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发帖数: 2792 | 1 这个话题不轻松,我水平又有限,胡乱写点抄点东西就权当是抛砖引玉好了。
先从尚书中书门下三省说起:
尚书最初是"六尚"之一,和尚衣、尚食都属于帝王身边的勤杂人员,管文书自然就
是秘书,从武帝起逐渐受到重视,东汉设尚书台分夺三公之权,但编制还属于少府,魏
晋始称省。
至于门下,指黄门之下,显然是宫内的,门下之官包括散骑,侍中等等,汉朝带“
中”字的职务,往往和宫内有关。东汉侍中寺管理殿内门下之事,三国时沿袭,侍中统
领近侍诸官,读过出师表的不会陌生“侍中侍郎……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必能…”,可见这个位置当时是权要之职。至晋又有门下三省,侍中是门下的长官,有
谋议谏诤之任,又有平尚书事之权,尤其在东晋,衰微的皇权需要一个制衡外臣、裁抑
尚书省权力的助力,皇帝更是颇为倚重侍中,甚至想出了中书起草诏令一定要得到侍中
的审核的法子,这在南朝成为制度,后来也为北朝效仿。
中书也是皇帝近旁的人员演变而来,最初的时候,如果是阉人则称中书(实际是中
尚书的简称),非阉人称尚书。当尚书省权柄益重时,皇帝又提高中书的地位来分尚书
的权,因为权重,早早就有凤凰池... 阅读全帖 |
|
a*******t 发帖数: 10093 | 2 就伦理学来说
现代伦理学的实践效果,无疑是彻头彻尾的失败
现代伦理学风行的地方,晚婚、晚育、不婚、不育、乱交、滥交、大麻滥用。。。。。
无不风行
造成的结果就一个,社会成员纵情声乐,不愿生娃、养娃的付出和辛苦
搞的很多社会,靠自己的现有社会成员,连社会的维持和沿袭都成问题了
所以,没有什么现代伦理学,现代伦理学就是让大家没有“伦理”
既然人都是“恶”的,那我恢复本性的“恶”,不就是“人权”、“自由”、“理所应
当”的了么?“你又比我高尚多少,也配来说教?”
这样就导致了一个吊诡的结果,法律是最低限度的强制“公共道德”
道德标准越来越低,法律门槛随之而降。。。。。。
慢慢的,一个社会,也就没有法律,没有道德了
不知道那时的社会,是不是就是共产共妻的共产主义社会 |
|
T*****y 发帖数: 18592 | 3 肯定不对。商人天天东征西讨,不是常备军?
周人今天打密须氏,后天打崇侯虎
不是常备军?即使都不是,成周八师,殷六师什么的,不是常备军?
这十四个师里面
连师长和政委都是世代沿袭的了,还能不是常备军吗?
春秋各国,天天车震,或者说车战
能不是常备军?
不要太小瞧古代了
俺倒觉得,中国军队质量下降,
演变成乌合之众打群架,是后来的事儿 |
|
T*****y 发帖数: 18592 | 4 据说是祭祀用的重要食品都不搁盐?
以便沿袭先民传统?
说明先民吃饭都不搁盐,特健康?
是不是黄帝打败了蚩尤就抢占了盐池
自此中华民族就开始高血压的历史了?
就不再是白毛女了?
原本金发碧眼的中国人就转变为黑发黑眼黄皮肤了?
谁给说说? |
|
a*********3 发帖数: 660 | 5 高高的宫墙,幽深而昏暗,给人以神秘莫测之感,将那些涉世未深的女子深深锁住,好
像是再也没有自由了。可是,终清一世,在这座神秘的紫禁城内,究竟发生过多少故事
呢?那些宫中后妃都安分于现状吗?她们有试图展示一下自己人生价值的欲望吗?
1、后妃不得干政。
①清代后妃干政的苗头,当属努尔哈赤的大妃。大妃为努尔哈赤生育3个皇子:阿济格
、多尔衮和多铎。天命十一年努尔哈赤死时,皇太极担心如果三兄弟各分整旗,做为三
旗之贝勒,势力一定十分强大,再加上年轻母亲的支持,会对皇权发生威胁。于是,他
以皇帝遗诏的名义,强迫大妃殉葬努尔哈赤。其实,为皇帝殉葬的先例在清廷中是有的。
努尔哈赤皇后叶赫那拉氏在万历三十一年九月二十七日病逝后,努尔哈赤哀怜她生有皇
太极,又只有29岁,曾为她生殉4名婢女,之前的皇家殉葬仅有这个记载。而作为努尔
哈赤后宫大妃,按理说是不应殉葬的,原因有三:
一是身份高,为后宫之主。
二是有生育,且为3个皇子。
三是所生子年幼,需要照料。
尤其是她本人不愿殉葬。当她听到这个信息时,感到莫名的恐怕和绝望,支吾不从,可
是,担心她日后干政的皇太极给她施加压力,她才哭着穿上盛装,戴上金玉珠翠,... 阅读全帖 |
|
a*********3 发帖数: 660 | 6 按通常的想法,皇帝尸体入棺时,一定做了防腐处理,使尸体永不朽烂。因为民间屡有
出土的先例。从马王堆汉墓辛追女尸的出土,到2001年安徽砀山神秘香尸的出土,都给
人留下了这个印象:皇帝一定会对尸体作防腐处理。
可是,这两具不朽的女尸都不是皇家成员。
1、后妃在大殓时作防腐处理吗?
从现有资料看,答案应该是否定的。无论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白事档还是从清宫廷
典籍《钦定大清会典》中的“大丧”部分中,都未曾发现过对尸身防腐的只言片语。可
见,清宫廷在处理死者尸身时是不考虑防腐问题的。这主要源于以下几点缘由:
一是受早期火化习俗的影响。
满洲的火化沿袭金代女真,而女真的火化,则主要是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性决定的,居无
定所。试想巨大死去,晚辈若总拖着先人的棺具走来走去,总不是办法,而将其焚化,
所谓“遇父母之表,弃之不忍,携之不能,故用火化。”灵魂升入天空,就可以随处祭
奠亡灵,何乐而不为呢?
清初,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都是火化的皇帝。努尔哈赤火化后,其尸骨贮于瓷坛之中,皇
太极的尸体则于顺治元年八月初九日,以国礼焚化大行皇帝梓宫。直到入关后,顺治皇
帝及其妃嫔死后,仍按例实行火化,火化地点为景山,典... 阅读全帖 |
|
m*****g 发帖数: 12253 | 7 (一)本书的成书年代
《四时纂要》 的作者是韩鄂 ,一题作韩谔。韩鄂的事迹不详,仅在《新唐书》卷73《
宰相世系表》列有这个名字,是唐玄宗 时宰相韩休之兄偲的玄孙,没有记载任何事迹
。《宰相世系表》上还有一个韩锷,是韩休之弟的玄孙,也没有记载任何事迹。韩休死
于公元739年,下距唐亡167年,据此有学者推算,韩鄂,或韩锷可以是唐时人,也可以
是唐末至五代初人[1]。有学者根据本书作者的自序中有批评韦氏《保生月录》的话,
提出他著此书时,必在韦氏之后,时代大约是唐代末年,可能已入五代。[2]日本学者
对于《四时纂要》也做过许多的研究,也大都认为本书是唐朝的作品。因此,现在学术
界一般都采用“唐末五代说”[3]。但这种说法除了以上的几条证据之外,并没有提出
更进一步的证据,特别是古来同名同姓的人很多,本书的作者韩鄂究竟是否是开元宰相
韩休的裔孙还是缺乏可靠的证据[4]。日本学者守屋美都雄考证认为,他们系同名异人
。因此,不能根据韩休的卒年来推测本书的成书年代。另外,唐末五代也是一个较长的
历史时期,即便从唐朝灭亡的那一年(907)开始计算,到五代灭亡的那一年(960)也
有半个多世纪。因此... 阅读全帖 |
|
r****p 发帖数: 1854 | 8 自己发现了一个纰漏:称岳父为泰山,好像是唐朝以后才有的.
from百度:
据《酉阳杂俎》载,唐玄宗来到泰山封禅时,当时张说被任命为封禅使,前来做些准备
工作,以迎圣上驾到。泰山封禅,是在山顶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山下辟场以祀
地,报地之绩。张说奉旨前往,而他自己却另有打算,认为封禅动用黄金万两,无据无
数,吃喝玩乐,大有油水可捞,再说事后还可以因功受赏,便乘机把女婿郑镒也拉上一
齐赴岱。
唐明皇到泰山封禅,举行了轰轰烈烈的封禅仪式。事后,按惯例,除太尉、司徒、司空
三公以外,凡随行官员都晋升一级,并大赦天下,以示皇恩。郑镒本是九品小吏,由于
他老丈人的作用,连升四级,骤迁五品,赐给大红官服,趾高气扬,威威武武,好不显
赫。其他人早就看在眼里,气在心上,宫廷上下议论纷纷。这事传到唐明皇的耳朵里,
皇帝马上召张说进殿,问他是怎么回事,张说默不作语。这时,有个叫黄幡卓的人在旁
边一语双关地为他开脱说:“此乃泰山之力也。”
此事在宫廷内外传为笑话。以后,人们便把祭坛旁边的那个高耸入云的石峰取名叫“丈
人峰”,因为泰山又称“东岳”,所以,自唐代开始,"泰山"、"岳父"便成了妻父的专
称,“丈... 阅读全帖 |
|
l*****f 发帖数: 13466 | 9 这个左右变化真是蛮好玩的,特别是秦汉到魏晋的变迁问题,于是去翻了几页杜佑的通
典,关于左右相左右丞左右仆射之类,还是云山雾罩;不过杜牧的爷爷真是太有学问了
,难怪牧之吹嘘"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
又找到这个讨论,觉的说的蛮有道理的,职官来说从秦汉尊右到魏晋以左为上是一个渐
变过程。
http://www.langya.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9331
发表于 2012-5-11 14:21:5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左小衽 于 2012-5-11 15:17 编辑
上回说的比较乱也不严谨,还被称为前辈,内心颇为不安,大家共同探讨,前辈实在不
敢当。勉为其难重新说下,以免贻笑大方。还是那句话,这个问题似乎也没有定论,众
说纷纭,查资料时看得我头也很大。总结一下,必然也是不严谨的,但是看起来似乎逻
辑不那么混乱了。欢迎拍砖指正
首先还是要说左右尊卑问题很难有统一的标准综合说明,所以分类讨论下比较合适。
1.表示事物高低优劣的抽象概念——尊右
这个与空间、位置无关,各个时期基本不变,右表示高于,左表示低于;右表示赞... 阅读全帖 |
|
a****5 发帖数: 10854 | 10 抄自wiki
・最早对五角星的使用被发现在美索不达米亚的文献资料里,距今可以追溯到大
约公元前3000年。苏美尔语中五角星是被用作“UB”的象形文字,意思是“墙角、角度
、隐蔽处、小房间、空洞、孔、陷阱”,表示一些极像pentemychos的东西(参见下面
毕达哥拉斯学说的使用)。在labat(苏美尔语象形文字字典)中它代表数字306,并且
它被表现为两角向上。在巴比伦语的文献中,五角星的边可能表示定位:前、后、左、
右和“上”。这些方向同样有一个占星学的含义,代表五个星球:木星、水星、火星、
土星和“天堂的皇后”(Ishtar)金星(代表上位)。
・五芒星是一个在基督教产生之前有关自然崇拜的符号。古人认为世界与两部分
组成——一半雄性,一半雌性。神和女神共同作用保持力量平衡,即阴阳平衡,世界就
处于和谐的状态下。不平衡时,世界就一片混乱。五芒星代表的是万物中阴性的一半—
—一位著名的宗教历史学家称之为“神圣女性”或“神圣女神”的代表。早期宗教都是
基于大自然神性的秩序之上的,女神维纳斯(Venus)和金星(Venus)]是同一的。女神
在夜空中也有一席之地... 阅读全帖 |
|
M******8 发帖数: 10589 | 11 于晓华
【题记:我正在构思一本书《中国经济危机史》。本文草稿作为该书的第一篇文章,欢
迎大家提出宝贵意见。今后会陆续登载,主要内容包括康熙时期经济萎缩,鸦片战争前
和经济,太平天国和经济危机,洋务运动和经济危机,上海橡胶泡沫和清朝灭亡,抗日
战争和民国通货膨胀等。】
关于明朝灭亡的解释很多,大多从政治,军事,瘟疫或者气候变化等角度去研究,鲜有
从经济角度去解释。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最近,重读明朝末年的经济史,认为明朝
灭亡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可以从经济的角度解释。把自己的一点体会,写成读书笔记,和
大家分享。
明朝两大经济政策的转变
明朝朱元璋开国时从经济政策面定下了两条规则:(1)使用‘大明宝钞’的纸钞,禁
止金银作为货币使用;(2)实行严格的海禁,禁止出海贸易和捕鱼,所谓「尺板不得
出海」。朱元璋实施这样的鸵鸟政策,是有其政治背景。 禁止金银作为货币,一方面
沿袭了元朝的传统,政府可以加强对民间经济的控制,另一方面白银在元朝被政府大量
掠夺,运送到中亚交易,使得白银在现实交易中,可能存量不足。实施海禁的目的是为
了打击走私和海盗。
但是,这两条不合现实的禁令,在经历一段时间后都逐步废... 阅读全帖 |
|
M******8 发帖数: 10589 | 12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3907
郝娜:从铁路统一案与东北问题看民国外交得失
外交是内政的延伸,弱国外交无不引起国内政潮,但国内政争也常常加剧外交决策政治
化,从而丧失外交途径维护国家权益的机宜。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前后围绕废除列强势
力范围以维护自身权益的铁路统一案的遭遇和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导致国民党在东北
接收问题上失败的中苏经济合作谈判是检讨民国政争对外交的影响,外交失败对政局逆
转的严重后果的两个绝好的案例。
巴黎和会与铁路统一案
南京临时政府一成立,孙中山即大力宣扬其对国际共同投资中国铁路的期望。他强调清
末国人反对借债修路是因条约不善,妨害国权。一战后,欧美国家重提中国铁路共管。
首先,中国主要铁路大都由外资或举借外债修筑而成,到1917年前后巨大的外债缺口使
得铁路的日常维护费用都难以保证,中国铁路濒临破产。其次,中国铁路管理本缺乏专
门人才,既有人员不善管理,且多方舞弊,铁路常为军队、地方军阀所把持,对内外商
贸都危害极大。最后,铁路共管也是打破英、日独霸中国路权的最好... 阅读全帖 |
|
o****y 发帖数: 26355 | 13 聂作平:秦国是怎样崛起的?──重读商鞅变法
令人非常意外的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大国崛起运动,竟然以近乎开玩笑的方式
拉开了帷幕。
时间是距今两干多年前的公元前359年,地点是当时的绝大多数人心目中,都异
常边远的秦国首都栎阳。这天,秦国政府在南门立了一根三丈长的木棍,并宣称,
如果有谁愿意把这根木棍从南门扛到北门,赏十金。栎阳虽是秦国都城,但比起今
天的镇子,其实大不了多少,南门到北门,也就两三公里吧。这么近的路,这么轻
的工作,政府竟然愿意花费十金?围观的人都以为此乃咄咄怪事,七嘴八舌地议论
纷纷,却没人接招。一会儿工夫,政府又加价了:还是这根木棍,还是从南门扛到
北门,赏五十金。好半天,终于有个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把这根并不沉重的木棍
扛到了北门。--他果然“意外”地得到了高达五十金的奖赏。
这起小概率事件的幕后推手有两个,一个是秦国最高统治者秦孝公,一个是在
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工作的商鞅。据说,商鞅之所以干出这种令时人和后人
都啧啧称奇的怪事,是他怕民众不信任政府,需要通过这种出高价干无聊事的方式
来立信,来表明政府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说到做到。所以,这... 阅读全帖 |
|
d*******s 发帖数: 695 | 14 一点关系也没有,要问跟洛阳话有什么关系,还显得有点常识。问陕西话。。。不知道
说什么好了。
夏商周是雅言,也就是古代洛阳话(夏,商建都洛阳附近,据考证周的雅言是沿袭商,
并没有改变)。
汉,西晋为“洛语”,洛语承袭先秦时代的雅言。汉朝的汉语标准语称“正音”、“雅
言”,也称“通语”。
东晋是“洛语”+中古”吴语“(金陵)而形成的金陵雅音,也叫”吴音“。
隋唐宋,是“吴音”+“洛阳雅音”,混合形成的“汉音”,也称为”秦音“。
元,“蒙古语”是官话,以大都汉语语音为标准音,称为“天下通语”。 (第一次没
有洛语!!!)
明初,因为江淮地区的“中原之音”相对纯正,以南京官话为标准语。
明永乐,大规模移民北京,当时北京一半人口(40万)是南京移民,南京官话成为当时
北京语音的基础,为“通行语”。
明末到清中,南京官话分化为北方官话和南方官话,以南方官话为标准语。
清中到民国,北方官话渐渐取代南方官话为标准音。北方官话特点是满族发音的南京官
话。(情况请想象美国人念的中文为了标准中文。。。)
民国国语,设计为南京话和北京话的结合。平翘、前后鼻、尖团区分、部分音调按照北
京话,而部分韵母、入声音调... 阅读全帖 |
|
t*n 发帖数: 14458 | 15 隋唐宋为什么会混合吴音?
一点关系也没有,要问跟洛阳话有什么关系,还显得有点常识。问陕西话。。。不知道
说什么好了。
夏商周是雅言,也就是古代洛阳话(夏,商建都洛阳附近,据考证周的雅言是沿袭商,
并没有改变)。
汉,西晋为“洛语”,洛语承袭先秦时代的雅言。汉朝的汉语标准语称“正音”、“雅
言”,也称“通语”。
东晋是“洛语”+中古”吴语“(金陵)而形成的金陵雅音,也叫”吴音“。
隋唐宋,是“吴音”+“洛阳雅音”,混合形成的“汉音”,也称为”秦音“。
元,“蒙古语”是官话,以大都汉语语音为标准音,称为“天下通语”。 (第一次没
有洛语!!!)
明初,因为江淮地区的“中原之音”相对纯正,以南京官话为标准语。
明永乐,大规模移民北京,当时北京一半人口(40万)是南京移民,南京官话成为当时
北京语音的基础,为“通行语”。
明末到清中,南京官话分化为北方官话和南方官话,以南方官话为标准语。
清中到民国,北方官话渐渐取代南方官话为标准音。北方官话特点是满族发音的南京官
话。(情况请想象美国人念的中文为了标准中文。。。)
民国国语,设计为南京话和北京话的结合。平翘、前后鼻、尖团区分、部分音调按照北... 阅读全帖 |
|
c*****1 发帖数: 3240 | 16 ☆─────────────────────────────────────☆
ericz (不认识eric zhou) 于 (Fri Dec 7 23:04:48 2012, 美东) 提到:
感觉原作者本意并不是要诋毁岳飞
反对的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种说谎和欺骗的本性。
比如民族英雄岳飞。是个天大的牛人,他为国家民族写过可歌可泣的故事
可是按中国文化表达出来的历史,经过文学作品的渲染和多年的口口相传之后
就把岳飞这个人变成洁白无瑕的了
这种看起来苍白,虚伪的洁白无瑕,彰显了炎黄子孙作为一个群体智力上的缺陷。
人非圣贤,何必把一个人描绘的那么好呢?岳飞难到就不能打过败仗? 他就不能被金
国吃掉几元大酱? 武侯可以死活出不了祁山,他岳飞为何就不能受一点挫折教育?他
为何就不能杀人500自损2000?他岳飞就不能屡败屡战?文正公可以,为何五木不可以?
他为何就不能,写奏章光说杀敌,不说自己损失,以偏概全?这不算欺君罔上谎报
军情么?
岳飞又不是神。
他明明不是神,但是中国文化里面就是总有要造神的冲动。明明是牛人,按牛人表达,
记载,肯定也是流芳千古,可惜非要按神来表达,结果弄的史料... 阅读全帖 |
|
v*****s 发帖数: 20290 | 17 这篇文章写得很不错,相当见功力,以虢国为线索,对西周和春秋早期的历史很是梳理
了一番。原文未完,链接如下
http://www.cctvdream.com.cn/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2
虢国是在西周乃至春秋早期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国家。它的兴衰直接关系到周王室
权威的兴衰。然而后人对于虢国的印象却十分模糊,主要停留在三十六计的“假道伐虢
”与成语“唇亡齿寒”之上。《左传》中仅有虢国零碎的记载,不成体系。《史记》中
给陈、杞这样的国家都留有世家,对于虢国这样对周王室来说意义非凡的重要国家却没
有专篇叙述,可见司马迁所看到的史料也是十分有限。
它的创始人名为虢仲、虢叔,是王季的儿子,周文王的弟弟,简称为二虢。相
比周公旦、召公奭、毕公高、太公望吕尚、毛伯郑这些政治明星来说,二虢却显得异常
低调,无论是传统的《尚书》、《逸周书》,还是最近清华简中关于西周的文献,都没
有记载他们是如何辅佐文王,也没有记载他们在武王伐商过程中起到怎样的作用,甚至
连名字也没有流传下来,只知道排行为仲和叔。我们按常理推测,他们应该是文王的二
弟和三... 阅读全帖 |
|
v*****s 发帖数: 20290 | 18 公元前722年,郑国发生了京城太叔段、公孙滑父子叛乱事件。虽然郑庄公早有准备,
将国内政局迅速稳定下来,但是叛军首领太叔段却逃亡至共国。由此叛乱事件演变成国
际纠纷。
此时卫庄公已经去世,其庶长子卫桓公继承君位,其异母庶弟州吁是个战争狂
人,很快就与太叔段勾结起来。太叔段让儿子公孙滑去了卫国,给卫国当带路党。卫国
本来是和晋国一同勤王的主力,结果平王东迁之后反而被压在郑国之下。如今郑国发生
内乱,自然要借机打击一下郑国的嚣张气焰。于是乎卫国组织军队夺取了郑国的廪延(
今河南省延津县北)。
郑庄公一看这还了得,这事务必要做大声势,让卫国知道朝廷中的卿士号召力
可不是盖的。郑庄公不但拉上了王室中剩余的武装力量,还刻意让虢公忌父出兵支援。
虢公忌父认为,只有讨好了郑庄公才有机会回归朝廷,于是同意让郑国暂时统领自己的
军队。郑庄公还想进一步拉上山东的鲁国和邾国前来造势。邾国答应了请求,但是鲁国
似乎对周宣王干涉鲁国内政之事心有余悸,不肯趟这浑水。只是鲁国的大臣公子豫以私
人身份带着私兵支援。
郑庄公拉上王师、虢师、邾人、鲁国公子豫的联军反攻卫国边... 阅读全帖 |
|
w*******e 发帖数: 15912 | 19 一段时间以来,关于秦始陵,网上议论纷纷。有些网民认为,秦兵马俑是世界第八大奇
迹,如果挖掘秦始皇陵地宫,肯定再次世界。有人还列举出挖掘秦始皇陵会带动旅游业
大发展等诸多的好处,至于“秦陵地宫八大待解谜团”之类的“说法”,也搅动着许多
人的好奇心。
秦兵马俑及秦始陵,在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目录,成为全
人类共同的财富。对于秦始皇陵的保护与发掘,最有发言权的当数考古专家。为此,记
者于日前赶往陕西临潼,采访了秦始陵博物院的考古专家及文物保护专家。
必须一个
秦始陵博物院副院长曹玮研究员指出,秦始皇是一代君主,彻底结束了战国群雄割据的
历史,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制的封建王朝——大秦帝国。
他开创了许多前无古人的业绩,其雄才大略的多项统一措施和制度的确立,奠定了中华
民族的文化认同和中国版图。“百代都行秦”,虽然始也备受争议,但是“功莫大过秦
皇汉武”,始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千秋伟业,还为我们留下了一座奇陵。
如果说古埃及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上王陵,那么,秦始陵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皇陵。它
的修建耗时36年之久,征集劳力70多万人,几乎相当于修建胡夫... 阅读全帖 |
|
M******8 发帖数: 10589 | 20 http://www.81890.gov.cn/laonian/Item.aspx?id=19893
作者:资中筠
改革开放之初,我首次作为访问学者访美,参加了一次中美历史学者的交流会。有一位
美国历史教授讲了一段见闻。他说:问美国学生为什么要学历史,绝大多数的回答就是
感兴趣。他问过台湾的学生,得到的回答是,为兴趣而学历史对我们太奢侈,我们是为
了救国而学历史;后来他接触到中国大陆的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竟如出一辙,尽管
两岸处于对立状况,各自所谓“救国”的含义可能相反。把学历史和救国联系在一起,
令他这个西方人感到十分新鲜。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学习和研究历史可以有如此不同的
角度。
最近想到这个问题是由对苏联解体的历史经验的各种看法引起的。
以史为鉴,鉴什么?
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民族颇有几个,好像没有像中国那样特别重视历史文本,对史书赋予
如此沉重的使命。最常见的说法是“以史为鉴,可知兴替”。这里“替”是关键,为什
么不是“兴衰”?就是一个皇朝由盛而衰,最后被下一个朝代给“替换”了,这才是最
重要的。所谓一个朝代实际上是一个家族掌权,然后又被另一个家族夺走了,换了姓。
从历史中吸取经验... 阅读全帖 |
|
T*******x 发帖数: 8565 | 21 原文地址:一个差点被种族灭绝的民族。。。作者: 畫者一劍
三,秦始皇, 赤裸裸的愚民政策,一个改变中国国运的恶棍!
关于秦的崛起,很多文人归因于商鞅变法,说秦军从此勇于公斗怯于私斗.这是不对的,战
国七雄中,士兵战斗力最强的是魏国, 魏国实行武卒制,武卒即武功高手,但战国时期的
武功高手主要是指箭术高超的人而不是格斗能力强的人.就象现代军队一名优秀士兵主
要是指优秀射手而不是拼刺刀高手一样. 武卒在平时负责训练士兵,战时担任基层军官,
类似于今天的士官.
而士兵战斗力最弱的是齐国.管晏之道虽然富了人民,但过于消极备战,导至军备废弛.但
马陵之战用事实说明: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最窝狼的士兵,只要指挥得当,照样战胜
最优秀的士兵.所以从士兵身上推断秦国崛起的原因是很昏庸的. 从政治制度上推断也
同样荒唐.不能说希特勒战胜了法国, 希特勒就更长于治国,斯大林战胜了希特勒, 斯大
林就是全世界人民的治国楷模.
对于秦灭六国,我觉得用西方人的一句评语更准确:没有希特勒,不会有古德里安,但如果
没有古德里安, 希特勒就不会震惊世界! 只需要改变一下名词,就可以正确的总结出秦
灭六国的原因: 没... 阅读全帖 |
|
gi 发帖数: 496 | 22 100多年以来,中国人批评古人之声一直就不绝于耳。总而言之一句话:中国的问题概
出于古人(先人),故吾辈后人,不鞭挞之便对不起他们。
飞云以为,无论批评古人还是谴责今人,本来都是可以的。只是我们在谴责之前需要搞
清楚事实与基本逻辑。否则闹笑话事小,害惨自己就事大了。
首先让我们从户口system说起。 一提起户口,除了住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同志们以
外,多数人都颇有微词。中式户口system束缚了人的自由和灵性,中式户口必导致目光
呆滞、胆战心惊;最终必致自由的缺乏、灵性的失丧。户口唯一的“好处”是上面“管
理”下面时显得得心应手,比起放羊、牧牛来不知简单了多少倍。
奇怪的是:我们不少同志,认为户口这玩意儿“已经搞了几千年了”,应该松松了。您
看这古人,躺在地下也中枪,比躺在地上中枪还匪夷所思。朱元璋因此抱怨:偶要是早
点知道你们那户口system,现在偶的后人还在当皇帝;刘邦不服气骂朱元璋道:俺要是
实行了户口system,现在全国都姓刘了。有的有学问的同志,借助于自己的影响力,居
然引经据典,不顾朱元璋、刘邦、金花咕嘟等人的反对,硬是“坐实”了古人玩儿户口
游戏欺压百姓这件事。皇帝... 阅读全帖 |
|
s*******2 发帖数: 598 | 23 发信人: s19990602 (s19990602), 信区: Mod_CHN_Hist
标 题: 朝鲜战争欺骗了历史(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Aug 11 09:33:17 2013, 美东)
See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843962/201308/6237.html
朝鲜战争欺骗了历史 2013-08-09 06:54:42
最近,名为醉笑风铃的作者撰文《朝鲜战争欺骗了历史》在网上热传并引起轰动
。原来侵略者并非“美帝”李承晚匪帮,而是金日成、斯大林。但是由于信息封锁,至
今多数人仍沿袭过去的思维模式,认为朝鲜战争是“美帝”挑起的。
近日,原苏联国家档案资料有部份解密,关于金日成等人如何策划发动朝鲜战争的经过
终于泄露出来。
1 、朝鲜战争爆发前,中国知情不?
1949年,金日成奔走于莫斯科和北京之间要求合伙发动“解放”南韩的战争。
在金日成的殷切要求下,中国人民解放军朝鲜族的三个精锐师在1949和1950年初调入朝
鲜,编入朝鲜人民军,供金日成调遣。(见鲁南生... 阅读全帖 |
|
s*******2 发帖数: 598 | 24 发信人: s19990602 (s19990602), 信区: Mod_CHN_Hist
标 题: 朝鲜战争欺骗了历史(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Aug 11 09:33:17 2013, 美东)
See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843962/201308/6237.html
朝鲜战争欺骗了历史 2013-08-09 06:54:42
最近,名为醉笑风铃的作者撰文《朝鲜战争欺骗了历史》在网上热传并引起轰动
。原来侵略者并非“美帝”李承晚匪帮,而是金日成、斯大林。但是由于信息封锁,至
今多数人仍沿袭过去的思维模式,认为朝鲜战争是“美帝”挑起的。
近日,原苏联国家档案资料有部份解密,关于金日成等人如何策划发动朝鲜战争的经过
终于泄露出来。
1 、朝鲜战争爆发前,中国知情不?
1949年,金日成奔走于莫斯科和北京之间要求合伙发动“解放”南韩的战争。
在金日成的殷切要求下,中国人民解放军朝鲜族的三个精锐师在1949和1950年初调入朝
鲜,编入朝鲜人民军,供金日成调遣。(见鲁南生...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4493 | 25 元朝末年,红巾军起义,人口大量减少。明初洪武年间开始从山西移民垦荒 使农业有
所恢复。明惠帝建文元年(1399年)又发生了“靖难之变”战乱四年,又一次造成河北
、山东、河南、皖北 淮北等地的荒凉局面,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明代时,当时将山西境内的许多移民集中到洪洞大槐树,再分批迁往其他省份。根据史
书记载,自洪武六年(1373年)到永乐十五年(1417年)近50年内,先后共计从山西移
民18次,其中洪武年间10次,永乐年间8次。这些移民迁往北京、河北、河南、山东、
安徽、江苏、湖北、陕西、甘肃等十余省,500多个县市。大槐树祭祖堂里供奉着所有
从大槐树下迁出去的姓氏牌位,总共1230个,这大大超过了百家姓。
在押解过程中,由于长途跋涉,常有人要小便只好向官兵报告:“老爷,请解手,我要
小便。”次数多了,这种口头的请求也趋于简单化,只要说声“老爷,我解手”,就都
明白是要小便。此后“解手”便成了小便的代名词。由于移民的手臂长时间捆着,胳膊
逐渐麻木,不久也就习惯了,以后迁民们大多喜欢背着手走路,其后裔也沿袭了这种习
惯。
注意了,如果你的家人喜欢背着手走路,并管“小便”叫“解手”,你家很... 阅读全帖 |
|
f**********4 发帖数: 2617 | 26 楼主对利比亚的局势和历史的关系看来有兴趣,可以看看这个帖子,讲述了利比亚貌似
统一的框架下的两个历史归属截然不同部分,的黎波里塔尼亚(以的黎波里为中心)和
昔兰尼加(以班加西为中心)的来历:
原帖作者:赫克托尔/无性大象
原帖地址:http://www.cchere.com/alist/3375301/1
说到这里,笔者要扯几句闲话。东经19度是罗马帝国的传统东西分界线,它对地中海世
界的地缘影响极为深远,余波荡漾至今,今天热热闹闹的利比亚局势,上世纪的南斯拉
夫分裂,都是围绕东经19度线展开的。
今天的利比亚(Libya)的版图,正中央是宽阔而深凹的锡尔特湾(Gulf of Sirte, 也叫
锡德拉湾/Gulf of Sidra),海湾沿岸基本都是沙漠,不适合人类生存。锡尔特湾西面
,叫做的黎波里塔尼亚(Tripolitania),得名于今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Tripoli)。早
在迦太基时代,的黎波里塔尼亚就在迦太基的版图内,属典型的西地中海文化圈。布匿
战争之后,的黎波里塔尼亚被罗马帝国征服,罗马人将的黎波里塔尼亚及其以西的北非
,统称为阿非利加(Africa),战胜汉尼拔的大... 阅读全帖 |
|
f****i 发帖数: 9419 | 27 呵呵,你吧,给你连接了,装没看到,顾诚顾诚挂嘴边,看看人家和你一个意思么?
发信人: tywg (台湾又赢了),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第三节 官绅地主的叛乱和大西政权的加紧镇压 - 明末农民战争史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Oct 22 23:28:52 2013, 美东)
历来的封建史籍,对大西军在四川的作为差不多都一言以蔽之曰“屠蜀”,把张献忠描
绘成以四川百姓为敌的凶神恶煞,这是不符合事实的。张献忠占领四川的本意是以“巴
蜀为根”,徐图向外发展。所以,他在入川初期是相当注意争取各方面支持的,打击的
对象只限于坚决与大西政权为敌的部分官绅。大西军进川过程中纪律严明,并不随便杀
人。《长寿县志》记载,大西军由涪州进攻重庆途经该县时,“立誓不妄杀一人”,“
邑中得无恙”(54),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时,由于大顺军已经攻克了北京,明王朝
土崩瓦解,四川地方的官僚士绅,除了少数甘心充当朱明王朝殉葬品的人以外,大多数
都转到大西政权方面寻求保护。如史籍所说,“初,成都官吏见献忠将至,逃避不徨。
继见献忠称王,分官任事,以为暴雨之后,云收雾散,将见太平。又闻献忠... 阅读全帖 |
|
f****i 发帖数: 9419 | 28 呵呵,你吧,给你连接了,装没看到,顾诚顾诚挂嘴边,看看人家和你一个意思么?
发信人: tywg (台湾又赢了),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第三节 官绅地主的叛乱和大西政权的加紧镇压 - 明末农民战争史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Oct 22 23:28:52 2013, 美东)
历来的封建史籍,对大西军在四川的作为差不多都一言以蔽之曰“屠蜀”,把张献忠描
绘成以四川百姓为敌的凶神恶煞,这是不符合事实的。张献忠占领四川的本意是以“巴
蜀为根”,徐图向外发展。所以,他在入川初期是相当注意争取各方面支持的,打击的
对象只限于坚决与大西政权为敌的部分官绅。大西军进川过程中纪律严明,并不随便杀
人。《长寿县志》记载,大西军由涪州进攻重庆途经该县时,“立誓不妄杀一人”,“
邑中得无恙”(54),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时,由于大顺军已经攻克了北京,明王朝
土崩瓦解,四川地方的官僚士绅,除了少数甘心充当朱明王朝殉葬品的人以外,大多数
都转到大西政权方面寻求保护。如史籍所说,“初,成都官吏见献忠将至,逃避不徨。
继见献忠称王,分官任事,以为暴雨之后,云收雾散,将见太平。又闻献忠... 阅读全帖 |
|
j********p 发帖数: 9680 | 29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钱穆(1952)
新浪历史论坛
清代政治,和中国传统政治不同,因它背后有一批特别拥护皇帝的,这便是皇帝的同部
族,就是满洲人。照理皇帝是一国元首,他该获到全国民众之拥护,不该在全国民众里
另有一批专门拥护此政权的。这样的政权,便是私政权,基础便不稳固。
清代政权,始终要袒护满洲人,须满洲人在后拥护,才能控制牢固,这便是这一政权之
私心。在这种私心下,他就需要一种法术。所以我们说,清代政治,制度的意义少,而
法术的意义多。
在这种私制度之下,最坏的还是他们自己心虚,要替自己留一个退步。这个退步,就留
在关东三省。清政府把关东三省划成禁地,不许中国人出关。
我们已讲过:满洲人是吉林长白山外松花江畔很小的一个小部族,满洲并不就是东三省
。辽河东西两岸,秦以前就是中国的土地。战国时代属于燕。秦始皇筑万里长城,东边
直到大同江。无论如何,清代奉天一省,两千年前,早就是中国的。两千年来,也一向
是中国的。
清代把它划出去,做他们的禁地,不许中国人出关。直到光绪末年,河北、山东人才可
以出关开垦。当时的台湾,也划为禁地。因为台湾由郑成功经营以后,还不断有人造反
,因此不许福建...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784 | 30 历来的封建史籍,对大西军在四川的作为差不多都一言以蔽之曰“屠蜀”,把张献忠描
绘成以四川百姓为敌的凶神恶煞,这是不符合事实的。张献忠占领四川的本意是以“巴
蜀为根”,徐图向外发展。所以,他在入川初期是相当注意争取各方面支持的,打击的
对象只限于坚决与大西政权为敌的部分官绅。大西军进川过程中纪律严明,并不随便杀
人。《长寿县志》记载,大西军由涪州进攻重庆途经该县时,“立誓不妄杀一人”,“
邑中得无恙”(54),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时,由于大顺军已经攻克了北京,明王朝
土崩瓦解,四川地方的官僚士绅,除了少数甘心充当朱明王朝殉葬品的人以外,大多数
都转到大西政权方面寻求保护。如史籍所说,“初,成都官吏见献忠将至,逃避不徨。
继见献忠称王,分官任事,以为暴雨之后,云收雾散,将见太平。又闻献忠有勇有为,
能任国事。于是一班官吏均出任事。”(55)省会以外的府县,“文臣武将,卖降恐后。
”(56)接受大西政权官职的人员虽然缺乏统计材料,但据西方耶稣会士的记载,张献忠
在成都建立政权之初,“在朝之官统计千人”(57),可以肯定其中大部分是在四川吸收
的。尽管这些人还存在不同程度的疑惧,有的甚至心怀... 阅读全帖 |
|
j*******7 发帖数: 6300 | 3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rustInJesus 讨论区 】
发信人: jmsma2007 (James), 信区: TrustInJesus
标 题: 略论五四运动与基督教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Oct 24 12:32:49 2013, 美东)
略论五四运动与基督教
前言
五四运动与基督教两者之间的关系很早就有人关注。1921年5月5日中华续行委办会在
上海举行第九次年会时就重点讨论了新文化(新思潮)运动与中国基督教的关系。在会
上,刘廷芳、毕来思、柴约翰、罗运炎分别作了《新文化运动中宣教师的责任》、《中
国新思潮与基督教的关系》、《基督教与中国的新思潮》、《新思潮和基督教》的演讲
。他们对新文化运动对基督教和基督教会的影响作了阐发。但此时五四运动对基督教的
深远影响还未完全显现,所以他们的研究尚不完全。
之后对此问题研究比较全面的是张钦士的《国内近十年来之宗教思潮》(京华印书局
,1927)。笔者仅见转引的资料和观点,未见全书。还有王治心于1940年出版的《中国
基督教史纲》一书的第二十章,主要介绍了非基运动和本色化运动。
新中国成立后,对此问题的研究长期处于停滞... 阅读全帖 |
|
f**********4 发帖数: 2617 | 32 第三节:群魔的狂舞
阿拉里克在罗马帝国掀起的风暴,为历代西方历史学家所津津乐道。仅凭攻陷并劫掠罗
马城这一件事,他和他的西哥特部众的光芒就足以令同时期其他日耳曼部族的事迹显得
无关紧要,这其中就包括我们第一节末尾提到的汪达尔、苏维汇和阿兰三族之进入伊比
利亚。
汪达尔人(Vandals),属于东日耳曼族,在上节哥特人的大迁徙过程中与我们已经照
过面了。他们比哥特人更先迁徙到波兰一带,但是却被后到的哥特人挤走,从此和哥特
人开始了一段不是冤家不聚头的孽缘。似乎在那之后,汪达尔人分为两部。一支称“西
林部”(Silingi),定居在今天波兰西南角的西里西亚(Silesia,就是中学课文中海涅
所著《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提到的地方),据说西里西亚其名便来自此部。另一支称
“哈斯丁部”(Hasdingi),走得较远,来到了罗马多瑙河边境的达西亚、潘诺尼亚(
Dacia, Pannonia,今天罗马尼亚、匈牙利一带)地区,蕃息了一段时间。到了公元四
世纪早期,哈斯丁部又好死不死的遇上了和他们平行南迁到东面乌克兰大草原上的哥特
人,在争夺达西亚地区的战争中,汪达尔人又遭惨败,酋长维泽马(Wisim... 阅读全帖 |
|
f**********4 发帖数: 2617 | 33 第三节:群魔的狂舞
阿拉里克在罗马帝国掀起的风暴,为历代西方历史学家所津津乐道。仅凭攻陷并劫掠罗
马城这一件事,他和他的西哥特部众的光芒就足以令同时期其他日耳曼部族的事迹显得
无关紧要,这其中就包括我们第一节末尾提到的汪达尔、苏维汇和阿兰三族之进入伊比
利亚。
汪达尔人(Vandals),属于东日耳曼族,在上节哥特人的大迁徙过程中与我们已经照
过面了。他们比哥特人更先迁徙到波兰一带,但是却被后到的哥特人挤走,从此和哥特
人开始了一段不是冤家不聚头的孽缘。似乎在那之后,汪达尔人分为两部。一支称“西
林部”(Silingi),定居在今天波兰西南角的西里西亚(Silesia,就是中学课文中海涅
所著《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提到的地方),据说西里西亚其名便来自此部。另一支称
“哈斯丁部”(Hasdingi),走得较远,来到了罗马多瑙河边境的达西亚、潘诺尼亚(
Dacia, Pannonia,今天罗马尼亚、匈牙利一带)地区,蕃息了一段时间。到了公元四
世纪早期,哈斯丁部又好死不死的遇上了和他们平行南迁到东面乌克兰大草原上的哥特
人,在争夺达西亚地区的战争中,汪达尔人又遭惨败,酋长维泽马(Wisim... 阅读全帖 |
|
m***a 发帖数: 2262 | 34 对于大明帝国的灭亡的原因,众说纷纭,后世的史学家在提到其直接原因时,都会提及
明末农民起义与北方后金(满清)崛起,而发生在西南川黔地区的那场土司暴动(史称
“奢安之乱”,后世彝家则称为“阿哲起兵”)则极少被史学家们重视和提及。但真正
翻开这页历史,就会发现,这场历时十四年(从天启元年到崇祯七年)波及川黔两省的
少数民族地方势力兵变,不折不扣的是大明帝国最后一块落井石。
奢安之乱是明末彝族土司奢崇明、安邦彦两人发动的反明战争。在贵州又称安酋之
乱。当时奢崇明是四川永宁宣抚使、安邦彦是贵州宣慰司同知。奢、安均系世袭四川、
贵州大土司。
从汉朝开始到唐宋,西南地区(尤其是贵州)与中原封封建王朝的关系长期处于一
种松散的羁縻制度的统治下,羁縻制度下的少数民族政权和势力向中央政府称臣归顺,
但拥有完全的自治权,只是官名职位由中央政府设定,世袭的首领由中央政府授予称号。
后来蒙古帝国的铁蹄横扫了亚洲大陆,但是对于以高原山地为主的西南地区,蒙古
骑兵并不具备太多的优势,不可一世的蒙古大汗蒙哥就在钓鱼城(今重庆合江境内)下
折断了自己翅膀--欧洲人称上帝的鞭子断了。所以对西南的少数民族势力,元政治者不... 阅读全帖 |
|
k**o 发帖数: 15334 | 35 主要是赵二在军队里没有威望,只有靠贬低武将身份,大派监军。最后
就是监军胡乱指挥坏了大事。其实曹彬,潘美在赵大手下那都是战无不胜
的一代名将,到赵二手下立即就大失水准溃败,都是监军乱指挥闹的,
根本没有武将发挥的余地。可是赵二又不敢不用监军,毕竟赵大黄袍加身
还没过多久。
后来更可笑的是北宋各代皇帝都没有意识到赵氏统治已经深入人心,
盲目的沿袭贬低武将,派监军,兵不知将的传统,也是北宋军队不强的
一个原因。
后来北宋灭了,岳飞,韩世忠等人去南方拉起来的队伍,没有监军,
士兵近似私军,只听军头的命令。反而打的金国满地找牙。 |
|
r**o 发帖数: 4614 | 36 明万历二十三年见载于玉牒的宗室人口也不过15万7千, 其后50年兵荒马乱, 宗室被
杀被吃不在少数, 请问宗室人口怎么能增加10倍?
明朝防范宗室之严格算是少有的, 宗室不能科举也不能做工, 不少宗室都主动脱籍。
要直接从这百万人中组织部队, 恐怕皇帝第一个就要砍你脑袋。
明朝的宗室政策, 基本沿袭前朝,你这问题改成历代皇朝灭亡时候宗室为毛不帮忙?
满清可能算比较特殊, 日本人建立满洲国的时候,全国1半满人跑去东北当卖国贼了。 |
|
z**********e 发帖数: 22064 | 37 http://club.history.sina.com.cn/viewthread.php?action=printable
陆游:秦桧不是“奸细”
秦桧(1090~1155) ,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登进士第,官至御史中丞。曾主张抗
金,反对割地求和。金军攻占开封后,欲立张邦昌为帝,秦桧进议状,主张另立宋宗室
为帝,遂被金军驱掳北去,旋即降敌在金廷大倡和议,故于建炎四年(1130)被放回南
宋。秦桧得宋高宗信任,官至宰相,因提出“南人归南、北人归北”的主张,罢相闲居
。绍兴八年(1138),秦桧重新拜相,力主和议,代表宋高宗向金使跪接诏书。十一年
(1141),宋高宗解除岳飞、韩世忠等大将军权,杀岳飞,与金朝签订和约。
通常人们认为秦桧是金国奸细,这个说法成立么?
首先,秦桧没有陷害岳飞,还曾试图救过岳飞的儿子。 岳飞数次违背军令,早已经犯
了死罪,只是宋朝皇帝向来仁慈,军纪驰废。其他将领也有违背军令的,但没杀。为什
么唯独岳飞被杀?因为岳飞有谋反嫌疑。
说秦桧是奸细,正史中没有任何证据,其他秦桧奸细说都是猜测或者政敌诬蔑。如果秦
桧是金的奸细,《金史》应该有记载吧?金人如何放... 阅读全帖 |
|
j********p 发帖数: 9680 | 38 明朝比清朝究竟强在哪些方面
新浪历史论坛
朱家雄/文
明亡清兴是中国历史的倒退,是华夏文明的倒退,这是无数铁的事实所证明的。就清朝
和明朝的区别做一个比较的意义就在于能使我们对这种倒退看得更清楚,从而吸取历史
教训。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1689—1755)在其代表作《论法的精神》一书中对清
朝时期的中国这样评价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那里笼罩着不安全与恐怖。它的
统治只能靠大棒才能维持……”而明朝呢?在其中后期,似乎已经“人在曹营心在汉”
一般,在与专制渐渐拉开了若干距离。
有的网友曾在我的博客上留下评论,大意是说:现实问题这么多,为什么要谈历史而不
谈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呢?历史谈得再那个,不也是在逃避吗?这样的质疑当然
不无道理,那我就在这里做个回应,叨咕几句现实问题吧。
我以为中国的社会政治制度,还是应该尽早与西方民主国家接轨才对,毕竟西方发达国
家的政府官员都是围绕着老百姓(选民)在转悠,而中国的情形却是所有的老百姓都围
绕着当官的转。这显然是很多社会问题不能从根本上给予解决的原因所在。如果当官的
都要看多数老百姓的眼色行事,都要时刻追踪民意并以此作为自己行政的驱动... 阅读全帖 |
|
z******4 发帖数: 4716 | 39 李新峰
原载《明史研究》第六辑,转自象牙塔国史探微
正统十四年秋,明军于土木堡(今河北怀来土木镇)大败于瓦剌,英宗被俘,导致
严重的军事危机,这已是广为人知的事实。但不同时代、不同作者对这次战役的记载颇
多歧异与疑点,尚需条梳史料以澄清事实;明军参战人数、瓦剌军行进路线、明军回军
策略以及明边镇在土木之战中的作用等诸多问题仍需探讨;以此为例,并可初步认识明
代中期京营、边镇的规模和有关明代前中期史实记载的可信程度。
关于土木之战中明军参战人数,最早的记载见于刘定之《否泰录》:“官军私属
共五十余万人。”[1]嘉靖后期以来,几乎所有言及出征人数的明代史家均沿袭此说,[
2]直至谈迁犹于“官军私属”强调甚明,[3]而清人自谷应泰以下均不提“私属”,径
作“官军五十万”乃至“五十余万”, [4]数字之差,语意全非。刘定之在《否泰录》
末说道:“臣因取目击耳闻,参以杨善、李实所述《奉使录》,钱溥所撰《袁彬传》,
约其繁复,著为此录。”李实《李侍郎使北录》未记出征人数,[5]杨善《奉使录》今
不传,估计亦不及此。钱溥《袁彬传》今亦不见,其内容应为袁彬于塞外侍奉英宗的事
迹,也不太可能提到明军人数... 阅读全帖 |
|
p*****y 发帖数: 1049 | 40 故事一 天气也识伟人
这是 1983 年 6 月,金正日访华时发生的事情。
每年夏天,上海的天气隔两天下一次雨。他访问上海前
几天,刮台风,一连几天骤雨大作。
他到达上海的几个小时前,雨突然停了。原来上海的天
气雨停了就烈日曝晒,天气闷热。但是,那天天气不怎么热。
他逗留上海的整个期间天气一直很好。
他访问上海后,去青岛的时候,青岛雾气茫茫,他到达
前夕突然雾气消散,晴空万里。所以人们都说“天气也识
伟人。”
2010 年 5 月也出现了这种现象。
从他到达天津市的前一天起,这里开始下了很大的雨。
但是,当他到达天津站的时候,惟有在市中心,雨停了。
不过,在他即将参观的海边的港口区仍然下雨。码头一
片水世界。这样,中国方面安排他坐轿车参观港口。
但是很奇怪,他在港口综合大楼听取对港口的沿革、规
划图和建设模型沙盘的解说后,往码头方向出发,突然在那
边雨停了。
陪同他的中国方面的干部都惊叹不已,他们觉得庆幸,
因为免得让他坐车参观码头。
他察看两座码头,花了 40 分钟左右。在这段时间里,近
海依然细雨霏霏,但是在参观路程上根本不下雨。
他参观完毕,坐车离开港口区,码头又开始大雨倾盆... 阅读全帖 |
|
R*******a 发帖数: 2463 | 41 我没看过关于东罗的专著,所说的也是几本书交融得出的结论。
帝国外围尽是些异端,因为在中央混不下去。特别是在巴尔干方向输出了大量异端,马
其顿复兴时那里的教会就是一性伦的,这点我肯定。从东罗的历史来看,一直倾向于团
结一性论者来打压其他各派,从查士丁尼的老婆开始就这样了。所以帝国内部消亡说法
不成立。
其次是窝马亚和阿拉伯化的问题,窝马亚是个希腊化的社会,基督徒的各种异端都得到
保存,甚至固化,大家最多头埋沙子里当看不见,但就此消亡这说法也不对。我们现在
所理解的阿拉伯化,主要发生在阿巴斯,而阿巴斯之所以取代窝马亚,一个重要原因是
8世纪叙利亚爆发过瘟疫,很多名城就从此衰亡了,阿巴斯从东方而来,得胜之后就定
都巴格达,文化上也开始沿袭波斯一带的传统。之前的窝马亚并不是这样。 |
|
m********8 发帖数: 7463 | 42 中堂大人与俾斯麦、 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在经济方面,创建督建在亚洲或者全世界有影响力的矿山,造船,高速铁路,电信等股
份制高科技企业80多家。
其政治遗产之“外修和好,内图富强”之理论,在中国被沿袭了100多年(至今)并被
后续学风不端者以“攘外必先安内”和“韬光养晦”等名义未加引用发表。
军事上天色已晚数不赘述了。
敢问总湿在那个段位上? |
|
m***n 发帖数: 12188 | 43 在提笔之初,请容我颠覆颠覆阁下的三观:比日本人称呼中国为“支那”更早的,是一
个唐代的中国人,他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唐僧”——玄奘法师。
玄奘法师在其口述的《大唐西域记》里面,记载了拘摩罗王和玄奘法师的
一番对话如下:
拘摩罗王:‘自何国来,将何所欲?’
玄奘法师:“从大唐国来,请求佛法。”
拘摩罗王:“大唐国在何方?经途所日,去斯远近?”
玄奘法师:‘当此东北数万余里,印度所谓摩诃至那国是也。’
这段对话,翻译成现代中文,是以下的意思:
拘摩罗王:“你是从哪个国家来的?来我们这里干什么?”
玄奘法师:“我从大唐国来,是来求佛经的。”
拘摩罗王:“大唐国在哪里?要走多少天?有多远的路程?”
玄奘法师:“往东北方向走几万里路,印度叫支那的,就是大唐。”
玄奘法师所说的,只不过是一个事实:古印度将大唐国称呼为“至那”、“支
那”、“脂那”。
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在唐朝。当时的唐朝,是日本崇拜和学习的对象。
于是,从唐朝开始,一些日本僧人就开始在文献中,称呼大唐国为“支那”—
—注意:那时的日本,仰... 阅读全帖 |
|
X****r 发帖数: 3557 | 44 汉部分沿袭秦的郡县制,县之长官谓县令,郡之长官为郡守。后郡多而置州,初为监察
区,置刺史,后转变为行政区,为州牧。 |
|
s******n 发帖数: 459 | 45 中国在上世纪进行的抗日战争,几十年来一直是激发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教材,这是应
当也是必然的。不过,在一段时期,宣传口径根据政治形势的需要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这使得今天遇到现实争端时产生了困惑。例如钓鱼岛争端加剧后,人们愤慨“战败国”
敢占“战胜国”之地,对内还产生诸如“软弱”一类的指责。由于多年来国内强调突出
“正面教育”,强调中国才是打败日本的主力军,结果反而引来不少人的疑问——既然
如此,为何日本不肯谢罪甚至其政要多不承认侵略?为何中国要放弃对日本要求赔款?
如今,人们已能接触到多方面的信息,对当年那种片面的“正面教育”已不易全面接受
,大量“愤青”的出现恰恰是对僵化教育的逆反。客观地说明当年中国抗战胜利存在的
某些局限性,多数人才能冷静客观地正视中日矛盾的历史由来,从而在目前的争端中以
理性的态度爱国。
1、毛泽东对中国抗战的作用有很客观的评价
在很长时间内,中国因积贫积弱,为振奋民气往往希望突出自己的战绩。例如一些宣传
口径强调,抗战时中国战场是东方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中国是打败日本侵略的主力
军。这种说法虽反驳了西方贬低中国抗战作用的论调,歌颂了当年抗战军民的功绩,不
过严...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46 吴法宪回忆录中的高层政治斗争真相
大中小2014-11-02 21:54:58
多维历史
作者按:吴法宪将军去世已有两年多(2006年——编者注),今天我们终于看到这部期
盼已久的《岁月艰难——吴法宪回忆录》(上下册)。很早就听说吴将军身后留下了一
部回忆录的书稿,记述了他自己人生几十年的经历,特别是文化大革命这段历史时期的
风风雨雨的历程。笔者之所以特别关注此书的问世,盖因这是被中共打倒的所谓“林彪
反革命集团”中主要人物首次公开发表的回忆录。以往的三十多年里,相关的信息和资
料被封锁之严,实为前所未有,即便有一些披露,也多为政治说教,少有可称得上历史
科学认可的材料。我们听惯了也看惯了官方就“文革”史和“林彪事件”的一家之言,
几十年来官方的说辞充斥着各种媒体,不少书籍和刊物也是东抄西抄、人云亦云,前后
不一,矛盾百出,致使历史的真相被掩盖、搅浑,甚至被歪曲,但我们却从未知悉当年
这些身在其中、经历其事的另一方的主要当事人是如何叙述这段历史的,他们讲述的亲
身经历对解开那段历史之谜无疑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有幸阅读曾任中共中央
政治局委员、军委办事组副组长兼空军司令吴法宪将军... 阅读全帖 |
|
d**********o 发帖数: 578 | 47 与中国之大一统不同,欧洲古代文明落后社会黑暗,早期史料匮乏,在可考证的近数百
年历史中,欧洲政治分裂,农业低下,因此欧洲多疫病而少饥荒。这也就决定了欧洲食
人的特点,一为医书上的药方,二为贵族的享乐。
--利维坦按:当时人们思索的问题不是“我们到底该不该吃人肉?”而是“我们该吃哪
种人肉才比较有益?”
--几百年来,整个欧洲,包括皇室、教会和科学界都以含有人骨、人血和人体脂肪的药
物作为治病养生之法,从头痛到癫痫无不涉及,此举在16至17世纪达到巅峰。
--英王查尔斯二世曾喝过“国王之饮”——一种含有颅骨粉末的酒精制品——这是他的
专属饮品。甚至连头骨腐烂后长出的腐苔(名为“Usnea”,松萝)都成了炙手可热的
添加剂
--蒙田在其16世纪的论文《论食人》中便写道:巴西的食人族行为相较于欧洲,倒显得
更温文尔雅些。
---------------------------------
文/Maria Dolan
历史学家路易丝·诺布尔在17世纪诗人约翰·邓恩的一首诗末尾读到这样一句话:“女
人呵,既甜蜜而聪颖,又如干尸般华美瑰丽。”她不禁燃起了兴趣。
“甜蜜又聪颖”,这话不假。但“干尸”... 阅读全帖 |
|
M****h 发帖数: 4405 | 48 蒋有两个致命问题
1.还是沿袭私兵的思路,尽管国民党和国民军都是依据苏式建立的,有完整的政工
系统,军令政令统一,但是即便是中央军,政工系统也是经常被改动,跟党务,军事,
军统
互相打。最后的结果是私兵不像私兵,党军不像党军。军令不能执行到底。
2.军队战斗力是依靠战斗来的,而不是佣兵自保,像几次大溃败,都是长时间不打仗(
1-2)年,官兵意志松懈,被日军突袭以后就溃败了,河南战役,汤恩伯的几十万人大
溃败,胡宗南派到河南的几个师也是一触即溃。胡宗南的部队在西北基本上没有仗打,
汤在豫南战役后也没啥行动。
蒋战斗力极强的部队,新一军在缅北打得很激烈,五大主力也基本上有仗打。战斗力就
有了
中国的军队因为不是在现代法治环境下的军队,一旦长时间不打仗,就会迅速腐败,判
若两人,淮军湘军在甲午战争前差不多10年没打过仗,所以每次都是大溃败。而美军几
乎每年都打仗,现在PLA n年不打仗,估计也是腐败的很,战斗力可想而知。 |
|
l********7 发帖数: 1077 | 49 中东任何一个民族的血缘都很复杂,这不足与据
科普特人的文化与血缘源头就是古埃及文明
科普特语的确就是通俗古埃及语的沿袭
类似于mandarin之于古汉语,意大利语之于拉丁语
罗塞塔石碑上就有科普特语 |
|
s**a 发帖数: 141 | 50 武则天武媚娘当上皇帝后,为了治理贪官,她设立了举报箱,鼓励告密。对举报犯有罪
行过失官员的人,一经查实,一律授官;即便举报无实,举报者也无须承担任何责任。
长期重用狄仁杰、魏元忠等人,大力整顿官员队伍——
隋唐时期,科举制开始取代九品中正制,成为士子入仕的主要途径。武则天当政后,在
推行科举制的同时,又大开其他的选官门径,如自举、举报恶官、试官、殿试以及开武
举等。这种多途径选官求才的做法对当时的吏治产生了双重影响:从积极方面说,它为
各类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了较好的外部条件;从消极方面看,则使官员队伍鱼龙混杂,
泥沙俱下。武则天对此似也有所认识,因而在广开选官途径的同时,又采取了多种措施
对官吏队伍加以整肃。具体而言,武则天对官吏队伍的整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设立铜匦(举报箱),鼓励告密。对举报犯有罪行过失官员的人,一经查实,一
律授官;即便举报无实,举报者也无须承担任何责任。“于是四方告密者蜂起,人皆重
足屏息。”在这样一种严酷的政治环境下,除了极少数肆无忌惮的酷吏和内宠外,官员
们只好收敛起贪赃枉法之心。
其二,分设肃政左右台,加强对官员的监察。唐初沿袭隋制,朝廷最高的监察...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