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_FilmStudies版 - [转载]影评:《生命之树》
相关主题
从电影生命树,看虎爸的成与败 [ZZ]【每月一影】A Serious Man:难得糊涂
Lalaphin的观影记录第四届亚洲电影大奖获奖名单
以虎皮大旗的名义这三人挺有水平的
南方的女人——The HelpCannes Film Festival 2011
富二代投资电影aixiaoke,进来~
正月cult十五(17)大伙看懂库布里克的the shining了么
十年十佳李安:漂在中年的海上 (转载)
宫崎骏的动画电影我装了四年B,才能和你一起聊电影 (转载)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之树话题: 生命话题: 影片话题: 马力克话题: 杰克
1 (共1页)
b****9
发帖数: 9
1
2011年 06月 14日 08:06 WSJ by Joe Morgenstern
如果没有“视觉滞留”——即人眼短暂保留特定图像的能力——的存在,电影就根本动
不起来。然而,图像也会滞留在我们的记忆当中,并不断以神秘的方式感动着我们。导
演泰伦斯•马力克(Terrence Malick)的新片《生命之树》(The Tree of Life)—
—他四十年导演生涯中执导的第五部作品——制作精美但又让人有些郁闷。影片中有许
多壮丽磅礴的画面:喷流的火山、翻滚的喷泉、嘶嘶作响的火山喷气孔、通过哈勃望远
镜看到的漩涡星云,等等。另一些画面则浩瀚而深邃:《生命之树》超越了以往的表现
手法,设下了新的艺术高度。一些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画面,恰恰是那些转瞬即逝的景
象:窗 在微风中轻舞,新生婴儿的小脚被父亲的手环抱着,母亲充满喜悦的抒情舞蹈
,父亲夜晚关上年幼儿子卧室的台灯。
微小与宏大,永恒与瞬间,艺术作品中的这种两极冲突是对循规蹈矩生活的公然藐视。
(这部影片能赢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最佳影片奖”,无疑部分得益于马力克长期
以来对主流传统的蔑视。)《生命之树》回归本源,是对20世纪50年代德克萨斯州某小
镇上一个普通家庭的生活的意识流沉思——强烈但又并非自传体式。布拉德•皮
特(Brad Pitt)和洁西嘉•查斯坦(Jessica Chastain)饰演一对夫妻,在片中仅仅
被称为奥布莱恩先生和奥布莱恩太太(Mr. and Mrs. O'Brien)。亨特•麦克拉肯(
Hunter McCracken)饰演幼年的杰克(Jack),家中三个儿子中的长子。(肖恩•潘
(Sean Penn)饰演成年的杰克。)影片中三个主要人物——父亲、母亲和长子——被刻
画得活灵活现,尤其是表演不落俗套,令人惊叹不已。片中的对白很少,剧本在很多情
节和明显冲突上都选择了留白。(摄影师艾曼努尔•卢贝兹基(Emmanuel Lubezki
)的镜头精彩纷呈,既有细腻的柔和画面,又有张力十足的恢宏场面。美术设计杰克&#
8226;菲斯克(Jack Fisk)则展现出了轻描淡写但又精美绝伦的各种场景。)
我们对这个家庭的了解,大多来自画外音表达出来的人物思想和祈祷、不经意流露出的
甜蜜心情、盘旋在头上的各种威胁(我们小时候是怎么度过每天面临的各种危险的?)
、被压抑的怒气、爆发出来的狂怒,以及贯穿于整个影片的因一场意外悲剧引发的迷惑
与悲痛。影片用大量篇幅描述了成年杰克对生命之旅的挣扎和领悟。他的童真时代都发
生了什么事情?他挚爱的母亲如何承受贯穿其一生的痛苦?杰克深爱但又同时不可抑制
地痛恨的父亲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布拉德•皮特以一种令人赞叹的极简主义
手法,以相同的篇幅演绎了这位父亲暴虐和挫败的梦境。)
杰克不是唯一的质疑者。通过这部影片,导演马力克提出了其早期作品《天堂的日子》
(Days of Heaven)和《细细的红线》(The Thin Red Line)同样涉及的生存问题:为什
么好人不能一生平安?面对令人无法理解的生活悲剧,人还怎么维持自己的信仰?上帝
是什么?在视万物为刍狗的天地中,我们到底归属于何方?从更广大的范畴来说——广
大这个形容词本身就是对于范畴的一个巨大低估——这部影片给我们带来一个自导演斯
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的)《2001太空漫游》(2001: A Space Odssey
)以来一直未曾目睹的连续镜头。(《生命之树》的特效由道格拉斯•特鲁姆布(
Douglas Trumbull)操刀,他也是库布里克(Kubrick)很多名作的特效师。)这个连续镜
头回顾了生命的起源——这棵生命之树确实有着很深的根系——然后扩散到土星光环、
环绕木星转动的卫星、乃至包容我们的无尽宇宙,特别描绘了猛烈的创造以及狂暴的毁
灭。看过这部影片后,你不再会觉得人类是世界的主宰。
你对这个连续镜头的感觉可能部分取决于你对自然摄影的喜好。当镜头逐渐展开时,我
很高兴能脱离大萤幕上巨大而又深远的家庭悲喜剧,转而被生命历程中的简单一瞥所打
动,即使这些镜头累积起来的感受颇为沉重。这部影片没有人猿抛出的一根骨头变成太
空站的库布里克式绝佳暗喻,但结尾有一个更深邃的疑问,用超现实画面表达了杰克追
寻并发现自己人生道路的征途,表达了在更高层面上的一种家庭重聚和复合。有人会发
现结尾很有启发性;当最后一个镜头结束时,观众中有个女人满怀激情地喊出一个“阿
门!”其他人则和我一样,显得有些郁闷——不是因为片尾大胆的灵性抒发,而是因为
结尾镜头的陈词滥调影响了影片先前那种优美的原始感。
不过,《生命之树》找到了自己的表达方式,从生命的宏大中吸取养分,但又不局限于
宏大本身。大胆的理念,偶尔为之的疯癫,令影片令人难以忘怀。马力克的这部电影对
人类的归属问题给出了一个发自内心的回答——在这个星球上,一切都以爱为纽带,彼
此关联。
a******e
发帖数: 6689
2
昨天看了,我的two cents如下:
泰伦斯·马力克(Terrence Malick)的电影《生命之树》(The Tree of Life)
是部非常有趣的作品。说它有趣,并不是讲这电影具有喜剧元素,而是它很难让人用一
个简单的标杆来评判。这部长达139分钟,夹杂了宇宙诞生、恐龙、德州小镇的五口之
家以及有关生命尽头之猜想等丰富内容的电影既有让人叫绝的叙事手法,又有惨不忍睹
的造作片段;有些部分应该打五星,有些地方却连一星都嫌多。综合考虑我给了居中的
三星,但这其实并不代表一个公平的评价——无论如何《生命之树》都不是一部平庸的
作品,正如它所包含的博大题材一样,其观感也跨越标杆的两极,平均值不能说明任何
问题。
但相对客观的标杆也并不是没有。不管从主题还是表现手法上来说,《生命之树》
都与希腊电影大师安哲的《永恒和一日》(Mia aioniotita kai mia mera)有一脉相
承之感。两部电影都在一个以上的时空中穿梭跳跃,都采取了诗歌的表现手法,都对生
命意义的终极问题进行了最高的严肃思考。不同的是安哲的作品朴素无华,情感自平实
的细节中喷涌而出;马力克则有些拿捏不稳,更像是实验电影的视觉语言探索,有成功
之处,也有惨败的层面。
成功之处主要集中于对五口之家成长过程的描述上,这部分的剪切异常流畅,诗意
跳跃的大量运用使叙事本身完全退居次位,每个画面所突出的都是回忆中的细枝末节。
这样的意识流拼接手法完全吻合回忆的细节突出化特性,而视觉的跳跃则凸现了画面的
瞬间美感,大量的小留白又调动了观众的参与积极度。三兄弟的成长、老大杰克对父亲
的复杂感情和父母关系的动态发展都充满了清新的质感,这一部分拍摄得真挚感人,令
人耳目一新。
不过我认为影片最大的成功还是将一个微观的家庭世界与宇宙这个最大的宏观世界
交织一体的尝试,其中父与子的矛盾与贯穿首尾的人与神的对话是相互呼应的,具有结
构上的内在对称美。至于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的交织手法,马力克的视角则极令人出乎
意料。他用了近半个小时的篇幅展现哈勃望远镜所观测到的美丽星云、恒星、火山爆发
、海潮、生命的诞生,甚至还安排了一个神秘又有点幽默的恐龙片段。而这一切完全脱
离主体叙事线的“题外话”并不靠穿插在叙事过程中来作为叙事的补充,而是自成一体
,在叙事尚未展开观众还不明就已的情况下便扑面而来,造成视觉与心理感受上的双重
错愕。对观众来说,这样的安排究竟是对情感的提升还是令人讨厌的干扰,恐怕一个人
就有一种看法;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样大胆的尝试是新颖而具开创性的,它毫无疑问地把
不同维度的世界明确无误地连接到了一起,与梦呓式的画外音一起硬性推出了“生命意
义”这个宏大的主题。
如果马力克对电影语言形式的开发控制在这个只略微强硬的度上,那么《生命之树
》也许便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但很可惜,含蓄并非导演马力克的长处。他一次又一次地
切入种种绚烂的意向画面,各种视觉比喻、表征,画外音旁白层出不穷,而在一系列的
信息轰炸之后还不肯收手,一定要让成年的杰克在意识空间上与童年的自己、与父母兄
弟再次重逢。重逢也便罢了,还一定要通过海涛、山谷、门、星空、阳光下的舞蹈等一
次再次多次点名主旨,甚至一定要说出“爱”的结论来盖棺定论,一定要留下成年杰克
的微笑作为圆满的结局。这一部分中导演的身形简直可说是无处不在,其声音的啰嗦鼓
噪不给观众留下任何独立思考的空间,与先前叙事部分的游刃有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如果比较一下安哲在《永恒和一日》中对诗之语言的运用,会发现诗意的抒发其实
并非只有频繁的意向跳跃这一手法。《永恒和一日》中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细节是诗人
亚历山大因为要住院,不得已去管家女儿的婚礼上找管家替自己照顾爱犬。婚礼行进到
一半,新娘与新郎正在跳舞,没有语言,没有喝喊喧哗,在风声与手风琴简单伴奏的乐
声中,两个人旋转、凝望、旋转。没有华丽的剪辑,没有意象的插入,也没有画外音或
原声乐的煽情,但这就是视觉之诗,不用直抒胸臆,甚至连嘴都不必张,只要相互随着
小手风琴的节奏摆动肢体,越过小院儿走向河边,转啊转啊,爱情就都踩进他们的小碎
步里了。
在《永恒和一日》中,电影的形式手法是极朴素的,从头到尾就围绕着亚历山大住
院、无家可归的小孩及诗人的记忆这三样事展开。丰富的是这些简单事件中所包含的细
节,是年迈的亚历山大思想的维度,这些细节与回忆交织跳跃,共同构成了一种情感上
的乡愁,换句话说,这种对生命与死亡归属之意义的探寻并非单向的,并不是人对上苍
的询问那么简单;除了对未知的困惑,更多的是对人类已知的反思,是对时间流逝的感
怀,对精神碰撞的无限欢欣,是灵魂在生命边缘的惆怅徘徊。而诗,就产生在这样的徘
徊中,产生在痛苦与欲望的交融与对抗中。这是一种更深层次上的诗意,它不为语言形
式所囿,惟其朴素才越发可贵。
相对的,《生命之树》所表达的则更是形式上的诗意——意象的重复堆叠、眼花缭
乱的剪切、繁杂丰富的视觉元素;而作为支撑这一切的内容之核,关于生命意义的询问
,则因细节内容的集中单一而相对单薄,尤其结尾的直白说教更是落于巢臼。我想这便
是大多数人判断坦诚与矫情的界线吧。电影形式的突破固然重要,但形式说到底终须要
与思想的深度相吻合。若非如此,便也怪不得观众不给面子,哪怕金棕榈也没办法说服
影院里此起彼伏的笑声。
1 (共1页)
相关主题
我装了四年B,才能和你一起聊电影 (转载)富二代投资电影
我的十佳导演(豆瓣线上活动)正月cult十五(17)
Interstellar十年十佳
秋日荷(11)宫崎骏的动画电影
从电影生命树,看虎爸的成与败 [ZZ]【每月一影】A Serious Man:难得糊涂
Lalaphin的观影记录第四届亚洲电影大奖获奖名单
以虎皮大旗的名义这三人挺有水平的
南方的女人——The HelpCannes Film Festival 2011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之树话题: 生命话题: 影片话题: 马力克话题: 杰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