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isdom版 - 上师行持菩萨行过程中,弟子加入其中可获得什么?
相关主题
行者随笔(转载)索达吉堪布:什么是密宗?
佛学伴我人生路 - 智海浪花世界第一的佛学院行
佛法究竟是什么,宗教,哲学,神学,文化,抑或都不是?《辨中邊論頌講記》正義論體:總標略說 ─ 彌勒菩薩 造頌 益西彭措堪布 講授
直到埋葬此身,我会一直的修行-顶果钦哲法王陛下 (转载)《什么是密宗?》
《密勒日巴尊者传》:荨麻度日,艰苦修行什么是密宗?
知道吗?吃饭也可以积累无量福报《前行广释》闻法方式——应取之行为---依止其他威仪
[藏教介绍]走近当代觉囊的法王(陈晓东)(20-END)上师的打嗝,放屁,与做爱-zt
藏传佛教的内涵: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正见慧--三圣道为入于密乘(ZT)一定要按次第修行吗?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上师话题: 弟子话题: 供养话题: 承事话题: 文殊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H******3
发帖数: 169
1
上师行持菩萨行过程中,弟子加入其中可获得什么?---索达吉堪布
上师在行持菩萨行的过程中,会积累广大的福慧资粮,比如传法、印经书属于智慧资粮
,建造三宝所依的殿堂、放生、行善属于福德资粮。这个时候,如果自己也加入其中,
哪怕只供养微薄的资具财物,或者身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为上师的事业打电
话、发信息),甚至发起没有嫉妒的随喜心,那么,上师以菩提心摄持所得的功德有多
少,自己也将同样获得。
这一段话,记得我在《关于重修学院尼众大经堂的信》中也引用过。去年修尼众大经堂
时,个别信士一直要求提供账号,并让我写个简单情况。资金方面我虽然应该没有困难
,但建经堂的功德不可思议,这么多僧众每天都在里面讲经说法、闻思修行,若能让大
家与此结缘,必定能种下殊胜的善根,于是我就写了一封公开信。这么大的经堂,不是
一两个人就能建起来的,现在依靠大家的共同努力、道友们身口意各方面的发心,没有
任何违缘,已全部圆满竣工了,这是非常值得随喜的事!
不仅仅是这个经堂,其实无论是哪位上师,所做的任何善法,共同做的也好、个人做的
也罢,只要对弘法利生有利,能令众生得到暂时和究竟的解脱利益,我们都应遣除嫉妒
心、傲慢心、自私自利心,尽心尽力地随喜。以前上师如意宝讲修经堂、建佛塔、放生
等功德时,也常要求我们有能力就帮忙;没有能力的话,哪怕从内心产生一刹那欢喜心
,这种功德乃至上师的善根没有穷尽之前,它也不会穷尽。
下面就讲个比喻:从前,有两个藏族人一起前往拉萨。一个人除了少量的豆粉外,没有
其他口粮。他比较聪明,将豆粉跟另一个人的一大口袋糌粑混在一起。过了几天,有许
多糌粑的人说:“你的豆粉差不多该用完了吧,我们去看看。”结果发现豆粉仍然没用
完。这样看了好几次,豆粉都一直没有用尽,最后只好与所有糌粑一起吃完了。
同样,不论别人做什么善事,自己若仅仅通过少许财物或身语劳作等结上善缘,也将获
得同等的善根——这比较占便宜啊,假如上师花了很多钱做一件事,你在没有吝啬的情
况下交几毛钱,这样一来,上师所造的善根没有耗尽前,你的善根也不会穷尽。就像一
滴水融入了大海,大海没有干涸之前,这一滴水也不可能干。所以,今后高僧大德做弘
法利生的大事时,我们也应当稍微参与一下,然后再将此善根如理如法地作回向。
其实回向很重要,看过《百业经》、《贤愚经》、《百缘经》的人都清楚,倘若你做了
一件善事,如供养、礼拜、转绕,完了以后要马上发愿回向。发愿和回向不太相同,所
谓的回向,指造了善业后将功德回向一切众生;发愿的话,则不一定是善业已经造下了
,但可以提前心里一直想:“但愿我怎样怎样……”所以回向中也可以带有发愿。
作为弟子,特别是对于上师的暂时指派,乃至包括清扫上师的居室在内,都是积累资粮
的正道,自己应当尽力而为。《功德藏》云:“决定行持善法者,胜师广积二资时,彼
中皆能结上缘,役使信使清扫等,极劳具果胜资道。”
以前噶当派有个霞叶瓦格西,是金厄瓦的弟子,他平时唯一承事上师,上师说什么,他
一刹那也不会推迟,马上就去做。如果他正在写字,还差一个笔画就写完了,但如果这
时候上师叫他,他不会等写完了这一笔再去,而是马上扔掉笔就跑去了;如果是正在修
曼茶时上师叫他,他会马上扔掉曼茶盘跑到上师面前。他就是这样用心服侍上师的。有
一天他给上师打扫卫生,把垃圾包在衣襟中准备倒在外面。当下楼梯到第三个台阶时,
突然入于一种禅定,在清净境界中面见了好多佛菩萨,从此之后成为大成就者。
还有萨迦班智达根嘎嘉村,也是有一次承事生病的根本上师扎巴江村,完全没有顾及自
己的饮食睡眠。以此恭敬承事上师的缘起,他清净了深重的罪障,并亲见了文殊菩萨的
尊颜,成为藏地著名的三大文殊之一。
龙猛菩萨曾造过一部《五次第论》,第一个自加持次第中,就阐述了依止上师获得成就
的许多道理。格鲁派雍怎益西坚赞所造的《上师供》的讲义中,也曾引用很多教证,说
明一切成就皆来自上师的加持,因而务必要对上师恭敬承事。
当然,承事上师也要顾及上师的感受。现在不少上师有很多很多弟子,上师若到大城市
里去,这个弟子也要请客,那个弟子也要请客,弟子与弟子之间争得不可开交。听说以
前有位老上师刚刚下飞机,就被两派的弟子争抢拉扯,差点当即示现了圆寂。最后势力
比较雄厚的一派,把上师强迫地塞进车里,然后呼啸而去。还有些弟子天天跑到上师屋
里,为了争夺打扫权而互相吵架;或者非要把自己手里的饮食供养上师,其他道友的统
统拒绝……
其实这没有必要。你真想为上师做事的话,不一定非要上师看见。有些弟子在上师看见
时就扫个地、提个水,看不见时就呼呼大睡,这不一定会令上师欢喜。其实对上师最好
的承事、最好的供养,就是直接或间接弘扬佛法、利益众生,以及自己闻思修行。对真
正有菩提心的上师而言,生活上并不会那么欠缺,不一定非要你去财物供养。上师最喜
欢的就是你好好修行,或者做对众生、对佛法有利的事,尤其是帮助一些可怜众生,那
么十方世界中具法相的善知识都会欢喜。
要知道,皈依上师为最究竟的皈依处,积累一切资粮的无上福田,再没有比上师更殊胜
的了。尤其是上师灌顶或讲法期间,十方三世诸佛菩萨的大悲、智慧、加持会一同融入
他,此时,上师的本体跟诸佛无二无别。《事师五十颂》云:“得受殊胜之灌顶,金刚
上师之面前,十方世界中所住,如来三时敬顶礼。”乔美仁波切在《山法》中也说:“
上师在讲经和灌顶时,是大成就者就不用说了,但即使不是大成就者,只是一个凡夫人
,十方诸佛的加持也会融入他,与他无二无别。待传法灌顶完毕后,诸佛菩萨才返回各
自刹土。”所以,此时若对上师诽谤、生恶念、起邪见,过失会相当大;此时以信心、
欢喜心供养上师一口食物,也比其他时间成百上千次供养的福德大。
当然,上师在传法时,供养很多食物的话,上师不一定用得上。真正的供养应该像那天
所讲,是利益众生供养、不舍菩提心供养、如说修行供养,以及为上师发心供养,这个
才特别重要。倘若上师身边有很多具智慧、有经验、人格稳重的人发心,那么上师的事
业自然而然就会展开。其实上师住世的目的就是弘法利生,除此以外,不可能是为了自
己而活着,不像世间人一样,认为买个房子、买个轿车,有个家庭,房子装修好,有稳
定的工作,经常出去旅游,有条件就出国逛一逛……这些才是人生目标。作为一个真正
的善知识,根本不把这当成一回事,在他的眼中、心中,最重要的就是看众生沉溺在轮
回苦海中,哪怕能把一个救出来,自己活在这个世间也有了意义。
明白这一点后,大家要尽力帮助上师的事业,以此作为法供养。在这个过程中,即使上
师没有看到你的付出,不能天天安慰你,但只要为上师的事业出了一分力,自己就问心
无愧了。所以,华智仁波切这里讲供养食物的福德大,但我觉得,供养食物不一定很重
要,关键要看上师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此外,观修一切生起次第的本尊时,若能认识到形象虽显现为本尊,但本体除了上师以
外别无其他,那上师的加持很快就能入于你心。像格鲁派修《三十五佛忏悔文》,念诵
时虽有三十五尊不同的佛,但却观想每尊佛的本体跟根本上师无二无别,就像一个水晶
所折射出的不同光。若能如此,上师的加持会迅速融入心中。否则,如果把本尊和上师
完全分开,则不一定能得到如是加持。
就像马尔巴观修生起次第时,有一次见上师那若巴周围显现出喜金刚的所有坛城。上师
问:“你是先向上师顶礼,还是先向本尊顶礼?”马尔巴心想:“上师天天跟我在一起
,而本尊好不容易今天才见到,所以顶礼本尊比较重要。”于是他鼓足勇气说:“我先
顶礼本尊。”结果话音刚落,所有本尊坛城全部化为一道光,融入上师那若巴的心间。
那若巴尊者告诉他:“上师未曾出现前,连佛名字亦未闻,所有千劫诸佛陀,皆依上师
而出现。”这时马尔巴才认识到上师跟本尊无二无别。
所以,大家修生起次第时,无论修观音菩萨、文殊菩萨,都应将本尊与上师观为一体。
同样,若想生起圆满次第的智慧,也完全依赖于对上师的信心、恭敬心。圆满次第一般
分为有相圆满次第、无相圆满次第,有相圆满次第是风脉明点的修法,无相圆满次第则
是观想上师相续中的智慧全部融入自己,这是最了义的本尊修法。倘若你对上师有虔诚
的信心,同时再加上上师的加持,自相续定会生起上师所证悟的一切智慧。故而,不论
是修什么法,首先都要想到上师与诸佛无别。佛在《大教王经》中也说:“最上大乐本
,诸佛等无异,由阿阇梨故,获最上究竟。”若能明白这一点,你的智慧才会得以成熟

汉地曾有这样一则公案:唐朝年间,终南山有个杜顺和尚,他的一个弟子依止他三十多
年了,有一次好像着魔一样,非要去五台山拜文殊菩萨,并讲了那里的很多功德。杜顺
和尚再三挽留不住,见他去意已决,只能在临行前教示弟子:“游子漫波波,台山礼土
坡,文殊祇这是,何处觅弥陀?”
后来弟子到了五台山,至诚恳切地朝山礼拜。突然,眼前出现一位老者问他:“你是从
什么地方来的?来做什么?”
弟子答道:“我从终南山来,来礼拜文殊菩萨。”
没想到老人说:“文殊不在这里,终南山的杜顺和尚即是文殊的化身。”
弟子惊讶地叫道:“我承事师父三十多年了,从来不知道这件事。”
老人说:“有眼不识本性!你赶快回去吧,如果今夜能赶回去,还有机会见到文殊;如
果隔了一夜,恐怕就见不到面了。”说完便消失无踪。弟子觉得非常稀有,就赶快往回
赶,但到家时仍晚了一步,师父已在前一夜圆寂了。
当然,文殊菩萨无处不在,说他不在五台山,也是针对个别众生的方便说。对那个弟子
而言,上师是文殊菩萨都看不到的话,五台山就算还有很多很多文殊,自己也根本无缘
拜见。
宗喀巴大师的传记中讲过,有一次宗喀巴大师的弟子克珠杰,特别特别想念上师,于是
陈设供品向上师祈请,当下就看到上师现前。他问上师现在何处,上师说自己的化身一
个在五台山,一个在兜率天——这个公案记得不是很清楚了,二十多年前我写的《五台
山志》里应该有。
总之,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等一切所修的本体,都可包括在上师中,所有经典、续部中
都说上师就是真佛。《功德藏》亦云:“何为皈处资粮田,修师瑜伽内外二,所修生圆
体摄师,经续说师为真佛。”
其实,上师的密意始终安住在与佛无别的境界中,正是为了引导我们这些不清净的众生
,才化现为人的身相。《法华经》也说:“善知识者是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佛,发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还有《无垢虚空经》中云:“阿难,诸如来非于一切众生前
显现,而尽现为善知识宣说佛法,令播下解脱种子,故善知识胜于一切如来,当铭记此
理。”
以前法王如意宝在世时,常有许多众生想拜见他老人家。虽然不信佛的人不一定理解,
但对懂正理的人来讲,真正具有菩提心的善知识,谁见到他、忆念他、接触他、听到他
声音,都能直接或间接成为解脱之因。利根者的话,很快就能断除轮回种子,趋入菩提
;根基比较差的众生,也会在相续中播下解脱的种子,善根慢慢得以成熟,将来会获得
解脱。所以,上师的本体跟佛陀没有任何差别。
鉴于此,我们一定要在上师住世期间,全力以赴依教奉行,通过三种承事,令自心与上
师的智慧成为无二无别。假如上师住世时没有恭敬承事、依教奉行,对众生有利的事也
不肯做,一旦上师离开了世间,再口口声声说绘制上师身像、观修上师瑜伽、修习实相
等,另辟蹊径去苦苦寻找别的高深大法,如是既不具备使上师断证功德融入自相续的诚
信恭敬,也不进行祈祷等,这就是所谓的“能修所修相违”。
很多人依止上师常会如此,上师在的时候,上师最喜欢的事不愿做,最看不惯的行为,
自己倒很有信心。而一旦上师离开了,才开始想起上师的恩德,非要塑上师的像、印上
师的法本。尽管这样做也可以,但最关键的是,要在上师在时好好承事、祈祷,让上师
欢喜,否则,后来做什么都意义不大。我们依止上师的机会不一定很多,所以上师在世
时,务必要尽心尽力承事上师;假如上师不在了,仍要圆满上师的意愿,继续利益众生
,这才叫真正的依止。
——节选自《前行广释》78课
1 美国菩提学会(BICW):http://www.bicw.org
2 国际佛学网:http://www.buddhistweb.org
3 智悲佛网:http://www.zhibeifw.com/cn/
1 (共1页)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一定要按次第修行吗?《密勒日巴尊者传》:荨麻度日,艰苦修行
旧金山硅谷慧灯禅修报名知道吗?吃饭也可以积累无量福报
Re:水妖......[藏教介绍]走近当代觉囊的法王(陈晓东)(20-END)
救灾动态(转载)藏传佛教的内涵: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正见慧--三圣道为入于密乘(ZT)
行者随笔(转载)索达吉堪布:什么是密宗?
佛学伴我人生路 - 智海浪花世界第一的佛学院行
佛法究竟是什么,宗教,哲学,神学,文化,抑或都不是?《辨中邊論頌講記》正義論體:總標略說 ─ 彌勒菩薩 造頌 益西彭措堪布 講授
直到埋葬此身,我会一直的修行-顶果钦哲法王陛下 (转载)《什么是密宗?》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上师话题: 弟子话题: 供养话题: 承事话题: 文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