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1 发帖数: 1329 | 2 笔者在运用这些资料编辑《陈独秀后期研究资料》(内容包括陈独秀未刊文章、书信
、别人写的回忆录及其他各种有关陈独秀的珍贵资料)的同时,写出了《试论陈独秀与
托派关系》的论文,1981年《历史研究》第6期以3万多字的篇幅发表了这篇论文,立即
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文章以大量无可争辩的原始档案资料,叙述了陈独秀从1929年春到1942年逝世,与
托派相结合、争吵、分离的复杂过程,以及在此期间他与共产党的矛盾、反对日本帝国
主义侵略和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在革命与反革命的问题上,陈独秀始终没有放弃反
帝反封建和反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立场,并且在他出任托派中央领导人期间,还采取了许
多重大的革命行动;抗战爆发后,也作过许多抗日工作。所以不能称其为“取消派”、
“反革命”。而他与共产党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反对党走上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认为
革命应该像欧洲那样,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党,不能离开城市、离开工人阶级而到农村
去与农民相结合;否则共产党就会农民意识化,革命就会像历史上的农民起义那样没有
胜利的希望,这自然是错误的,并且已经被历史所证明,完全是脱离中国实际的教条主
义。但这个错误的性质只是...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30882 | 3 三、“麦金德悖论”反映了霸权国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毛泽东:《论持久战》,载《毛
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11页。)事实上,霸权国家推行世界扩张
政策的真正阻力来自世界被压迫的民族和人民,而技术,尤其是高技术可以解决一部分
矛盾,但解决不了一切矛盾,尤其是压迫者与被压迫者的矛盾;而当推行扩张政策的国
家开始与世界人民为敌的时候,这个矛盾基本就是无解。经验上看,英美海权国家的扩
张在达到印度洋之前,它们与扩张地区的矛盾依其国力尚有调整的余地,但当它们进入
印度洋及其北岸地区后,其一路所获的利益已使其与世界人民为敌。正因此,尼克松才
说印度洋地区是“全球风暴的风眼。”(尼克松著,常铮译:《真正的战争》,新华出
版社1980年版,第88~89页。)
深陷在技术拜物教的美国人大多不承认这个道理,他们认为一切皆可技术解决。一旦军
事技术有了什么新突破,他们就开始想入非非,其战略制定也就容易脱离实际,其战略
目标常常大到不与一切人为敌则不能罢休的地步。这时,美国从世界扩张带来的利益就
日益不足以弥补其为巩固原有扩张成果所付出的代... 阅读全帖 |
|
b*****d 发帖数: 61690 | 4 本报8月12日讯(记者 夏似飞 田甜)今天上午,《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湖南首发式
暨座谈会在长沙举行。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守盛出席并讲话,省委副书记、
省长杜家毫主持。
省领导孙金龙、许又声、韩永文出席。
《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由人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共收录了朱镕
基同志1987年12月至1991年4月在上海市工作、主政期间的重要讲话、谈话、信件等106
篇,并配有珍贵照片和手迹影印件,绝大部分为首次公开发表。该书是继《朱镕基答记
者问》和《朱镕基讲话实录》之后,又一部融思想性、理论性、指导性和可读性于一体
的重要著作,首发式暨座谈会今天在北京、上海、广州、长沙四地同步举行。
徐守盛代表省委、省政府向《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的出版发行表示祝贺。他说,
朱镕基同志在上海主政期间,正是国际国内形势非常复杂严峻的时期,上海在邓小平同
志的亲切关怀下,在江泽民同志的领导和支持下,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因
此,《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不仅是研究上海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历史文献,也是
指导我们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促进科学发展的一部生动教材。全书既有解放思想、放
眼世界的...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30882 | 5 二、“麦金德悖论”及其产生原因的历史分析
英国和美国当然还有俄国在中亚的多次失败的教训说明:麦金德的地缘政治理论是有缺
陷的,其集中表现是其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不可行性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悖论。我
们不妨将这种现象称之为“麦金德悖论”。
造成这种悖论的原因,从实践上分析是由于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国力,尤其是海权国
家的国力可以支持其从本土扩张至麦金德“心脏地带”的战略目标,在理论上分析更是
在国家战略能力和目标之间缺乏资源和运用资源经验的维度。“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
古训,在不成熟的理论家或政治家那里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他们缺乏的并不是理论逻辑
训练而是运用国家资源的经验积累,因此他们设计的目标往往超出资源许可范围,其结
果无一不是陷在理论目标的合理性与其实践的不可行的悖论中不能自拔并最终走向失败。
资源的绝对有限性与发展的绝对无限性的矛盾,以及由此引导出的国家力量的绝对有限
性和国家发展需求的绝对无限性的矛盾,是人类及其赖以生存的国家发展自始至终面临
的基本矛盾。前一种矛盾决定了国家间的斗争贯穿人类发展进程的始终,不管这种斗争
采取什么形式,它是人类文明进步基本动力;后一种矛盾使国家在...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30882 | 6 国家战略能力与大国博弈
来源: 5W40 于 2014-02-23 08:29:10 [档案]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
阅读:148次 字体:调大/调小/重置 | 加入书签 | 打印 | 所有跟帖 | 加跟贴 | 查
看当前最热讨论主题
本贴内容已被 [5W40] 在 2014-02-23 08:29:37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
坛管理删除.
转贴
楼主语:我们都说兔子是多么的腹黑,但是在蓝星上不是只有兔子会腹黑,大国之间的
博弈不是市井小儿科的东西,多学学 多看看 多掌握些知识 总是要比在网上和某些无
节操的人互喷要有意义的多。好吧 其实楼主最近看到一篇好文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贴
来给大家分享一下 其中的观点见解不一定全对 不过总是给大家多提供一些思考的方向。
楼主一向很懒 所以 我就不贴全了 贴个开头 如果此文对你的胃口 请去原帖观看
http://tieba.baidu.com/p/2135266083?see_lz=1&pn=1
英国牛牛家的那点小计谋
1 牛牛真的是鹰酱铁杆不变的小跟班吗?
2 兔熊鹰 黑三角间的相爱相杀大戏外的观众是谁?
3... 阅读全帖 |
|
m********3 发帖数: 3280 | 7 作者说,“共产党不能以争取胜选、获得执政机会,而要以引领历史前进作为自己的根
本任务”,如果以选票为中心将造成三大危机:“以选票为中心,就要迁就选民的情绪
,迎合不断膨胀的欲望,放弃引领群众提高其觉悟的责任;以选票为中心,就只能代表
现实中的某些利益群体,而不可能从大多数人的长远利益出发整合全社会的利益,多党
制将在所难免;以选票为中心,就要学会八面玲珑、随波逐流、实用主义,丢弃一元化
的指导思想和鲜明的理论旗帜,其结果党必然蜕变为少数政客的乐园。”
西方自由主义“普世”理念的破产
2014.03.25
来源: 《红旗文稿》 期号: 2014/06 作者: 侯惠勤
西方自由主义从一开始就以“普世”的面貌出现,“天赋人权”是其原初形态。虽
然“人生而自由平等”的人权观曾以前所未有的震撼力呼啸而来,推动了近代以来资产
阶级革命的浪潮,但是,由于其无法跨越理想与现实的鸿沟,事实上的双重标准,以及
由此而折射出其人权理念本身的悖谬,在此后跌宕起伏的历史潮流冲刷中不断显露其阶
级本性,而最终导致了这一“普世人权”理念的幻灭。
一
“普世人权”观的一大心病是喊了几百年,却始终无法兑... 阅读全帖 |
|
m****5 发帖数: 1131 | 8 秘史:鸦片战争后中国从鸦片进口国变成了鸦片出口国
核心提示:出于显而易见的原因,很少有人提到这段历史: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山寨
鸦片,生产大量土产鸦片,横扫国内市场。 到20世纪初,中国不但把英国进口鸦片搞
的无利可图退出中国市场,而且还开始象东南亚出口鸦片...短短几十年间,中国成了
世界鸦片生产出口第一大国!
鸦片战争后茶叶和鸦片贸易与上海城市的发展
2013年05月28日 16:05 来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5期 作者:仲伟民
上海在鸦片战争后发展迅速,是人所共知的事实。这当然得益于上海的开埠,以及
上海特殊而优越的地理位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华北及长江沿岸许多城市又陆续 增
辟为开放口岸,这使上海在全国贸易尤其是对外贸易中的地位更加重要。鸦片战争后至
1894年,我国进出口总值增加了6倍多,其中上海对外贸易占到了全国 进出口总值的一
半以上;而在进口方面,上海更是占到了全国进出口总值的60%以上。①此前学术界对
丝织品和棉纺织品贸易研究比较多,而对其他商品种类重点 关注较少,因此我在本文
中着重指出,上海的发展同茶叶和鸦片这两种商品贸易的发展有着极为重... 阅读全帖 |
|
F*******t 发帖数: 2186 | 9 《中美关系史(1911-1949)》(上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
第一节 战争第一年
1937年7月7日,日本军队在卢沟桥挑起事端,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事变之初,蒋介石一面下令就地抵抗,一面企图谋求事变的和平解决。国民政府除
直接与日本交涉外,还促请英、美等国调解。7月12日,国民政府向美国政府作出试探
,但国务院却认为,现今美国“以调处者的身份采取任何措施都为时过早,都是不明智
的”,美国既已向中、日两国表明它对远东的敌对行动“极不赞成”,这就足够了。7
月13日,英国向美国提出英、美、法三国联合调停中日冲突的建议。国务卿赫尔与副国
务卿韦尔斯、远东司司长亨培克商量后拟出了答复,并征得了总统的同意。
这份答复说,美国国务院已经对中、日两国使节强调了保持和平的重要性,两国可
以通过“平行的但各自独立的”做法保持合作。7月16日,中国驻美大使王正廷再次向
赫尔表示,希望《九国公约》缔约国采取行动,并称,大国代表如能亲临现场将有利于
制止日本进一步的军事行动。赫尔依旧不置可否。①
同日,赫尔在与总统商量后发表了一项正式声明。声明显然是针对日本侵华而发的,但
赫尔却不敢公开道明,...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10 一个被撕裂的美国社会?——评亨廷顿的《我们是谁?》
作 者: 仇朝兵 封面:
关键字: 书评
年 号: 2006
期 号: 第3期
PDF文件:
出版社:
英文标题: A Torn American Society? A Review of Who Are We?
中文标题: 一个被撕裂的美国社会?——评亨廷顿的《我们是谁?》
《美国研究》2006年第3期
一个被撕裂的美国社会?
——评亨廷顿的《我们是谁?》
仇朝兵
对于从未近距离接触美国、美国社会和美国人民且缺乏深厚学术积累的青年研究人
员来说,给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的书做评,其难度可想而知。但
笔者不揣浅陋,愿尝试对亨氏的新著《我们是谁?:美国国家特性面临的挑战》【注释
】该书英文版于2004年由Simon & Schuster出版;中文版于2005年1月由新华出版社出
版,程克雄译。【注尾】(以下简称《我们是谁?》)做一简单评论。
一、《我们是谁?》的基... 阅读全帖 |
|
t*******a 发帖数: 4055 | 11 黄卫东:美国军事进攻中国可能性分析与对策
2018-04-24 17:02:48 来源:产业人网 作者:黄卫东
点击:10635 评论: 1(查看)
一、美国对外发动战争的特点
美国自独立建国以来,除在北美大陆发动的对印第安人一百多次战争外,发动的对
外战争及军事行动,到2001年就达到130次[1],包括两次侵略中国的战争,一次是参加
八国联军侵华,一次是带领联合国军攻入朝鲜时轰炸中国东北,准备攻入中国,遭志愿
军击败(这里不计旧中国时代美军在中国境内开枪开炮,如1927年炮击南京伤亡2000多
人[2])。美国是近代以来发动对外战争最多的国家,仅奥巴马上任总统八年,虽获诺贝
尔和平奖,却在任上指挥美军入侵七国[3]。
美国发动的战争,绝大部分是针对小国和弱国,很多时候,还拉上一帮盟国帮助。
针对较强国家的战争,主要包括以下几次:
1、19世纪初,英法战争正酣,1812年6月18日美国趁机向英国宣战[4],发动了针
对英国在北美殖民地加拿大的战争。虽然美军一开始有所进展,但后来英国增兵,一度
占领美国首都华盛顿,纵火烧毁了白宫、国会大厦等政府建筑。最终双方停战,恢复战
前状态... 阅读全帖 |
|
c*********d 发帖数: 9770 | 12 王诗云 短史记 短史记 微信号 tengxun_lishi
功能介绍
腾讯新闻原创栏目《短史记》,疑今察古,鉴往知来。
图:中国代表顾维钧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
文 | 王诗云
联合国,可以说是二战最重要的产物。中国得以名列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也可
以说抗战最重要的外交成就。但这一成就的获得,并非一帆风顺。
简略说来,从1941年美英两国签署《大西洋宪章》,到1945年旧金山联合国制宪会议,
联合国的成立,在同盟国内部经历了漫长的博弈过程。在这一过程中,1943年莫斯科会
议所签署的《普遍安全宣言》,和1944年的橡树园会议对“一票否决权”的争论,最为
关键。中国因对抗战的不屈坚持,得以“四强”身份,在《普遍安全宣言》中签名,并
出席橡树园会议。但获得该资格的过程,一波三折。同属四强的英、苏两国,因自身利
益的缘故,对中国列名“四强”颇多非议;惟美国总统罗斯福,坚持立场必欲“使中国
成为大国”。
罗斯福的这种坚持,既有战时的现实考量——譬如,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对日宣战
,在其战略计划中,中国有为美国提供空军基地、阻截并消灭日本船队、轰炸日本国土
的价值;①也有战后布局的需要—... 阅读全帖 |
|
w****2 发帖数: 12072 | 1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ao_and_Deng 俱乐部 】
发信人: wlwl12 (戒网), 信区: Mao_and_Deng
标 题: 经典回顾:韩寒同窗证实<三重门>"手稿"是抄的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ug 22 17:16:51 2018, 美东)
方舟子
韩仁均在2000年出版的《儿子韩寒》中说,“韩寒从进入松江二中读高一不久,也就是
1998年的下半年起,开始了他的长篇小说《三重门》的写作。一开始,我们并不知道。
”“我是在韩寒读高一的第二学期,即1999年的二三月份,才知道他在写小说的。那时
,他的小说已接近尾声了。”“在 1999年3月28日去上海市区参加“新概念作文比赛”
复赛时,《萌芽》的胡玮莳和赵长天知道了韩寒写了部长篇小说的事,于是就约定写好
后让他们看看。参赛回来,韩寒将全部书稿订正一遍后,四月份把书稿送到了胡玮莳那
里。胡玮莳看后赞叹不已,马上送给了赵长天看。赵长天读后,自然知道它的价值,便
推荐给了上海的一家出版社。”半年以后,该出版社退稿,在12月将书稿送给作家出版
社的袁敏,后来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根据韩仁均的说法,《三重门》开始... 阅读全帖 |
|
x******g 发帖数: 33885 | 14 共产党执政前的中国是什么样的?
鹿野
假如我们穿越回1949年之前的中国,当时的生活会是一种什么状态呢?是不是像现在不
少影视作品当中描述的那种灯红酒绿,纸醉金迷,整天在舞厅里高歌“夜上海”的情形
呢?当然不是。那种情形只不过是现代“民国粉”的脑补与意淫,那个时代真实的生活
状态是今天很多人根本难以想象的。
首先就先从一件小事说起吧。每个人都必须要大便,可是在民国时代,由于经济极度落
后,造纸工业极不发达,如厕用的草纸成为了一项奢侈品。兼之卫生知识不普及,几乎
没有人舍得用纸擦屁股。于是,如厕便成为了疾病传播的温床:
【多数老百姓还是缺衣少食,穷困潦倒哪有条件讲卫生!举个擦屁股的小事为例,当时没
有专用的卫生纸,就是书纸、报纸也谈不上,即便有一点印字的纸片,别说擦屁股,就是无
意在屁股底下坐下,也怕得罪了孔夫子,还得在头上顶一顶来赎罪。因此当时擦屁股只得
用石块、土块,且又堆放在潮湿多菌的厕所里,用了又用,你用了他用。还有女人们经期
用的也是破烂布,平时避忌见人,寄藏在旮旯里,甚为肮脏。因此“十男九痔”,“十女
九带”,这与卫生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王洪廷编,碛口志,山西经济出版... 阅读全帖 |
|
l******i 发帖数: 4666 | 15 http://boxun.com/hero/liuxb/
刘晓波简历
1955年12月28日生于吉林省长春市
1969年--1973年随父母下乡到内蒙科尔沁右翼前旗大石寨公社
1974年7月作为知识青年插队到吉林省农安县三岗公社
1976年11月回到长春市建筑公司当工人
1977年进入吉林大学中文系学习,1982年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
1982年进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读硕士学位,1984年毕业获文艺学硕士学位。
1984年--1986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
1986年--1988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读博士学位,1988年毕业,获文艺学博士学
位。
1988年8月--11月应邀赴挪威奥斯陆大学讲授中国当代文学。
1988年12月--1989年2月应邀赴美国夏威夷大学讲授中国哲学、中国当代政治与知识
分子并进行该专题的研究。
1989年3月--5月应邀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做访问学者,后因回国参加“6·4”而中
断。
1989年5月--6 月4日在北... 阅读全帖 |
|
M*V 发帖数: 3205 | 16 发信人: brihand (brihand),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江泽民在上海1985-1989》出版座谈会举行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n 21 12:09:45 2011, 美东)
东方网6月21日消息: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记述江泽民同志1985年6月至
1989年5月在担任上海市长、市委书记期间,领导上海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历的《
江泽民在上海1985-1989》一书,近日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今天下午,上海市举行
《江泽民在上海1985-1989》出版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
,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贾廷安,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出席座谈会,向这部重要文献
的出版发行表示热烈祝贺。
市委副书记殷一璀主持座谈会,市领导杨振武、丁薛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原
司令员巴忠倓,老同志陈铁迪、王力平、罗世谦,中宣部原副部长龚心瀚等出席座谈会。
《江泽民在上海1985-1989》全书25万字,分为历史情结、为民情怀、城市发展、
改革开放、领导全局5个部分,以时间发展为轴,以事件发生为基,以许多让人信服、
感动的往事,... 阅读全帖 |
|
e*******c 发帖数: 2133 | 17 适才bos提到小说翻译的事,想起在人人上看到过一篇讲翻译的日志,找来贴出来:
献给热爱外国文学的孩子们(译者篇)[转]
作者 张云召
这是早就要写的一篇文章。等到暑假在家有时间写的时候才发现手头又没有足够的资料
,于是写出来之后与自己的期望值相差甚远,只能算是聊胜于无。先前豆瓣和校内都有
类似的链接分享,有些观点我深以为谬,我也深怕这篇文章是以一些谬误代替另一些谬
误。
我不会德语,不会法语,不会西班牙语,不会意大利语,连自己的母语都难说掌握得好
,只是喜欢外国文学而已,本文写的东西大多是我自己读书所感,不足以谈,仅供同学
在读书和买书时参考。
近日将奉上“丛书篇”,本篇我也将不断修改、完善、丰富。
古希腊文学与古罗马文学
最脍炙人口的古希腊神话集是德国人斯威布的《古希腊神话与英雄传说》,翻译者楚图
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译本由英译本转译,译文流畅,且发行广泛,影响最为深
远,译林出版社也有陈中梅译本。
罗念生是古希腊文学的专家,有罗念生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多卷行世,其译著
涉及三大悲剧家和阿里斯托芬的大部分作品,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以及古希腊抒情诗
和碑铭体诗歌,译文典... 阅读全帖 |
|
t****v 发帖数: 9235 | 18 谢选骏
一、“韩寒後悔当作家”露出马脚
2012年一月底,“打假斗士”方舟子与“80後作家”韩寒为了“人造韩寒”、“韩寒作
品造假”的争执,越演越烈,韩寒更在1月29日发布消息称将正式起诉方舟子“诽谤”
。2月1日,有记者联系韩寒方面,得知韩寒仍未完成证据公证的过程,诉状并未正式提
交。
“韩寒夫人”金丽华说∶“还没有正式起诉诉讼,因为一直到昨天为止韩寒由於手稿的
量比较大一直都还在做影印和那个公证的工作,应该就会在这一两天结束。因为我们还
没有提交,因为可能一直要到今天或者明天才能提交。”
而2月1日韩寒本人在接受媒体访问时称,因为此次事件,如果再有一次机会,自己将不
会选择当作家,如此激烈的反应也出乎大多数人意料之外。
对此,韩寒的妻子金丽华∶“我觉得肯定是(因为方舟子)啊,甚至是一些作家,同样
身为作家的人,在这个时候我觉得很多人的反应是让人很心寒的,我觉得韩寒看到这件
事情以後他真的是非常失望,所以他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韩寒後悔当作家!这说明,韩寒可能真的不是一个作家。
这个道理很是简单明白的∶因为很少有一位作家会後悔自己当过作家的。即使他因为写
作而遭到冷冻、流放、逮捕、... 阅读全帖 |
|
e*******c 发帖数: 2133 | 1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exponentc (exponentc),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献给热爱外国文学的孩子们(译者篇)[转]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l 10 14:39:23 2012, 美东)
适才bos提到小说翻译的事,想起在人人上看到过一篇讲翻译的日志,找来贴出来:
献给热爱外国文学的孩子们(译者篇)[转]
作者 张云召
这是早就要写的一篇文章。等到暑假在家有时间写的时候才发现手头又没有足够的资料
,于是写出来之后与自己的期望值相差甚远,只能算是聊胜于无。先前豆瓣和校内都有
类似的链接分享,有些观点我深以为谬,我也深怕这篇文章是以一些谬误代替另一些谬
误。
我不会德语,不会法语,不会西班牙语,不会意大利语,连自己的母语都难说掌握得好
,只是喜欢外国文学而已,本文写的东西大多是我自己读书所感,不足以谈,仅供同学
在读书和买书时参考。
近日将奉上“丛书篇”,本篇我也将不断修改、完善、丰富。
古希腊文学与古罗马文学
最脍炙人口的古希腊神话集是德国人斯威布的《古希腊神话与英雄传说》,翻译者楚... 阅读全帖 |
|
l*****a 发帖数: 38403 | 20 (1)《清末教案》第1册,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1—2页、《旧民族主义革命时期陕西
大事记述》。
(2)(台湾)吕实强、张贵永、陆宝千主编:《教务教案档》第1—7辑,(台湾)中
央研究院近代研究所1974—1981年印行;《清季教案史料》,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1948
年3月版;廉立之、王守中编:《山东教案史料》,齐鲁书社1980年版;《山东义和团
案卷》,齐鲁书社1980年版;《义和团档案史料》及续编,中华书局1959年、1990年版
;《筹笔偶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吴盛德、陈增辉编著:《教案史料编
目》,燕京大学宗教学院1941年版;《近代史资料》1987年总66号;李文海、林敦奎、
林克光编著:《义和团运动史事要录》,齐鲁书社1986年版;《筹办夷务始末》、《清
季外交史料》,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东方杂志》、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
片战争》、《中法战争》、《义和团》、《辛亥革命》,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1961年
版,《第二次鸦片战争》、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1979年版;王文杰著:《中国近世史
上的教案》,私立福建协和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会1947年...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21 简论丁韪良
孙邦华
【专题名称】世界史
【专 题 号】K5
【复印期号】2000年03期
【原文出处】《史林》(沪)1999年04期第84~91,94页
【作者简介】孙邦华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生
丁韪良(William Alexander Parson Martin), 近代使华的美国长老会传教士,
以基督征服中国为职志,但他寓华数十年却又以办学校、译西书为活动轨迹。他的传教
热情如何?办学译书活动与传教布道究竟有何内在联系?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一番分析。
一 传教热情
鸦片战争以后,在坚船利炮和不平等条约的庇护下,英美等国的新教传教士接踵而
至,相继深入通商口岸、内地自由传教,以达到“使中国基督教化”的目的。丁韪良正
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里,来华讲经布道的。
丁韪良于1827年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里沃尼亚的一个贫寒的牧师之家,在十个兄
妹中排行第八。他的父亲是长老会牧师,并用两个传教士(William Alexander和
Parson Martin,分别到三明治岛和巴勒斯坦传教的传教士)的名字,为他取名,据此
可见父亲对他寄予的期望:将来成为传教...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22 差传/宣教参考书目1-1 宣教/差传
顾卫民辑,内地会在华百三十年图片集,台湾:宇宙光出版社,1998。
蔡锦图,戴德生与中国内地会(1832-1953),香港:建道神学院,1998
陈佳荣,中国宗教史,香港:学津书局,1988。
顾长声,传教士与近代中国,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罗光,利玛窦,台中:光启出版社,1960。陈福中编译,戴德生小传,香港:基督
徒出版社,2000。
海恩波,先驱系列2:传教伟人马礼逊,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2000。
李伟良、韩昱,宣教情怀系列1:在大地画窗──两颗宣教的心,香港:香港差传
事工联会,2000。
阿朝、萧联生,宣教情怀系列2:天地鸿鹄志──新兵老将拓荒记,香港:香港差
传事工联会,2000。
龙萧念全编,宣教情怀系列3:无国界孩子──华人宣教士子女手记,香港:香港
差传事工联会、海外基督使团,2000。
张子江,拼尽我一生──基督教教育先驱张子江牧师真情见证,香港:学生福音团
契出版社,2000。
盖落洼,神迹千里,香港:福音证主协会,200... 阅读全帖 |
|
d******e 发帖数: 4192 | 23 刘晓波简历
1955年12月28日生于吉林省长春市
1969年--1973年随父母下乡到内蒙科尔沁右翼前旗大石寨公社
1974年7月作为知识青年插队到吉林省农安县三岗公社
1976年11月回到长春市建筑公司当工人
1977年进入吉林大学中文系学习,1982年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
1982年进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读硕士学位,1984年毕业获文艺学硕士学位。
1984年--1986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
1986年--1988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读博士学位,1988年毕业,获文艺学博士学位。
1988年8月--11月应邀赴挪威奥斯陆大学讲授中国当代文学。
1988年12月--1989年2月应邀赴美国夏威夷大学讲授中国哲学、中国当代政治与知识分子并进行该专题的研究。
1989年3月--5月应邀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做访问学者,后因回国参加“6·4”而中断。
1989年5月--6 月4日在北京参加“6·4”运动。
1989年6月6日--19... 阅读全帖 |
|
n*******w 发帖数: 6708 | 24 刘晓波(1955年12月28日- )是生于吉林长春的汉族人,中国作家、持不同政见者、
著名政治犯、2010年度诺贝尔和平奖得主[1][2],曾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讲师、独立
中文笔会主席。
他曾经参与八九民运,后多次被捕入狱。2008年发起《零八宪章》,呼吁政治改革,遭
中国政府在2008年逮捕,并依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名,判处有期徒刑11年,剥夺政治权
利2年。目前正在辽宁锦州的一家监狱里服刑中,预期出狱时间在2020年6月21日。
目录
[隐藏]
* 1 生平
o 1.1 六四事件
o 1.2 被捕入狱
o 1.3 获诺贝尔和平奖
o 1.4 年谱
* 2 反响
* 3 获奖情况
* 4 主要著作
* 5 参考文献
* 6 相关条目
* 7 外部链接
[编辑] 生平
刘晓波于1955年12月28日生于吉林省长春市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69年至1973年随父
母奔赴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大石寨公社插队下乡。1974年7月,在他19岁时再次被安
排下乡至... 阅读全帖 |
|
c*********d 发帖数: 9770 | 2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d_CHN_Hist 讨论区 】
发信人: chinabbsdad (张果老他爹), 信区: Mod_CHN_Hist
标 题: “吴晗‘数学考零分、破格进清华’”说辨析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Apr 25 09:42:16 2016, 美东)
http://www.tsinghua.edu.cn/publish/xsg/8348/2013/20130821104616
清华大学校史馆 刘惠莉
吴晗 (1909-1969)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考入清华
大学,目前研究吴晗的所有论著基本上都采用这样一种说法:吴晗于1931年首先报考北
京大学史学系,尽管文史和英文都得了一百分,但数学得零分,而北大规定考生有一门
科目得零分就不能录取,因而他没有被北大录取。为此,他只得又去报考清华大学历史
学系,考试结果相同,数学还是零分,文史和英文是一百分,清华大学也有与北大相同
的规定,但却以吴晗文史成绩特别优秀为理由,将他破格录取。[1]这一说法在社会上
广为流传,已经成为上世纪30年代清华大学不拘一格用人才的一段佳话。然而... 阅读全帖 |
|
d*****l 发帖数: 8441 | 26 他从扬州走向世界
作者:顾一平
——纪念黎东方先生诞辰100周年
黎东方是一位从古城扬州走向世界,而又孜孜不倦,笔耕不辍,治学严谨,名播中
外的史学家。今年9月25日,适逢他诞辰100周年,作为扬州人对他应有较多的回忆与记
述,以推动扬州的历史文化研究。
一
黎东方祖籍江西。其父黎淦(字衡平),清光绪十八年(1892)举人,曾到北京考
过两次进士,均未考中,先在袁世凯三哥家当家庭教师,而后请求“大挑”,结果被挑
中,分发两淮盐运司衙门“候补”,于是来到了扬州。不久,结识了拔贡李国柱(字辅
廷,曾任湖北巴东知县)的二妹李乃慧,便托人说亲。据说,订婚时,李家提出结婚以
后,黎举人必须一辈子留在江苏做官。黎淦答应了这个条件,于是双方于光绪二十五年
(1899)结婚。过了五年,黎淦奉调东台何垛场任场长,举家迁至何垛。1906年9月25
日(清光绪三十二年农历八月初八),黎东方出生在何垛场。
黎东方谱名智廉,后来曾用过“黎洁”、“时偕”两个笔名。“东方”是他留学法
国护照上用的名字,以后就一直未改。他说,以“东方”为名,含有对东方文化好好研
究,努力保存的意思。
... 阅读全帖 |
|
o**********e 发帖数: 18403 | 27 马来华人为何有钱却没发言权?只顾挣钱(组图)
文章来源: 网易 于 2014-04-09 10:36:56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
表本网立场!
打印本新闻 (被阅读 7031 次)
马来西亚政府在处理MH370失联事件中的拙劣表现广为人诟病。在中文网络世界。
甚至马来华人也无辜受“池鱼之殃”。但是从这件事里我们再次发现在马来西亚人口比
例很高的华人在军界并没有什么发言权。其原因是华人参军极少,究其原因是什么呢?
我们将为网友分析。
马来西亚华人占马来西亚总人口的24%,但是从军者寥寥,也直接导致掌权者聊聊。图
为马来西亚军队。
华人注意力主要在挣钱 其他无兴趣
很多人不了解马来西亚乃至整个东南亚华人群体的特殊遭遇,才会有上述那种荒谬而幼
稚的现象。
MH370事件以来,在公共舆论中,马来西亚华人频频被称为“马来华人”、“马华”。
在马来西亚华人眼里,这些称谓都是别有所指的。
马来西亚属于多民族国家,总人口2800万,马来人、华人、印度人这三大民族构成了马
来西亚人的主体。其中,马来人并非马来西亚人的简称,而是马来西亚的一个主要民族
,又称巫族,信奉伊斯兰教。华人约六...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28 http://history.dwnews.com/news/2014-04-04/59463061.html
【多维历史】2014年04月04日 06:16
专述文革经历的高干回忆录,近年极之罕见。故此,副标题为“在‘一月风暴’的中心
”的《陈丕显回忆录》年初在境内外同时高调推出,各地报刊又争相转载推介,就显得
有点儿特别而不寻常。〔1〕
陈丕显文革前夕官至华东局书记、上海市委第一书记,是中共建国以降继陈毅、柯庆施
后中国这一最大都会的一把手。文革后,曾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法委书记。陈自
述写该书的目的,“是想从一个角度揭露林彪、四人帮祸国殃民的罪行”。作者特别引
述了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文革的定
性——“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
重灾难的内乱”,并称,他的这部书稿,就是“遵循这个决议所阐明的原则,以我在‘
文革’中的经历来对‘文化大革命’进行探索和研究”。〔2〕
那末,我们还是看一看,作为典型的官式文革史观——“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
团利用”这一所谓“原则”,究竟谬误何在?而陈丕显...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29 http://www.cuhk.edu.hk/ics/21c/supplem/essay/0607039g.htm
「安亭事件」的再认识和再研究
⊙ 王 锐
发生在1966年11月的「安亭事件」,无疑是「文革」时期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因其
重要,国内几部著名的「文革史」专著,如高皋、严家其的《「文化大革命」十年史》
,金春明的《「文化大革命」史稿》,王年一的《大动乱的年代》等,对「安亭事件」
均作专节叙写,对事件的成因、结果及影响予以较详分析论述。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着的
三卷本《周恩来年谱》,对「安亭事件」也有专条叙论。
「安亭事件」已过去快40年了,一切似乎已有定论。不过,笔者在对「文革史」
和「文革」人物事件的研究中,却深感对「安亭事件」有深化再认识和深入再研究的必
要。说其再认识,是因为无论是对「文革」进程的改变和影响,还是对历史人物的命运
沉浮,「安亭事件」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四人帮」中的张春桥、王洪文、江青
3人就直接与其关系重大,其他重要政治人物还有陶铸、陈伯达、陈丕显等,甚至还有
周恩来,这些人的政治地位和前途,都不同程度受到「安亭事件」影响)。说其再研究
,就是「安亭... 阅读全帖 |
|
c*********d 发帖数: 9770 | 30 http://www.tsinghua.edu.cn/publish/xsg/8348/2013/20130821104616
清华大学校史馆 刘惠莉
吴晗 (1909-1969)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考入清华
大学,目前研究吴晗的所有论著基本上都采用这样一种说法:吴晗于1931年首先报考北
京大学史学系,尽管文史和英文都得了一百分,但数学得零分,而北大规定考生有一门
科目得零分就不能录取,因而他没有被北大录取。为此,他只得又去报考清华大学历史
学系,考试结果相同,数学还是零分,文史和英文是一百分,清华大学也有与北大相同
的规定,但却以吴晗文史成绩特别优秀为理由,将他破格录取。[1]这一说法在社会上
广为流传,已经成为上世纪30年代清华大学不拘一格用人才的一段佳话。然而,笔者通
过翻检材料,发现上述说法与历史事实有相当距离,兹特考辨如下。不当之处,请批评
指正。
一、 报考过程
吴晗本来在上海中国公学就读,因时任中国公学校长的胡适辞职赴北平,深受胡适
学术影响的吴晗也于1930年8月离开中国公学,北上赴北平求学。他原打算直接转学进
燕京大学历史系,但因他...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1 中国没有奴隶社会吗?答案是否定的。
中国奴隶社会通常有两种划分。一是从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开始,到公元前475
年春秋时代结束,共经历了一千五百九十五年。二是从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开始,到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正式结束,共经历了一千八百四十九年。前者为多数人所认可。
中国夏商时代,从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开始,到公元前1046年商朝灭亡,时间长
达一千零二十四年,为中国奴隶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时期,是中国有文字记载和考古发现
的信史。
中国奴隶社会的繁荣时期是西周时代,辉煌了大约二百七十六年,于公元前770年
结束。之后,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广泛使用铁器和耕牛,带来了
社会劳动生产力的大幅提高,开荒出来的大量私田,使得国土的“天子(国家)所有制
”遭到破坏,“井田制”经济瓦解,各大诸侯取得了真正意义上的土地所有权,奴隶社
会开始走向瓦解,最终在公元前475年开始的战国时代分崩离析。两百五十四年后的公
元前221年 ,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宣布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中国奴隶社会的
主要经济制度“井田制”全面退出历史舞台,土地全部为大小地主私有,中国奴隶社会
... 阅读全帖 |
|
d******0 发帖数: 22800 | 32 可惜了以为是王小波呢。。
偶也google了一下才知道这个人。。
http://zh.wikipedia.org/zh-cn/%E5%88%98%E6%99%93%E6%B3%A2
《选择的批判──与李泽厚对话》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审美与人的自由》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形而上学的迷雾》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赤身裸体,走向上帝》 时代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
《末日幸存者的独白》 台湾时报出版1993年版
《中国当代政治与中国知识份子》 台北唐山出版社1990年版
《刘晓波刘霞诗选》 香港夏菲尔国际出版公司2000年版
《美人赠我蒙汗药》 用笔名老侠与王朔合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向良心说谎的民族》 捷幼出版社2002年版
《未来的自由中国在民间》 劳改基金会2005年版
《单刃毒剑——中国当代民族主义批判》 博大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
《大国沈沦——写给中国的备忘录》 允晨文化2009年10月出版
网上有没有他的作品啊?想看看《向良心说谎的民族》一书,希望不是又一个李敖这样
的沙皮。 |
|
w****2 发帖数: 12072 | 33 也来谈谈毛泽东与刘少奇的最后一次谈话 [ 国士 ]
1967年1月13日晚上,文革向纵深发展之际,毛泽东和刘少奇在人民大会堂进行了他们
两个人之间的最后一次会面和谈话。关于这次谈话,2010年5月16日何新在其博客中以
《何新读史札记:毛泽东与刘少奇最后会面出题难之——要刘读三本怪书》为题写了一
篇文章对毛泽东推荐的三本书进行了分析,6月7日北京日报发表了浙江大学署名散木的
政治学教授的文章《毛泽东向刘少奇推荐的几本书》。具体内容可见http://blog.qq.com/qzone/622002641/1276043071.htm。从这两篇文章内容来看,在两篇文章共同关注的焦点:毛泽东推荐这三本书用意何在,散木完全没有论述,而何新在给出几个猜测之后,也以“毛泽东竟要刘少奇回去读这三本特殊的书,是耐人寻味而别具深意的。”作为全文的结尾。
出于对历史的兴趣和对毛泽东的喜爱,本人查阅了这几本书并试图在何新文章的基础之
上提出个人的几点看法:
1、关于这几本书的书名
刘少奇的女儿刘爱琴在《我的父亲刘少奇》一书中说:“1月13日,毛主席派秘书徐业
夫接我父亲到人民大会堂谈话。——毛泽东对我父亲提... 阅读全帖 |
|
w****2 发帖数: 12072 | 34 反民主的美国宪法(三)
注释:
[1]查尔斯·比尔德:《美国宪法的经济观》,何希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
,第18-19页。
[2]比尔德:《美国宪法的经济观》,第137页。
[3]比尔德:《美国宪法的经济观》中文版序言,第3页。
[4]对民主与私有制的矛盾以及有产阶级民主观的发展演化的简明扼要的概述,参阅王
绍光:《警惕对民主的修饰》,北京:《读书》,2003年第4期;安东尼·阿伯拉斯特
:《民主》,孙荣飞、段保良、文雅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
[5]热衷于抬高英国革命贬低法国革命者的一大理由是,英国革命比法国革命更加尊重
私有产权。再也没有比这种说法更无视事实的了。英国革命后地主贵族资本家将农民劫
掠一空,而法国革命中,自雅各宾专政到拿破仑时代,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且再也没
有丧失。难道只有资本家的产权才叫产权,农民的就不配了吗?
[6]“现代的美国民间信念都认为民主几乎等同于自由,而且民主理论家力求区分二者
时一般都认为民主为自由所不可或缺的。但是开国先辈们认为,他们最为关心的自由受
到民主的威胁。在他们的思想中,自由同民主无关,而是同财产有关。”... 阅读全帖 |
|
w****2 发帖数: 12072 | 35 方舟子
韩仁均在2000年出版的《儿子韩寒》中说,“韩寒从进入松江二中读高一不久,也就是
1998年的下半年起,开始了他的长篇小说《三重门》的写作。一开始,我们并不知道。
”“我是在韩寒读高一的第二学期,即1999年的二三月份,才知道他在写小说的。那时
,他的小说已接近尾声了。”“在 1999年3月28日去上海市区参加“新概念作文比赛”
复赛时,《萌芽》的胡玮莳和赵长天知道了韩寒写了部长篇小说的事,于是就约定写好
后让他们看看。参赛回来,韩寒将全部书稿订正一遍后,四月份把书稿送到了胡玮莳那
里。胡玮莳看后赞叹不已,马上送给了赵长天看。赵长天读后,自然知道它的价值,便
推荐给了上海的一家出版社。”半年以后,该出版社退稿,在12月将书稿送给作家出版
社的袁敏,后来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根据韩仁均的说法,《三重门》开始写于1998年9月(或稍晚),完成于1999年4月,先
是由赵长天推荐到上海的一家出版社,在那里放了大半年,改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但是这个说法与上海文艺出版社总编郏宗培的说法完全不符。郏宗培最近接受土豆网的
采访时说,《三重门》是韩仁均通过《故事会》副总编吴伦推荐给他的,没有赵长... 阅读全帖 |
|
x*****u 发帖数: 3419 | 36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导读
——兼论近代通史体系的推陈出新
沈渭滨
----
注:黻 fú 古代礼服上黑与青相间的花纹:黼~。
---
现在的青年人,对蒋廷黻这个名字,恐怕大多数是很陌生了。可是在新中国成立前
,无论在学界还是政界,他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在学界,他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先后
做过南开大学历史学教授、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以主张史学改革著称于时;在政界,
他是著名的外交家,先后出任国民党政府行政院政务处长、驻苏联大使、驻联合国常任
代表,1949年后又一度作为台湾当局驻美"大使"。在国民党政府的官僚群中,以"知外
交"闻名于世。
作为政治家,他是当时"书生从政"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以所学为国家所用。在国
共两党斗争中,尽管站在国民党政府立场,并在联合国中阻挠和反对恢复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合法席位,但至死都不愿加入国民党,还经常批评当局的政略失当和政治腐败;作
为学者,他是当时公认的中国近代外交史专家和这一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他从治外交史
扩及中国近代史,写出了若干很有分量的专题论文。他一生治学严谨,著作不多。其中
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反而不是花... 阅读全帖 |
|
v****e 发帖数: 276 | 37 中新社上海4月18日电 真实记录中国前国家主席江泽民青年时代在上海的创业实践、成
长轨迹、精神风貌和品格修养的丛书《日出江花——青年江泽民在上海》,近日由世纪
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该书的出版座谈会18日在上海举行,座谈会上,上海益民食品一厂、上海制皂集团
、中国联合工程公司、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等江泽民曾经工作过的四家单位代
表以及上海交大学生代表、作者代表作了交流发言。座谈者认为,该书是一个时代敢于
创新敢于奋斗图景的缩影,是一名知识分子在实践中成长历程的再现,是一位中共党员
干部密切联系群众,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真实写照。
据介绍,《日出江花——青年江泽民在上海》一书朴实而真切地展现了青年时代江
泽民的事业追求和胸怀才智,展现了他的务实作风和远见卓识,内容具体生动,材料翔
实,极富史料价值。
该书由四个分册组成,回溯了青年江泽民与同事们在新中国食品、制造、电机、电
器等重要产业科技前沿领域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历程, 全书编撰历时近三年,其中相当
数量的珍贵图片属首次公开披露。 |
|
g******t 发帖数: 18158 | 38
海公公的意思是《党史资料丛刊》或者周恩来同志说了假话?
=================================================
* 1972年6月,周恩来在一次内部讲话中说,向忠发这个总书记,在上海搞了一处
好房子,弄了一个妓女(指杨秀贞),吃喝玩乐。敌人发现后抓,先抓到妓女,她还不承
认向忠发是党员,可是向忠发被抓到,立即承认自己是党员,叛变了。他的节操还不如
一个妓女。[1]
* 杨秀贞表现很好。她不但没有讲出我(陈琮英)的共产党员身份;就是连当时关
在狱中的关向应等同志,她看到后也未向敌人报告。[2]
[编辑] 参考文献
1. ^ “向忠发被捕叛变的经过” 逊实 《党史资料丛刊》 1982年 第3辑.上海人民
出版社,1982.第157页
2. ^ “我所知道的向忠发被捕与叛变” 陈琮英 《党史资料丛刊》 1980年第2辑
总第3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第125页 |
|
k**a 发帖数: 617 | 39 一党专政反民主,共产党绝不搞一党专政
刘少奇
抗日各阶级联合的抗日民主政权,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高形式。它只有在平等原则
上,采用完全的民主制度,才能组织成功。这也是领导中国抗战与革命到最后胜利的最
好的最有力的形式。没有这种政权的建立,没有抗日统一战线的大大巩固和扩大,不实
行民主政治,抗日战争是不能胜利的。
抗战三年了,本来早就应该在全国建立这种抗日民主政权以领导抗战,那样,抗战决不
只获得如今天这样的结果和成绩,可能获得比今天大千百倍的胜利与成绩,也不致引起
今天抗战中的这许多困难与人民的痛苦。然而,没有这样做,这是由于大资产阶级只顾
其“一党专政”的私利,不顾国家民族危亡造成的。这是国民党最大的错误,这是最违
背民意与违反法律的。
我们共产党和八路军、新四军,对于以上这一点了解得很清楚。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革命
的任务是争取中国的独立自主与人民的民主自由,我们不会不尽忠于自己的职责。因此
,凡是八路军新四军所到之区域,只有可能的话,就不能不建立抗日民主政权,不能不
实行三民主义的民主政治,不能不建立抗日各阶级的统一战线政权。如果不建立这种抗
日民主政权,也就不能长期坚持敌后抗战,... 阅读全帖 |
|
j**n 发帖数: 13789 | 40 送交者: 转贴者 于 北京时间 12/30/2010 (44 reads) [累积38070分 给转贴者发悄悄
话]
主题:保守计算:五年大饥荒,饿死6288.93万人,总人口减少6595.55万
[史海钩沉] 保守计算:五年大饥荒,饿死6288.93万人,总人口减少6595.55万
仅天府之国_四川起码饿死1250万,可能高达2616.52万。
2010年6月
大饥荒饿死人数一直没有确定,多数学者都怕愤青骂,都往低算,一般认为是三四
千万。愤青更是无理取闹,来个死无对证,有的甚至连一千万都不承认,真是无耻之极。
本文以1983年《中国统计年鉴》为依据,运用小学的数学知识,把饿死的具体人数
准确计算出来。很简单,小学生都可以算出来。
一、一道简单的算术题:
某人在1957年底有存款64653万元,五年后(1962年底),他的存款变成67295万元
,当时的平均年利率是27.07‰,问:他的存款少了多少钱?
解:
64653*1.02707^5-67295=73890.55-67295=659... 阅读全帖 |
|
g*****g 发帖数: 6798 | 4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goodegg (头号变态龌龊文学萎缩男),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关于周恩来的癌症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Feb 2 23:09:04 2011, 美东)
迄今为止,
所有公开出版物的所有记载高度一致.
周恩来是被拖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ttp://data.book.163.com/book/home/009200070003/0000fKBI.html
网易读书 > 书库 > 历史馆 > 传记 > 领袖首脑 >
最后的日子:周恩来保健医生回忆录
作者: 张佐良
出版: 上海人民出版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周恩来最后的1323天(2)
选择字号:大 中 小 键盘左右键(← →)可以上下翻页 全屏阅读
我不能在此耽搁过久,尚有许多事急等着我去处理。首先必须将此情况报告上级领导,
并请示下一步工作如何进行,是否先组织专家会诊,具体列出专家名单,同时,应考虑
向党中央作书面及口头汇报等。
北京医院病理科主任极为... 阅读全帖 |
|
S*******1 发帖数: 469 | 42 作者:朱欣欣 文章来源:民主中国
http://forum.edoors.com/attachment.php?s=13299214a074e14117f0e2
图文 / 朱欣欣
提要:真正的艺术经典体现人类美好的普世价值,提升人的精神,是穿越时空,活在大
众心里而不是靠权力推销的。中共党文化“红色经典”所体现的意识形态,恰恰是反常
识、反文化、反人类的,是徒具艺术包装形式的红色毒品。“红色经典”表现的是成王
败寇的暴力美学、塑造偶像的现代迷信、无视历史的瞒与骗,只能成为反思历史与现实
的反面教材。
不知大家是否有所关注,今年官方春晚在临近新年钟声的时候,女歌手谭晶唱起了《旗
帜更鲜艳》,从南湖、井冈山、遵义等直唱到新时代。这些党文化的符号不仅仅是娱乐
的内在统摄,也预示着围绕将临的中共成立九十周年,新一轮意识形态宣传的开始。就
在上个月的某晚,官方广播“中国之声”报道,继江西电视台“红色经典”栏目之后,
重庆电视台开设了“红色经典”频道。由此,年轻的女主持人说到她在国家大戏院所见
的感动:歌剧《洪湖赤卫队》演出时来了许多年轻人,有的年轻家长边看边耐心地给孩
子讲解。接着,一旁作为男嘉... 阅读全帖 |
|
|
b*****t 发帖数: 9671 | 44 1957年究竟打了多少右派?
木人
1957年,究竟打了多少右派,已经四十九年了,仍然是说法不一,尚待继续考查、研究
、挖掘,以期找出一个确切的记录数字。
从1957年反右以来及以后的49年来,有如下说法和纪录:——
1957年6月29日,中共中央《关于争取、团结中间分子的指示》中说:“全国大约
有右派4,000人左右。”
1957年7月9日,毛泽东亲自起草了《中央关于增加点名批判的右派骨干分子人数的通知
》中说:“准确的骨干名单扩大了一倍,全国不是4,000人,而是8,000人。”
1957年9月,中央八届三中全会时,全国又划了6,200人,当时估计的是150,000。接
着又向各地发出划右派的百分比。
1958年,毛泽东在汉口会议上说:“全国有右派300,000人,把300,000右派搞臭了!
”
1959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摘掉确实悔改的右派分子的帽子的指示》中说:“……全
国揭发出右派分子约450,000人。“
1960年9月17日,中共中央批发中央组织部和中央统战部《关于右派分子工作的几点意
见的报告》中说:“……在全国440,000名右派分子中……”
1976年,中共中央... 阅读全帖 |
|
G********C 发帖数: 456 | 45 黃花崗雜誌第三十五 、三十六期合刊
http://www.huanghuagang.org/hhgMagazine/issue35-36/page003_SunA
封 從 德
提要:
一、一些流行的錯誤認知
二、孫文領導了廣義的辛亥革命
三、孫文也是狹義辛亥革命的領袖
四、廣州起義才是原本的主線
五、武昌成功得益於較好的形勢
六、武昌成功是長期積累的結果
七、孫文與武昌革命力量的關係
八、與武昌起義有關的同盟會員
九、孫文在武昌起義前的作為
十、武昌起義時孫文並非在丹佛打工
十一、結語
一、一些流行的錯誤認知
檢視孫文(孫中山、孫逸仙)在武昌起義成功前的革命生涯的全過程,可以看出,他並
非在每一次革命起義中都事必躬親,而且大部分起義他都沒有親自參加。然而,他最早
為中國民主革命提供了綱領與方略,並進行了有效的組織與宣傳,這就奠定了他作為辛
亥革命的最高領袖的歷史地位。孫文後來被國人尊為國父,人們緬懷他領導的辛亥革命
所取得的前所未有的豐功偉績——二千多年的帝制被推翻,中國歷史進入一個嶄新的階
段。
但是,在辛亥革命迎來一百週年之際,卻流行著一些似是而非的認知,導致許多人誤認
為:孫文對... 阅读全帖 |
|
s******i 发帖数: 870 | 46 发信人: sociliyi (李毅), 信区: History
标 题: Re: 精神国力与中国百年国耻的原因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r 1 13:17:52 2012, 美东)
我是中国人,我不想说中国的坏话。这套书,确实很不错。但要我说比剑桥中国史好,
我说不出口。
11.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共12卷22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2000。 |
|
J*******l 发帖数: 133 | 47 一)【灰飞烟灭】
1908年11月,毒杀光绪帝之后,慈禧太后病逝,立光绪帝的五弟醇亲王载沣为摄政王,
其子溥仪为帝。慈禧是叶赫部,曾经杀害咸丰帝的顾命八大臣之铁帽子王郑亲王瑞华、
怡亲王载垣、首席大学士肃顺(瑞华之弟),成功夺权,垂帘听政,引起清朝皇族的不
满。
1908年11月,《大公报》登出袁世凯奏请速开国会,实行宪政以安人心的新闻,让载沣
等恼怒不已。
1908年12月,大清皇帝登基典礼,3岁的溥仪坐在太和殿的宝座上接受文武百官朝贺时
,哭闹不止,父亲摄政王载沣哄他说:“别哭、别哭、快完了!快完了!”。典礼结束
后,文武百官窃窃私议,摄政王怎么可以说“快完了”呢?好象预示一种不祥之兆。
1909年1月,清王朝的开明派要求朝廷平反戊戌变法与维新派,载沣的岳父瓜尔佳·荣
禄正是囚禁、迫害光绪帝的元凶,为寻找替罪羊,载沣解除了军机大臣袁世凯的官职,
引发在朝廷与军队中的汉族官员的不满,“北洋陆军皆袁旧部,闻之大哗,个个摩拳擦
掌”,而载沣自己所任用依靠的这群人,无一不是亲贵、虽无能但权欲极重的庸才。
1909年2月,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清统治集团内部立宪组阁的呼声越来越高
,清...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15629 | 4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oarsening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三十年前我们为什么要选择改革开放 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n 27 00:28:54 2012, 美东)
http://www.legaldaily.com.cn/misc/2008-09/27/content_953416.htm
三十年前我们为什么要选择改革开放
一个社会的变革,总是来自于生存面临的危机,需要通过改革和开放,走出发展的
困境。我们应当实事求是地重新回顾1978年文化大革命结束时,我们在经济、技术、建
设等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境地,评价建国后三十年经济建设方面的功与过,才有可能在30
年后的今天理解当时必须改革开放的真正原因。
1949年建国以后,
从经济体制上看,对资源、产品和劳动力,甚至许多消费资料,我们采取了计划分
配的方式,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实行了国有和集体所有制;农村,在公社、生产大队、
生产小队之间,调动资源和分配利益的层次多次上下调整,留去自留地也多次变动。从
对外经济关系、科学技术等... 阅读全帖 |
|
M*****h 发帖数: 214 | 49 12月4日,习近平主持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其中包括
:“要严格文稿发表,除中央统一安排外,个人不公开出版著作、讲话单行本,不发贺
信、贺电,不题词、题字。”此举被外界普遍认为是胡习为终止江泽民老人干政采取的
措施。
但是,12月22日至24日的3天时间,江泽民通过现身及题词作赋连续4次出现在媒体报导
中。
12月25日,南京长江四桥正式通车,江泽民题字。在靠近栖霞收费站匝道的左侧的石头
上写有江泽民的红色大字题字“南京长江第四大桥江泽民”。江除了南京第四大桥题字
外,还在长江二桥及长江隧道题字。
12月24日报导,江泽民题写书名的纪实画册《黄菊》近日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出版
座谈会24日在上海举行。
12月22日,江泽民为《绿竹神气》作序及手迹发表,官媒《人民网》、《新华网》、《
中新网》等各大新闻网站均在显著位置报导,央视在《新闻联播》中播报。
12月22日,江泽民出席“爱乐之友新年音乐会公益晚会”为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捧场。
胡锦涛以裸退废掉中共老人干政的潜规则,习近平用八项规定堵死江泽民干政,在这种
前提下,江泽民的高调露面,是不是说明江泽民还有很大... 阅读全帖 |
|
E*V 发帖数: 17544 | 50 香港出版的《墓碑》一书,称我国三年困难时期“饿死3600万”人。最近几年,孙经先
教授连续发表了数篇文章,对三年困难时期我国人口变动问题进行了分析,坚持用事实
揭露《墓碑》一书大量使用伪造的、被篡改的和极为荒谬的数据,明确指出“饿死三千
万”是重大谣言,并正在编著《还历史以真相》一书。重要的历史见证人、93岁高龄的
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成瑞同志为该书作序:《有力揭批“饿死三千万人”谎言科学研究
“三年困难时期”人口真相》。最近两年,杨继绳先生又于2012年9月17日在纽约时报
中文网发表《脱离实际必然走向谬误》,并于2013年12月在《炎黄春秋》第12期上发表
《驳“饿死三千万是谣言”》。孙经先教授这篇反驳文章,对“饿死三千万”重大谣言
的来龙去脉作了辨析,以正视听。
一、《墓碑》篡改、伪造数据事实确凿
2013年9月9日,我们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了《“中国饿死三千万”的谣言是怎样
形成的?》,用事实揭露了《墓碑》一书大量使用伪造的、被篡改的数据,制造了“饿
死3600万”的重大谣言。文中列举了十个典型实例,揭露了《墓碑》是怎样篡改、伪造
数据的。杨继绳先生在《驳“饿死三千万是谣言”...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