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gua版 - 招黑的六小龄童,其实是我们大部分父辈的样子 |
|
|
|
|
|
g****s 发帖数: 1 | 1 大二的时候我去过一次元大都遗址公园,在城墙上吟起杜甫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
簪”,忽然就想:头发插簪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这么想着,我就开始执行留头发的计划
,一直到过年回家。当时已经有了个小马尾了。
那天我正被窝里玩手机呢,我妈拿了把椅子进我房间坐着:“别睡了,起来,你爸要开
批斗会。”然后我爸也拿了把椅子进来坐着,一副“驸马爷近前看端详”的表情。
爸脸色凝重地先定性:“二棒,我跟你妈讨论了很久,认为你留长头发是不对的。”
我一脸懵逼:“为啥?”
爸说:“你自己先说说吧。你留长头发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一定要标新立异与众不同
?”“像个搞艺术的。”我妈补了一句。语气里是公职人员对“搞艺术”之流的不屑。
我正想说话,发现这里下了一个预设的套,于是说:“我没有想着标新立异与众不同…
…”
爸妈对视一眼,我妈说:“凡事有因才有果,那你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我实在不好意思说是为了插个簪子,太沙雕了。就说:“真的不为啥,就是想呗。”爸
说:“你看街上,只有那些烂崽(混混)才留头发,你这样,是很不庄重的。”
我说:“可你明明知道我不是烂崽,是大学生。”
妈说:“对啊!你们大学生,哪个不是清清爽爽干干净净的?你不男不女的,就不怕出
门被人打?”
我妈担忧的表情告诉我她不是开玩笑,她大概是真的很害怕街上有人摁着我剪头发,一
边剪一边骂:“让你装逼,让你装逼。”
我说:“大学生也有男的留长头发的啊,你来我们学校又不是没见过。”
爸语重心长地说:“我虽然没做过调查,但我认为那肯定是少数,甚至是极少数,一小
撮。你为什么就是不肯随大流,像大部分男生一样剪个平头呢?”
我知道这话没法聊下去了,于是说:“好,等我找工作的时候就剪头发。”我爸点点头
,会议在友好的气氛中结束了。
我关上门,忽然想起鲁迅那篇《头发的故事》。我爸今年59岁,跟六小龄童恰好是同一
年出生的。我想,虽然他俩社会地位不一样,但在许多话题上一定会很聊得来。
他们这一代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被强有力地灌输了现代性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
来源于新政权对创立现代社会的渴望,然而又不可避免地杂糅了许多传统的东西。现代
带来秩序,让他们相信每个问题都有正确答案;传统带来等级,以及相应的威权。
这样的话我们便能解释很多东西了。比如我爸反复问我留长头发的目的,就是他相信看
到的一切表征,背后都一定有“意义”或者价值观在支持。可我能说啥呢?我这留头发
跟梅兰芳的蓄须明志显然不是一回事,硬要分析的话,大概只能往弗洛伊德和荣格上扯
了。既然我拿不出“意义”,那就只能听我爸的“意义”了。在他这里,意义就是男人
头发本来就该短,属于先验的真理。但他显然没有意识到这套观念也不过是辛亥革命以
后建构出来的,一是为了反清,二是为了卫生。当然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我爸,其
时我仍然需要他给我生活费,金钱让我毫不犹豫放弃了知识分子的骨气。
我想说的是,这套理论完全可以套用在六小龄童身上。比如他拿棍是有家学传承的,在
相当长的时间内,“传统”两个字本身就发着金光,这就是支持拿棍的价值观。
而《大话西游》里周星驰那么拿棍,你是想表达什么情绪,或者你有什么理论支撑?既
然不能像阅读题那样说出一二三四,那么这个无意义就得服从我的有意义,你自然就得
“向全国人民谢罪”。
这种三观可以给人带来强大的文化自信。有了“我是标准答案”的前提,走穴、代言或
改编就都变成启蒙普罗了。你要说六小龄童百分百为了钱,我觉得还真不是,背后应该
还是有“卫道”理念支持的。
正如我爸对短发的认知有误一样,六小龄童似乎也意识不到86版《西游记》里的种种(
如服化道和剧情)其实都是重新建构的。它当然很经典,甚至会变成另一个传统,但这
显然不是吴承恩原著的传统。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