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g 发帖数: 1 | |
S*****g 发帖数: 1 | 2 【唯识学堂(一)】“唯识学”,涵盖了宇宙中的所有现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S4HzoT3lUs&t=88s
唯识学是什么呢?是迄今为止最为完备的一种体系。这个体系把宇宙当中的,种种现象
都涵盖殆尽,而且里面条理非常清晰。
应该来说,大部分人都知道《西游记》,也大部分人知道唐僧。唐僧作为一个非常卓越
的偷渡者,他去不是为了自己去办理移民,也不是去为了追求自己的个人解脱,而是为
了把大乘佛法带回中国,这是比较笼统的一种说法。实际上,他当时去的时候,是有一
个很明确的目的,就是要取到一部经,严格上那是一部论。这部论是什么呢?是《瑜伽
师地论》。
《瑜伽师地论》,应该很少人听说过,《瑜伽师地论》实际上是唯识学的一个基础经典
。唯识学《瑜伽师地论》,“瑜伽”就是我平时练瑜伽那两个字,“师地” 是老师的
“师”,土地的“地”,论就是议论的“论”。《瑜伽师地论》,因为我带有一点口音
,所以比较关键的字眼我就拆开来说。
唯识学是什么呢?是迄今为止最为完备的一种体系。这个体系把宇宙当中的,种种现象
都涵盖殆尽,而且里面条理非常清晰,这是唯识学。我们在解题—唯识学与艺术创作,
所以先说唯识学是什么。
佛教,我们平时所接触到的,是各种各样的宗教行为,这些东西我们接触得比较多的。
而佛教里面有一些相对成系统的理论系统的,一般认为有四大种类:第一大种类跟第二
大种类,都是小乘佛教里边的,就是“有部”和“经量部”这两个种类。第三个是“中
观”,第四个是“唯识”。大家比较熟悉的藏传佛教,更多的是中观,再在中观学的角
度上吸收了唯识的一些内容。而唯识在历史上是最晚出现的,最晚出现的东西必然涵盖
着对早期内容的补充和超越,这是唯识学。 |
S*****g 发帖数: 1 | 3 【唯识学堂(二)】一句话读懂生命意识的内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nsHbXVOv-o
《理解唯识要义,把握好这句话》
唯识的要义用一句话把它概括,叫“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五法”是什么呢?
是在下面一张图上,相、名、分别、真如、正智、五法、五种。前面三种是属于,凡夫
界里面的状态。
后面两种只有开悟的人、开悟的众生、开悟的生命体、他才能够体会到,这五种方面涵
盖了,整个宇宙当中的种种种种,一切都在这五种里面。
“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八识” 就是八种意识。这个唯识学里面很特别的,
对我们人的生命状态,对个体生命的意识,做出了非常精细的分析,这个是将近两千年
前提出来的东西,要远远超越十七世纪以来的,西方心理学的种种种种的理论体系,那
中间这个历史跨度这么长,为什么后人没有办法去传承呢?因为这里面有些内容,不是
属于逻辑思维,可以推导的出来的,它是必须有体证才能体会得到的。
“八识二无我”,“二无我”,是——“人无我,法无我”,这都是一些术语。
那这上面这个图表是什么意思呢?大圆圈里面是“五位百法”,这个唯识学。对凡夫所
说的一种理论系统。就是这个宇宙空间,刚才那五法是包括了一种体系,这里面呢“五
位百法”,就是把种种的现象归纳成一百种。这一百种又分成五大类:第一大类是“心
”;第二大类是“心所”;第三是“色”,这个“色” 相当于物质和现象;第四类是
“不相应法,不相应行”;包括时间、空间各种各样的判断,生老、住、语言、次第、
和合、时间、方位、数量,这个都是属于“不相应行”法;还有一种叫“无为法”,这
是一种区分。
再看右边的那个表,里面是“百法”。每一项每一项每一个字里边,又可以细分出很多
的东西,光这些东西,就可以写成好几本厚厚的书,每一种分析下去,你会发现它已经
细得。比如说傲慢的“慢”。傲慢的“慢”,在这里边是属于烦恼心所的,从右边数到
左边是第四个,就是烦恼底下贪、嗔、痴、慢、疑、恶见,倒数第三个慢,傲慢的慢,
傲慢的慢,你看唯识里面这样分成七种,七种它里面又分成三个系列,其中有三种系列
是什么呢?
这个比较好理解,我比你强,我很傲慢,因为我比你强嘛,所以我看不上你,我可以傲
慢。这是第一种慢,这叫“慢”。
第二种:“过慢”。就是,我跟你水平一样,但是我也看不起你。还有这种时候.
第三种还有什么呢?我水平明明不如你,我也看不起你。其实我们平时很多,有第三种
现象,我们都不觉得它是傲慢,我们会认为这个是一种,自尊的一种类型,其实不是,
它也是一种傲慢。当我们看到别人比我们强的时候,我们也看不上人家,我们会找一大
堆的理由,来解释这个现象是合理的,我们这种心态是合理的。我们会认为:我如果有
他的条件,我会做得比他还好,我如果有他那样的父母、有他那样的社会关系、我如果
有他那样的机会、我会做得比他还好。明明这个此时此刻我们不如人家,我们还会找到
傲慢的理由,瞧不起人家的理由。这个唯识学对傲慢,一掰就掰成这么几种。
还有另外一个系列有四种,其中一种叫谦卑的卑,“卑慢”。就是认为自己就是不行,
我知道你是为了我好,也知道那个东西是很棒,但是我不是那块材料,你就不要努力了
,我也知道你是出于好心。总之就不往前走,也不认为自己是一块好材料,也不敢去尝
试,这种态度也是一种傲慢。因为这里边包含着什么?你不是全知的,不是遍知的,你
怎么可以来判断,你自己是属于什么样的层次呢?你怎么能够去判断,你的潜力到底是
什么样呢?其实这里面就包含着,一种糊里糊涂的判断,就认为自己是什么,自己的判
断是可靠的,所以看起来很谦卑,其实也是一种傲慢。
你看唯识学里边,而且这些东西都是,对于我们一般的人的那种心理分析,所以分析的
非常的精细,这是唯识学。这么好的东西,以前太少人知道了,所以今天我们一定要想
办法把它介绍给各位。 |
S*****g 发帖数: 1 | 4 【唯识学堂(三)】修行,修什么?——“转识成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XB17WkO9_8
“转识成智”,佛家里面的这种理论,包括唯识学它不是为了建构理论而建构。这些都
是为了来指导大家、指引大家走向自由,从现有的烦恼当中走向快乐。而且这种快乐,
必须是不需要任何附加条件的,自然而然、随时随地、无时不在的快乐。当然,在达到
那个最佳的状态当中,就像登山一样,你每往上登那么一小步,你的高度变化了,你的
境界、眼界就会开阔了,所以叫“步移景换”。
不需要等到最后,才能享受到最后的那个成果。所以唯识学里面讲的是“转识成智”。
这里面包含着一种判断——就是这个“识”。就是我们的意识、凡夫的意识是有颠倒的
,对各种各样的东西的认知,是错乱的、扭曲的。真正的智慧它是无颠倒的,就是如实
地去反映的。所以前面我们所介绍的唯识对种种现象的分析,是为了让大家认清楚本质
是这样,我们该怎么去做可以减少烦恼,这个过程就叫“转识成智”。
我以一个红线划分了两个天地,红线上面就是我们日常的状态,就是日常当中有“相”
,各种语言所指的事物的形状和相貌,也就是有各种各样的事物。“名”就是我们针对
各种事物,给它安立各种各样的名字,比如说这个是“瓶子” “矿泉水”,安了一个
名字。如果英文就是“Bottle”跟“Water”,这是名。但是一开始如果约定它叫杯子
,它就叫杯子。所以语言是一种约定,约定跟事物去对应,这是名。但往往这种语言,
跟这种东西的对应这个关系,我们认为它是铁定的,其实这里面就包含着陷阱,这个是
比较深了。在相、名的基础上,我们产生了种种的“分别”,分别是什么呢?感觉、知
觉、思考、情绪、种种的心理作用。一分别,我们遗忘了从名到相中间它是有信息渗漏
的,什么意思呢?比如像一堆火,我们给它安了一个名字叫“火”,但是我们说了一千
遍熊熊的烈火,我们的嘴也不会烧烂掉。因为,语言不是所指向的那个事物本身。所以
,经常用语言说说火它就弄出了一个圈套,其实那些圈套都是语言层面上的圈套,但是
我们平时我们经常,掉入了语言的圈套、不知道突破。我刚才说的这个东西,是禅宗里
面经常用到的一句话,所以,“相”、“名”、“分别”这是凡夫状态当中都在用的,
这个状态对于圣者来讲,对于达到红线底下那种状态的有情众生,这种境界的人他也在
用,只不过他在用的时候他能看清楚里面哪些东西是陷阱,哪些东西是有偏差,能够很
真实地把它给规避掉。
红线底下就是“真如”和“正智”,这是超越日常的认识。所谓的“超”,并不是说跑
到另外一个境界,另外一个天地,不是,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它不需要动,不需要改变
时间和空间,在这个里面就超越,在地超越。真如是什么呢?是为正确的智慧,所认知
的究竟真理,就是各种各样的真实相。真实相,并不是说有一个东西,独立在那个地方
,那个东西叫真实相,其他的东西不是。而是说这个真实相,就是每个东西都有它的真
实相,真实相在每个东西里面这个真如并没有离开你们,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在真如里面
。只不过是说我们不懂、不认知,所以感觉它很神秘。“正智”呢?就是跟“真如”相
对而言的一种主体,“真如”是客体。其实有一种境界,它们两者是不区分的,当你说
“真如”的时候你就说“真如”,当你说“正智”的时候就“正智”,因为它是合一。
说“合一”其实也都是勉强,因为它本来就是一。所以“正智”,是认识究竟真理的正
确智慧,这个我们听起来不太容易理解,,这也不奇怪,因为这个是属于那个境界的,
我们慢慢的将来有机会理解就是了。
大家看到中间蓝色的圈子,其实就是我们每个个体生命的宝藏。我们所有的东西都蕴藏
在这里面,包括我们命运的种子,我们各个方面的天赋,各种各样的东西都在里面。包
括我们现在做新的事,它也会熏成各种种子,也放到这里面去。所以,这个叫“阿赖耶
识”,这是第八识。
对于前生后世来讲,放在一个时间的系列,来讲这叫“异熟识”,但是,在讲异熟识的
情况下,是不包含外围的这些东西。灵感的种子就在这里面,但是记住画图的时候。它
好像是一个圆圈,它有边界。而实际上它是没有边界的。我们每个人的意识,第八识不
局限在你这个躯壳里面。这句话在座的如果是有修行者,就能体会到了,多了就不说了。
再往下这个红色的圈子“末那识”,这个是第七识,是“我执”的力量。作祟的就是它
,给我们带来种种烦恼的就是它,我们平时各种不高兴的根本的源头就是它。当然它的
形成也是因为,在阿赖耶识里面有相应的种子。所以出生以后,这个生命体出生以后,
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形成第七识,也就是我执就会出现,就像小孩子刚出生下来的时候
,他不知道什么叫“我”了。
慢慢的,他内在的种子,随着外在的助缘起来以后,他就确立了“我”,这是“我”的
,这是“你”的。“你”不能抢“我”的,“你”在批评“我”,“我”不高兴。“我
”认为是这样的,怎么样怎么样。
就像有的五六岁的小孩子,前些天我碰到一个小孩子,他吃一个粽子,他说这个粽子怎
么能是咸的呢,因为他喜欢吃甜的。他们怎么能够把粽子做成咸的呢,还让人吃不吃啊
?你看小小的,那么几岁的小孩其实“我执”、“法执”就已经很坚硬了。
粽子为什么不能是咸的呢?咸的有咸的味,甜的是甜的味,那么小他就开始起烦恼了,
一个粽子,一个咸的粽子让他起烦恼了,这就是因为我执已经出现了。但是如果是在两
岁的时候,他的“我执”还没确立的时候,他吃到这个怪怪的,觉得自己不喜欢吃就会
放掉,他不会多想就没有那么多的烦恼,所以这个就是“第七识”的一种表现。而我们
讲的灵感、灵感源,什么东西阻塞了我们的灵感?就在这个图里边。
外在的围着蓝色的、跟红色的边上的,第一圈叫意识。眼、耳、鼻、舌、身、意,这个
是前六识。所以六识,第七识、第八识,这个就构成了“八识系统”。
外在的种子“根身器界” ——色、声、香、味、触、法,这个就是外在的一种境界。
而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在创造着自己的世界自创世界。为什么呢?就好比同一个北京
,其实我们每个人心目当中的北京,都不一样。有的人心目中的北京是特别堵车;有的
人的心目当中北京是很凉爽,因为他出门就是车下车,就是空调房,很少暴露在烈日阳
光下,所以北京对他来讲是凉爽的;对有的人来讲北京是很不干净的;对有的人来讲北
京是很宽敞的;每个人都在创造着自己的北京。我们会说那是他的命运不一样,命运是
怎么来的,还是从“阿赖耶识”里边的种子出来的,遇到外缘慢慢就呈现出东西来。包
括我们的生命不是偶然的,你出生在什么环境,在什么地方都不是偶然的,这是八识系
统。
“三世流转,天才有源”,所以艺术创作里边,有很多是属于天才型的。他为什么会有
这种天才的力量呢?就是因为他有一个阿赖耶识的种子。为什么呢?因为在过去世、他
造过去的业,埋下的种子装在阿赖耶识里边,流转到现在世。所以在他小时候,“我执
”还不强的时候,会立刻像贝多芬,还有我们说的方仲永(写文章的方仲永),还有好
多这种天才师,他不是凭空而来的,是因为有它的前因后果。三世流转,所以现在世种
下什么,不断的形成一种循环,在未来出现什么。这是唯识学里面另外一个重要内容。 |
S*****g 发帖数: 1 | 5 【唯识学堂(四)】每个人都在创造着自己的世界——“九缘生眼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tQnmC_CwYI
这个图很有意思,是很核心,“九缘生识”。我这里面举的是“眼识”,就是说我们眼
睛看到一个东西,产生一个印象。这个印象它的本质,是我们依靠于我们的眼睛,对外
界的一种物象产生一种认知、一种判断。看起来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其实这里面可以把
它,分成九种要素,共同构成了一个眼识的判断。
第一种:“明”就是光亮、光线。现在,如果没有光线,你们看不到这个屏幕上的东西
,这是第一种。第二种:“空”、空间,如果你们眼睛贴着这个屏幕,你也看不见东西
。第三种:“境”,也就是外面要有东西给你看。如果外面没有那个东西,你也不会看
到某种东西。第四种:“作意”,也就是你想看,你有个念头想去看。因为有时候我们
特别专注,有些东西从我们眼前经过、我们都没看见,为什么?因为我们没作意,就是
没有看的念头起来。所以要你想看的时候才看得到的。第五种:“眼根”,你这个眼珠
子,还包括相应的视觉神经,还包括大脑里边的,这种相应的神经,神经原都要健全。
眼根也要参与,这是五种。这五种大家好理解,往下就比较深奥了。
第六种,是“意识”,我们的显意识。通常说的我们睡着了,我们就看不见了,或者我
们昏沉过去了。昏了、一下子晕了,也看不见。闷觉、昏沉都看不见东西,这是显意识
——第六识。第六意识它的功能是“分别依”,它是作为一种依靠,它的这个依靠的功
能是用来分别的叫“分别依”,这是专用术语。但是,这个专用术语,我这么一说你们
就清晰了,以后如果有接触到这个你就清楚了。
第七种叫“末那”,其实叫“末那识”。就是刚才说的“我执”的力量,这个叫“染净
依”,就是杂染。本来是清静的、干净的,因为有“末那识”的我执,什么是“我执”
呢?往下会涉及到。它就把这个本来很清静、很清楚的认知给染了。就好像我们戴着不
干净的眼镜一样,如果这个镜片是干净的话,我们看东西就清楚,但是第七识就像眼镜
一样,它上面有不干净的,所以我们透过它,看东西就不干净了,或者它是扭曲的、就
成不规则的透光镜,我们看外面的东西就是扭曲的,所以这个第七末那叫做“染净依”。
第八识是“赖耶”,就是刚才说的第八识,叫“阿赖耶识”,它是根本依。赖耶,是我
们这个生命体,这一期生命存在的一个,很根本的东西。有时候我们午休,或者稍微休
息的时候,身体会猛得抽动一下。那个时候,其实是第八识摄持了我们的身体,猛地抽
动了一下,因为其他的都休息了。第八识,对根身是有掌控的,那个时候它动一下,经
常是动一下后,你会发现整个人忽然间很清醒了,疲劳感全部消失了。这里面有秘密,
所说的秘密是、需要很细微的体会了,这是第八识。所以它是一个根本依,因为它是种
子的仓库。
所以,在这里面,除了根本依以外还有第九种,叫“种子”,就特定的种子。比如说你
看到这上面的字,如果之前你没有学过这个字,这些字眼、这些图形代表什么,你看了
也不认识。这些字、这些汉字、阿拉伯字,你能看懂,是因为你以前学过,以前学过是
因为,你以前学的时候熏成了种子,埋到了你的第八识心田里面。所以你看到外面这些
种子,它就呈现出来生成了现行。
所以,这九种东西构成了我们眼识的一个判断。
大家注意到了,你欣赏艺术作品、乃至于创作,其实这些要素都在的。比如说第九、“
种子”,胸中没有毛竹,没有竹子,你就画不出来竹。最起码,你胸中没有什么,最起
码需要找一个东西,找一个竹子在你面前让你看着,这个时候就是“现行熏种子”了。
那个种子生现形,是当下起作用的,缺哪一项都没办法完成。因为第七识是清净的,刚
才上面的图红线下达到“正智”、“真如的状况下,它也有第七识,不过它是清净的、
清楚的。所以“九缘生识”,大家注意到这是“生”,不是“成”。有的在讲的时候是
“成”,构成的“成”,其实也是对的。但是我们更愿意用“生”。它表明什么呢?我
们眼睛一个判断功能,不是凭空起来的,它是要很多种东西共同构成。缺一种,就没办
法进行,所以你就会知道,不是你的眼睛会看,不是那么简单地说。它还需要具备光亮
,空间,外在的境界,还有你以前还学过什么东西。所以,你光聪明,如果没有其他的
东西是没用的。说这个孩子很聪明,只能说他眼根敏锐,第六识敏锐。但是你如果不及
时的,往他的大脑里面,往他的八识心田里面,往这些里面再装新的东西,他还是成不
了什么气候的,即使他里边有“种子”,比如说他是天才,天才的钢琴手,你不给他一
架钢琴,他能弹得出来吗?是不是这样?天才也需要有条件显现出来。 |
S*****g 发帖数: 1 | 6 【唯识学堂(五)】诸缘和合,诸缘都是什么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ykXZFoak70
这个图很有意思,待会儿大家注意到,这里面还有一个角度,叫什么呢?看到增上缘、
亲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这里面涉及了四种缘。我们平时所说的随缘、因缘,其实
是概括的说法。如果要精细的话,按唯识学来讲因缘当中分成四种。
最中间的是“等无间缘”,上面是Tn-1,这是时间序列,就是“前一刹那、中间、后一
刹那”。这是放在时间序列里面,说有一个叫“等无间缘”。我们大家看到“无间道”
,无间就是没有间隙,就是一个挨一个、一个跟一个。所以我们心里边的念头,是一个
跟一个,不可能断掉的。
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一个跟一个的念头出来的时候,我们让这个念头保持相似、相续
。就是相似的内容,其实它是刹那生灭的。这个又是属于体证的内容,听起来有点儿费
劲。没关系,一听就过。
第二个是“增上缘”。你会看到,我那根竖的红线那一侧的,还有包括“第八识”,粘
连在这个红线上的,都是增上缘。所谓的“增上缘”是指外部条件。
真正的“亲因缘”,我们说的因缘,严格上来讲就是种子,第九种就是“亲因缘”。
还有一种叫“所缘缘”。也就是说外面要有,相应的东西让你去认知,让你去感受,你
缘它,这个“缘”就是所缘的缘,就是你缘他的缘。第一个“缘”是动词,第二个“缘
”是名词(所缘的缘)。所缘的缘,又分成“亲”和“疏”。这个就很细了,我们不说
了,不让大家难受。
所以,你看这个画一张是梵高的画,一张是八大山人的画。按照前面九缘生识,有些人
去临摹梵高的画最后疯了。为什么出现这个现象呢?是因为梵高的画作为外境,给他提
供了一种“缘”。他内在看这个画,被梵高这个画所散发出来的力量,熏成的种子埋入
了自己的心田。他自己的八识心田,又有其他的种子搅在一块。他没有办法切断,放不
下,所以就被这个画带着走了。带走了以后他自己就按捺不住了。八大山人的画,你看
他都是眼孔都是白多黑少。
其实也是他自己内心种子的,一种往外投射。所以我们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前面是唯识学的内容,往下我们把它给关联到一起。 |
S*****g 发帖数: 1 | 7 【唯识学堂(六)】什么在“消减”生命的创造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S32DnjopOA
我们平时听说过这么一句话:“艺术家是天才,是上帝,是疯子”。这三个称谓可以同
时具备,在时间上也有先后。等到他成名以后,或者是他自己获得了一种极度的自信以
后,他会找到上帝般的感觉。或者,他确确实实顶天立地了。但是到了一定程度以后,
他的灵感源出现枯竭了,或者是很难受了,想突破,想达到一个更高的状态,他没办法
突破的时候,就抓狂了。
这是时间序列上来讲,先是天才,然后成为上帝,最后抓狂,但不一定成疯子,这是时
间序列。同时而言。就是他既要有天才,也就是与生俱来那种天赋的种子,或者不断熏
成新的种子,同时又具备像上帝般的自信,能够创造出所谓的创造极致,就是自然流露
。只不过是从旁观者来看是创作。同时在一般的人看来,他怎么能够有这样的创意出来
?他简直是个疯子,这个“疯子”是一种很高的赞扬。这个人是个疯子,他出来的东西
真是没办法超越的,这是一种称呼。这些内容实际上都可以,按照我们刚才说的“八识
系统”“九缘生识”的思路去分析。而事实上,也是这样。我们不仅仅是找了一套名词
、概念体系去分析现象,不仅仅是这样。是什么影响了我们灵思的涌动?是什么堵塞了
我们灵感的喷发呢?
是“我执”。
这个“我执”它包括两个方面,对自我,叫“人我执”。就是自我的存在感,自我是优
越的,自我是要当主宰,自我是非常重要。“我某某很优越”,“我某某是中心点”,
“我某某必须很重要”,所有的东西都围绕“我某某展开”。不围绕着“我某某展开”
,我就不高兴。然后,采取种种因为不高兴、“”我要高兴的行动”去破坏、去努力,
这是人我执。
“法我执”就是认为所有的东西都是坚固不变的。任何东西都有体性,都是不变的,只
能是那样。比如说,猛地一说这个是“手机”。一看 “这个怎么可能是手机呢?这个
长的不像手机”。
这句话包含着“法我执”。万一它是一个新产品呢?确确实实是一个手机呢?拿着一个
手机给大家看,“这是一块砖头”。“这怎么可以是一块砖头呢?它是一块手机啊!”
。认为东西它是一成不变的,无论它的相状、形象、还是它的功能一成不变的,无论是
任何一个东西,都是一成不变的,这就叫“法我执”。
其实“法我执”里包括人我执的,它是向下包容的。其实这两个,不是严格的并列的概
念,这两者合起来总称“我执”。
那个 “我”的意思,那个我执的“我”,是指有主体、有自体,自己一个不变的主体
的意思。就是执着于万世万物,包括自己、包括人,有一个不变的东西。永恒不变的,
执着于永恒,这就叫“我执”。比如说拿一块豆腐去垫一下桌腿,我们首先想到“这怎
么可能呢?”,“那怎么可能呢?”。怎么不可能呢?把那个豆腐放冰箱里边冷冻一下
。冻豆腐当然可以用来垫桌腿了。冻豆腐嘛,豆腐是很软,但是我可以去冷冻一下。手
机怎么不可以当砖头呢?当然可以了!
这个怎么不可以当成手机呢?当然可以了!总有一天是可以的,机缘成熟它就可以了,
一切的东西都要在因缘下对待。换一句话,换白话来讲就是,要在特定的条件下对待,
任何东西都是有它的特定条件。比如有一个人说“我五分钟就到”,约定,你发现五分
钟没到,你就说他失信,就说他爽约。其实不要这样子,你应该这么想他为什么五分钟
没到?有可能是他失信,也有可能是因为其他的原因。我们一上来就说这个人太不靠谱
了,其实这个就是“法执”,简单的一种线条推理。因为你忘了中间,有很多其他的条
件加入,所以这个事情会变化。这些原理总结起来就是,——一定要在因缘条件下对待
任何事情,任何事情都要放在特定的时间、空间点下去对待。
时间、空间点一变,所有东西都变了。比如像各位,半个小时前、一个小时前你们不认
识我。那么同样的一个你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内容。将之前的您画的一个圆圈,与现在
的你画的圈放在一起比较。其中有一条,现在的你见过苏某人的,这两者是不是就不一
样了?所以同一个你,其实严格上来讲,按照数理逻辑来讲已经是不一样了。所以一切
是无常的,都随时在变化当中。
所以,我们平时要经常往这个方面去想,这样我们就会恢复了,小时候的或者是更纯粹
的生机。因为我们知道《道德经》里面讲的“能婴儿呼?”也就是说有生命力的东西是
柔软的、是有弹性的、是有无限的可塑性的。当你变得坚硬的时候,性格变坚硬、变刚
强,思维变坚硬、 变刚强的时候,其实我们的生命力在下降了,我们的生机在消减。
那么在变坚硬、变刚强的时候,自己自我的优越感、自我的身份感,变坚硬、变刚强的
时候,你自在涌动的灵思就受到了干扰。因为你执着于特定的一个风格。执着于一个特
定的题材,执着一个特定的理念,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变僵硬了,你的灵感就会减少
。等到你自我的心识,你的“我执”厚到一定的程度,就会阻隔了阿赖耶识的种子,到
外界的通道。亲因缘种子的流转、生起现行的过程,就被我们的第七识——“末那染净
”依严重的干扰到。出来的东西就会像郭沫若晚年写的诗歌一样。他也想写出好的东西
,但是他的身份感,他当下的因缘种种的固定思维。让他没办法呈现出早年的那种灵思
。怎么办呢?突破、突破。 |
S*****g 发帖数: 1 | 8 【唯识学堂(七)】开启永无枯竭的生命力源泉——突破“我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5Zh3Hl9hpU
朱熹朱子有一句话:“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水渠的水很清澈,往往比
水塘里边的水要清澈,为什么呢?因为它有源头,而且源头是活水。所以我们要有源源
不断的灵感,就是要保持这个源头的舒畅。我们要像火山口喷发出泉水那样,你看我们
的地壳,那么厚它都能突破。为什么?当力量积攒到一定的程度,就是像地壳那么厚的
、也能够突破。我们的“我执”,就好比这个厚厚的地壳一样,包住了我们内在清净的
种子。怎么办?突破它。
怎么突破?突破之道,一个字“歇”。“歇即菩提”。 歇什么呢?歇下平时我们太多
的想法,把我们一些不相关的念头放下,这就叫“歇”。狂心顿歇,歇。因为我们平时
太多的想法,其实是没用的,比如说围绕着自我的身份的优越感,想出来种种,那都是
一些妄念。这些东西要放下,要歇,放下。我们很多的这种意识里面的东西,我们意识
里边的东西有一些是受“第七识”干扰非常严重。所以很多的想法都是扭曲的,我们想
得太多了。这些念头就叫做“妄念”,这些东西把它给放下,这叫“歇”。
我们平时所说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大家想着的是真正的杀猪刀,有形有相的刀
,放下就成佛。其实这仅仅是非常狭隘的一面,真正的屠刀,更深刻一点的就是我们的
“妄念”——就是平时我们想太多了。比如,像在家里面先生没回来,没有找回来我们
女同胞,就想自己的先生会怎么样、怎么样,都是想太多了。这些念头其实就是“妄念
”,为什么说它是“妄念”呢?因为你每一个念头,它都要占据时间。一个念头有时候
一想一大串出去,好几秒过去了,而生命就是被这么一段一段的切掉。因为生命是由一
秒一秒构成的,你一个念头,就是好比一把屠刀切了一下,把你的生命一点一点的切掉
。所以这个“妄念”很可怕。所以你如果放下妄念,内在的一种很清净的智慧,就显现
出来了,所以我们说的很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歇”,叫放下。
第二种方法叫“如是”。你说“放下,我找不着感觉”,我告诉你“如是”。“如是”
这个“是”,是实事求是的是。按照事情本来的样子去走、去做。其实也是说不要多想
了,要尊重客观规律了,不要想太多了。优越的身份感让艺术家,没办法很轻松地创作
,他自我的维持自己一个风格,所以没办法很自在地流淌。还有跟别人的合约的种种约
定,为了让他们的作品在市场上标高,所以要限量底地创作,搞得很辛苦,其实这个东
西都是一种外在的执。所以要“如是”,很真实地去面对宇宙法界,自在的那股洪流,
那股盎然的生机,如是地去走。
这个就像《金刚经》里面有一句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
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如是地去走,如是地去做,如是知,如是觉,如
是行,自然而然的、慢慢的你就会自在了,从你手上出来东西,就会是盎然的生机、是
一种流动感。这个是更深的一个方法。
我们大家都熟悉像“观世音”等这些名号。其实这个里面都是包含着一种,怎么打开自
己内在的觉性。内在的觉性、当然就是灵感了,怎么打开?观世音,其实是观想音声,
观想音声其实是一种方法,是可操作的。我们剥掉宗教信仰,顶礼膜拜的这一层来看操
作的这一层:
第一层“初于所闻,入流忘所”。就是我们能够听到,我们所听到的东西,这个所听到
的东西叫“所”。这个是所闻所听闻的东西叫所闻。我们的听闻像一股流动的水一样,
入流忘所。进入这个以后,就会忘掉所闻所听到的内容,就是听而不闻。我听到这个声
音,但是不去分辨,这个声音里边是什么意思,分辨声音是好听,还是不好听———“
入流忘所” 。
“所入即寂”。能够入流了,我们讲“入流”,你要入流。这个东西“入流”吗?那个
人“入流”吗?入主流,我们这里面讲的是,入因缘的洪流当中。刚才所说的“九缘生
识”的那个洪流,其实它是一股像河流一样的洪流,是很多东西的在共同构成的。入流
了,就会达到什么?“所入即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这是打坐的时候入定,初步
入定以后就能体验到的境界。
“如是渐增”。就按照这种方法,慢慢力量越来越足了以后,“闻所闻尽”。这个也是
一种意识,
就是能闻、所闻(能听 所听),的这种分别都不起来了。
“尽闻不住”,不住在这里面。“觉所觉空”,实际上这个是唯识里面的。可以用唯识
学的“见分”、“相分”。这个太专业了,不说了。
“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即灭,寂灭现前”。这个“寂灭”,是涅磐的意思
“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二殊胜是:一者上合,也就是达到这种
证悟的证量;二者是能体会到有慈悲心。
好,我讲的内容就这些。 |
S*****g 发帖数: 1 | 9 【唯识学堂(八)】从“气”上,体会曾国藩、李鸿章、乾隆的书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BJiWq7asp0
唯识学与艺术创作,打开灵感之源。
在座的各位对艺术都不会陌生的,甚至都是高手。今天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艺术,我先
用这个画面来看。“气”这个字让大家联想到,我们中国传统的美学理论—气、韵、意
境。我们这边也不从这个角度说,而从另外一种带有“体证式”的角度来说,就是你们
的身心,可以跟这些艺术作品,直接产生一种交感、互动,这个角度来说,从这个角度
来看艺术,看艺术创作,来欣赏艺术品。
怎么看呢?
这上面有三幅对联,三幅对联所直观的,呈现出来的气息是不同的。画面最左边的是曾
国藩的字。曾国藩,大家知道,在清朝中后期的时候,他带领的湘军,维护了中华文化
的道统。因为,当时太平天国用拜上帝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精髓,造成了巨大的
冲击,对中国文化一些传承下来的设施,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所以现在再回过头来看当
时曾国藩那帮人马,所写出来的讨逆檄文,可能我们现在的角度会不一样。因为现在这
个时代相对来讲,我们在意识形态会比较松动,大家换一个角度再去看一下。你看曾国
藩到底是为了,维护满族人的统治、还是为了维护中国文化的道统,他是出于何种目的
去组织湘军?大家看一下,你能体会到是不一样的。曾国藩他对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
传承是相当到位,他是这么一个文化心性背景,你看他的字,笔法上的传承与整个气息
上的清静,很清晰。
我们看最右边的字,应该从技法上来讲,他比曾国藩的还要细腻,是谁的字呢?是李鸿
章的字,从他们的社会成就上来讲,至少是不分上下,可以这么讲。但是你能看到李鸿
章的字充满了更多的运作和安排,他过得比较苦,所以他的字跟曾国藩的相比,又散发
出一种比较苦的气息。我们说到这个“气”,我们不要落入技法上的分析,而是直观的
眼睛一看到你感受到什么,从这个方面去感受。
正中间的这一幅字,是谁写的呢?是乾隆。你看他作为一个帝王,他可以不讲究技法,
也可以肆意而为,所以他的字,有人看好像是纯阳的(阴阳),纯阳的,他不需要太多
的安排,他可以横来竖往。但是他又想附庸风雅,所以有时候有些地方,他也是有一种
微微的痕迹。
这三幅字的气息看起来就很清晰了,如果说你们家的房子里边的客厅,要放一幅字,我
们更多的是会推荐放曾国藩的字,极少数的情况下会推荐挂乾隆的字,大多数情况下不
推荐挂李鸿章的字。为什么?因为这种气息,会对现场造成一种相互的影响。当你看到
不同的字的时候,你内心会跟这个字产生一种互动,无形当中会受到它的影响,这是我
们所说的“气”。
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面,艺术创作也是讲究“气”,中医里面针灸里面也是讲究“气”
,风水里面也是讲究“气”,方方面面都是讲究“气”。我用这一页纸,就是这个内容
告诉大家,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有很多很新鲜的角度,可以去看艺术创作,可以去欣
赏艺术品。尤其这里面我们要注意到的“体证”—就是身体实证到体,证这个方面的力
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