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一闰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p******o
发帖数: 9007
1
五十七年(1718年)闰八月,胤禵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并由固山贝子超授王爵,“用
正黄旗之纛,照依王纛式样”。十二月,胤禵统帅西征之师起程时,康熙为他举行了隆
重的欢送仪式,“出征之王、贝子、公等以下俱戎服,齐集太和殿前。其不出征之王、
贝勒、贝子、公并二品以上大臣等俱蟒服,齐集午门外。大将军胤禵跪受敕印,谢恩行
礼毕,随敕印出午门,乘骑出天安门,由德胜门前往。诸王、贝勒、贝子、公等并二品
以上大臣俱送至列兵处。大将军胤禵望阕叩首行礼,肃队而行。”五十八年(1719年)
三月,胤禵抵达西宁,开始指挥作战。他统帅驻防新疆、甘肃和青海等省的八旗、绿营
部队,号称三十余万,实际兵力为十多万人。胤禵在军中被称为“大将军王”,在奏折
中自称“大将军王臣”。
p******o
发帖数: 9007
2
五十七年(1718年)闰八月,胤禵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并由固山贝子超授王爵,“用
正黄旗之纛,照依王纛式样”。十二月,胤禵统帅西征之师起程时,康熙为他举行了隆
重的欢送仪式,“出征之王、贝子、公等以下俱戎服,齐集太和殿前。其不出征之王、
贝勒、贝子、公并二品以上大臣等俱蟒服,齐集午门外。大将军胤禵跪受敕印,谢恩行
礼毕,随敕印出午门,乘骑出天安门,由德胜门前往。诸王、贝勒、贝子、公等并二品
以上大臣俱送至列兵处。大将军胤禵望阕叩首行礼,肃队而行。”五十八年(1719年)
三月,胤禵抵达西宁,开始指挥作战。他统帅驻防新疆、甘肃和青海等省的八旗、绿营
部队,号称三十余万,实际兵力为十多万人。胤禵在军中被称为“大将军王”,在奏折
中自称“大将军王臣”。
为了提高胤禵在西北军中的威望,康熙降旨青海蒙古王公厄鲁特首领罗卜藏丹津,说:
“大将军王是我皇子,确系良将,带领大军,深知有带兵才能,故令掌生杀重任。尔等
或军务,或巨细事项,均应谨遵大将军王指示,如能诚意奋勉,既与我当面训示无异。
尔等惟应和睦,身心如一,奋勉力行。”
康熙称胤禵为王了,那胤禵就是王了,可以参见刘邦封韩信例。
p******o
发帖数: 9007
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抚远大将军出征
康熙五十年,胤祯随父皇出巡塞外,时年二十三岁;康熙五十七年春,准噶尔部首领策
妄阿喇布坦出兵进攻西藏,拉藏汗请求清朝发兵救援。五十七年十月胤祯被任命为抚远
大将军统率大军进驻青海,讨伐策妄阿喇布坦,如同天子出征一般,十分威武气派。
当时,康熙决意由皇子领兵远征策旺阿拉布坦,尽快平息西北地区的战火。他环顾诸皇
子,选中了年轻有为、颇具军事才干的胤禵,从而给了他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的极好机
会,引起人们的瞩目。五十七年(1718年)闰八月,胤禵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并由固
山贝子超授王爵,“用正黄旗之纛,照依王纛式样”。十二月,胤祯统帅西征之师起程
时,康熙为他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出征之王、贝子、公等以下俱戎服,齐集太和
殿前。其不出征之王、贝勒、贝子、公并二品以上大臣等俱蟒服,齐集午门外。大将军
胤祯跪受敕印,谢恩行礼毕,随敕印出午门,乘骑出天安门,由德胜门前往。诸王、贝
勒、贝子、公等并二品以上大臣俱送至列兵处。大将军胤祯望阕叩首行礼,肃队而行。
”五十八年(1719年)三月,胤祯抵达西宁,开始指挥作战。他统帅驻防新疆、甘肃和
青海等省的八旗、绿营部队,号称三十余万,实际兵力为十多万人...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5022
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抚远大将军出征
《清史稿》
恂勤郡王允禵,圣祖第十四子。康熙四十八年,封贝子。五十年,从上幸塞外。自是辄
从。五十一年,赐银四千两。五十七年,命为抚远大将军,讨策妄阿喇布坦。十二月,
师行,上御太和殿授印,命用正黄旗纛。五十八年四月,劾吏部侍郎色尔图督兵饷失职
,都统胡锡图索诈骚扰,治其罪。都统延信疏称:“准噶尔与青海联姻娅,大将军领兵
出口,必有谍告准酋者,不若暂缓前进。”上命驻西宁。五十九年正月,允禵移军穆鲁
斯乌苏,遣平逆将军延信率师入西藏,令宗查布防西宁,讷尔素防古木。时别立新胡必
尔汗,遣兵送之入藏。十月,延信击败准噶尔将策零敦多卜等于卜克河诸地。六十年五
月,允禵率师驻甘州,进次吐鲁番。旋请于明年进兵。闰六月,和尔博斯厄穆齐寨桑以
厄鲁特兵五百围回民,回众万馀人乞援。允禵以粮运艰阻,兵难久驻,若徙入内地,亦
苦粮少地狭,哈密扎萨克额敏皆不能容,布隆吉尔、达里图诸地又阻瀚海,请谕靖逆将
军富宁安相机援抚,从之。十月,召来京,面授方略。六十一年三月,还军。
世宗即位,谕总理王大臣曰:“西路军务,大将军职任重大,但于皇考大事若不来京,
恐于心不安,速行文大将军王驰驿来京。”允禵至,命留景陵待大祭...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5
hoho, 见过贱的,没见过这么贱的, 上赶着把脸凑到人家脚底下求人家踩的。
某自诩"没那操性乱下结论"的一遍声称“满清干的, 当时四川反清很厉害"的贱人, 一
个劲地指责我为什么不提1652-1659年间发生了什么. 现在也终于承认自己弱,看不过来
了。看好了:
从上文的1652年吴三桂打败刘文秀开始:
"就当时实际情况而言,成都平原沃野千里屡经战乱后业已渺无人烟,社会生产几乎完
全停顿,重庆一带也大致相似。在清军控制下的川北保宁地区和明军控制的川南、川东
地区之间早已形成一片广阔的无人区,解决不了粮饷问题,双方都无法推进。顺治十二
年(1655)清四川左布政使庄应会在奏疏中写道:“切川北—隅合计钱粮征额每年止五
千一百五十余两,各文官俸薪每年共该银八千余两,一年赋额不足抵各官一年俸薪”②
,官兵粮饷更是全靠陕西挽运。正因为粮饷困难,顺治九年吴三桂、李国翰部在保宁战
役中大败刘文秀军后不仅没有乘胜南下,反而只留下四川巡抚李国英部留守保宁,全军
返回陕西汉中就粮。尽管当时清四川巡按郝浴就曾经主张收取成都平原垦荒屯田,以蜀
粮养蜀兵,可是垦荒屯田除了需要足够的兵力保障地方安定,还需要先投...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6
hoho, 见过贱的,没见过这么贱的, 上赶着把脸凑到人家脚底下求人家踩的。
某自诩"没那操性乱下结论"的一遍声称“满清干的, 当时四川反清很厉害"的贱人, 一
个劲地指责我为什么不提1652-1659年间发生了什么. 现在也终于承认自己弱,看不过来
了。看好了:
从上文的1652年吴三桂打败刘文秀开始:
"就当时实际情况而言,成都平原沃野千里屡经战乱后业已渺无人烟,社会生产几乎完
全停顿,重庆一带也大致相似。在清军控制下的川北保宁地区和明军控制的川南、川东
地区之间早已形成一片广阔的无人区,解决不了粮饷问题,双方都无法推进。顺治十二
年(1655)清四川左布政使庄应会在奏疏中写道:“切川北—隅合计钱粮征额每年止五
千一百五十余两,各文官俸薪每年共该银八千余两,一年赋额不足抵各官一年俸薪”②
,官兵粮饷更是全靠陕西挽运。正因为粮饷困难,顺治九年吴三桂、李国翰部在保宁战
役中大败刘文秀军后不仅没有乘胜南下,反而只留下四川巡抚李国英部留守保宁,全军
返回陕西汉中就粮。尽管当时清四川巡按郝浴就曾经主张收取成都平原垦荒屯田,以蜀
粮养蜀兵,可是垦荒屯田除了需要足够的兵力保障地方安定,还需要先投... 阅读全帖
r****p
发帖数: 1854
7
☆─────────────────────────────────────☆
msgc (为了下一代免遭变态残害) 于 (Sun Nov 10 11:37:11 2013, 美东) 提到:
满清王朝――驰骋在历史逆行道上的特快列车
发表于 2010-09-01 和 09:40:30 | 作者: 向海的风 |
近来,由“改革家”李鸿章引发了不少辩论,为李鸿章叫好者、鸣冤叫屈者不少。闲来
一直在思考,笔者认为,李鸿章卖国的帽子是断然不能摘掉的。
诚然,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很特别很重要的人物,他倡导的“洋务运动”在一
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工业的发展,但作为那段历史的制造者之一,李鸿章软弱卑的劣行
径正是腐朽的满清王朝的缩影。很多文章为李鸿章翻案,还摆出一幅教训人的架势,说
什么在那个历史时代,李鸿章已经做的够好了,李鸿章很无奈,不过是慈禧太后的替罪
羊而已… …还有大力吹捧李鸿章外交才干的,称其为“东方的卑斯麦”,据说卑斯麦
先生闻听此言,不以为然的说道“幸亏我不是西方的李鸿章” … …呵呵,这些文章还
是有些水平的,作者还知道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论历史人物,但这些文... 阅读全帖
n*******w
发帖数: 6708
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罗汝才之死
罗汝才之死
董骁涵
罗汝才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物。在后来的历史记忆里,他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地位。
《明史》里记载了《流贼列传》,其中只写了两个人:李自成、张献忠。因为他们
是流贼中少有的需要“独志其亡天下者”。
可是并没有罗汝才的列传。于是老罗的身影就渐渐消逝在远方,很久以后,大家只
记得差点坐了江山的李自成,差点杀光四川人的张献忠,并没有人记得罗汝才——一个
充满暴发户气质的快乐男人,比李自成真实,比张献忠善良。
《明史》的作者其实是很势利的,即便是在写“贼”,竟然也遵循“成王败寇”的
臭规律。当过“皇帝”的“贼”多写,不成气候的“贼”少写。唉,我常常掩卷太息,
大抵除了《史记》,其他史书的作者都是很势利的。我始终以为,《流贼列传》并没有
用心去定位“流贼”的概念。如果一伙人,居然是以“亡天下”为宗旨,那末,他们就
脱离了“流贼”,转变为“僭伪”。清季如张廷玉辈,尽可以去写篇《僭伪列传》。
有一次,看到有篇文章大胆地论断,明末流贼的核心人物并不是高迎祥、李自成、
张献忠,而是绰号“曹操”的罗汝... 阅读全帖
g***j
发帖数: 40861
9
不必美化赵宋王朝——宋代顶峰论献疑
张邦炜
2011-11-23 09:36:19 阅读 2211 次
刊《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刊载时略有删节),蒙邱志诚先生提供完整
版,象牙塔网络发布
一、“往前多走了一步”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赵宋王朝真可谓时来运转:30年前,备受贬损:“
守内虚外,积贫积弱”;30年后,博得赞美:“空前绝后,登峰造极。”宋朝顶峰论,
据说出自史界泰斗。的确,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
赵宋之世。”[1]邓广铭讲过:“宋代的文化,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截至明
清之际的西学东渐的时期为止,可以说,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值得注意的是
,邓氏强调“历史不能割断”,既重视隋唐两代的“传承”,又在时间上严格予以限制
,“截至明清之际”。[②]至于陈氏的论断,只怕应当正确理会,不能无限引申。正如
那句名言所说:“真理往前多走一步就是谬误。”
宋朝顶峰论的代表作,当推萧建生先生所著《中国文明的反思》一书。此书号称“
当代中国的《盛世危言》”,某些媒体在高度评价之余,也曾指出:“作者对每个时代
史料的把握真切与否,有... 阅读全帖
m*******3
发帖数: 1275
10
中国的乞丐文明
“采生折割”作为正式刑律术语进入王朝法典应不会早于唐代,对采生折割行为的处罚
并不见于《唐律》,《唐律》仅设有禁止“肢解”人体的条款,将之视为一种针对受害
人灵魂的罪行。由于元代“采生”之风大盛,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的安定,所以明代刑
律中才增加处罚“采生折割”的条款。
据史料显示,宋代湖广一带即流行杀人祭鬼的风俗。《宋会要辑稿》中有一条史料说到
淳化元年八月二十七日峡州长杨县民向祚与兄向收取了当地富人十贯钱,从事“采生”
活动,其目的是“杀人为牺牲以祀鬼。”向祚与其兄谋杀了县民李祈的女儿,“割截耳
鼻,断支节以与富人。”又有记载说:“湖外风俗,用人祭鬼,每以小儿妇女生剔眼目
,截取耳鼻,埋之陷井,沃以沸汤,糜烂肌肤,靡所不至。盖缘贩弄生口之人,偷窃小
儿妇女贩入湖之南北,贪取厚利。”所以宋代官府对“采生祭鬼”的行为屡次发出禁令
,如“真宗咸平元年十月二十八日禁峡州民杀人祭鬼”又如宝元二年十一月“知万州马
元颍言乞下川陕广南福建,荆湖,江淮禁民畜蛇毒蛊药杀人祭妖神,其已杀人者许人陈
告赏钱。”可见宋代以蛊毒杀人祭鬼的区域分布相当广阔。
据学者考证,元代采生之风仍然盛行,在...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1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ao_and_Deng 俱乐部 】
发信人: wlwl12 (戒网), 信区: Mao_and_Deng
标 题: 陈晓平:唐德刚的硬伤太多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l 20 01:17:58 2014, 美东)
自1999年岳麓书社推出了超级减肥版的《晚清七十年》以来,该书被无数名人非名人反
复推荐,俨然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必读书”,唐氏也被捧上了神坛。由于“糖粉”阵容
强大,批评的声音几被淹没。虽然唐德刚关于北洋海军“主炮晾衣”一说,已被海军史
研究者陈悦驳得体无完肤,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唐氏治学粗疏,是一以贯之。从专业角
度看,《晚清七十年》可以说是浪得虚名之作,硬伤太多,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本文
拟引用可靠史料和学界研究成果,略举数例,暴露唐氏史学功力的不足,读者自可举一
反三,重估该书的实际价值。近几十年晚清史研究成绩斐然,史料整理和考证方面成绩
更加突出,已非唐氏所能想见。
本文所引唐德刚《晚清七十年》原文,用的是远流版五卷本,为免繁琐,仅注出册数和
页码,如第四册第87页,注作“四,87”。
(1)李鸿章 “李鸿章是荣禄的政敌。... 阅读全帖
x*****z
发帖数: 787
12
我们需要解释一个问题:既然早在11~13世纪的宋王朝,中國就已经产生了近代化,那
为什么到了19世纪下半叶,中國的近代转型还要显得那么艰辛、一波三折?这么重大的
问题当然不适宜用单一的原因来解释,不过如果要找出最深刻的历史原因,我认为,那
便是——“唐宋变革”所代表的近代化进程在南宋灭亡之后被中断了,历史发生了某种
程度的倒退。
敏锐的明末思想家黄宗羲与王夫之都察觉到,宋朝的覆灭不可跟其他王朝的更迭相提
并论。黄宗羲说:“夫古今之变,至秦而一尽,至元而又一尽,经此二尽之后,古圣王
之所恻隐爱人而经营者荡然无具。”王夫之说:“二汉、唐之亡,皆自亡也。宋亡,则
举黄帝、尧、舜以来道法相传之天下而亡之也。”宋朝之亡,不仅仅是一个王朝的覆灭
,更是一次超越了一般性改朝换代的历史性巨大变故。用那个时代的话语来说,叫做“
亡天下”;用今天的话语来说,大妨称为“文明的中断”。
为什么说宋朝的灭亡是“文明的中断”呢?请允许我先引用周良霄《元代史》序文中
的一段话:宋亡之后,元王朝统一中國,并在政治社会领域带来了某些落后的影响,“
它们对宋代而言,实质上是一种逆转。这种逆转不单在元朝一代起作用,并且还作... 阅读全帖
X********7
发帖数: 483
13
今天是传统佳节元宵节,大家都忙着猜灯谜,抢红包。。。。我来跟大家讲讲元宵
节的来历,看看跟您听说的一样否?
说到元宵节不能不说它的来由。关于元宵节的起源可是众说纷纭。但较为可信的说
法是元宵节来源于西汉时期的一场朝廷平定内乱。
公元前195年,西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在长乐宫驾崩,他的儿子刘盈即位,即为汉
惠帝。惠帝即位时,只有十七岁,加上生性仁弱,加过朝中大权都被太后吕雉把持了。
公元前188年,年仅二十三岁的惠帝病逝。于是,吕后立少帝,并由自己临朝称制。四
年后,少帝被废,吕后又立恒山王刘弘为帝。
据《汉书·外戚传》记载,吕后临朝,极力培植吕家势力,削除刘家势力,乃“杀
高祖子赵幽王友,共王恢,及燕灵王建。于是立侄子吕台为吕王,台弟产为梁王,建城
侯吕释之子禄为赵王,台子通为燕王”。吕台、吕产、吕禄及吕通都封了王,吕家势力
不断壮大,刘邦“非刘不王”的限制被打破。
汉高后八年,即公元前180年7月,吕后因病去世。9月,吕姓诸王欲起兵叛乱,夺取
刘汉政权。齐王刘襄随即调集军队,高举“率兵消灭不应当为王的人”的旗帜发兵西进
。相国吕产派遣大将军灌婴率兵迎战。... 阅读全帖
C********w
发帖数: 1724
1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zz 论唐宋之近代化

作者:文史越千年 2014-07-31

我们需要解释一个问题:既然早在11~13世纪的宋王朝,中国就已经产生了近代化
,那为什么到了19世纪下半叶,中国的近代转型还要显得那么艰辛、一波三折?这么重
大的问题当然不适宜用单一的原因来解释,不过如果要找出最深刻的历史远因,我认为
,那便是——“唐宋变革”所代表的近代化进程在南宋灭亡之后被中断了,历史发生了
某种程度的倒退。

敏锐的明末思想家黄宗羲与王夫之都察觉到,宋朝的覆灭不可跟其他王朝的更迭相
提并论。黄宗羲说:“夫古今之变,至秦而一尽,至元而又一尽,经此二尽之后,古圣
王之所恻隐爱人而经营者荡然无具。”王夫之说:“二汉、唐之亡,皆自亡也。宋亡,
则举黄帝、尧、舜以来道法相传之天下而亡之也。”宋朝之亡,不仅仅是一个王朝的覆
灭,更是一次超越了一般性改朝换代的历史性巨大变故。用那个时代的话语来说,叫做
“亡天下”;用今天的话语来说,不妨称为“文明的中断”。

为什么说宋朝的灭亡是“文明的中断”呢?请允许我先引用周良霄《元代史》序文
中的一段话:宋亡之后,元王朝统一中国,并在政治社会领域带来了某些落后的影响,
“它们对宋代而言... 阅读全帖
C********w
发帖数: 1724
1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zz 论唐宋之近代化

作者:文史越千年 2014-07-31

我们需要解释一个问题:既然早在11~13世纪的宋王朝,中国就已经产生了近代化
,那为什么到了19世纪下半叶,中国的近代转型还要显得那么艰辛、一波三折?这么重
大的问题当然不适宜用单一的原因来解释,不过如果要找出最深刻的历史远因,我认为
,那便是——“唐宋变革”所代表的近代化进程在南宋灭亡之后被中断了,历史发生了
某种程度的倒退。

敏锐的明末思想家黄宗羲与王夫之都察觉到,宋朝的覆灭不可跟其他王朝的更迭相
提并论。黄宗羲说:“夫古今之变,至秦而一尽,至元而又一尽,经此二尽之后,古圣
王之所恻隐爱人而经营者荡然无具。”王夫之说:“二汉、唐之亡,皆自亡也。宋亡,
则举黄帝、尧、舜以来道法相传之天下而亡之也。”宋朝之亡,不仅仅是一个王朝的覆
灭,更是一次超越了一般性改朝换代的历史性巨大变故。用那个时代的话语来说,叫做
“亡天下”;用今天的话语来说,不妨称为“文明的中断”。

为什么说宋朝的灭亡是“文明的中断”呢?请允许我先引用周良霄《元代史》序文
中的一段话:宋亡之后,元王朝统一中国,并在政治社会领域带来了某些落后的影响,
“它们对宋代而言... 阅读全帖
f******d
发帖数: 2394
16
论正统
梁启超(1902年7月5日)
中国史家之谬,未有过于言正统者也。言正统者,以为天下不可一日无君也,于是
乎有统;又以为天无二日、民无二王也,于是乎有正统。统之云者,殆谓天所立而民所
宗也;
正之云者,殆谓一为真而余为伪也。千余年来,陋儒龂断于此事,攘臂张目,笔斗
舌战,支离蔓衍,不可穷诘。一言蔽之曰,自为奴隶根性所束缚,而复以煽后人之奴隶
根性而已。
是不可以不辩。
“统”字之名词何自起乎?殆滥觞于《春秋》。《春秋公羊传》曰:“何言乎王正
月,大一统也。”此即后儒论正统者所援为依据也。庸讵知《春秋》所谓大一统者,对
于三统而言,《春秋》之大义非一,而通三统实为其要端。通三统者,正以明天下为天
下人之天下,而非一姓之所得私有,与后儒所谓统者,其本义既适相反对矣。故夫统之
云者,始于霸者之私天下,而又惧民之不吾认也,乃为是说以钳制之曰:此天之所以与
我者,吾生而有特别之权利,非他人所能几也。因文其说曰:“亶聪明,作父母。”曰:
“辨上下,定民志。”统之既立,然后任其作威作福,恣睢蛮野,而不得谓之不义;而
人民之稍强立不挠者,乃得坐之以不忠不敬、大逆无... 阅读全帖
x**s
发帖数: 534
17
小时候看水浒,只看到一百单八将排座座,后面一般都不细看,特别是征方腊,每一回
,篇后都列出阵亡将佐名单,每看到此,心底都有瑟瑟秋风涌起,或者中国的每一个男
人曾经都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有着梁山情结,梁山情结是什么呢,有肉一起吃,有酒一
起喝,四海兄弟是一家。
其实个人认为,中国的男人,在青少年时代,都很重义轻财,兄弟情谊,常摆在首位,
而这其中,梁山的影子,时时可见。梁山泊其实就是一个颇接近于共产主义的所在,当
然,现实点说,其实应该是一个乌托邦的世界,一般只能可望不可及,只是,越是让人
类得不到的,就越会让人向往,越会让人怀念。
一百单八将,天文所载,上应星曜,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梁山之上,兄弟无
隙,仿若一家,有酒一起喝,有肉一起吃,有战一起打,出生入死,同败官兵,同受招
安,同征辽国,同剿田虎,同擒王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征战数载,不曾折损一员将领,可为何偏偏在南讨方腊时,却屡屡损兵折将,竟至“宋
江三十六,回来十八双。”
一百单八员将领,只剩的二十余人,其中猛将如董平,秦明,张清,史进,张顺,石秀
等的横死,更是让人不胜嘘唏!
梁山好汉为何大都折在方腊手中?我总结了几... 阅读全帖
b**********7
发帖数: 814
18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归西不复返,那些故事中的英雄,那些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创造了历史,开创了盛世,却未必得到最好的结局。所谓战神,即是武艺高强,熟知兵
法,且又有赫赫战功,同时代无出其左者。但风光背后却没能得善终,且死不得其所,
则必为千古遗憾!
1、薛仁贵——被自己的儿子误射而死
薛仁贵,龙门(今山西河津)人,是个酷哥,自幼贫寒,习文练武,有臂力,善骑射长成
务农武艺高强,善骑射。
唐贞观末年时要远征高丽,644年,薛仁贵参加了张士贵(又是让小说冤枉的好人)的部
队,张士贵部行至安地时,郎将刘君印为当地武装所围,薛仁贵闻讯后,单枪匹马前往
营救,击斩敌将,系其头于马鞍,降伏余众,救君印回营,第一次出手就勇冠三军。
645年4月,唐军前锋进抵高丽,不断击败高丽守军,6月,至安市,高丽莫离支遣将高
延寿率军20万依山驻扎,抗拒唐军。唐太宗视察地形后,命诸将率军分头进击。这时,
薛仁贵自恃骁勇强悍,想立奇功,穿上与众不同的白衣白甲,手持方天戟,腰挎两张弓
(装酷)大呼陷阵,高丽将士纷纷倒伏,杀开一条血路。唐军随之继进,高丽军被打得大
败。这一战看的李世民也非常高兴,回师时道:“不喜得辽... 阅读全帖
f*l
发帖数: 742
19
自从秦赢政称帝后,中国便进入了封建帝制的历史时期,直到清末帝溥仪退位为止,在
这段长达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共诞生了300多位皇帝,其间被毒死的皇帝共有二十
位,大家一起来见识下吧
一、汉平帝刘衎
汉平帝刘衎(公元前9年—公元6年),原名刘箕子,汉元帝刘奭(shì)的孙子,中山
孝王刘兴的儿子,西汉第十四位皇帝,公元前1年—公元6年在位。
刘衎继位时,年仅九岁,太皇太后王政君垂帘听政,大司马王莽操持国政,而刘衎也只
好成了了他们手中任意摆布的一颗棋子,形同傀儡。
元始五年(公元6年)12月,王莽向汉平帝刘衎进献椒酒时,在椒酒中下毒,致使汉平
帝中毒害病而死。(据《资治通鉴》记载:“冬,十二月,莽因腊日上椒酒,置毒酒中
;帝有疾,不时崩于未央宫。”)
汉平帝刘衎死时年仅14岁,葬于康陵(今陕西咸阳西25里处),庙号元宗,谥号孝平皇
帝。
二、汉质帝刘缵
汉质帝刘缵(公元138年—公元146年),也称刘续,汉章帝刘炟的玄孙,渤海孝王刘鸿
的儿子,东汉第十位皇帝。
永嘉元年(公元145年)正月,年仅3岁的汉冲帝因病去世。梁太后与其弟梁冀立刘缵为
帝,是为汉质帝。
刘缵即皇帝位之后,梁太后...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359
20
薛仁贵,龙门(今山西河津)人,是个酷哥,自幼贫寒,习文练武,有臂力,善骑射长成务农武艺高强,善骑射。
唐贞观末年时要远征高丽,644年,薛仁贵参加了张士贵(又是让小说冤枉的好人)的部队,张士贵部行至安地时,郎将刘君印为当地武装所围,薛仁贵闻讯后,单枪匹马前往营救,击斩敌将,系其头于马鞍,降伏余众,救君印回营,第一次出手就勇冠三军。
645年4月,唐军前锋进抵高丽,不断击败高丽守军,6月,至安市,高丽莫离支遣将高延寿率军20万依山驻扎,抗拒唐军。唐太宗视察地形后,命诸将率军分头进击。这时,薛仁贵自恃骁勇强悍,想立奇功,穿上与众不同的白衣白甲,手持方天戟,腰挎两张弓(装酷)大呼陷阵,高丽将士纷纷倒伏,杀开一条血路。唐军随之继进,高丽军被打得大败。这一战看的李世民也非常高兴,回师时道:“不喜得辽东,喜得虎将”。
高宗在位时薛仁贵屡次击败高丽,契丹人。661年,以前的回纥首领婆闰死,继位的比粟转而与唐为敌,薛仁贵率兵赶赴天山,回纥九姓拥众十余万相拒,并令骁勇骑士数十人前来挑战,先选数十骁骑挑战,他张弓连发三箭,射杀三人将,其余人慑于神威全都请降。
薛仁贵乘势挥军掩杀,九姓回纥大败,所降全部坑杀... 阅读全帖
p********i
发帖数: 719
21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谁富有?当然非皇帝莫属。那么皇帝之下谁最富有,如果按皇室正
常俸禄规定来说,且在不贪污不受贿的情况下,应该说皇帝之下除了宗室贵胄,那就要
数到宰相了。如果要是贪污受贿的话,就连小小的太监也能成为宫室首富,甚至说是国
家首富。
你还被说,历史上富有的太监还真有,他就是明朝赫赫有名的大太监刘瑾。
2001年,《亚洲华尔街日报》曾将明朝大太监刘瑾列入过去1000年来,全球最富有的50
人名单。至于他的财产,据清赵翼《二十二史札记》所载,刘瑾被抄家时有黄金250万
两,白银5000余万两。其它珍宝细软未计。据《血酬定律》一书作者吴思据此计算出,
刘瑾家产仅金银一项相当于254.88亿人民币,和当时国库年收入的白银差不多。
一个太监是如何积攒起如此多的财富呢?这还得从他的发家说起。
刘瑾,陕西兴平人,本姓谈。六岁时被太监刘顺收养,后净身入宫当了太监,遂冒姓刘
氏,侍奉太子朱厚照,即后来的明武宗。他善于察言观色,随机应变,深受信任。太子
继位后,他数次升迁,爬上司礼监掌印太监的宝座。一旦大权在握,便引诱武宗沉溺于
骄奢淫逸中,自己趁机专擅朝政,时人称他为立皇帝,武宗为坐皇帝。他排... 阅读全帖
b********b
发帖数: 65
2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清朝勤政第一帝王是谁?zz
历史上的雍正是一位勇于革新、勤于理政的杰出政治家,他对康熙晚年的积弊进行改革
整顿,一扫颓风,使吏治澄清、统治稳定、国库充盈、人民负担减轻。
雍正的父亲康熙,可以说是雄才大略,平定三藩,统一台湾,稳定边陲,为大一统的清
王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康熙在晚年,由于“太平盛世”而滋长了政宽事省的思
想,这时期他处理朝政的原则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由此,在朝野上下的官僚队伍中,
虚诈、迎合、粉饰、浮夸等种种腐败之风严重泛滥,已经直接威胁着“盛世”的存亡。
于是,惩治腐败、整顿官场风气的重担就落在了雍正的肩上。
雍正执掌朝政的十三年,可以说,是以务实精神治天下的。雍正刚一即位,便针对腐败
衰颓之风进行了坚决的惩治与清肃。他直截了当地告诉文武百官:“朕生平最憎‘虚诈
’二字。”“最恶虚名。”这一“憎”一“恶”,鲜明地表达了他对虚伪、欺诈等腐败
风气的批判态度。
虚假不实的奏报,在封建官场上比比皆是。因为有那么一种所谓巧于仕宦的官员,往往
能通过弄虚作假吹拍阿谀而获得那些好大喜功的君王的赏识,从中捞到好处。然而,这
一套在以务实精神治天下兴邦国的雍正皇帝那里,却是行不通的。
清代官场上流行着这样一...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573
23
http://www.todayonhistory.com/12/20/MingChaoZhengNanDaJiangFuYo
明洪武元年(1368),傅友德又随徐达挥师北上,破沂州,下青州,攻莱阳,取东昌,很
快就平定了山东。随后南下,平定汴洛。闰七月,会师河阴。傅友德为先锋,北渡黄河
,克卫辉、安阳、磁州及广安,集结临清,分兵北进,攻占德州、沧州,直逼元大都(
今北京),迫使元朝降明。十二月,又进军山西,攻占榆次,进军太原,元守将扩廓帖
木儿来援,万骑突至,傅友德以五十骑冲却之,又夜袭其营,扩廓帖木儿仓皇逃走,追
至士门关,获其士马万计。又大败元将贺宗哲于石州、脱列伯于宣府。克复太原,山西
平定。
明洪武二年(1369)三月,傅友德进军陕西,攻克临洮,平定陕西。而后出潼关,西进甘
肃,克庆阳,捣定西,大破扩廓帖木儿。而后,移兵伐蜀,领前锋,夺略阳关,克汉中
。蜀将吴友仁犯汉中,傅友德率三千骑兵救援,攻其山寨,又令兵士点燃十支火炬布于
山上,蜀军惊慌撤退。傅友德因战功受上赏,赐白金、文绮。
明洪武三年(1370)十一月,朱元璋大封功臣。傅友德以其超群的武略,席卷天下之大功
,位次列第... 阅读全帖
n**o
发帖数: 62
24
皇帝也是人,也有人之常情,对于自己的子女,尤其是当子女太多,偏心也正常。名号
上拔高,多赐银钱,多建府第等等都可以理解。但是皇帝毕竟是天,子女是地,在皇家
,子女再受疼爱,也都有限。
寻常人家,女儿出嫁,父母陪送的情况不多,何况是皇家。不过也不是绝对没有,整个
清代,出了一位由帝王以万圣之尊亲自陪送下嫁的公主,她就是和硕温恪公主。
和硕温恪公主(1687-1709),康熙二十六年(1687) 十一月二十七日生,十三女(称八公
主),其母为敏妃章佳氏,即敬敏皇贵妃,与皇十三子和硕怡亲王允祥、皇十五女和硕
敦恪公主同母。
她的人生很短,才23年,但是在这23年的时间里,她应该是过得挺幸福的。
她十三岁那年,即康熙三十八年闰七月,敏妃章佳氏去世了。这个年龄的孩子,许多事
情都已经清楚了。她母亲出身不高,却能在后宫中扎下根并生下三个孩子,可见在康熙
心中还是比较占优的,也正因此,章佳氏去世后,她由孝惠章皇后亲自抚养。孝惠章皇
后是个苦命人,她没有自己的子女,对这个失去了母亲的孩子也就多了一份怜爱,也多
亏她的这份心,让从小就娇弱不堪的温恪生活里没有孤僻,而是充满了温润的亲情。
皇族婚嫁向来是以... 阅读全帖
b****g
发帖数: 54
25
燕王朱棣率军攻入南京,血战四年以武力从侄子手中夺取皇位,成为大明朝的第三任皇
帝。坐上皇位后,要把这个特大喜讯昭告天下。但是,事物有阳,必定有阴。顺利的事
情,总有不顺利的一面。永乐帝满心高兴,却惹来一场“血色诏书”风波。
朱棣夺得皇位后,要写诏书,布告天下。事先道衍和尚(俗命姚广孝,今苏州市相城区
阳澄湖镇人,生于1335年,卒于1418年。他14岁出家,修禅理,悟性高,通儒道,谙韬
略,习兵法,工诗画,受朱元璋指派,侍随燕王朱棣。)给他介绍了方孝孺其人其事,
并嘱托道:您到了金陵后,杀谁也不能杀方孝孺,“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永
乐帝点头应允。
方孝孺(1537—1402年),浙江宁海人。幼年警敏,双眸炯炯,每天读书,数量过寸。
他受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训导,“尝
卧病,绝粮”。家里人很纳闷,他笑着解释说:“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这里
“三旬九食”用的是陶渊明《拟古》诗中“三旬九遇食,十年著一冠”的典故,意思是
衣食难以自足。孝孺长大后受到了明太祖和建文帝的信用,官至翰林院侍讲学士,给皇
帝讲课,并参与机要文件起草,史称其“文章... 阅读全帖
m***e
发帖数: 428
26
:《中国经济史研究》(京)2011年4期第124~130页 作者:张宏杰
内容提要:本文分析了曾国藩京官期间的家庭经济收支。重 点放在三个方面,一
是入京前他如何通过拜客谋取收入为京官生活做财政准备。二是以道光二十一年为中心
观察他京官期间的收入和支出结构,并对比他与李慈铭生 活状态的异同。三是他出任
乡试主考过程中所获收入。从曾国藩的例子可以看出,清代京官的实际收入数额及渠道
都与表面规章有很大不同。官员入仕所带来的直接 经济收益十分有限,在初始阶段通
常需要家族或他人的资助。但潜在收益却非常巨大,包括筹资能力的增长、陋规等巨额
灰色收入,以及干预地方事务所获报酬。不 过潜在收益的开掘受诸多条件的制约:理
学修养、个人操守、个人及亲属的办事能力等,因此官员入仕所带来的间接经济收益具
有极大的弹性空间。
关键词:曾国藩 士绅 官员收入 清代
作者简介:张宏杰,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上海 200433
晚 清重臣曾国藩自道光二十年初(1840)至咸丰二年(1852年)七月均供职于北京,
由从七品的翰林院检讨七迁为兼属五部的侍郎,完整经历了京官生活的下 层、中层、
上层阶段,且日记、家...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2188
2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张献忠在四川杀了多少人?
提醒一点,张献忠是顺治3年死的,你说满清灭(其实是驱赶,因为李定国等人跑到云
南,湖北山区去了)西军是顺治16年,这期间打了十几年的仗。
张献忠是一开局就突然死了,在没有了领袖,西军还能坚持这么久。另外其实四川是乱
战,也就是明军也在内,也在抗清。
简单的逻辑:如果四川被张献忠屠杀得差不多了,哪里还有那么大的劲头抗清?
另外,张献忠从未能占领全部四川,实际上他占领的地盘连之前造反的奢崇明占领的地
盘都不如,老张只是名身大,笑。
很多地盘一直在明军手里,比如秦良玉等人。所以张献忠就算屠,也只能屠半个四川。
我认为四川人口的减少是三次乱战的结果。主要是最后一次:长期抗清的结果。类似宋
末元初,长期抗蒙的结果。
最后,四川在明末清初其实有三次大战。张献忠入蜀只是一次,而且战斗不多,不是最
激烈的一次。大家似乎除了张献忠之乱就不知道别的了。
随便拷贝一下百度资料:
第一次:奢安之乱。贵州土司造反。
天启二年(1622年),奢崇明占领重庆以后,又包围成都,巡抚朱燮元传令秦良玉前去
征讨。秦良玉率军攻取新都,长驱直奔成都,将奢崇明击败,解了成都之围。奢崇明败
走后,秦良玉率领秦民屏等攻克二郎关、佛...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8
和珅(1750~1799年),字致斋,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史称其“少贫无藉,为文生
员”。和珅的高祖尼雅哈纳是清朝开国功臣,作为他的后人和珅自然可以随帝侍君。乾
隆三十四年,和珅开始摆脱困境,初为銮仪卫(掌皇帝仪卫排列及承应诸事),后承袭高
祖尼雅哈纳的三等轻车都尉世职,自此为他铺平了一条接近皇帝的便捷途径。和珅聪明
能干,相貌俊秀,好察言观色,善见机行事,又会逢迎讨好,所以他的仕途平步青云,
官至宰辅,控制朝政长达二十余年。和珅在职期间,擅权纳贿,贪赃枉法,网罗亲信,
迫害异己,祸国害民。这一切均发生在乾隆时期。诚然,乾隆并非昏庸之辈,而是一个
精明且有作为的皇帝。但是乾隆“喜好歌功颂德,陶醉文治武功,生活奢侈,贪恋声色
”,这一致命弱点,被善于“揣摩帝意,曲意逢迎”的和珅所利用,方造就了其传奇的
一生。
和珅幼年丧母,家境贫寒,贫穷和冷漠的生活给和珅童年留下了深深的创伤和阴影,从
那时起和珅就立志要出人头地,争取抓住一切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和珅十来岁时就被
选入咸安宫官学,接受儒学经典和满、汉、蒙古文字教育。他天资聪颖,勤奋努力,成
绩突出,因而得到老师的器重。乾隆三十四年,2...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2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郑和远航缘何终止?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hinabbsdad (张果老他爹),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郑和远航缘何终止?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30 10:27:31 2016, 美东)
原创 2016-05-28 文/白云涛
郑和下西洋之后,亚非诸国向中国派遣使节,无论来者多少,贡品厚薄,都能得到明廷
隆重接待,无不乘兴而来,满意而归。来华的朝贡国逐年增多,“四夷宾服,万国来朝
”,满足了统治者的心理需要。但这种为图“天下共主”的虚名而破费国家巨额财富,
其后果是极具灾难性的。
那些年,俺们出手阔绰
例如,永乐皇帝对日本国王源道义的赏赐:
永乐三年(1405年),赏钞五千锭、钱一百五十万、织金文绮纱罗绢三百七十八疋。四年
,赐白金千两、织金诸色彩币二百匹、绮绣衣十六件、银茶壶三、执银盆及绮绣纱帐、
衾褥、枕席、器皿诸物、海舟二艘。又赐白金千两、钱一千五百万、锦丝纱罗绢四百十
三匹、僧衣十二袭、帷帐、衾褥、器皿若干事;王妃白金二百五十两、钱五百万、锦丝
纱罗绢八十四匹。
如明永乐九年(1411年),永乐皇帝赏赐给前来朝贡的...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32122
30
熙帝驾崩时,隆科多是唯一陪伴其左右并承领遗命的大臣,并由他宣读了康熙帝遗诏,
因此,许多清代笔记将其描述为篡改遗诏以协助雍正帝继位的谋划者。其实,历史并非
如此,隆科多只是一开始就选对了人而已。雍正帝继位后,隆科多成了最受宠信的臣子
。他在春风得意中逐渐变得贪婪起来,且私下拉帮结派,企图把持朝政,做出了种种不
法之事。他被雍正帝惩治也是在劫难逃的事……
诸子夺嫡 助力雍正
隆科多是一等公佟国维之子,其仕途以一等侍卫起,后屡获提拔。康熙五十年(
1711),隆科多被授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三营统领,并开始涉足到皇子间的夺嫡之争中。
早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皇太子胤礽被废后,诸皇子为了争夺储位,各施手段
,尤其八皇子胤禩表现最为突出。胤禩素有“贤王”的美誉,获得了不少朝臣的支持,
佟国维也是其支持者之一。康熙帝看到这一切,深觉胤禩夺嫡心切,其行为过于虚伪,
心中已是不悦,而对于佟国维等大臣的拥护行为更是异常不满,并多次当面将其训斥。
而胤礽自从被废后,便做出一副痛改前非的模样,又有旁人劝慰康熙帝,称胤礽之前的
种种不当举动是受了他人的魇祸所致。不久之后,康熙帝为了平息储位之争,加之对胤
礽...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1
杨光先的言论自由
杨光先的知名,主要是缘于其名句:“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
有博主为此不解:“我觉得就算在今天的中国有人这样说了,你也不能说这个人犯了什
么大错,你可以说他白痴、迂腐、不合时宜,缺心眼,但是他作为一个普通人是拥有愚
蠢的权力的,他就是愚蠢、落后。怎么了?不行吗?”
如果说说而已,那他不会得此千古之名吧?文科的博友,应该知道所谓“康熙历狱”始
于杨光先举报洋千人汤若望算的日子不合阴阳,意在大逆。最后汤若望获剐罪,其副手
灭族。1665年 4月16,开剐汤若望的公文到了孝庄太皇太后之手,太皇太后迟迟未能下
笔。叹曰,今上(指康熙)得以继统,汤若望实有大功(指皇位难定时汤若望一句“玄
烨出过麻子”)。所以“剐缓”。杨光先立此举报奇功,奉旨继任钦天监一把手。这下
杨光先着急了,一再谦辞。奉旨不准,只好上任。杨光先乃著《不得已》明志,承认自
己根本不懂天文,上纲上线纯粹是为了爱国,“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
洋人”。
如果说这样的人,还配我们帮他主张话语权,老邪只好不说话。
那为什么叫“康熙历狱”呢?因为那是康熙年间的事,虽然当时康熙正忙着和“棒棒糖... 阅读全帖
c*****2
发帖数: 899
3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元史 关於关於攻打台湾的纪录
元史 列传第九十七
琉求  琉求,在南海之东。漳、泉、兴、福四州界内彭湖诸岛,与琉求相对,亦素不
通。天气清明时,望之隐约若烟若雾,其远不知几千里也。西南北岸皆水,至彭湖渐低
,近琉求则谓之落漈,漈者,水趋下而不回也。凡西岸渔舟到彭湖已下,遇飓风发作,
漂流落漈,回者百一。琉求,在外夷最小而险者也。汉、唐以来,史所不载,近代诸蕃
市舶不闻至其国。
世祖至元二十八年九月,海船副万户杨祥请以六千军往降之,不听命则遂伐之,朝
廷从其请。继有书生吴志斗者上言生长福建,熟知海道利病,以为若欲收附,且就彭湖
发船往谕,相水势地利,然后兴兵未晚也。冬十月,乃命杨祥充宣抚使,给金符,吴志
斗礼部员外郎,阮鉴兵部员外郎,并给银符,往使琉求。诏曰:“收抚江南已十七年,
海外诸蕃罔不臣属。惟琉求迩闽境,未曾归附。议者请即加兵。朕惟祖宗立法,凡不庭
之国,先遣使招谕,来则按堵如故,否则必致征讨。今止其兵,命杨祥、阮鉴往谕汝国
。果能慕义来朝,存尔国祀,保尔黎庶;若不效顺,自恃险阻,舟师奄及,恐贻后悔。
尔其慎择之。”
二十九年三月二十九日,自汀路尾澳舟行,至是日巳时,海洋中正东望见有山长而
低者,约去五十里。...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12685
3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fwdo (长老),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济南最牛逼的人物是辛弃疾,跟海豹突击队抓本拉登一样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r 26 14:54:05 2017, 美东)
1161年(绍兴三十一年)夏秋季节,金国君主完颜亮入侵南宋,北方抗金部队烽烟四起
,在山东有耿京、开赵等人聚众起义。
22岁的辛弃疾在济南南部山区聚集人马2000人,加入耿京的起义军,辛弃疾担任掌书记
。辛弃疾极力劝说耿京“决策南向”,和南宋的朝廷正规军配合,一同抗击金兵,耿京
于是派遣辛弃疾等11人奉表归宋,宋高宗召见之后委任辛弃疾承郎务、天平节度使掌书
记,耿京为天平节度使。
1162年(绍兴三十二年闰二月),辛弃疾在北归途中听说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杀害的消息
,率领50骑兵直驱山东,奔入5万人中,将正在饮酒作乐的张安国捉拿,并且号召耿京
旧部反正。之后,辛弃疾长驱渡淮,押解张安国到建康城斩首。
此时,辛弃疾年纪轻轻,名重一时,南宋君主大为惊异 ,委任其江阴签判,自此,辛
弃疾一直居住在南宋,不再北归,南宋乾道六年被召为司农寺...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4
《水浒传》中说“八十万禁军”有点穿越,毕竟讲的是徽宗朝的事情,用的却是仁宗朝
的峰值数据,反倒是南征的金国将帅搞情报搞得透彻,知道哲宗、徽宗朝的总兵额才“
八十万大兵”。然而,就算是裁军裁了60万,在金军纵横黄河两岸的时候,剩下那80万
军人又去哪儿了?
本文摘自:一点资讯,作者:刘三解,原题:北宋亡国时,它的八十万禁军去哪儿
了?
《水浒传》里有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上过梁山、打过方腊、平过辽邦,一身武艺
几乎就是为战场而生的,那他的徒弟想来也很能打吧?
这个问题,第一次南下攻宋的金国将帅,和我们一样不知虚实,闹到要向宋朝官员
求证的地步。
贯通宋徽宗、钦宗、高宗三朝大事的史学名著《三朝北盟会编》记载,金国的东京
留守是个渤海人,姓高,汉语流利,与辽国汉人无异,受命询问被劫持的宋朝官员沈琯:
闻南朝有兵八十万,今在何处?今何不迎敌?
沈琯回答:
散在诸路,要用旋勾唤。汴京左右约有四、五十万,黄河两岸须有大兵守之,必不
可过。
翻译一下就是,我们国家的军队都在地方养着,要用的时候再叫来,东京汴梁旁边
就有40、50万兵马驻扎,黄河两岸肯定有重兵防守,你们这群孙子肯定过不去。
想象一下二人...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32122
35

大刀王五给肚皮舞版带来了欢乐
theme_pic
lxylxy
2017-09-28 18:40 2楼
哈哈哈,大刀王八不顾屁眼子红肿,天天坚持裸奔裸舞取悦买买提众将军
回复
theme_pic
machineman
2017-09-28 18:57 3楼
90% of ze's posts are direct copy pasted.
i really believe ze is the prototype of all these copy and pasted non-
organics.
回复
theme_pic
shychild
2017-09-28 19:38 4楼
都是老汤家的人,分不清很正常。
回复
theme_pic
sangelvshi
2017-09-28 19:38 5楼
不是汤若望么,怎么牡丹亭都出来了?
不过汤若望确实很牛,其实农历很复杂,就算现在,估计也不能完全的把农历算好吧。
如果公历没事还继续加闰秒的话,我看早晚有一天,农历的未来百年的某个闰月还要变。
不知道古代钦天监是不是每年向全国官员分发日历,以便让大家知道何时庆祝新年。农
历的一个好...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32122
3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大刀王五:汤显祖是德国人

theme_pic
lxylxy
2017-09-28 18:40 2楼
哈哈哈,大刀王八不顾屁眼子红肿,天天坚持裸奔裸舞取悦买买提众将军
回复
theme_pic
machineman
2017-09-28 18:57 3楼
90% of ze's posts are direct copy pasted.
i really believe ze is the prototype of all these copy and pasted non-
organics.
回复
theme_pic
shychild
2017-09-28 19:38 4楼
都是老汤家的人,分不清很正常。
回复
theme_pic
sangelvshi
2017-09-28 19:38 5楼
不是汤若望么,怎么牡丹亭都出来了?
不过汤若望确实很牛,其实农历很复杂,就算现在,估计也不能完全的把农历算好吧。
如果公历没事还继续加闰秒的话,我看早晚有一天,农历的未来百年的某个闰月还要变。
不知道古代钦天监是不是每年向全国官员分发日历,以便让大家知道何时庆祝新年。农
历的一个好处是,骗人不容易,初一的朔日一...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也谈“七月流火”
网友白马客博览群书,佩服之至。但是愚以为仍有讨论的余地。他(她)指出:
“博主有关七月流火的说法是不对的。《七月》篇历法问题复杂,一般认为是多种历法
同时出现”。这个断语兄弟不服。上篇博文的主题,就是指出这个“一般认为”可能是
错的。因此白马客兄不能简单用“一般认为”来否定我的新见解。
多种历法同时出现这种现象并不罕见,对此我没有意见。但是我的问题是非常具体的《
豳风。七月》是否物候历,而非物候天文混合历。所以忽略白马客兄关于混合历的介绍
。白马客兄说:
“我国观象授时的历史要比《豳风。七月》定稿的时代早得多。(参见陈遵妫:《中国
天文学史》第三卷)由甲骨文可见,殷商时代人们已经知道置闰,(参见陈梦家:《殷
墟卜辞综述》第七章《历法天象》)”
这里有两个问题。《豳风。七月》是周的先民传唱下来的,因此有可能历史非常悠久。
孔子定稿时,是选本,并没有改写。因此,定稿的时代,不说明任何问题。
因此,只能从诗歌本身来说明成诗的大致时代。如果白马客兄认为不存在十四月的问题
,那就得讲清楚“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三之日于耜,四
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一般...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杨光先的言论自由
杨光先的知名,主要是缘于其名句:“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
有博主为此不解:“我觉得就算在今天的中国有人这样说了,你也不能说这个人犯了什
么大错,你可以说他白痴、迂腐、不合时宜,缺心眼,但是他作为一个普通人是拥有愚
蠢的权力的,他就是愚蠢、落后。怎么了?不行吗?”
如果说说而已,那他不会得此千古之名吧?文科的博友,应该知道所谓“康熙历狱”始
于杨光先举报洋千人汤若望算的日子不合阴阳,意在大逆。最后汤若望获剐罪,其副手
灭族。1665年 4月16,开剐汤若望的公文到了孝庄太皇太后之手,太皇太后迟迟未能下
笔。叹曰,今上(指康熙)得以继统,汤若望实有大功(指皇位难定时汤若望一句“玄
烨出过麻子”)。所以“剐缓”。杨光先立此举报奇功,奉旨继任钦天监一把手。这下
杨光先着急了,一再谦辞。奉旨不准,只好上任。杨光先乃著《不得已》明志,承认自
己根本不懂天文,上纲上线纯粹是为了爱国,“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
洋人”。
如果说这样的人,还配我们帮他主张话语权,老邪只好不说话。
那为什么叫“康熙历狱”呢?因为那是康熙年间的事,虽然当时康熙正忙着和“棒棒糖
”博主一道“顶”...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39
2017-12-26历史研习社 微信号mingqinghistory
功能介绍
顺时针研习历史,逆时针解毒世界。
研习社社论
二师兄
据悉,中国明史学会会长商传先生遽然仙逝。商传先生出身于明史世家,他与父亲商鸿
逵都是著名明史学家,又师从著名史学家谢国桢,曾在央视《百家讲坛》讲过36集的朱
元璋系列。作为一个历史学家,他曾这么描述过自己的志业:“作为史学工作者,我的
工作更多的是恢复历史。史学工作者尽量去找到历史的真相,去无限接近它,从而了解
我们传统历史的一些优秀遗产,找到社会发展的规律,但永不会完全抵达它。”
晚明社会转型最终伴随着明朝的灭亡而结束了,中国从此失去了一次与世界同步发展的
机会,给我们留下太多的历史遗憾。回首明朝灭亡的那幕“天崩地裂”的悲剧,究竟谁
应该对这一切负责呢?是张居正,还是万历皇帝?或者是东林党与阉党?抑或是那个时
代从上至下的每一个人?这才是我们今天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在中国历史上,一个无法改变的规律是改朝换代。每个朝代,长不过三百年,短不过数
十年,便都灭亡了。自秦统一中国开始,每一个朝代都有它的建立与灭亡,即“初”与
“末”。但是,如果我们进一...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649
4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马占山
http://cyc6.cycnet.com:8090/xuezhu/yinglie/content.jsp?n_id=5074
马占山(1885.11.30-1950.11.29)民国抗日英雄。字秀芳,1885年11月30日生于河北丰
闰县一个农民家庭。他从小给地主放马,後因丢失一匹马,被迫逃亡从军。1911年他投靠
清军奉天後路巡防营统领吴峻升,从四营中哨哨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升任东北边
防军骑兵师师长和黑河警备司令等职。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出任黑龙江省政府代
理主席兼军事总指挥。当日本关东军无理要求中国军队撤离江桥(嫩江铁桥)时,他明确
表示“吴奉命为一省主席,守土有责”,“一息尚存,决不敢使尺寸土地沦于异族”。在
日军进犯江桥时,他下令抵抗。由于敌众我寡,没有后援,加上装备简陋,伤亡很大,鏖
战了半个月,不得不撤离江桥。江桥抗战,给全国人民以莫大的鼓舞,人们称赞他“为国
家保疆土,为民族争光荣”,是当代的“爱国军人”和“民族英雄”。上海、哈尔滨等地
组织了”援马抗日团“,卷烟厂还生产了”马占山牌“香烟。
1932年,马占山诈降,出任伪黑龙江省长兼任伪满州国军政部
T****n
发帖数: 6187
4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中国农历与阴历的区别zz
从文章看,农历和阴历新年可能不是同一天啊,那O8该怎么办?
=================================
中国农历与阴历的区别
阴历, 中国, 农历
农历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历法,曾长期在我国使用,该历法中强调了二十四节气的划分,
而节气对于农业生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民间也有称为夏历、阴历的。在 1912年以前
,我国历代一直沿用这种历法作为正式历法。而真正的阴历是最古老的历法,现今伊斯
兰国家和地区中使用的回历,就是阴历的一种。  农历与阴历都是中国现存的纪年历
法。在许多场合,不少人将二者混为一谈,认为农历就是阴历,阴历就是农历。其实,
二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主要区别如下:
1、两者编订的主导思想不同
中国的农历和阴历均选用月球的运动作为参照,每月的日数近似等于月相的变化周
期——29.5306日。在月份排列上,一般大月30天,小月29天,两月平均后每月日数为
29.5天,这与朔望月的长度基本相当。此为二者的同源之处。因此二者都能准确的反映
月相的盈亏:月中为望月(满月),月初为朔。但中国农历的节气还能够反映四季寒暑
的气温变化,如平常所说的“五黄六月”、“寒... 阅读全帖
T******m
发帖数: 677
42
比李宇春是差点,大约是曾轶可得水准吧
纵容徒弟打记者基本就是唐笑踢武警的风范
s****r
发帖数: 31686
43
德纲还是没学会德艺双馨的那些所谓老艺术家的无耻, 太帅真了
n*******n
发帖数: 7628
44
在韩中国”黑工“生存不易
2010年10月28日 09:46:27  来源: 新华网 【字号 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参考消息》10月28日发表题为《在韩中国“黑工”生存不易》,以下为全文:
非法“黑工”群体长期滞留讨生活,是韩国社会同前的一种现实存在。据韩国联合通讯
社援引韩外交通商部和法务部发布的数据,截至今年6月底,在韩非法滞留人员共有17
4万人,其中中国人最多,达804 万,占总数的46.2%。之后依次是越南人、泰国人、蒙
古人和菲律宾人。
记者通过韩国一家华文媒体的朋友,联系到了在韩“跑黑”打工已经9个年头的马某。
现年50岁的马某来自黑龙江,提到为什么要来韩国当“黑工”,马巢说完全是园经济所
追。“当时家里欠了一笔债,要在国内打工,那就是一辈子电还不起了,”电话那头的
马某语调很是无奈。
高薪诱惑挡不住
马某的家乡是朝鲜族聚居地区,闰遭赴韩国打工的朝鲜族为数不少。“好的年能拿回
10多万,我就想,那也出去看看吧。”韩国相对国内而言的高工资水平,是吸引打工者
非法滞留的重要原因。
在韩国,每剧为记者单位打扫卫生的钟点工,一个小时的薪酬为1万韩元(1000韩元约
合...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939
45
生命不止,愤青不已——评《打捞中国愤青》
/余治国
最近号称“反愤青”网络三剑客之一的廖保平先生推出了《打捞中国愤青》一书,据说
是中国愤青脱“愤”必读物。愤青自古皆有。远有商朝的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而活活饿
死,近有闻一多不吃美国面粉而被暗杀。由此看来,大抵人类进化到文明社会以来,就
有愤青的存在了。
东方有愤青,西方亦有愤青。但中国愤青大多胸怀中华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宏大而又细
腻的家国情怀。在传统中国人看来,民族、社会、家庭和个人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每个
浸染了传统文化的中国人都会将个人的命运同民族的整体命运联系在一起。就像“尽道
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或是“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五千年来,这种强
大的族群意识一直支撑着中国人的内心世界。
当代世界,西风压倒东风,西方文明的强势使中华传统文化日趋衰弱。明面上,家国情
怀的语境在当代中国逐渐丧失,代之的则是西方文明的民族观、国家观与价值观。但几
千年家国情怀的积淀却仍然深深地印刻在许多中国人的心中,一旦触碰到人们的心底,
就会自然流露出来。“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中国愤青的爱
国主义便在于此。
然而,自鸦片... 阅读全帖
J********a
发帖数: 5208
4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常用汉字三千八
看客认识不认识。我都认识
啊阿埃挨哎唉哀皑癌蔼矮艾碍爱隘鞍氨安俺按暗岸胺案肮昂盎凹敖熬翱袄傲奥懊澳芭捌
扒叭吧笆八疤巴拔跋靶把耙坝霸罢爸白柏百摆佰败拜稗斑班搬扳般颁板版扮拌伴瓣半办
绊邦帮梆榜膀绑棒磅蚌镑傍谤苞胞包褒剥薄雹保堡饱宝抱报暴豹鲍爆杯碑悲卑北辈背贝
钡倍狈备惫焙被奔苯本笨崩绷甭泵蹦迸逼鼻比鄙笔彼碧蓖蔽毕毙毖币庇痹闭敝弊必辟壁
臂避陛鞭边编贬扁便变卞辨辩辫遍标彪膘表鳖憋别瘪彬斌濒滨宾摈兵冰柄丙秉饼炳病并
玻菠播拨钵波博勃搏铂箔伯帛舶脖膊渤泊驳捕卜哺补埠不布步簿部怖擦猜裁材才财睬踩
采彩菜蔡餐参蚕残惭惨灿苍舱仓沧藏操糙槽曹草厕策侧册测层蹭插叉茬茶查碴搽察岔差
诧拆柴豺搀掺蝉馋谗缠铲产阐颤昌猖场尝常长偿肠厂敞畅唱倡超抄钞朝嘲潮巢吵炒车扯
撤掣彻澈郴臣辰尘晨忱沉陈趁衬撑称城橙成呈乘程惩澄诚承逞骋秤吃痴持匙池迟弛驰耻
齿侈尺赤翅斥炽充冲虫崇宠抽酬畴踌稠愁筹仇绸瞅丑臭初出橱厨躇锄雏滁除楚础储矗搐
触处揣川穿椽传船喘串疮窗幢床闯创吹炊捶锤垂春椿醇唇淳纯蠢戳绰疵茨磁雌辞慈瓷词
此刺赐次聪葱囱匆从丛凑粗醋簇促蹿篡窜摧崔催脆瘁粹淬翠村存寸磋撮搓措挫错搭达答
瘩打大呆歹傣戴带殆代贷袋待逮怠耽担丹单... 阅读全帖
t*******y
发帖数: 21396
4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水浒武力终极排名(ZT)
林冲玉树临风,关胜天神下凡;
鲁智深力拔山河,史文恭巧破千均;
兀颜光倚天屠龙,花荣射雕英雄;
石宝电闪雷击,张清飞火流星;
王寅惊鸿一现,王进神来一笔;
丘岳威镇四海,卢俊义君临天下;
王焕老骥伏枥,武松浴血风华……
读罢水浒,难忘这些栩栩如生的画面,这些天神一般的英雄厮杀于波澜壮阔的战场,争斗于风高月黑的绿林,他们或是民间高手、或是江洋大盗、或是朝廷大将,各色人物风起云涌,竞显风流。《说唐》直接给出了18条好汉,《三国》也有“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的说法,《水浒》却没有达成对顶级高手的共识,岂非一件憾事?STUMPYTIGERW不揣浅陋涂鸦,试图填补这一重大的武评学术空白。
一、梦想凌绝顶
有人说,搞武功高低排行没意思,战争非武打,将帅非武侠,三国演义等所以能成为经典名著,绝非因为表面热闹的武打。 STUMPYTIGERW 以为此话只对了一半。没有武打,三国水浒凭借其文化内涵也能成为名著当然不假;但是它们不会如此流行,不会成为我们童年时期的伙伴,伴随我们成长,直到青年、中年、甚至老年。说这些武功是封建糟粕也好,说它们不适应当今科技时代也罢,反正它们早已成为我们精神... 阅读全帖
g***j
发帖数: 40861
48
http://www.zh5000.com/ZHJD/ctwh/2007-12-07/2170416453.html
陈庆之(484—539年),字子云,义兴国山(今江苏宜兴西南)人,南北朝时期梁朝杰出的
军事家。
陈庆之自幼为萧衍的随从。当时围棋风靡一时,萧衍更是通宵达旦而弈。其余的随从皆
已休息,唯陈庆之不睡,招之即到,所以萧衍对其甚见亲赏。
南 齐末年,东昏侯萧宝卷为政残暴,至使陈显达、裴叔业、崔慧景等名将先后反叛。
南齐永元二年(公元500年)十一月,萧衍(时为雍州刺史)也起兵反齐,陈庆 之随萧衍一
直攻克建康。天监元年(公元502年),萧衍代齐称帝,国号梁,是为梁武帝。陈庆之被
任命为主书,在任期间,他散财聚士,常思效用。
普 通六年(公元525年)正月,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叛乱不成,在彭城降梁,并请求梁武
帝派兵接应。梁武帝以陈庆之为武威将军,与胡龙牙、成景俊率梁军前去接 应。回军
后,陈庆之任宣猛将军、文德主帅,并率2000人送豫章王萧综入镇徐州。五月,魏遣安
丰王元延明、临淮王元彧率2万来拒,屯据陟□。元延明先遣其 将丘大千筑垒,以切断
梁军的进军路线。陈庆之进逼其垒,魏... 阅读全帖
a****s
发帖数: 559
4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瓦良格航母叫施琅号?
上天的以“嫦娥”取名,下海的以“龙王”取名,
就叫“广德”、“广利”、“广泽”、“广顺”。
东海龙王,广德王,敖广
南海龙王,广利王,敖钦
北海龙王,广泽王,敖顺
西海龙王,广顺王,敖闰
S*********4
发帖数: 5125
50
明朝"万历朝鲜战争"时期中日之间军事领域对比...(超长)
明军与日军的编制考
本章分为明军的战术综述,常规军制、野战军制、武器装备、指挥系统、后勤保障;日
军的布阵、出阵,战斗序列,指挥系统、后勤保障。 在这里拙音主要说一下具体情况
,背景和深入分析不讲。
明军的战术综述:明朝军事战术主要有几个发展变化阶段,一是明太祖朱元璋时期,明
军以步兵为主,骑兵为辅,守城是强项。和北元作战时也曾大量使用骑兵,但都是在步
兵方阵伴随下运用的。
二是明成祖朱棣时期,明军以骑兵为主,步兵、火器为辅,野战是强项。明成祖本身就
是一名出色的军事家,在他指挥下的明军极具攻击性,他曾五次亲征漠北(前三次大获
全胜,后两次游牧民族干脆望风而逃,让朱棣很没面子),这一时期的明军战力应该是
明朝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
三是明军沿海平倭时期,以步兵为主,火器、骑兵为辅,这和南方地理条件限制了骑兵
发挥有关。当然,在北方对付游牧民族的明军,仍以骑兵出击和火器守城为主,这一时
期明军呈现出军事战术上的多元化。
四是对后金的战争,明军主流战术达到了超越时代的先进性!即以火器为主,步骑为辅
,战术特点是以火器打头阵,步骑混合...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