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华严经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g**r
发帖数: 425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第十六
行品第十六
尔时正念天子。白法慧菩萨言。佛子。一切世界。诸菩萨众。依如来教。染衣出家。云何
而得梵行清净。从菩萨位。逮于无上菩提之道。法慧菩萨言。佛子。菩萨摩诃萨。修梵行
时。应以十法。而为所缘。作意观察。所谓。身。身业。语。语业。意。意业。佛。法。
僧。戒。应如是观。为身是梵行耶。乃至戒是梵行耶。若身是梵行者。当知梵行。则为非
善。则为非法。则为浑浊。则为臭恶。则为不净。则为可厌。则为违逆。则为杂染。则为
死尸。则为虫聚。若身业是梵行者。梵行则是行住坐卧。左右顾视。屈伸俯仰。若语是梵
行者。梵行则是音声风息。胸舌喉吻。吐纳抑纵。高低清浊。若语业是梵行者。梵行则是
起居问讯。略说广说。谕说直说。赞说毁说。安立说。随俗说。显了说。若意是梵行者。
梵行则应是觉是观。是分别。是种种分别。是忆念。是种种忆念。是思惟。是种种思惟。
是幻术。是眠梦。若意业是梵行者。当知梵行则是思想。寒热饥渴。苦乐忧喜。若佛是梵
行者。为色是佛耶。受是佛耶。想是佛耶。行是佛耶。识是佛耶。为相是佛耶。好是佛耶
。神通是佛耶。业行是佛耶。果报是佛耶。若法是梵行者。为寂灭是法耶。涅槃是法耶。
不生是法耶。不起是法耶。不可
g**r
发帖数: 425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憨山大师著作的目录
(根据憨山大师法汇,欢迎补充)
法汇初集(初集我没见过,给赞助此书的张永俭居士写信索取过,说已经
赠完了)
一、梦游集选珍
二、圆觉经直解 金刚决疑 心经直说
三-五、妙法莲华经通议(上中下)
六、大乘起信论直解
七、肇论略注
八、庄子内篇注
九、大学纲目决疑 老子道德经解 憨山大师年谱疏
十、憨山大师自传[中英文] 憨山大师绪言[中英文] 憨山大师法像及墨宝
法汇二集
一-五 华严经纲要(八十卷)
五附百法明门论论义 八识规矩颂通说 八十八祖道影传赞
六、楞严经通议(十卷)
七、观楞伽经笔记 (八卷,此书已经有电子版)
八-十 梦游集全集(五十五卷)
w********e
发帖数: 18
3
一个居士学佛人应有的认知
紫云居士
笔者自学佛修行以来,面对诸佛菩萨时,内心不时自我要求、自我反省,是
否常存感激之心。尤要感谢善知识的开导与适时的教化,让我一步步走入佛土的
世界。回顾来时路,深感世间学佛的确是需要一些方法与指导。特别是在「心」
的认知,「心」的运作,「心」的层次,更须经过一些洗练才得以清净,因此花
一些时间来磨练是必需的,而「娑婆世界」就是很好的练习场所。各种六道的「
心」会不时出现在周围,让我们遭遇各种行为模式,也因此生为「人身」是最可
贵的,除了磨练之外,尚有听闻佛法、读经、持戒....等途径,让我们易入佛门
走入修行的路程,依次地修行,福慧双修后,达道即生成就自心是佛,来去自如,
妙不可言的世界。且依经书,都可证验到修行的次第果位。佛教的经书(如大藏
经),除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开示,并包含历代高僧及大善知识所遗留下的宝
典。「华严经」介绍诸佛世界(华藏世界),「楞严经」著重实证,非实证无以
契真常,并介绍「心」的状态及相关的五十种「心」魔。「楞伽经」介绍「空性
」的理念。「净土五经」(佛说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楞严经大势
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菩贤菩萨
m*********r
发帖数: 31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答问道者
疯狂的智慧
写这篇文章,是按照大手印传统、大圆满传统来阐述金刚持的智慧,它的精神源泉来自萨
拉哈大师的金刚歌,而结构上则取自我刚撰写关于此金刚歌的《科判·金刚慧焰》。
希望文殊菩萨能慈悲的加持此有意义的撰写,从而使得此文可以利益如虚空如母亲般的有
情众,所以在开端以“文殊大智”作为引文。
一、文殊大智
文殊菩萨在普遍意义上代表空性智慧,而这个空性在不同的“道”上,理解也不同:声闻
和独觉擅于断道,烦恼在他们看来是实在的,是必须断掉的;而般若乘则认为烦恼自性空
,经过修行,不仅可以断烦恼,并且能证佛智。密续更进一步认为烦恼就是智慧,所以他
们是转化道,将烦恼的力量直接转化为智慧。
但是,这些都不能代表最秘密的文殊菩萨大智,面对维摩诘,文殊菩萨没有开口说什么是
智慧,而是选择缄默,那么,到底什么是文殊大智呢?
二、心与智慧
*********************
心如工画师,能绘种种画
——《华严经》
*********************
先不着急谈智慧,还是说说这个心吧!
佛说一切唯心造,是什么意思呢?外在的各种境界,它们不是心,和心也没有关系,那么
,是什么出现在心中,原来,
n***e
发帖数: 146
5
[藏教介绍]时轮金刚与香巴拉王朝
发布者:罗卜林卡西藏文化中心
佛陀(释迦牟尼佛)住世的时代,第一位接受佛陀密法传承的,即是香巴拉王朝第
一世国王-苏禅德喇,这也是开启了“时轮金刚”法脉与“香巴拉净土”的一大因
缘。
(一)莲华生大士与香巴拉净土
莲师(莲华生大士)于佛陀入灭后八年,即在我们这世上由莲花化生出世。莲师年
轻之时,曾追随过佛的堂弟-阿难尊者(印度禅宗第二代传承祖师)修持佛法。此
后,莲师也修学了各种数学、历法之演算,其中有关小乘佛教的历算,于“戒律经
”、“华严经”及“大庄严经”等之中都有载录。后来又于“涅槃经”、“灌顶经
”以及密教部经典中,莲师学习了诸如丧葬、地理、风水、数算之学问,其中最重
要即是时轮金刚密法的修持。
“时轮金刚密法”之传承,源自于佛陀亲传之无上秘密传承。“时轮”即时间之轮
(噶拉轮),是宇宙、太阳系、地球之时间、空间、历法、业力、密咒、密术的许
多超越现今科技、不可思议之法门。而莲师除了传承了时轮密法之外,也学习了时
轮密法中的天文历法、数学等知识,这其中也包括了十二宫位、阳历、阴历与各种
节气的推算(可参阅“佛网-密教文集”中的堪布噶塔仁波切开示
r*****e
发帖数: 1196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请问WaiChi
☆─────────────────────────────────────☆
dreamfly (要勇敢) 于 (Mon May 19 18:04:01 2008) 提到:
华严经中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是真人真事吗?
德云比丘的念佛法门跟我们平时说的念佛是一回事吗?可以学习借鉴吗?还是要见道之
后才可以修?
http://zh.wikisource.org/wiki/%E5%A4%A7%E6%96%B9%E5%BB%A3%E4%BD%9B%E8%8F%AF%E5%9A%B4%E7%B6%93%E5%85%AB%E5%8D%81%E5%8D%B7/62
辭退南行,向勝樂國,登妙峯山,於其山上東、西、南、北、四維、上、下觀察求
覓,渴仰欲見德雲比丘。經于七日,見彼比丘在別山上徐步經行。見已往詣,頂禮其足
,右遶三匝,於前而住,作如是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
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行?乃至應云何於普賢行疾得圓滿?我聞聖者善能誘誨
,唯願垂慈,為我宣說:云何菩薩而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時,德雲比丘告善財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能發阿耨多羅三
a*******g
发帖数: 867
7
显无边佛土功德经(与华严经寿量品同)(乾隆大藏经·大乘华严部)
http://www.qldzj.com.cn/htmljw/0091.htm
唐三藏法师 玄奘 奉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摩揭陀国闲寂法林。坐妙菩提金刚坚固无量妙宝共所庄严红莲
华台师子座上。与十不可说俱胝那庾多百千佛土极微尘数大菩萨俱。及诸天人。阿素洛
等。无量大众。前后围绕。
尔时会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不可思议光王。承佛威神。从坐而起。顶礼佛足。合掌
恭敬。而白佛言。世尊。诸佛国土。时分庄严。有胜劣不。
佛言。善男子。我此索诃世界。释迦牟尼佛土一劫。于极乐世界无量光佛土。为一昼夜。
极乐世界一劫。于袈裟幢世界金刚坚固欢喜佛土。为一昼夜。
袈裟幢世界一劫。于不退轮音世界极妙圆满红莲敷身佛土。为一昼夜。
不退轮音世界一劫。于绝尘世界法幢佛土。为一昼夜。
绝尘世界一劫。于明灯世界师子佛土。为一昼夜。
明灯世界一劫。于妙光世界遍照佛土。为一昼夜。
妙光世界一劫。于难超世界身放法光佛土。为一昼夜。
难超世界一劫。于庄严世界一切神通慧光王佛土。为一昼夜。
庄严世界一劫。于镜轮世界月觉佛土。为一昼夜。
善男子。如是世界。
a**u
发帖数: 8107
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elief 讨论区 】
发信人: firework81 (goldblessH), 信区: Belief
标 题: Re: 大家讨论讨论佛教吧,不要老是钉着基督教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Aug 7 00:45:42 2008)
谁看谁好笑还所不定呢...
我觉得佛教是最有戏剧效果
明明是宣扬世界都是空的,确搞出世界上最浩如烟海的"经典"你说好笑不好笑??
明明要破执着,自己却舍弃妻女一心要成佛,这是不是执着?
明明是几个印度歪嘴和尚自己在斗嘴皮,玩名词,偏偏要拉上什么佛诸亲授,秘传,是不是
好笑?
所谓华严经根本就是伪经,这有很多认考证的
成佛的途径位阶也一改再改,基本是越改越容易,越改越方便,到了禅宗更是登逢造极,
基本是"一念"想就成佛,师徒两人成天斗嘴皮,打"机锋",极其有喜剧效果
P******a
发帖数: 478
9
☆─────────────────────────────────────☆
advancing (摧邪显正) 于 (Fri Aug 8 03:14:05 2008) 提到:
劝发菩提心文
http://www.bfnn.org/bookgb/books/0846.htm,标题编号已修改以便今人阅读)
省庵大师著
1.绪论─序分
1.1 总标心愿为修行之先容
不肖、愚下凡夫僧实贤,泣血稽颡,哀告现前大众,及当世净信男女等,惟愿慈悲,少
加听察。尝闻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
则佛道堪成。苟不发广大心,立坚固愿;则纵经尘劫,依然还在轮回;虽有修行,总是
徒劳辛苦。故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忘失尚尔,况未发乎
?故知欲学如来乘,必先具发菩萨愿,不可缓也。
1.2 别辨心愿为立行之标准
然心愿差别,其相乃多;若不指陈,如何趋向?今为大众略而言之。相有其八,所谓邪
、正、真、伪、大、小、偏、圆是也。云何名为邪、正、真、伪、大、小、偏、圆耶?
世有行人,一向修行,不究自心,但知外务:或求利养,或好名闻,或贪现世欲乐,或
a*******g
发帖数: 867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成就无上菩提的根本方法
问曰: 祖师云。善恶都莫思量。自然得入心体。涅槃经云。诸行无常。是生灭法。如何
劝修。故违祖教。
答:祖意据宗。教文破著。若禅宗顿教。泯相离缘。空有俱亡。体用双寂。若华严圆旨
。具德同时。理行齐敷。悲智交济。是以文殊以理印行。差别之义不亏。普贤以行严理
。根本之门靡废。本末一际。凡圣同源。不坏俗而标真。不离真而立俗。具智眼而不没
生死。运悲心而不滞涅槃。以三界之有。为菩提之用。处烦恼之海。通涅槃之津。夫万
善是菩萨入圣之资粮。众行乃诸佛助道之阶渐。若有目而无足。岂到清凉之池。得实而
忘权。奚升自在之域。是以方便般若。常相辅翼。真空妙有。恒共成持。法华会三归一
。万善悉向菩提。大品一切无二。众行咸归种智。故华严经云。第七远行地。当修十种
方便慧殊胜道。所谓虽善修空无相无愿三昧。而慈悲不舍众生。虽得诸佛平等法。而乐
常供养佛。虽入观空智门。而勤集福德。虽远离三界。而庄严三界。虽毕竟寂灭诸烦恼
焰。而能为一切众生起灭贪嗔痴烦恼焰。虽知诸法如幻如梦如影如响如焰如化如水中月
如镜中像自性无二。而随心作业无量差别。虽知一切国土犹如虚空。而能以清净妙行庄
严佛土。虽知诸佛法身本性无身。而以相好庄严其
r*****d
发帖数: 922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心灯录 | 佛言祖语是冤家 ZZ
依靠佛经开悟的公案也是不少的.六祖大师不就是闻经开悟的吗?
从心性上下功夫的法门还是很多的.围绕"菩提心"的修法,对我等钝根的人来讲,应该是
最合适的了.<<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
p****y
发帖数: 23737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华藏世界(一行禅师著)
http://www.sinc.sunysb.edu/Clubs/buddhism/love/22.htm
《华严经》是佛教最优美的经典之一。"华严"的意思是"花饰、花环或花冠",或是"以
鲜花装饰佛"。难道佛不够美么?为什么我们要用花装饰他呢?这部经中的佛不仅仅是
人,他超胜于人。历史上的佛--释迦牟尼,诞生于2600年前的迦毗罗卫国。他结过婚,
有一个孩子,为了修行离开了家庭。他开悟后成为一个著名的导师,帮助过很多人,八
十岁的时候,逝于拘尸那(kushinagara)。一天,他的一个名叫阿那律(Aniruddha)
的弟子正在舍卫城(shravasti)的街道上行走,这时他被一群外道拦住了,这些人问他
:"佛死以后,是继续存在还是不再存在了?"佛陀在世的时候,有很多人做过这样的努
力,试图理解真正的佛。阿那律告诉他们不知道。后来,当他回到 陀园,向佛陀汇报
刚才发生的事情的时候,佛陀告诉他:"理解佛是困难的。当你以色、受、想来考察佛
的时候,你能通过这些事物把握住佛吗?"
阿那律回答说"不能,世尊。"接着佛陀问"你能离开色、想、识而找到佛吗?""不
能,世尊。"他回答道。佛陀说:
r*****d
发帖数: 922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破合和僧疑问
五无间罪:具有恶心出佛血,杀父杀母杀罗汉,破坏最胜和合僧.造五无间罪者,堕入阿
鼻地狱受报.
《三摩地王经》云:“若人毁坏南赡部洲一切佛塔,另有人毁谤佛经,此二罪业相比,
谤法之罪尤为严重;若人杀尽恒河沙数阿罗汉,另有人毁谤佛经,后者罪业尤为严重。
”《般若八千颂》亦云:“何人若造五无间,不及相似谤正法。”是故谤法罪业较杀父
、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之五无间罪更为严重。
另外佛经中的时间都是相对的,例如
<<大方广佛华严经 寿量品>>"此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剎一劫。于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剎
。为一日一夜."
兜率天内院的一天是我们地球上的400年,经四千岁(兜率天的天寿是4000年,即人间
五十六亿七千万岁),弥勒菩萨由兜率天内院下生人间。
a******x
发帖数: 561
14
净空法师开示:西藏密宗是佛教正规宗派,我们不能非议
問:不少汉地居士对西藏密宗的非议很大,他们引用《楞严经》,对四皈依、喇嘛喝酒
吃肉、或打着双修旗号骗色的行为,直接斥为邪魔歪道,全盘否定了西藏密宗。
答:西藏佛教是从印度传过去的。佛法,诸位一定要知道,佛没有定法可说。佛法永远
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古印度跟这个西藏土着,他本土有这些神道教。所以佛教这个
教学非常高明,他不排斥,他不否定别人,他能够把他圆融贯通,所以称之为密。这个
密,神密。佛教学本身讲密是深密,这个道理太深了,不是一般人能懂的,所以称深密
。 那么在西藏的时候,确实深密之外他还有神密。为什么?古印度这些神教,像婆罗
门教这些教,统统融汇在一起,而佛给他作新的解释、新的教义,真的把他们都变成佛
教了。这很高明,不排斥他,教他觉悟。所以佛是觉的意思,觉、不迷,就是佛教;迷
、不觉,那就是迷信的一种神道教了,土着的宗教。所以这个道理一定要清楚、要明瞭

那么西藏教是佛传的,这个密宗是佛教正规的一个宗派,而且是属于高级宗教。为什么
?你看《华严经》讲到四种无碍,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最高的是讲
到事事无碍,如
t********e
发帖数: 48
15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五十八。离世间品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魔。何等为十?所谓︰
蕴魔 生诸取故;
烦恼魔 恒杂染故;
业魔 能障碍故;
心魔 起高慢故;
死魔 舍生处故;
天魔 自憍纵故;
善根魔 恒执取故;
三昧魔 久耽味故;
善知识魔 起着心故;
菩提法智魔 不愿舍离故
是为十。菩萨摩诃萨应作方便 速求远离。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魔业。何等为十?所谓︰
1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 是为魔业;
2恶心布施 嗔心持戒 舍恶性人 远懈怠者 轻慢乱意 讥嫌恶慧 是为魔业;
3于甚深法心生悭吝 有堪化者而不为说 若得财利恭敬供养 虽非法器而强为说 是为魔
业;
4不乐听闻诸波罗蜜 假使闻说而不修行 虽亦修行多生懈怠 以懈怠故 志意狭劣 不求
无上大菩提法 是为魔业;
5远善知识 近恶知识 乐求二乘 不乐受生 志尚涅槃离欲寂静
是为魔业;
6于菩萨所起嗔恚心 恶眼视之 求其罪衅 说其过恶 断彼所有财利供养 是为魔业;
7诽谤正法不乐听闻 假使得闻便生毁呰 见人说法不生尊重 言自说是 余说悉非 是为
魔业;
8乐学世论巧述文词 开阐二乘 隐覆深法 或以妙义授非其人 远离菩提住于邪道 是为
魔业;
o*****s
发帖数: 193
16
今有一疑问,请求老法师慈悲开示。弟子吃素念佛,已经多年。因为信佛之人,为十方
三世诸佛之所护念,天龙八部,大力神王,常随拥护。往世恶业,亦渐消灭,纵有怨对
,不能为害。此乃佛经所说,决非虚语。讵于三月间,接到上海舍亲处来一讣闻,系一
极信佛之张 太太,吃素已二十余年,常到居士林听经。逢人必劝念佛吃素,心极慈悲
行善。不料一日,送素菜与某师兄,在马路上行走,为汽车轧死。后为巡捕房收去,至
三日后,其家子孙晓得,始去领归安殓。余闻悉之下,心中非常惊惶,至今疑惑不解。
且佛会中人闻之,亦均不安。故特上书,恳求老法师开导,指示所以然之故。何以临终
如是之苦,究竟可能往生西方否。说个明白,可使大家安心念佛,不胜感德之至。(周
颂尧居士原函)
接手书,知阁下于佛法道理,尚未真明。吾人从无始以来,所作恶业,无量无边。
华严经云,假使恶业有体相者,十方虚空不能容受。须知人之修持,果真诚无伪,便能
转业。转重报后报,为现报轻报。凡夫肉眼,只能见当时之吉凶事实,不能知过去与未
来之因果何如。此老太太,多年精修,一朝惨死,或者由此苦报,便可消灭所造三途恶
道之报,而得生善道。或在生有真信愿,亦可往生西方。但
z********y
发帖数: 109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关于伪经的问题
哪部经书是伪经?哪部是真经?众说纷纭。
我就不明白,那么多号称有证量,有神通的人,如定去查一下不就行了?不都是由宿命
通吗?这点上,我就很佩服,龙树和世亲菩萨,他们就敢说,“华严经”和“瑜伽十地
经论”是我从佛那里拿来的,听来的。我还没听过其他人说,我用我的证量神通发现,
某某经书是真的,某某经书是假的。
不管是真的,是假的,龙树和世亲菩萨有这样的气魄就要赞一下。即使是假的,编故事
的人有这样的气魄也要赞一下。
听过一句话,学佛的人就要有气魄,敢做敢当。
r****n
发帖数: 8253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关于伪经的问题

骗子要胆子大才能成为骗子。
龙树和世亲就是大忽悠,龙树说华严经是从龙宫里面取出来的,他这么说,别人就没办
法否定。
但根据考据却发现,龙树实际上很可能是从祭祀龙王的庙里面的大乘和尚而得来的华严
经,根本就不是从什么龙宫那么神奇。龙树半真半假的忽悠出了一个从龙宫取经的故事
大乘佛经,由于实际是很多大乘和尚自己编造出来的,所以其源头就难以解释,于是大
乘人就自己编造从什么龙宫,或者天界取出来。又编造什么佛入灭以后,当时众人根基
不适合学习大乘经典,大乘经典都被埋藏了。四五百年以后,有了很多根性成熟的大乘
人,才从龙宫,天界取出来。
这么牵强的故事,也能忽悠人。。。
r*****d
发帖数: 922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人人都可能佛
不仅是人,包扩动物天人等六道众生和已经出轮回的圣者们,本来就是佛.
佛在《华严经》中说"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若离妄
想,一切智、无师智、自然智,即得现前."
因此佛在《金刚经》中说:“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
罗三藐三菩提。”
众生之所以是众生而不是佛,就是因为无明烦恼。无明烦恼一般归纳为“我”“法”两
种执著。简单地讲,就是把因缘所生并不实在的东西,当作实在的东西,而生出各种烦
恼和行为。修行佛法从这个角度讲就是去掉我执和法执。我执一除,就是圣者。法执也
除干净了,就是佛。
l******o
发帖数: 151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与时俱进 弘扬大乘
与时俱进,弘扬大乘
回家人
前几天在布施论坛中,见一位朋友讲:“只要自己的发心是好的,那么即使让别
人少赚了钱也没关系,这世上总会有人赚钱有人赔钱,这是社会的正常生活,不算做坏
事。”
首先不论发心如何,这个想法都不是一个修行人应该有的想法,因已有我相,人相
,众生相,寿者相,这是掩耳盗铃的贪,是有大因果的。
曾经有一位朋友问:“是否我在消灭我的对手的时候也当无所住?那做坏事能不能
无所住呢?我担心我在面对竞争的无所住中会走上邪路!可不竞争如何在我所处的环境
生存?我一直生怕侵犯到别人的利益,可诺大的公司人人都在算计,我真的有些迷惑…
…”
是这样的回答,“在日常工作中,应与对手争取最大的利益,体现自己最大的价值
,也就是让他最大地重视你,研究你,学习你,求你指点他,但在期间心性是戒忌用力
地,慈悲地,以让其放下妄想执着地做,要体现出佛法的妙用(就是当你放下自我的妄
想,而表现出不可思议的斗志与心量,使自己的事业成功的境界),在侧面指点你的朋
友,让他也学习你,使其走出来(哈哈,不是去学习迷信,而是去学习般若智慧,在日
常的妙用)。要学着去帮助他们,润物细无声地帮助他们,走出无明来。同... 阅读全帖
a*******g
发帖数: 867
21
嗯,有道理。应该想办法令一切众生生欢喜。
这个在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中有详细解释。
复次善男子,言恒顺众生者,谓尽法界虚空界,十方刹海所有众生,种种差别。所谓卵
生、胎生、湿生、化生,或有依于地水火风而生住者,或有依空及诸卉木而生住者。种
种生类、种种色身、种种形状、种种相貌、种种寿量、种种族类、种种名号、种种心性
、种种知见、种种欲乐、种种意行、种种威仪、种种衣服、种种饮食,处于种种村营聚
落、城邑宫殿。乃至一切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无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无色
、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如是等类。
我皆于彼随顺而转,种种承事,种种供养,如敬父母,如奉师长,及阿罗汉,乃至如来
,等无有异。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闇夜中,为作光明。于贫
穷者,令得伏藏。菩萨如是平等饶益一切众生。
何以故?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
来。
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
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譬如旷野沙碛之中,有大
树王,若根得水,枝叶华果,悉皆繁茂。生死旷野,菩提树王
a*******g
发帖数: 867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论大乘是佛说的理念zt
论大乘是佛说的理念
皓观法师
佛教自东传震旦,扎根沃土,一时间“禅开五叶,教创台贤”,八宗争艳,四众皈心,
灿然凝聚成华夏文明中独放异彩的佛教文化圈,纵横发展,绵延至今。综观古德之创宗
立义,方便多门,归元无二,莫不体佛心而依佛语,故此八宗无不与大乘修多罗藏结成
鱼水关系,如:天台宗与《法华经》,贤首宗与《华严经》,法相宗与《解深密经》,
三论宗与《大品般若经》,禅宗与《楞伽经》①,律宗与《梵网经》②,密宗与《大日
经》,净土宗与《无量寿经》。严格地说,如果没有这些大乘经典,今天意义上的佛教
八宗就无从圆满建立。换言之,如果没有大乘修多罗藏,也就没有今天的“中国佛教”
之存在!——其为中国佛教的大根大本,可以明见。
对于“大乘是佛说”的论证和强调,正是为了维护中国佛教的慧命,保持中国佛教的特
色。
一、大乘佛说非佛说的抗衡
什么是“佛说”?所谓佛说,特指释迦本师“从得道夜至涅槃夜”一代时教中所有的声
教,亦即佛陀语业“正教轮”;同时,凡经佛陀亲加印可的弟子说、仙人说、诸天说、
化人说等,亦可视为“佛说”。除此之外,古今一切符合法印标准的微妙善语,统归“
佛法”范畴,非属“佛说”之列。故
a*******g
发帖数: 867
23
二、唯识的中心思想,从小乘到大乘
佛最初说法,从讲“四谛十二因缘”开始,这时主要是讲业感缘起,十二因缘,说明众
生怎样流转世间,怎样出离世间。流转世间,无非是由于业。业呢就是由于烦恼、无明
,无明烦恼生起,造业是由于什么呢?心!小乘的“业报论”重点就是突出这一点。唯
心因果,是佛教的基本思想。
马鸣菩萨的《大乘起信论》把心分为生灭门、真如门,由生灭门流转生死,由真如
门回到解脱的境界,证得法身。这就是对于小乘思想的进一步发扬。到了六七百年间,
龙树菩萨、提婆菩萨发扬大乘般若。般若就是讲智慧,有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
若三种。文字、观照、实相都离不开能观智,所观境,也离不开心。中国天台宗继承了
这个思想,即“一心三观”,一个心对诸法作三种观察,空、假、中,三谛圆融,都是
把般若思想进一步发挥,还是离不开心。龙树菩萨有首偈子:
诸佛出生处,
堕地狱未减,
成佛原未增,
应敬礼此心。
到了无著、世亲菩萨时代,就把大乘经典如《华严经》、《解深密经》、《楞伽
经》、《胜鬘经》等等,进一步发扬,明确的提出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三界唯心”就是指三界的业报,业、报都离不开心,唯心所造。“万
r****n
发帖数: 8253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辨别经典真伪的几个原则
转自台湾原始佛教论坛:
版主Mahanama
要分辨经典真伪,可不是件轻鬆的事。这裡提供几个比较简单实用的判准,供刚入门的
法友们参考:
1、佛陀说法,有文有义,不会说秘密语或无义语。那些会放光、会宣说秘密真言的佛
所说的必定不是正法。
2、佛陀说法,初、中、后善,不会说前后矛盾的法与律,所以那些以素食为法为律或
呵责食肉断大慈悲种的佛必定是假佛,当然所说的也不会是正法。
3、听法的人数太过离谱的经典也是伪经。佛陀时代没有麦克风,都採小班制教学。那
种动辄几万名菩萨在场的经典,都是佛灭数百年后所写出来的宗教文学作品。

4、『声闻』就是聆听并传承佛陀圣教的弟子,佛陀很看重声闻,常以『圣弟子』相称
。那些轻贱或呵斥声闻的经典必定是伪经。
5、主张欲贪助道的经典必定是伪经,例如华严经入法界品。要证得三昧,必须按部就
班,不是和美丽的女菩萨牵手、拥抱、接吻、上床就能成办的。本来这种荒腔走版的宗
教文学作品不值一驳,但有些人真的相信它,我只好把它提出来
6、佛时的二十亿耳尊者经行过度,脚底受伤流血,佛陀予以劝止并善巧地导正他。佛
陀反对无益的苦行,禁止残害身命。任何经典若是鼓吹偏激的苦
r****n
发帖数: 8253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辨别经典真伪的几个原则

这就是龙树从所谓龙宫里面取的<华严经>里面荒诞的故事
==============
入法界品
时婆须蜜多女。从其身出广大光明。普照宅中一切宫殿。遇斯光者。身得清凉。尔时善
财。前诣其所。顶礼其足。合掌而住。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教诲。愿为我说。彼即告言
。善男子。我得菩萨解脱。名离贪欲际。随其欲乐。而为现身。若天见我。我为天女。
形貌光明。殊胜无比。如是乃至人非人等。而见我者。我即为现人非人女。随其乐欲。
皆令得见。若有眾生。欲意所缠。来诣我所。我为说法。彼闻法已。则离贪欲。得菩萨
无著境界三昧。若有眾生。暂见於我。则离贪欲。得菩萨欢喜三昧。若有眾生。暂与我
语。则离贪欲。得菩萨无碍音声三昧。若有眾生。暂执我手。则离贪欲。得菩萨遍往一
切佛剎三昧。若有眾生。暂昇我座。则离贪欲。得菩萨解脱光明三昧。若有眾生。暂观
於我。则离贪欲。得菩萨寂静庄严三昧。若有眾生。见我频申。则离贪欲。得菩萨摧伏
外道三昧。若有眾生。见我目瞬。则离贪欲。得菩萨佛境界光明三昧。若有眾生。抱持
於我。则离贪欲。得菩萨摄一切眾生恒不捨离三昧。
p*****n
发帖数: 1415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含的大乘和非阿含的大乘
阿含的大乘和非阿含的大乘
http://bbs.guoxue.com/viewthread.php?tid=523224&extra=page%3D2
(一)在阿含经,尊称佛陀之教说为‘大乘’。
(二)大乘、小乘之语,系释尊入灭后一段时期,大乘佛教兴起后,由于大、小乘对立
而起之名词。一般而言,系大乘佛教徒对原始佛教与部派佛教之贬称,若由部派佛教之
立场来看,大乘并非佛教。然由思想史之发展而言,小乘乃是大乘思想之基础。
(三)小乘视释迦为教主,大乘则提倡三世十方有无数佛。小乘仅否定人我之实在性,
大乘且否定法我之实在性。小乘以自己之解脱为主要目标,故为自调自度(调指灭除烦
恼;度指证果开悟)的声闻、缘觉之道。大乘认为涅盘有积极之意义,乃自利、利他,
两面兼顾之菩萨道。
(四)小乘中,有阿含经、四分律、五分律等,以及婆沙论、六足论、发智论、俱舍论
、成实论等论。至于大乘,则有般若经、法华经、华严经等经,以及中论、摄大乘论等
论。大乘教徒虽承认小乘三藏之价值,然以为不如大乘经之殊胜;而小乘教徒则不以大
乘经论为佛说。
o*****s
发帖数: 193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放生十问- 圆因法师
放生十问
选择字号
圆因法师讲述
一问:为什么要放生?
答:简单地说,放生就是还债,还累劫多生以来我们所造无数的杀债。华严经云:
‘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吾人今生所造杀业已不可胜数,更何况累
劫多生!
要知道有债必还,有罪必报的真理,思及自己通身杀业,不免惶恐愧作无地自容,
怎能不及时深自忏悔,力行放生,以期偿报宿债于万一!
放生可长养自己慈悲心肠,悲悯众生,视万物生命如己出,如此则不复颠倒狂妄,
不复再造杀业,不再积欠杀债,不再轮回受报!
二问:放生有什么功德?
答:放生功德广大,不可胜数,兹举其大要述说于下:
(一)无刀兵劫,免战争杀祸。
(二)长寿、健康、少病。
(三)免天灾横祸,无诸灾难。
(四)子孙代代昌盛,生生不息。
(五)多子宜男,所求顺遂!
(六)官禄亨盛,一帆风顺。
(七)合天心,顺佛令,物类感恩,诸佛欢喜。
(八)解怨释仇,诸恶消灭,无忧无恼!
(九)喜气吉祥,四季安宁。
(十)得生天上,享无极之福,若兼修净土,直可往生西方极乐国土。
三问:你们一边放生,人家一边捕杀,有什么意义?
答:放生有放生的功德,捕杀有捕杀的罪过。我们放生的人作自己的
a**u
发帖数: 8107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有在家阿罗汉吗zt
☆─────────────────────────────────────☆
runsun (runsun) 于 (Thu Nov 19 10:33:00 2009, 美东) 提到:
印顺法师http://www.yinshun.org/Qa/a08.htm
从现在所知的历史来看,释迦牟尼佛是出家修学而成佛的,成佛以后,也没有以任 何理
由让自己现在家之相。而早期圣典《阿含经》所记载的过去六佛,都与释迦牟尼佛的模
式一样,是出家成佛的,乃至于出生、家庭背景、结婚、生子、于树下逆 顺观察十二缘
起而成佛[*1]等,都相同,经中称这是「诸佛常法」[*2],也就是「佛佛平等」[*3]。
部派佛教时期,大众部兴起「现在十方有佛」的思想[*4],成为往后大乘佛法 开展他方
诸佛的基础。其中,《华严经》有释迦牟尼佛异名的毘卢遮那佛出现[*5]。后来,大乘
思想发展中,有重于在家、重于佛的慈悲方便教化的思想发展 [*6],而说毘卢遮那佛「
不立出家之相」[*7]。佛也是阿罗汉,那麽,有在家阿罗汉吗?在现存的《阿含经》中
找不到直接否定的 经文,但有间接的否定的讯息。例如,佛陀在记说果证时
x*******e
发帖数: 20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咒语非佛说zt
如果咒语为佛禁止, 那么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华严经", ``法华经"均非佛经, 因
此密宗,净土宗均非佛教第子, 岂非荒谬! 思之思之. 请看:
http://hi.baidu.com/foyuanhongling/blog/item/c69ae511dd3fd0f6c3ce792e.html
http://bbs.zgwxzz.com/thread-13432-1-1.html
a*******g
发帖数: 867
30
第二 佛所觉悟的是什么
佛陀在菩提树下四十九天开悟,他为了追求宇宙人生的真理,他证悟到的是什么呢?《
华严经》中讲:“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若离妄想
、执著,一切智、自然智、无师智即得现前。”从这个角度来讲,问题的根源就是人们
的妄想、执著。佛陀发现这个妄想执著,他的发现有这样一番理性的认识过程,这个就
是十二缘起,所以菩提树下最重要的觉悟,就是十二缘起。这个十二缘起也是佛陀后来
为他的弟子宣说佛法时,数数宣说的内容,所谓十二缘起即是,一、无明,二、行,三
、识,四、名色,五、六处,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
十二、老死。这里涉及到一大堆的概念。我们今天在这里讨论的唯识学,即使对佛法或
唯识学,零接触的人或对佛法没有任何了解的人,对此问题也可以去深入的了解。对于
这个问题背后所隐藏的最根本性的原因,我们首先可以给大家一个说明。佛陀通过对生
老病死原因的分析,就发现所有老病死苦产生的原因就是因为生,有了生之后就必然会
有老、病、死苦。如果你想没有老死,就必须要没有有缺陷的生、不圆满的生命,这个
生若没有的话,老病死苦就不会有,但是只要
a*******g
发帖数: 867
31
第二经唯识与论唯识
现在对于唯识学的研究,在唯识学界有这样一种观点,就是认为早期的唯识学,和后期
的唯识学,在理论旨趣上是有不一样的。早期的唯识学,它是站在“体即识故,名识。
”的角度来讲识的。还记得我们在西昌的一次讨论,指出早期的唯识学讲:“体即识故
,名识。”后期的唯识学讲识是什么意思呢?是“不离识故,名识。”所以,有这样的
理论差异。“体即识故,名识。”是早期唯识学的主张,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经唯识
”,为什么叫“经唯识”?因为它主要以经典为依据。而“不离识故,名识。”的观点
,它是后期唯识学所主张的,我们称它为“论唯识”,之所以称为“论唯识”,主要是
《成唯识论》中的观点,以论为所依的根据。我们给它找出一个经典的证明。早期唯识
学主张“体即识故,名识。”如《华严经》讲:“三界所有,唯识一心。”此中心即广
义的识。后期唯识学主张“不离识故,名识。”我们给它找出论典中的依据,如《成唯
识论》卷第七讲:“如是诸法(五位百法)皆不离识,总立识名。”所以,在学界就有
这样的观点认为,早期唯识学和后期唯识学在理论的主旨上是发生了变化的,不管这种
变化是叫做进化也好,还是什么也好,反正这两者
a*******g
发帖数: 867
32
乾隆大藏经·大乘华严部·第0083部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三
离世间品第三十三之七
东晋天竺三藏佛驮跋陀罗等译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魔业。何等为十。
所谓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为魔业。
恶心布施,嗔持戒者是为魔业。
弃舍恶性懈怠众生。轻慢厌恶乱心无智众生。是为魔业。
悭惜正法。诃责法器众生。贪求利养为人说法。为非器人说深妙法。是为魔业。
不闻波罗蜜。虽闻不修行。生懈怠心。不求深妙无上菩提。是为魔业。
远离善知识。亲近恶知识。乐求二乘。于受生处。起离欲寂静除灭之心。是为魔业。
于菩萨所起嗔恚心。说其过恶断彼利养。常求罪衅恶眼视之。是为魔业。
诽谤正法。不闻契经。闻不赞叹。若有法师说法。不能恭敬下意自谦。我说是义彼说非
义。是为魔业。
学世间论。巧于文字。善于句味。手笔文诵乐说二乘。隐覆深法开演杂语。于非器所,
说甚深法。远离菩提安住邪道。是为魔业。
已度已安者。亲近恭敬而供养之。未度未安者。永不亲近恭敬供养。亦不教化。是为魔
业。
堕增上慢增长诸慢轻蔑众生。不求正法真实智慧。诸根散乱难可化度。是为魔业。
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魔业。菩萨摩诃萨。应速远离正求佛业。
a*******g
发帖数: 867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五十八
随喜赞叹宣扬经论!
r*y
发帖数: 706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五十八
我只是查查上下文。。谢谢
a*******g
发帖数: 867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初发心即成等正觉
乾隆大藏经·大乘华严部·第0084部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七
初发心功德品第十七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
尔时,天帝释白法慧菩萨言:“佛子,菩萨初发菩提之心,所得功德,其量几何?”
法慧菩萨言:“此义甚深,难说、难知、难分别、难信解、难证、难行、难通达、
难思惟、难度量、难趣入。虽然,我当承佛威神之力而为汝说。
“佛子,假使有人以一切乐具,供养东方阿僧祇世界所有众生,经于一劫,然后教
令净持五戒;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佛子,于汝意云何?此人功德
,宁为多不?”
天帝言:“佛子,此人功德,唯佛能知,其余一切无能量者。”
法慧菩萨言:“佛子,此人功德比菩萨初发心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
千分不及一;如是,亿分、百亿分、千亿分、百千亿分、那由他亿分、百那由他亿分、
千那由他亿分、百千那由他亿分、数分、歌罗分、算分、喻分、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
一。
“佛子,且置此喻。假使有人以一切乐具,供养十方十阿僧祇世界所有众生,经于
百劫,然后教令修十善道;如是供养,经于千劫,教住四禅;经于百千劫,教住四无量
心;经于亿劫,教住四无色定;经于百亿劫,教住须陀洹果;经于千亿劫,教
a*******g
发帖数: 867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初发心即成等正觉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七
初发心功德品第十七
尔时,法慧菩萨普观尽虚空界十方国土一切众会,欲悉成就诸众生故,欲悉净治诸业果
报故,欲悉开显清净法界故,欲悉拔除杂染根本故,欲悉增长广大信解故,欲悉令知无
量众生根故,欲悉令知三世法平等故,欲悉令观察涅槃界故,欲增长自清净善根故,承
佛威力,即说颂言:
“为利世间发大心,其心普遍于十方,众生国土三世法,佛及菩萨最胜海。
究竟虚空等法界,所有一切诸世间,如诸佛法皆往诣,如是发心无退转。
这一段是紧接在前一段经文之后的,说明了“如是发心无退转”。
因此不用担心。
a*******g
发帖数: 867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戏论的二十种过失

不敢轻信自己的理解,如何就敢轻信别人的理解呢?
《华严经˙如来性起品》云:奇哉,奇哉,云何如来具足智慧,在于身中而不知见;我
当教彼众生觉悟圣道,悉令永离妄想颠倒垢缚,具见如来智慧在其身,与佛无异。
要相信自己的本来智慧。
r****n
发帖数: 8253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菩萨十戒 (梵網經)

呵呵,你知道我执是啥?你知道我慢是啥?
你为什么不让回帖啊?不是我执?
好像忘记了大乘经典里面有教焚身供佛的。
“孝顺”,呵呵,伪造者的身份暴露了。为了迎合中国的孝道文化,也给菩萨戒里面加
点料,让中国人听者“爽”。
好像忘记了大乘伪经华严经有教和女菩萨握手上床,然后得度的。
好像忘记了假菩萨们是如何编造伪经,如何篡改佛陀经典,偷梁换柱,编造神话谎言的。
好像忘记了“慈悲”,竟然把声闻缘觉二乘人说成是“恶人”,狐狸尾巴露出来了。
前面刚刚把二乘人说成是恶人,这里又唱高调说不要自赞毁他了,变化如此之快,叹为
观止。
骂声闻是恶人,是败种,是低贱下劣(小乘的原义),不知道是不是嗔心。
这个梵网经菩萨戒,本来就是伪造出来的。而且应该还是出自中国人之手。
用两个字给这个所谓的菩萨戒总结:
“装B!”
z**n
发帖数: 22303
39
摆渡来的:
(一)指信受奉行佛陀教法的人︰与法子、行者同。《法华经》卷二〈譬喻品〉(大
正9·10c)︰‘今日乃知真是佛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得佛法分。’吉藏《法华经
义疏》卷五释之云(大正34·513c)︰‘悟解一乘,堪绍继佛种,始为真佛子。’
(二)佛称一切众生为佛子︰如《法华经》〈譬喻品〉(大正9·14c)︰‘今此三界
,皆是我有。其中众生,悉是吾子。’在《法华经义疏》中,吉藏设立二义,说明佛子
的义旨。此二义即︰(1)众生与佛子同源,众生本性清净,佛子亦然;(2)诸佛之护念众
生,如父母之念子,所以称众生为佛子。
(三)《华严经大疏》说佛子有三种︰一切众生是佛子,但凡夫是外子,声闻、缘觉
是庶子,唯菩萨是真子;此乃以世俗伦理之譬喻贬斥凡夫与二乘。
(四)受持大乘菩萨戒者也称为佛子︰所以《梵网经》或《菩萨璎珞本业经》等,常
以‘佛子’称持戒者。而四分律宗则根据《四分律》之序文中有‘如是诸佛子’与‘佛
子亦如是’等语,作为该宗分通大乘之佐证之一。
(五)为阿罗汉的通称︰参见附录所引印顺《如来藏之研究》文。
Y**u
发帖数: 5466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觀照的奇跡
第四章 没有人能告诉你答案
松果之所以存在,不是为了供人类取暖
昨天下午,小谭苏让她的老师吃了一惊。她吃过午饭后,就拿起扫帚,在没人要求的情
况下,开始清扫教室的地板。村里的孩子没有人曾做过这种事。那天下课之后,苏的老
师跟着她来到我们山腰上的小木屋,告诉我这件事。我告诉她,在我的国家,所有贫穷
人家的孩子都会做同样的事。不必大人们吩咐,他们就会自动帮忙整理家务。
今天是法国的节日,所以苏不必去上学。早晨我们去散步,一起采集松果。她告诉我,
大地长出松果,是为了让我们在冬天能够利用它们生火取暖。但是我告诉她,松果之所
以存在,是为了生出小松树,而不是为了人类取暖用。她对我的解释非?不感到失望,
反而眼睛为之一亮。
各位还记得我们在《华严经》和相对论中,讨论过有关空间和时间的观念吗?一旦抛掉
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这类观念,长久以来形塑思惟模式的许多概念也会开始瓦解。
靴带理论学家发现,所有的次原子粒子,例如电子等,都无法彼此独立存在。事实上,
它们是「互相关连」的,而这些粒子依次与其他粒子「互相关连」。没有任何粒子具有
独立性。这种特性极类似相互依存、互即互入和互相融合。
事实上,是了知实
r*****d
发帖数: 922
41
凡夫通过布施,持戒等等所种的善根分为随福德分善根和随解脱分善根.种善根时为求自
己今生或/和来世的幸福是随福德分善根;为脱离轮回,以出离心或/和菩提心摄持就是随
解脱分善根.
随福德分善根是比较可怕的事情.后世享福报,再后面可能就掉到三恶道了.所谓 "因地
不正,果遭迂曲。"
大乘学子要依靠"三殊胜",让种的善根成为随解脱分善根.先是做之前发心殊胜,也就是为自他
一切众生成佛而发菩提心.其次做的过程中是"正行无缘殊胜".比如<<金刚经>>中所说"无所住而生
心","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最后是做完之后回向殊胜.也就是把所种
善根,回向法界一切有情速得佛果.回向文中最殊胜的据我所知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
普贤菩萨行愿品>>. 如果没时间,按照我的传承是念"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a*******g
发帖数: 867
42
沙弥日志(6)
以前曾觉得出家就是敲木鱼,念经、念佛,那种青灯古佛的生活,真到了丛林里,
发现,远不是那么回事。
丛林里有非常多有趣的事情。
念经在一天的学修当中,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除了早、晚课,下午两点整诵大乘
经典,最近一直在诵《华严经》,每次一品,约半个小时。白天或者晚上有一些经论课。
从引导上和自己的观察中看,与念经、上课同样重要的是睡觉和吃饭。
通过观察而得出的这个结论,让人很兴奋,因为忽然意识到时时刻刻都是在学修当
中,人就会感觉很踏实,不会茫然。
有一次,在丈室,师父跟弟子们随谈,天上地下、经论哲学、艺术生活无所不包,
忽然午斋的板声响起,师父立刻起身,催促大家赶紧去吃饭。
这个细节被捕捉到,心想,丛林里的各种制度都是祖师大德根据佛陀制的戒律精心
制定的,吃喝拉撒睡的种种规则、细节,肯定都是根据人的根性辅助学修的,肯定都是
一种训练,别说丛林道场了,就是普通的体育训练,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很多环节都有
其特殊的用意。传承上千年的道场规则,那更不用说了。
闻板即起,去吃饭,定有用意。
最早进道场,就被引导要闻板即起床,一直在实践,虽然没有什么大的觉受,但是
,至少对于对治睡
r****n
发帖数: 8253
43
关键词:大乘非佛说,相似佛法,伪佛法,大乘像法,佛法流变,原始佛法,原始佛教
(搜索引擎优化用)
这是本人经过慎重考虑,重点要写的书之一。面对当今佛法的乱局,宗门衰落,法义混
乱,无数类似清海、净空、乃至FLG等外道邪师的兴风作乱,渴望学习佛法的很多人无
所适从,尤其争执两千多年的大小乘之争究竟孰对孰错,真相究竟是什么?为了解决这
些问题,本书将通过历史考据,法义辨析,经典辨析,宗派辨析,祖师辨析,宗教现象
,网文辨析,个人实修经验等方面来破斥最大的山寨佛法-大乘佛教,论证大乘佛经的
伪造性以及相似伪佛法的真面目。
历史考据部分:将罗列中国,日本以及西方近现代大量关于大乘伪造佛经以及大乘佛教
演变的历史考据,指明大乘佛教形成的历史背景,大乘佛经的伪造过程,以及如何对原
始佛经进行篡改和偷梁换柱,以及大乘佛经的高级营销推广手段,进而还原历史真相。
经典辨析部分:将针对大乘的主要经典,包括心经、金刚经、楞严经、法华经、华严经
、地藏经、涅槃经、阿弥陀经,以及中国的六祖坛经进行详细辨析,论证他们的伪造性
,法义错误等。
宗派辨析部分:将针对目前主要的大乘宗派包括禅宗、净土宗、尤其密宗进行透析
Y**u
发帖数: 5466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找到了一个白话佛经文库, 虽然没有这一篇, 但还是借帖推荐一下。
http://read.goodweb.cn/page05.asp
p*******y
发帖数: 782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南无阿弥陀佛!
a*******g
发帖数: 867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a*******g
发帖数: 867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南无阿弥陀佛!
S**U
发帖数: 7025
48
如果你是指大乘佛法,没有一位可信的当代法师敢说他全部亲证,因为未来佛是弥勒,
当代还没有人究竟成佛,就不会亲证所有大乘佛法。
印顺法师对大乘佛法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还原大乘经论思想,讲中观就依中观经论,
讲唯识就依唯识经论,讲如来藏就依如来藏经论,不依
一种观点解释所有大乘经论。这种讲法在汉传佛教几乎是革命性的。汉传佛教的传统是
依自己宗派观点来理解一切大乘经论,天台宗有天台宗对般若经、解深密经、华严经、
净土经典的理解,同样的禅宗也有自己的理解,等等。印顺法师是依印度大乘著作而讲
经论,而少依中国祖师思想。
印顺法师在忠实的描述印度流传的菩萨道之后,提倡的菩萨道是-契理契机的人间佛教
。这是不求急证的菩萨道,也是印顺法师自己一生实践的写照,他的经验当然有参考价
值。印顺法师自己解脱没有?这属于记说,我还没有资格记说他人果位。
如果只相信修证,那还是问南传的阿罗汉吧。不过,他们对修行的指导,你准备好接受
了吗?
人间佛教的菩萨道立足于根本佛教的淳朴,如
杂阿含498经 (Cf: SN 47.12)∶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38/y
f*******8
发帖数: 3612
49

我承认感到华严经中所说发心“为众生依止”是好的,
认识差别可能在方法上。
以空
至诸
今发
因塞
,若
S**U
发帖数: 7025
5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别和人争论修行
华严经的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就是凡夫地的菩萨道阶次。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