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发帖数: 1126 | 1 如果美国人到中国来旅游,并被安排观看一出京剧,之后接受媒体或什么人的访问谈京
剧,一般说来,听到的无非是些肤浅的,也没有什么任何实际意思的恭维之词。换言之
,有人到地主地盘上来,主人端出一些自认为很珍视的东西给客人品尝,这是一回事,
但如果把东西搬到别人的地盘上,并想验证一下对方是否真的喜欢,则得出的结果,很
有可能是完全另外一回事了。
自上世纪30年代,京剧被梅兰芳输送到美国,让为数很少的美国人开个眼界后,就再
也没有登陆到美国本土。那次美国之行,后来被国内很多媒体人渲染到了神化的高度。
什么梅兰芳变成了梅旋风啊,什么美国人惊叹于中国京剧之精美绝伦啊,什么京剧打败
好莱坞啊。几乎所有可能找到的赞美之词,都被毫无吝啬地使用上了。
但1981年,中国从“文革”中走出来,随之跟美国关系也正常,就有人组织了一次把
京剧送到美国去的文化活动。一是要把中国人民的友谊通过京剧传达给美国民众;再也
是想在“没有多少文化”的美国人面前再次展露一下千年古国的文明,三可能也是想把
梅旋风的风头在美国继续刮上一刮?
但很不幸,梅兰芳当年在美国进行的访问,现在看,并没有使京剧在美国人的心中扎
下根,好 |
l*****l 发帖数: 4170 | 2 有这种反应的老美,大概是正常的老美。试试让他们喝一口苦丁试试?估计人家要怪我
们害他了。有的中国戏曲里的表现手法,表演者不解释,初学者就是不明白。单雯有一
次在南大专门解释昆曲里怎么表现绿草如茵,扇子那么横过来一抖。简单的尚且如此,
复杂高深的就更不用说了。有些民族的东西是没有办法去普世的,人家不欣赏,也不代
表我们的民族的东西就不好了,因而有必要自卑起来。
可惜这文章没有好好地引用‘《纽约时报》1930年3月份的关于梅兰芳的报道'。倒是值
得一看,考据一下陈大导演那夸张的艺术表现和现实的距离究竟有多远。 |
L*******i 发帖数: 1126 | 3 迷的人自然就迷,不迷的人则是对牛弹琴,我想没必要让人家喜欢.
【在 l*****l 的大作中提到】 : 有这种反应的老美,大概是正常的老美。试试让他们喝一口苦丁试试?估计人家要怪我 : 们害他了。有的中国戏曲里的表现手法,表演者不解释,初学者就是不明白。单雯有一 : 次在南大专门解释昆曲里怎么表现绿草如茵,扇子那么横过来一抖。简单的尚且如此, : 复杂高深的就更不用说了。有些民族的东西是没有办法去普世的,人家不欣赏,也不代 : 表我们的民族的东西就不好了,因而有必要自卑起来。 : 可惜这文章没有好好地引用‘《纽约时报》1930年3月份的关于梅兰芳的报道'。倒是值 : 得一看,考据一下陈大导演那夸张的艺术表现和现实的距离究竟有多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