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_TheBooks版 - 【翻箱倒柜】四书集注·大学章句·序
相关主题
【翻箱倒柜】四书章句集注·引子论语注解的版本问题
Re: 帮我列几本儒家入门的书单, 谢谢 (转载)中国人有些习俗完全没有道理,比如说死者为大 凭什么?
有没有经典书的下载?不懂这些“梗”,你怎么逛各大论坛啊!
Re: 重要Re: 帮我列几本儒家入门的书单, 谢谢论语注解的版本问题
【翻箱倒柜】四书章句集注·经一章 1反切啦
虎豹之椁红楼呓语之贾宝玉撕扇子是冲着谁?
光禄勋,我只问你一个问题《大学》概述
哲学与教化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 第二十五章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朱熹话题: 小学话题: 子弟话题: 大学话题: 庶民
1 (共1页)
l***y
发帖数: 4671
1
Posted on April 16, 2006
这里,有一些有趣的东西。
首先,是小学和大学都是什么人在上。这就需要考察西周的社会等级制度。西周是封建
制的奴隶制国家,采取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被分封的对象,在开始,主要有三
类:同姓子弟,功臣,和先王之后。按宗法制,被分封者的嫡子继承,余子继续分封。
这样,在社会上形成了两大阶层:上层社会包括天子、诸侯、卿大夫和士,下层包括庶
民(平民)和奴隶。小学的学生,生源广泛,面向社会。除了奴隶以外,所有八岁的孩
子都有入学资格。而大学则不同。上层社会的子弟,年满十五岁,就有进入大学阶段学
习的资格,而庶民子弟需要选拔,只有部分人可以去念大学。需要强调的两点是:第一
,作为社会下层的庶民,依然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和进入社会上层的渠道 — 这一
点对维持社会两大阶层的流动,从而防止产生“凝固和坚硬”的阶层界面有很大帮助;
第二,自春秋始,庶民有越来越多的机会进入上层社会,从而带来了政治、思想和学术
的空前繁荣,同时伴随着“礼崩乐坏”。
其次,是学校在教什么。小学教做人的基本规范、礼节和一些常用生活技巧。值得注意
的是,中国的传统教育中,小学的教学内容包括基本战斗技能、艺术和数学。大学教育
分内外两部分:内求个人修养和哲学,外习统治技巧和领导艺术。这两部分互为表里。
这就体现了贵族的特定社会分工。
第三,朱熹在这里借鉴了佛学思想中的两个概念:众生有平等佛性和众生实际上觉悟程
度不同。他以此发展了儒家传统的“人皆可以为尧舜”的观点,并给出了清晰的哲学定
义和规范:“蓋自天降生民,則既莫不與之以仁義禮智之性矣。然其氣質之稟或不能齊
,是以不能皆有以知其性之所有而全之也。”这里很好地回答了一个经典的问题:人性
善恶。但和“人皆可以为尧舜”的儒家传统观点相比,朱熹的“人天生在仁义礼智方面
就有高下不同”的观点明显是个退步。器量高下立见。
第四,朱熹从形而上和形而下方面指明大学、小学、佛学和权谋之术的本质区别。
很可惜的是朱熹的那种傲慢和先验的视角。儒学后来的顽冥和僵化,以及伪善和丧失人
文关怀,大概与此有关。
=================
原文
=================
大 學 章 句 序    大 學 之 書 , 古 之 大 學 所 以 教 人 之 法 也 。 蓋 自
天 降 生民 , 則 既 莫 不 與 之 以 仁 義 禮 智 之 性 矣 。 然 其 氣 質 之
稟 或不 能 齊 , 是 以 不 能 皆 有 以 知 其 性 之 所 有 而 全 之 也 。 一 有
聰 明 睿 智 能 盡 其 性 者 出 於 其 閒 , 則 天 必 命 之 以 為 億 兆 之君 師
, 使 之 治 而 教 之 , 以 復 其 性 。 此 伏 羲 、 神 農 、 黃 帝、 堯 、
舜 , 所 以 繼 天 立 極 , 而 司 徒 之 職 、 典 樂 之 官 所 由設 也 。
三 代 之 隆 , 其 法 寖 備 , 然 後 王 宮 、 國 都 以 及 閭 巷, 莫 不
有 學 。 人 生 八 歲 , 則 自 王 公 以 下 , 至 於 庶 人 之 子弟 , 皆 入
小 學 , 而 教 之 以 灑 掃 、 應 對 、 進 退 之 節 , 禮 樂、 射 御 、 書 數
之 文 ; 及 其 十 有 五 年 , 則 自 天 子 之 元 子 、眾 子 , 以 至 公 、
卿 、 大 夫 、 元 士 之 適 子 , 與 凡 民 之 俊 秀, 皆 入 大 學 , 而 教 之
以 窮 理 、 正 心 、 修 己 、 治 人 之 道 。此 又 學 校 之 教 、 大 小 之
節 所 以 分 也 。
夫 以 學 校 之 設 , 其 廣 如 此 , 教 之 之 術 , 其 次 第 節目 之 詳
又 如 此 , 而 其 所 以 為 教 , 則 又 皆 本 之 人 君 躬 行 心得 之 餘 ,
不 待 求 之 民 生 日 用 彝 倫 之 外 , 是 以 當 世 之 人 無不 學 。 其 學 焉
者 , 無 不 有 以 知 其 性 分 之 所 固 有 , 職 分 之所 當 為 , 而 各 俛
焉 以 盡 其 力 。 此 古 昔 盛 時 所 以 治 隆 於 上, 俗 美 於 下 , 而 非 後
世 之 所 能 及 也 !
及 周 之 衰 , 賢 聖 之 君 不 作 , 學 校 之 政 不 修 , 教 化陵 夷 ,
風 俗 頹 敗 , 時 則 有 若 孔 子 之 聖 , 而 不 得 君 師 之 位以 行 其 政
教 , 於 是 獨 取 先 王 之 法 , 誦 而 傳 之 以 詔 後 世 。若 曲 禮 、 少 儀
、 內 則 、 弟 子 職 諸 篇 , 固 小 學 之 支 流 餘 裔, 而 此 篇 者 , 則
因 小 學 之 成 功 , 以 著 大 學 之 明 法 , 外 有以 極 其 規 模 之 大 , 而
內 有 以 盡 其 節 目 之 詳 者 也 。 三 千 之徒 , 蓋 莫 不 聞 其 說 , 而
曾 氏 之 傳 獨 得 其 宗 , 於 是 作 為 傳義 , 以 發 其 意 。 及 孟 子 沒 而
其 傳 泯 焉 , 則 其 書 雖 存 , 而知 者 鮮 矣 !
自 是 以 來 , 俗 儒 記 誦 詞 章 之 習 , 其 功 倍 於 小 學 而無 用 ;
異 端 虛 無 寂 滅 之 教 , 其 高 過 於 大 學 而 無 實 。 其 他權 術 數 ,
一 切 以 就 功 名 之 說 , 與 夫 百 家 眾 技 之 流 , 所以 惑 世 誣 民 、
充 塞 仁 義 者 , 又 紛 然 雜 出 乎 其 閒 。 使 其 君子 不 幸 而 不 得 聞 大
道 之 要 , 其 小 人 不 幸 而 不 得 蒙 至 治 之澤 , 晦 盲 否 塞 , 反 覆
沈 痼 , 以 及 五 季 之 衰 , 而 壞 亂 極 矣!
天 循 環 , 無 往 不 復 。 宋 德 隆 盛 , 治 教 休 明 。 於是 河 南
程 氏 兩 夫 子 出 , 而 有 以 接 乎 孟 氏 之 傳 。 實 始 尊 信此 篇 而 表 章
之 , 既 又 為 之 次 其 簡 編 , 發 其 歸 趣 , 然 後 古者 大 學 教 人 之
法 、 聖 經 賢 傳 之 指 , 粲 然 復 明 於 世 。 雖 以熹 之 不 敏 , 亦 幸 私
淑 而 與 有 聞 焉 。 顧 其 為 書 猶 頗 放 失 ,是 以 忘 其 固 陋 , 采 而
輯 之 , 閒 亦 竊 附 己 意 , 補 其 闕 略 ,以 俟 後 之 君 子 。 極 知 僭 踰
, 無 所 逃 罪 , 然 於 國 家 化 民 成俗 之 意 、 學 者 修 己 治 人 之 方
, 則 未 必 無 小 補 云 。
l***y
发帖数: 4671
2
Posted on April 16, 2006
这里,有一些有趣的东西。
首先,是小学和大学都是什么人在上。这就需要考察西周的社会等级制度。西周是封建
制的奴隶制国家,采取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被分封的对象,在开始,主要有三
类:同姓子弟,功臣,和先王之后。按宗法制,被分封者的嫡子继承,余子继续分封。
这样,在社会上形成了两大阶层:上层社会包括天子、诸侯、卿大夫和士,下层包括庶
民(平民)和奴隶。小学的学生,生源广泛,面向社会。除了奴隶以外,所有八岁的孩
子都有入学资格。而大学则不同。上层社会的子弟,年满十五岁,就有进入大学阶段学
习的资格,而庶民子弟需要选拔,只有部分人可以去念大学。需要强调的两点是:第一
,作为社会下层的庶民,依然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和进入社会上层的渠道 — 这一
点对维持社会两大阶层的流动,从而防止产生“凝固和坚硬”的阶层界面有很大帮助;
第二,自春秋始,庶民有越来越多的机会进入上层社会,从而带来了政治、思想和学术
的空前繁荣,同时伴随着“礼崩乐坏”。
其次,是学校在教什么。小学教做人的基本规范、礼节和一些常用生活技巧。值得注意
的是,中国的传统教育中,小学的教学内容包括基本战斗技能、艺术和数学。大学教育
分内外两部分:内求个人修养和哲学,外习统治技巧和领导艺术。这两部分互为表里。
这就体现了贵族的特定社会分工。
第三,朱熹在这里借鉴了佛学思想中的两个概念:众生有平等佛性和众生实际上觉悟程
度不同。他以此发展了儒家传统的“人皆可以为尧舜”的观点,并给出了清晰的哲学定
义和规范:“蓋自天降生民,則既莫不與之以仁義禮智之性矣。然其氣質之稟或不能齊
,是以不能皆有以知其性之所有而全之也。”这里很好地回答了一个经典的问题:人性
善恶。但和“人皆可以为尧舜”的儒家传统观点相比,朱熹的“人天生在仁义礼智方面
就有高下不同”的观点明显是个退步。器量高下立见。
第四,朱熹从形而上和形而下方面指明大学、小学、佛学和权谋之术的本质区别。
很可惜的是朱熹的那种傲慢和先验的视角。儒学后来的顽冥和僵化,以及伪善和丧失人
文关怀,大概与此有关。
=================
原文
=================
大 學 章 句 序    大 學 之 書 , 古 之 大 學 所 以 教 人 之 法 也 。 蓋 自
天 降 生民 , 則 既 莫 不 與 之 以 仁 義 禮 智 之 性 矣 。 然 其 氣 質 之
稟 或不 能 齊 , 是 以 不 能 皆 有 以 知 其 性 之 所 有 而 全 之 也 。 一 有
聰 明 睿 智 能 盡 其 性 者 出 於 其 閒 , 則 天 必 命 之 以 為 億 兆 之君 師
, 使 之 治 而 教 之 , 以 復 其 性 。 此 伏 羲 、 神 農 、 黃 帝、 堯 、
舜 , 所 以 繼 天 立 極 , 而 司 徒 之 職 、 典 樂 之 官 所 由設 也 。
三 代 之 隆 , 其 法 寖 備 , 然 後 王 宮 、 國 都 以 及 閭 巷, 莫 不
有 學 。 人 生 八 歲 , 則 自 王 公 以 下 , 至 於 庶 人 之 子弟 , 皆 入
小 學 , 而 教 之 以 灑 掃 、 應 對 、 進 退 之 節 , 禮 樂、 射 御 、 書 數
之 文 ; 及 其 十 有 五 年 , 則 自 天 子 之 元 子 、眾 子 , 以 至 公 、
卿 、 大 夫 、 元 士 之 適 子 , 與 凡 民 之 俊 秀, 皆 入 大 學 , 而 教 之
以 窮 理 、 正 心 、 修 己 、 治 人 之 道 。此 又 學 校 之 教 、 大 小 之
節 所 以 分 也 。
夫 以 學 校 之 設 , 其 廣 如 此 , 教 之 之 術 , 其 次 第 節目 之 詳
又 如 此 , 而 其 所 以 為 教 , 則 又 皆 本 之 人 君 躬 行 心得 之 餘 ,
不 待 求 之 民 生 日 用 彝 倫 之 外 , 是 以 當 世 之 人 無不 學 。 其 學 焉
者 , 無 不 有 以 知 其 性 分 之 所 固 有 , 職 分 之所 當 為 , 而 各 俛
焉 以 盡 其 力 。 此 古 昔 盛 時 所 以 治 隆 於 上, 俗 美 於 下 , 而 非 後
世 之 所 能 及 也 !
及 周 之 衰 , 賢 聖 之 君 不 作 , 學 校 之 政 不 修 , 教 化陵 夷 ,
風 俗 頹 敗 , 時 則 有 若 孔 子 之 聖 , 而 不 得 君 師 之 位以 行 其 政
教 , 於 是 獨 取 先 王 之 法 , 誦 而 傳 之 以 詔 後 世 。若 曲 禮 、 少 儀
、 內 則 、 弟 子 職 諸 篇 , 固 小 學 之 支 流 餘 裔, 而 此 篇 者 , 則
因 小 學 之 成 功 , 以 著 大 學 之 明 法 , 外 有以 極 其 規 模 之 大 , 而
內 有 以 盡 其 節 目 之 詳 者 也 。 三 千 之徒 , 蓋 莫 不 聞 其 說 , 而
曾 氏 之 傳 獨 得 其 宗 , 於 是 作 為 傳義 , 以 發 其 意 。 及 孟 子 沒 而
其 傳 泯 焉 , 則 其 書 雖 存 , 而知 者 鮮 矣 !
自 是 以 來 , 俗 儒 記 誦 詞 章 之 習 , 其 功 倍 於 小 學 而無 用 ;
異 端 虛 無 寂 滅 之 教 , 其 高 過 於 大 學 而 無 實 。 其 他權 術 數 ,
一 切 以 就 功 名 之 說 , 與 夫 百 家 眾 技 之 流 , 所以 惑 世 誣 民 、
充 塞 仁 義 者 , 又 紛 然 雜 出 乎 其 閒 。 使 其 君子 不 幸 而 不 得 聞 大
道 之 要 , 其 小 人 不 幸 而 不 得 蒙 至 治 之澤 , 晦 盲 否 塞 , 反 覆
沈 痼 , 以 及 五 季 之 衰 , 而 壞 亂 極 矣!
天 循 環 , 無 往 不 復 。 宋 德 隆 盛 , 治 教 休 明 。 於是 河 南
程 氏 兩 夫 子 出 , 而 有 以 接 乎 孟 氏 之 傳 。 實 始 尊 信此 篇 而 表 章
之 , 既 又 為 之 次 其 簡 編 , 發 其 歸 趣 , 然 後 古者 大 學 教 人 之
法 、 聖 經 賢 傳 之 指 , 粲 然 復 明 於 世 。 雖 以熹 之 不 敏 , 亦 幸 私
淑 而 與 有 聞 焉 。 顧 其 為 書 猶 頗 放 失 ,是 以 忘 其 固 陋 , 采 而
輯 之 , 閒 亦 竊 附 己 意 , 補 其 闕 略 ,以 俟 後 之 君 子 。 極 知 僭 踰
, 無 所 逃 罪 , 然 於 國 家 化 民 成俗 之 意 、 學 者 修 己 治 人 之 方
, 則 未 必 無 小 補 云 。
1 (共1页)
相关主题
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 第二十五章【翻箱倒柜】四书章句集注·经一章 1
大学章句(7)虎豹之椁
也说“郑声淫” 二光禄勋,我只问你一个问题
传张艺谋张伟平反目 前者再婚传闻或与此有关(图)哲学与教化
【翻箱倒柜】四书章句集注·引子论语注解的版本问题
Re: 帮我列几本儒家入门的书单, 谢谢 (转载)中国人有些习俗完全没有道理,比如说死者为大 凭什么?
有没有经典书的下载?不懂这些“梗”,你怎么逛各大论坛啊!
Re: 重要Re: 帮我列几本儒家入门的书单, 谢谢论语注解的版本问题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朱熹话题: 小学话题: 子弟话题: 大学话题: 庶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