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巴金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v*****n
发帖数: 621
1
巴金自1978年底在香港《大公报》开辟《随想录》专栏,从1978年12月1日写下第一
篇《谈〈望乡〉》到1986年8月20日写完最后一篇即第一百五十篇《怀念胡风》(陆续以
每三十篇编为一集,共出五集,依次为《随想录》第一集、《探索集》、《真话集》、
《病中集》和《无题集》)(注8),其间历时八年。写完这部全长四十二万字的散文巨著
,对于年届八旬的巴金来说,不仅意味着工作的艰辛,它还更是一次老人对自己心灵的
无情拷问,是一次伴随着内心巨大冲突而逐渐深入的痛定思痛的自我忏悔。
巴金写《随想录》的出发点非常明确,就是要对"文化大革命"作出个人的反省,正
如他在后来所写的《随想录》合订本新记中说的:"拿起笔来,尽管我接触各种题目,议
论各样事情,我的思想却始终在一个圈子里打转,那就是所谓十年浩劫的'文革'.……住
了十载'牛棚',我就有责任揭穿那一场釜心动魄的大骗局,不让子孙后代再遭灾受难。
"他在《随想录》中真实地记录了文革给他和他的家人及朋友带来的身心摧残(如那几篇
非常感人的著名篇章《怀念萧珊》、《怀念老舍同志》等),揭示出"文革"的恶性威力
和影响并未随着它的结束而消失(如《"毒草病"
w********h
发帖数: 12367
2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转载] 中国文学的一个阴雨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原文如下 】
发信人: funnymall (Sam),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中国文学的一个阴雨
发信站: Unknown Space - 未名空间 (Fri Nov 28 23:07:29 2003), 站内信件
施蛰存的死与巴金的生:中国文学的一个隐喻?
傅修海/ (chinesenewsnet.com)
羊城晚报文章说,2003年深秋,一个老人安静而轻松地死去,另一个老人热闹而艰难地
活着,他们都是中国文学史上跨世纪的老人,一死一生一枯一荣之间,似乎隐喻着中国
文学的命运…… 2003年11月19日,99岁施蛰存辞世。2003年11月25日,巴金100岁诞辰
。 (chinesenewsnet.com)
施蛰存比巴金小一岁,两人在同时期获得文名,虽然二者在散文创作和翻译上都着述颇
丰,但都是以小说创作着名并因此在文学史上居一席之地。 (chinesenewsnet.com)
施蛰存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在上海文坛崭露头角后,他先后创作了小说《上元灯》
、《将军的头》、《梅雨之夕》、《小珍集》等作品,被海内外学术界
v******a
发帖数: 45075
j******n
发帖数: 21641
4
来自主题: Reader版 - 语言与思想zt
语言与思想
·肖舜旦·
在“新雨丝”网站上(2011年5月30日 )读到一篇署名黄章晋的文章《没有
母语的人民》,里面提到的关于语言与思想关系的问题实在发人深省,甚至颇为
震撼。文章介绍了一位在解放后饱受几十年政治风波的老人的自传《换骨记》,
作者指出在这种沉痛叙述当年辛酸苦楚的回忆性文章中,其中的语言风格甚至思
想却依然自觉不自觉地留有当年意识形态的强烈印记,除了在用古诗形式表达情
感时还能回到一种本真的思维状态外,现代汉语的表达几乎都有一种概念化的官
方色彩,并且对这种官方色彩竟然有着一种高度认同的印记,以致“求生本能必
会让幸存者在语言上被完全组织化”,甚至有一种甘心情愿被同化的服帖与渴望。
如老先生对自己当年写的一些快板书的记忆就颇堪玩味:
一分队,学榜样,调动人马摆战场。
大小组长来带头,争先快跑和多装。
一组本是好劳力,个个脸上透红光;
二组、三组不示弱,准备加油干一场。
你若问,干得最好是哪几个。
等会我,一个一个来表扬。
同犯们,今天我们向站领导表决心,
流动红旗我们十中队要不要?
这也可说是当年被迫在劳改农...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5
读报时看到一则讣告,说逝者翻译了很多著名中国文学作品,包括《Fortress
Besieged》——猜想是围城啦。还有《Cold Nights》——猜是巴金的寒夜。《Twelve
Towers》猜不出是什么。在网上查了查这位去世的英语教授兼中国文学翻译者Nathan
Kwok-Kuen Mao茅国权,信息零碎不全,整理如下:
茅国权1942年1月10日出生于贵州省贵阳市。然后在香港新亚书院读书,随后赴美,
1962年获得耶鲁大学硕士学位——20岁就拿到耶鲁硕士真牛,只是他什么时候去的香港
、在新亚书院读了几年、在耶鲁读的是什么学位都不清楚。
1966年他在University of Wisconsin at Madison获得美国文学博士学位后,先后在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latteville)、香港中大新亚书院、纽约的York College
和宾州的Shippensburg University教英语,同时编辑和翻译中国古典和现代文学。他
写有《李渔》(Boston, 1977)、《巴金》(Boston, 1978),编著《Classical Chi...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7106
6
砍柴山歌
作者:涂鸦

出集子?没那么牛b。可砍了一年山,也有几小捆柴了。下头捆了几捆,多
为不起火的货色,算一种负荆请罪吧。
鸦,7/25/95
乱侃之一涂鸦 94——95
1。   我们的口号是“大家都对。”因为所谓民主的目的并不是找出真
理,真理永远归少数人,比如相对论是在爱因斯坦手里,太阳是在哥白尼手里,
等大多数人都懂得了它,它就成了常识,又有新的真理,只为新的少数人接受,
多数认为异端。而民主是一种巧妙的独裁,用多数人的昏庸压制一些少数人的正
确和另一些少数人的错误。所以民主只能用于社会不能用于科学,不能选举日出
的时间,或定理的对错。
民主的最大好处就是它的欺骗性强,使社会不致有大动荡。所以我们对讨论
中的暴力都反对,对温柔都支持。“这一点还请同志们加以注意”。
2。   民主干嘛非跟面包矛盾呢?
把魏京生放出来天下大乱了吗?是谁拿全国人民的mfn在打赌呢?不是王
军涛,是邓小平。一党统治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危险,否则就把14亿人押到赌台
上...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7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问中医几度秋凉 - 2
(十一)
但我奶奶不否定我母亲在外面的功绩。我记得在文革最激烈的时候,斗争无限升级。我
们大院有死的,有逃的,有进大狱的,形势已完全失控了。
我家当时也处于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我奶站在大院中央,进行了一场气焰嚣张的演说
,三十多户人家,我奶逐家地骂,这个:“你生孩子难产,三天三夜没生下来,最后还
不是来找我家媳妇了?如果不是小宁她妈,你就憋死了!”然后踢一脚一个半大小子:
“还能轮到你今天来革奶奶的命?”那个:“你出麻诊,出不出来,四十多天下不了地
,最后是谁救了你?今天你当革命小将了?你要革谁的命?”“你们有一个算一个,都
拍着良心想一想,我们家孩子妈,对你们哪一家没恩?……。”
我奶这么干时,我是替她捏一把汗的。那时的人性何等脆薄,一旦被激怒,后果不堪设
想。可是全院的人都低下了头,听了奶奶的数落,大家都承认我母亲医术高,医德好,
真找不出一个对我母亲有一点微词的人。奶奶的指责,瓦解了人们的革命激情,把我们
家从困境中解救了出来。
小时候,在母亲身边的时候不多,时间也不长,加之对中医没什么兴趣,更讨厌整天一
屋子人,闹哄哄的。我对母亲做的事并不关注,,既便是这样,如果说母亲出门几日... 阅读全帖
d***t
发帖数: 133
8
韩寒应该多浸咸水
薛兆丰
2008年6月22日
印象中从来没有读过巴金,从来没有读过冰心。为了确定,还查了维基,看有没有熟悉
的篇名。没有。可能课本有指定,但要么是语文老师刻意跳过了,要么是我没有上课。
印象较深的是魏巍的《路标》。陆钊珑老师说不教,要就自己读,我当然避之唯恐不及。
我也没有读过韩寒的正式作品,但读过最近几篇博文:观点正确,完全赞成,恐怕要谈
需求曲线才能见分歧;但文笔平平,竟然有那么高的点击。余秋雨的那篇,也只是博文
,却粗中有细,匠心独运,文笔比我读到的韩寒好得多。我说的只是文笔。
不管怎样,韩寒批评巴金和冰心,我没有发言权。我想说的是,要做好的作家,文笔与
思想就密不可分。有个现象,张五常发现的,就是浸过咸水的东西,有可能在淡水里流
行;但只浸过淡水的东西,当然有可能在淡水里流行,但跑到咸水里就罕见成功。我暂
时想到的例外只有倪匡。巴金和冰心,都多少浸过,虽然他们在咸水里未必如在淡水里
流行。
趁年少,不值得与愤青字斟句酌;浸咸水,不是像那些读理工经济的学生,为应付考试
寻找工作耗尽光阴。既然已经衣食无忧,就是要与鬼子喝酒吃肉,与洋妞摸爬滚打;假
以时日,文学意境
c*********d
发帖数: 9770
9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史学家的深沉呐喊
送交者: 芨芨草2016年03月23日18:51:11于[史地人物]
史学家的深沉呐喊
(ZT)
一、该是“任人评说”的时候了!
“由于人为限制、保密制度和种种清规戒律,当代历史包括党史研究,还没有真正进入
繁荣时期。离自由讨论、科学探索也还很有距离。”
“史学界所谓要‘抢救活资料’是很有道理的。否则人亡事灭,说不定会留下历史的空
白或竟成‘千古之谜’。”“毕竟过去几十年了,可以到‘任人评说’的时候了。”
——引自李锐《庐山会议实录》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6.
李锐同志是1937年参加党的老同志。曾任毛泽东的秘书,在1959年庐山会议上,被打成
“彭德怀反党集团”成员。晚年从事对毛泽东生平的研究,著作颇丰。他是一位对当代
史有独到的、精辟见解的,并敢于直言的正直的革命家。他也是一位难得的思想家。
在上述引文中,李锐同志的头两句话,是呼吁应该撤销“禁区”的理由。后一句是强调
撤销“禁区”的前提条件已经成熟。改革开放已经二十多年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
的思想、观念也在改变,决不会停留在传统的“思维定势”里。人们有权知道历史真相
。为探索真理,应该“任人评说”。
要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法治...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7455
10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孔老二罪恶的一生
上午6:21(8 小时前)孔老二罪恶的一生从 政府丑闻 作者:poster who编辑说明:
中共当局最近设立了"孔子和平奖",我们来看看中共御用文人当年写的《孔老二罪恶的
一生》。
由于孔子年代久远以及巴金所处的年代,可以谅解他们的一些带"局限性"的观点(现在
任何人写的文章,过一些年再看也会有局限性)。
但如果谅解局限性,任何一个人(包括毛泽东和希特勒)造成的恶果都是由于局限性(
他的出生到他所经历的一切)造成的。
是不是所以如果谅解局限性,历史上任何一个犯错误的人都应该被谅解?
作者:巴金
1974年
春秋时代,我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如火如荼的奴隶起义和新兴地主阶级的夺
权斗争,猛烈冲击着奴隶制统治的基础;失败的奴隶主阶级,千方百计企图恢复自己失
去的"天堂"。社会上的阶级斗争,十分尖锐复杂。
就在这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兴起的社会大变革时代,奴隶主阶级的政治代表孔丘,于公
元前551年出生在鲁国(今山东)。孔丘排行老二,所以又名仲尼,祖先本是宋国贵族
,父亲孔纥是个破落的奴隶主。
孔老二念念不忘自己是奴隶主贵族的后代,他从小迷恋贵族老爷的生活,喜欢用小碗小
盘做祭。
从十五...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11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十问共产党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ommunipig (共产猪),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十问共产党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an 7 12:15:28 2011, 美东)
·鬼见怕·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时起,尤其夺权之后,自吹自擂,无所不用其极。什么“共产党,
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哪里有了共产党,哪里人民得解放”;什么“没有共产党就
没有新中国”……。中国人民真的得解放了吗?现在的中国真的是新中国吗?笔者特就
以下十个方面向中共发问,试看中共敢否正面回答。
1.)1959年庐山会议毛泽东整彭德怀,诬陷其“里通外国”,彭德怀说:“别的
罪我可以认,这一条枪毙也不承认”,此其一;其二,文化革命中将刘少奇打成里通外
国的“内奸”,致刘冤死狱中,可见你们是特别反对“里通外国”的。但你们是受命于
苏联共产党控制下的“共产国际”成立的政党,从1921年成立之时起,接受苏共领
导和金钱物质援助,派干部去莫斯科受训,这叫不叫“里通外国”?
你们常常指责“境外反华势力”“干涉别国内政”,苏俄派尼科尔斯基和马林到中国组
建你们这个党,用以颠... 阅读全帖
c*****3
发帖数: 1141
12
文革结束后,因反对林彪、“四人帮”而受到惩罚的典型案例,《胡耀邦与平反冤假错
案》中就写了好几个。1974年,太原市的国家干部张珉等12人,出于对党和国家命运的
担忧,对林彪、“四人帮”推行的极左路线和散布的种种谬论,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山
西省公安机关根据省委书记的指示,于1975年将他们逮捕。粉碎“四人帮”一年又一个
月后的1977年11月,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又根据省委的决定,判处张珉等3人死刑、1人
无期徒刑、6人有期徒刑、3人管制 3年。张珉等人不服,向最高人民法院上诉,在院长
江华的直接过问下,于1979年2月,山西省高院才撤销原判,无罪释放。承德市的青年
女技术员董秀芝,因反对林彪、江青的罪恶行径,于1970年被捕,判处死刑。还没执行
,林彪就叛逃。河北省革委会改判董秀芝无期徒刑。粉碎“四人帮”两年后,董秀芝才
被释放出狱,但承德市委给她留了一条尾巴——“有错误观点”,不予平反。她受了8
年的折磨,留下了难忍的病痛,生活困难,又无工作,曾两次跳楼自杀。承德市的广大
干部群众义愤填膺,纷纷为她打抱不平。直到1979年9月,承德市委才为这个活着的张
志新平反。张珉案和董秀芝案,山... 阅读全帖
c*****3
发帖数: 1141
13
】时下,“红色文化”再度流行于中国,不免引人关注。从2007年底重庆开始“唱红打
黑”,到现今中共高调纪念建党九十周年,一时红歌遍唱,红色文化大兴,有甚嚣尘上
、山雨欲来之势。
中共控制下的报纸大量刊登反映过去革命战争年代的回忆文章,各省市县政府机关、学
校、企事业单位纷纷举办一系列活动,如唱红歌、看红色电影、征文、党史知识竞赛、
评选先进、重温入党誓词等等。
重庆尤甚,又办红色频道,又发红色短信,又立十层楼高铜像,又扮江姐……简直无所
不用其极,仿佛一下子又重新回到文革时代。
众所周知,中共搞了文革,但又否定了文革,其决议、文件中都曾规定要否定文革,彻
底否定。文革给中华大地造成的浩劫与破坏在中国历史上是无与伦比的,从那个年代走
过来的人都一直记忆犹新。
巴金先生在《随想录》里曾经这样写道,(文革过后)一听到收音机里播放“老歌”,
就心惊肉跳胆战心惊,仿佛又回到过去大批判中被批倒批臭、并踏上一万只脚永世不得
翻身的不堪年代。
这是巴金先生“说真话”的肺腑之言。那是一个什么年代?早请示、晚汇报、跳忠字舞
……进入一种全民疯狂,精神亢奋,群魔乱舞的骇人之状,可笑又可怕。
大家看过由刘晓庆...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14
中国五代留学生历史...和贡献
来源: Icat 于 2011-11-14 06:30:28
“留学生”这个词,在中国已经很熟悉了。但实际上,“留学生”这个名词,最早还不
是中国人发明的,不是指中国人到国外学习,而是指这个外国人到中国读书。发明这个
词的,是中国盛唐时期日本的遣唐使。当时,有不少学生随着遣唐使来,随着遣唐使回
,当时叫海学生。有的学生留下来较长时间在中国学习,这类学生日本人叫留学生。留
学生这个词,实际上是一个外来语。
留学在国内已经成为一个比较热点的话题。目前为止,中国出国留学人员已经达到
了120多万人,回国人员目前也有三十多万人。去年回国四万多人,发展的势头是很猛
的。
回顾留学的历史,从1872年第一批官派的留美幼童算起,到现在有130多年,最开
始是几十个人,发展到今天的每年10万人,总数达到了上百万人。对留学生的分法有好
几种,我个人做了一个比较简单的分法,分成了五代。
第一代留学生是1872年到1900年之间,主要包括了留美幼童和最早的海军留欧的学
生。这些留学生造就了中国最早的一批领袖,产生了民国第一个总理。这批留学生推动
了洋务运动,引进了新的技术,为...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5
位于广东汕头澄海区塔山风景区的文革博物馆,是中国唯一以反思文化大革命为主题的
纪念场所,但如今,博物馆内所有的石刻资料,包括石碑、牌坊、遇难者碑文、历史展
览等资料被水泥覆盖。广场上名曰“塔园魂”的巨大石碑,也被巨幅海报遮盖,所有涉
及文革的元素几乎消失殆尽。
博物馆创办人、前汕头副市长彭启安对媒体称,去年5月,他己将塔园交给塔山所属的
涂城村村委会管理,不再参与相关事务。“这件事肯定不是澄海、汕头决定的,肯定是
上面指示的事。”彭启安曾表示,希望文革博物馆可以完整保留,后人以史为鉴,反思
文革,但“他们好像回避这些东西”。
媒体引述当地村民的话说,文革博物馆已经面目全非。入口的牌坊原本刻着“首座文革
博物馆”七个大字,现在被一张写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活动”字样的红黄相间
横幅遮住,两侧的“天壤独存浩劫史,人间最重是非心”的对联,以及“反思”“惊醒
”字样,则分别被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印有党徽、五星红旗的海报覆盖。
广场上一块约20公尺宽、5公尺高名曰“塔园魂”的巨大石碑,原刻着已故前广东省委
书记任仲夷所题的“要以史为鉴千万不要让文化大革命的悲剧重演”。不过,日前已经... 阅读全帖
a***s
发帖数: 12296
16
【著名艺术家阎肃走完86载人生路】2016年2月12日3时07分,著名艺术家、空政文工团创作员阎肃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一代艺术大师忠魂陨落,12个大字敬挽这位德艺双馨的老人:一片丹心、一腔热血、一身正气。他给世人留下1000多部(首)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精品佳作,鼓舞和激励了一代代中国人。
个人简介:
阎肃,原名阎志扬,1930年5月9日出生于河北保定,中国著名文学家、剧作家、词作家,空政原歌舞团编导室一级编剧,文职特级,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阎肃于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西南军区文工团分队长,空军歌剧团编导组组长,空军歌舞剧团创作员,中国剧协第三、四届理事等职。
1964年,填词作品《我爱祖国的蓝天》、《下四川》获第三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会演创作优秀奖;
1977年,歌剧《江姐》获第四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会演创作奖;
1979年,与人合作歌剧《忆娘》、京剧《红灯照》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三十周年献礼演出创作一等奖;
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阎肃的代表作包括歌剧《江姐》、《党的女儿》,歌曲《红梅赞》、《敢问路在何方》、京剧《红岩》、《红色娘子军》等。
2015年11月2...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17
凡是感情专一的,冰心就喜欢,所以她和巴金的关系很好。至于林徽因,她自己有家,又有金岳霖和徐志摩围着转,冰心便觉得不干净。“冰心 ”这个笔名,是“纯洁的心 ”的意思,“一片冰心在玉壶 ”,但林徽因因为《我们太太的客厅》受伤了,所以她给别人写英文信时,把冰心写成 “Icy Heart”,冰冷的心。本文摘自《忆闻:北大清华的那些大师》,作者阿忆,人民出版社出版。
林徽因早年留影(图源:浙江图书馆)
写宝塔诗讽刺丈夫是清华培养的傻子
北大燕南园 66号小楼,是一座美式风格的独栋小别墅,这一片全是这样的别墅,是当年燕京大学专门为名师打造的。我们常说这是冰心故居,实际上,这是燕京大学分给冰心的丈夫吴文藻的房子。
1929年 6月,吴文藻和冰心在未名湖南岸小山丘上的临湖轩举办婚礼,当时还专门铺设了一条上山的铁轨,新人坐火车进临湖轩,司徒雷登是主婚人。
他们结婚之后,冰心也住进 66号小楼,因为冰心是作家,名声很大,所以大家便说 66号楼是冰心的房子。
吴文藻教授是个书呆子,他搬进燕南园 66号之后,只干了一件事儿,就是在一楼书房的北墙,弄了一个通天大书架,别的什么都不干,家务全是冰心的事儿。他们夫妻...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1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十问共产党
·鬼见怕·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时起,尤其夺权之后,自吹自擂,无所不用其极。什么“共产党,
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哪里有了共产党,哪里人民得解放”;什么“没有共产党就
没有新中国”……。中国人民真的得解放了吗?现在的中国真的是新中国吗?笔者特就
以下十个方面向中共发问,试看中共敢否正面回答。
1.)1959年庐山会议毛泽东整彭德怀,诬陷其“里通外国”,彭德怀说:“别的
罪我可以认,这一条枪毙也不承认”,此其一;其二,文化革命中将刘少奇打成里通外
国的“内奸”,致刘冤死狱中,可见你们是特别反对“里通外国”的。但你们是受命于
苏联共产党控制下的“共产国际”成立的政党,从1921年成立之时起,接受苏共领
导和金钱物质援助,派干部去莫斯科受训,这叫不叫“里通外国”?
你们常常指责“境外反华势力”“干涉别国内政”,苏俄派尼科尔斯基和马林到中国组
建你们这个党,用以颠覆成立仅仅10年的亚洲第一个共和国——中华民国,这是不是
“干涉别国内政”?你们怎么就同意“被干涉”了?
如果今天中国出现了类似于你们当年的组织,你们是把它定性为“反动组织”、“反革
命组织”、“汉奸”、“卖国贼”,还是“煽动颠覆国家...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19
商君法圣:毛泽东是兴法批儒的代表人物! 作者:[商君法圣] 来源:[乌有之乡]
浏览:[372] 2010-12-09
写在前面
在当代中国,某些文化复古主义者正摆出一副“回归传统”“热爱传统”的“慈爱”面
目,准备以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文化的唯一代表事物,正准备将一个人尊崇孔子与否,作
为评判他是否尊崇和支持中华文化的唯一判断标准,按照这一标准,否定孔子和儒家,
就成为了彻底否定中华文化的所谓不可辨驳的“罪证”,否定儒家就成了彻底抛弃中华
文化不再成中国人了!然而儒家文化并不能够代替整个中华文化,整个中华文化也绝对
不仅仅是儒家文化!与儒家观点相异的先秦诸子百家,哪一家不是中华文化?法家思想
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吗?毛泽东没有继承法家,没有赞美法家文明吗?既然毛
泽东继承了法家,又怎么能够被指责成是“发动文化大革命意图彻底否定和灭绝中华文
化”呢?毛泽东继承了法家文明,又怎么不能够说成是继承了中华文化呢?法家与儒家
在中国古代社会的思想斗争上的你死我活的斗... 阅读全帖
f*******5
发帖数: 1815
20
台湾解严前后的文化记忆
民间思想解放和思乡的浪潮,不停地拍打着蒋经国垂暮之年的海岸,他终于在蒋家执政
的最后时刻做出了历史性的抉择,打开了民主改革之门。1987年7月15日台湾解除了长
达38年的戒严;11月2日开放了返乡探亲。而次年1月1日开放报禁和党禁,离他辞世只
有12天。
1949年,中国“忽值山河改”之际,刘季伦的外祖父“根株浮沧海”,在台湾找到了一
个报社的编辑工作。于是托人返乡,将两个女儿陆白烈与陆和珍,接往台湾读书。但不
久老先生即因政治原因被捕。十来岁的陆白烈只好休学,在台北街头摆了个小吃摊,赚
取一点薄利,为父亲送牢饭。当时台湾文网越密,收藏中国左翼文学的书籍,有可能惹
祸。所以陆白烈把家中从大陆带来的30年代文学书籍偷偷烧掉了。但实在舍不得,还是
藏起了两本书。
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期,她的孩子刘季伦,已经十来岁了,才在家中的密柜里,发现了
两本书《月芽儿》与《骆驼祥子》,他好奇地取出其中一本《骆驼祥子》读起来。作者
是1949年12月从美国回到中国大陆的作家老舍,这两本书都是他在1935年和1936年完成
的,换言之,这两本书都是他在 1949年以前完成的。
...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2526
2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老舍——士可杀又可辱
老舍,郭老,巴金 文人在新中国的三种选择. 巴金的做法比较好
c***h
发帖数: 1862
2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多少人死于共产主义革命?
多少人死于共产主义革命?
杜好书
从1917年俄国共产党的政变到1989年苏联的崩溃,共产主义革命害死的人有多少呢?
是Stephane Courtois 等学者用法文写的一本850页的书。据此《共产主义黑皮书》说
,共产主义革命的死难者,在20世纪总计是近一亿人。分别如下:
苏联 2 千万死亡
中国 6千5百万
越南 1百万
北朝鲜 2 百万
柬埔寨 2 百万
东欧 1 百万
拉丁美洲 15 万
非洲 1.7 百万
阿富汗 1.5 百万
没有掌权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约 1万
上面的数字,主要是共产党为了巩固政权而死的人数,共产党为了夺取国家政权而死的
人数少得多。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没有掌权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只害死了一万人,取
得了政权的共产党国家害死的人要多近万倍。本文要讲讲这是为什么?
先看历史和人文的背景。共产主义杀人很多的地方,俄国,中国和柬埔寨都有长期的残
酷的杀人历史,在高尔基时代的俄国,有在女人奶子上打个洞,穿绳子过后把人吊起来
的事,据高尔基说,十月革命后也照样有。中国在清朝末还有死刑要割几百刀。这造成
了一个集体的心思,人命跟本不算什么。共产党利用这种残酷的仇...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23
季羡林六四事件投案自首始末 称“不想活了”(图)
文章来源: 史海钩沉 于 2014-05-08 20:30:09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
不代表本网立场!
打印本新闻 (被阅读 13677 次)
2
更多新闻请进入文学城“六四事件”专题页面
1989年六四事件期间,78岁的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两度前往天安门探望绝食学子。季羡
林门生、作家张曼菱在《季羡林——追念与思考》一文中披露,季羡林坐在三轮车上,
高扬“一级教授季羡林”白幅,学生蹬车前行。另外,他还与荣毅仁联手为广场学子滋
补身体。当局开枪镇压后,季羡林不改其道。任何会议不发言,一发言就是:“别问我
,问我就是爱国民主运动。”某日,季只身坐上出租车到海淀公安局去投案自首。他说
,“我是北大教授季羡林,我两到天安门。广场上的学生是受我指使。把我和他们关到
一起吧,我已经七十多岁,也不想活了。”公安局不知就里,打电话到北大。北大去人
把他硬接了回来。
晚年季羡林在寓所留影
每一位逝者的位置,由岁月和人格构成。
人走了,历史的本质会渐显露出,世态炎凉左右不了。
季羡林是值得追思的。
像《浮生六记》
2007年7月,秋凉初透...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33562
24
2014年12月04日
【编者按:众所周知,党史编撰对共产党而言,从来不是简单的学术问题,而是政治问
题。也因此,对党史的编撰总是在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重写”。作为党内第一代“笔
杆子”,胡乔木和胡绳可谓为今天的党史叙述奠定了基本范式,金冲及、逄先知是之后
的主要负责人。那么,金冲及如何看待“二胡”的党史编撰呢?作为体制内的党史研究
和编撰权威,又如何看待高华、杨奎松等人的“体制外党史研究”?经历了民国、新中
国的前三十年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又如何看待时下流行的“民国粉”呢?请看澎湃
新闻的访谈。】

金冲及,原中国史学会会长、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常务副主任、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
。主要著作有《辛亥革命史稿》、《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主编有《毛泽东传》、《
刘少奇传》、《周恩来传》、《朱德传》、《陈云传》、《邓小平传略》等。(照片来
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1992年中央党史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胡乔木(右)与逄先知(中)、金冲及(左),摄
于胡乔木寓所。
谈《一本书的历史》:不是“著”也不是“编”
澎湃新闻:您整理出版这些讲话记录的缘起是什么?
金冲及:我已经84岁了,说实在话,到这...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25
季羡林六四事件投案自首始末 称“不想活了”
文章来源:史海钩沉/2014.5.8.
1989年六四事件期间,78岁的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两度前往天安门探望绝食学子。季羡
林门生、作家张曼菱在《季羡林──追念与思考》一文中披露:季羡林坐在三轮车上,
高扬“一级教授季羡林”白幅,学生蹬车前行。另外,他还与荣毅仁联手为广场学子滋
补身体。当局开枪镇压后,季羡林不改其道。任何会议不发言,一发言就是:“别问我
,问我就是爱国民主运动。”某日,季只身坐上出租车到海淀公安局去投案自首。他说
,“我是北大教授季羡林,我两到天安门。广场上的学生是受我指使。把我和他们关到
一起吧,我已经七十多岁,也不想活了。”公安局不知就里,打电话到北大。北大去人
把他硬接了回来。
每一位逝者的位置,由岁月和人格构成。人走了,历史的本质会渐显露出,世态炎凉左
右不了。季羡林是值得追思的。
像《浮生六记》
2007年7月,秋凉初透。我到301医院病房探望季羡林。他毫无龙钟之态,白衣凝神,端
坐案前。
送上一套我编撰的《西南联大人物访谈录》,他讲了几句,说:“这事很有意义”。静
默片刻,我俩有一段对话:
季:“你有没有写《北大... 阅读全帖
w**********5
发帖数: 1741
26
历史想起就是一段(二)
沈听雪

101、文革中的哈尔滨出了一份叫《向北方》的油印小报,其中在毛主席语录“领导我
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下面加
了一句“这是颠扑不灭的真理,任何人不许篡改和代替”。结果被当权者认为“篡改毛
主席语录”“打着红旗反红旗,恶毒攻击伟大领袖毛主席”,所谓《向北方》就是“向
往北方的苏修”。于是小报的两名作者哈尔滨青年工人巫炳源、王永增被定为"6811现
行反革命集团主犯"。1968年4月5日,他们在公判大会上被宣判“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当巫炳源听到死刑判决时,仰天长叹,大喊一声:"这个世道太黑暗了!"此后直到
被架入刑场枪毙,巫炳源至死没有睁眼。
102、1948年苏联和南斯拉夫决裂时,由于历史的原因,南斯拉夫政府和军队中有相当
数量的人选择了支持苏联,拥护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开除南共的决议。如在二战中功
绩卓著的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约瓦诺维奇上将就试图投奔苏联,结果在偷越边
境到罗马尼亚时被南斯拉夫边防军打死。以铁托为首的南共集团不得不在国内进行了清
洗,据统计当时有1.6万多名支持情报局的南斯...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7
2006年春我在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客座,工作之余,都要去“中国研究服务中心”查找
资料,恰逢徐庆全也在那儿访问,为他的有关丁玲的新书做资料补充和修改的工作,我
们经常在一起谈论丁玲,谈论围绕丁玲的风风雨雨。不久我就读到庆全的书稿《革命吞
噬它的儿子—丁玲、陈企霞“反党集团”案纪实》,立时发现这是一本非常有创意,有
深度,以新的视角考察“丁陈公案”的学术著作。下半年,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正式决
定出版此书,庆全嘱我为他的新书作序,我虽应之,却也惶然,实在是因为丁玲的人生
经历太复杂,围绕丁玲的一切也太复杂,不由得勾起我对自己“认识”丁玲的历史的回
顾。
丁玲的一生凸显了20世纪中国左翼知识分子历史的基本命题
我知道丁玲的名字还是在文革前,一次偶然的机会,从一本旧杂志上读到姚文元一篇批
判 “大右派”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的长文,几十年过去了,那篇文章给我留下
的印象只有两点:丁玲有一个“反动思想”,叫做“一本书主义”;另一点则是,丁玲
是从一个“灵魂腐朽的极端个人主义者”,最后“堕落为反党大右派”,自那以后,丁
玲的名字就印在了我的脑海。不久文革爆发,在那混乱和知识贫瘠的年代,我通过各种...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透过胡风看历史
作者:
蒋祖权
批判胡风的漫画
胡风评述开国大典:时间开始了!——这句话堪称经典。
胡风原名张光人(1902—1985)现代文艺理论家,诗人,文学翻译家。1929年,胡风去
日本留学,后来因为组织抗日团体被驱逐出境,回国后与鲁迅交往密切。抗日战争爆发
后,胡风主编《七月》。1949年后,胡风任《人民文学》编委。
1954年,胡风写了《关于几年来文艺实践情况的报告》,在文艺理论上表达了他的观点
,对改进文艺工作提出了他的看法,然而胡风却因此被捕入狱失去了自由,并被打成了
反革命集团,涉案人员达2100多人。
1955年5月25日,中国文联和中国作家协会召开会议,将胡风从中国作家协会中开除。
中国文联主席郭沫若主持会议,他说:“胡风集团已不仅是我们思想上的敌人,而且是
我们政治上的敌人。”中国作家协会秘书长陈伯尘报告了胡风的罪行,要求把胡风从革
命阵营里清除出去。
在会议上发言的有:叶圣陶,梅兰芳,欧阳予倩(中国现代话剧创始人之一),曹禺,
艾青,夏衍,田汉,李伯钊(文联副主席),李希凡,陈沂,吴组缃,冯雪峰,陈荒煤
,吴伯萧,方纪,冯至,吴雪(《白毛女》导演),阳瀚笙,洪深,陈其通等。
...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939
2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孔庆东:你属于哪匹马?
你属于哪匹马?
11月2号。早晨去“坐视天下”,天刚蒙蒙亮。女主持石菲牙疼,我教给她深呼吸法,
并在她说话时给她发功,颇有催眠作用。做完节目归途中,感叹“沽名誉”和“西边雨
”的矛盾,读了点“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之类的艳诗,弄得自己很牙疼。
下午到中文系,向陈跃红副主任请示鲁迅论坛有关事宜。收到蔡小容的新书《小麦的穗
》,南方日报出版社2010年10月版,绝对的养心养肝的好散文。昨天小容就问我收到书
没,我说刚从湖南回来,尚未去北大呢。小容说:“你总是到处乱跑。”我说:“好像
《荷花淀》里的词儿呀。”小容说:“嗯,我不拖你后腿,就是拉下了一件衣服。”我
说:“俺妹子真聪明。”另一个妹子发来短信:“碧绿的蒜泥烩参菜,绛红的卤猪肝,
黏白的萝卜排骨汤,大和尚可喜欢?”和尚连忙说善哉善哉,和尚喜欢哉!上苍保佑和
尚赶快吃到吧。妹子说:“一定要钟国政,上苍方佑你!”
晚上讲“金庸小说中的武功”。课前两位江湖朋友来打个招呼,就去从事革命活动了。
10月29日12:40乘坐CZ3146航班赴长沙再到平江,参加平江不肖生120周年诞辰国际学
术研讨会。我在大会上第一个发言《全面开展对平江不肖生的...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30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2/201104/225711.html
作者:断剑江湖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 点击数:11474 更新时间:2011-4-7
2011年4月6日,新华网新华新闻新华时政转载了《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报道:《英雄儿
女王成原型因被俘埋名数十年》。
报道称:抗美援朝战争中最为著名的英雄形象王成,其最初的原型便是在朝鲜战场第一
个喊出“向我开炮”的步话机员蒋庆泉。
蒋庆泉真的是电影《英雄儿女》里英雄王成的原型吗?
一、蒋庆泉不是王成的原型。
看过电影《英雄儿女》的人,都难忘英雄王成英勇牺牲的一幕。
步话机员王成在无名高地上,用步话机调动我军的炮火,打垮了敌人一次次的疯狂进攻
。战斗快结束时,他说了两句话,令人印象深刻、深受感动:一句是“为了胜利,向我
开炮!”另一句是“亲爱的首长、同志们、王政委,胜利永远属于我们!”然后他抛下
步话机,手握爆破筒,拉开导火索,跳入敌阵,和敌人同归于尽了。
蒋庆泉呢?据报道称:他是辽宁省锦州市大岭村人。1948年春参加国民党军,1949年渡
江战役后,参加解放军。1952年入朝。
195... 阅读全帖
l******a
发帖数: 16364
3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血统论的始作俑者谭力夫
血统论"
在文革"红色恐怖"风潮中,最能触动人们灵魂,尤其是给那一代出身有"问题"的青少年
心灵留下烙痕与恐惧的理论,恐怕就是"血统论"的影响了。它像一架无情的阶级斗争的
分拣机器,在每一个人的脸盘上刺上了阶级身份的印记。近读莫励锋先生的回忆随笔《
浮生琐忆》,被作者面对"文革"中所遭受"血统论"的苦难时的那份淡然而深深感动,读
到动情处,不禁浮想联翩,由此而想起了"文革"中人间屠戮的最悲惨场景。
1966年7月29日,北航附中的一些干部子女打出了一副对联,上联是"老子英雄儿好汉"
;下联是"老子反动儿混蛋",横批是"基本如此",并在北大、清华、人大等高校广为传
播,引起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大辩论。虽然陈伯达与江青也主张把对联改成"父母革命儿
接班"和"父母反动儿背叛",但是,随着"革命"高潮的到来,封建的"血统论"仍然是占
据了革命理论的中心位置,一时间,"鬼见愁"战斗队鹊起,诸如"龙生龙,凤生凤,老
鼠的儿子会打洞"的标语漫天飞舞,而毛泽东"八·一八"接见红卫兵则更助长?quot;血
统论"风潮的蔓延,同时也给以"血统论"登台和起家的红卫兵第一司令部司令谭力夫一
个表演的舞台,他在毛泽...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32
英雄王成的原型是于树昌加杨根思,不是蒋庆泉 打印 订阅 刷新 云点太清 金牌会
员 发表于:2011-04-07 12:20 只看该作者
发帖 1430 精华:10 注册时间:2007-12-24 发短消息 大 中 小
1楼
该帖被浏览 5,734 次,回复 0 次 作者:断剑江湖
“王成”作为一个艺术形象,第一次出现是在巴金的作品《团圆》中。
1952年冬天,以巴金为组长的全国文联组织的赴朝创作人员深入军中,了解志愿军的战
斗和生活。回国后,他写出了中篇小说《团圆》,并发表在1961年8月号的《上海文学
》上,其中第一次出现“王成”这个人物。
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夏衍读了《团圆》后,让长春电影制片厂将它改编成电影。这年夏
天,导演武兆堤和编导毛烽奉命开始了将小说《团圆》改编成电影剧本的工作。
在《团圆》这部小说里,主要就是写父女团圆的故事,有关王成牺牲的描述却简单得只
有一句话:“只是王成没能回来,他勇敢地在山头牺牲了。”因此,编导毛烽开始创作
“王成”的形象。
在构想王成牺牲的细微情节时,武兆堤和毛烽就想到了很多抗美援朝英雄,最后决定... 阅读全帖
t*******y
发帖数: 21396
33
看着像这个,反正现在是谁已经不重要了,现在已经是春绿代名词了:
http://baike.baidu.com/view/221029.htm#2
四川大学中文系1977届本科毕业,1982年3月留校任教,1994年破格晋升教授。长
期从事写作教研与当现代文学研究评论,并业余从事文学创作。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四川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青年作家代表大会第四届(1993)当选代表,中国作家
第五、第六届代表大会当选代表,多届巴金文学院创作员。曾获中国作协“庄重文文学
奖”,《散文》月刊与《小说界》评奖一等奖,并多次获“四川文学奖”、“金芙蓉文
学奖”、“王森杯”、“诺迪康杯”等省内外多项文学奖项。四川大学中文系1977届本
科毕业,1982年3月留校任教,1994年破格晋升教授。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长期
从事写作教研与当现代文学研究评论,并业余从事文学创作。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
川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青年作家代表大会第四届(1993)当选代表,中国作家第
五、第六届代表大会当选代表,多届巴金文学院创作员。
t*******y
发帖数: 21396
34
你大概没用过蓝墨水、蓝黑墨水和黑墨水吧
http://www.nlc.gov.cn/old/service/exhibit/bajin/html/19.htm
最少的“干扰”
巴金著
圆珠笔手书原稿 7页
巴金1990年捐赠。收入《随想录》第九十一。
b*********r
发帖数: 501
35
昨天看了韩寒陈丹青的对话视频,大体的感觉是两个装13的人互捧臭脚。
两人在访谈中狠批语文教育,更对语文书收录的作家老舍茅盾冰心巴金等嗤之以鼻。说
这些所谓的大师文笔臭得读不下去。之后两人又提到了一些现代作家,韩寒说人家的书
他只看了一页就看不下去了。可笑的是陈丹青在不停的赞成韩寒之余还提到他小时候看
过巴金,现在都已不记得了(都不记得了还好意思批人文笔臭阿)。
两人毫不深入地痛贬了一堆大师,一大堆读不下去的作家,韩寒只提到鲁迅,梁实秋,苏轼
等他可以接受的作家。当然,一如既往地,他没有具体谈这些人的作品为什么好,只是
点到即止。
看完视频,韩寒给我的感觉更可疑了。骂大师谁不会,只要你骂得有见地,大家都服。
看都没看下去就轻率的发言只会引人反感。一味的只用干巴的好与不好来评价文笔,即
使不认同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韩寒的词汇也太乏味,不像个文人。
再说说自证。为啥大家会质疑韩寒?
1.作品描写的环境与心态和韩寒创作年龄不符。
2.韩寒没有真才实学,写不出小说,杂文。
第一点很难自证,像韩寒自己说的,拿出什么都不顶用。不过也用不着自证,我的小说
我做主嘛,我爱咋写咋写。在虚幻的世界里方舟子又... 阅读全帖
S*********g
发帖数: 24893
3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方舟子的证据没有一条致命
我举四个疑点作为例子:
1.韩寒在三重门里引用红楼。后来又自称没读过红楼梦,人物名字都不知道。
2.韩寒不知道三重门的含义。也不知道自己作品中大量引用的出处和含义。
3.韩寒《求医》一文描述70年代医院
4.韩寒说老舍文笔差,后来又说把老舍和巴金搞混了,再后来承认既没读过老舍也没读
过巴金。
这四个疑点算是基本独立的吗?
t*******y
发帖数: 21396
3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小论韩寒及文字洁癖。ZZ
有问题啊,人家博物馆说了圆珠笔手写原稿,你说看不出来。
博物馆收藏的手稿你都看不出来是圆珠笔还是蓝墨水,你还睁着这双眼睛去瞎鉴定别的,你不惹人笑话么?
巴金著
圆珠笔手书原稿 7页
巴金1990年捐赠。收入《随想录》第九十一。
B****s
发帖数: 5731
3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韩寒这个太牛了
他当时不光是说老舍文笔差,他是说老舍,冰心,茅盾都差,后来更正说搞混了老舍和
巴金,老舍文笔还不错,是巴金文笔差。敢在电视节目里说茅盾和冰心文笔差,还是需
要些见识和勇气的。
d*********2
发帖数: 48111
3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韩寒这个太牛了
说冰心, 矛盾, 巴金的文笔差, 确实还有的说道的。
说鲁迅的文笔差也行。
说老舍的文笔差......
也罢, 他后续继续深入阐发好了, 大家都坐等高论。
结果等出来一句“我把巴金和老舍弄混了, 老舍的文笔还是不错了。 不过他们的著
作我都没看过”。
真以为全民智商都韩粉化了?
n*******w
发帖数: 6708
40
张梦实是伪满洲国总理张景惠的儿子。1940年,张景惠把张梦实送到日本留学。张梦实
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时,接触并喜欢上了马列著作,不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
织“东北留日青年救亡会”。1943年,张梦实回国后被分配在长春情报小组,任务是获
取日军严格保密的战略情报。
凤凰卫视8月9日《冷暖人生》,以下为文字实录:
解说:从豪门逆子,到地下组织的潜伏者,从流亡的战犯,到身着制服的看守,四十年
风云变幻的历史,两代人情仇与聚散的传奇,陈晓楠独家采访,伪满总理大臣之子张梦
实。
这时,如果不是屋里出现一个熟悉的面孔,我的笑话还不知道闹到什么地步,一个穿着
整齐干部服的青年,笑眯眯地站在我们面前,小张的出现,使犯人们都活跃起来,死不
了了,这个思想一在脑际出现,我的眼泪也就如同潮水一般,汹涌而至。
陈晓楠:刚才的这段文字,出自末代皇帝溥仪所著的《我的前半生》,1932年日本人在
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立溥仪为“康德皇帝”。1945年日本战败,伪满傀儡小朝廷的所
有成员,都被苏军俘虏,而到1950年8月,苏联方面把这批伪满战犯交还给了中国政府。
据说,当时溥仪非常不想回国,因为他认为自己回国之后... 阅读全帖
a**i
发帖数: 608
41
1927 鲁迅
1927年,瑞典人斯文-赫定拟提名作家鲁迅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鲁迅回信称中
国作家还没有合适的人可获奖。
1968 老舍
老舍在1968年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秘密投票结果的第一名就是老舍。但他1966年就已
经去世,而诺奖一般不颁发给已故之人。
1975 林语堂
1975年,林语堂被选为国际笔会副会长。国际笔会推荐林语堂获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但那年获奖的却是意大利诗人蒙塔莱。
1988 沈从文
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委马悦然曾表示,沈从文是1988年中最有机会获奖的候选人。但那
时,沈从文刚刚离世数月,因此与诺奖失之交臂。
2001 巴金
美国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作家提名委员会曾推选巴金角逐公元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但巴
老家人拒绝了该会的推荐。
——更多
这里边最遗憾的是 1988年 沈从文,
如果1988 沈从文获奖,那比莫言更有说服力。
w****2
发帖数: 12072
4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ao_and_Deng 俱乐部 】
发信人: wlwl12 (戒网), 信区: Mao_and_Deng
标 题: 高行健:“你爸爸养不起我儿子,我找你做老婆干嘛?”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Sep 11 11:17:21 2013, 美东)
王学昀(高行健元配夫人)
高在中学时就表现了对文学的爱好,只要尝试写一点东西,就会拿来听取我的看法,结
婚以后仍然如此。从一九五七年到一九七六年,我看到的作品有十篇,短的有两页,最
长的有十页纸,每一篇的内容情节至今还历历在目,不是丑化揭批右派分子,就是讴歌
文革,其中有一篇他特别满意,署上笔名“红飚”,寄给了江青。
自二〇〇〇年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有一种关于我们离婚原因的传闻大为流行起来
。据该传闻称,高的第一个妻子反感他一天到晚不停地写作,抱怨他直写得家徒四壁,
连孩子也养不活。传闻还说,高在文革期间继续暗中写作,而妻子威胁他要向组织告发
手稿里有见不得人的东西,高怕因文获罪,一边掉泪,一边把一整箱手稿烧个干净。关
于这件事,我在这里不妨多说几句。
首先,传闻的“作者”似乎没有在计划经济时代的中国生...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61690
43
多维新闻】中国的春节假期已经结束,对冯氏春晚的争议,才正式在主流媒体上开始。
在社交媒体上,左右两派持续对马年春晚上演“文革”样板戏之《红色娘子军》争吵之
后,官方媒体《检察日报》亦刊发署名文章,批评冯氏春晚的“文革”情结。
这篇题为《冯氏春晚的风光碉楼》文章于2月7日刊发在《检察日报》,署名清华大学法
学院副院长张建伟。文章说冯小刚推出娘子军的片刀大腿舞,与他的年龄和大院情结有
直接关系。这一代人怀旧思绪中多少有一种“文革”情愫,正好借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
代生人的青春回忆之名来自我满足一下。奇异的是,不知是否由冯小刚所带动,北京电
视台大年初一晚上播出的春节晚会也上演了一段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平心而论,
北京电视台这台晚会的不少节目比央视春晚精彩得多,但这段芭蕾舞却是追随亦步亦趋
的活注脚。辽宁电视台也不落人后,还将《沙家浜》中“智斗”一段在春节晚会中隆重
展演了一回。
文章接着援引倡建“文革博物馆”的巴金谈“样板戏”的话说,“好些年不听‘样板戏
’,我好像也忘了它们。可是春节期间意外地听见人清唱‘样板戏’,不止是一段两段
,我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我接连做了几天的噩梦,这种...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44
http://hx.cnd.org/?p=105175
宋乔
拜读了《辽宁日报》2014年11月14日刊发的一封公开信《老师,请不要这样讲中国》后
我心情沉重,感概万千。我对于当今中国媒体的自律,主动迎合权势,出卖灵魂感到震
惊。这封公开信里提到:“中国成为大学课堂负面典型的案例库,这是个别,还是普遍
?我们用新媒体手段做了调查,结果80%以上的大学生表示碰到过课堂上“爱发牢骚”
的老师,对国家和社会的“描黑”让学生们都看不过去”。我也注意到这封信是“辽宁
日报的记者奔赴东西南北中,深入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沈阳5座城市的20多所高
校,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听了近百堂专业课……整理近13万字的听课笔记”以后写出来
的。很明显,“部分高校教师,尤其是经济、法律、社会学、行政管理等与哲学文史等
社科领域的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每当结合现实问题,常常会表达出一些消极负面的情
绪,谈到好的,都是外国的,不好的,都是中国的,中国成了负面典型的案例库”。是
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这么多高校教师在课堂上“随意抹黑中
国”呢?这封信的作者认为这是因为老师们不够“心态光明”。这封信还呼... 阅读全帖
v**o
发帖数: 4956
45
巴金倡议建文革博物馆,种种原因没有建
现在中国民间对改革开放怨气冲天,借毛神打压现有体制和政策,而对当年文革的祸害
有意视而不见,现在再想建文革博物馆也建不成了,时机已经错过了
等内乱再起之时想想巴金的话,为时已晚
w*******e
发帖数: 15912
46
http://www.cqn.com.cn/news/whpd/zjsh/qt/612549.html
老舍之死谜团重重:一场历史的“罗生门”
凤凰网 2012-08-21 09:36:18
傅光明 文学博士,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员、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中
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常务副主编、中国老舍研究会副会长。著有《书信世界里的赵清
阁与老舍》《老舍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命运》等。译有《古韵》《现代中国与西方》等。
昔日的太平湖真的带着老舍之死的记忆永远消失了吗?
老舍代表作《四世同堂》
老舍(1899.2.3—1966.8.24)
老舍(1939年)
演讲人:傅光明 地点:青岛大学浮山讲坛
引言
又临近了8月24日——老舍的忌日。这个对普通人来说可能异常普通的日子,对我
却早具有了一种浓郁的历史的“罗生门”意味。它时而明晰,时而模糊。有时,我觉得
离它越来越近,但瞬间又仿佛觉得它渐行渐远了。我多么希望能成为一个幸运者,可以
捕捉到历史的影子。
历史是我正努力从中醒来的一场噩梦
我是1993年开始从追踪采访调查老舍之死,切入来研究老...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4044
4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鲁迅那代文人捡了个大便宜
巴金写啥了呀?读了几段巴金的随想录,文笔之差,惨不忍睹呀
r*****1
发帖数: 3465
4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真正的庞氏骗局
我觉得鲁迅比刘晓波差多了,刘晓波的“三百年殖民地”比鲁迅的“少读或不读中国书
,多读外国书”,更加有震撼力。
至于矛盾巴金郭沫若之流就算了吧,也就矛盾的《蚀》(《幻灭》、《动摇》可以读读
,巴金那些东西,现在给你读能读下去吗?
从文学上讲,余华,贾平凹,苏童,甚至王小波的文字更加出色,莫言也不错。
音乐就没法比了,民国都拿不出个像样的交响乐。
民国比较牛逼的,就是当时人的字写得确实比刘晓波,吾尔开希们的字要好看的多
S******8
发帖数: 24594
49
泰国参照中国参与建设的印尼雅万高铁项目,要求2%的优惠利率但不愿意出让沿线开
发权。明年大选来临,民选政府是否会继续推进这一项目是未知数
魔鬼在细节中。经历了一年多的谈判,中国与泰国的铁路合作项目在细节上仍未达成一
致。出于对贷款利率、成本等因素的考虑,泰国近日宣布将自己负担资金,不再寻求中
国的资金支持,原定的路线也随之缩短。
修改后的路线将只包括从泰国首都曼谷至东北部城市呵叻一段。这段铁路全长250公里
,还不到此前规划路线的三分之一,终点呵叻距离泰国与老挝的边境仍有大约400公里
。按照此前的方案,这条铁路将一路延伸至泰国与老挝的边境廊开,与正在建设中的中
老铁路相连后,经老挝磨丁和中国磨憨可以抵达昆明。
2015年底,两国代表曾在泰国中部大城府举行了中泰铁路合作项目启动仪式。但时隔三
个月后,这一项目又再生变数。
泰国驻华大使醍乐·倪勇对《财经》记者表示,中泰铁路合作仍有细节待敲定。他说,
如果中方能提供好的出价,泰方仍会考虑使用中方的资金。
“原则未变,我们还要推动这个铁路项目。”醍乐·倪勇说。两国政府也达成共识,即
这一项目将在泰国本届政府内动工。
谈判胶着点
据知情人士向... 阅读全帖
r*****2
发帖数: 2682
5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合肥四姊妹真能活
合肥四姐妹家的“小五哥”张寰和先生去世,享年96岁
九如巷的“小五哥”张寰和先生于2014年11月21日下午17时在苏州去世,享年96岁。张
先生为合肥张家第五子,四姐妹和四个哥哥皆疼爱小五弟,弟弟宁和更是与五哥感情深
厚。沈从文先生曾在《月下小景》中称他为“小五哥”。后为苏州乐益女中校长,继承
父亲遗愿办教育,桃李满天下,教育中注重美育和实践课,深受学生们爱戴。健在的校
友原贵州话剧团长沈敏说,那时候常常在张家排戏,张校长写剧本,张的爱人周老师管
做饭给我们吃。张寰和先生接待的最后的客人为文学家郁文哉之女郁蓓女士。郁文哉先
生早期在乐益教学。
张寰和先生毕业于西南联大,交往颇广,与巴金、钱锺书、叶圣陶、刘文典、朱自清、
陈之迈等人多有交集,并因爱好摄影,为很多人拍摄了珍贵照片,后捐赠给政府机构。
抗战期间,张先生追随沈从文南下,与之交往颇深,并得文风影响,促进写作,曾在《
中央日报》、《民国日报》刊发过散文,并创作过歌曲《江南梦》等一批歌曲。
张先生一生低调,成为唯一留在苏州九如巷的孩子,被称为“最后的守井人”,晚年还
注重收集档案资料,提供给档案和史志部门。并与健在的周有光先生、张...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