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同轴电缆
首页 上页 1 2 3 (共3页)
o**o
发帖数: 3964
1
我用moca十几年了。fios 旧router 很便宜十几二十块,接成bridge模式,moca设备间
220~230mbps,同router switch间1Gmbps,非常稳定。延时并不长,系统总ping不到
10ms,moca最多引入了1-2ms。缺点是每个moca终端耗电十几瓦要一个电源块。
有些特殊的优点。moca设备的广域网和局域网工作频率不同,广域网端也可以桥接,这
样主router可以放在任何地方。局域网一侧有很多个工作频道,同频道的moca终端之间
互通,这样同一条线路上理论上可以建很多局域网。
逻辑上讲,同轴电缆是个bus,广域网和局域网调制在各自不同的频道,在同一个电缆
上跑。每个fios router改造的moca终端都有两个modem,对应一个广域网频道和一个局
域网频道。单卖的moca终端可能只能连一个。
o**o
发帖数: 3964
2
很多年都没有升级。因为230mbps internet和1Gbps switch足够用了。同轴电缆对外没
有干扰,带宽扩展的空间还很大。线路结构跟CAT5加终端switch没有本质不同,为什么
要再拉线交税呢?
e*i
发帖数: 10288
3
来自主题: Internet版 - verizon fios wireless router
估计你家里的fios是走同轴电缆进来的?不是ethernet?
用买来的router (MR424WR?)连上后,你上网激活服务没有? 必须上网激活
或者打电话激活的。
我自己用的就是ebay上买来的便宜MI424WR,大概只花了总共15块。然后改动
设置,将它设置为bridge mode,后面再用自己的路由。
ebay 买的东西不能用还有可能是坏的,或者是verizon黑名单上的?
MI424WR 的 A/C/D 不推荐,虽然我自己在用A,电源是5V3A的,5V 2A都不行,电流
太大,电源容易坏。我的二手的路由后来电源坏了,当时用一个5V 2.6A的 电源
顶了两天,后来把以前的电源锯开,发现输出端的滤波电容坏了,取下两个10V,1000u
的电解电容,换成手头的两个6.3v,1500u的电容,好像修好了,反正至少工作两个
多月了。:P
g*****g
发帖数: 226
4
来自主题: Linux版 - 泛仪器接口--网络接口
如果10M对我足够了,会选网口,如果我需要的10M满足不了,那只能选usb。
网口,速度一直在变快,从开始的同轴电缆到后来的10M,100M,1000M,以后也许光纤直
接连桌面更快。
仪器接口只要沾上通用的网口,软件基本不需怎么动。
L*****e
发帖数: 8347
5
来自主题: Programming版 - Netflix CEO 说话就象民运斗士
zz
Netflix自制剧现在的播放方式是以季来算,每次准点放出整季的内容,比如《纸牌屋
》第二季13集是在今年的2月4日全球同时放出。每当到点时,人们纷纷打开观看,你可
以想象下,这时跑在美洲光纤、同轴电缆上的流量有六七成都是Netflix的。
然后部分电信运营商们受不了了,大家都看高清视频,网络基础设施撑不住啊,又要开
始新一轮的扩建。它们开始找Netflix商议:现在我们扩充基建,全都是因为你,你是
不是该为你们视频的流量付钱呀?
Netflix肯定不干。这个争论持续了很久,直到前天(3月20日),Netflix创始人兼CEO
里德·黑斯廷斯(Reed Hastings)发博文表态:
网络中立性是互联网建立以来就奉行的准则,运营商不该对经过自己网络上的流量区分
对待。很多运营商在这方面做得很好,比如在Cablevision 的网络上观看Netflix 就非
常的流畅。但有部分运营商故意限制Netflix 服务,用户牵了10M以上的宽带,但看
Netflix 居然会卡顿、继续缓冲,它们要求我们为用户能流畅使用Netflix 的服务而付
费。Netflix 视频是用户主动选择观看的服... 阅读全帖
c*********8
发帖数: 369
6
这个领域以后要想成为牛人可真不容易,首先你得精通计算机编程,mablab和labview
肯定是必须的, 光学原理 仪器的搭建改装必须要精通,电学也要知道 比如说有的连
CCD的同轴电缆刚开始我基本上一无所知,有的是三个头有的是四个头有的是两个头,
为什么要用四个头有什么好处,为什么不用两个头等等?总之,涉及这个领域,你需要
掌握很多内在的东西,以后想自己玩成本也很高,一个好点的two-photon 光源就得15-
20万刀, 一个高灵敏的EMCCD差不多3-5万刀,一个好点的显微镜构架就得8-12万刀,
仪器搭建好了,你的要找有意义的课题把,这样你就还得知道一些生物学的有意义的东
西!费了牛劲得出来的数据到底能解释说明什么?这都是你需要考虑的。当然如果你只
是想得到fancy的图片,自娱自乐,那就当我没说,这个只是需要采集图片,然后用特
定软件分析即可!并且这个就业从长远来看我并不看好,公司就那么几家,而且现在
zeiss做的越来越自动化,我用过各种型号的显微镜,目前感觉最好用的还是Zeiss 710
, 镜头 滤色片根本都不用换,全部自动化! 超高分辨的PALM现在已经商业化,上次... 阅读全帖
h*******a
发帖数: 184
7
按照你的要求,较好的方法是弄一根同轴电缆(或两根...)替代电线。当然价格就很高
了,不过你不是生产产品就做实验无所谓。先试试有没有效果,如果成功有时间上来分
享你的结果。
l******d
发帖数: 287
8
来自主题: EE版 - 负电阻有什么用?
我们知道电阻都是正的,自然界没有负电阻。把电阻连到电源上,电流一定是从电源的
正极流到电阻,不会从电阻流到电源正极,即使加入电容或电感,相位差也不会超过90
度。
如果在电路中做一点小小的修改,就能得到一个“负”电阻。把电阻接到一个高频电源
上,电源和负载之间加一根导线做延迟线就行了。延迟线的作用是延迟电流的相位,当
延迟线长度是1/4或者3/4波长时,输出电流的相位和电压的相位相反,相位差达到180
度;当延迟线长度是2/4或者4/4波长时,输出电流的相位和电压的相位相同。这个实验
很容易检验,可以采用固定长度的延迟线,只需要连续调节频率,用示波器就能看到相
位的连续变化。
我们知道在传输线上,电压和电流一定是相位相同的。不过这里的延迟线是单根导线,
它跟一般的传输线不一样,传输线是双股线或同轴电缆,它是依靠电缆内电感和分布电
容传递功率,可以用传输线方程来描述。但是没有单导线的方程,在教科书上找不到关
于单导线的描述。特斯拉在1897年做过单导线输电实验,根据特斯拉的描述,单导线是
依靠导线内电子密度波来传递电动势,到底是不是似乎还没有定论。
请教前辈,这个负电阻有什么用?研究它有... 阅读全帖
b********E
发帖数: 121
9
用频谱仪测的时候, 一次RBW 500KHz, 一次600Khz. 结果看不出明显区别。 其他设备
并不报告测试参数~不过结果都类似啊,我直觉上觉得路由自己说的20dbm可能是掺了水
分的,但没证据。
嗯,我想,有时间的话,第一步先直接用SMA同轴电缆连接路由和频谱仪,看看SMA接口
上的实际输出功率是多少,先排除这个问题。
[dBm] [Watts] [Volts]rms [Volts]p [Volts]pp
20 0.100E+00 2.236 V 3.162 V 6.324 V
b***i
发帖数: 3043
10
来自主题: EE版 - 考大家一个传输线问题
同轴电缆6000米长,1KHz信号要考虑传输线效应吗?
可以使用RG58/U的参数。
b***i
发帖数: 3043
11
来自主题: EE版 - 另一个传输线基本问题
问题如下:
一个20000ft的同轴电缆,芯层铜,电阻是60欧姆。
外面有两层介质,然后包层为电阻率为铜70倍的金属,其电阻为440欧姆。两层金属间
电容测得为0.6uF,电感1.2mH。
一端发射32kHz的正弦波,5V峰峰值。求电缆另一侧和离另一侧1/4波长处的波的幅度。
当然结果是损耗很大。实验结果为大约1.1V。
然后,这个电缆放在一个20000ft长的不锈钢管道中,包层外有1厘米厚的绝缘层,然后
和管道接触。(O )这个样子
不锈钢直流电阻可以1欧姆一下,很多地方和管道通过金属固定装置相接。管道直径大
约20厘米。里面是石油,也有10%的水,空气等。问,管道能否使管道另一边32kHz信号
的幅度得到提升。
b***i
发帖数: 3043
12
好的,多谢啊。我也装了,但是不知道怎么做
一个同轴电缆,芯层为铜,准确说,#14AWG 19/0.36mm是Silver Plated Copper,也可
当成直径1.73mm铜,每公里直流电阻测得为9.51欧姆。
向外第二层:OD 2.82mm, 一种绝缘材料,
向外第三层:OD 4.63mm, 同种绝缘材料,有些空洞, 但是就算和第二层一样吧,低频
epislon为2.1,高频epsilon不知道,按一样算吧。
第四层:合金,OD 6.35mm, 电阻每公里74欧姆
两层金属层的电容是每公里130.6pF,电感大约每英尺0.06uH,这是不是可以用这些算
绝缘层的espilon?
然后,电缆长6000米左右。
问题1
在一端输入32kHz 的5V正弦波,另一端可以阻抗匹配,求电压幅度。
要求完全利用麦克斯韦方程来解,而不是用电路模型,因为可能有趋肤效应,导致电阻
会有变化。也可能没有趋肤效应。
问题2
电缆外层有绝缘层,厚度1厘米,然后靠近一个直径20厘米的不锈钢或者是合金的管道
中,(O ) 这个样子,电缆靠近管道的一边。管道的壁厚度当作2厘米。电缆外层和管
道在电缆两端是接触... 阅读全帖
b***i
发帖数: 3043
13
来自主题: EE版 - 同轴电缆的趋附效应
在电缆上加上信号,考虑趋附效应
众所周知,芯层的导体外层导电,那么外层导体是内层还是外层主导?
b***i
发帖数: 3043
14
来自主题: EE版 - 同轴电缆的趋附效应
网上有人说是外层,有人说是两个层都有。
估算,不锈钢做包层的电缆在32k赫兹的时候,肤层厚度应该在0.24毫米左右。不锈钢
的趋肤效应比铜严重是因为磁导率接近100。电缆的实际外层导体厚度在1.2毫米,电阻
应该大3倍以上。但是实验的电压幅度和计算使用实际的电阻得到的电压幅度一样,没
有看到趋肤效应导致电阻增大。
B*****r
发帖数: 78
15
来自主题: EE版 - 同轴电缆的趋附效应
首先,能量是由能流形式传输的,就是坡印廷矢量s,对于同轴线来说,由于内外导体
电势差,导致有电场从电势高的抵达电势低的地方。这个电场强度的分布呈1/r的形式。
另外,磁场强度跟同轴线上的电流直接相关,根据安培环路定理,磁场强度的分布也为
1/r的形式。
由于能流密度s的绝对值为电场叉乘磁场,那么s~1/r^2,整个的能量你需要对这个同轴
截面做积分,得到类似于(ln(a)-ln(b))的形式。(a为内径,b为外径)
B*****r
发帖数: 78
16
来自主题: EE版 - 同轴电缆的趋附效应
趋肤效应的本质是电磁场在导体中传播的衰减特征长度,在导体中电磁波的指数项分两
个部分,一个部分是相位项,一个部分是强度项,趋肤效应就就是这个指数项中的实部
。形式为sqrt(2/(导电率*角频率)),频率越高,趋肤效应就越明显。
b***i
发帖数: 3043
17
来自主题: EE版 - 同轴电缆的趋附效应
突然想起来,如果电阻变大5倍,那么阻抗也变大,公式为
Z=sqrt((R+jWL)/jWC),那么,也会变大很多,衰减公式最后大概是exp(-0.45R/Z),那
么刚好可以抵消很大的电阻造成的损耗。
下周再继续做实验。现在已经根据电缆的阻抗构造了匹配的终端阻抗,一个电容加上电
阻。
b***i
发帖数: 3043
18
来自主题: EE版 - 同轴电缆的趋附效应
你有这个公式吗?就是
E(r)=?
H(theta)=?
B*****r
发帖数: 78
19
来自主题: EE版 - 同轴电缆的趋附效应
用高斯定律解电场,安培环路定律解磁场。
b***i
发帖数: 3043
20
来自主题: EE版 - 同轴电缆的趋附效应
我说的是有趋附效应的时候。看来到处都没有准确的公式,也许就是没有解析解。
c*****n
发帖数: 1877
21
来自主题: EE版 - RF coil impedance matching求助
这个60Mhz信号波长是5米,你已经6米的线了,必须考虑传输线效应了。
正确的做法:
1. 用同轴电缆接到信号发生仪上。50欧姆或者75欧姆取决于信号发生仪的源阻抗;
2. 用vector网络分析仪测试复阻抗。你这个用万用表测直流电阻的方法在60MHz毫无意
义;
3. 用电感/电容/变压器把你的线圈匹配到50或者75欧姆。
r********n
发帖数: 149
22
最近,来自中国(Guo和Wan)和德国(Maier)的科学家发展了以一种以包覆二氧化钛
涂层的碳纳米管为负极的高功率锂离子电池。我们知道,从手提电脑,到新型的混合动力
汽车,都需要大量的锂离子电池;这些电池的基本要求也很多,比如质量要轻,价
格要便宜,同时也要求最好能够环境友好和储能多。
通常的锂离子电池,在充电过程中,大量锂离子进入负极(通常是石墨)。使用
锂离子电池时(放电),这些锂离子向正极移动,电子流过电路。但是,作为常用负极
材料的石墨,一般容量比较小,功率也比较低。所以寻找能替代石墨的负极材料,是制
造新型高功率锂离子电池的关键之一。
碳纳米管和二氧化钛曾经被尝试用做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但被发现不太实用。斯
图加特马普固体材料所的Maier教授就指出,二氧化钛本身并不太适合做为电极材料,尽
管它能和锂离子很好的结合,但是锂离子在二氧化钛晶格里的扩散极慢,1 mm的晶体需
要1年时间才能充满锂离子,但如果TiO2的材料尺寸缩小到10nm,这个时候放电时间就
缩小到毫秒。利用这种纳米尺度的特殊性质,Maier和来自中国的合作者在碳纳米管外
面涂了一层薄的TiO2
r********n
发帖数: 149
x*******2
发帖数: 5333
24
cyclability呢? 我记得cnt好像并没有显出很多的capacity之类优势
d*******l
发帖数: 2567
25
》》其电化学性能比单独的TiO2和CNT的性能都要好
哪位具体评论下?我现在登陆不上数据库

化钛
动力
。斯
,尽
r********n
发帖数: 149
26
Figure 3. Lithium-storage properties. The typical discharge−charge
profiles of CNT@TiO2, TiO2-free CNT, and CNT-free TiO2 sample under current
densities of (a) 50 and (b) 3000 mA g−1 between voltage limits of 1&#
8722;3 and 0.01−3 V. The inset in (a) shows the corresponding
differential capacity plots. (c) Comparison of the rate performance of CNT@
TiO2, TiO2-free CNT, and CNT-free TiO2 sample between voltage limits of 0.01
−3 V. The specific storage capacities in CNT cor
m***c
发帖数: 1403
27
useless, just watering

化钛
动力
。斯
,尽
r********n
发帖数: 149
28
个人觉得概念还可以,当然实际应用可能性不是太大,主要材料本身密度不会太大。
R****i
发帖数: 2387
29
做电池的同学要把自己的观念再往前发展一下。
如果是做nano battery的,可不是把纳米材料做在电池里那么回事,
而是一个on chip technology。
譬如说吧,上次看个做激光剑的discovery的视频,
里面的battery就是用光刻控制催化剂薄膜的形状,然后长碳纳米管的墙来做电池壳体。
再把电池原料填充到碳纳米管墙里面。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UxODkyNzI0.html
大概17分26秒左右。
x*******2
发帖数: 5333
30
用什么做electrolyt?

体。
l*****l
发帖数: 85
31
Too much work has been done with the active material/carbon nanostructure
composite concept. What will be the new directions for battery development?
R****i
发帖数: 2387
32
I dunno, maybe nano-polymer?
r********n
发帖数: 149
33
3D battery, there has been a review in ChemRev
m***c
发帖数: 1403
34
these are just fancy concepts. what industry really needs and really cares
is
still hardcore batteries, high energy density, high power density,
volumetrically, gravimetrically. it is never ever changed.
r********n
发帖数: 149
35
agree!3Dbattery的目的其实也是希望获得更高的能量密度(体积或是质量),功率。
首页 上页 1 2 3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