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isdom版 - 止观双运
相关主题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喇嘛廟的大老二
止:必要的基础及其方向转:為什麼經常有喇嘛性侵女信徒的事件發生?
佛法和心理学我觉得更接近说说个人对藏传佛教的看法 (一) 关于教义和双修
非是较量长短喇嘛教「歡喜佛」雙身法為何不再是秘密了 ?
止与观宗薩仁波切 :"真誠親吻擁抱有極嚴重皮膚病母狗"的開示
念佛不在嘴,参禅不在腿喇嘛双身法一次可达到百次性高潮
宇宙中最伟大的工程更严重千万倍的过失
六百年来佛教只剩下解脱道 而且还是错误解脱道梵行求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止观话题: 双运话题: 修止话题: 佛法话题: 菩萨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S******g
发帖数: 225
1
马鸣菩萨告诫学法者:修学止观的时候,是要依止观双运而修,不应当偏止或观
任何一边,如果执著修止却不修观,贪著定中的乐受,不能够依“止”入“观”,证入
佛法智慧,或者不修止,偏在修观,只是依文解义思惟经中义理,没有“定”作为庄严
,来依所观经文法义降伏自心;这依“止”修“观”的意思,详细点说就是说,能依六
识心如理作意思惟法义之后,说服了自我第七识意根末那,使这个心发起决定性,于所
观照思惟之法,不怀疑、不退失,因而有了该分佛法智慧的实证。所以不修止偏于观是
一样有过失,过失就在没有办法来实证佛法,出生智慧,即使有智慧也是属于干慧。意
思是说,好像井中泉水干枯了,没有办法如泉水般源源不绝,流注胜妙佛法智慧,当然
也不会有解脱的功德受用。这里仍然先就偏修止的部分过失,来为大家探讨.
复次,若唯修止,心则沉没;或生懈怠,不乐众善,远离大悲,是故宜应兼修于
观。云何修耶?谓当观世间一切诸法生灭不停,以无常故苦,苦故无我;应观过去法如
梦,现在法如电,未来法如云,忽尔而起。(《大乘起信论》卷2)
在为大家逐句说明这意涵之前,先为大家讲解止观的定义内涵。
所谓“止”,就是菩萨论中常说的舍摩他,“观”又有一个名称叫毘婆舍那。“
止”是在讲透过禅定的修行,让心制心于一处不动摇,也就是自心决定不移,安止于所
缘的境界。“观”就是当意识心制心于一境不动摇之后,意识心有了定力,而能作思惟
观察分别,不论是心中生起的语言文字相的观察了别,还是没有语言文字相的直接观察
分别;所以论中常用静虑这个名词来说明止与观,也就是能令心处于清静下,所作的思
虑观察。因此禅定这个名词,是包含禅定跟静虑,也就是透过定的修行,让我们意识心
安住一境,不攀缘其他法,降伏种种烦恼妄想,让心住于一境性中;在心得定得止之后
,再来作思虑观察,而于所思所观察法有了智慧,心得决定不会动摇,这就是由止入观
、由观证慧的道理。所以三乘菩提佛法智慧,都需要有深入的止观作前提,有一定的止
,也就是定的发起才能入观,来出生二乘解脱道的智慧,或者起大乘思惟观,出生大乘
佛菩提智慧。平实导师常教导我们,来修止观才能够次第实证三乘菩提佛法智慧;意思
就是要培养有好的未到地定的定力,才能够在历缘对境的时候去作现观,才有因缘契入
二乘初见道,把我见烦恼断除,也同样依未到地定作庄严,才有能力起大乘思惟观,能
于大乘初见道,也就是禅宗开悟明心,有因缘可以实证。
了解止观初步内涵,我们再为大家进一步介绍世间禅定所修止观与二乘法所修止观
,及大乘法所修止观之间的差别。这三种止观,都是要由下地的止,才能够进入观行阶
段,这观行过程就是观。由于观而能安住禅定中,或智慧境界中,能于此境心得决定不
动摇而得到止,再依下地所证心得决定止的功德,次第进修更上地的观行,而进得上地
的止;如此辗转来增上,能够次第证入更深的止观境界,证入更上乘的世间禅定,或更
胜妙的三乘菩提佛法智慧。
世间禅定的止观,只是能暂时伏住烦恼,当心得止之后能于定中起观,来观察禅定
的过程,或能弃舍禅定定境的执著,才能让自己证入更深的禅定。同样是由止入观,由
观得止,这样的增上过程,二乘所修的止观,是在修禅定过程中,因为止的增上而能来
起观;有了观察智慧来断我见我执烦恼,次第断除这些烦恼,最后断尽我执烦恼之后,
就能够成就声闻解脱道的极果——四果阿罗汉位,或者依因缘观行来实证缘觉菩提极果
——辟支佛的果位。所以二乘法修止观,都要在闲静处宴坐思惟,或在林中起观行思惟
来修止观;透过这样的止观过程,来次第断除二乘人出离三界生死的我见我执烦恼。
大乘法道所修的止观,也是在说依“止”,让心止于一境,于所得实相智慧心得决
定不动摇。而所说的“观”,也是在说去观察实相法界的境界,这个所“观”是依性境
现量上之观察,并不是意识心自身的虚妄想像。所以大乘菩萨的止观,是依般若智慧来
修止观,也是在跟大众同事利行当中,在日常生活当中修止观,是能于世事烦恼当中修
止观;是不用尽舍喜乐种种觉受,但也并不会执著这些觉受来修止观;更是转依各自所
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如来藏来修止观。所以大乘菩萨所修止观,是函盖心真如第八识
—真心如来藏—的实证,也函盖悟后起修,转依所证如来藏来修止观。悟后起修的大乘
菩萨们,还是为六波罗蜜法所缠缚,还是有法执尚未断尽,仍然要继续修止观,这要到
佛地,才能够究竟圆满大乘的止观。
以上介绍止观的定义内涵,也介绍了共诸世间凡夫外道所修禅定止观,与二乘菩提
所修止观,及大乘菩提所修止观之间的差别。我们再回到论文的本文,来看马鸣菩萨告
诫修学者,只修止不修观,会有哪些过失出现。论文说到有三项说:“或生懈怠,不乐
众善,远离大悲。”意思是说只修止不修观行,修学者是无法由止观双运当中,去增上
世间的禅定,更没有办法依止观双运,来次第实证三乘菩提佛法智慧;所以止跟观,是
能出生三乘菩提佛法智慧的方法跟工具,不能够偏在一边。若修止不修观,心一直制心
在一处当中,比如说用数息法来修止,这个时候,心都是一直制心在数息的次数或息的
出入,心能够不攀缘于他法,渐渐降伏下来;心止于数息这一处时,若经多时不知道起
观,转进向上,那么会造成论文所讲的,心则沉没;就是说心渐渐沉没不明利,并没有
办法自觉跟观照,更没有办法转进向上,进入更深的禅定,或者依定的观行,而有佛法
智慧的出生。
六妙门, 也就是所谓的数、随、止、观、还、净,这六个次第转进向上的方法;
因为运用这六妙门的方法,修定时候就不会落入马鸣菩萨论中所说:修止不修观,心沉
没的过失。六妙门修定的方法,如果依过去所留文字纪录来看,佛教界过去并没有人为
大众公开宣讲过,个人初学法修定的时候,法师们也没有作宣讲,只是要求大家要努力
盘腿练腿功,心中一直数数字,并没有告诉你当中怎么样转进向上,为了让大家能够知
道怎么样修止、修定,为大家略为说明,什么是六妙门修定的方法。
六妙门之首是“数”,意思在数呼吸的次数,心专注在呼吸的次数上,由一开始数
到十,中间不能生起其他妄念,如果有妄念生起了,就从头数起。这数数字的方法,是
可以有种种的方便,也就是可以从前面数,也可以倒著数,或一次吸数一,一次呼数二
,或一吸一呼数一,这样子种种方便。当心很烦躁的时候,可以在身上施设几个点的方
式,比如说数一二三四五,由丹田一直数到下颚,然后数六七八九十,一直数到头顶,
每一呼一吸数五个,或者吸气时数五个,呼气时再数五个数,用这样的方法,让心非常
地忙来数数字,就没有时间打妄想,心可以安歇,就可以回到一呼一吸数一的方法。之
后,当数息数字都没有问题,一到十不打妄想,就可以只数一,不必数其他数字,如是
心一直安住在一的作意中,一直一下去,到最后觉得这个一,在心中的声音非常丛闹,
觉得很吵,起了厌烦心,这个时候,应该把一这个声音也舍掉,之后只要随呼吸,只注
意鼻中气息的出入,这就由数进入“随”,也就是随息的阶段。
随息就是只缘息的出入,不再起其他妄想,当随息不起妄想,心安稳住这个阶段之
后转入心,也不用再缘息的出入,不再缘呼吸了,就安住在自己没有妄念,清净的境界
中,这个时候心就得止,转入“止”的阶段;当心能长时住在止阶段中,久久不起妄念
,那就是能安住定境中了。之后就要转入下一个阶段,心中起“观”的作意,去观察这
定境中,为什么能够进入这样的境界,以及如何再转进向上,让止也就是定能更深细,
这就叫作观。
这时候已经具足,数、随、止、观这四法,当在“观”观久了,心有时候会再躁动
安住不了,就要回到止上面,纯粹住在自心内境中不再入观,看自己是否能安住下来;
若心安住不下来,就要继续往前退到随息的阶段,让心再有所缘,回到缘息的出入;如
果还是没有办法降伏,妄想还是生起,就只好退到最前面的数息阶段再来数息;这样次
第退还的方法,就是所谓的“还”这个法门的运用,简单说就是从上一个次第,一直往
前退下来。这“还”当然有种种的方便善巧,有时候可以前进,有时候可以后退,当进
则进,当退则退。这五法运用久了,心就被降伏了,就不会再到处攀缘妄想;当心经常
不攀缘止于一境了,这时候心就真正清净,进入了六妙门最后的“净”的阶段。
当心经由修止,最后心清净了,再来观察修习三乘菩提佛法,就有因缘来次第实证
三乘佛法的智慧,因为心得止的缘故,心清净的缘故,已经能够如理作意,来作思惟观
察,对于所思惟的观察的法,非常详细也不会缺漏,同时也是正确的,这个时候让自心
发起决定性,也就是依这样定力的缘故,而能于所观察心得决定,不怀疑、不退失,就
是实证该分佛法智慧。所以世间禅定的实证,乃至三乘菩提佛法智慧实证,都须依止止
观双运,依好的定力作依凭,才能够跟解脱相应,才会有佛法智慧功德出生,这也就是
马鸣菩萨这一段论文中再三教示我们:应修止、应修观,不可偏废一边;须要止观双运
来修,才能够次第出生三乘菩提佛法智慧。
修学佛法的人不应该只有修止,要依止来进入观行,才能由止入观、由观证慧
,发起胜妙佛法智慧,也能依所证佛法智慧,发起大乘菩萨时时不舍众生、能利众生的
大悲心。所以修定与观行,须要止观双修,不可偏于一边。
这段论文谈到,这个不修观的过失,会不乐众善、会远离大悲;这当中所谈“止观
”是在说,依大乘菩萨的止观来修学,也就是,要依如来藏自体的真如性来修止观;大
乘菩萨如果能够有真善知识的教导,以正确的止观双运实修实证,就有因缘能实证心真
如第八识如来藏,也就是大乘菩萨的证真如——开悟明心。因为实证心真如的缘故,能
够转识成智——转意识心出生妙观察智、转第七末那识心出生平等性智;因为证真如的
缘故,意识心能出生胜妙观察的般若智慧,能依所证来观察自己的真心如来藏的真如法
性,也能观察一一有情众生都同具这真如心,都时时在显示祂真实而如如的法性,意识
心也能依观自他有情同具心真如的缘故,来转变自己不平等染污末那;知道一切自他有
情皆同具这清净心真如,皆同具有清净真如佛性,皆同具有如来智慧德相,平等平等,
毫无差别。大乘菩萨依观自他有情的如来藏自体真如性修止观,能具有妙观察智跟平等
性智的般若智慧,能修大乘止观来观待众生因为无明遮障缘故而忘失本心,因此造作诸
业而世世流转生死,受了无尽的苦无法出离;所以大乘菩萨能够渐次发起广修众善、利
乐众生的大悲心。这也是大乘菩萨所修止观,也是在悟后能真实体会 世尊示现人间的
本怀,能体会 世尊不忍众生苦,而将出离二种生死苦的三乘菩提法道,经四十九年,
三转法轮来教化众生的大慈悲心;依大乘止观能够感念 世尊大慈愍心与大悲心,乃发
起菩萨大誓愿力,要续佛慧命,将 世尊一代法教能继续在娑婆人间广大弘传,以利乐
末法众生,直至法灭为止。
大乘菩萨所修止观,如是能行众善、发起大悲心,更是因为见到了末法时期邪师说
法如恒河沙,有心学法的佛弟子大半被恶知识邪见所误导,而发起如是大悲心、大勇猛
心,不畏惧大法师们所具的名声以及邪见势力,而能出世破斥诸邪见。大乘菩萨转依所
证心真如—自心如来藏—修止观,能以慧眼识破末法诸邪见,尤其对末法时期误导修学
大众最严重的密宗喇嘛教他们所弘传的男女邪淫双身法;这样的外道法已经入窜佛门,
对他们法义的错谬之处,大乘菩萨能著书立说广为评破, 就是如法修大乘止观双运的大
地菩萨,能够乐修众善,发起了大悲心,不忍末法众生苦、不忍末法众生被邪见的错误
教授所误导而出世作狮子吼,才能够渐次消弭诸方邪见。这样的大乘菩萨能乐修众善、
发起广大悲心,都是依往世入初地前所发十无尽愿,依这个大誓愿而发起了大勇猛心、
大悲心,世世在娑婆住世续佛慧命,将 世尊一代法教,由古天竺传到中土乃至延续到
今日。
十无尽愿的愿力广大不可思议。《华严经》卷34,世尊有这一段开示:
佛子!菩萨住此欢喜地,能成就如是大誓愿、如是大勇猛、如是大作用,所谓:“
生广大清净决定解,以一切供养之具,恭敬供养一切诸佛,令无有余;广大如法界,究
竟如虚空,尽未来际一切劫数无有休息。”又发大愿:“愿受一切佛法轮,愿摄一切佛
菩提,愿护一切诸佛教,愿持一切诸佛法。”
若众生界尽,我愿乃尽;若世界乃至世间转法转智转界尽,我愿乃尽。而众生界不
可尽,乃至世间转法转智转界不可尽故,我此大愿善根无有穷尽。(《大方广佛华严经
》卷34)
这经文颇长,时间关系,没有办法全部为大家引用,总合说:这十大愿就是供养愿
、受持愿、转法轮愿、修行愿、成熟愿、承事愿、净土愿、不离愿以及利益愿,以及最
后的正觉愿。
上段《华严》经文大意在讲:住欢喜地,已经登入初地阶位的菩萨,才能够成就这
样的大誓愿;比如第一大愿的供养愿文说:要以一切供养之具,恭敬供养十方一切诸佛
,而所发此供养愿,愿力如十方法界,广大无边。此愿是究竟大愿,如虚空从无穷尽,
此愿也是尽未来无量劫数无有穷尽,永不休息。而第二个大愿是受持愿,发愿要受持一
切佛法轮,愿摄一切佛菩提法道,发大愿心要护持一切诸佛正教,受持一切诸佛正法。
经文后面总结说,这十大愿都是若众生界尽,我愿乃尽;而众生无量、无边、不可得尽
,所以所有十大愿都是尽未来无量、无际、无有穷尽。只有如 导师这样的地上菩萨,
在往昔入地时,勇猛地发起这十无尽大愿,也依所发十无尽愿,尤其依第二受持愿力的
缘故,而世世受生娑婆人间,以续佛慧命来护持 世尊一代佛法正教;特别是在 世尊法
教进入末法时期之后,开始有了邪淫双身法喇嘛教入窜到佛门,经过了几百年之后,佛
教内部开始产生了质变,喇嘛教渐次侵蚀了佛教资源,也逐渐要取代 世尊一代佛法正
教,佛正法命脉已细若悬丝,大菩萨有鉴于此,也因为受持愿力的缘故,更因为 世尊
咐嘱的缘故,也因为不忍众生被邪见误导的缘故,不忍圣教渐次衰微的缘故,而出世破
斥这外道邪淫法教,以复兴一代佛法正教。
为了续佛慧命,为了救护众生法身慧命不被密宗喇嘛教这错误双身法所葬送,而能
不畏惧得罪诸方大师,乃至不畏惧密宗喇嘛教这广大势力而能出世作狮子吼,消弭诸方
邪见,这就是马鸣菩萨论中所说:不会偏于止或偏于观,能依如来藏自体的真如性修止
观双运之法,而生起大悲心的大乘圣位菩萨。论文中说到:偏于止不修观会让心沉没,
更不会乐于修学造众善之业,也没办法发起大悲心救护众生,这样子偏于一边的错误修
法,在末法时代的今日是极为常见。我们看到了当代许多佛教大法师们,虽然已经眼见
喇嘛教这外道邪淫法正广泛的误导学法大众,乃至全球佛教界都已经把密宗喇嘛教当成
是佛法的正统,却还是只是想作个滥好人,不愿或不敢得罪势力庞大的密宗喇嘛教,也
不愿为救护众生法身慧命而发言,或著书立说来破斥喇嘛教外道邪淫双身法教;这都是
论文中所谈到的,因为偏于止不修观而产生的无法发起大悲心的过失。所有修学大乘止
观,应当依马鸣菩萨的教导,依止观双运而修来发起大悲心,一同为护持 世尊一代法
教,来破斥喇嘛教的邪见,把喇嘛教这种邪淫外道双身法赶出佛门,那么末法时代的佛
教还是很有希望,正法也能长久住世。
前面说到依止观双运而修才是正确的法教;但进入末法时期,这样的止观双运而修
也被喇嘛教所滥用——引进外道邪淫的双身法当中,它的目的是要让学法大众误会:这
外道双身法也是依马鸣菩萨教导的止观双运而修,也是佛法教的一种。喇嘛教怎么样套
用佛法止观双运的名相用在它的外道邪淫双身法当中来误导有心修学佛正法者?这个地
方也有必要为大家作说明,让学法人可以认清男女双身法中的止观双运不是佛的教授、
不是佛法,是外道邪淫法教。在喇嘛教宗喀巴所著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后半部,有谈
到如何来修止观,当中就是在教如何在男女双身法中修止观,只是他们所用名相很隐讳
,看来很像佛法名相,实际上都在谈双身法中修止修观的方法。这样的止观双运,跟马
鸣菩萨所说正法中的止观双运完全不相关,当然不是佛法;《广论》当中有一段引用寂
天来谈双身法修止观的问答:
答:“此说观前修止者,非说引生正见通达无我须先修止。虽无止者,亦能生正见
故。又此正见内生强力之感觉,亦不须以止为先;以无止者,仅以观慧数数思择,此亦
能生强力感觉,无所违故。”(《菩提道次第广论》卷14)
这文意是在讲,寂天所说:先修止后修观,并不是要通达无上瑜伽男女双修时所成
就的所谓无我空正见而必须先修止;因为尚未证得无上瑜伽止的人,也能生起正见的缘
故。再来说这空正见内生起强力男女双身法中乐触的觉受,也未必要先修止;也就是说
没有得无上瑜伽男女双修中“止”的人,只要在双修乐空双运时,去观察双身法之乐受
,在当时不断思惟简择,也同样能生起强力男女双修时的乐触觉受,这是不会有所违背
的。所以,《广论》后面章节所谈的止观方法,都在谈怎么样在男女双身法中修止观。
上段文中所谈修止修观,意思就是说要去住在双身法乐空双运境界中,才能够观察如何
引生快乐的强力感觉;也就是要修男女乐空双运中去体会这乐触的觉受,这乐空的觉受
生起而安止于其中,再以观察慧思惟简择修行,促使乐空不二的轻安觉受,来得以成就
所谓强力感觉,这才是正确的修止跟观慧。所以密宗喇嘛教这样的止观双运,是在行男
女双身法淫事中去修所谓的止观双运;所谓双运是在说男女双身法淫事中去作种种的动
作,来使男女双方达到所谓的“等至”,这当然不在讲禅定中的等至——入到禅定定境
当中;是在说双修时,男女同时达到最大淫乐觉受的境界中,想象淫乐中快乐觉受也是
空无一物,说这是证空性,说这个时候是证乐空不二,而这双修过程就是进行双运。密
宗喇嘛教在男女双修中套用种种名相,如止观、双运、等至、空性,这都跟佛法实证全
不相关,只是外道法入窜正法中,目的是要将男女双身邪淫法道来取代佛的正法,最终
会使佛正法全面外道化,使 世尊的佛法提早入灭,所有修学者应当谨慎思辨简择,不
被误导。
正村 止观双运
1 (共1页)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梵行求止与观
止观之最严重的岔路念佛不在嘴,参禅不在腿
紫薇圣人李洪志 --- 紫薇圣人就是李洪志大师 ZT宇宙中最伟大的工程
[合集] 止禅与观禅的差别六百年来佛教只剩下解脱道 而且还是错误解脱道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喇嘛廟的大老二
止:必要的基础及其方向转:為什麼經常有喇嘛性侵女信徒的事件發生?
佛法和心理学我觉得更接近说说个人对藏传佛教的看法 (一) 关于教义和双修
非是较量长短喇嘛教「歡喜佛」雙身法為何不再是秘密了 ?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止观话题: 双运话题: 修止话题: 佛法话题: 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