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8 发帖数: 8425 | 1 by 品花
标题:悲剧与无中生有
——现代诗与旧体诗的和解之道
诗歌是受限的艺术。在有限的空间和格律苦苦约束下,务求曲折生致而烟波浩淼。这件
理论上近似盆景艺术的精致小东西啊,人们对它的要求还真多。言近旨远氤氲舒展倒也
罢了,及至去匠气、求高古,玄之又玄,真也可以吓死人。
但诗歌正是形式本身。绝对的无限制导致绝对的无所适从(点菜的时候,有什么比“随
便”更恼人?),适当的限制是存在之必要。相较其他体裁,诗歌的形式约束更严格,
这样的约束施加于同样丰沛(如果不是更强的话)的情感流量和审美流量上,必然形成
更高的压强。这是诗歌的物理学。
一开始是体裁约束作者。当诗歌的形式规制深入写作者的骨血深处时,它便不仅是诗歌
,进而成为作者本身——他的品味、习惯、呼吸节奏和下意识。内化完成后,人反客为
主,将形式化为把玩对象,贡献出个人的气质品味。内蕴与外来力量碰撞、激荡、融合
——阳光混同矿物,微妙的比例差异酿造出千变万化的风格意蕴。这就是诗歌的美学了。
悲剧一:熟稔
然而,我们并不总是幸运。“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三百首后,沉积
下来的不过是对节奏和尾韵的稔熟,这甚至算不上语感,不过“口感”罢了。人们虚掷
了光阴,把烂熟词汇胡乱堆砌,让空气用烂熟的范式流过唇齿......呯!一首诗诞生了
,它看起来很像样子,不需要用心就能发现一些典故;如果你也读过三百首,还能发现
更多。
形式内化为作者,这是一件中性的事儿;内化完成后,作者没有了,这是什么事儿?他
被外来的东西进入、充满并主宰——这在茅山叫做鬼上身;在好莱坞叫异型寄生。唐诗
读写者们,借尊口自问一句,我呢?
写诗是向天性中找自我气质的过程,如果没找到,那就算了吧。诗人从来不是好职业,
何必像考公务员那么用力?“读”者毒也,如果没有强悍的自我,不读也罢。写字就更
无聊了,谁稀罕这玩意?写诗虽然字儿少,但难道诗集不赔钱么?
悲剧二:偏狭
批判过度了。上面种种,绝不构成对诗歌的批评。诗歌是伟大的艺术形态,传世诗篇直
指人心,无可辩驳,不置一词即足以击破一切质疑。
然而这段话也不是诗人的免责声明。精细意味着在持续深入探究。哪里是尽头,多深才
足够?诗歌和诗学是两回事。垂千年之流转,诗歌正在无可避免地学问化;诗人正在不
可避免地学究化......从原生态诗歌到煌煌诗学,这是进化还是傻逼化?
深入逐渐意味着沟通之不可能诗学化的诗歌终于被绝对化,最后神化了。白居易固然白
易,李商隐则未免商隐,而黄山谷的山谷,连精英文人也常抱怨看不清。我们找谁去说
理呢?这还是货真价实的艺术,至多算故作声势罢了。
万事万物都服从说不准原理。弥广大而致精微,这只是上帝的境界描述。过度深入不仅
害人,也害自己。读者站在深井边上,只见一洞如豆深不可测;诗人在井底兀自苦挖,
视野中早已没有了别的可能。泥足深陷,谁料到竟是自己挖出来的?
最后,即使在那些具有强悍自我意识的诗人那里,偏狭也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诗学准则
成为至高原则,诗(学)家们睁开眼睛,世界已被诗化,确切地说,是被诗学准则格式
化了——不消说,一切都无可救药地令人绝望,它们完全达不到诗的要求,而其中有一
些甚至还敢于自称诗歌或“诗歌式的”,这也未免太过分了吧。
有谁比诗人孤独。
悲剧三:傲慢与无知
大体上,我同意一般的看法:诗经是风起于青萍之末;唐诗春风浩荡;宋诗是电风扇;
清诗最牛,它是西昌的风洞实验。当然,根据说不准原理,这种粗线条的绝对化总结简
直不值一驳。我完全同意。
帕尔曼说,钢琴家因为不用操心音准,可以直接进入音乐;拉小提琴的就不行了,等掌
握了基本的技术,开始关心表达的时候,你已经95岁了!——这还是那个美滋滋的帕尔
曼,海菲茨可怎么办呢?
新诗基于逆反而仓促诞生,这种说法既错误,又正确。那场运动更多是政治性的,应运
而生的新诗不可避免地为革命而革命。它干脆地摒弃了一切传统诗艺的规制,在形态上
仅保留较少的字数、分行和兴之所至的凌乱押韵法。——近似“口熟”术,,确实已经
不是扬弃了。
但政治动机并不能压制新诗的必然性。风洞归来不看风,明明是简明抒情手法,却要到
95岁才能用“内行”的方式去尝试——年轻人们既缺乏耐心,又怀疑自己的寿限和届时
的表达欲望——算啦,还是从头玩过吧!
然而新诗从来没能有效地回答这样一组简单的问题:新诗究竟是什么?规则何在?你懂
传统诗艺么?为什么搞革命?作为现代诗作者,答案如下:说不清。没规则。不敢说懂
。不懂那个,只好搞新的。
在传统诗艺深不可测的森严规则体系面前,这组问题一击而致命。没有底蕴,没有明确
的规则,甚至不能给自己下定义。不可调和的矛盾于是出现:对于新诗而言,传统诗艺
是不可知的和虚妄的无所不在;对传统诗艺而言,新诗是没文化的不存在。这就是我们
面对的现实。
无中生有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
万物。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着是好的,便把光与暗分开
。有了昼夜。爆炸之前的宇宙是个奇点,密度无限大,体积无限小。原子的意思是不可
分割,然后人们发现了中子、质子,然后发现夸克,然后待续。薛定谔打开盒子之前,
猫既是活的,又是死的。
作为概念,实在的基础无限虚妄。理性有限且渺小,而其程度又在人的偏狭中进一步恶
化。在传统与现代诗艺的彼此质疑中,问题的核心是两者共享“诗歌”之名。传统诗艺
在形式上占据上风:它有清晰的定义、明确的规则和大量实例;但现代诗同样不甘示弱
:它身份暧昧但成功地占据了“新”和“现代”一端,将传统诗艺逼入“旧”之角落,
昂扬蓬勃。
......所有的问题最后都要回归到有和无之间,初始的那一点上:无论新旧,诗歌究竟
是什么?它为何而生?从何而生?规则体系如何衍生、为何而生?是否现存规则就是绝
对化的,神圣不可侵犯?
和解之道既阻且长。承认两者并存的现实,或者就是个不错的开始。我们还有寥寥几个
现实可供起步:共享诗歌之名、较少的文字、分行技术、节奏和韵律的和谐、更强烈的
表达效果。然而已经很不少了。我以为。
和解之始
本书汇聚了传统诗艺和现代诗艺两种形态。诗艺无穷,两位作者的水平有限,但在存留
自我和避免偏狭上倒是不遗余力。他们不敢自称精通自己的领域,但愿意接受不同的可
能性。两位作者认为,作为非著名诗人,简单地把自己的两种诗歌并置在一本书里,这
件事渺不足道。但这宣示了一种和解的姿态,或可象征偏见消失之可能。 |
M******8 发帖数: 8425 | |
s*p 发帖数: 3865 | |
M******8 发帖数: 8425 | 4 还没,据说已经给我寄出了
【在 s*p 的大作中提到】 : 收到书了没有?
|
o*********6 发帖数: 1856 | 5 我不懂诗,有两个问题,
1。诗歌可能有另一个,也是最大的悲剧(被拒),就是懂的人越来越少,
甚至只有诗人才看得懂诗。所谓知音难觅。如何解决?
2。如何把诗歌广泛地应用到人们的生活中去?所谓用武之地。
所谓知音难觅。
【在 M******8 的大作中提到】 : by 品花 : 标题:悲剧与无中生有 : ——现代诗与旧体诗的和解之道 : 诗歌是受限的艺术。在有限的空间和格律苦苦约束下,务求曲折生致而烟波浩淼。这件 : 理论上近似盆景艺术的精致小东西啊,人们对它的要求还真多。言近旨远氤氲舒展倒也 : 罢了,及至去匠气、求高古,玄之又玄,真也可以吓死人。 : 但诗歌正是形式本身。绝对的无限制导致绝对的无所适从(点菜的时候,有什么比“随 : 便”更恼人?),适当的限制是存在之必要。相较其他体裁,诗歌的形式约束更严格, : 这样的约束施加于同样丰沛(如果不是更强的话)的情感流量和审美流量上,必然形成 : 更高的压强。这是诗歌的物理学。
|
M******8 发帖数: 8425 | 6
回答:不用解决。
这里包括两层问题:
a。作为一个诗人,你的诗不为人知,怎么办。其实刚才一位朋友说他给周围的人看了
这本书,他们问哪里买,并对定价20表示惊讶。但其实这书属于免费赠送的,知就知,
不知就不知,我和我朋友并不关心。这其实是流行作家或者职业写手才关心的问题,我
和我朋友作为业余的,只关心自己的理想。我们只为自己的理想而写,不关心其余。
b。作为诗歌,不能广泛流传,怎么办。这更不是个问题。中国乃至全球目前就是没文
化是主流,但历史很长,总会有人懂。诗经到现在也不是完全没人懂。哈哈哈哈,操这
种心实在是太扯淡了。
回答:不必有“用武之地”。同样有两层:
a。人,诗人,如何用诗歌。人为毛要用诗歌?用来赚钱?出名?哈哈哈哈,那还不如
学小月月神马的。
b。诗歌如何被用。诗歌是独立的个体,所谓“体”,是它自身的艺术价值,所谓“用
”,则是读者之感应,或者诗歌之感发。若诗歌能陶冶性情,净化情操,未为不可;若
读者读诗并不是追求灵魂之纯粹,则亦不影响诗歌作为艺术其自身之价值。若非要让诗
歌为人所用,那么曹操的破诗被捧红的历史,“双手搂定宝塔山”被捧红的历史,可为
鉴也。这些东西被当局者所用,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并不代表这些“诗”就是好诗。
总结:“我只为我自己”。
【在 o*********6 的大作中提到】 : 我不懂诗,有两个问题, : 1。诗歌可能有另一个,也是最大的悲剧(被拒),就是懂的人越来越少, : 甚至只有诗人才看得懂诗。所谓知音难觅。如何解决? : 2。如何把诗歌广泛地应用到人们的生活中去?所谓用武之地。 : : : 所谓知音难觅。
|
o*********6 发帖数: 1856 | 7 精辟!
可否也送一本与我?
【在 M******8 的大作中提到】 : : 回答:不用解决。 : 这里包括两层问题: : a。作为一个诗人,你的诗不为人知,怎么办。其实刚才一位朋友说他给周围的人看了 : 这本书,他们问哪里买,并对定价20表示惊讶。但其实这书属于免费赠送的,知就知, : 不知就不知,我和我朋友并不关心。这其实是流行作家或者职业写手才关心的问题,我 : 和我朋友作为业余的,只关心自己的理想。我们只为自己的理想而写,不关心其余。 : b。作为诗歌,不能广泛流传,怎么办。这更不是个问题。中国乃至全球目前就是没文 : 化是主流,但历史很长,总会有人懂。诗经到现在也不是完全没人懂。哈哈哈哈,操这 : 种心实在是太扯淡了。
|
M******8 发帖数: 8425 | 8 可。
站内短我地址。
书大概1个半到2个月后能寄到我这。
我回头跟我朋友商量下,是不是可以做个扫描版上传到我的网站,供有兴趣的读者下载。
【在 o*********6 的大作中提到】 : 精辟! : 可否也送一本与我?
|
M******8 发帖数: 8425 | 9 偷偷贴一首某朋友夜读后作:
by 杨生
《正月初八津门飞雪未霁偶拾》
津城月夜深,薄暮霰雪纷。杨生今犹在,何处觅程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