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M*V 发帖数: 3205 | 1 发信人: brihand (brihand),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重庆组织两万大学生暑期带薪实习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l 5 20:25:54 2011, 美东)
重庆组织两万大学生暑期带薪实习
http://www.sina.com.cn
暑假将至,重庆市两万多名大学生即将开始带薪实习,在社会这个大课堂,呼吸田
野的泥土气息、感受厂房的机器轰鸣、体味象牙塔外的世界……
此前,该市为全市大学生提供超过2.2万个暑期带薪实习岗位,涉及87个市直机关
、392个国有企业和41个民营企业。这些岗位已按照学生自愿和经济困难学生优先的原
则组织学生报名参加,参加者将获得保险。
去年,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做好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通知
》。近30年来,由省级党委、政府发布文件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进行专题部署,殊为
罕见。
以此为标志,重庆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提升到“一项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工作”、“关
系到我们是否后继有人”的高度来推进。
在实际操作中,重庆官方推动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被具体化为“六个一”:
在渝大学生就读期间要种100棵树;带薪实习1个月;到农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1个月、到企业或服务一线做工1个月;开展学军1个月;撰写1篇有价值的社会调研报告。
并非每个大学生都必须参加“六个一”的全部项目,可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但
每名大学生4年在校期间需参加不少于4个月的社会实践。
重庆首创的大学生带薪实习制度是“六个一”举措之一,已于去年寒暑假开始付诸
实施,大学生获得了每人每天至少40元的生活补助。
中国高等教育最受诟病的问题之一是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脱节,部分学生的实习环
节异化为找工作,缺乏真正的社会实践。重庆官方强力推进的创新举措,有望为多年来
困扰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工作机制、政策措施和财力保障等深层次难题找到破解之道。
公厕成为成长的一处驿站
对于很多参加了带薪实习的重庆大学生而言,实践的经历“终身难忘”。
重庆大学的王娇在南岸区环境卫生管理所实习,被安排到一所公厕打扫卫生。
“同样是带薪实习,别人坐办公室,我扫公厕,旁边还是垃圾站,不时飘来阵阵臭
味,最初,我总觉得面子上过不去,要是别人知道了还不笑话?”这位就读于“985院
校”的女生越想越憋屈。
最初,她只能硬着头皮做下去,“开始,我只是做做样子”。
别人看着她不专业的装扮和不熟练的动作,议论纷纷。“难道这份别人都能做好的
事情,我就做不好?”王娇决心认真干下去,“不管是什么工作。”
在这里,她看见社区邻里礼貌的寒暄,心情逐渐开朗,“公厕保洁工作虽然相对辛
苦了一些,但我逐渐融入到周围居民中,体会到公厕给他们带来的方便,再也没有最初
的不适感”。
“现在,我从不忌讳自己曾在公厕实习,这段经历对我来说,不是羞辱,而是财富
。”她说,“在一线实践的经历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活体验,增强了自己与陌生人
沟通的能力,长了很多见识,更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收获实在太大了。我希望以
后还有能这样的实践机会。”
西南大学的徐飞在一家殡仪馆参加了20天的社会实践。最初,这个陌生而充满恐怖
感的地点让他觉得不安,但他很快就适应了这份工作,并获得了“在校园里不可想象的
宝贵精神财富”。
他说:“在那里,我经常看到子女送别长辈的悲伤,让我不由得联想到孝道,我把
在这个特殊岗位上的感悟告诉同学和亲友,大家都很认同,从而更加爱父母、爱长者、
爱他人。”
“我这才知道知识应该怎样运用于实践中”
参加“三进三同”社会实践活动,让西南政法大学的邬东在不经意间有了“顿悟”。
此前,他对留守儿童的了解,仅限于网络、电视的报道。通过村委会的帮助,他来
到了留守儿童颜丹丹的家中,一进门就被强烈震撼了:他从没有见过那么破旧的房子,
没有什么家具和电器,丹丹的房间没有窗户,只有一盏旧台灯可以看书学习。13岁的丹
丹,母亲离开了家,父亲常年在外打工,爷爷因病去世,她和体弱的老奶奶一起生活。
“在返回的路上,我感慨万千,相对于丹丹的家庭条件,我们几乎是‘饭来张口、
衣来伸手’,不知生活要好到什么程度。”联想到自己平时的一些行为,这位大学生深
感内疚,“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什么借口荒废自己的时间,不好好学习呢?”
重庆理工大学的张强,在实习中第一次真正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
躬行”的道理。
他在万达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实习。一天,在对一金属制品做热处理时,完成了淬火
工序,本应进行回火处理,但因为临近下班时间,他早已归心似箭,便将工件晾在空气
中,想等第二天来做剩下的处理工序。
不料,第二天一早,他回到车间时,发现工件已严重开裂变形,不能再进行后期处
理形成产品。“此时,我才想起老师给我们讲的知识和操作规程。直到犯了这次错误,
我才意识到,自己在学校的理论学习中,只注重学,却没有留意如何运用到实践中。通
过此事受益匪浅。”
重庆交通大学的唐明友在重庆建工集团南万高速公路A1标项目部社会实践,第一天
干下来,脖子上就留下了汗水蒸发后留下的盐渍。他每天还要和技术指导老师进白塔寺
隧道两次,隧道内的粉尘特别大,每次出来身上都是厚厚的一层尘土。
但在他看来,40多天实习生活留给自己的,不是工作多苦,而是收获多大。“我在
实践中找到了差距,学会了每天把模糊不清的地方记录下来,向实习指导老师请教,或
者回校后深入钻研。回到学校后,我听课更认真了,课余还会去图书馆查阅相关的资料
,因为实习让我知道:书到用时方恨少。”
“实习让孩子长大了”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认可。
“实习让孩子长大了,我们高兴了。”重庆邮电大学学生阎俊的母亲刘芳兰说,第
一次去实习那天,孩子拒绝了爸爸开车送他去的提议,自己扛着两大包行李走出家门,
“我第一次感觉到儿子突然长大了。以前,他在家什么都不会做,看到儿子能积极地投
身到实习锻炼中,我打心眼儿里高兴。”
“儿子到工厂负责包装搬运,每天工作至少10个小时,开始两天身体有些吃不消,
我心里非常担心,有点后悔不该让儿子去做这么重的体力活,真想把他接回来。”她说
,“第三天,我和他爸买了些药和水果给儿子送去,儿子很自豪地说没事了,已经好多
了,车间的班长还表扬了他。”
“他叫我们赶紧回家,因为中午没有休息的时间,马上又要进厂区了,不能和我们
一起吃饭。”她感叹道,“看来还是实践锻炼人,在家放假就睡懒觉的儿子在工厂有这
么强的组织纪律性真是不简单!”
重庆工商大学学生覃先婷的父亲覃绍林说,作为家长,就是希望孩子能有所作为,
能有自己的立足之地,“以前,我们为孩子做了很多打算,但孩子总是反感在我们为他
画好的圈子中生活。实习期间,孩子常打电话讲述自己在实习中所犯的错误,我们都笑
了,这说明孩子真的长大了,学会思考总结了”。
带着知识和热情参加社会实践的大学生,也给社会和他人带去了一缕清风。
沙坪坝区曾家镇白林村村民向时平接待重庆师范大学的学生到家里“三进三同”,
同吃同住同劳动一周。“我第一次和这么多的大学生住在一个屋檐下,这些孩子都很不
错,他们每天天一亮就起床,主动帮我家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喂养牲口,有些孩子还
抢着帮我去村口背柴,让我非常感动。”
“我自己的儿子都没有这么勤快过。听说这些孩子还和我们村的留守儿童结成了对
子,以后学习或生活有什么困难都可以找他们帮忙,真太让我感动了。很舍不得他们走
。”他说。
重庆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沙坪商场接纳了20名大学生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六个一
”活动,感觉获益良多:一是学生们在市场调查中提出的诸多良好建议将在商场的工作
中逐一被采纳;二是大学生本身就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见地为商场进一步了
解消费者的需求提供了良好素材;三是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有效提升了商场的社会形
象和美誉度。
大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知行合一
重庆大学生“六个一”社会实践活动,在教育界引起广泛好评。
重庆大学党委书记欧可平说,社会实践活动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和途
径,也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巨大推动力。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检验原有知识的同
时,又能从实践中获取新的知识,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另一方面通过辛勤的劳动为国家
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积极履行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实现个
人的价值。
西南政法大学党委书记张国林认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制度是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接
受锻炼,努力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举措,
是通过实践教育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一大创新。
“这种在基层的‘摸爬滚打’,使学生们可以亲眼目睹社会实际、亲耳聆听改革成
果、亲身感受自身缺点,从而有利于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重新审视自己的世界观和价
值观,形成坚定的信仰。同时,又能促进大学生知行合一。”他说。
重庆工商大学党委书记李春茹认为,育人是一个整体、系统而长期的工作,单靠学
校知识理论教育,单靠高校或者几方面的力量或环节,培养不出“知行合一、全面发展
”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该举措,整合了方方面面的力量,将全面、全员、全过程育人的理念落实到操作
层面。”她认为,“六个一”工程能打破理论与实践、知识与素质、校内与校外、城市
与农村、学生主观想象与社会客观实际、学生个体成才愿望与社会真正需求6个方面的
壁垒,真正实现育人目标与效果的统一。
中共重庆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委副主任赵为粮表示,大学生带薪实习是创新大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重要举措,有助于让大学生在劳动中培育与群众的情感,在实
践中感受知行合一。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