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 发帖数: 141625 |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StoneStory 俱乐部 】
发信人: MMJJ2008 (Adda), 信区: StoneStory
标 题: 读《杜甫诗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pr 23 16:17:43 2010, 美东)
1
2010-03-12 20:55
写这个题目我很纠结,因为一直没弄清楚到底是喜欢杜老头还是不喜欢。
不过不管喜欢不喜欢,我读他的诗的次数竟然要超过读别人的。
我手上这本选集不算厚也不算薄,是按创作年代编排的。选诗者显然是经历过特殊年代
的,他在选到律诗时说,这些诗虽然没有三吏三别通俗而思想性好,但律诗需要一定文
化修养才能理解其美妙,不能不选。可见特殊年代实在是扭曲审美观啊。
其实我不太喜欢做选集的做法——我希望一本集子能尽量收录一个诗人的所有作品,何
必令有遗珠?何必使选诗者的审美影响到读者?不过话虽如此,我倒是只买过青莲和黄
景仁的全集。
就如这本杜诗选,如果选者只选了三吏三别这样的东西,那这本书就无甚可观了。正如
我在前面说过的,我对这些所谓“诗”的感觉如果没有100%的厌恶,至少也有90%的厌
恶度。
杜诗真正好的,就是律诗。
2
2010-03-12 21:34
所谓诗歌的格律,并不是先于诗歌存在的。这里的“先”,不仅包括时间的“先后",
更包括用笔取舍方面的”先后“。这从诗歌从古体发展到近体就能看出来。
诗歌的格律,包括韵脚平仄等,都是在长期诗歌创作中慢慢总结出来的。尤其是诗到唐
代,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都达到一个不可思议的程度,唐代诗人至少是初唐诗人作诗的
时候未必清晰地知道格律是怎么回事;然而他们作的诗,有意无意的在音律色彩上达到
了格律所希望达到的目的——使诗歌具有音乐美,从而更好地表达诗意。
因此,诗歌的格律是一个经验性的总结,是为了更好地明确诗歌在音乐方面的追求,—
—然而格律好,却不一定能保证诗歌的质量。可以说,好诗可能合“律”也可能不合“
律”——却都不失其诗意;而不好的诗则可能因格律不好而不好,也可能不因格律不好
而不好——关键是失了诗的美感和诗意。
所谓诗歌,诗意始终是第一位的。
然而就学诗者而言,却不能不知格律一道——现在已经不是先秦魏晋南北或者初唐了,
格律的发展已经算是成熟了,所以还算是有门径可窥。
而要看格律,则杜老头就是榜样。
3
2010-03-12 21:43
其实在南北朝就有平仄对仗的句子出现,只不过形式上还不能定下来;这些前人诗话里
都说过。
杜老头之前的诗人,律诗也作却不那么集中,而杜老头却非常集中地有意识地在作律诗
——五律和七律。这里又有一个非常诡异的话题,就是杜老头的诗以格律为名还是以情
怀为名。
后人学杜老头的,往往看他的炼字,行文,格律——这些当然都是不错的;然而却往往
忽略杜老头的襟怀——而这,我认为却恰恰要比他的用笔格律更为重要。
其实范老头总结的好,这几句话我认为送给杜老头简直再合适不过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就是杜老头襟怀的写照——悲天悯人,所有的忧愤牢骚体现在诗中,竟然不是为己,
竟然都超出一己之私;尽管,他只是在乱后因节获小官,旋即因言被黜;然而体现在诗
中那种博大的悲悯情怀却是连身居高位者也望尘莫及的。范老头怎么也是出将入相,有
先忧后忧的情怀不难理解;杜老头一生穷困,“儒冠多误身”,却仍然是忧其民忧其君
,——不能不说,令人起敬。
如果说,我对牧之的诗有8分喜欢,那么6分是爱,1分是慕,1分是怜;如果对青莲有9
分喜欢,那么6分是爱,2分是慕,1分是怜;如果对商隐有8分喜欢,那么5分是爱,1分
是慕,1分是敬,1分是怜;如果对黄景仁有8分喜欢,那么5分是怜,2分是爱,1分是慕
;如果对王维有8分喜欢,那么5分是慕,2分是爱,1分是怜;可是如果是对杜老头有7
分喜欢,那么6分是敬,1分是怜。
对比以屈子为代表的骚人,屈子他们固然亦有国家之思,壮怀之述,然而更多的是以“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忧愤牢骚出之,对自身的才气机遇过于看重;而杜老头虽然也
说自己“下笔如有神”之类的,但更多的是对国家君主民众的忠心悲悯,对自身机遇的
感慨是放在次位的,因此牢骚味少而忠厚居多。
对比白居易这类自认为贴近民众的白话派“诗”人,白居易是以一个为人臣者的责任良
心来看民间疾苦的,虽然标榜“诗”要让老婆婆看懂,然而字里行间那种文人自居官者
自居的情绪还是不难流露出来,这样的人写《卖炭翁》,于诗则失其体丧其文,于人则
薄其情(悲悯之情),无甚可观;而杜老头则是纯以赤诚出之,自己都”老病有孤舟”
了,还在坚持那点“腐儒”追求,虽然也整点三吏三别这种不甚得体的东西,但观其格
律诗虽然用语平淡,而炼字精准,更见情怀悲悯,读起来自然惊心动魄。
对比牧之这类出身高门虽不得志仍然历宦清要的文人而言,牧之在红尘官宦中而淡薄之
,于自己仕途国家命运都比较淡然,更不要说民众了,牧之诗歌中那种冷淡出尘更多的
是自身心境之写照;而杜老头一辈子没有官运(其实此人的才能多数体现在诗歌上,并
非济世之才),却心系天下,古道热肠,其辞藻或不如牧之,但情怀更博大。
对比商隐,商隐七律文采气质似乎都略胜于杜老头的粗糙平淡,但仍然,杜老头那种以
悲悯出之的雄浑气势是商隐所不及的。
因此,我虽然觉得诗歌大可不必言志载道,大可不必以寄托论诗歌;然而,读杜诗,或
者学杜诗,首先要读要学的,便是杜老头这种一生穷困,却心怀天下,抛却个人怨愤牢
骚的悲悯情怀——惟其如此,可于沉郁中去牢骚,于顿挫中去怨伤,纯以忠厚出之,真
正得“温柔敦厚”之旨。
4
2010-03-15 10:48
说起来,我倒是比较喜欢杜老头早期游历齐鲁时期的作品,这些作品气势雄浑,却少苦
音,读起来比他中后期作品多点开朗,虽然这段时期留下的作品相对很少。
比如“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起句平淡自然,从容辽阔,意态闲适。
又如“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从容中自有挺拔,
字句平淡而诗意峻拔。
到了中后期,杜老头历经战乱,坎坷苦辛,诗中这样的句子就渐渐多了起来:“满目悲
生事,因人作远游”,“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秋窗犹曙色,落木更天风”,“十室几人在,千山空
自多”,“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等等,国事家事,身世感慨,寥落沉痛
之意渐多,而从容开阔之情转少;慷慨悲愤之词转多,而疏朗峻拔之语转少。
然而正因国家离丧,杜老头诗中那种沉痛悲悯,顿挫雄浑之气愈见其彰。比如“星垂平
野阔,月涌大江流”,我认为比青莲类似的句子“江入大荒流”那一联要惊心动魄:不
光是这一联,联系整首诗,更加如此。首联“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细草而危樯
,微风而独夜,平静的景色掩饰不了孤独起伏的心境;颔联“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细写眼前景,而心中情喷涌而出,自然熨帖,垂的阔的岂止是星,涌的流的岂止是月
,而终于没有将诗人自己的心境一语道破,雄浑内敛,妙;颈联“名岂文章著,官应老
病休”,虽略见牢骚,却终于没有破堤而出,依然蕴藉浑厚,虽然此联意态上略逊,但
融合在全诗中仍然不失温柔;尾联“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结的清瘦飘渺,虽然
漂泊零落,但“天地一沙鸥”,“天地”,“一”,自负自许而终不自苦,别有格调。
纵观此诗,破题平淡扣题,承接雄浑熨帖,转的含蓄,结的悠远而清,诗人有身世感慨
却终于引而不发,借助练字和意象自然道出,可以说哀而不伤,怨而不怒,动人心弦。
5
2010-03-15 11:02
《旅夜书怀》作于杜老头穷途辗转之际,而诗中“官应老病休”何尝没有牢骚,但终于
能适可而止,通篇看来含蓄蕴藉,激昂汹涌的情怀只是借助几个动词来展现,而结句又
悠长空阔,零落之中仍有自许,的确叹为观止。
而当杜老头在成都虽然寄人篱下,但也算生活稍微安定的时候,其诗作则格外温柔细腻
。这一点很让人感慨,旁人,虽然衣食无忧养尊处优但如果是寄人篱下,牢骚就够流一
大江塞一大川了;而杜老头在穷途固然仍然热诚,生活略微安定一下就欣喜感戴,真正
襟怀坦荡,无私无欲。
比如《春夜喜雨》,春夜听雨,感受到万物随时,各安其分,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又如“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虽然也说了句“为农去国赊”,但到底通篇田园之
风犹存,难得,难得。
又如《遣兴》,通篇怀家思亲,非常沉痛,但还是说了句“地卑荒野大,天远暮江迟”
,炼字构图一如往昔;
再如“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游览之情,竟然闲适;
等等。
其实即使在穷途颠沛时,杜老头伤国感世之际也说出过“盈盈当雪杏,艳艳待春梅”,
难道没有风致么?
6
2010-03-15 13:48
杜老头七律也不少。据说七律在杜老头之前基本上是用来给皇帝歌功颂德之类用的,到
了杜老头手里才真正变为诗歌,拥有了丰富的题材和情思。然而七言本来就要比五言绮
丽,同为律诗,七律作起来在气质辞藻构思上都会比五律绮丽巧妙奇绝甚至略显“生拗
”,相比之下,五律则更质朴平淡流畅些。
杜老头作诗固不以辞藻气质意态等胜,所以我认为他的七律应该不如五律显著有特色。
然而,杜老头在他的七律中一贯坚持了先天下后个人的悲悯情怀以及平淡设色,因此他
的七律仍旧以悲悯雄浑(而不是奇思异情类)而动人心魄,睥睨余子。
比如这个《送郑十八贬台州司户(下略,汗,题目太长)》中的两联:“万里伤心严谴
日,百年垂死中兴时。苍惶已就长途往,邂逅无端出饯迟”,这两联用字造句殊无奇绝
之处,然而当时世乱,郑虔陷叛军中,老而去万里,应无再会之期;友情世事两皆茫茫
,何等令人断肠;杜老头说“伤心”还是“万里”,“苍惶”更兼“长途”,今日“无
端”仍能“邂逅”,他朝相见更无来期;然而在此情此境,杜老头仍然说了句“百年垂
死中兴时”,自己和朋友已是“百年垂死”,而国家将会”中兴“,个人悲哀之外仍有
对国家中兴的期盼,读起来感慨莫名。
又如《宾至》:”岂有文章惊海内,。。。。。百年粗粝腐儒餐“,用了”海内 “”
百年“,哪里仅仅是区区一寄食腐儒的胸襟。
再如《狂夫》,虽然”恒饥稚子色凄凉“读来令人恻然,然而却有这么两句:”风含翠
筱涓涓净,雨浥红蕖冉冉香“,竟然笔下无尘,情致宛然,虽商隐之类以气质胜出的,
也不是回回都能写到此种意态吧。
再如”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在成都生活算是安逸,却仍旧心系朝廷,
竟然不愿意驻留此间,本来”片云“”琴台“何等飘逸,却给杜老头整成了家国之思。
再如”故凭锦水将双泪,好过瞿塘滟滪堆“,较之青莲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
夜郎西”胜在诚挚。
又如“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前面
写身世感慨,后面又跟上了报国之思,真不知该叹该感。杜老头诗中多“万古”,“百
年”,“海内”,“天涯”这一类空阔之词,然而读起来却不感到空虚无托,虚言夸大
;反倒别有一番沉郁慷慨,主要就是因为杜老头真正是有包容宇内的胸襟,而不是饰言
矫词,故作浮夸。
再如“世乱郁郁久为客,路难悠悠常傍人。酒阑却忆十年事,肠断骊山清路尘”,此处
“世乱”两句感伤身世,后面回忆十年前的胜事——但却不是牧之的“赢得青楼薄幸名
”,也不是青莲的“狂歌痛饮空度日”(杜老头写给青莲的),也不是商隐的“一弦一
柱思华年”,却是“骊山清路尘”,这是朝廷国事啊。。。。竟然抛开个人沉浮,沉痛
于国丧,怎一个悲悯了得。后人欲作沉郁顿挫语时,过多地沉迷于自身沉浮,伤感自己
的才华不得施展,少了最重要的悲悯之情,多了个人牢骚满腹,其诗作自然少一段荡气
回肠。
再如“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牧之也说“万古消沉向此中”,后来黄景
仁也说“云浮万里伤心色,风送千秋变徵声”,但牧之总归于冷淡,而黄景仁则过多感
慨自身隐沦,终不如杜老头一片热肠,尽付天下。看看这杜老头此诗开端:“花近高楼
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伤心,伤的是“万方多难”;而黄诗开篇云“四年书剑滞
燕京,更值秋来百感幷”,伤感自己四年滞留燕京,才华无所施展,开头就比杜老头少
胸襟;再看中间两联,杜老头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
,西山盗寇莫相侵”,先说登临所见,后讲登临所感——感的正是“万方”之“多难”
,而不是自身浮沉;再看黄诗中间两联:“台上何人延郭隗,市中无处访荆卿。云浮万
里伤心色,风送千秋变徵声。”,借古怀今,承起句而来,说的是无人赏识自己,因而
看浮云伤心,听秋风悲音——还是伤感自身才华沉沦占上风;再看杜老头结句:“可怜
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仍旧是家国之思;而黄的结句:“我自欲歌歌不得,
好寻驺卒话平生",欲将平生托付民间,还是身世之感。如此两相一对,看得出杜老头
悲悯之处真是独步古今,余子或可近其词却不可望其胸襟。
再如有名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我最喜欢的是这两句,意态情怀都
高远。
总之,若有人病杜老头,多半是词粗意糙之类,然而杜老头妙句何尝少过,更何况,杜
老头的句子更多的要放在整首诗中去读,去体会那种悲悯之情怀与沉痛慷慨之意态。
7
2010-03-15 13:59
罗嗦了一大堆,主要是说杜老头诗不特以辞藻气质胜,这样一来,杜老头的七绝就少有
可观,而五绝或有佳篇。
杜老头写七绝,短短四句28个字,句句如大山,字字若巨石,压的人透不过气来,哪里
有七绝之体。不过,杜老头炼字那是不错滴,偶尔尚有可观。
而五绝,固承五言之质朴流畅的特点,或者以平淡自然胜出,或者以意态奇壮胜出,或
者以气韵充塞胜出,那么这些对杜老头而言倒是容易,所以杜老头五绝偶尔有可读。
比如“迟日江山丽,春风化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平淡中见细腻,其意融
融;
又如“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前两句意态不错,后两
句平淡清瘦。
然而,这类句子,别人也作得出。所谓炼字,连温韦都能玩儿;所谓格律,唐代及以降
诸子多有精通;所谓奇思造句,商隐黄景仁都拿手;何必于此间观杜老头,杜老头在五
律七律中表现出的雄浑悲悯,独步古今。
如果用杜老头自己的话来说,杜老头其人其诗,应该就是这样的吧: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此意竟萧
条,行歌非隐沦。。。。。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8
2010-03-15 14:11
杜老头集中古体诗也不少。然而五古在青莲集中最为突出,七古则余子如黄景仁的也好
,故略去。
掩卷感慨,斯人斯文,忽然想起来些似乎不相干的。
记得S曾经说过,“求不得所求,爱不得所爱”,然而这两句说的都是些屁大的事,何
足挂齿;真正让人难过的,是“言不得所言”。
我论诗,向来不太在乎格律;然而过去一段时间,评诗每每说到格律——其实,这就是
“言不得所言”,我真正想说的是,那些诗其实根本不是“诗”,所以从格律论之,正
是不想直接这么说,而随便找个微不足道的论点入手,实在我是无言了才那样说。
观之杜老头,我之所以说不要从其炼字格律观,乃是因为这些与杜老头的胸襟情怀比真
是细枝末节了;然而并不等于,随便叫嚣两句,故意弄点粗糙的句子来表现”百姓疾苦
“,”国家现实“之类的就能称为”诗“了。相反的,我一贯讨厌这些空有思想而于诗
不得其体不修其文的东西。 |
s*******y 发帖数: 46535 | 2 我喜欢杜甫的七律
咏怀古迹 五首,等等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StoneStory 俱乐部 】 : 发信人: MMJJ2008 (Adda), 信区: StoneStory : 标 题: 读《杜甫诗选》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pr 23 16:17:43 2010, 美东) : 1 : 2010-03-12 20:55 : 写这个题目我很纠结,因为一直没弄清楚到底是喜欢杜老头还是不喜欢。 : 不过不管喜欢不喜欢,我读他的诗的次数竟然要超过读别人的。 : 我手上这本选集不算厚也不算薄,是按创作年代编排的。选诗者显然是经历过特殊年代 : 的,他在选到律诗时说,这些诗虽然没有三吏三别通俗而思想性好,但律诗需要一定文
|
wh 发帖数: 141625 | 3 我都搞不清格律。通俗如我者喜欢三吏三别,哈哈。我们这学期上杜牧、白居易、杜甫
、李贺,我都是上课听一耳朵,下课没时间读。这几年上课买了一堆台湾版的古书新注
,一本都没读完过。用美元买很贵,蛮好让台湾朋友帮我带过来……
【在 s*******y 的大作中提到】 : 我喜欢杜甫的七律 : 咏怀古迹 五首,等等
|
s*******y 发帖数: 46535 | 4 三吏三别不是律诗吧
★ 发自iPhone App: ChineseWeb 8.1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我都搞不清格律。通俗如我者喜欢三吏三别,哈哈。我们这学期上杜牧、白居易、杜甫 : 、李贺,我都是上课听一耳朵,下课没时间读。这几年上课买了一堆台湾版的古书新注 : ,一本都没读完过。用美元买很贵,蛮好让台湾朋友帮我带过来……
|
wh 发帖数: 141625 | 5 对呀,我就不会欣赏律诗,文字太难,格律我也没感觉。三吏三别有点像后来白居易搞
起来的新乐府,针砭时事探讨社会问题。不少人觉得杜甫写的比白居易好。白文字通俗
,而且名气大,粉丝都跨国的。杜甫那时候好像藉藉无名?唐诗选本几乎没他。
【在 s*******y 的大作中提到】 : 三吏三别不是律诗吧 : : ★ 发自iPhone App: ChineseWeb 8.1
|
s*******y 发帖数: 46535 | 6 谁的唐诗选本?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对呀,我就不会欣赏律诗,文字太难,格律我也没感觉。三吏三别有点像后来白居易搞 : 起来的新乐府,针砭时事探讨社会问题。不少人觉得杜甫写的比白居易好。白文字通俗 : ,而且名气大,粉丝都跨国的。杜甫那时候好像藉藉无名?唐诗选本几乎没他。
|
wh 发帖数: 141625 | 7 唐人编选的anthology,我也不知道具体有哪些,只听老师说杜甫在当时完全无名。等
我回头找找出处。
【在 s*******y 的大作中提到】 : 谁的唐诗选本?
|
s*******y 发帖数: 46535 | 8 你的中国老师还是外国老师?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唐人编选的anthology,我也不知道具体有哪些,只听老师说杜甫在当时完全无名。等 : 我回头找找出处。
|
wh 发帖数: 141625 | 9 外国的中国老师……哈哈,就是这里的老师,台湾人。她说白居易就像现在的大牌明星
,海内外粉丝剧多,有的疯狂粉丝还把他的诗刺青到身上。可惜我都没好好念。
【在 s*******y 的大作中提到】 : 你的中国老师还是外国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