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禅观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f*******8
发帖数: 3612
1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禅、定、观、日常、行尽 zz

因为觉得随口而出答案并不能增加自己和别人的辨别力(观力)。
这种问题必须认真体会,否则念佛经谁不会啊。
而且最近工作紧张,心也不静,乱说也不合适。
如果“所说的”和“自己观察到的”心理过程不能对应,那就是单纯背书了。
我其实就做到过一次“见”,但即使是一次关键实验(识之分离),
就足以让人受益很多,那是质变。现在的辨别力绝对比做到之前要高。
然后才能大概知道“我执”究竟是什么意思。
’,
这种话题是有点深,作为自我警惕是好的,不敢说百分百。
观这个词也应该是有深有浅,但凡能从某种现象上出离,就能观,
出离的深度和观的深度正相关。
从这一点上说,善人比恶人的观察力通常要强,
因为善人毕竟对“粗重自我”的执取要比恶人少。
如果能从业识中出离,就能观,
如果能从心识中出离,观的能力应该是更强。
不由自主,不知不觉投入某个东西并认之为自我,就是不“自觉”,就失去了观。
p*******r
发帖数: 4048
2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禅、定、观、日常、行尽 zz
靠, Waichi当年说得这么清楚呀! 我真是瞎眼了。。。
是指如不行则不碰, 如碰则需有 "观" 行尽之心愿, 如碰则不随喜好
择而 "观", 如碰则只 "观" 与 "愿", 是 "应", 而非 "强", 或 "求", 更非
找些什么彻底了解被观对相的心愿的这种污染的花样行为.
有了如上, 才有使实相不变质的能力, 有了此能力才有遇到可被 "观"
之实相时, 实相他不变质. 你看J, 为什么他禅定力比你远远的差, 但
慧力比你好? 只因为他喜做如上, 但他只喜做如上, 却不喜和实相会
面. 而你禅定力, 甚至 "观" 之力比他远远的好, 但你因没如上, 故无
和实相会面之机会, "观" 尽天下万物之时, 也不会有个实相让你可观.
f*******8
发帖数: 3612
3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禅、定、观、日常、行尽 zz

因为觉得随口而出答案并不能增加自己和别人的辨别力(观力)。
这种问题必须认真体会,否则念佛经谁不会啊。
而且最近工作紧张,心也不静,乱说也不合适。
如果“所说的”和“自己观察到的”心理过程不能对应,那就是单纯背书了。
我其实就做到过一次“见”,但即使是一次关键实验(识之分离),
就足以让人受益很多,那是质变。现在的辨别力绝对比做到之前要高。
然后才能大概知道“我执”究竟是什么意思。
’,
这种话题是有点深,作为自我警惕是好的,不敢说百分百。
观这个词也应该是有深有浅,但凡能从某种现象上出离,就能观,
出离的深度和观的深度正相关。
从这一点上说,善人比恶人的观察力通常要强,
因为善人毕竟对“粗重自我”的执取要比恶人少。
如果能从业识中出离,就能观,
如果能从心识中出离,观的能力应该是更强。
不由自主,不知不觉投入某个东西并认之为自我,就是不“自觉”,就失去了观。
p*******r
发帖数: 4048
4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禅、定、观、日常、行尽 zz
靠, Waichi当年说得这么清楚呀! 我真是瞎眼了。。。
是指如不行则不碰, 如碰则需有 "观" 行尽之心愿, 如碰则不随喜好
择而 "观", 如碰则只 "观" 与 "愿", 是 "应", 而非 "强", 或 "求", 更非
找些什么彻底了解被观对相的心愿的这种污染的花样行为.
有了如上, 才有使实相不变质的能力, 有了此能力才有遇到可被 "观"
之实相时, 实相他不变质. 你看J, 为什么他禅定力比你远远的差, 但
慧力比你好? 只因为他喜做如上, 但他只喜做如上, 却不喜和实相会
面. 而你禅定力, 甚至 "观" 之力比他远远的好, 但你因没如上, 故无
和实相会面之机会, "观" 尽天下万物之时, 也不会有个实相让你可观.
Z******O
发帖数: 37
5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佛陀无问自说的殊胜法门
佛陀示生世间,说法四十九年,其唯一愿望,就是化导一切众生,觉悟本具佛性,如法
修行,出离三界生死,圆成究竟菩提。但以众生的根机不一,故对机所说的法门也不同
。法门虽多,总言之,不外两种途径:一是仗自力而竖出三界,即佛所说自力断惑证真
的通途法门,龙树菩萨称为难行道;一是仗佛力而横超三界,即佛无问自说念佛生西的
殊胜法门,龙树菩萨称为易行道。
吾人学佛的最终目的,端在出离三界生死,因此首先必须认识出离三界生死的难行道和
易行道。其次,必须考虑自己的根机而决定修行的道路。《大集经》说:“末法亿亿人
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故易行道的净土念佛法门是为现在修行人最契
时机的殊胜法门。
佛陀向来说法,都是先有人问了再说的,独有净土三经中的《阿弥陀经》是佛陀无问自
说的,所以《阿弥陀经》是属于佛说“十二部”中的“无问自说部”。这是佛陀普度众
生彻底悲心的具体表现。佛说《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虽亦大悲心切,特示往
生,然而《无量寿经》愿门广大,《观经》观法精微,未若《阿弥陀经》只须信愿持名
,即生极乐为切要。所以净土三经并行于世,古人独以《阿弥陀经》奉为日课。这说明
《阿弥陀经》所...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三步证得阿罗汉果的故事
专门观呼吸可以证悟,是依中阿含的安般经。分成十六阶段,称为十六胜行。
呼吸可以做为止的对象,知出入,知长短,知整个呼吸的过程,依此达到四禅。
观呼吸可以分别四大,观禅心的生灭,依此证入无常、缘起无我,没有人在呼吸,只是
名法色法的依缘生灭。这是以呼吸为观的对象。以四禅定力为基础的观呼吸是非常殊胜
的,经说这是佛陀成佛的方法。
观生灭,彻底了解一个地方的生灭就可以,所以阿含经说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
现在、....11种皆无常,受想行识亦如是,观到确实如此无疑,毫无例外,就好。
J******s
发帖数: 7538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观而止
因喜好而心念流转,不能专心于所要做的功课或禅定时。观此念头,并保持此观。
会发现心念渐渐止息, 渐缓而停止。然后可以开始本来要做的功课与禅修。
此因起观,心不投入故,令此一脉流转念想停止。
这个心念可以是工作,或者是游戏等让人投入的脑力活动
-----------------
Agree with the above words.
以此回应止就是观,观就是止 及更早的有寻有伺
-----------------
But for this sentence 观就是止 及更早的有寻有伺, it is not so correct.
f****2
发帖数: 311
8
唐玄宗开元年间,有位僧人科学家,法号一行。俗家姓名张遂(公元673-727),直隸
巨鹿人,是唐太宗功臣张公谨的孙子,长期住在都城长安。其父母及祖上都是佛教信徒
,所以从小受到佛教的熏陶;又加上天资聪明,过目不忘,年青时代,就成了长安城内
一位有名的儒家学者。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深研佛教经律论;又学得历数算法之秘
要,所以还有一手独特的预测功能,深得唐玄宗的欢喜。由于他精通密法和天文,所以
创造了世界历史上有名的大衍历,从而成了闻名世界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原来他的前
世就是一位大菩萨,为度世而再来此世界。现在就让笔者详细地讲述他不平凡的一生。
一. 在嵩山少林寺出家
一行大师,小时候也学过道家的气功和咒术,但与佛教相比,只是运用于实际的善巧方
便的功法而已。其为了追求真理,也为道家抄写经文,了解其具体内容。但最后经人介
绍到了嵩山少林寺,拜在当时闻名的高僧普寂大师门下,学习北宗流行的禅观之法(属
于修学神通的一种功法),很快就获得了一种从来没有过的觉受。
当时,佛教在北方流行的是禅宗,称为北宗,是以南宗六祖惠能大师齐名的神秀法师为
宗主。当时神秀大师已是99岁高龄了,他在禅宗五祖弘忍... 阅读全帖
Z******O
发帖数: 37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陀无问自说的殊胜法门
佛陀示生世间,说法四十九年,其唯一愿望,就是化导一切众生,觉悟本具佛性,如法
修行,出离三界生死,圆成究竟菩提。但以众生的根机不一,故对机所说的法门也不同
。法门虽多,总言之,不外两种途径:一是仗自力而竖出三界,即佛所说自力断惑证真
的通途法门,龙树菩萨称为难行道;一是仗佛力而横超三界,即佛无问自说念佛生西的
殊胜法门,龙树菩萨称为易行道。
吾人学佛的最终目的,端在出离三界生死,因此首先必须认识出离三界生死的难行道和
易行道。其次,必须考虑自己的根机而决定修行的道路。《大集经》说:“末法亿亿人
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故易行道的净土念佛法门是为现在修行人最契
时机的殊胜法门。
佛陀向来说法,都是先有人问了再说的,独有净土三经中的《阿弥陀经》是佛陀无问自
说的,所以《阿弥陀经》是属于佛说“十二部”中的“无问自说部”。这是佛陀普度众
生彻底悲心的具体表现。佛说《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虽亦大悲心切,特示往
生,然而《无量寿经》愿门广大,《观经》观法精微,未若《阿弥陀经》只须信愿持名
,即生极乐为切要。所以净土三经并行于世,古人独以《阿弥陀经》奉为日课。这说明
《阿弥陀经》所...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1037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白居易 禅《八渐偈》
http://hk.plm.org.cn/gnews/2007716/200771669204.html
八渐偈并序
唐.白居易
唐贞元十九年秋八月,有大师曰凝公,迁化于东部圣善寺钵塔院。越明年春二月,
有东来客白居易作八渐偈,偈六句,句四言赞之。初居易尝求心要于师。师赐我言焉:
曰观,曰觉,曰定,曰慧,曰明,曰通,曰济,曰舍。繇是入于耳贯于心。呜呼,今师
之报身则化,师之八言不化。至哉八言,实无生忍观之渐门也。故自观至舍,次而赞之
,一言为一偈,谓之八渐偈。盖欲以发挥师之心教,且明居易不敢失堕也。既而升于堂
,礼于床,跪而唱,泣而去。偈曰:
1、观
以心中眼,观心外相。
从何而有,从何而丧,
观之又观,则辩真妄。
c***h
发帖数: 2262
11
(一) 五阴及六触入的解说 摘要:
本系列是随佛长老依《相应阿含》和南传巴利圣典《相应部》的共说来讲解十二因
缘法。长-老从什么是无明、明开始讲起,引领大家了解五阴是什么。 佛陀教的禅
观是观五阴的生与灭,其内容就是十二因缘。长老从而纠正将五阴的生、灭认为-
是刹那生、刹那灭的错误,从经典中了解观五阴的集与灭,即于六入处起观。长老也说
-- 善哉 善哉 好 六入处起观
--是 颇赞成 重要的是观察因缘生 因缘灭,也就是集灭。
-- 集灭也是无常。 也就是五取蕴的生灭。
-- 但也会观察到剎那生灭
-- 都会
明:-「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有缘生,生缘老病死、忧悲恼苦」,这
个念法只是口诀-,要了解整个十二因缘,不能只凭口诀来了解。
(二) 不正思惟起无明 摘要:
无明有因、有缘,什么是无明的因?不正思惟为因缘,正思惟,即如理作意,指的
就是因缘-观。在眼、色为缘的当下,不如理作意故有无明。无明不是过去带来,
也不是无始劫以前就-有。
-- 很赞成
-- 无明 不是甚么”东西” 它只是不了解 不知道 四圣谛
-- 问”不知道” 从哪里来? ...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12
来自主题: _Arahan版 - 再次解释“观”和“反观”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runsun (runsun), 信区: Wisdom
标 题: 再次解释“观”和“反观”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Oct 20 22:07:36 2009, 美东)
老兄的自闭症已经到了让人惊叹的程度。
老兄一直在那意淫,这runsun整天谈观是什么,那是他根本不懂反观。
老兄却不知道,别人的谈的观,正是你说的“反观”。
观,不是去看,而是知道在看。
观,是清楚的警觉,觉察,即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
看,知道在看,听,知道在听
走路,知道在走路,吃饭,知道在吃饭
贪,知道在贪,嗔,知道在嗔。
。。。
大念住经里面无数类似的句子。
时时刻刻觉知自己正在做什么,了解无常,苦,无我,这就是四念住,是毗婆舍那的关
键。
但是这个“知道”,“警觉”并不是一般人那种粗浅的觉知,而是正念心所的作用,它
是一种强烈的清醒的觉知,是非常密集的。如此才能观察出无常,苦,无我。
当你在修止的时候,也就是止禅,你照样可以有觉知,比如知道自己正在念佛,知道自
己正在观光,知道自己正在专注于呼吸,但是这种觉知,并不是什么“观”,并不是什
i****n
发帖数: 12
13
横看成岭侧成峰(中)
——谈《菩提道次第略论》和‘拉萨禅密之诤’
另外,你问的后面这四个问题都很深,涉及的
层面也较广,回答这些问题,只能扼要地说。
首先说明,我所谓佛法解脱的原理不离止观,
是指凡正宗的、上乘的佛教修行方法,其中必含有
和止观同样或者相似的内容--也就是心志念念分
明统一有力(止),以及深信深解、感触感悟五蕴世
间苦空无常无我如梦如幻(观)。不过,这并不意味
所有佛教上乘的修行方法都要顺着经论通说的止观
次第、止观要领修习;进一步说,经论通说的止观
次第与要领对于各个众生而言,也未必就是最善巧
迅捷的解脱法,这不是经论上的佛菩萨、祖师大德
智慧方便不足,而是因为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根器,
并且也由于佛法甚深难以言诠,古人说‘五经久远
,圣意难明’约略有这样的意思。这是首先要说明
的。
如果根据经论上通说的止观修习法,四禅根本
定最能引发无漏慧是没错的,理由简单地说,身心
轻安的初禅未到地定,尽管这个层次的止心,已足
以寻伺观察空义,藉由先前所习得的空见,缓慢转
动念头观察日常散乱心无法拣择决断的甚深微细空
义,从而破除潜藏在内心深处根深蒂固的颠倒梦想;
不过由于行者止中
p*****n
发帖数: 1415
14

这应该就是初禅
没有散乱心 离五盖 不会东想西想 只专注于走路
这可能是二禅观察到的
身念处可以因为不散乱的程度不同 (由初禅到四禅)
观察到不同程度的现象
S**U
发帖数: 7025
15
四禅八定不练也会退步。
练的目的一是作为修观的基础,二是享受禅悦,三是作为修神通的基础。禅悦乐胜于性
高潮、吸毒、感官等欲界乐。
r****n
发帖数: 8253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相(转帖)

我目前不修止禅,但是对于它的原理机制很了解。而我现在修自己摸索出的纯观禅
以前打坐当中也会出现光一类的东西,那个时候有修止禅,但不强烈。
r****n
发帖数: 8253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相(转帖)

他所教的根法,即不是真正的止禅,也不是真正的观禅,而实际是在类似止禅的近行定
阶段玩弄一些虚假的错觉,并且waichi在刚开始就成功给人灌输了邪见,而导致修他的
根法的人一开始的观察就带入了严重的扭曲。
另外,waichi还在根法当中布下了很多的陷阱,比如所谓的转因缘,盗法以及所谓的去
找人印证等等。
根据这些,我就可以判断出waich绝对是一个魔头,他精心设计了很多东西来迷惑人。
而且还有人作为托,一起行骗。
我一直没有系统的写一些东西,如果我抽出时间了,会完整的写出对waichi这个人以及
他所谓的佛法的分析,甚至可以成为完整的一本书。当中也会包括分析wachi的痴迷者
的一些特征以及他们为什么会被wachi这么牢牢的玩弄于掌心之上。
o****h
发帖数: 721
18
我也初次听这么说禅悦。
我一直理解的禅悦,是克服身体上的感受以后升起一种自在欢喜。
按南怀瑾老师的说法,
这叫初期病灶反应,是好事情。
S**U
发帖数: 7025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真心请教坚持禅修的方法
平时保持正念,决心每天禅修五分钟,可以延长时间,不必勉强。
布置一个适于禅修的空间,自己喜欢的。轻松愉快的禅修。
培养对自己内心的观智,了解自己哪种烦恼多,烦恼生起的原因,对治。
u*******r
发帖数: 2855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南传上部座禅修
这里有人学习南传上部座禅修的贤友么?大家是参加过北美的禅修训练营还是缅甸的?
最近开始学习马哈希内观禅修,遇到一些问题。谢谢
萨度,萨度
c***h
发帖数: 2262
21

原来还有这些派系纷争。
不过我也不是很赞成印顺一些说法,
例如 判教
有很多经典,应该另外归一类,不能称为”经”。
(只是大家觉得我是戏论而已。)
例如
我觉得,小乘比较容易不修深定,也就是只是观禅,剎那定,不是安止定。
刚好相反,我发现小乘比较不容耽于禅乐。
我觉得,越接近原始佛教,应该越不容易耽于禅乐才对。
w**u
发帖数: 311
22
谢bdbd mm 了.听你以前说起过入禅的要点,也跟我所读到的一致.
我的问题可能还是现在科研太费心,家里事也不少,环境还不允许.但我能体会到自己还
是在进步的.而且,止禅对我来说,是一个辅助手段.用近行定获得一定定力帮助观禅灭烦
恼可能更重要.
如果更宗教一点,可能是杀老鼠太多,戒不清静...无法通达上人法.
总之,我是以实验的态度来对待止观修习的.

已。
W**N
发帖数: 1037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修佛论道学儒]禅踪佛影
◎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者。其人彻悟禅宗,明心见性。
又复深入经藏,备知如来权实法门。而于诸法之中,又复唯以信愿念佛一法,以为自利
利他通途正行。观经上品上生,读诵大乘,解第一义者,即此是也。其人有大智慧,有
大辩才。邪魔外道,闻名丧胆。如虎之戴角,威猛无俦。有来学者,随机说法。应以禅
净双修接者,则以禅净双修接之。应以专修净土接者,则以专修净土接之。无论上中下
根,无一不被其泽,岂非人天导师乎。至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往生上品。一弹指顷,
华开见佛,证无生忍。最下即证圆教初住,亦有顿超诸位,至等觉者。圆教初住,即能
现身百界作佛。何况此后,位位倍胜,直至第四十一等觉位乎。故曰:来生作佛祖也。
(正)同上
http://www.buddhism.com.cn/ygfs/cczl/ygfswc/wcjhl/ygjhx7.htm
W**N
发帖数: 1037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修佛论道学儒]禅踪佛影
◎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者。其人彻悟禅宗,明心见性。
又复深入经藏,备知如来权实法门。而于诸法之中,又复唯以信愿念佛一法,以为自利
利他通途正行。观经上品上生,读诵大乘,解第一义者,即此是也。其人有大智慧,有
大辩才。邪魔外道,闻名丧胆。如虎之戴角,威猛无俦。有来学者,随机说法。应以禅
净双修接者,则以禅净双修接之。应以专修净土接者,则以专修净土接之。无论上中下
根,无一不被其泽,岂非人天导师乎。至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往生上品。一弹指顷,
华开见佛,证无生忍。最下即证圆教初住,亦有顿超诸位,至等觉者。圆教初住,即能
现身百界作佛。何况此后,位位倍胜,直至第四十一等觉位乎。故曰:来生作佛祖也。
(正)同上
http://www.buddhism.com.cn/ygfs/cczl/ygfswc/wcjhl/ygjhx7.htm
W**N
发帖数: 1037
25
慧开禅师与《无门关》
作者 : 僧禅法师
http://hk.plm.org.cn/gnews/201222/201222255755.html
一、慧开禅师生平
慧开禅师(1183—1260),杭州钱塘人(今浙江省杭州),俗姓梁,生于宋孝宗淳
熙十年,卒于南宋理宗景定元年,世寿七十八岁。慧开禅师最初礼天龙肱和尚为师剃度
出家,遍历天下名山道场,寻师访道,但一直无法契机悟入佛法真意。于是到平江府(
今江苏省)万寿寺参礼黄龙派下月林师观(1143—1217)禅师。月林禅师让无门慧开参
一个“无”字,经过六年寒暑,依然无法找到契入之处。慧开于是励志克责,在佛前自
誓道:“我如果参不透这‘无’字话头,绝不寤寐休息,我要是懈怠睡眠,就烂却全身
,无一完好之处!”从此更加精进勇猛,不敢须臾放逸。有时疲惫至极,就在大殿廊庑
之下经行,甚至以头颅撞击露柱,以示克期取证的决心。有一天,慧开在法堂内经行,
参“无”字话头,寂寥中,从遥远的斋堂那一头,传来一阵一阵绵绵密密,如排山倒海
般的击鼓声,慧开胸中久远以来的疑团,顿然消失,豁然省悟,高唱偈颂:青天白日一
声雷,大地群生眼豁开。万家森罗齐稽首,须弥勃...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1037
26
慧开禅师与《无门关》
作者 : 僧禅法师
http://hk.plm.org.cn/gnews/201222/201222255755.html
一、慧开禅师生平
慧开禅师(1183—1260),杭州钱塘人(今浙江省杭州),俗姓梁,生于宋孝宗淳
熙十年,卒于南宋理宗景定元年,世寿七十八岁。慧开禅师最初礼天龙肱和尚为师剃度
出家,遍历天下名山道场,寻师访道,但一直无法契机悟入佛法真意。于是到平江府(
今江苏省)万寿寺参礼黄龙派下月林师观(1143—1217)禅师。月林禅师让无门慧开参
一个“无”字,经过六年寒暑,依然无法找到契入之处。慧开于是励志克责,在佛前自
誓道:“我如果参不透这‘无’字话头,绝不寤寐休息,我要是懈怠睡眠,就烂却全身
,无一完好之处!”从此更加精进勇猛,不敢须臾放逸。有时疲惫至极,就在大殿廊庑
之下经行,甚至以头颅撞击露柱,以示克期取证的决心。有一天,慧开在法堂内经行,
参“无”字话头,寂寥中,从遥远的斋堂那一头,传来一阵一阵绵绵密密,如排山倒海
般的击鼓声,慧开胸中久远以来的疑团,顿然消失,豁然省悟,高唱偈颂:青天白日一
声雷,大地群生眼豁开。万家森罗齐稽首,须弥勃... 阅读全帖
C******7
发帖数: 11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法鼓山常谛法师10月弘法活动
十月中旬,法鼓山纽约东初禅寺常谛法师将来湾区弘讲「法华法门的修行」,包含《法
华三昧忏仪》解说丶恭诵《法华经》丶禅观及法意分享。让我们将修行与自己的生命结
合,找到你我本具的那颗摩尼宝珠。
法师驻留期间弘法活动包括:「法华法门的修行」佛法讲座,18日(周日)上午9时30
分至中午12时30分。「义工关怀茶禅」,在茶香中品禅味,分享生活点滴与日常修行心
得,19日(周一)上午10时30分至中午12时。 「甘露门」一对一解惑时段,20日(周
二)上午10时至中午12时。活动免费,欢迎护持,请上网查看更多详情并事先登记报名
,以便安排。
常谛法师为阳明大学生理学研究所博士,曾任阳明大学医学系副教授(1995-2002),
2004年在法鼓山圣严师父座下出家。曾任法鼓山僧伽大学教务长丶法鼓山北海岸关怀室
室主,现为纽约东初禅寺常住法师。法师多年来致力于僧众教育丶信众教育丶心灵环保
与生命教育的推动,并带领禅坐共修及各种关怀工作。
位于Fremont的法鼓山旧金山分会,是一个提倡心灵环保的佛教教育团体,希望以教育
完成关怀的任务,以关怀达到教育的目的,带给社会及世界更多的平安与幸福。地址:
Fr... 阅读全帖
C******7
发帖数: 11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法鼓山常谛法师10月弘法活动
十月中旬,法鼓山纽约东初禅寺常谛法师将来湾区弘讲「法华法门的修行」,包含《法
华三昧忏仪》解说丶恭诵《法华经》丶禅观及法意分享。让我们将修行与自己的生命结
合,找到你我本具的那颗摩尼宝珠。
法师驻留期间弘法活动包括:「法华法门的修行」佛法讲座,18日(周日)上午9时30
分至中午12时30分。「义工关怀茶禅」,在茶香中品禅味,分享生活点滴与日常修行心
得,19日(周一)上午10时30分至中午12时。 「甘露门」一对一解惑时段,20日(周
二)上午10时至中午12时。活动免费,欢迎护持,请上网查看更多详情并事先登记报名
,以便安排。
常谛法师为阳明大学生理学研究所博士,曾任阳明大学医学系副教授(1995-2002),
2004年在法鼓山圣严师父座下出家。曾任法鼓山僧伽大学教务长丶法鼓山北海岸关怀室
室主,现为纽约东初禅寺常住法师。法师多年来致力于僧众教育丶信众教育丶心灵环保
与生命教育的推动,并带领禅坐共修及各种关怀工作。
位于Fremont的法鼓山旧金山分会,是一个提倡心灵环保的佛教教育团体,希望以教育
完成关怀的任务,以关怀达到教育的目的,带给社会及世界更多的平安与幸福。地址:
Fr...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2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Inspiration_from_Nagarjuna 俱乐部 】
发信人: tuziwang (a.k.a. 毛兔, 兔子, Kaiju), 信区: Inspiration_from_
Nagarjuna
标 题: 『禅修心得』take it literary with ardency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Dec 4 20:51:32 2015, 美东)
德宝老师的观呼吸
如果你像木匠一样,掌握锯木头的诀窍,你就不用站在那里看着锯刃上上下下,那样的
话你会头昏眼花。你将注意力固定在锯齿接触木头的地方,这是你唯一可以锯出一直线
的方式。身为一位禅修者,你把注意力集中在鼻子内侧那个唯一的感受点上。从这个有
利的点上,清楚而镇定地观察呼吸的整个动作,就一点也不会想要控制呼吸。它不是瑜
伽的呼吸术。你专注在呼吸自然而又自发的动作上,别想去调整它,或者用任何方式去
强调它。多数初学者在这方面会碰到一些麻烦,为了帮助他们专注在这个感觉上,他们
不自觉地凸显他们的呼吸。勉强与不自然的努力结果,实际上变成禅定的障碍而非促进
禅定。不要刻意增加你呼吸的长度或...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真实空与真实不空(二)

我们说真实心如来藏有祂的本觉相存在,而这个本觉的法相有四种究竟的义理;我
们说明了其中的第一种“真实空”的道理。我们要开始继续为大家解说。这个真实心祂
具有真实不空的体性,圆满具足世间一切法,本来就没有能坏之性,是一切染法所不能
染污;因此说真实不空又好像虚空、好像明镜一样。也许大家心里会觉得奇怪,前面说
真实心的第一种觉相,是真实空、如虚空明镜,为什么现在又说祂是真实不空呢?为什
么也说真实不空如虚空明镜呢?一切法明明是生灭变异的无常性,为什么在这里 却说
一切法都是圆满成就而又都是不坏性呢?乍听之下,似乎是充满了矛盾,其实不然!这
是因为一切法其实都是自心如来的体性,不生不灭的自心如来藏中含藏著无明种子、含
藏著业种、含藏著七转识的种子,但是也同时含藏著无漏法的种子。也就是说,世间及
出世间所有的法,都含藏在如来藏“心真如”里面,都附属于心真如,所以心真如能出
生一切法,一切法即是心真如。所以说一切法常住不坏、无能坏性,一切法在心真如中
统统圆满成就。

所谓无能坏性,就是没有能坏之性。在大乘佛菩提法的修证过程中,佛说所能坏的
、所应坏的只有一种,那就... 阅读全帖
l***y
发帖数: 4671
31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读《观呼吸-平静的第一堂课》
禅那(dhyana)是定(samadhia)的一种。禅修一定是从“定”入手的,只不过是强调
不能一味的追求定,而是以定为手段,来起观,来开智慧。
“定”是共法,在佛法传入中国前就已经有了。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道家的“定”倒是
很大程度上借鉴了佛教修行方法。
r*****e
发帖数: 1196
32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關於神通的真假 一句話說完

这就是问题所在,哈哈
我最近还看了一下亚里士多德的Causality
这个本来就是世间的法则,有点普通智慧的人都能理解的
(以下开始忽悠,呵呵,即我个人的理解,不代表权威观点,欢迎讨论,除了runsun)
但是佛陀通过对这个causality的深入观察(使用禅观手段)而证悟了万法的无常无我
,从十二因缘的顺逆观察了解到人的生老病死忧悲恼苦都是来自于人们对此缺乏明见,
而事事以“常”“我”出发心生贪爱执著造作苦因
这个过程当中“证悟”是一个最关键的因素,它不同于听闻了解思维等概念性知识性的
认识,它实际是一种人类认知模式的彻底摧毁,是习惯参照系的彻底瓦解,这里面最最
重要的我个人觉得其实是“无我”,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所见到的cause-effect是通过“
我”这个观察者的眼睛去看的,但同时这个“我”也是受到cause-effect的制约,甚至
这个观察和被观察的过程就是一个cause-effect的过程,所以你的观察是主观、片面,
而非客观、全面的,但是修行者通过纯粹的禅观的训练,能够在某一天完全摆脱这个肉
身对观察造成的局限,而观察到真正的缘生无常无我
runsun同学自己没有达到这
n********n
发帖数: 8336
33
佛教最基本及最重要的教义是讲「空」(sunya),并由此派生出许多佛教的重要教义
。佛教所讲的空,绝非如基督教旧约圣经《传道书》所讲的空(传一 2),亦非如一般
人所讲的「没有了」那种「无所有」的空(emptiness)。我们若能彻底了解佛教的「
空」,便可说是已摸到了佛教教义的核心,对于我们向泰半信佛教的中国人传道时,会
有很大帮助的。
对抗婆罗门教的世界观
我们要先从释迦牟尼时代的婆罗门教信仰(BrahmaiSm)说起。婆罗门教相信梵天神(
Brahma)创造世界万物,并进入人的身体,而人成了梵天神的一部分,「梵即我,我即
梵」。人若能苦修并不停念梵语 OM 咒文,最后,人的「自我」(Atman)或人的灵魂
(Manas)便能与梵天神合而为一而得解脱,此称「梵我一如」,这有点像中国人所讲
的「天人合一」说。
婆罗门教信多神多鬼多灵,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多神教。他们信天神(Dyaus)、太阳神
(Surya)、雷神(Indra)、火神(Agni)、酒神(Soma)……,以及许多山川草木及
无数动物等为神。古代印度人拜神时能随心所悦,选择自己所喜欢拜的神。在「宗教学
」上称为「交换神教」(... 阅读全帖
d******y
发帖数: 3668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顺手Google, copy & paste
http://www.fjland.net/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60
七净门与禅观诸境
马哈希法师 着
智如比丘 译
唯依佛法正修,方能取证道、果、涅盘(nibbana ),清除我见、疑使,免沦恶道
,息诸烦恼,脱离诸苦,而得究竟常乐。兹简介七净门及禅观诸境,使正修法门者知循
道智(magga nana)及果智(phala nana)趣向涅盘。
一、戒清净门
欲入戒清净门者,居士持五戒或八戒即可,僧众则须依奉波罗提木叉律仪戒、根律
仪戒、活命遍净戒、资具依止戒。实在说来,僧众须守持波罗提木叉律仪戒以获得「戒
清净」(sila-visuddhi)。
r****n
发帖数: 8253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谛观入门必读-马哈西禅法
著者:摩诃慈(马哈希)尊者(缅甸) Ven. Mahasi Sayadaw
译者:智如尊者
修习毗婆舍那 (谛观) 为的是照见吾人此身色法心法之本来面目。色法为可观照察知之
身内身外种种物质,谛观而认清此身原来不过是一簇物质(色法RŪPA),而能了别
境等活动的则是(心法NĀMA)。此色心偶法 (NĀMA-RŪPA Pairs ) 现起
于见色、闻声、嗅气、尝味、触物、思法之际,倘佐以标名〝看见,看见〞;〝听到,
听到〞;〝嗅到,嗅到〞;〝尝到,尝到〞;〝触到,触到〞;〝想到,想到〞等对该
现行之法加以谛观,就能鉴别、认识此色、心两种法。
凡一瞻,一听,一嗅,一尝,一触或一念现起,宜即刻如实观照。初习此法时,要一
一观照不漏,固形困难,故应由明显易观处入手。
吾人一呼一吸,腹部亦必胀起瘪落,状极明显,此乃色风大种VĀYODHĀTU
性动之相。初习谛观者应聚精会神于腹部,观此胀瘪,吸气时见其胀起,呼气时见其瘪
落,心随着标名观照〝胀起〞,〝瘪落〞。倘胀瘪模糊不见,可将手掌贴置腹上,藉手
掌触觉帮助照见〝胀〞〝瘪〞。呼吸宜保持正常
r****n
发帖数: 8253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谛观入门必读-马哈西禅法
这条路非常清楚,关键能否真正坚持。
行禅做得好,我认为甚至超过坐禅。尤其对于修纯观的人。
日常生活的正念观照,确实非常重要。
r**m
发帖数: 1825
37
这是每天的功课,而且是正念的一部分,看看上面文章里的这段话:
"即使你不修独身,你也需要一种护卫方式,抵制那种飘忽不定的淫欲感。这种观想,
实在是违反习惯倾向的,这就是一遍又一遍观想之所以有用的理由之一。阿姜摩诃布瓦
反复讲过这一点: 不要计算你做了多少次不净观。要一直做到修成。毕竟,正是对人体
的淫欲,牵引我们投生。正是它,令我们不断地想回来,令我们做极其愚蠢的事。"
我说这是正念的一部分的意思是一旦发觉心念以对境美好时即应立即修不净观,
例如看到一朵花,有正念时首先观察到自心正在认为此花很美,若贪念未起,即观下一
念头,若贪念起,则立即思维花的凋零相,落入泥涂之相以作对治。
修平等心和修不净观是相关的,喜欢即是贪,不喜欢就是嗔,
有净与不净的分别心就不是平等心了,初修人是很难做到心行平等的。
但是证初果并不需要完全除贪,三果圣人才到。
个人认为平等心是修行后水到渠成的事.
b**d
发帖数: 7644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内观的深化 马哈希西亚多
俺以前只对止禅有兴趣。 看来纯观禅也是很不错的。
m****s
发帖数: 18160
39
☆─────────────────────────────────────☆
runsun (runsun) 于 (Sat Sep 5 06:15:12 2009, 美东) 提到:
9月5日周六禅修简单报告
上午 打坐一个小时
先修佛随念慈心观十分钟左右,但中间修的过程思想跑到别处。
修我自己摸索出的身念住,直接觉知头部的轻微移动,观风大。以及颈部的推,挤,压
等究竟法,掠过思想内容等概念法。
散乱盖比较严重,标记识别散乱去除之。
中间出现点昏沉,忍不住躺下休息,不过立刻想到如此松懈怎能解脱,太逊,立刻又坐
了起来。
精进根有点过强,出现稍微的躁动,用念的力量来调整加强定根,定觉支,舍觉支
由于失去正念而导致起坐。在想要起坐的时候如果正念不失应该可以将其灭掉而加长打
坐,但可惜失败了。
中间仅有十几分钟五盖比较轻的状况。
打坐中重点做的:克服五盖,明辨直接观察所缘和想象思维的区别,跳过概念法。
五盖严重程度70%,以散乱盖为主,偶而昏沉,贪,嗔和疑盖基本没有。
正念持续强度30%
刹那定强度5%
无常,苦,无我三共相未能明显出现。
打完坐后偶尔看镜子,发觉脸比以前有点亮。
a**u
发帖数: 8107
40
☆─────────────────────────────────────☆
runsun (runsun) 于 (Wed Jul 22 10:43:52 2009, 美东) 提到:
前言
很高兴应几位台湾比库、比库尼法师的邀请,来到台湾;这几位法师曾到缅甸毛淡棉市
近郊的帕奥禅林[1]修行。在台湾的期间,我想教大家一些帕奥禅林的修行方法体系;
它乃是以巴利[2]佛教圣典与《清净道论Visuddhimagga》中的指导作为依据。我们相信
巴利圣典所指导的修行方法正是佛陀本身修行的方法,也是佛陀在世时指导弟子们修行
的方法。
为何要修行
首先我们必须问自已:「佛陀为什么要教导修行?」或「修行之目的何在?」
佛教修行之目的是为了证悟涅盘;涅盘乃是精神(nama名)与物质(rupa色)的止息。
要证悟涅盘,我们必须完全息灭以无贪、无瞋、无痴[3]为根的善名法(精神),及以
贪、瞋、痴[4]为根的不善名法;它们能造成一再的生、老、病、死,轮回之苦。如果
通过修行观禅培育观智[5](vipassana-bana),直到证悟了知见涅盘的四道智[6](
magga-bana),它们就会彻
b**d
发帖数: 7644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 定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不对头。 你不可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达到什么都不想的状态。
the sphere of neither perception nor nonperception is very hard to reach. 据俺
的理解,那种定出定再观,就是五蕴皆空啦。 跟初禅近行定观出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a*******g
发帖数: 867
42
顿悟入道要门论(http://www.lkjs.net/c26.asp
大珠慧海禅师著
稽首和南十方诸佛、诸大菩萨众。弟子今作此论,恐不会圣心,愿赐忏悔;若会圣理,
尽将回施一切有情,愿于来世,尽得成佛。
问:欲修何法?即得解脱。答:唯有顿悟一门,即得解脱。云何为顿悟?答:顿者,顿
除妄念;悟者,悟无所得。
问:从何而修?答:从根本修。云何从根本修?答:心为根本。云何知心为根本?答:
楞伽经云:心生即种种法生,心灭即种种法灭。维摩经云: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
心净,即佛土净。遗教经云:但制心一处,无事不办。经云: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
佛不求心;智人调心不调身,愚人调身不调心。佛名经云:罪从心生,还从心灭;故知
善恶一切,皆由自心,所以心为根本也。若求解脱者,先须识根本;若不达此理,虚费
功劳,于外相求,无有是处。禅门经云:于外相求,虽经劫数,终不能成;于内觉观,
如一念顷,即证菩提。
问:夫修根本,以何法修?答:惟坐禅,禅定即得。禅门经云:求佛圣智,要即禅定;
若无禅定,念想喧动,坏其善根。
问:云何为禅?云何为定?答:妄念不生为禅,坐见本性为定。本性者,是汝无生心。
定者,对境
a*****y
发帖数: 33185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十日内观开示--第四天[转载]
如何练习内观(Vipassana)的问题~业的法则~心行的重要性~心法四蕴:识、想、
受、行~保持觉知和平等心是离苦之道
第四天是非常重要的一天,你们已经开始沈潜浸入正法的恒河,探究你全身各种感受的
实相。在过去,由于无明,这些感受使你加倍增添各种烦恼,但是,感受也能做为根除
烦恼的工具。借着学习观察身体上的各种感受,并且保持平等心,你已经迈出趋向解脱
之道的第一步。
有些关于修行方法的问题,经常被提出来:
为什么要按着顺序移动注意力经过全身?为什么要按这种顺序?任何顺序都可以,但是
必须要按某种顺序移动。否则你可能会漏掉身体的某些部位,对那些部份就仍然盲目、
空白。感受是遍布全身的,而就这个修行方法而言,培养出能体验到全身感受的能力是
很重要的。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按着顺序移动有很大的帮助。
如果身上某个部位感觉不到感受,你可以将注意力停在那里一分钟。实际上全身各个部
位,每个次原子粒子,都有感受,只是非常微细,而你的心不够敏锐警觉,无法感觉到
,所以这部位似乎是没有感受而空白的。在这部位停留一分钟,以平稳的、安静的,平
等的心观察。不要贪求有所感受,也不要对没有感受产生瞋恨。假如你产... 阅读全帖
l*****a
发帖数: 38403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论语禅解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禅解】
观心为“温故”,由观心故,圆解开发。得陀罗尼,为“知新”。盖天下莫故于心,亦
莫新于心也。
b**d
发帖数: 7644
45
搞不清楚,不知道修观出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直接放弃目标,不就是走神啦嘛?
S**U
发帖数: 7025
46
修观的话,注意最明显的对象就好。麻痒最明显的时候就注意麻痒,麻痒不明显的时候
回到呼吸。
b**d
发帖数: 7644
47
不是所有人都跟你一样对佛法修行目的不明白的。
是你觉得自己做不到心生妒忌啦吧。没什么好妒忌的。都是没用的东西。
我本来就觉得修行有误才拿出来请大家教导的。我说的很清楚了。我觉得观的目标不清
楚,反而有很强的喜,不对劲。
张口污蔑他人是你因为我揭露你真面目而心生恶意报复了吧,当心下三恶道。
b**d
发帖数: 7644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净密互融互通的修法
下座观照,绵绵密密。
把打坐中的静定功夫推广到日常动用中去,在行、住、坐、卧当中冷冷自用,绵绵
密密地观照,一切无住,既不让境界拉着跑,也不随妄念流浪。
还有他说的念起即觉,这个不是观吗?不是观到念头的无常吗?呼吸观是观,他的也是
观。你觉得怎么就观不出四谛啦
b**d
发帖数: 7644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净密互融互通的修法
除了你为观到无常而观,人家为了观到佛性而观,没发现不同。而且人家根本没有讲不
观无常,没讲不观四谛。 也没说在看到佛性以后,就认定他不变,就不往下修了吧。
简单的说,我认为大家都是凡夫,都没有看见真相,俺觉得谁知道呢?搞不好上帝还真
实存在呢。 都是信仰,谁也不能说谁就是错的。

mind
S**U
发帖数: 7025
50
(1)是葛印卡的内观方法,应该各个中心大同小异,就是放录像,打坐,跟在家人小参
。对没参加过密集禅修的人,应该有收获。
http://www.dhammasala.org/
看来适合 self retreat, 有问题可以问南传的出家人。
http://insightchicago.org/
也是内观。
我亲近过的禅宗老师,对打坐的细节指导比较注意。(2)(3) 都与禅宗有关,不知如何。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