : 所以是什么很重要 : 因為那是方向,是指標 : 所以經說寧執有如須彌山,不許執空如芥子許 : 等到走到了,通達了 : 才能放下, : 等到確切到了彼岸
| j********0 发帖数: 47 | 17 君言只要觉悟了就是佛...不需要怎么修,只要能觉悟、一切放下、不着相就行了。
《首楞嚴經》言:「理則頓悟,乘悟併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
一切放下、不着相就行了? | j********0 发帖数: 47 | | l**o 发帖数: 491 | 19 都对呀。
理是可以顿悟,有慧根的人不需要长时间修。
事项上所有人都要持续不断的修,不断精进。佛陀和六祖开悟以后一直在利益众生。一
切放下是指放下自我, 放下自我以后心里就会有众生。
真空妙有 也可以理解为 真空自我,妙有众生。 当自己无私时,自己的烦恼也就少恼
了。
【在 j********0 的大作中提到】 : 君言只要觉悟了就是佛...不需要怎么修,只要能觉悟、一切放下、不着相就行了。 : 《首楞嚴經》言:「理則頓悟,乘悟併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 : 一切放下、不着相就行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