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t***u 发帖数: 77 | 1 遥远的传言未必都可以简称谣言。譬如“《叶问3》的票房造假”。据《中国电影报》
昨天披露,一个观众未必知道、但确属真实存在的机构“全国电影市场专项治理办公室
”正式公布,“针对《叶问3》上映后媒体曝光的票房不实问题,电影局分别约谈了该
片发行方及相关机构,并通过全国电影票务综合管理系统和有关省级电影主管部门对存
疑场次进行了核查。经查,该片存在非正常时间虚假排场的现象,查实的场次有7600余
场、涉及票房3200万元。全国电影市场专项治理办公室决定,对经查实的3200万元的虚
假票房不予认可,不计入全国电影票房统计数据。同时,该片总票房中含有部分自购票
房,发行方认可的金额为5600万元。”
到位看官瞧好来:仅是查实的虚假票房,两部分相加,就达8800万元。没有查到的呢?
列位可发挥想像。
若问:影院为何造假?发行方为何自购?此前“遥远的传言”中已经有过大量揭露,许
多还是 “内贼”泄露。说穿了,无非是“用钱勾钱”,用票房的虚高来吸引更多的观
众购票,用票房的虚高去招来或兑现更多的收入。归结起来目的只一个:用假卖座挣真
钱。
不禁想起一些路边店,自知生意不好招朋友免费用餐,借以制造一个人气旺的假象,吸
引那些犹豫中的食客做出错误的判断。而食客的判断错误,即是路边店的计谋正确。又
想起一些网站买人气,制造虚假的点击量或点击率,吸引广告商,以及吸进更多的票子
。职业差异巨大,造假手法相同,算得上今世奇葩之一。
自诩大家大制作的《叶问3》,竟然上映就玩这等下三烂,只能说明,拍摄、发行该片
的人,其实心里十分清楚,自己眼下正弄着的,是一部什么品级、什么卖相的片子。至
少远不是一部让他们底气十足的片子。这倒令人意外地证明,真正能判断影片好坏、尤
其是上座率高低的,恰恰不是有“上帝”或“衣食父母”之美誉的观众,而是拍摄和发
行影片的当事人。
坦率地说,以个人的审美品位和欣赏取向论,《叶问3》完全不配“遥远的传言”中的
“热卖”。如果没有昨天的真相坐实,俺的审美品位和欣赏取向可真就遭受重创了。还
好,事实证明,《叶问3》到底不值那个虚假的票房。
笔者是三.八节当晚,黄金时段去看《叶问3》的。而让俺这不太喜欢看电影的人肯掏钱
,主因恰是该片的“热卖”或“票房超高”。可是影院里的灯才一熄,就感觉上当了:
还是“半边天”们的节日哦,还是黄金时段哦,还是观看3D片的最佳位置哦,竟然都是
座位随便挑、随便坐,因为可供的选择远远大于已被的选择。再怀着扒凉扒凉的心情往
下看,果真就坐实了刚开始那不详的判断:这是部骨架远大于血肉的影片,是部打斗远
强于煽情的影片。至于说到故事的内存逻辑,走心情节,乃至精彩表演等,基本上乏善
可陈。甚至,就连那事实上的主要卖点,即所谓打斗,其实也不再有抓眼球的魔力,因
为它假得太厉害:一对多,徒手对器械,“多”是输方,“器械”恰是败将。哪怕是打
得上天入地,遍体鳞伤,主演可也是口气都不喘,滴汗不流,连呼吸都是均匀的。传说
中的“咏春”,就这么厉害?就能把人炼成机器?
一部武打片,武打的场景酷类机器对决,人被淹没在事实的机器中,即使个别情景、个
别细节、个别人物还有些许的可圈可点,也完全不足以吸引广大观众。毕竟今天的观众
,不论年龄大小与职业分属,至少,好莱坞的打斗片,“武林风”的争霸赛,以及“无
限制综合格斗”什么的直播,早已把他们的赏武品位培养。没有人,或说没有真实可信
的人;没有情,或说没有感人肺腑的情节;没有故事,或说没有撼人心魄的故事;只想
靠几个擅打的演员,或漂亮的演员,就要从观众口袋里掏出大把的票子,正配得上这句
成语:一厢情愿。还配得上这句短语:做梦去吧。
尽管《叶问3》已明智地不再拿畸形民族主义当春药喂观众,但片中那“逢老外必灭”
、哪怕是泰森那样的老外照灭的情节,依然还有“中华武术甲天下”、“咏春功夫甲中
华”的意淫。喜欢意淫倒也未必就不卖座,毕竟还有喜欢看意淫者。要命是片中充斥的
“高手是打不死的橡皮人”,甚至不流汗、不喘气、不疲不累的逆生理现象,已经把影
片带到严重失真的地步。请不要强调这是“艺术夸张”,艺术不是这样夸张的。若还迷
恋这等“夸张”,现时代的最佳选择,就不是精心挑选演员,而是找家专业公司,用增
强现实或虚拟现实技术,绝对玩得远比现片中的几角色嗨。对不起了,子丹老弟!你本
不是机器人,只是《叶问3》把你玩退化。
细看“有关部门”祭出的处理意见若干条,条条都只是伤及皮肉,甚至毛发。若“暂停
发行业务一个月”、“严重警告”、“网站暴光”、“通报批评”、“诫勉谈话”等,
涉及发行方、影院、院线公司和电商。未闻对该片相关责任方提出更严厉的处理,譬如
罚款、收缴虚假票款、以及“等待下一步的处理”等。最合理的猜测是,《叶问3》这
种玩法,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法不责众,这才是最悲哀的。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