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w****2 发帖数: 12072 |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lwl12 (戒网),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转)吴天:怎样在南方开展工人工作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pr 13 12:06:39 2012, 美东)
在工业区开展工作的一些思路
——写给有意靠近工业区,服务工人的朋友
写在前面的话:因笔者长期呆在南方工业区,很多朋友南下“寻找工人阶级”时,都会
找本人交流,一些重要的话题,经常有人问到,在此公开谈一谈。本文重点就“如何在
工业区开展工作”的问题,说明了本人部份工作思路。如有朋友有兴趣加入协作,也欢
迎联系。
1、扎根工业区
关注并服务工人斗争,最好的办法是扎根工业区。
选择进工厂谋生,这样才有机会直接接触工人,了解他们在生产生活中的状态、车间发
生的事情、以及工厂里的生产关系,这有助于打消对工厂状况、工人生活与斗争的想当
然的偏见(没在工厂的上班人往往对工人有一些偏见)。工人意识不是凭空产生的,而
是与他的具体存在,也就是日常生产、生活的状态,息息相关。比如很多年轻工人刚进
厂时会有很美妙的想象(挣点钱将来创业、职业晋升等),但是打工一段时间以后,发
现这些想法如空中楼阁般虚幻缥缈——往上爬的路对大多数工人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幻
想打破后,就得依靠自己,或者本阶级的力量来改变生存。所谓“工人意识”由此开始
形成。观察工人平时言行,工人之间的关系,工人与各级管理层以至老板之间的关系,
对维权的态度,生产关系中地位——总之,观察工人生产生活的点点滴滴,才能切实地
了解工人意识和抗争水平发展程度。观察,记录,并尝试从工人角度去做分析,这也是
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长的过程。
建议利用业余时间做一些深入的访谈。访谈的目的,是更深入了解阶级生存、斗争的历
史和现状。访谈对象可以是打工时间较长的老工人、维权工人、罢工工人等。重点关注
工人斗争,包括个体的和集体的。老工人的访谈,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改革开放
以来,工人各方面的变化,只有了解动态变化过程才能更好地把握当下,预测并准备未
来。维权工人的访谈,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在普通劳资纠纷中,工人要面对什么困难,国
家、老板在这个过程中的行为、对付工人的手段,以及对工人的影响。罢工工人的访谈
则需重点了解罢工的组织过程、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建议在扎根工业区之初先做一段时间普工,在工厂直接与普通工人(工潮的主力军)交
流,有利于我们理解工人抗争的某些本质。长远看,则以选择文职、技术类工作为宜,
因为普工工作时间太长,精力消耗也比较大,这样就很难再做其它事情。进厂后,可以
与其他入厂者在工人话题上保持适当的接触交流,一起做一些事情。
应创造机会和其它工厂的工人接触交流,大致了解该地区工人处于什么状况。不同地区
、行业、规模、资本背景的工厂都各有特征,这些不同特征可能决定工人的精神面貌,
值得我们去观察、了解。
旁敲侧击地参与工人运动——采访、读书、讨论、写文章等——不能代替阶级斗争本身
。扎根工业区的好处是,一旦发生斗争也不会一味置身事外。经过直接的斗争,才最有
可能找到通往阶级解放的道路。必须让自己直面阶级对立的全部压力,获得阶级生存和
斗争的体验,才能真正成长。珠三角罢工很多,不是什么了不得的新闻,但不可贸然四
处打听罢工消息,削减脑袋往里钻。即使参与,现阶段也应以观察总结为主,不必轻易
出头。反对跑到工业区里搞小圈子,到处“拉人”(不管是学生,还是所谓同志),这
不光有风险,更主要是对了解工人、协助工人毫无帮助。
看俄国革命史的时候发现,在19世纪末的时候,一些工人自觉学理论,业余做一些工人
调查,去尝试了解其它工厂的情况,结识其他工人,形成自己的网络,互相呼应和支持
,目前中国工人当中还没有这种很具有战斗性的工人。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情之一,就是
设法促进这类积极分子的产生。
2、创办私人图书室
许多关心工人话题的朋友都认为,做事之前,首先应该有一个“根据地”。从促进入厂
者交流,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服务工人斗争的角度,笔者是赞成的。多年来,也有不
少的先行者作出了一些尝试:开办NGO,摆流动书摊等。笔者则打算设立私人图书室。
在人力十分缺乏的情况下,它不同于首先面向工人的那种NGO 图书室,而是针对扎根工
业区、关心工人话题的朋友,为他们提供一个协作和讨论的机会,包括就工人访谈以及
其它工人话题进行分析讨论、讲座等等。图书室主要起到联络的作用,有人愿意来工业
区做事情,先行者有义务介绍当地工业区、工人情况;如有条件,可举办讲座讨论这些
问题,帮助入厂者更好、更快融入工业区工作。
如果在某些城市,有一批愿意服务工人的朋友,也可以尝试办NGO,并尽量注册。因为
有一个公开的名义,会减少工作的风险。有较多人力的话,可以去做一些政府乐于看到
的日常改良活动,有一个公开活动的地方,例如图书室、法律咨询台,网吧、台球室等
,就有机会直接接触到更多工人。这种方法的局限性是,要涉及到很琐碎的行政事务。
志愿者可以分很多层次,有些志愿者希望献爱心,对劳资对立的本质问题不是特别关心
,这类志愿者可以多做一些行政工作和开展常规活动(图书借阅、宣传品制作等);较
积极、关注工人本身的志愿者,可以做些工人访谈。
3、办工人杂志
打算出版直接面向工人的刊物,通过刊物协助工人逐渐了解本阶级的整体状态。这个刊
物区别于各种止于表达的工人苦痛、不满的NGO杂志。其目的,首先是为了传递工业区
内不同工厂的信息,反映工人生活、思想状况;通过各类工厂观察、工人访谈,了解工
人和老板的关系、工厂管理等问题。所以在形式上,有小说、散文、诗歌等表现工人生
存现状的文艺作品,也有站在工人立场上的分析和评论。集体抗争的报导、分析和评论
,应围绕罢工原因,罢工工人面临的处境和抉择,罢工经验总结,律师、学者、政府各
方面的人物扮演什么角色,起到什么作用等方面进行。做分析而不是直接鼓动和搞组织
,暂时没有风险,而又能累积经验并服务长远的工人斗争。
有的朋友认为,应该通过这类杂志,尽量向工人灌输“马列理论”(或者毛泽东思想)
,介绍国际、国内共产主义运动史。应当说,这类内容本身并没有什么风险,需要的是
更多结合现实,力求通俗易懂,但在当下,对效果不宜估计过高。至于单纯的语录“灌
输”,恐怕对工人觉悟的启发,乃至实际斗争,是毫无帮助的。
4、NGO与工人教育
有的朋友认为做NGO职员是服务工人的好办法,一方面可以谋生,另一方面也能直接帮
助工人。本人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工作中慢慢发现到有很多局限。
目前国内NGO的主要服务内容是文娱康乐活动、法律维权。活动方式十分丰富多彩,包
括各种文艺活动、培训、医院探访、外展、图书借阅等。NGO服务方式的局限性则有:
第一,对没有遭遇劳资纠纷的工人来说,法律的吸引力不大,它不能直接帮助工人改善
工资待遇和生存状况;第二,文娱活动吸引来的工人很有限,往往是那些老乡、朋友较
少的工友——如果有一大帮老乡朋友,业余生活丰富,他们恐怕就很少来机构了。因此
,NGO吸引来的大部分是比较“弱势”的工友——没办法维护最基本的权利而前来求助
;缺少老乡、朋友圈子,才来NGO寻找朋友。总之,NGO很难吸引到最先进的工友。
只能进厂,在工厂中才能找到有战斗精神的分子。对工厂生活深入了解之后,才有可能
了解他们的情况。有的NGO曾尝试把积极工人拉出来培训。但拉出来之后,脱离具体的
环境,讲马列也好,社运理念也好,很难说会“提高”工人意识。笔者不懂马列理论,
但看过其他人的经验,感觉生搬硬套的“灌输”路走不通,对灌输者本身倒是一个打击
——工人宁愿多加班换一点点钱,而不是听你大谈马列语录或社运理念。退一步说,即
便发生罢工了,工人需要的首先是具体的斗争经验技巧,而不是“无产阶级是最彻底的
革命阶级”或“工人要勇于维权”之类的废话。
例如有的机构做“核心工人培训”,跟工人探讨“是工人养活老板,还是老板养活工人
”、“工厂脱离老板能不能继续运行”等问题,期望以此提高工人意识,拓展他们的视
野,但收效甚微。首先,很少工人对这些话题感兴趣;其次,即便有兴趣,但工人来自
不同的工厂,不能形成互助的网络,这些东西对于工人的实际行动没有指导作用。有的
工友接受了培训,得到一些启发,但回到工厂后,感觉无从下手。原因是,整体工人阶
级的利益没有受到明显进攻的情况下,多数人处于相对保守状态。当下工人——不管是
普通工人、技术工人还是管理人员——普遍对自身待遇、处境不满,但是目前他们还能
支持家庭生活,甚至可能有改变的空间,或至少仍抱有改变的希望。这便存在一个矛盾
:情绪上普遍的不满,和行动上的保守。工人受到普遍刺激,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突
然降低待遇——突然拿走了他的一些东西;另一种是经济形势一片大好,工人有较高期
望,现实与期望的落差使工人感到痛苦,可能会付诸行动。
NGO无法做工人组织工作的原因,总结起来有两条,一是工人本身的保守(如前所述)
,二是NGO没能抓住工人真正关心的问题。其实他们完全有条件做更多的工作,只要不
时时处处想着如何向工人灌输“先进意识”。
工人流动性大,对工运是一种损失,很多经验教训很难传承。笔者曾采访过一个罢工工
友,他之前是罢工的积极分子;换厂之后,就没那么积极了,变成了一个普通的工人。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如何更好地帮助这类工人总结经验教训?为什么有的条件较好
的外资大工厂有罢工的“传统”,几乎每年都会罢工;而那些工资甚至达不到当地最低
标准,工伤频发的小黑厂,工人却更加保守?这类罢工中是否存在战斗性工人?这些问
题都十分需要关注,但NGO这方面几乎没做什么有效的工作。
5、改良主义
一方面政府很努力地尝试主导改良,另一方面民间势力(包括民间媒体、律师界、学界
)也在积极推动。他们的目标当然不是想推翻、而是要巩固资本主义体系。看到工人运
动起来了,他们就想驯服、操纵这个运动。民间势力还试图借此分享统治权力。尤其在
广东,有一些这样的改良圈子:有的律师公开讲工人应该罢工,集体行动主体应该是工
人,工人和老板利益从根本上是不一致的,要启发工人依靠自己的力量,等等。貌似十
分激进,可是再说下去呢,就是工人建立工会,与老板“平等”谈判,从而达到劳资力
量相对平衡状态。工会是嘛玩意呢?工会是劳资谈判的常规机构。一句话,只是为了和
老板“抗衡”,而不是推翻老板对工人的统治。
在广东劳资矛盾突出的情况下,改良主义势力尝试吸引一批工人,但是至少目前为止被
政府压得很厉害。国家要主导劳资关系的调解进程,民间改良主义做点事可以,但是一
定要在国家的掌控之内。现实中,他们很懂得掌握“度”,中规中矩开展活动,让激进
停留在口头上。可是,想得到“群众基础”,一定要深入群众做工作,口头激进没那么
容易骗到人。因此,目前改良主义势力对工人尚无实质性影响。
NGO因为要维持日常的各种活动,在话语上(公开的)也没有那么激进。原因在于,媒
体、律师、学者等,属于专业人士,有机会、渠道表达声音,但是NGO没有这样的方法
和渠道。本身算不上“专业人士”群体,没有雄厚的力量和背景,包括资金不稳定,受
政府限制,只好保守行事。这不是道德的评价,是客观环境决定的。最主要的是没有能
力去做这方面的事情。
6、工人可能的斗争组织形式?
中国工人一盘散沙,频繁发生的各类罢工并无实质性组织。工人应该如何组织起来,从
而更好地进行斗争?有人说可以通过进入工会、抢占工会地盘,获得群众基础,再斗争
。笔者认为如有这个精力和人力,不如进行直接的斗争。工人的斗争本身已经存在,不
能人为画一个框子,说你应该拐一下弯,先改选工会,然后再做打算。工会活动是工人
运动的一部份,但不是中心问题。工人在斗争中改选工会虽有可能,但是不必给工人预
先设计一个路线图。人家也不理你的路线图。
老乡会也很难成为工人斗争的普遍组织。一些工人斗争中有过自觉的尝试,但是很少。
前段时间听说惠州有罢工,工厂按正规程序破产,工厂希望一年赔两个月的工资,因为
有人听说深圳有个工厂类似条件破产,工人通过斗争得到一年赔两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金,所以他们也希望按照同样的标准得到赔偿,他们通过老乡朋友关系得到谈判协商的
材料,最终成功争取到1.5倍的赔偿。这个可以说是临时互助,但不能说是组织。如果
出现大的工潮,工人有条件通过串联组织,交流经验,这是一种不定形的组织。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