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Xiqu版 - 京剧老生的唱——以字行腔
相关主题
京剧老生的唱——以字行腔李胜素演的新剧把我雷得虎躯一振
京剧知识: 漫谈尖团字的识别关于京剧中的上口字 (转载)
关于口型与归韵的辩证思考Re: 我想咨询一下广东话的来源
京剧的唱功技巧Re: Amuka
漫谈尖团字的识别转一个越剧发声方法
东方早报:言归正传:底线在 京剧在所谓广东等地的马来方言更接近古汉语是荒谬的
扬昆简论 ZZ关于刘强东的性侵事件,一点看法。
纽约观戏录【2015读书】读冯唐的《飞鸟集》翻译自述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京剧话题: 韵母话题: 十三辙话题: 作曲话题: 四呼
进入Xiqu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i******n
发帖数: 538
1
我根据自己的回忆,再在网上把我删除了的文章,尽量的从新找一些回来。
中国传统作曲方法,简单地说是四个字:“依字行腔”。我们知道,中国人做律诗、律
句等时,非常讲究音韵美,而汉语有一个区别于其他语种的重要特征就是具有音韵美,
而音韵美是怎么产生的呢?就是因为汉字有声调。古汉语的声调是四种:平、上(shǎ
ng)、去、入,现代汉语也是四声:阴、阳、上、去。旧人在词作曲时,除了要求旋律
的动听外,也必须保证音韵美,因此,在作曲时,歌词中每个字的声调都必须考虑到,
某个字是平声,那唱出来也必须是平声,是上声,唱出来也必须是上声,去声、入声也
是如此。所谓字正腔圆的“字正”就是这个意思。在旧时中国,不管是根据韵书创制的
戏曲,还是一般的歌曲和用方言演唱的民歌,都必须遵循这条原则。
而西洋作曲方法呢,因为西方语言没有声调,因此在作曲时,只要考虑到旋律的动听,
演唱时将歌词填进去就行了。
清朝末年,西洋作曲法传入中国,一些“音乐新人”开始将这种作曲方法用于中国。他
们所创造的歌曲,就不再考虑到歌词的声调,而是根据歌词谱好曲子后,将歌词直接填
进去,错误的成为了“以字就腔”。所以民国初年,中国人刚刚接触到这种歌曲,许多
人,尤其是精通音律者就感到很不适应。比如李叔同那首送别的歌,曲子就是根据西洋
技法,“以字就腔”谱出来的,“长亭外,古道边”演唱时在很多初次接触到这种作曲
法的人耳中,根本就是四声错乱,成了“昌挺歪,古刀扁”;还有《松花江上》,其中
的“九一八”在唱的时候成了“纠尾(这个字北方读yǐ)巴”,当时,在精通音律者
中沦为笑谈。比较有名的《三国演义》的片头曲也是,如果按照中国传统的习惯,第一
句“滚滚长江东逝水”应该说四声还是分明的,可到了第二句“浪花淘尽英雄”就成了
“朗花掏今英兄”。因此那些人称[临江仙]就是这么唱的是错误的。在文革后期,一大
批京剧、昆曲名家将作曲的唐诗宋词演唱录音后给国家领导听,当时给这些诗词配曲的
工作是非常严谨,每一个字是什么音,怎么唱,都是一个个仔细审核、考订的。
当然,在当今中国音乐界,用的都是以字就腔这种受西洋影响的作曲方法,大家从小耳
濡目染,自然也不会有上面说的民国年间那些听惯了传统作曲法的、尤其是通晓音律的
人的感受,但做为一种知识,大家还是应该了解的。还有今天,京剧、昆曲等传统戏曲
的作曲,还是按照传统的依字行腔的方法,也是非常值得重视的。京剧为什么不能改去
古音和韵白,其根本原因就在这里。京剧不是歌剧,而是舞台剧目,她的唱是为了阐述
故事,而绝非单纯的表演。因此在京剧的唱腔中,“字”排在首位。而作为京剧四大行
当之首的老生,这一点最为重要。可以说,只要听懂了老生戏,就可以踏出一只脚,迈
入京剧的殿堂。
S********8
发帖数: 4466
2
鼓励,不过忙得话也别太耽误时间,呵呵
i******n
发帖数: 538
3
1、开口呼。开口呼发音时气流几乎无阻力,韵母无韵头。如ge(哥)、nan(南)、
kai(开)、zhao(照)、zhang(张)等字都是开口呼字;
2、齐齿呼。发音时气流以牙齿为阻力,韵头为i或韵母为i的称齐齿呼。如zi(子)、
jiang(江)、liang(梁)、miao(苗)、xiao(晓)、jie(结)等;
3、合口呼。发音时双唇微合,韵头为u或韵母为u的称合口呼。例如bu(布)、yuan(
员)、gua(瓜)、zhua(抓)、zhuang(庄)等;
4、撮口呼。发音时双唇撮起,韵母为ü或韵母的韵头为ü的称撮口呼。例如nü(女)
、jue(脚)、jun(军)、lü(绿)等称撮口呼字(中间两个字韵母中的ü已按拼音
规则改成u)。
旧时京剧界有“明四呼,辨五音,正四声”之说,又云:“凡读字五音为经,四呼为
纬,经纬分明,音乃清真”。京剧唱、念虽有行当和流派的不同,但别四呼,审五音,
正四声,出字、归韵、收声讲究气息,却是共同的。
京剧唱、念要求分清四呼的目的至少有两点:一是达到吐字清;二是达到口形正。四
呼是以吐字时的唇形来对韵母分类的。唇形的准确与否对正确的归韵极有关系。有些上
口字与北京音的区别就在于四呼上的不同。例如“妃”字,上口音读fi,是齐齿呼,而
北京音读fei,属开口呼;又如“哥”,上口音读guo,是合口呼,而北京音读ge,属开
口呼。另外,用四呼为术语,进行咬字方面的切磋交流要方便得多。例如一些字读音的
区别在哪里?用四呼的不同来表述非常清楚和方便:“王”和“黄”、“张”和“庄”
读音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开口呼,后者是合口呼,“办”和“卞”、“猫”和“苗”读音
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开口呼,后者是齐齿呼,如此等等。
四呼的不准或行腔中的任意变口形,往往会形成“截字”。《顾误录.度曲十病》一
书中指出:“一字出口,无论几许工尺,必得唱完,口不改样,至尾方收本字之韵,方
是此音节。若中间略一张合,已将字截为两处,单字唱成叠字矣。或工尺未完,收口太
早,下余工尺,仅有余腔,并无字面,此病易忽略,亟需审究”。吐字不清关键在声母
不清,而读字不准问题多出自韵母及四呼,当然还有声调问题。例如,“江”字不注意
,就会读成“几”和“昂”两个字。
四、十三辙
戏曲唱词讲究“合辙”,犹如吟诗赋词讲究“押韵”一样。诗韵称“韵目”,而戏辙
称“辙口”。这里的“韵”就是“辙”。把汉字的韵分成十三个部分,就称之为“十三
辙”。十三辙的分类法究竟何人所创?至今还搞不明白,有人说是接受了元代周德清的
《中原原韵》和后来《韵略易通》(明,兰茂著)以及《徐州十三韵》、《滕界十三韵
》等书的影响才形成的。到清代中叶,十三辙逐渐成为民间戏剧音韵的习惯分类术语,
并习惯上把唱词中的“韵”叫做“辙”,所谓“合辙”就是“押韵”。十三辙的分类法
从今天的角度看,和五音声母分类法一样,也有它的不尽科学、不尽合理的问题,由于
它在戏曲界的长期约定俗成,还是保留了这种提法和这种分类方法。
现代汉语有18个基本韵母,其中6个元音韵母:a、o、e、i、u、ü;4个复韵母:ai、
ei、ao、ou;5个鼻韵母:an、en、ang、eng、ong;3个其它韵母:er、ê、-i。以上
韵母与介母i、u、ü相拼又产生21个组合韵母:ia、ie、iao、iou(iu)、ian、ien(
in)、iang、ieng(ing)、iong、ua、uo、uai、uei(ui)、uan、uen、uang、ueng
、uong、üe、üan、üen(ün);另外还有两个方言韵母:io、iai。这样京剧字音
韵母应有41个韵母。但京剧独有的上口字把“庚青”部字大部分转入十三辙之“人臣辙
”,即eng、ing、ueng转并入en、in、un而形成韵白体系。
把以上41个韵母分成十三个部分,就成为十三辙,每辙用两个属于本辙的常用字作辙
名,它们分别为:摇条、梭波、江阳、姑苏、怀来、人臣、由求、灰堆、衣齐、发花、
言前、中东、捏斜。十三辙的归类虽然有些不大贴切,但长期以来约定俗成形成的归类
方法,成了京剧界内部的“大法”和交流方法,予以保留还是有好处的。
i******n
发帖数: 538
4
对十三辙不能混淆,最容易混淆的是人臣与中东、怀来与灰堆、言前与捏斜等辙。要熟
记辙名,以便作为术语交流。这十三辙可以以“劳模江福才,兴修水利,大办农业”一
句话十三个字连起来分别记忆摇条、梭波、江阳、姑苏、怀来、人臣、由求、灰堆、衣
齐、发花、言前、中东、捏斜这十三个辙。
前面提到十三辙的归类有不大贴切的问题,这儿举例说明。比如同为梭波辙的o和e两
韵,是不尽押韵的;衣齐辙有i、-i、er、ü四韵同为一辙,确实牵强附会;又如eng
和ong同归中东辙,也是不合适的。有的专家干脆把十八个基本韵均单列,用十八种人
或动物为辙名:一狮(-i)、二鲨(a)、三驼(o)、四蛇(e)、五蝶(ie)、六豺
(ai)、七龟(ei)、八猫(ao)、九猴(ou)、十蝉(an)、十一人(en)、十二狼
(ang)、十三僧(eng)、十四龙(ong)、十五儿(er)、十六鸡(i)、十七乌(u
)、十八鱼(ü)。但我认为这样单列固然比较贴切,然而不如在原有基础上,把其中
不贴切的韵另起辙名,变成十八辙。即把e分离出梭波辙,另列“勒色辙”;-i、er、
ü分离衣齐辙,分别另起“知师辙”、“儿耳辙”和“渔具辙”辙名;把eng分离出中
东辙,另列“崩腾辙”。不过,这是本人的“一厢情愿”,相信不会取得多少人的赞同

十三辙或十八辙押韵作用在京剧唱词中的体现,最明显的是在各句中的末字,京剧唱
词每句末字一般都要用同一个辙韵。不仅如此,还要做到上句(单数句)末字为仄声(
上声、去声),下句(双数句)末字为平声(阴平、阳平)。对下句要求更为严格,不
仅不能“跑辙”,而且一般要是平声。
编写唱词要合辙(押韵),可用做韵脚的字越多,编词就越方便,反之就比较困难。
所涵字数多的辙韵叫“宽韵”,所涵字数少的辙韵叫“窄韵”,字数极少的辙韵又叫“
险韵”。在十三个辙韵中,言前、中东、人臣、江阳四辙是“宽韵”;梭波、发花二辙
次之,也可算“宽韵”;其余灰堆、摇条、由求、衣齐、怀来、姑苏六辙是“窄韵”;
捏斜辙只有几个字,是“险韵”。我们平常接触的唱词,合前四辙的居多,合其余各辙
的相对地少,尤其是合姑苏、衣齐、捏斜三辙的字更少。
京剧唱词中有不合辙现象叫“翘辙”,演唱者归错韵叫“跑辙”、“乱辙”。要防止
演唱过程中的咬字失误,要下功夫学习掌握汉语拼音知识。许多前辈艺人的口授心传,
由于传授者与接受者双方之间的种种原因,往往造成误传、误受。通过汉语拼音知识的
分析、解释,京剧的字音问题就会变得非常简单、明了,而且容易做到掌握上的系统化
、规范化。
S****9
发帖数: 8108
5
赞,太让人感动了,这是不是就叫破镜重圆啊?
u***d
发帖数: 851
6
俏佳人扭捏出房来东西南北坐
可以这样练习十三辙

eng
u

【在 i******n 的大作中提到】
: 对十三辙不能混淆,最容易混淆的是人臣与中东、怀来与灰堆、言前与捏斜等辙。要熟
: 记辙名,以便作为术语交流。这十三辙可以以“劳模江福才,兴修水利,大办农业”一
: 句话十三个字连起来分别记忆摇条、梭波、江阳、姑苏、怀来、人臣、由求、灰堆、衣
: 齐、发花、言前、中东、捏斜这十三个辙。
: 前面提到十三辙的归类有不大贴切的问题,这儿举例说明。比如同为梭波辙的o和e两
: 韵,是不尽押韵的;衣齐辙有i、-i、er、ü四韵同为一辙,确实牵强附会;又如eng
: 和ong同归中东辙,也是不合适的。有的专家干脆把十八个基本韵均单列,用十八种人
: 或动物为辙名:一狮(-i)、二鲨(a)、三驼(o)、四蛇(e)、五蝶(ie)、六豺
: (ai)、七龟(ei)、八猫(ao)、九猴(ou)、十蝉(an)、十一人(en)、十二狼
: (ang)、十三僧(eng)、十四龙(ong)、十五儿(er)、十六鸡(i)、十七乌(u

1 (共1页)
进入Xiqu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2015读书】读冯唐的《飞鸟集》翻译自述漫谈尖团字的识别
中国十大最难懂的方言排行:你家乡到底排第几?东方早报:言归正传:底线在 京剧在
宋丹丹再引争议,年龄大成演技问题?她的回答才是识大体扬昆简论 ZZ
为什么汉语里有些发音没有被利用?纽约观戏录
京剧老生的唱——以字行腔李胜素演的新剧把我雷得虎躯一振
京剧知识: 漫谈尖团字的识别关于京剧中的上口字 (转载)
关于口型与归韵的辩证思考Re: 我想咨询一下广东话的来源
京剧的唱功技巧Re: Amuka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京剧话题: 韵母话题: 十三辙话题: 作曲话题: 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