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_beyond_real_world版 - 近乎佛教徒 第三章 一切是空
相关主题
近乎佛教徒 第一章 造作与无常两个无常的真实故事(zt)
近乎佛教徒 第二章 情绪和痛苦一位念佛老僧真修实干、解行并进的故事
近乎佛教徒 第四章 涅磐超越概念是一个女孩的传奇故事 (zt)
佛教的世界观 (zt)沈家桢先生自述学佛经过
星云法师:运气不好时如何转运 (zt)李木源:人生这部经最厉害 (zt)
一位密宗师兄谈他对“净空法师”的多次认识(zt)禅修功德的故事(zt)
何必平地起风波  (zt)谁去过阿育王寺?
日本禅宗历史上著名的尼师---千代野 (zt)第十七世大宝法王噶玛巴2013年贺岁祝福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空性话题: 悉达话题: 佛教徒话题: 了解话题: 杰克
1 (共1页)
i******s
发帖数: 566
1
悉达多证悟不久,他的话语,我们所称的“法”(Dharma),开始深入印度各阶层的生
活。它超越了种姓制度,吸引了大众,不分贫富。西元前三世纪的阿育王,原是一位残
酷的战将及暴君,曾经为了巩固政权,不眨眼地杀害他最亲近的亲人。然而,甚至连阿
育王,最终都在法中找到真理,成为一个爱好和平的人,并且被认为是在佛教史上最具
影响力的护持者之一。
由于众多如阿育王一般的护持者,佛法得以持续兴盛,跨出印度疆界,传播四方。在西
元第一世纪左右,距菩提迦耶一千多公里,在西藏的一个叫恰格叉的小村落,另外一位
具有非凡潜能的凡人出生了。他的童年境遇悲惨,
于是这们迷惑的年轻人学会了巫术。为了报仇,他杀害了数十位亲戚及邻居。事发后他
逃亡,遇上了一位叫马尔巴的农人。马尔巴是伟大的佛法老师兼大翻译师,教授了他现
象的本然以及生活的方式,如同悉达多所曾教导的一般。这位年轻人被转化了。他就是
密勒日巴,西藏最有名的瑜珈圣者之一。直到今天,他的歌咏和生平故事仍然启发许许
多多的人。他的智慧遗产,历经老师和弟子代代相传,直至今日,不曾间断。
密勒日巴教导我们:悉达多话语不像我们为了消遣或寻求刺激而翻阅的其它哲学论述,
i******s
发帖数: 566
2
抓住空性
悉达多征服了魔罗和他的魔军,证悟了本具存在的空性。他了解我们所见,所闻,所感
,所想,所知的一切存在,纯粹只是空性,而我们将某种“真实性”附加或标示于其上
而已。人们将世界标示或理解为真实,是来自于强烈的个体与集体的习气----我们所有
的人都这样做。这个习气如此地强大,而空性的概念对我们而言又是如此地无趣,因此
几乎没有人愿意去追求如同悉达多的了悟。相反地,我们恰如在沙漠中走失的旅人,瞧
见远处有生气盎然
的绿洲,这绿洲只是热气在沙上的反射而已,然而,由于绝望、饥渴与期待,这位迷失
者把它看作是水。他用尽了力气,走到那儿,才知道这是海市蜃楼,于是极度失望。
虽然我们不认为自己这么绝望,而且相信自己是受过教育、正常、清醒的,但是当我们
看见及感受一切都是真实存在时,我们的行为就如同那位沙漠中的迷失者。我们急切地
想要找到真实的伴侣关系、安全感、表扬、成功,或只是安详宁静。我们甚至能抓到与
欲望相似的东西。但就象那位迷失者,当我们依赖外在的实体性时,终究会失望。事物
并不如其所显现-----它们是无常的,而且不完全在我们的掌控之中。
i******s
发帖数: 566
3
我们有限的逻辑
悉达多信为教法不易,是千真万确的。在这个被贪婪、骄慢和物质主义所驱动的世界城
,即使只是教导爱、慈悲、利他等基本原则都非常困难了,更不用说空性的究竟实相。
我们被短暂的想法所困,被现实性所囿限。对我们而言,能够掌握而且即刻有用的东西
,才值得我们投下时间和精力。以这种条件看来,佛陀所定义的空性似乎完全无用。我
们可能会这么想----思索现象世界的无常及空性有什么益处?空性能带来什么利益?
以有限的理性,我们对什么是有道理的,什么是有意义的,有一套定论----而空性却超
越了这个限制。这似乎是由于人的心智以一种不恰当的逻辑系统在运作,因此纵然同时
有着无数其他逻辑系统可供使用,空性还是无法装进我们的脑袋。我们的操作是总以为
这一刻之前有数千年的历史,而假如有人告诉我们整个人类进化就在啜一口咖啡的瞬间
发生,我们就无法了解。同样的,当读到佛教经典上说地狱的一天等同于五百年,我们
会想这些宗教家试图恐哧我们顺服而已。然而,想象和你的挚爱共度一周的假期----时
间象弹指般就消逝了。而与流氓强奸犯一同关在牢里一夜,就象度日如年。
i******s
发帖数: 566
4
昨日之河流:接受部分逻辑
经由不停的思索,对于这些惯用的预测、理性化及贴标签,悉达多清晰地看到了它们的
错误。当然,在某种程度上,这些习惯是行得通的----我们的世界似乎是根据这些习惯
在运作。当我们人类谈到某个东西真正而确实存在
时,会说它是确定、非想象、真实、可证明、不改变而且无条件的。当然,某些东西我
们说它会改变。花苞开成一朵花,当它在改变时,我们仍然认为它是一朵真实存在的花
。这种成长和改变,是我们对花之本性所具有的固定概念中的一部分。如果它变得恒常
不变,我们反而会讶异。因此在这个观点上,我们对改变的预期是不变的。
一条河,水在流,永远在变,然而我们仍然称它为河流。如果一年之后我们再度造访,
会认为它是同一条河。但它是如何相同的呢?如果我们单独挑出一个面向或特性,这相
同性就不成立了。水不同了,地球在银河中转动的位置也不同了,树叶已落,新叶又长
出来了----剩下的只是一个相似于我们上次见到的河流表象而已。以“表象”作为“真
实”的基础是相当不可靠的。经由简单的分析,就能显示出我们一般对所谓真实的基础
,都只是一些模糊的概括和假设。虽然悉
i******s
发帖数: 566
5
佛陀不是被虐待狂
许多对佛陀的教法不甚了解的人,认为佛教是病态的,他们认为佛教徒否定快乐,只想
到痛苦。他们设想佛教徒排斥美丽及身体的享受,因为这些是诱惑;佛教徒应该是纯净
而节制的。事实上,在悉达多的教法中,并不特别反对美丽和享乐甚于其它的任何概念
--只要我们不认为它们是真实存在的,而迷失其中。
悉达多的一位在家弟子,是一位战士,名叫文殊师利,以机智和狡黠闻名。文殊师利的
弟子中,有位非常用功而且备受尊敬的比丘,以修行“不净观”著称。”不净观”是给
贪爱重,欲念盛的人所设计的修行。修这个法,要观想所有的人都是由血管、软骨、肠
子等等所组成的。有一次,文殊师利决定以他的超自然能力来试炼这位勤奋的比丘。他
将自己化身为一位美丽的仙女,来到比丘面前诱惑他。一时之间,这位好比丘保持端庄
,一点也不动。
但文殊师利使出了难以抗拒的诱惑力,于是比丘被她迷住了。比丘自己很惊讶,因为多
年的禅定修行以来,他曾成功地抗拒了一些当地最美丽的女人。比丘既惊恐,又对自己
失望,于是开始逃跑。但仙女文殊一直追逐他,直到他筋疲力尽,倒在地上。当这位诱
i******s
发帖数: 566
6
相对真理:有“某种程度”的存在
在佛教哲学中,一切为心所觉受之事物,在心未觉受之前不存在;它依存于心。它不独
立存在,因此它不真实存在。但这并不表示它没有某种程度的存在。佛教徒称这觉受世
界为“相对真理”--这是被我们凡夫心度量而且标示的真理。要认定为“究竟”,真
理必须非造作而成,它不能是想象的产物,而且必须不依靠诠释。
虽然悉达多证悟了空性,但空性并不是由他或任何人所制造的。空性不是悉达多获得天
启的结果,也不是为了让人们快乐所发展出来的理论。不论悉达多开示与否,空性即是
如此。我们甚至不能说它一直都是如此,因为它超越时间,而且不具形式。空性也不应
被解释为存在的否定(也就是说,我们不能说这个相对的世界不存在),因为要否定某
个事物,你就要先承认有某个东西可以被否定才行。空性也不会消除我们日常的经验。
悉达多从来没说过有什么可以取代我们所觉受的更壮丽、更美好、更纯粹或更神圣的东
西。他也不是虚无主义者,否定世间存在事物的显现与功能。他并没有否定彩虹的显现
,他也不是说根本没有那杯茶。我们能享受经验,但仅仅由于能够经验某事,并不代表
它就是真实
i******s
发帖数: 566
7
“是你的执着困住了你”
悉达多完全了解,在这个相对世界中,你可以泡杯乌龙茶来喝----他不会说这儿没有茶
,或说茶是空性。如果他要说什么,那么,他会提醒我们,茶并非如其所现;举例说,
茶是在热水中枯卷的叶片。然而,某些茶痴对茶叶迷得过火,配制特殊的混合,创造出
类似的“铁观音”这种名字,而且一小摄卖到千元之多。对这些人来说,它不只是水中
的叶子而已。这也是为何在悉达多教法一千五百年后,一位叫帝洛巴的佛法继承者,对
他的学生那洛巴说,不是显现(外相)困住了你,而是你对显现(外相)的执着困住了
你。
从前有一位美貌的女尼叫乌帕拉。有个男子深深地爱恋她,到处跟随她。他的追求令她
很不舒服,想要躲开,这男子却锲而不舍。终于有一天,她走到这男子跟前,面对着他
,他吓了一跳。他结巴地说,他爱恋她的眼睛。她毫不犹豫地就把眼睛挖了出来给他。
惊吓之中,他了解到我们是多么容易陷入且迷惑于和合的部分。当他从惊吓和恐惧中恢
复过来,成了她的弟子。
另外一个日本佛教传说中,有两位禅宗和尚正准备过河。一位年轻女人请求他们背她过
这湍急的水流。这两个和尚都受过重戒,不可碰触
i******s
发帖数: 566
8
实相:不是寓言,不是魔术,不会致命
对于我们这种心智被实用主义所制约的人,了解空性是困难的;因此密勒日巴躲进牦牛
角,几乎总是被说成只是寓言而已。它放不进我们的小脑袋里,就好像大海放不入井里
一般。从前,井底住了一支蛙。有一天,它遇见一支海边来的蛙。海蛙说了一大堆海洋
的趣事,并且夸耀海洋有多大,但
是井蛙不相信。它认为自己的井是世界上最大、最美妙的水体,因为它没有参考点、没
有经验、没有理由不这样想。于是海蛙带了井蛙去看海。当井蛙见到海之巨大时,心脏
病发作而死。
然而了悟不必是致命的。我们不需要象井蛙一般,面对空性惊吓而亡。如果海蛙能够有
稍微多点的慈悲心和善巧,也许它可以做一个更好的向导,井蛙也不至于吓死,也许它
还会移居到海边也说不定。而我们也不需要有超自然的天赋才能了解空性。这和教育以
及愿意观察事物所有的部分以及隐藏的因缘有关。有了这种洞见,我们就会象布景设计
师或摄影助理在看电影。专业者能看见我们所看不见的东西。他们看见摄影机如何布置
,以及其他观众们不知道的电影技巧,因此对他们而言,这幻相被拆解了。但专业者在
看电影的时候,还是可以尽情
i******s
发帖数: 566
9
"领带与情绪的圈套"
“蛇与绳索”是佛教说明空性的经典例子。假设有一个胆小鬼叫杰克,他对蛇有恐惧症
。杰克走进一个幽暗的房间,看见一条蛇蜷曲在墙角,顿时惊吓不已。事实上他看到的
是一条花纹的亚曼尼领带,但是由于惊慌,他误认所见的东西,严重到可能把他吓死的
程度--被一条不真实存在的蛇给吓死。当他认为那是一条蛇的时候,所经历的痛苦和
焦虑,就是佛教徒所说的轮回(samsara),那是一种心理陷阱。幸运地,杰克的朋友
姬儿走进了房间。姬儿沉稳、正常而且知道杰克以为自己看到一条蛇。她可以开灯,跟
他解释这儿并没有蛇,事实上只是一条领带。当杰克知道自己是安全的,这种解放就是
佛教徒所说的涅磐(nirvana)--解脱与自由。但杰克的解放是根基于一个谬误威胁
的消除。本来就没有蛇,本来就没有任何会造成他受苦的东西。
很重要的是要了解,当姬儿开了灯,指出这儿并没有蛇的时候,她同时也说明了并没有
“蛇之消失”。如果她诚实的话,她不能说蛇现在走了,因为从来就没有蛇在那儿。她
也没有把蛇变不见,正如悉达多并没有制造空性一般。这就是悉达多坚持他不能挥
i******s
发帖数: 566
10
佛陀的教法:佛法作为安慰剂
有人以为严格的规范和善行是佛教的精要,但这只是佛陀善巧而众多方法中的一小部分
而已。他知道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一开始就了解究竟的实相。对我们许多人来说,想了解
地狱只是你自己嗔恨的觉受这种概念都非常困难了,更不用说空性的概念。佛陀不想让
杰克陷在个人的“地狱”中,但因为杰克是个笨蛋,又不能告诉他去处理自己的觉受和
嗔恨心。因此为了他好,佛陀开示了有一个外在的地狱,为了避免沦落该处而被丢在熔
浆中煮熟,杰克必须停止纵容自己不善的负面行为和情绪。这类的教职工法在佛教的文
化环境中非常普遍;我们常在寺院墙上看到地狱形象的壁画,其中有燃烧的肉体和恐怖
而严冻的深渊。这些图像,根据弟子的程度,可以用直接或象证的方式去了解。上根器
者,了知日常地狱的源头,亦即我们的痛苦,来自于自己的觉受。他们知道并没有所谓
的审判之日或审判者。当密勒日巴现身于牦牛角中时,瑞琼巴正迈向成为伟大上师之途
。他具足了极大的证量在智力上了解空性,而且也有足够的了悟,能看见密勒日巴在牦
牛角内,但他的证悟还不足够让他与上师同处于牛角之中,佛陀的最终目标是让杰克了
i******s
发帖数: 566
11
明了的利益:续集
你可能还会想,了解空性的益处是什么?借由了解空性,你可以继续欣赏一切看似存在
的事物,却不会把这些幻相当做真实而产生执着,不会有孩童追逐彩虹时一再的失望。
你看穿这些幻相,因而能提醒自己从一开始就是自我创造出来的,也许你还是会被刺激
或情绪化、悲伤、气愤或热情,但是你会有信心,如同一个看电影的人,可以放下剧情
走出戏院,因为他充分了解到这只不过是一场电影。你的期待和恐惧至少会稍许淡化,
就好像了解那条蛇只不过是条蛇而已。
当我们尚未证得空性,当我们不完全领悟一切事物都是幻相时,这世界会看起来非常真
切、实在而坚固。我们的期待与恐惧也会变得坚实而无法控制。举例来说,如果你对自
己的家庭有坚实的信念,就会对双亲照顾你这件事有深切的期待。对街上的陌生人你不
会有这种想法,他没有这种义务。了解和合现象以及了解空性,能在亲情关系中容下一
些空间。当你开始了解塑造了你双亲的各种经验,压力及情况,你对他们的期待会改变
,失望也会减少。当我们自己成为父母,只要稍微了解相互依存的道理,都会有效地软
化我们对儿女的期待,也可能因而让他们视为是爱
1 (共1页)
相关主题
第十七世大宝法王噶玛巴2013年贺岁祝福星云法师:运气不好时如何转运 (zt)
佛法究竟是什么,宗教,哲学,神学,文化,抑或都不是?一位密宗师兄谈他对“净空法师”的多次认识(zt)
《密勒日巴尊者传》:荨麻度日,艰苦修行何必平地起风波  (zt)
什么是空性日本禅宗历史上著名的尼师---千代野 (zt)
近乎佛教徒 第一章 造作与无常两个无常的真实故事(zt)
近乎佛教徒 第二章 情绪和痛苦一位念佛老僧真修实干、解行并进的故事
近乎佛教徒 第四章 涅磐超越概念是一个女孩的传奇故事 (zt)
佛教的世界观 (zt)沈家桢先生自述学佛经过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空性话题: 悉达话题: 佛教徒话题: 了解话题: 杰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