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isdom版 - 身根细滑触所生之乐受
相关主题
若能灭除意识所有妄想分别 即可成就无分别智[合集] 搜狐总裁张朝阳,其弟已出家多年
止观的实践-兼评《菩萨道次第广论》的奢磨他及毗钵舍那无分别心与无分别智
佛法和心理学我觉得更接近【谢安朔】造物主--大爱
四念处回venusfire & qxc
横看成岭侧成峰(中) ——谈《菩提道次第略论》和‘拉萨禅密之诤’ 李元松喇嘛上师 : 食肉與男根
[合集] 眼睛看到红色刹那过程的详细分析小止观
唯识初阶:唯识学的基本立场与方法(7)--隆藏法师有没有因果?
搜狐总裁张朝阳,其弟已出家多年达摩大师血脉论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影像话题: 分别话题: 有性话题: 一切话题: 尽所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S******g
发帖数: 225
1
六识论之应成派中观师月称、莲花戒、阿底峡、宗喀巴等人,指鹿为马而说意识
即是无分别智之智体,而以攀缘佛菩萨解说意识于止观中之心相为手段,使人信以为是
诸佛与菩萨之圣意,使其男女双身修邪淫之意识境界法合理化,乃是极端不诚实的不善
行为。为正解“无分别影像”之真实义,显示与宗喀巴所说截然不同,先举示弥勒菩萨
于《瑜伽师地论》所说,以昭公信:
云何所缘?谓有四种所缘境事。何等为四?一者、遍满所缘境事,二者、净行所缘
境事,三者、善巧所缘境事,四者、净惑所缘境事。
云何遍满所缘境事?谓复四种:一、有分别影像,二、无分别影像,三、事边际性
,四、所作成办。云何有分别影像?谓如有一,或听闻正法,或教授教诫为所依止,或
见,
或闻,或分别故,于所知事同分影像,由三摩呬多地毘鉢舍那行,观察简择、极简择、
遍寻思、遍伺察。所知事者,谓或不净,或慈愍,或缘性缘起,或界差别,或阿那波那
念,或蕴善巧,或界善巧,或处善巧,或缘起善巧,或处非处善巧,或下地麁性上地静
性,或苦谛、集谛、灭谛、道谛,是名所知事。此所知事,或依教授教诫,或听闻正法
为所依止,令三摩呬多地作意现前,即于彼法而起胜解,即于彼所知事而起胜解。彼于
尔时于所知事,如现领受胜解而转,虽彼所知事非现领受和合现前,亦非所余彼种类物
,然由三摩呬多地胜解领受相似作意领受,彼所知事相似显现,由此道理名所知事同分
影像。修观行者,推求此故,于彼本性所知事中,观察审定功德过失,是名有分别影像
。云何无分别影像?谓修观行者,受取如是影像相已,不复观察简择、极简择、遍寻思
、遍伺察,然即于此所缘影像,以奢摩他行寂静其心。即是九种行相令心安住,谓令心
内住、等住、安住、近住、调伏、寂静、最极寂静、一趣、等持,彼于尔时成无分别影
像所缘。即于如是所缘影像,一向一趣安住其念,不复观察简择、极简择、遍寻思、遍
伺察,是名无分别影像。即此影像亦名影像,亦名三摩地相,亦名三摩地所行境界,亦
名三摩地口,亦名三摩地门,亦名作意处,亦名内分别体,亦名光影,如是等类当知名
为所知事同分影像诸名差别。
弥勒菩萨此段所开示者,乃是指示:修出离者有四种所缘境事,于其中之遍满所缘
境事中提到有分别影像境事与无分别影像境事之内容。有分别影像境事,是指修出离之
观行者,依止善知识听闻正法,或接受善知识之教授,对于所听闻或所教授之所知事,
于心专注一境中,观察、思惟、拣择而得以生起胜解,该所缘、所观、所分别之所知事
,即称为有分别影像。以下运用听闻导师解说四加行,于所取之六尘唯有名与义及自性
之假施设故所取空之心得,举例说明所知事之有分别影像相貌。于听闻以后即如是专注
思惟:蚊虫咬到之痒乃身所触之触尘所摄,为身触中逼迫、不适悦之触的触尘相,意识
摄取领受此等苦受之触尘相,假立此等触尘相为“痒”,“痒”即是名;为令世间起想
、起见、生起言说,故以此名表示所触蚊虫咬到逼迫不适悦之身触。倘若于此身触逼迫
、不适悦之触,不假建立“痒”之名,即不能于此身触逼迫、不适悦之触起想、起见、
起言说;不于“痒”之事生起言说,则无有执著;于“痒”之事无有执著,则能安住于
此苦受而不对蚊虫生起瞋心。
又延续思惟著:此身触逼迫、不适悦触之法,本来就离于言说、不可言说,并非因
于假立“痒”之名而有,虽以中文立为“痒”,却仍然有英文、日文、德文等不同假立
之名,故唯有离于言说之事,实无假立之名,如是了知名之真义,是谓名义。再进而思
惟:身所触之痒触,乃是由如来藏藉身根触此痒触之缘而使得色身产生变异,并显现此
变异之内相分由身识及意识领受;故色身产生变异相似显现身触之痒触,而痒触并非色
身产生变异之自性,色身之变异及痒触亦皆非如来藏本体之自性,故“痒”触之自性乃
是假立,非真实有。经过持续专注之思惟,即于痒触之义(痒事)可言说之性、假立之
名、假立之自性不真实,胜解其非有性,即知名义自性。法离于言说之性本来自在,胜
解此法非无性;胜解身识与意识领受到身所触之痒触,故非无见;如来藏藉身根触蚊虫
之咬触,如实显现身根变异之痒触相分,而如来藏却不领受此痒触,痒触仅是相似显现
并非如来藏自体,如来藏不见此痒触,故非有见。
如是于专注中持续作意思惟名、义(事)、自性之实质,于其中广作思惟与现观,
即知种种世间、出世间法中亦得如是作种种名,使有情都能藉名而了知种种义,藉义而
了知种种自性,于是即有种种名义自性差别之假施设,如是现观即是实证四加行,具足
了知名义自性差别。继续如理作意思惟观察之,即知有情于种种名、义、自性、差别中
运转时,能藉名义自性之差别而于听闻“痒”一名时,对身触中之痒触一名生起胜解而
了知其义,进而了知该蚊虫所咬之痒触虽然并非于思惟时现前而转,然而自己以前曾经
体验过之痒触境界就是所知事;经过专注一境,以所听闻熏习善知识善巧解说所得之知
见作意思惟,于曾领受过的蚊虫咬之痒触就好像现前领受一般,这就是弥勒菩萨所说之
所知事同分影像。修学观行者,于此同分影像推求曾于蚊虫螫咬之痒触生起瞋心之过失
,观察审思后发现乃是因于执著苦受之痛痒,经过听闻善知识方便善巧解说四加行中四
寻思之方法,与善知识种智证量之摄受,得以于思惟该所知事同分影像中得到胜解;不
仅于其中伏除一分苦受所生之瞋,并得以胜解所亲证之自心如来不离中道而于众缘中相
似显现六尘诸法之胜妙功德,以及自心如来不离非有非无、非有见非无见等中道性而生
现诸法,却又不与贪瞋痴等烦恼相应之道理。这样的观行过程,所缘之所知事同分影像
或者法之功德、过失,皆称为有分别影像,因为过程中不离境界分别、领受分别、言说
之虚妄分别及实义分别故。
而所谓之无分别影像境事,是指胜解以上所说之所知事同分影像境事以后,不再作
任何之观察或者拣择,因为对于如来实法已经由意识心生起胜解:自心如来乃是自所亲
证,不是想像所得之不确定者,如是现观亲证方得谓为于此一法具足慧心所。曾领受之
痒触境界亦非想像而有,所亲近之善知识所说之法要与诸佛菩萨之经论皆不相违背,故
于现前所胜解之胜妙功德及所伏除之过失没有丝毫犹豫及掉悔,故能心得决定,具足获
得定心所。即以此胜解而永远具足此法之念心所,生起善法欲而能令心安住,具足欲心
所。再以修止之方法持续加行,心心无间安住此念,使得意识心能够调伏、安住于现前
不再观察思惟所知事同分影像之念,令心趣向寂静、最寂静之境界。弥勒菩萨说此等意
识心安住于智慧作意一念,而不再观察、思惟、拣择之相貌,称为三摩地所行境界;而
相对于先前之持续观察、思惟、拣择之有分别影像,此时意识所安住之念即称为无分别
影像,而此无分别影像亦称为影像,即是内法尘相分,以其是意识所作意、所缘、分别
之处,也是离于外五尘分别之内分别体,但仍具有意识作意安住不动之时间过程行相,
故名影像。也就是说,虽称为无分别影像,然而还是分别心—意识心—之心行所摄,是
意识心所作意之处,即是意识心所分别而决定安住之处,仍有证自证分等存在而非全无
分别;但相对于六尘中之种种分别而施设为无分别,于究竟法中其实仍是有分别。弥勒
菩萨说该无分别影像是三摩地所行境界,即是说该无分别影像就是意识所缘之定境法尘
。住于定境法尘中之意识由于显现出寂静之心相,乃是相较于领受五尘境之粗略喧闹;
若有人以细意识称之,所指仍然是具分别体性之意识心,只是住于已分别完成之念心所
所成就之作意中,并不是外于意识心而另有心体可以称名为细意识。
如今应成派中观师宗喀巴窃取“心缘彼不思择性,无思择分别故,名无分别影像”
之佛法名相,套用于其男女双身修法中,以领受四喜乐触之意识心多分住于身触乐受时
,仅能以少分意识摄取杳茫外境,即声称当时之意识已达到缘外境有不思择性;于杳茫
之外境无思择分别(能力),当时之乐受乃因于精液不漏泄而误以为与身根之触已脱离
能依所依,妄说证得色等法无自性。将这样荒谬的男女淫乐法之极致境界,说为佛法中
之无分别影像,这与弥勒菩萨所说之有分别影像、无分别影像境事之实质法义及修证内
涵,全然南辕北辙、了不相干,佛门中之学人应于此仔细辨别、思惟、拣择。
应成派中观宗喀巴等人,又窃取佛教经论中“尽所有性”及“如所有性”之名相,
企图让他人相信其所修所证为佛教中的真实大乘止观及甚深空法。宗喀巴于《菩提道次
第广论》中大谈止观、奢摩他与毘钵舍那,如是而说:
道所修证最究竟者,如敬母阿闍黎云:“慧中如徧智,”谓能无杂简择一切如所有
性,尽所有性,即是慧故。(卷2,56页)
故说引发三乘一切功德,皆须二事,一除善所缘心不余散,专一而住真奢摩他或其
随顺。二善观察善所缘境,如所有性尽所有性,毘钵舍那或其随顺。(卷6,156页)
般若波罗蜜多教授论云:“尽所有性如所有性无分别影像者,是止所缘。尽所有性
如所有性有分别影像者,是观所缘。”此说于如所有性尽所有性不分别住名奢摩他,思
择二
境名毘钵舍那。解深密经云:“世尊!几是奢摩他所缘?告曰一种,谓无分别影像。几
是毘钵舍那所缘?告曰一种,谓有分别影像。几是俱所缘?告曰有二,谓事边际所作成办
。”集论于事边际,开说如所有性及尽所有性之二。寂静论师如前所说止观皆能俱缘如
所有性尽所有性。是故止观非就所缘境相而分,既有通达空性之止,亦有不达空性之观。
(卷14,339~340页)(注2)
应成派中观以识阴六识为中心的实修法门中,男女和合之双身修法及到达第四喜之
淫触极乐,是其最究竟成就“(抱身)佛”之道,故将双身修法中之受乐境界标上“止
、观”或者“奢摩他、毘钵舍那”之名相;又佛法中之修证,讲求的是解脱智慧或佛菩
提智慧,故藏传佛教密宗解说双身法的止观时,必定会夤缘引用到主张修学止观能证无
上正等正觉的显教《解深密经》,以便为己添信作证,此经便成为应成派中观竭尽所能
、极力攀附之经典;这是自称为远胜于显教的密教,极力攀缘已被自己贬为低劣显教经
典的真实例证。然而,《解深密经》〈分别瑜伽品〉中所说者,乃是指已经亲证本识如
来藏阿赖耶识(异熟识)之菩萨,如何缘于第八识本识之真如法相而修止、观,胜解此
本识之种子(功能差别)以破除所知障及伏除我执烦恼,并已断离男女淫贪的欲界爱,
于时时间思惟、观察、审定而勤修渐修八识心王唯识种智,然后证得初地;并于后后地
中以如来藏为中心而修此大乘止观,精勤修道,永害一切杂染烦恼之现行与习气种子随
眠,同时亦分分断除所知障上烦恼随眠,最后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修此大乘止观之菩萨
,必须要现观了知本识如来藏及其种子,亦须了知本识如来藏所生法之世俗及胜义等二
谛之真实义。《解深密经》中的尽所有性与如所有性,乃是了知法真实义其中之两种法
相,全都以第八识如来藏及其种子为根本,与密宗藏传佛教双身法中的精液不漏、住于
淫乐中如如不动的欲界贪爱法完全无关。
尽所有性者,世尊于《解深密经》中这么说:【善男子!尽所有性者,谓诸杂染清
净法中,所有一切品别边际,是名此中尽所有性;如五数蕴、六数内处、六数外处。】
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中这么解释:【云何名为尽所有性?谓色蕴外更无余色,受
想行识蕴外更无有余受想行识,一切有为事皆五法所摄,一切诸法界处所摄,一切所知
事四圣谛摄,如是名为尽所有性。】佛与等觉菩萨所说之“尽所有性”,指的是:一切
四大所聚集之法皆是变坏相之色蕴所含摄,例如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
、触及法处所摄色;所有受皆是领纳相,不离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不离苦、乐、
忧、喜、舍受;三界一切小想、大想、无量想、有相想、无相想,皆不离能取一切境界
之想──不离一切取相了别之了知相;一切身口意行,都不离眼触所生思乃至意触所生
思之造作相;一切分别六尘之心,虽有领受之差别、采境之差别、分位之差别,但皆是
从境界、作意、分别而生;除受想行识以外,别无受想行识。菩萨于修止观之前,对于
五蕴法、十八界法、十二处法之广狭粗细内容,以及有漏有为之蕴处界法为一大苦蕴之
理、苦蕴聚集之因、如何修道解脱苦蕴之聚集及系缚、苦灭及烦恼灭之真实寂静境界等
,皆能如实了知无误;然后观察三界一切有为之事都属五蕴法所摄,三界一切诸法全都
由十二处、十八界所摄,三界一切所知之事也都归于四圣谛摄,如是尽知已,才算是真
正了知一切杂染与清净法之尽所有性。
但六识论的应成派中观师月称、寂天、莲花戒、阿底峡、宗喀巴等,不能了知色等
一切色蕴所含摄之法,皆由于其因缘所生性、不能常住性而说色蕴空;此空仅属于无常
空,乃世俗法缘起性空之真实道理所摄,不涉及大乘常住法、非因缘所生之胜义空,不
涉及四阿含所说能生名色之本住法——本识如来藏之胜义空。彼等妄想于男女和合行淫
而系住精液不漏泄之有为法中,自称所受用之两根相触细滑淫乐为最圆满不变坏之乐;
妄认为精液不漏泄即是能使一切粗界永尽、种子永断;是不懂欲界粗重法,亦不懂色界
细色法,更不懂无色界受想行识,名为不懂五蕴生灭法之欲界凡夫;亦是不懂唯识增上
慧学所说种子义,错将增上慧学所说种子(如来藏之功能差别)误认作能使女人生子之
种子(精液),硬将牛头逗上马嘴,与《解深密经》所说“如所有性、尽所有性”全无
交集;亦是完全不懂《瑜伽师地论》所说“一切有为事皆五法所摄,一切诸法界处所摄
”之凡夫,自堕于五蕴生灭法中,亦堕于十二处、十八界生灭法中,都不知乐空双运淫
乐境界正是苦圣谛所说之苦,亦是不知“一切所知事四圣谛摄”之愚人;由此证明宗喀
巴等六识论者,完全不懂“尽所有性”。
彼等妄计于色蕴等法中增益色之自性;妄想证得身触极乐时不注意于色阴,即说为
受乐之身已空,说此为空、为清净;而不知男女二根之乐完全是身触所摄,堕于色阴之
中,不懂色阴的尽所有性。又于受蕴中增益受阴之自性,将坏苦、行苦所摄之淫乐觉受
计著为永恒不坏之乐,再度堕于受阴中;不知男女二根之乐全然不离受阴,堕于受阴之
中,不懂受阴的尽所有性。又于想阴之中益增其领受淫乐之知,欲长时间清醒领受淫乐
而不昏沈,计为佛地之正遍知;不知对男女二根淫乐之知全然不离想阴,堕于想阴之中
,不懂想阴的尽所有性。又于身行及识阴六识之识行中,不断以识行而观察淫乐是否常
保于最大最强之状态,于是不断地增益身行而保持最大淫乐之触觉;如是时时增益身行
与识行才能长时间领受淫乐,不知对男女二根淫乐之保持,必须身行与识行持续不断,
全然不知自己已经堕于行阴之中,不懂行阴的尽所有性。又于识阴六识中增益六识之势
力,保持六识觉知心离念而长时间专心享受淫乐,欲使识阴六识常住不坏,期能永劫领
受淫乐而常住不变,妄计为佛法中报身佛之快乐果报;不知能领受男女二根乐觉之离念
灵知心正是识阴,正堕于识阴之中,不知应灭除识阴而离三界生死苦,是不懂识阴的尽
所有性。如是完全不懂五阴的尽所有性,亦是不懂苦圣谛之凡夫,竟援引等觉菩萨之果
位修证名目,自欺欺人而号称可以即身成佛,谎称可以证得报身佛果;是完全不懂尽所
有性的凡夫,也是完全不懂佛法的附佛法外道。
由彼等不能值遇真善知识之教授,或虽值遇而不信受,故对经论中所说色蕴外更无
余色、受蕴外更无余受,乃至识蕴外更无其余识蕴之正知见,全然误计,处处堕于增益
五蕴虚妄自性之我见中,又如何能够跳脱我见之系缚而如实了知蕴处界之真实内涵?一
切应成派中观师皆堕于六识论邪见中,悉皆执著识阴全部或识阴中之意识为常住法,其
实皆是未曾断我见之凡夫,连声闻初果修证的正知见都不具足,何况能证声闻初果?又
否定第八识如来藏,何况能证第八识如来藏而进入大乘见道位中?竟然奢言其修证更高
于显教之佛!如同低贱贫乞小儿自称为王,自取僭灭,未来无量世果报堪忧。
若究其实,彼等所思所想仍然摄属于绳上计蛇之法,尚未能知绳之所以为绳,何况
能知绳上所计之蛇为妄!又如何能够真实了知菩萨所证见惑思惑之现行、修断及随眠永
断之尽所有性?更如何理解菩萨所修所知障随眠永断之尽所有性?古天竺密宗祖师及藏
传佛教祖师,于男女双身实修中,以“由系身中菩提(精液)令无漏泄,不变妙乐最圆
满时(达到性高潮中的第四喜全身遍乐时),一切粗界悉皆永尽(精液说为粗界,淫液
说为细界)”的师徒合修下流境界,作为证得显教最后身菩萨的尽所有性,实际上乃是
不离行苦及坏苦,并非宗喀巴所说的“不变妙乐”,堕于一大苦蕴之聚集法中,而且是
堕于欲界最低层次、最粗重执著的下流境界中;竟然抄袭弥勒菩萨论著中所说等觉菩萨
果地修证之佛法名相,大谈止观与尽所有性等法,无疑是以诳语欺骗善良之学佛人堕入
鄙陋之世俗淫欲深坑中,还让人误以为是在正修成佛之法,目的只是在误导佛教徒枉费
一切身心与资财而不断支援邪淫之藏传佛教喇嘛,可以永续的遂行彼等淫人妻女、广淫
天下美女之目的罢了,全都与佛法的修证无关。
如所有性者,世尊于《解深密经》中这么说:
如是,一切如所有性者,谓即一切染净法中所有真如,是名此中如所有性。此复七
种:
一者流转真如,谓一切行无先后性;二者相真如,谓一切法补特伽罗无我性及法无
我性;三者了别真如,谓一切行唯是识性;四者安立真如,谓我所说诸苦圣谛;五者邪
行真
如,谓我所说诸集圣谛;六者清净真如,谓我所说诸灭圣谛;七者正行真如,谓我所说
诸道圣谛。
菩萨除了如实知诸杂染清净法中尽所有性以外,以其亲证自心如来所引发之佛菩提
智慧,现前观察自心如来所亲生之异熟五蕴身,及流转于三世而有五蕴身生起之先后性
。例如: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等先后性,而自心如来之真如法性于名色等诸
法先后生起之中,从亘古以来即是一类相续、从不变异、无先后性。菩萨又以自心如来
非有性、非无性之中道性,现前观察有情人我实非常住不坏之人我,现观一一蕴假合而
成,虚妄不实,成就人无我之现观;又观察五蕴诸法并非真实有我,现观五蕴诸法虚妄
不实,成就法无我之现观;然后于其中现观一切染净法中所有第八识的真实与如如法相
,亲证真如实相,名为亲证一切染净法中所有真如;于一切染净法中所显现之第八识如
来藏的真如法性,即是如所有性。菩萨如实了知五蕴诸法皆由自心如来直接、间接或展
转所生,自心如来是本识如来藏而恒时显现其真如法性故;然七转识皆是本识之见分所
摄,一切之分别唯是本识所现之见分与本识藉五根触五尘所现之内相分、外相分,以外
即无任何一法可得;而此诸法虽有染净,其中所显之第八识如来藏却是恒时皆如,是名
如所有性。
菩萨又现前观察一切苦之实体,乃是由有情之自心如来支援一切果报体功德法,故
成就一大苦蕴,方有五蕴流转之三界生死苦,是苦之真实道理;由于第八识自心如来于
阿赖耶识位,能执藏一切杂染业种,所执藏种子亦永不毁坏而与三界苦相应,是一切苦
积集之真实道理。菩萨又现前观察自心如来一向无我、无我所,一向不与六尘中之一切
三毒相应,一向不与杂染烦恼相应,本来具足真如之清净涅槃法性,由是转依,断除一
切烦恼习气执著、灭了五蕴之后有,还是以自心如来之本来清净涅槃法性而说无余涅槃
。所有一切解脱道或者佛菩提道所修止观中,真实之智慧三昧定心主体仍是自心如来,
于三昧中所观宁静之法尘相亦是自心如来所现之内相分,恒处三昧中之自心如来方是道
之真实道理;而自心如来恒于一切法中如如而不动其心,却能随缘应物而生显一切法。
菩萨对于一切染净法中之真如法相如是现观、如实了知,即是了知及亲证如所有性。
月称乃至宗喀巴等应成派中观之一切传承者皆是六识论者,不承认实有第七识意根
与第八识如来藏,不离识阴六识范畴而以欲界凡夫之心,妄想于男女和合中所受身触乐
受,于长时行淫而摄精不泄之连续高潮中,冀能永尽一切精液漏泄,编造谎言而说当时
之身触妙乐与色身无所关联,说其乐触觉受已脱离色身而不再有能依与所依之系属关系
,故自称“乐触”无五蕴之自性,妄称已尽一切界之“空身”亦无五蕴之自性,妄称该
“乐”、“空”即是如所有性;其实未尽一切界,未离五蕴自性,未知第八识于一切染
净法中显示出来之如所有性。彼等窃取诸多佛法名相,未曾信受世尊于经中所说之阿含
解脱道法,亦不信受方广唯识诸经所说之佛菩提道法,窃取《般若经》中所说之胜义空
名相及菩萨根本论中之佛法名相作为掩护,其修行核心主要还是依循密教(藏传佛教、
喇嘛教)男女双身法实修之一切淫乐极致境界,与佛法全然无关。
再从人间色蕴之事相上来说,且不论佛法修证:彼等纵使已练就摄精不泄、或泄后
回收之本事,仍然只是依于色蕴之身根法界及四阴法界而修,其乐空双运之境界完全堕
于色阴与受阴之中,仍被色蕴、受蕴所阴盖;若年老色坏而没有了身根界,就没有所谓
摄精不泄之事;若年老色衰而无法生起乐触,就失去了第四喜极乐,乃至连初喜都不可
得,又有何藏传佛教所说的尽所有性及如所有性可说?任何一位没有佛法知见背景的理
性者,皆不能否定此事,何况有佛法正知见之人。身根细滑触之乐受,乃是长养身根界
后有种子之法;在努力修练双身法时,欲界贪爱的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已经成就,
如何能以虚妄之法而想要尽一切界时就能尽一切界?更何况所尽的界并非佛法中所说的
烦恼障及所知障的烦恼功能等界?更欺骗自己及世人而说:当时之身已尽一切界,故是
《般若经》所说之无色受想行识之空。真可谓荒唐至极!
身根细滑触所生之乐受,完全不离五蕴中之色阴、受阴自性,又因为不能舍离色阴
、受阴而一心趣向,很明显的堕于同时增益识蕴中能取境界自性为真实不灭自性之我见
与我所执之中;这种男女双身合修而得之乐空双运淫乐境界,其实不离能依之识阴六识
及所依之色身男女二根,具足能依与所依;然而藏传佛教应成派中观却又编造“乐、空
与色身已无能依与所依之系属”,故自称已领受“五蕴无自性”之法,宣称“无五蕴之
自性故无五蕴我(意即得无蛇之念与无蛇之作意)”,自称已灭一切五蕴我(蛇)之分
别,与佛法内涵完全相悖。不于绳上计蛇解,亦是藏传佛教应成派中观窃取佛法名相恣
意使用之手段,彼等完全不如实知五蕴我之内涵,处处堕于增益五蕴自性之我见中;妄
谈不于绳上作蛇解,妄言“无蛇之念、无蛇之作意、灭除一切蛇之分别”,实乃佛法妄
想专家,亦是佛法名相盗用专家,此之称号应由藏传佛教诸喇嘛独得,无人可以分得!
双身法中身根乐触之乐受,是经由身识及意识心领纳,取乐触之相而了知,经由作
意而不断领受;领受之时即是分别,这样的过程皆不离、亦皆必须依于男女身根之相触
与变异性之磨合、摩触,不离能依与所依;不论是男女二根或后来遍及全身之乐受,皆
依于色阴身根之摩触才有乐触,乐触依于身识摄取身根之触尘而有,故具足能依与所依
,未曾脱离身根之系属。但应成派中观诸传承者盗用佛法名相却指鹿为马、颠倒黑白,
凭空想像《般若经》中所说空中无色受想行识等名相,就假想摄精不泄(不变坏)受四
喜之乐时,于忘却色身之身心杳茫中,错认为此即符合《般若经》所说空中无色受想行
识,妄说“乐、空”与色身已脱离系属关系。然彼等之所思、所见,其实未曾脱离五蕴
之自性及五蕴我见之系缚,解脱道中最基本之断我见能力尚且无法达到,五蕴空之世俗
道理丝毫未能如实了知,更何况能了知含摄空与不空之大乘胜义空?
未曾知、未曾证胜义空之应成派中观诸传承者,堕于五蕴自性中,否定第八识的真
如法性,又如何能知解经中所说第八识于一切染净法中所显示之安立真如、邪行真如、
流转真如之义理?遑论窥觑了别真如、清净真如及正行真如之内涵?彼等以欲界五欲所
缠之凡夫身,高谈阿罗汉所不知之大乘止观奢摩他与毘钵舍那,妄想自己已有智慧能拣
择一切法之如所有性及尽所有性。就好像身无分文之乞儿一般,拾得粗石而换取卵石之
后,妄想自己是财宝丰饶之长者,处处与人谈论自身所未曾见之珠宝色泽与光彩,以为
自己真能辨别一切珠宝之真假。而宗喀巴更是不掩其愚痴,抄录经文字句及引用应成派
中观前辈论师所说双身法之奢摩他与毘钵舍那、无分别影像等似是而非之说法以后,其
实完全不知经中所说无分别影像、尽所有性、如所有性之义理内涵,却下了这样的结论
:“是故止观非就所缘境相而分,既有通达空性之止,亦有不达空性之观。”这就是自
己没有能力修证止观,亦未曾知解胜义空者,却不知自己之所堕,而以经论中所说奢摩
他、心一境性之止所缘无分别影像之名相,攀缘附会为已通达胜义空性,乃是密宗古今
祖师错会佛法之最佳证明,因为宗喀巴是密宗祖师之集大成者。
若是单于文字叙述上看来,宗喀巴等应成派中观者,似乎只是以定为禅之错悟者;
然实质上却是在误导众生走向其男女双身行淫之世俗修法,完全堕于欲界世俗淫欲之法
中而戕害众生广被欲界法所系缚;与佛法中色界根本禅定之止观修证及禅宗之证悟空性
如来藏止观,全无丝毫瓜葛,更与《解深密经》及《瑜伽师地论》中所说地上菩萨现观
之尽所有性、如所有性全然无关。故应成派中观以其没有能力弃舍欲界五阴及欲界五尘
贪著之意识心,主张“到达奢摩他所缘无分别影像,并于其中观察无五蕴我之自性,就
是通达空性、证得无分别智”,完全属于妄想与戏论。
正德 中观金鉴
c***h
发帖数: 2262
2
我的意见是这样,不一定对,仅供参考而已
如何出离,取哪个所缘,我没意见,随缘
但此文后段意思好像是说,有被叮咬的触感,但没有立”痒”这个假名,就不会有嗔
似乎不是这样,(或作者可能当时时间不够,未说清楚)
每个人可以自己实验,不管有没有”痒”这个假名,知不知道这假名,都会不适,然后嗔
有时身体不适,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也不知把这种不适感叫甚么(没有立假名),
但是还是会嗔喔,还是会苦喔
这文说的有一半对,后面还有东西没有补充完,可能作者时间有限,没继续深入说
我补充一下,不一定对,仅供参考
对的是,若只有”痒”的触受,不再有因为”痒”的触受+贪爱的影响而引发的各种”
想”,
是不会有嗔、苦
但有”痒”的触感,有因为”痒”的触感而引发的各种”想”,
有时也不会有嗔、苦的喔
因为这种”想”,不是因为贪爱的影响而引发的”想”
这是有微妙区别的,并不是都不能有因为”痒”的触受而引发的各种”想”,
如果是这样,那只有死人能这样,活着在日常生活中吃喝拉撒几乎不可能
每个人自己实验,没有六触哪来的”想”? 不可能的。
“想”是由”触”引发,再怎样自己坐着躺着突然”想”起某事,那也是”触”引发,
意根触法尘
简单说,就是自己脑袋遇到(触)自己以前的记忆
贪爱的影响而引发的各种”想”, 又是怎么回事?
这就是”行”,一种推动力,且是受贪爱影响的推动力,推动你往某方面”想”。
就是这”某方面”出问题了
然后引发嗔、苦
怎么会有这种推动力,推动你往某方面”想”呢?
因为无明 : 我们无知,不知四圣谛,并且也无能为力阻止贪爱的影响
缘起法中提到的,都是受贪爱影响的五蕴的运作,也就是五取蕴或五受阴
佛陀说,诸佛也是因为四圣谛而得道
缘起法就在说这件事,逻辑其实没有很复杂,
但佛陀不说,我们就不知道而已。 或者我们把它高深化,脱离现实乱想,就会自己搞乱
当脱离现实,就没有佛法的修行可言
缘起法难在很难在那一瞬间细微的观察到,缘起甚深,都太晚了。
因为派系斗争而为了自傲,为了赢过别的派别而贬抑四圣谛时,已经在贬抑佛陀了
古代派系斗争,为了自傲赢过别的派别而犯的错,今人不能拿着古书重蹈覆辙
1 (共1页)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达摩大师血脉论横看成岭侧成峰(中) ——谈《菩提道次第略论》和‘拉萨禅密之诤’ 李元松
禅观正脉研究(转自水木清华BBS站)[合集] 眼睛看到红色刹那过程的详细分析
我错了,从头到尾唯识初阶:唯识学的基本立场与方法(7)--隆藏法师
坛经 chenx搜狐总裁张朝阳,其弟已出家多年
若能灭除意识所有妄想分别 即可成就无分别智[合集] 搜狐总裁张朝阳,其弟已出家多年
止观的实践-兼评《菩萨道次第广论》的奢磨他及毗钵舍那无分别心与无分别智
佛法和心理学我觉得更接近【谢安朔】造物主--大爱
四念处回venusfire & qxc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影像话题: 分别话题: 有性话题: 一切话题: 尽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