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境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q****u
发帖数: 1421
1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禅定]打坐以及心一境性(南怀谨)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thOfQingWu 俱乐部 】
发信人: qingwu (瑜伽士--清悟), 信区: PathOfQingWu
标 题: [禅定]打坐以及心一境性(南怀谨)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y 9 00:49:20 2014, 美东)
摘自《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
心一境性有三个层次:身(身体),口(嘴巴),意(意识思想),三者都要进入专
一境界。之所以用打坐这个方式,是因为我们的身体习惯于动,甚至坐在那里都要歪
著坐,眼睛没有事地要东看西看,打坐至少是让你的生理有一个假装的静相。打坐的
时候,嘴巴也休息了,不说话,意识也要专一于一个东西。有的方法要求嘴巴唸咒、
唸佛号或者唸佛经,但那也是为了让你得止。这是修定的基本原则,所有的修法,不
管是佛法还是外道,都要遵循这个路线。譬如说修白骨观,嘴巴不说话,身体站著、
睡著、或者盘腿坐著,意识观想自己为一个白骨。这个法门也须要专心一致、心一境
性哦!心专一了,不理会别的什么思想和感觉,把它变成一个习惯性的境界,这才叫
白骨观,谁做到了?现譬如说呼吸法门,修安那般那,你要专一的听自己的呼吸,要
把心理和风...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2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禅定]打坐以及心一境性(南怀谨)
下面这贴密宗里要干的事情更多,手里摇,嘴里念着,脑袋里观想,最后也要专心做
,也肯定要制心一处,达心一境性。这比观光法门,念五句加观光,要多得多。所以
认为念五句和观光同时搞会不行,这种说法还是太粗犷了,得要看具体操作的熟练程
度和个人的因缘。这条路从初禅的角度来说应该是行得通的。
E******u
发帖数: 3920
3
第二节 “八识”说与“唯识无境”
唯识宗思想体系的基本命题是“万法唯识”、“唯识无境”。从哲学角度考察,此“识
”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万物得以存在的本体依据。正因为除了“识”的“分别”功能
及“变现”过程之外,并无真实的、实在的“外境”存在,因此,“唯识无境”方可以
成立。那么,这一妄识本体又是如何变现出现象世界呢?从唯识学的总体加以把握,大
致有两种密切相关的思路,即“识变说”和“种子熏习说”。此两种理路目标均指向“
唯识无境”如何可能成立。仔细辨析,“识变说”较偏重于论证本体与现象的关系,“
种子说”则兼顾染净诸法的生起与还灭。而中土的玄奘、窥基则在此基础上补充了“三
类境”说给予深化。
一、八识
与其它佛教宗派持眼、耳、鼻、舌、身、意“六识”说不同,唯识宗在“心法”问题上
,持独特的“八识”立场。唯识宗所言之“八识”均指众生之“心”。不过,依其功能
差别而有三类之别,“第八名心,集诸法种,起诸法故;第七名意,缘藏识等,恒审思
量为我故;余六名识,于六别境粗动间断了别转故。”[①]心、意、识中,第八识是本
识,即识体,其余七种皆由第八识转生,故称转识。唯识宗认为,世间万物作为虚假不...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38600
4
同性恋有几个基本问题。
一个是其存在本身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如果我们任其大行其道,肆无忌惮的发展,违背
自然,结果就是正常的人类要受到自然的惩罚。
二是同性恋里基于生物原因的人数非常不可确定,很大一部分同性恋是基于环境的影
响。鼓励后天习得的同性恋,无移就是在鼓励更多正常的人类变异,变态。而如果社会
纵容甚至鼓励这种变异,变态,反映在对小孩子的教育上,各种媒体上以及各种社会规
范和人际交往上,整个社会就会退化,变得面目全非。人类就会受到自然和社会的双重
惩罚。
三是同性恋里各种变态性行为和淫乱之风非常盛行,从他们游行里各种妖魔鬼怪的装
扮就可以看出来。鼓励同性恋就是鼓励乱交,淫乱,人类也会因此受到惩罚。实际上,
艾滋病在他们群体中的横行已经是天谴的一部分了。
对于基于生物性原因的同性恋,我主张社会予以优待,象对待残疾人一样。配偶可以结
合并享受婚姻的一切合法保障,但是要另立名目,专语专用。
对于基于环境原因的同性恋,我主张社会以淫乱罪对他们进行打击,约束。
左派的问题是非要把两种同性恋和正常人类对等,享受正常人类的一切权利。是眼睛都
瞎了吧?同性恋是正常人类吗?同性恋和其他人类群体之所以... 阅读全帖
d**********6
发帖数: 237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略論明心見性
元音老人著
連載於《禪》刊 1991 年 1~4 期
緒說
(甲)明心見性之意義
明心見性者,明心虛妄不可得,息下狂心見真性也
明心見性者,乃明白心之妙用,皆依性體而起;從用見體,從流得源也
明心見性者,明心本無,見性本有也
明心見性者,明悟即心即性,即性即心也
明心見性者,明心性無住,一物不立,歸無所得也
(乙)明心見性之證成
禪宗
淨土宗
密宗
(丙)悟後真修
(丁)證體啟用
(戊)歸宿問題
(己)結 論
緒說
我等眾生,從無始曠劫以來,迷失自己本來面目,認妄為真,喚奴作郎,妄起貪嗔,造
業受報,如春蠶作繭,自纏自縛,無解脫時。愚者無知,安受困苦,不求解脫;智者雖
知生死事大,苦海無邊,欲求解脫而苦無其門。如古之外道六師,探宇宙萬有之緣起,
不曰神我,即謂冥諦、斷滅;今之科學、哲學,究人生萬物之根源,不言二元,即言一
元,雖各言之鑿鑿,極盡玄妙;然皆如盲人摸象,無有是處。
釋迦文佛,悲憫眾生,出苦無由,應現世間,教化眾生。四十九年隨順時節機宜,說大
、說小,說偏、說圓,說頓、說漸,披肝瀝膽,委曲開示二種根本:一者無始生死根本
,二者菩提涅槃原清淨體,以闡明人生宇宙之奧秘,揭示生死... 阅读全帖
d**********6
发帖数: 237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略論明心見性
略论明心见性
元音老人著
连载于《禅》刊 1991 年 1~4 期
绪说
(甲)明心见性之意义
明心见性者,明心虚妄不可得,息下狂心见真性也
明心见性者,乃明白心之妙用,皆依性体而起;从用见体,从流得源也
明心见性者,明心本无,见性本有也
明心见性者,明悟即心即性,即性即心也
明心见性者,明心性无住,一物不立,归无所得也
(乙)明心见性之证成
禅宗
净土宗
密宗
(丙)悟后真修
(丁)证体启用
(戊)归宿问题
(己)结 论
绪说
我等众生,从无始旷劫以来,迷失自己本来面目,认妄为真,唤奴作郎,妄起贪嗔,造
业受报,如春蚕作茧,自缠自缚,无解脱时。愚者无知,安受困苦,不求解脱;智者虽
知生死事大,苦海无边,欲求解脱而苦无其门。如古之外道六师,探宇宙万有之缘起,
不曰神我,即谓冥谛、断灭;今之科学、哲学,究人生万物之根源,不言二元,即言一
元,虽各言之凿凿,极尽玄妙;然皆如盲人摸象,无有是处。
释迦文佛,悲悯众生,出苦无由,应现世间,教化众生。四十九年随顺时节机宜,说大
、说小,说偏、说圆,说顿、说渐,披肝沥胆,委曲开示二种根本:一者无始生死根本
,二者菩提涅槃原清净体,以阐明人生宇宙之...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密空性见之略评
第一节 学密者的省思
学密宗多年,各种开示都指称:密宗的戒定慧、见修行果、信解行证都较显教超胜
,利根精进者甚至可以即身成佛,比起显教需一大阿僧祇劫才能入初地,三大阿僧祇劫
才能成佛,差距实在难以想象。藏密强调自己观成佛菩萨的果位观修,来自历代成就上
师的灌顶与加持,因此精进求法修持,上焉者心契空乐明,证悟大手印;中焉者本尊观
想坚住,佛慢坚固;下焉者每天观修咒念不断,严戒精进,坚信临终时,必能光明解脱
或往生本尊刹土。
藏密典籍开示、观行知见,许多与显教不同;遇到戒律开遮持守、修学知见显密恰
好相反时,强调应依止胜妙的果地金刚乘见解,舍弃下劣的因地般若乘知见。“藏密超
胜显教”如果是事实的话,则密续开示、口诀导引开示,都应超胜或等同 释迦牟尼佛
的经典开示;藏密祖师证量,亦都应超胜或等同显教祖师证量。但为什么学了大手印、
大圆满、诵观空咒、入无分别平等住多年,执意识心不起妄念即是佛地真如,能离于三
界系缚,住于涅槃之境,即是轮涅不二,即身成佛;却连流通最普遍的《心经》都弄不
通,只知道“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在讲十八界的根源──第八识如来藏
,整篇《心经》都在描述第...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8
莲花生大士 作
刘巧玲 译
本文叙述《无染觉性直观自行解脱之道》,这是开示本来觉性最直接的法要,源自
《宁静忿怒尊无上自性解脱最胜教敕》。
敬礼法报化三身,敬礼一切圆证空明觉性之诸佛。
我将开示《无染觉性直观自行解脱之道》,源自《宁静忿怒尊无上自性解脱最胜教
敕》,它为你真实解说自己的本来觉性。有幸佛子,谛听觉照!
三昧耶!
何其奥妙!娑婆与涅槃同时圆具于一心之内,它的本性亘古即然,你却无缘得识。
它空明无染,永世不灭,你却无缘一睹它的丰采。它处处显现无碍,你却视而不睹。因
此著文,为你解说自己的心性。若不了解内在自性,三世诸佛所开示之八万四千法门,
无人得识其中奥义。此言不虚,大雄诸佛之密意尽在于此矣!佛法经典纵然遍满虚空,
究竟教诲终归于导入自性的三要诀。今开显诸佛自性,下文解说修持要诀,此法既无前
行,也无续修。谛听!有幸佛子,谛听!
常人虽也重视心性的问题,且广加研究,对它仍然茫然无知,或落妄见,或入边见
。乃因彼等未能正视心性之本身,只知发展为各种哲学观念及学说,深奥难解,使一般
人错失了认识自性的机缘,以致轮回流转于六道三界,受尽诸苦。由此可知,不觉自己
的心性,是十分可悲...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身根细滑触所生之乐受
六识论之应成派中观师月称、莲花戒、阿底峡、宗喀巴等人,指鹿为马而说意识
即是无分别智之智体,而以攀缘佛菩萨解说意识于止观中之心相为手段,使人信以为是
诸佛与菩萨之圣意,使其男女双身修邪淫之意识境界法合理化,乃是极端不诚实的不善
行为。为正解“无分别影像”之真实义,显示与宗喀巴所说截然不同,先举示弥勒菩萨
于《瑜伽师地论》所说,以昭公信:
云何所缘?谓有四种所缘境事。何等为四?一者、遍满所缘境事,二者、净行所缘
境事,三者、善巧所缘境事,四者、净惑所缘境事。
云何遍满所缘境事?谓复四种:一、有分别影像,二、无分别影像,三、事边际性
,四、所作成办。云何有分别影像?谓如有一,或听闻正法,或教授教诫为所依止,或
见,
或闻,或分别故,于所知事同分影像,由三摩呬多地毘鉢舍那行,观察简择、极简择、
遍寻思、遍伺察。所知事者,谓或不净,或慈愍,或缘性缘起,或界差别,或阿那波那
念,或蕴善巧,或界善巧,或处善巧,或缘起善巧,或处非处善巧,或下地麁性上地静
性,或苦谛、集谛、灭谛、道谛,是名所知事。此所知事,或依教授教诫,或听闻正法
为所依止,令三摩呬多地作意现前,即于彼法而起胜解,即于彼所... 阅读全帖
s******l
发帖数: 6898
10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天主教与基督教的静观禅定 ZT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bigfool (fool), 信区: Wisdom
标 题: 天主教与基督教的静观禅定 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y 25 16:16:58 2012, 美东)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831/18/110108_50189143.shtml
天主教静观与禅定
来 源:天主教沧州(献县)教区网站
第一章 天主教的静观
第一节 静观祈祷的重要性
二十世纪,西方伟大的灵修大师多玛斯•牟敦(Thomas Merton)最坚定的信念是
:现代人最迫切需要了解、实行宁静的祈祷。这是因为,近日社会崇尚科技进步,寻求
物质享受,讲究工作效率,人们常常被迫处于紧张的状态下。每天上班,走重复的路径
,坐同号公交车,做同样的工作;下班,回家前,又要赶赴数处应酬,这里聚会,那里
邀宴,最后回家,早已筋疲力竭,只愿坐在电视前听听歌、看看戏,让之调剂一下快垮
下来的身心。如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难免内心空虚,怅然若失。生活在这种状况下
的基督徒又怎能把持信仰,活出...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天主教与基督教的静观禅定 ZT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831/18/110108_50189143.shtml
天主教静观与禅定
来 源:天主教沧州(献县)教区网站
第一章 天主教的静观
第一节 静观祈祷的重要性
二十世纪,西方伟大的灵修大师多玛斯•牟敦(Thomas Merton)最坚定的信念是
:现代人最迫切需要了解、实行宁静的祈祷。这是因为,近日社会崇尚科技进步,寻求
物质享受,讲究工作效率,人们常常被迫处于紧张的状态下。每天上班,走重复的路径
,坐同号公交车,做同样的工作;下班,回家前,又要赶赴数处应酬,这里聚会,那里
邀宴,最后回家,早已筋疲力竭,只愿坐在电视前听听歌、看看戏,让之调剂一下快垮
下来的身心。如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难免内心空虚,怅然若失。生活在这种状况下
的基督徒又怎能把持信仰,活出真我呢?圣巴西略(St. Basil the Great)说:“当
我们开启自我的心门时,透过此门,我们可以发现真我,同时也找到天主的临在。”7[
7] 心门只有在宁静中才能打开,当我们有规律性地,走进自己的内室,在宁静中通过
心门,我们才能发现...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论开悟——贾题韬
论开悟
贾题韬
第一讲 开场白
我作了一首打油诗,作为这次讲演的开场白:
昔缘未了论开悟,今又葛藤试解环;
此事当人须直取,吃瓜莫受卖瓜谩!
因为过去我曾讲了论开悟这个题目,但没有讲完,所以说是“昔缘未了”,我现在还同
大家一起象理葛藤一样地来继续讨论这个问题。“葛藤”是禅宗习用的语言,是指说话
太多象蔓草那样纠缠不休,这里用来比喻人说话不完,或者讲的不尽恰当。但是,要真
正懂得这个道理,需要你自己去亲证,单听别人讲是不行的,必须闻而思,思而行,行
而亲证,这是你自己的事。比如吃瓜,瓜是苦是甜还必须由你亲口去尝一尝,不要光听
卖瓜的说长道短,佛法究竟如何,也是需要你自己去直接体验的!
关于“开悟”,我们大家都是学佛的,都知道开悟的重要性。佛教是无神论,大家必须
把这一点认识清楚。学佛完全靠自己来解脱自己,这就是佛教的特色。其它宗教主要依
靠外力,只有佛教是靠自己解放自己。因此,开悟在其它宗教里并不算什么重要问题,
而在佛教里却是最最重要的问题。开悟是要你自己开悟。只有开悟才能明确宇宙人生是
怎么一口事,你自己也才能有个下落。如果不开悟,在佛教里来说,是没有什么力量能
来代替你解脱的。...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如真有我
☆─────────────────────────────────────☆
robbin (robbin) 于 (Fri Oct 8 02:07:33 2010, 美东) 提到:

☆─────────────────────────────────────☆
runsun (runsun) 于 (Fri Oct 8 10:03:26 2010, 美东) 提到:
歪魔扯了一大堆,表面说的无我,可实际说的却正是佛陀破斥的那个恒常主宰的神我之见。
此处这个最究竟本体的自性,万法生起的根本因,就是一个明明显显的“神我”。
佛法的核心:缘起、无常、苦,在老歪那里都是无足轻重的东西,整天念叨那个心向心
行,为什么呢?
那个表面想着自由,实际想着做大神的vensufire也难怪会被老歪搞得晕晕乎乎。。。
不过这迷魂汤,robbin倒是喝得挺过瘾,到现在还对歪魔单相思,可怜可悲。。。
☆─────────────────────────────────────☆
runsun (runsun) 于 (Fri Oct 8 10:04:59 2010, 美东) 提... 阅读全帖
n**********a
发帖数: 438
14
敬錄自《辨中邊論頌講記》 彌勒菩薩 造頌 益西彭措堪布 講授
http://www.xianmifw.com/book/newsview.php?id=250
辛三、入彼等義之理分二:一、宣說三自性之義;二、入彼之理
壬一、宣說三自性之義
唯所執依他,及圓成實性,
境故分別故,及二空故說。
所謂三自性,就是遍計所執自性、依他起自性和圓成實自性。這三種自性是對
誰安立的?唯一是對虛妄分別心安立的,並不是對於無分別智等其他法安立的,而且這
三種自性,也唯一是就分別心的不同側面的性質而安立的。所以我們需要了知,萬法可
以歸攝在三自性當中,而且所謂的三自性不是有別別三個他體的法,這三種自性就是對
一個虛妄分別心安立的。而且需要了知,這個三自性對虛妄分別心安立的時候,也不是
說三個他體法融合在一法當中,唯一就是一種分別心不同的側面的性質而安立的。具體
來說,就是以境故安立... 阅读全帖
J******s
发帖数: 7538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近行定与安止定-zz
近行定与安止定
慈济瓦法师讲
郑栢青译
按:慈济瓦(Sujiva舍弃我)法师是一位马来西亚籍佛教上座部比丘,献身于佛法内观
的教导。法师在1975年完成大学学业不久后,就出家。在修习的过程里,受教于多位禅
学师父,包括班迪达大师(Sayadaw U Pantida)。自从80年代的早期,驻锡在寂乐苑
Santisukharama)教导内观迄今已有15年。本文原是1993年1月法师于马来西亚 Kota
Tinggi的演讲,并经菩提色拉(Bodhisara)比丘整理,刊载于〝Vipassana Tribune〞
,1996.7. Vol.4。
前些日子,我们提过四念处,佛陀告诉比丘们,勤修正念,并以达成禅那(jhanas
)。从这里,我们将谈谈寂止禅(samatha奢摩他)和内观(vipassana 毘婆舍那)的
修行,以及如何进入内观,而最终从轮回中得到解脱。
两种禅定
有两种禅定的修行法:第一种,称为寂止禅。修习者先以专注或寂静的修习做基础
,意思是他们修习纯寂静禅定。例如:遍处(Kasinas,即取相观〔visualisation〕)
、不净观,在《清净道论》里有四十...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止观双运
马鸣菩萨告诫学法者:修学止观的时候,是要依止观双运而修,不应当偏止或观
任何一边,如果执著修止却不修观,贪著定中的乐受,不能够依“止”入“观”,证入
佛法智慧,或者不修止,偏在修观,只是依文解义思惟经中义理,没有“定”作为庄严
,来依所观经文法义降伏自心;这依“止”修“观”的意思,详细点说就是说,能依六
识心如理作意思惟法义之后,说服了自我第七识意根末那,使这个心发起决定性,于所
观照思惟之法,不怀疑、不退失,因而有了该分佛法智慧的实证。所以不修止偏于观是
一样有过失,过失就在没有办法来实证佛法,出生智慧,即使有智慧也是属于干慧。意
思是说,好像井中泉水干枯了,没有办法如泉水般源源不绝,流注胜妙佛法智慧,当然
也不会有解脱的功德受用。这里仍然先就偏修止的部分过失,来为大家探讨.
复次,若唯修止,心则沉没;或生懈怠,不乐众善,远离大悲,是故宜应兼修于
观。云何修耶?谓当观世间一切诸法生灭不停,以无常故苦,苦故无我;应观过去法如
梦,现在法如电,未来法如云,忽尔而起。(《大乘起信论》卷2)
在为大家逐句说明这意涵之前,先为大家讲解止观的定义内涵。
所谓“止”,...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17
中观宗关于"安立业果"与"名言中许有外境"的问题
法尊法师
--佛护、月称中观宗问题讲座之二与三
我国西藏佛教所传习的佛护、月称二大论师的中观宗八大问题是:
第一是中观宗"不许有阿赖耶",但是要安立业果不失坏、这是很难搞通的
一个问题。

第二是中观宗"不许一切法有自相(自性、自体等实体)",但是要安立一切
世俗因果作用,这更是中观宗最根本的问题。
第三是"许有离心的外境",但不是实有自相的。

第四是在破立的时候,不许有'自续'的宗因,但用他许比量。这是和清辩
论师等有极大区别处,也是最难弄懂的一点。
第五是"不许自证分",而能建立我知我见等世俗知识。

第六是"许二乘圣者也须通达法无自性(法空)"方能得解脱,否则不能解脱
生死。
第七是"如何安立烦恼障和所知障的二障差别。"
第八是"佛果位的尽所有智,如何观照世俗谛的道理"。

这八个问题中,有四个(一、二、四、五)是偏重于否定的。也就是别的宗派
或别的论师所承认的,而佛护和月称却认为是龙树菩萨不承认的。其余四个(三,
六、七、八...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性自性非性涅槃
楞伽经云:

“复次大慧!诸外道有四种涅槃,云何为四?谓性自性非性涅槃、种种相性非性涅
槃、自相自性非性觉涅槃、诸阴自共相相续流注断涅槃,是名诸外道四种涅槃;非我所
说法。大慧!我所说者,妄想识灭,名为涅槃。”
疏︰《复次大慧!诸外道有四种涅槃,云何为四?此谓第一、“诸法有自性”之非
性涅槃;第二、“种种相有自性”之非性涅槃;第三、“觉察自相自性非性”涅槃;第
四、“五阴自共相相续流注断”涅槃;如是名为诸外道之四种涅槃;非我释迦牟尼所说
正法。大慧!我所说者,乃是妄想识灭除,名之为无余涅槃。》
诸外道辈,于无余涅槃生种种误解,归纳为四种。佛门中之未悟三乘菩提者亦复如
是,于涅槃生种种误解。每有乡愿者语余曰:“你说你的法,我说我的法,何必评论谁
对谁错?”然观此经佛所说法,一再提示外道邪见而析辨之;《大般涅槃经》四十卷中
,亦一再提示外道邪见而析辨之;《解深密经……》等亦复如是,一再提举外道邪见而
析辨之。
学人当思︰以世尊贵为三界导师之尊,何必与彼粗浅外道一般见识?为难外道?乃
至踵随六师外道之后,遍至各大城一一破斥六师外道?此因无他,乃是藉破除邪见之说
,能令闻者易于解...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9
陳水扁"過境"美國阿拉斯加 不下飛機以示"抗議"
2007年08月22日
陳水扁出訪中美洲,阿拉斯加時間2007年08月21日清晨02時13分“過境”當地,陳
水扁未下機。隨行的民進黨籍“立委”皆稱陳水扁是因為美國的“過境”待遇,才以不
下機抗議。陳水扁啟程出訪前在桃園機場宣稱,不會以停止“入聯公投”換取“過境”
美國的待遇。
陳水扁不下飛機以示“抗議”
據臺灣“中央社”報道,陳水扁的專機在21日清晨02時13分抵達阿拉斯加“過境”
停留,“美國在臺協會”(AIT)榮譽主席浦威廉與阿拉斯加副州長 Sean Panell上機
迎接,陳水扁並未下機。
李南陽稱,專機加油時,人員上下會有安全上的問題,再加上陳水扁出訪首站洪都
拉斯軍禮的時間已經安排妥當,專機無法在阿拉斯加久留,所以陳水扁並未下飛機休息
。但隨行的民進黨籍“立委”唐碧娥説,陳水扁是為了抗議阿拉斯加州長 Sara Palin
不上機迎接才未下飛機以示抗議。
唐碧娥説,陳水扁在專機的座位上,貼著“支持以臺灣名義加入聯合國”的貼紙,
她和“立委”謝欣霓、“新聞局長”謝志偉的身上,也貼著相同的貼...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7106
20
藏传佛教的内涵ZT
教授:格鲁/果硕仁波切
时间:一九九八年七月十一日
地点:白马山菩提讲堂
整理:刘凯玲
转自:大眼观世
一、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正见慧——三圣道为入于密乘修持之根基
金刚乘佛法从印度传至西藏,事实上金刚乘佛法并非独立于大乘佛法之外,和大乘
佛教是一体的;只是修持时藉大乘的波罗密多乘(因乘)和金刚乘(果乘)交互修持,
特别是用金刚乘修持,如果正确修持得到佛果是很快的(即金刚最上乘无上瑜伽密,即
身成佛的法门);所以,我们修持金刚乘的目的||成佛,和一般波罗密多乘及显教根
本目的是一样的,都是要成佛;如果没有显教修持的内容作基础,要证得佛陀果位根本
不可能。
显教修持不只是自己修菩提心,追求解脱轮回的痛苦,更进一步也要让众生修持菩
提心,离开轮回的痛苦,得到佛果位。这样的目的之下,我们要是想成佛果位,若没有
这两样作为根本,说要证佛陀果位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金刚乘要证得佛陀果位,须以
显教为修持内涵,如菩提心、出离心、空性的正见为修行基础。
佛陀非常善巧地根据各种因缘、根器、处境而度化众生。如果众生想求得解脱,在
痛苦轮回中生起出离世间之见,佛陀以小乘的教化来教导这些众... 阅读全帖
d******y
发帖数: 3668
21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西方媒体的摄影艺术
【注:本系列以下我的帖子为本俱乐部专用贴,版权所有,谁转谁XXXXXXX,诅咒完毕】
我来“利益众生”一下吧,私货是BSO,哈哈
你不是问我讨教了些什么吗
quote:
无论修任何法, 也必需心一境性; 包括刹那定也必
需心一境性, 需要注意的是: 心一境性, 非心一境性 "功夫"
的入定.
>你的意思是,我可以随时在不同的攀缘境之间切换而修摄心
>一境?
>可不可以展开说一下这个需要注意的部分?
如你能任意摄心一境, 则随时在不同的攀缘境之间切换也是摄
心一境; 如不能任意摄心一境, 则随时在不同的攀缘境之间切
换则是以努力打妄想为摄心一境; 如不能任意摄心一境, 而只
能于某一所好处摄心一境, 则非真正(全面)的摄心一境, 而只
是堕禅定.
>我明白了,重点是要“任意摄心一境”这才是真正的心一境性,而
>不是禅定功夫,有了“任意摄心”的基础之后才能真正起观
是. 连刹那定, 也正恰恰只是摄心一境, 心完全于每一刹的一境, 只
不过, 心非为某刹的境之所好, 而致力去留住那境故成了 "功夫" 能
力.
注意重点首在 "明心", 及使达到 “任意摄心一境”.
守丹
t******g
发帖数: 17520
22
寻 伺
一般佛教徒对“寻伺”的使用大部份限于对禅定的描述,或对这对“心所”的意义的解
读,在生活中,“寻伺”往往被其它名词所取代。但是“寻伺”有不可取代的独特性,
无法用别的心法来涵盖,若对于“寻伺”不了解的话,对行持来说,总是有缺损。
寻伺的定义
在经中并未对各别对“寻”“伺”下定义,阿毘达摩中,有对“寻伺”这对究竟法下定
义,令其意义明确。
《分别论.禅那分别品》(vibhavga,12. jhanavibhavgo,no.565. cscd版)说 :“
savitakkam savicaran”ti atthi vitakko, atthi vicaro.有“寻”、有“伺”称为
“有寻、有伺”。
tattha katamo vitakko?什么叫做“寻(思)”?
yo takko vitakko savkappo appana byappana cetaso abhiniropana samma savkappo
ayam vuccati “vitakko”.无论什么寻、寻思、思惟、安止、极安止、心的安置、正
思惟,是名为“寻”。...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633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契入空性的关键
契入空性的关键
越尘居士
一、契入空性的通用教法 2
二、特殊的引导方便 4
三、对方法与环境等因素的考量 6
四、常见错误辨正 7
五、 心闻无遮出尘初步(略去)
5.1第一步引导,心闻无遮扯脱根尘
5.2明晰出尘
5.3第二步引导, 毗婆舍那
5.3契入空性前常见错误的校正
5.4伴随进展的现象
六、 广大无边菩提道――继续深入(略去)
一、契入空性的通用教法
在契入空性之前,行人应当在佛法的修学方面已经建立了一定的基础。要以言之为
三主要道,即出离心,苦集灭道; 菩提心,广大慈悲,利益一切众生趋向解脱;正见
,缘起性空,无主宰,非实有。 此三主要道见诸三藏十二部,前贤大德均已广说。若
圆满三主要道,则行人业已成佛。这里作为契入空性前的基础,对出离心方面的大致要
求是对世间法知虚妄而有节制,菩提心方面要求大致是愿菩提心及少分行菩提心范围,
而对正见的要求则是闻思范围。 在此基础上,行人以戒律为防护,以禅修为增上,依正
见经毗婆舍那而契入空性。由思维所成见通向空性现量见道的关键过渡是毗婆舍那,即
在思维心下对自心相似相续正观缘起。 若得相应,则行人得以现量体会无生本觉...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观察情绪与受心念住

先说南传是这样看观禅的四禅
班迪达尊者在“今生解脱”说明”禅那”有两种:止禅(samatha jhAna)与观禅(
vipassanA jhAna)
止禅,如一般所说,以”概念法”为所缘。
观禅,以「胜义法」(paramatthad h a m m a )为所缘。
观禅的初禅
寻 伺 喜 乐 心一境性
前四个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但”心一境性”可能就属定义或对这个词的看法的不同了
先为有些可能对一些名词还不了解的人解说一下。
概念法,指自己想出来的东西。例如看着红香头,久了,自己心里想象有一片红光,这
个自己心里想象的红光,就是”概念法”
胜义法,应该指可直接感觉到的自己的身心
寻,找到一个所缘。 观禅所缘是自己身心的某件。
伺,在这所缘继续观察,一直一直一直盯着。 观禅,就是一直一直观察。
喜,乐。
因为不断观察,直到离五盖(贪 嗔 掉举 昏沉 疑),心中就出现喜乐
然后,
当前四禅支出现,心变得宁静,不散乱地专注于观察的所缘,
这称为”心一境性”。
这时可以看到心念、身,剎那生灭,不会一整片。心要清净到这种程度。
也就是”名色分别”。看清楚看到心念一起,身体如何动作。
然后...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南传的五十二心所法

不是,在初禅的时候,主要有寻,伺,喜,乐,心一境性五个心所,而二禅的时候有喜
,乐,一境性
但其他心所也有,只是忽略不计,比如任何心识升起,哪怕是色界禅定心升起也都必然
有七个心所,包括触、受、想、思、一境性、命根、作意。
禅定最关键的是离不善法,也就是那些不善心所,比如贪,嗔,痴,掉举,昏沉等等心
所。它们属于刹那升起的意识的杂质。
关于禅定当中心所的大概状况,南传中部的正断经里面有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Wisdom/31315785.html
====================
而于彼初禅为法之寻、伺、喜、乐、心一境性及触、受、想、思、心、欲、胜解、
精进、念、舍、作意。彼于此诸法,令不断安立。
而于第二禅中之诸法,内心安静、喜、乐、心一境性,触、受、想、思、心、欲、
胜解、精进、念、舍、作意。彼于此等之诸法,令不断安立。
而第三禅中之诸法之舍、乐、念、正知、心一境性及触、受、想、思、心、欲、胜
触、精进、舍、作意。彼于此等之诸法,不断安立。
而第四禅中之诸法之舍、不苦不乐之受、心之无感兴、念、清净、心一境性及触、
受、想、思、心
x*********o
发帖数: 208
26
索达吉堪布
问(15):汉传佛教的天台、华严等宗派,都是以般若中观的性空见作为大乘佛教的基
础思想,而以《涅槃经》中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的思想作为大乘佛教的
圆满教法。可是在藏传佛教中,似乎是以中观般若见为最高正见。而按照汉传佛教来看
,般若的性空见和一切众生皆能成佛是两个不同层面上的知见。我想知道的是,藏传佛
教在中观见的指导下,是如何将两种不同层面的内涵统一在般若中观的性空见中?
答:藏传佛教的所有教派一致公认,显宗中的最高正见为中观见,若以为汉传佛教的最
高正见为唯识宗的见解,只有藏传佛教才将中观见当成最高见解,这实在是不懂佛教教
义的表现。唯识宗的见地与中观正见孰高孰低的判断,并不以汉地、藏地的地域之分而
见分晓,判定二者谁最究竟的唯一依据只能是佛经经论。正是在教证、理证的推导下,
藏传佛教界才将中观见奉为显宗的最高正见。而藏地的中观传承皆禀自善解佛陀密意的
龙树菩萨,龙树菩萨是释迦牟尼佛亲自授记过的当在自己涅槃后完全通达佛法奥义并能
弘扬圣教的大菩萨。世尊曾亲口在《楞伽经》中授记说:“南方碑达国,有吉祥比丘,
其名呼曰龙,能破有无边,于世弘我教,善说无上乘,证得欢...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27
唯识见与中观见
问(15):汉传佛教的天台、华严等宗派,都是以般若中观的性空见作为大乘佛教的基
础思想,而以《涅槃经》中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的思想作为大乘佛教的
圆满教法。可是在藏传佛教中,似乎是以中观般若见为最高正见。而按照汉传佛教来看
,般若的性空见和一切众生皆能成佛是两个不同层面上的知见。我想知道的是,藏传佛
教在中观见的指导下,是如何将两种不同层面的内涵统一在般若中观的性空见中?
答:藏传佛教的所有教派一致公认,显宗中的最高正见为中观见,若以为汉传佛教的最
高正见为唯识宗的见解,只有藏传佛教才将中观见当成最高见解,这实在是不懂佛教教
义的表现。唯识宗的见地与中观正见孰高孰低的判断,并不以汉地、藏地的地域之分而
见分晓,判定二者谁最究竟的唯一依据只能是佛经经论。正是在教证、理证的推导下,
藏传佛教界才将中观见奉为显宗的最高正见。而藏地的中观传承皆禀自善解佛陀密意的
龙树菩萨,龙树菩萨是释迦牟尼佛亲自授记过的当在自己涅槃后完全通达佛法奥义并能
弘扬圣教的大菩萨。世尊曾亲口在《楞伽经》中授记说:“...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28
唯识见与中观见
问(15):汉传佛教的天台、华严等宗派,都是以般若中观的性空见作为大乘佛教的基
础思想,而以《涅槃经》中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的思想作为大乘佛教的
圆满教法。可是在藏传佛教中,似乎是以中观般若见为最高正见。而按照汉传佛教来看
,般若的性空见和一切众生皆能成佛是两个不同层面上的知见。我想知道的是,藏传佛
教在中观见的指导下,是如何将两种不同层面的内涵统一在般若中观的性空见中?
答:藏传佛教的所有教派一致公认,显宗中的最高正见为中观见,若以为汉传佛教的最
高正见为唯识宗的见解,只有藏传佛教才将中观见当成最高见解,这实在是不懂佛教教
义的表现。唯识宗的见地与中观正见孰高孰低的判断,并不以汉地、藏地的地域之分而
见分晓,判定二者谁最究竟的唯一依据只能是佛经经论。正是在教证、理证的推导下,
藏传佛教界才将中观见奉为显宗的最高正见。而藏地的中观传承皆禀自善解佛陀密意的
龙树菩萨,龙树菩萨是释迦牟尼佛亲自授记过的当在自己涅槃后完全通达佛法奥义并能
弘扬圣教的大菩萨。世尊曾亲口在《楞伽经》中授记说:“南方...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29
索达吉堪布
问(15):汉传佛教的天台、华严等宗派,都是以般若中观的性空见作为大乘佛教的基
础思想,而以《涅槃经》中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的思想作为大乘佛教的
圆满教法。可是在藏传佛教中,似乎是以中观般若见为最高正见。而按照汉传佛教来看
,般若的性空见和一切众生皆能成佛是两个不同层面上的知见。我想知道的是,藏传佛
教在中观见的指导下,是如何将两种不同层面的内涵统一在般若中观的性空见中?
答:藏传佛教的所有教派一致公认,显宗中的最高正见为中观见,若以为汉传佛教的最
高正见为唯识宗的见解,只有藏传佛教才将中观见当成最高见解,这实在是不懂佛教教
义的表现。唯识宗的见地与中观正见孰高孰低的判断,并不以汉地、藏地的地域之分而
见分晓,判定二者谁最究竟的唯一依据只能是佛经经论。正是在教证、理证的推导下,
藏传佛教界才将中观见奉为显宗的最高正见。而藏地的中观传承皆禀自善解佛陀密意的
龙树菩萨,龙树菩萨是释迦牟尼佛亲自授记过的当在自己涅槃后完全通达佛法奥义并能
弘扬圣教的大菩萨。世尊曾亲口在《楞伽经》中授记说:“南方碑达国,有吉祥比丘,
其名呼曰龙,能破有无边,于世弘我教,善说无上乘,证得欢... 阅读全帖
s*******1
发帖数: 191
30
我们全都被男女性爱那点快乐给骗了--南怀瑾
佛经告诉你,有时候不一定看到男女性爱才入胎。他说我们这一生作人,悭吝,整人,
但是其它方面人品还好,来生还作人,不过变一个穷人。当你中阴的时候,像做梦一样
,忽然感觉到刮台风,又打雷,下大雨,淋湿了,又害怕,赶快跑;这时看到旁边一个
茅草棚,或者一个山洞,赶紧钻进去躲,就入胎了。那个时候没有性爱,是生在贫穷人
家,很苦。
有时候,中阴走进一个地方,这个地方风和日丽,建筑也非常好,就进去玩玩。进去就
入胎了,是富贵人家。所以入胎的因缘有很多种,也没有一定看到性爱。
十二因缘,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讲到“触”
,一有六入以后,就发生接触,触就是交感,互相就受影响。
“触缘受”,触就是发生感觉、感受。你说,我受凉了,给风吹了,就是十一切入的地
水火风这个风进来,冷气进来凉到了。一凉了以后里面发炎了,火起来了;接着流鼻水
了,鼻子不通了,水大不流畅了;所以地水火风在里头变化,触受接二连三太多了。
我们从娘胎生出来到现在,没有一天是舒服过的,每一秒钟的触受都是很痛苦的。但是
人们没有感受到,因为麻木了,习惯了,加上智慧...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观察情绪与受心念住
这也可能是”一境性” 的定义有不同解释
帕奥法师有对于内观四禅的说法,我要找找
这也是有趣的议题
如果受念处 观察喜乐 舍喜乐 这时还在内观
或者阿罗汉日常生活,也是舍喜乐(受)
可能就缺一个一境性 这时算是三禅或四禅吗?
或者说 其实未必要三禅四禅才能舍喜乐
这是一个有趣的议题
发信人: SeeU (See you), 信区: Wisdom
标 题: 内观有初禅的争议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Sep 16 19:28:24 2016, 美东)
关于内观是否可能有初禅的争议,我听到一个合理的说法,就是双方对于初禅的定义不
同。
如果说内观可以达到相当于初禅的定力,问题就不大。
初禅的定义是有五禅支:寻,伺,喜,乐,一境性。
如果一境性所缘必须是概念法,问题就来了:内观所缘并非概念法,而是会生灭的真实
法,不算一境性。
如果一境性是心境合一不分离,则内观与初禅是相似的。
c***h
发帖数: 2262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观察情绪与受心念住

“心一境性”或者初禅,应该与”禅那”的争议一样
禅那几乎是禅定的同义词
可能多数人认为”禅那”指安止定、”心一境性”、能所合一,也就是杂阿含中说的
”净念、一心”。
而剎那定、近行定还不算禅那,也就没达到初禅。
但杂阿含中说的初禅并没有 ”净念、一心” (心一境性)
不知为何后世人都说初禅必须有”心一境性”?
缅甸禅师诠释“禅那”区分为止禅禅那、观禅禅那
但有学者指出”观禅禅那”没在巴利经、论及注释文献提到。
另有学者温宗堃认为巴利注释文献里,“观相(禅那)”具有“燃烧义”及“观照义”,
”观禅禅那”未出现在巴利注释文献中,但其内涵与注释书的“观相(禅那)”相合,
因此“禅那”不仅属于色界、无色界可称为禅那,毗婆舍那乃至出世间的道、果,亦涵
盖于禅那的范畴中。
我认为,既然佛教的”禅那”意译为思维修或静虑。
那么安止定或”能所合一”的心一境性如何思维修或静虑呢? 不懂
我认为,很可能佛教的禅那或者杂阿含中说的”净念、一心,并不一定是”能所合一”
也就是说,佛陀说的四禅有两种,
对于直接找佛陀修行的人,佛陀说观禅四禅
外道已经修了安止定的人,佛陀说止禅四禅
当时有很多外道跳槽找佛陀修...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33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基督教與中國的祭祖文化(ZT)
基督教與中國的祭祖文化
劉宄�
(作者保留本文版權)
1. 引言
祭祖在中國文化中佔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但中國教會一直以來對這個問題卻欠缺認真和
嚴謹的回應。由於祭祖是中國人根深蒂固的傳統信仰,是中國人靈性、家族體係、社會
規範和文化身份的基礎,它能夠世代承傳,一定有其美好的一面。故此,中國教會實在
有需要認真地研究祭祖問題及作出處理。
根據「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頌並序」所記,基督教早在唐朝已經傳入中國,曾經流行一
時,可惜沒有留下太多資料。但其他有關宗教的文獻資料顯示,在宋元朝期間,猶太教
、也里可溫教、回教等也傳入中國,它們對中國人的祭祀制度作出了調適,所以沒有引
起任何的糾紛。不過,當天主教於16世紀傳入中國後,祭祖禮儀卻爆發了嚴重的衝突,
導致天主教在中國先盛後衰,遭到被禁的命摺<爸�1807年,基督新教由馬禮遜(
Robert Morrison)傳入中國後,就祭祖一事又再與中國人展開不同立場之爭議。[1]新
敎傳敎士普遍都禁止祭祖,但中國人的觀念卻認為祭祖是一種敬天懷祖的道德精神,是
敬拜上帝和紀念祖先的行為,也能培養中國... 阅读全帖
G*******s
发帖数: 4956
34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威斯敏斯德信條 王志勇译 (全文)
威斯敏斯德信條
Westminster Confession of Faith, 1646
王志勇牧師 譯註
導讀
全文下載
《威斯敏斯德信條》是基督教神學的典範,由參加英國威斯敏斯德會 議的一百多位教
牧神學家,經過長達三年的討論,於1646年12月完成,1660年得到教會公認。這一信條
內容完 整、精確、簡潔、平衡,每個句子都經過小組的仔細斟酌和大會的公開辯論。
教會史學家斯卡福評論說:“在基督教信條中,就清晰性、深刻性、精確性和全面性而
言,沒有其他任何信條超越 《威斯敏斯德信條》。” 這一信條 在1881年的時候已經
翻譯為中文。目前譯本是譯者直接根據原英文直接翻譯,同時參照了香港基督教文藝出
版社 《歷代基督教信條》、台灣基督教改革宗翻譯社 《歷代教會信條》 的譯本,改
革宗經典出版社的唐修賢牧師提供了寶貴的修正意見。
《威斯敏斯德信條》是改革宗神學的經典性表述。信條融合了歐洲大陸基督教神學的發
展,特別是1618年至1619年以反對阿米念派神學為主題的荷蘭多特會議的成果,根據當
時英國已經存在的各種基督教信條,以聖約神學為特色,將基督教教義優美地展現出來。
這一信條共有33...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7644
35
有分、睡、死、定、转生、与涅盘的分析
有分、睡、死、定、转生、与涅盘的分析
法增比丘(Bhikkhu Dhammavaro)
在每一个人生命的过程之中,它有几个极为特别的课题值得我们去探讨;那即是有分的
状况;有分,睡与死的差别;有分、定、灭尽定、与死的差别;死与结生,如何转生于
三界、及如何到达涅盘。
认识这些将有助于我们了解佛陀的教法,生起正见,证取道果。
有分
有分(Bhavanga)是生命之流或生命的成分,或生命相续流 。有,bhava生命,分,成分
。这里的‘有分’是指多数,平常用的是单数。‘有分’有二种:一是诸心识剎那相续
的有分,二是十九种有分(作用)心。
当外境的色声香味触法等触撞到六个根门时,五门转向心还未生起,有分心仍在生灭,
第一个被触撞的有分心是‘过去有分心’(Atitabhavanga),第二个是‘有分波动’(
Bhanvangacalana),第三个是‘有分断’(Bhavangupaccheda),接下来是路心(
vithicitta)的生起。路心里有五门转向,五识,领受,推度,确定,七个速行心,二
彼所缘,然后又再进入有分心。意门的路心里有意门转向,七个速... 阅读全帖
w**u
发帖数: 311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未完成的小愿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ariya_sacca 俱乐部 】
发信人: wuyu (wuyu), 信区: ariya_sacca
标 题: 未完成的小愿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n 12 16:09:28 2012, 美东)
呈经雄心勃勃跟SeeU说要写一篇关与现代神经神经生物学对禅修机制研究的综述。但发
现现代的科学研究总体还是在验证阶段,再加上自己也没时间完备的学好佛法,就觉得
写机制综述还是太早了。特向SeeU道个歉。
我把绌文的全稿贴在这儿了。也不想去投稿了。等到自己有新体会,再修改。
其中有很多部分是来自于SeeU,JeanIris,和 CPath 法友的意见。在此谢过。
日常生活的止观修行--一个神经生物学者的叩道之路
关键词:行禅,安般息念,慈心禅,神经生物学.
文摘:两千五百年以前,佛陀的证悟为人类身心的完全自由指明了一条实修实证的道路
。其内容主要包括在“四圣谛,八正道,十二缘起的”的教诲中。佛法修行方法以戒清
静为基础,通过止观修行以增强“心”的定力和念力,最终培养其对世间万物本质的洞
察力,即“慧”力。时迁世移,... 阅读全帖
n**********a
发帖数: 438
37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83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zhengfatihu.pdf
現在講的是勝義菩提心,勝義菩提心分為入定和出定,出定是對貪嗔的對境不
貪執,這又分兩個方面。
己二(後得於貪嗔對境斷除實執)分二:一、於貪境斷除實執;二、於嗔境斷
除實執。
庚一、於貪境斷除實執:
逢遇悅意對境時,視如夏季之彩虹,
雖顯美妙然無實,斷除貪執佛子行。
遇到自己的親朋好友、美妙的色法、悅耳的聲音、芬芳的香氣等令人賞心悅目
、快樂歡喜的對境時,應該如何對待呢?一般的凡夫人會受著誘惑,被外境所控制,隨
外境而轉。但具有上師竅訣、殊勝大乘教言的人,則可以將之轉為道用。儘管外境的人
事物很美,但這種美並非實有,猶如夏天的彩虹雖然絢麗多彩,但從本體來講並不成立
。許多人在童年時,每次在山上看見...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密空性见之略评
密宗以“无执”的空乐明觉知心为空性心
《维摩诘经》云:【知是菩提,了众生心行故。不会是菩提,诸入不会故。
……法不可见闻觉知。若行见闻觉知,是则见闻觉知,非求法也。】

释义:本觉第八识体性‘恒而不审’,从无始劫以来,从来不见光明、不见虚空、
不闻声尘、不觉照诸法、不观照自我、不了别六尘境,如 世尊开示的涅槃妙心,是实
相无相,面对六尘境,祂可说如盲如痴,没有六尘中的分别性,祂无法觉知光明与虚空
之境,当下从不觉照自己﹔唯有第六识才能见闻觉知外六尘境,因为第六识体性‘审而
不恒’。……当找到不了知六尘境的第八识、开悟明心证得根本无分别智时,验证祂确
实不于六尘境具有分别性;但第八识的了别性不在六尘境上,祂了知前七识的心行,前
七识想什么,都瞒不了祂。”这段经文的开示,若不能心领神会,契合无二,就不是禅
宗的开悟明心,应重新再参。
G**W
发帖数: 1865
39
《藏密上师大言录》:颟顸的成佛说
三世诸佛皆以断二障(烦恼障与所知障)、除二生死(分段生死与变异生死),成就一
切种智为核心,佐以无量福德(成就三十二大人相)及无量三昧(成就无量神通)而成
就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等不可思议功德。“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
,因次第尽。”汉传禅净台贤,诸宗诸祖皆同此说。六祖大师虽有“一悟即至佛地”之
说,但古来祖师均能明辨:这是六祖大师着眼于“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之理体而作之方
便说,并不会因此而推崇六祖大师已证事理圆融之究竟佛果。
然,藏密的祖师们,无视成佛之道的理路、内涵、次第及行门,妄想舍离三大阿僧
劫的勤苦修习历程。为显示密教法门超胜于显教,创造了诸如男女双修享乐成佛、观想
双修享乐成佛、观想佛身成佛、观想阿字成佛、与佛光合一成佛、安住无妄念成佛等等
形形色色的速成佛法。说藏密一脉笼统佛性、颟顸佛法,不为过也。兹举一例:
“爾時藏王太妃,禮請大士開示即身取證簡要之法。大士告太妃言:……妄念起時
,勿隨勿制。緣境違順,塵影好丑,不起愛憎。惟常覺照,而忘覺照。佛心自心,本自
如如。我見破盡,心一境性,即是成佛。”(摘自《蓮花... 阅读全帖
n***e
发帖数: 146
40
来自主题: _PathOfQingWu版 - Re: 今天见到的,有人能解释一下吗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今天见到的,有人能解释一下吗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an 4 12:49:51 2009)
>你确定传统说法四禅皆具的“心一境性”和waichi说的
>“置心一处”是一回事?
置心一处与心一境性是两回事. 一个是行为, 另一个是那
行为做出的结果.
我要专心全观, or我要专心念佛号, 但我基本很少很不忘了
观or念佛号, 心1min 就忘了, So, 我要保持观, or我要保持
念佛号, 此即 “置心一处", 希望做到把心安置在观, or把心
安置在念佛号而不忘了.
10 Year之后, 今天开始, 我己能 "刹刹" 不散乱或忘失全观,
or念佛号, 己到达了 "心一境性", 我的全观心, 已 "刹刹" 和
所观成一对而不会分家(不忘了观)了, 此乃 "观" 而 "心一
境性", or我的念佛号心, 已 "刹刹" 和佛号成一对而不会分
家(不忘了念佛号)了, 此乃 "念佛号" 而 "心一境性".
pupp修到有禅定, 也无能从定中了
J*******3
发帖数: 1651
41
揭批泽东性史,维护小姐人权!
拙文《安倍首相才是中华民族真正的大救星》发表后,反响强烈,很多人来信表示支持
,易秋野等读者主动为我转贴,一位姓崔的先生来信说:“为帝制,为先生骂轮子等,
我不齿先生,唾弃先生,骂过先生!神州沉沦,我忧患,一些人在自信,在做梦,在玩
打虎打苍蝇的游戏。我想,其实世道之变,道路以目,路人皆知,路人不语而已。2013
年深秋,我以共产党员的身份去京祭祀过崇祯皇帝,我以中原苍生的身份去淇河边祭祀
纣王。读先生《安倍首相才是中华民族真正的大救星》此文,我已经无语天下,羞愧无
容,泪流不已,唯有忏悔,自赎自救!”郑酋午先生来信说:“文章写得好,文采飞扬
,分析透彻。君主制比党国主义好……读了这句话,方知,你比习总强,你懂的,他不
懂,他懂得,你也懂。满清要有你掌政不会亡。”乔续同志说:“金先生确有大智慧,
看似荒诞的观点,背后却蕴含着很深的道理和智慧,学习了。”旅居芬兰的华裔作家唐
夫先生来信表示支持:“足下文笔以毒辣辛酸为趣,汪洋恣肆为形,加拖刀计与回马枪
为文,辗转吞吐,纵横起伏,俗到极点,雅及巅峰,有可读处,可笑处,可悲处,可怜
处。”并赋诗一首指教道:“文笔... 阅读全帖
n****g
发帖数: 1063
4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陳水扁過境利比亞時秘會卡扎菲
陳水扁過境利比亞其實蓄謀已久,台灣當局為何緊緊抓住利比亞不放?利比亞為何如此
高規格接待陳水扁?“利比亞實際上的二號人物”、卡扎菲之子賽義夫又在其間起了多
大作用?
5月10日,台灣地區領導人陳水扁對利比亞進行了8個小時的秘密“訪問”。利比亞
不僅允許陳水扁入境,而且給予高規格接待,機場鋪了紅地毯,被外界稱為“利比亞二
號人物”的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之子賽義夫·伊斯蘭親自到機場迎接。儘管利比亞官方
媒體只字不提陳水扁訪利之事,但台灣媒體在此事件上大肆炒作,說陳水扁在利比亞受
到了熱情接待,並與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舉行了長時間會晤。
傳陳水扁秘會卡扎菲
當地時間10日下午2時30分,陳水扁的專機在利比亞首都近郊的軍用機場降落,賽
義夫親自到機場迎接,並與陳水扁擁抱。按照台灣
方面的原定計劃,陳水扁在利比亞只是過境,只停留4個小時,但最後陳水扁在利比亞
共逗留了近8個小時。
據台灣媒體報道,陳水扁在利比亞停留期間與利比亞政要商談落實雙方經貿、漁業
、觀光、科技、石化等實質性合作關係,並與利比亞代表簽署了互設代表處備忘錄。利
比亞還將給予台灣旅客免簽證優惠。
陳水扁在離開利比亞後表示,他此次到...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观察情绪与受心念住

比较常看法师论作如下
大愿法师
影片
http://www.tzulien.org.tw/?page_id=3733
有许多演讲影片。实修者或信众提各种问题的影片
著作
http://www.maha-sati.com/22823390002786124107.html
马哈西著作
http://dhamma.sutta.org/books/ncdaszt/ncds001.htm
性空法师
念处之道
http://www.gaya.org.tw/publisher/faya/%E5%BF%B5%E8%99%95%E4%B9%
也看其它一些论文,或各大师的著作
一般是原始佛教或南传的著作。
阿姜念的身念处也看过。
也从中得到启发,让我知道,
原来我们一般人真的是一举一动一思一念都在苦中
“就像看着舞台上的演员一样,观众只是注视着演员,而不会去控制他的行动或演出”
但因为我一直觉知呼吸,自然就会像上述有个自己在旁边看着自己呼吸,
所以,我倒没刻意如此练习,是自然有的。
阿姜念的禅法
一开始就会强调各种动作不是”我”,并随时观察贪念,去除贪念。
这应该也算是“无碍解道”的七种随观之一... 阅读全帖
g**1
发帖数: 10330
44
出訪非洲 馬過境印度 現任總統首見
2012-04-09 01:08 中國時報 【仇佩芬/孟買報導】
 馬英九總統上周六深夜啟程前往非洲友邦布吉納法索,途經印度孟買機場進行技
術性加油,為我國現任元首第一次過境印度。馬英九在孟買表示,雖然他曾兩度訪問印
度,但都是在野身分;如今他的身分有一定敏感性,因此才需要格外低調,這也是我方
與印度的默契。
 馬英九於台北時間周日清晨五點多抵達印度孟買機場,當地州政府禮賓官員親赴
機場迎接,並依當地禮俗在馬英九眉間點上祈福的「TIKA」。我駐印度代表翁文祺也率
駐處官員,連夜從德里駐地飛抵孟買接待。
 為接待「仁誼之旅」訪問團過境,孟買機場特別騰出貴賓室,供馬英九及訪團成
員休息,並部署多名特種部隊維護現場安全。翁文祺透露,印方對訪團過境十分重視,
安排規格與美國總統歐巴馬過境時的待遇完全相同。
 訪非出發之際臨時宣布改由孟買轉機,台灣媒體意外之餘也質疑馬英九重演前總
統陳水扁的「迷航之旅」。馬英九在孟買特別親自出面說明,指過境孟買絕非臨時決定
,外交部與所經路線的城市進行接觸,並都獲得正面回應,最後選定飛行距離最短...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原始佛法之探究

arahants
left
SeeU法友, 想问你贴的中阿含这经的一些疑问
http://agama.buddhason.org/MA/MA211.htm
无量心解脱、无所有心解脱、空心解脱、无相心解脱
1
这里说的”心解脱”,是安止定的禅定?
2
安止定,一般会说
四无色定(四空定):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
这里 “无量心解脱” 似乎是比空心解脱更先有的禅定,
是对应哪个 ?
3
舍利弗的说法,安止定也是心解脱,
那么在安止定中死去,死后也心解脱吗?
4
舍利弗的说,熄灭贪嗔痴,也有这样的禅定。空、无相、无所有
这个是模拟,而不是说真的熄灭贪嗔痴达到安止定吧???????
从熄灭贪嗔痴来看,这些禅定是同一个意思的不同辞。
那是说,空、无相、无所有,都一样是熄灭贪嗔痴的一些模拟于安止定的说法,
看起来很像模拟。

5
这里贪嗔痴 称为”量”, 无量心解脱,就是模拟于没有贪嗔痴。是这样理解吧?
6
那,对于贪嗔痴的熄灭,达到”空”就可以了,不须达到”无所有”?
中部43经/毘陀罗大经(小双品)(庄春江译)
我听到这样: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 阅读全帖
d******y
发帖数: 3668
46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大小乘

我也想过类似这个。你是怎么推理的?
“悟”和菩萨没关系吧?如果J那算悟,我从他讲的推测他应该是悟了的,而且貌似
imply悟了20年了
大乘这些超出我们经验范围的东西,你怎么猜都可能是错的,就好象按照waichi和普门
品的说法,解脱者无定相,什么形相都可以,都是方便度众,怎么解释都行
因此。。。懒得想了
(跑题一下,我最近发现J好像越来越大乘得厉害了。)
我是去了解原始佛教教法次第的,如果依经学习,那从考据的角度看,确实他整理出来
的《杂阿含》与南传《相应部》里面的共说应该是最可靠的了,从内容看也比大乘如般
若经比较不容易产生歧义。我还是比较open-minded的,求同存异应该不是难事。
就我目前学到的初禅及观的禅修部分,与WaiChi说得还是相合的(当然从我的程度出发
的判断)。观也是从六根缘六境生六识开始,也是择一而观。
其实waichi给我的回信还有一些内容:
====
1.原始佛法就是指小乘佛法.
2.没冲突, 无论修任何法, 也必需心一境性; 包括刹那定也必
需心一境性, 需要注意的是: 心一境性, 非心一境性 "功夫"
的入定.
====
注:2是我问念佛和安那般那是
p***n
发帖数: 17190
47
https://www.hk01.com/%E5%85%A9%E5%B2%B8/109982/-%E4%B8%AD%E5%8D%B0%E9%82%8A%
E5%A2%83%E5%B0%8D%E5%B3%99-%E4%B8%AD%E6%96%B924%E5%B0%8F%E6%99%82%E5%85%AD%
E5%BA%A6%E7%99%BC%E6%96%87%E8%BD%9F%E5%8D%B0%E5%BA%A6-%E8%A8%80%E8%BE%AD%E5%
BC%B7%E7%A1%AC%E4%BD%86%E4%BB%8D%E5%9C%A8%E5%BF%8D%E8%80%90
【中印邊境對峙】中方24小時六度發文轟印度 言辭強硬但仍在忍耐
撰文: 李俊杰 發佈日期:2017-08-05 12:41 最後更新日期:2017-08-05 15:51
中印邊境對峙事件持續發酵,8月初更有愈演愈烈之勢。中國針對印度屯兵中國境內連
續發聲譴責,繼中國外交部8月2日發表〈 印度邊防部隊在中印邊界錫金段越界進入中
國領土的事實和中國的立場〉的文章後,《解放軍報》、新華社、外交部、國防部、中
國駐印...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48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什么是空性
问:请仁波切详细开示什么是空性?
【宗萨将扬钦哲仁波切答】
虽然“空性”是佛教最有名的教法之一,但它和“无我”以及“业力”一样,也是
最常破人误解的概念。
人们常认为“空性”就是空无所有,有的时侯则认为空性是没有了什么东西,譬如
说空杯子里没有茶。有些修行人误认为思想暂时停止的辽阔感就是空性,另外有些人则
认为.空性是隐藏在一般现象界或经验之后的某样东西,或某种隐藏次元,只有具定智
慧的人才能看得到。
这些误解是可以谅解的,因为佛法中空性的慨念非常难于了解,而我们唯一具有的
,又不足以表达或描述它。我们使用文字、片语所组成的语言来说话,在我们心中为每
个字和概念都创造了一幅图像,这些图像障碍了我们的沟通。“空性”超越了这些图像
和概念,只有从“没有这些图像”的观点上,才能讨论空性。
但由于我们没有这种影像,所以只要一讲到或想到“空性”,一般都设法先把心里
已经有的图像去掉,以我们假想的“空性”图像取代——这只是另外一张图像而已。因
此,我们的心企图捕捉或抓住“空性”的见地,这本身就是个错误。札巴妾臣曾说:“
若有执着即非正见。”
可以这么说:无见就是正见。伟大的中观论师龙树菩萨曾说过:...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49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什么是佛教所说的空性?
问:请仁波切详细开示什么是空性?
【宗萨将扬钦哲仁波切答】
虽然“空性”是佛教最有名的教法之一,但它和“无我”以及“业力”一样,也是
最常破人误解的概念。
人们常认为“空性”就是空无所有,有的时侯则认为空性是没有了什么东西,譬如
说空杯子里没有茶。有些修行人误认为思想暂时停止的辽阔感就是空性,另外有些人则
认为.空性是隐藏在一般现象界或经验之后的某样东西,或某种隐藏次元,只有具定智
慧的人才能看得到。
这些误解是可以谅解的,因为佛法中空性的慨念非常难于了解,而我们唯一具有的
,又不足以表达或描述它。我们使用文字、片语所组成的语言来说话,在我们心中为每
个字和概念都创造了一幅图像,这些图像障碍了我们的沟通。“空性”超越了这些图像
和概念,只有从“没有这些图像”的观点上,才能讨论空性。
但由于我们没有这种影像,所以只要一讲到或想到“空性”,一般都设法先把心里
已经有的图像去掉,以我们假想的“空性”图像取代——这只是另外一张图像而已。因
此,我们的心企图捕捉或抓住“空性”的见地,这本身就是个错误。札巴妾臣曾说:“
若有执着即非正见。”
可以这么说:无见就是正见。伟大的中观论师龙树菩萨曾说过:...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50
☆─────────────────────────────────────☆
wuyu (wuyu) 于 (Thu Sep 15 13:32:47 2011, 美东) 提到:
我练习安般息念只有一年半时间,尽量坚持每天练习一个小时以上,是一个百份百的菜
鸟。所以我写此文的目的:总结自己,抛砖引玉,望能者上钩。希望这儿有实修的师兄
姐评论,并给其他菜鸟们一个参考。
安般息念以呼吸为所缘,取其中的“概念法“成分作持续专著觉知,是三摩地修行的最
受喜爱的业处之一。对大多数菜鸟来说,止禅的第一座高峰就是色界初禅。色界初禅的
五个特点:寻,饲,喜,乐,持续专注(一境性)是通过对治五盖而达到的。五盖是指
“贪,嗔,疑,昏沉,掉举”。我每天一个半小时的练习中,大约有半小时用于安般息
念的前方便,一小时用在入出息上。下面我对自己练习的每一步骤进行描述,并对个人
理解的法理进行讨论。请大虾们批评指正。
第一篇:前方便
我的前方便包括:1)调整身姿;2)礼敬佛陀,阿拉汉,正等正觉者;3)佛随念;4)
慈心念;5)身随念;6)死随念;7)正忆念 (这个得谢谢SeeU 帮我理清概念)。
1)调整身...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