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isdom版 - 观行断三缚结……实证初果
相关主题
《观行断三缚结》——实证初果(一)《观行断三缚结》——实证初果(二)
烟瘾, 与唯识所述的 意根,意识及我见:欲界愛
将佛法世俗化、浅化的证严法师印顺法师的「六识论」思想
求証解脱果最重要的认知藏密空性见之略评
初果到初禅的发起将佛法世俗化、 浅化的证严法师 (连载二)
宣化上人关于阿罗汉的开示如何才是真放下?
关于初果的断我见截断生死循环之流
六尘与六入--六尘虚幻索达吉堪布依簫平實著作而開示:断我见的两种勘验方法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意识话题: 我见话题: 觉知话题: 即是话题: 境界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G**W
发帖数: 1865
1
观行断三缚结……实证初果
一、学佛首要--断除三缚结
佛门修行是否已断三缚结?
端以我见及三缚结是否已断而判,
不以耕地时是否能使虫离四寸為判;
是故佛弟子是否已证阿罗汉果?
端以五上分结是否已断為判!
当今之世,学佛者首要之务,在於取证二乘菩提之初果解脱,然后则是求证大乘般若实
相智慧;若欲取证初果解脱者,则以求断我见而断三缚结為急切之务;若断三缚结者,
即使是最钝根、最懈怠之人,亦可因此而极尽七次人天往返即出离三界生死,是故当已
断除三缚结為首要之务,然后才是求证法界实相的禪宗开悟境界。若欲断除三缚结者,
首结即是『我见』;我见若断,「能取与所取真实不坏」的世间见,便可断除,疑见随
之即断,对於眾生是否真可实证初果,对於诸方大师是否已断我见等事,皆能明确判断
而无怀疑;疑见若断,戒禁取见随后次断,令人流转生死的三种繫缚便告断除,即成声
闻初果人也。
若能在证得初果之后,渐次於大乘究竟了义正法中修集福德者,久后缘熟时亦有悟缘,
自可悟入实相而起般若实智;由此可知,断我见而证初果之后,进则可以求证大乘见道
之禪宗明心等法而起实相般若智慧,入菩萨数中,永不退堕於意识我见中,退则可保解
脱生死之进程,至迟歷经七次人天往返,必尽苦边,得出三界生死;故说当今学佛者之
首要急务,為断除三缚结。然而欲断三缚结者,其首要之务则為断除我见;已断我见者
,三缚结俱可断除。
三缚结者,谓我见之结、疑见之结、戒禁取见之结。此三种邪见之结,能繫缚一切人、
天人、天主……等有情,轮转於三界中而不得出离生死……由是繫缚缘故,说此三结為
三种『繫缚』之结。
三缚结之初结即是我见,我见摄属五利使中之身见;我见若断,五利使其餘四使亦必随
之一一灭除;五利使者即是身见(我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然而五利
使之根源即是我见,我见若断,五利使随之皆断,成大乘通教中之初果菩萨,即是声闻
教之初果圣者,但通教之初果人之心量广大而无声闻初果人之自利心态。
二、我见之意涵
我见者即是误认意识心為常住不坏法,若将意识觉知心认定為常住不坏法时,即是堕於
「识阴我」之中;以如是见解而坚执觉知心……意识……常住不坏者,如是见解即名我
见。
所谓我见,略述如下:
一者、断续分别我见,即是声闻法中初果人所断之我见也。谓如凡夫、外道之误认意识
心為常住不断法者,皆属我见未断之人;或谓南传法中错悟二乘菩提者,同以种种变相
境界之意识心作為涅槃心者,即是声闻法中未断我见之人;或為大乘法中同以种种变相
境界中之意识心(譬如长久安住於一念不生境界中之离念灵知、或如前念已过后念未起
中间之短暂离念灵知、或如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觉知心……等),作為第八识真如、如
来藏者,皆是大乘法中未断我见之人也。
云何谓此為我见未断之凡夫?谓 佛於《四阿含》中说:『诸所有意识,彼一切皆意法
因缘生。』意识是意根与法尘為缘方能出生之法,是有生必灭之法,堕於意识境界中者
,即同於眾生我;若有差别者,都在意识境界之高下差别而已,都不离意识生灭法境界
,故為我见未断之凡夫。
如是我见,自古至今,即难断除;是故古今大法师、大居士,每都误以為断除『我所』
之贪著,保持觉知心不贪不厌之境界,如是清净安住即是断我见烦恼、即是证涅槃境界
者;……如是邪见比比皆是,皆是错悟二乘涅槃、自认『已断我见』之误会者;所以者
何?谓觉知心本身即是欲断我见者所应断之『我』故;觉知心不论处在何种一念不生之
境界中,不论处在何种胜妙之无念禪定境界中,都仍然是意识故,都仍然是常见外道所
「误认為常」之意识心故,都仍然是识阴所摄之我故;凡此误会而错认觉知心意识之种
种变相,作為不生灭法者,皆是堕於『常见』、『我见』中者,皆是误以凡夫境界而错
认為已证声闻初果境界者。
二者,俱生分别我见亦可由此现观而断除之。俱生分别我见者,谓出生时之觉知心即已
自动执著觉知心自我,亦自动执著处处作主之意根自我,由是缘故堕於意识俱生断续我
见之中,亦由是故转堕於『意根相续我见』之中,此即是我执(意识对「意根相续常住
不断」之我见虽断,但意根之自我执著心性仍未能断除,要藉三乘见道后之断我执观行
,确实修行才能断除之,故名我执)。
G**W
发帖数: 1865
2
三、如何断我见
意识心体者,举凡现起时,必定会与五尘与法尘相触,亦必定会与五种了别境界相之心
所有法相应;又必定会有人间境界中五位(眠熟位、闷绝位、正死位、灭尽定位,无想
定位)暂时断灭之现象,当知符合如是体性之觉知心,必定即是意识心也。
欲断我见者,当先了知我见之意涵;我见者即是误认意识心為常住不坏法,若将意识觉
知心认定為常住不坏法时,即是堕於『识阴我』之中;以如是见解而坚执觉知心…意识
…常住不坏者,如是见解即名我见。所以欲断我见者,当先了知意识心,莫『堕於意识
心中而自以為不堕於意识心中』,莫将意识心变相境界错认為第八识如来藏境界,是故
应先了知「勘验意识心之方法」,方能真断我见无餘。如何勘验「所悟是否為意识心?
」答:可以增上慧学一切种智中所说较為粗浅之心所有法勘验之,即可正确勘验。
先说第一种勘验法:观察所悟之心,是否為觉知心?若是觉知心,则非真实心。復观察
所悟之心,是否能领受五尘与法尘?若是能领受痛痒冷暖之心,能领受色、声、香、味
之心,能了知法尘之心,当知即是意识心,不论所住境界相如何胜妙,都仍然是意识境
界;综而言之,若是一念不生之际,仍然能领受六尘,仍然能触知六尘之心,皆仍是意
识心。经言:『无觉无观,是名心性』,又言『一切诸法无觉无观,无觉观者是名心性
』,又言『法离见闻觉知,若行见闻觉知,是则见闻觉知,非求法也』,又言『不会是
菩提,诸入不会故』;如是所言离见闻觉知之开示,处处经中同此一说,是故所悟之心
若是有见闻觉知而能触知六尘者,当知即非胜义菩提心,当知皆是意识妄心也。此是初
勘验之粗法。
次说第二种勘验法:五别境相应之心所法。云何為五种了别境界之心所法?谓『欲、胜
解、念、定、慧』。
若所悟之心,是於六尘能起欲者,不论所起之欲是善法欲、或是恶法欲,皆是意识觉知
心也;譬如住於定境中时,起欲希望常住定中而不受干扰,即是『欲心所』也;或是起
欲更求胜进之定境,亦是『欲心所』;定中之觉知心必定与『欲心所』相应,则知此定
中之觉知心乃是意识心也,何以故?谓第七识末那识心,不与『欲心所』相应;第八阿
赖耶识真心,亦不与『欲心所』相应故,则知此一能与『欲心所』相应之觉知心,必定
是意识心也。
若所悟之心处在一念不生之境界中时,仍然能闻人说法而得『胜解』;於一念不生之时
,听闻他人命令或示意之际,仍然能起『胜解』而了知其意者,皆是意识心也。譬如有
人正住於一念不生之静坐境界中,忽闻父母师长呼唤,心中不必别起语言文字,即能了
知呼唤自己者是父、是母、是师、是长辈,亦同时能了知呼唤自己之父母师长於呼唤时
是恶心呼唤、或是善心呼唤、或是心喜而呼唤、或是心急而呼唤……等,皆不须在觉知
心中别起语言文字,或者细心加以分别之后方知。由此可知一念不生时之觉知心即是意
识心也,皆以胜解心所法相应故,诸佛菩萨於诸经论中都说意识心能与『别境心所法』
中之『胜解心所法』相应故。由此证知:一念不生之觉知心乃是意识心。
若所悟之心,对於曾经亲歷之境界,能回忆、能忆念者;或於所念之佛,能生起『忆念
』之念者,皆是意识心。譬如有人修习无相念佛之法成功者,觉知心常处於净念相继境
界中而不起世俗法上之妄念,即能继续『忆念』所忆所念之佛或大菩萨,则之一念不生
之觉知心是与『念心所』相应者,当知依佛菩萨圣教所说即是意识心也。又如有人修习
念佛法门,打佛七之静坐无声时,正处於一念不生之定境中,然而却无妨提起净念忆佛
念佛,保持自己对佛菩萨之忆念,当知能念之觉知心即是意识心;又如有人正在静坐而
处於一念不生之境界中时,忽然忆起往昔多年前所曾熏习之某一法义,心生欢喜;如是
一念不生而又能忆念之觉知心,当知即是意识心也!何以故?谓佛菩萨经论中开示,凡
能忆念之心即是意识;今观定中能忆念往昔事之觉知心,正当忆起某事,某法等法,虽
然仍无语言文字相,然而已是忆念往昔所经、所闻之事、之法也,故知能念之觉知心不
论处於何种境界相中,都仍然是意识心也,常常与『念心所』相应故。
若所悟之心,能制心一处,或住於一种境界相中而不移动,或住於一种见解而不转易者
,皆是与『定心所』相应之心,皆是意识。譬如有人习定而有所成,能够粗住於一念不
生而不离五尘之『欲界定』中,如是制心一处而不移转、不攀缘者,即是与『定心所』
相应之心;如是与『定心所』相应之觉知心,当知即是意识心。若有人能安住於『无觉
有观』三昧中,乃至有人能安住『无觉无观』三昧中,譬如安住於二禪等至位中,离五
尘而安住於定中、清楚分明而无昏昧;如是离五尘而安住定中之觉知心,当知即是与『
定心所』相应之心,诸佛菩萨於圣教中说,意识心与『定心所』相应,当知如是与『定
心所』相应之觉知心即是意识心也!
若所悟之心,是能了别五尘、法尘之觉知心者,即是与『慧心所』相应之心,即是意识
心也。譬如有人正静坐时,心中一念不生,忽然有人在室外言语,行者虽住一念不生之
未到地定境界中,但仍然了知彼言语者為父、為母、為子、為女、為师、為长辈、為朋
友,心中虽不起语言文字,而於甫闻之际即已了知,如是了知者即是『慧心所』也。如
是一念不生而始终不起语言文字,即已了知之分别性,即是五种『别境界心所法』之『
慧心所』,诸佛菩萨圣教中开示,如是与『慧心所』相应之觉知心即是意识心。『真心
』不与如是『慧心所』相应故,末那识虽能有少分之慧心所法,但亦无能力了别彼言语
者為谁故,亦唯能极少分了别法尘而无力了别对象為谁故;由是故知定中离於语言文字
而能了别之觉知心,即是意识心。
所悟之心若符合『五别境心所法』中之一种者,当知即是意识心也;不论彼觉知心有妄
想杂念、抑或无妄想杂念,不论彼觉知心是一念不生、抑或有语言文字妄想,皆是意识
心。由此检验而知是意识心者,则知应断邪见:莫再如常见外道一般、莫再如民间信仰
者一般,误认此觉知心為常住不坏法。苟能实际观行而非纯依思惟,如是实际观行而确
实了知如是觉知心即是意识者,是名初知意识体性之人也,当知已得煖法、顶法,而仍
未断身见、我见。
正断身见、我见之初果人,则是断除了『意识觉知心常住不坏』之恶见,即是了知『意
识心确属生灭有為之法』者,方是断除『意识心常住不坏』之我见者,方是证得声闻初
果者,方是大乘通教中之初果菩萨也!是故此时仍非是证果之人!是故了知觉知心即是
意识心时,应当再进一步而观意识觉知心之生灭易断体性也。
甲、与五种别境心所法相应之觉知心為意识心
然而确认与五种『别境心所法』相应之觉知心為意识心,却是首要之观行法门;能确认
觉知心之种种变相皆是意识心者,方能确实断除我见;若不能确认种种觉知心之变相境
界都是意识心境界者,则不能确实断除我见;是故观察意识心之种种变相境界,极為重
要;若不能如此确实观行者,则我见不能确实断除,往往堕於意识觉知心之某一种变相
境界中,而不知其中之觉知心仍然是意识心,则不能确实断除我见也。
為何意识心能与五种了别境界之心所法相应?為何以此五种了别境界之心所法為其『亲
所缘缘』?為其功能差别?此谓意识心之自性即是六尘上之分别心故,本是《楞伽经》
中 佛所说之『分别事识』故。分别事识者谓:能於六尘种种事相上分别了知之觉知心
。云何意识觉知心是『分别事识』?谓意识能『见闻觉知』,故有如是五种别境心所法
,由是缘故即能了别六尘所摄之一切诸法。
譬如吾人静坐时闭目,一念不生清净自住时,虽然在座上四个小时的过程中,心中都不
会生起语言文字妄想,欲界定或未到地定极為稳定;但是定中忽闻父母或眷属音声时,
不须语言文字即能作分别,即能当场了知是父、是母、是子、是女、是兄、是弟、是师
、是长辈、是友辈,无有不知者;闻声之时即已分辨完成,不必等待语言文字生起於觉
知心中方作分别。定中若有雷声、若有痛痒、若有特别殊胜之香尘,虽然在定中尚未生
起语言文字之运作,已经了知彼是雷声、彼是痛痒,然后语言文字方才随后生起;此等
皆是意识所拥有的五种『别境心所法』之运作,不必经由语言文字之分别才能了知也。
此定境中之觉知心意识如是,於初禪等至位中,仍然可以离文字语言而了别六尘;於无
觉有观之二禪前未到地定中亦復如是,於无觉无观之二禪之等至位中亦復如是可以了知
二禪等至位中之定境,不待语言文字分别,即能随时了知定境中之单种或数种定境法尘
;乃至三、四禪定中、四空定中之前三种定境莫不如是,皆离语言文字而与定境中之种
种定境法尘相应——皆能随时分别定境中之一切法尘,由是故知如是定境中之觉知心皆
是意识心也,何况未能与定境相应之五尘中觉知心?当知更是意识心也。
乃至某些大法师及大居士所『悟』之离念灵知心:前念已过,后念未起之间,短暂之离
念灵知心,亦仍然未脱离六尘中之觉知性,亦仍然未远离五别境心所法【大乘百法明门
论 - 五别境」心所,论文是: 二、别境五者:一欲,二胜解,三念,四三麼地,五慧
。】之了别性,仍然是意识心也!若言:『是时极短剎那间,后念未起,故未了别。』
亦是误会之言。谓此际虽未了别,只是由於意识心从一境界中转移注意力,甫触另一境
界时,仍為『率尔初心』,尚无次一剎那境界相可供比对分别,故不能分别;要至第二
剎那境界现前,进入『寻求心』时,已有第二剎那之『境界相』可与第一剎那『境界相
』比对分别,然后才能於第三剎那时了知新触之境界相;了知已,即已是进入第三剎那
心之境界中,名為『决定心』。而此率尔初心、寻求次心、决定后心,皆是意识觉知心
之前后分位,三剎那中之觉知心仍是同一意识心,故第一剎那之觉知心虽然无法分别,
但仍是意识分别心,只是境界所限而暂时无法了别而已,不是不能分别之意识心,故不
因其极短暂时间之不能了别就说祂不是意识心;由此故知:觉知心在转移所注意境界而
改变其念时,於前念灭已,后念未起之间的率尔心,虽然并无了别,只是无法了别,并
非其心体本性不作了别者,所以如离极短暂之离念灵知心仍然是意识心。
乙、离念灵知心是意识心
略说五理以明其义:一者,是能分别之心故;二者,真正无分别心是前后皆无分别,永
不改易其性故;三者,有断灭之法,不可能是无分别心故。四者,意识觉知心是剎那生
灭、有生有灭之法故;五者,须依它法方能生起、存在、运作故。
首述其一:觉知心在第一剎那虽不分别,其实并非其心性不欲分别或不能分别,而是觉
知心初起时虽欲分别,而无可供分别比对之另一境界,故尚未能生起分别功能;要待第
二剎那『寻求心』时已有可供比对之第二剎那『境界相』,能与第一剎那境界相比对,
由此了知转移注意对象后之新境界為是何物,方知新注意之境界相為何事、何物,此第
二剎那时之觉知心既名『寻求心』。当知即是『欲分别、能分别』之心也;若非欲分别
之心,则当来下生 弥勒尊佛焉得名為『寻求心』?第三剎那时,既已了知新境界相,
是故心得决定,故於一切种智中,说此第三剎那觉知心為意识心之决定心,谓分别已经
完成,故说已得决定;定知新事物之境界相。同一心而依前后分位施设唯率尔心、寻求
心、决定心,当然属於同一觉知心,而且是能分别者。
其二:真正无分别心是前后皆无分别,永不改易其性故。第八识如来藏,自无始劫以来
,恆常都不分别六尘,故无此五种了别六尘境界之心所法,故非有分别心。然而觉知心
意识,一旦现起,则必定会对六尘中之境界相產生分别,绝非常时无分别者;某老居士
所说之『前后念中间短暂一剎那之觉知心即是无分别心』者,不符圣教,谓第一剎那间
虽不分别,只是不能分别而非没有非别性,并已起心寻求而欲分别其所接触之新境界相
,已经在第二剎那寻求之时而作比对分别,方於接触新境界相之第三剎那时完成分别,
终於心的决定,了知新境界相為是何事、何物。既然只是极短时间内不能分别而仍然保
有分别性,并且长时皆住於分别中,即违『无分别心永不分别』之圣教,即是错会无分
别心,即是误将意识觉知心错认為第八识如来藏也。如是则堕意识境界相中,我见并未
断除,仍只是凡夫眾生,未能预入圣流:尚未成就声闻初果之分证解脱境界。
其三:有断灭之法,不可能是无分别心故。……佛所开示之『无分别心』,是始从无量
劫前,后至无量劫后,乃至成佛之后尽未来际,皆是永不断灭之体性,迴异『离念觉知
』之觉知心意识也!某老居士所说之短暂剎那之觉知心,於五位中必断,非是常住之心
,绝非真实心;行者可以自我检验:於眠熟位中、於闷绝位中必断;亦可观察老人、重
病、有大神通者,若住於闷绝位中,意识必定间断;亦可观察病人死亡,进入正死位中
必断;亦可随於圣教,观察诸阿罗汉入灭尽定时,意识觉知心必定断灭;亦可依圣教而
知,或依自己之亲证无想定而知:进入四禪后之无想定中之意识觉知心必定断灭。……
若人认取如是离念觉知心為常住心、為 佛所说之无分别心者,即是『未断我见』之凡
夫也。
其四:如前所举离念灵知心必须前后三剎那间之比对瞭解所触境界相,方能决定了知所
触境界相,当知即是经由意识种子之剎那生灭方能完成其分别之事功;此是 佛在《楞
伽经》中所开示者,亦是当来下生 弥勒尊佛在根本论中所开示者。……一切圣教中都
说意识心是由阿赖耶识所含藏之种子,剎那剎那流注生灭故,方能起其了知、分别之作
用,方能运作其所相应之五遍行【触、作意、受、想、思】与五别境心所法;既是剎那
剎那不断由如来藏中流住种子,如果不断由意识种子之流注生灭而成就其分别、了知之
事功者,当知即是生灭法;剎那剎那不断生灭流注之离念灵知心,由是流注速度极為快
速故,眾生不能觉知其剎那生灭,即如《楞伽经》中 佛所说意识心之剎那生灭:『如
急流水,流急不觉』,是故凡夫眾生执著离念灵知心,误以為是从来都不生灭,误以為
是不曾有剎那生灭之常住心体。由此可知,离念觉知心仍是生灭法,绝非实相心体。復
次,由其剎那流注不断,方能成就分别六尘之事功者,亦可证明其生灭流注性。
其五:意识觉知心是依於他法為缘才能生起者故。……云何是有生之法而又依他起性?
谓离念灵知心必须假藉因与缘,才能从如来藏中现起。此处所言必须假藉因与缘之『假
藉诸缘』部分,是未悟般若之学人可以如实现观者;……是故仅就假藉诸缘部分而作解
说。
先由圣教量来说,谓 世尊於四阿含诸经中,处处开示言:『眼、色為缘,生眼识』…
…乃至『意、法為缘,生意识』。有时又言:『一切粗细意识,皆意、法為缘生。』此
乃佛门四眾皆无异议之原始佛法圣教,从现实事相中之现前观察亦皆可以证明:吾人离
念灵知正是因為意根与法尘為缘才能出生者,即是依於他法方能出生之心,符合圣教所
说意识心体之自性;依圣教所说,当知离念灵知心即是意识心;堕於如是意识心中者,
当知皆是我见未断之凡夫。
復从理证上来说,一切大师与学人皆可现前观察到:离念灵知心若离五色根,或五色根
毁坏、或极羸(ㄌㄟˊ)劣时,离念灵知心即不得现起,由此可知离念灵知非唯须藉意根
与法尘為缘,尚须藉未坏的、功能正常的五色根,才能从如来藏中生起而在人间运作。
既然离念灵知心须藉种种外缘作為俱有依,才能从如来藏中现起;或如未悟者所说之从
意根触法尘中现起,非由如来藏中现起者,当知皆是有生之法;若是有生之法,当知离
念灵知心必有断灭时,譬如眠熟位、闷绝位、灭尽定位、无想定位、无想天中;又当知
必有暂断时,譬如正死位;亦当知必有永断而无復起时,譬如入胎位五根未具之时。
吾人都可以现前观察到:若意根因為五色根受影响(譬如过量麻醉剂、过量安眠药之影
响),而不能接触法尘、不能正常运作时,意识心——离念灵知心——即不得现起,何
况运作?又如极度劳累而眠熟时,纵使大声呼唤之,亦不能醒觉,其实有念灵知及离念
灵知悉断,故知离念灵知亦是有灭之法;要待身体劳累消除之后,方得自行醒觉、或由
外声影响而醒觉。由此可见离念灵知心即是意识心,由於离念灵知心之夜夜必断、常常
暂断,并且必须依於意根、法尘、五色根為缘,方能生起;缘若不具足时,则不能生起
、现行、存在,由此证知离念灵知亦是依他起性之有断法,有断法则非实相心,正符意
识心之自性。
復次,由离念灵知心必将永断故,当知非是实相心也。云何谓之為永断?谓此世离念觉
知心意识,乃是依此世五色根為缘,方能生起者;前世离念灵知意识,则是依前世五色
根為缘方能生起者;后世离念灵知意识,则是依后世五色根為缘方能生起者;由是缘故
,同一世之意识心可以随意了知昨日事、儿时事,但此世离念灵知却不能随意了知前世
事,后世离念灵知也不能随意了知此世事,故尚无宿命通之俱解脱大阿罗汉即诸慧解脱
之阿罗汉,皆乃有胎昧,皆不能了知前世事;唯有三明六通具足之大阿罗汉,有了宿命
智证,方能了知前世事,亦唯能了知至八万大劫,不能如佛无所限制。由如是教证与实
际现观所得之理证,可以证知:『离念灵知心即是意识心,绝非实相心第八识。』必须
『如来藏因』与三种『俱有依据』都已具足,方得生起故;有生之法必定有灭之时故,
可灭之法则非实相心体故。
由是缘故,说意识心有种种变相,而种种变相中之觉知心都仍然只是意识,都仍然有即
為伶俐之了别性,并非远离语言文字而了了分明者即是无分别心;此谓:於境了了者即
是『分别境界相』的动作已经完成,故能了了分明。是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了了分
明之时,正是分别心,即是意识心;分别六尘境界而了了分明时,即是了别已经完成故
;既已了别完成,所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当知即是分别心也。以如是了了分别之心而
在六尘境界中处处作主,正是意识觉知心再加上末那识的遍计所执性『思心所』的运作
,这正是眾生轮迴生死的根由。
由如是五种真实理,当知觉知心一念不生之时,不论其无念之时间长或短,心中虽然无
语言文字,都仍然是分别心也,不可说是无分别心也。既然六尘了了分明,既知是六尘
中能分别之心,当知即是意识心也。如是,行者於『慧心所』上如此观察之,於其餘之
『欲心所、胜解心所、念心所、定心所』等,亦復如是皆可观察分别而证实之;若能如
是以种种境界相中之『觉知心、离念灵知心是否与五别境心所法相应』而作现观者,我
见即可断除而实证『三缚结已断』之境界,不必以种种繁多之错误知见而自缠绕,不必
对初果人分证解脱之境界,作种种虚妄情解,加以玄想而玄学化。
以上所说是『分别所生我见』之断除,亦是恶知识『邪教导』所生我见之断除内容。分
别所生我见者,谓因意识觉知心之俱生而生起者,譬如婴儿之觉知心自我执著,亦是由
觉知心『后天分别』而生起之『觉知心是常住我、不坏我』之邪见,於如是错误之计度
以后,执著為真实法,即是『分别所生之我见』。亦如学禪、学佛之人,由自己之错误
观察,或由名师(名师往往不是明师,并非所有名师都是明师)之邪教导,而误计一念
不生之未到地定中之觉知心為常住实相心,或被错误教导而认定初禪境界中之觉知心作
為实相心,或被误导而认定住在二禪等至位中之不触五尘之定心為实相心;或被误导而
认定欲界五尘中能返观自己之返观心為常住不灭法。
如是等误认者,皆由『邪教导』而作不如理的分别所出生;被教导者及教导他人者,同
皆是『未断我见』之人,皆仍住於『常见外道』之凡夫境界中。谓如是变相境界中之觉
知心,皆是意识心,皆与『五别境心所法』相应,皆不离六尘中之了知性。如是意识变
相境界,种类繁多,说之难尽,可以一语函盖之:「眾生心想无量故,意识变相境界即
无量数,皆因眾生心想各各不同所致故。」以要言之,举凡与六尘相应者,举凡能与『
五别境心所法』相应者,皆是意识心。此是二乘菩提之观行与自我检验之法,至於四圣
諦及八正道,则是為了配合如是观行而施设之法,与断三缚结的观行并无直接关联,只
是助道法;学人断我见、断三缚结时自知;未真实断除三结时,辩之无益。
丙、断疑见
復次,如是观察者,唯是二乘人所观修之声闻菩提,古人观之能断我见,古人性障较轻
微故;今时末法学人障重福薄,以此求断我见者,心中恐将仍有疑虑而未肯即断,犹难
真实断除也,当復进以意识虚妄之观察;平实今者施设方便行门,令我佛门末法弟子,
能以此法而自观察,能以此现前可证之现观,自断我见,不求他人。……我见若断,即
知二乘菩提所说无我之真实义;由此即可了知诸方大师是否已断我见?便可於诸方大师
之著作中,或於诸方大师之言语中,仅凭一段言语,即可确认诸方大师已断或未断我见
,於诸方大师已断或未断我见一事之判断结论,觉无丝毫犹疑,即是经中,佛所说已断
疑见者:『於诸方大师不疑者,是名断疑见。』
丁、断戒禁取见
復由如是实证『识阴无我』之二乘菩提见地而『分证解脱果』时,便可了知诸方大师或
外道所施设之禁戒,其实与解脱果无关;由是缘故,了知彼等所施设之禁戒乃是『非戒
取戒』,譬如水戒、鱼戒、食自落果戒,不可贪求五欲、不可起瞋、常立不坐、常坐不
卧……等;彼诸外道或大师们谓言:『持如是戒者即可证得出离三界生死之解脱果』。
其实乃是於解脱果上所误设之禁戒,皆堕於『戒禁取』的邪见中。谓如是戒法之实行,
都不能使人断除我见故。行者正断我见之后,即可如是现观而了知诸大师是否已断『戒
禁取见』,谓行者自身已确实断除『戒禁取见』故。
G**W
发帖数: 1865
3
四、观行蕴、处、界我之生起次第
次述蕴我、处我、界我,及其生起次第,广令佛门四眾可以依之实地观行而断我见。若
此界眾生能断我见之人数极眾者,则此界将可渐转清净,由眾生之净业因缘故,可以渐
渐成就『人间净土』也。若佛门弟子中之多数人已断我见者,则必捨弃世相法上(广建
寺庙,追求佛教界第一)之营谋,而开始注重人类心性之改善:以教导眾生断除我见為
主要弘法内涵,以教导眾生捨离我所(财色名食睡)之贪著為主要内涵,即可令社会清
净而不再有人干犯恶业、作奸犯科,则使国土渐转清净,人寿亦可因而渐次增长,福报
亦可因而日渐转增;从此以后,不再以建造金碧辉煌、一尘不染之寺院而可名為人间净
土也!人间净土之成就,在於『心净则土净』,而非泥土大地之清净故;『心方是真实
之土故,眾生心净则国土亦将随之渐渐清净,净业使然故。』如是方是真实人间净土之
建设者。
1 (共1页)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索达吉堪布依簫平實著作而開示:断我见的两种勘验方法初果到初禅的发起
我错了,我就会改的,但我不歪曲辩护宣化上人关于阿罗汉的开示
《佛学基础知识》--广超法师主讲(6)--四禅八定与灭尽定关于初果的断我见
《佛学基础知识》--广超法师主讲(8)--四念处及修四念处的次第六尘与六入--六尘虚幻
《观行断三缚结》——实证初果(一)《观行断三缚结》——实证初果(二)
烟瘾, 与唯识所述的 意根,意识及我见:欲界愛
将佛法世俗化、浅化的证严法师印顺法师的「六识论」思想
求証解脱果最重要的认知藏密空性见之略评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意识话题: 我见话题: 觉知话题: 即是话题: 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