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h********r 发帖数: 48 | 1 人情世故、圆熟的处世手法,在金庸小说里显然极受重视。
《鹿鼎记》特意以中国人社会的人情世故为主题,有褒有贬,但是在其他小说里,
人情
世故也经常得到著意描写。不凡的主角,可能以纯真、良善、有理想、不为俗礼拘束而
受到
读者喜欢,但以一个普通的成年人来说,有涵养、明事理、懂得人情世故,在金庸的潜
意识
里,可能是更重要的优点。
在《侠客行》里,天真的石破天(“狗杂种”)与世故的石清恰成对比,但显然金
庸笔
下的石清绝不是韦小宝一流,描写他的世故,绝对是旨在使读者对他更加敬服。
怎样才称得上深谙人情世故呢?最基本的层次,就是知道习俗成规,甚么是别人所
避忌
的、甚么是别人所重视的。
第二个层次,就是怎样顾全这些江湖规矩和常人心理,但要真正谈得上懂人情世故
,必
须有本领利用这些俗礼及人之常情,在最不利的情势里,达到圆满的效果。单是赢了别
人,
不算懂得人情世故,一味认输也不算懂得人情世故,要达到自己目标而不伤别人的面子
,那
才算得上懂人情世故。
比方石清在《侠客行》第一章与周牧、金刀寨主安奉日等人交手,便显出他这方面
的本
领。他明知周牧等人在侯监集上杀了吴道通,取得一包可能是玄铁令的物事,但却明知
故
问,先向他打听这个人。周牧推得一乾二净,石清见他恃著人多势众,便“请”他到树
林中
私下讨论。周牧自然不愿,但石清的“请”是暗中用了武力的。
他怎知周牧不会叫嚷出来呢?就是因为算准了他爱面子,不愿意别人知道他受制于
人。
一到树林里,石清便毫不客气,三两下功夫,把周牧从吴道通身上得来的物事抢去。
为了顾全面子,是人情世故的第一课。对于地位比周牧更高、武功比周牧更强的安
奉
日,石清更加客气,一面要打赢他,一面要表面上不让人家看出来,目标就是不但要大
获全
胜,同时也要安奉日输了还要佩服他高明、得体、大方。一役下来,石清反而多了一个
心悦
诚服的朋友,这才算得上懂人情世故!
要做到人情世故,当然要知道几时手下容情。天真良善的人只会一味往好处想、对
别人
宽容,但是石清的人情世故,是以精明能干、武功高强为基础,一面容情、一面要人领
悟自
己是在容情,这才做到使对方敬服,感到欠自己一个情。要是真的“为善不让人知”,
那么
就只是良善,不算懂得人情世故了。
同样,如果根本没有本领压服人,那就没有甚么法子手下容情,教人欠下自己甚么
。
石清的人情世故不止于懂得怎么教人领情,金庸还刻意描写他的涵养、明理、不轻
易发
怒,更不随便激怒别人,做到力求避免争执而又不卑不亢。
比如雪山派的耿万锺见了石清,言词十分不客气,很多过分之处,石清不是不心中
有气
的,但是一直按捺著不发作,最多语气有点冷淡,或者稍带一点讽刺,但也是心平气和
,弄
清楚了原来是自己儿子在凌霄城闯下大祸之后,更衷诚表示惭愧,不但王万仞说要烧玄
素庄
他一叠声同意“该烧”,甚至忍受屈辱,把自己和妻子的佩剑解下给耿万锺,向雪山派
低
头。石清自然也爱面子,能做到这样,当然是十分难得。
后来寻得石中玉(其实是石破天),石清坚持要赶程把儿子押上凌霄城领罪,这并
不是
出于凛然大义,与郭靖要砍下郭芙一条臂膀补还对杨过之过错,不可同日而语。
其实石清跟闵柔一般偏爱儿子,他也不过是个普通父亲,正如他对妻子解释,那是
救儿
子的唯一方法。如果他们赶得上凌霄城去助雪山派对抗“赏罚二使”,万一成功,那就
有希
望将功抵过,求雪山派饶了儿子一命,若不成功,恶战一轮,全家丧命,那也可以洗脱
了污
名。抢走儿子逃走,却只是一时之计,不能彻底解决问题。为原则、为目标,个中分别
十分
清楚。
石清不是圣人,也不是英雄,但有涵养、明事理、态度大方、精明能干而懂得人情
世
故,是现实社会的普通成年人可以力求达到的水准。 | P*****y 发帖数: 82 | | k***g 发帖数: 4904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