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细胞膜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s*********y
发帖数: 292
1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求教:分泌细胞的细胞膜
像那种天天分泌一大堆蛋白的细胞,它是怎么维持自己的细胞膜的?
不断的有囊泡从高尔基体到细胞膜上,总要有个办法来抵消增加的这一部分膜吧……
m****g
发帖数: 530
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arvard_Medical_School 俱乐部 】
发信人: macdog (dog), 信区: Harvard_Medical_School
标 题: 细胞膜电位差可控制代谢细胞通信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ug 26 21:40:59 2009, 美东)
一份报告说,细胞膜电位的微小差异可能改变它与其他细胞通信的方式。这项研究可能
有助于理解导致中风和心律不齐的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机制。细胞使用称为间隙
连接的细胞间通道,在许多种类的细胞(包括心血管细胞和神经系统细胞)之间把代谢
物和信号传导分子从一个细胞的内部运输到另一个细胞的内部。通过细胞间隙的信号传
导协调正常组织的细胞活动,而缺氧和缺血等病理症状可能改变这种信号传导行为。
Nicolas Palacios-Prado和Feliksas Bukauskas发现,由不同的连接蛋白组成的通道—
—包括那些构成了血管、心脏和神经系统的细胞间隙的通道——的行为就像控制电和化
学信号的对电压敏感的阀门。这些阀门允许定向的、细胞对细胞的电信号传导,还能控
制代谢细胞通信。这组作者发现,这
V********n
发帖数: 305
3
有没有什么技术是可以Screen 细胞膜上蛋白表达情况的。比如表达了哪些,表达量高
低等等,类似Array一样的技术。
能有高手帮忙一下么?先谢谢了。
o**4
发帖数: 35028
4
没做过这些,
但是我想,你可以提细胞膜蛋白,然后用质谱测蛋白含量就可以做到了。
k****n
发帖数: 158
5
有没有好的细胞膜荧光染料推荐, 用在live cell imaging 中
谢谢
B*M
发帖数: 1418
6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请教个细胞膜电荷的问题
请问在有细胞膜的气管里,正电荷的分子和负电荷的分子随氧气进入,哪个流动性比较好
? 还是说流动性和电荷正负没有关系?
n*****y
发帖数: 3
7

就是我想知道这三种抗体哪的的N端点或者C端点在和细胞conjugate之后是在细胞膜外
的。。
k***g
发帖数: 4904
8
如果加了药后在细菌培养液里面检测到遗传物质,是不是可以说细胞膜一定有了defect
跟别人上课讨论个问题,想来求证一下,如果细菌培养液加点药,破坏膜完整性那些,
是不是有可能漏出一些RNA来呢?DNA有可能漏出来吗?谢谢!!!
s*****r
发帖数: 223
9
想写段程序去预测蛋白的跨膜区和非跨膜区, 想知道至少几个氨基酸才能横穿细胞膜?
if a hydrophobic region cross the fatty cell membrane, 那这个hydrophobic
region 至少要多少个 aa?
相对的
hydrophilic segments that touch the watery cytoplasm and extracellular
environments,
这个 hydrophilic segment 至少是几个aa?
谢谢。
最好有文章可以引用下(或者能告诉我点信息, 我自己查)
m****g
发帖数: 530
10
来自主题: _Harvard_Medical_School版 - 细胞膜电位差可控制代谢细胞通信
一份报告说,细胞膜电位的微小差异可能改变它与其他细胞通信的方式。这项研究可能
有助于理解导致中风和心律不齐的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机制。细胞使用称为间隙
连接的细胞间通道,在许多种类的细胞(包括心血管细胞和神经系统细胞)之间把代谢
物和信号传导分子从一个细胞的内部运输到另一个细胞的内部。通过细胞间隙的信号传
导协调正常组织的细胞活动,而缺氧和缺血等病理症状可能改变这种信号传导行为。
Nicolas Palacios-Prado和Feliksas Bukauskas发现,由不同的连接蛋白组成的通道—
—包括那些构成了血管、心脏和神经系统的细胞间隙的通道——的行为就像控制电和化
学信号的对电压敏感的阀门。这些阀门允许定向的、细胞对细胞的电信号传导,还能控
制代谢细胞通信。这组作者发现,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跨膜电位的微小变化或者突发的高
频动作电位加以调控。
参阅文献:
Heterotypic gap junction channels as voltage-sensitive valves for
intercellular signaling,PNAS August 24, 2009, d
p****y
发帖数: 23737
11
我们应该详细了解不利于人体的9大衰老主因并避免它,这才是抗衰防老之道。人类
究竟为何会衰老?近代学者提出许多衰老的理论,例如:体内荷尔蒙分泌减少的理论、
体内自由基产生的理论、人体承受过大压力的理论、外界环境污染的理论、还有人体胰
岛素分泌抗拒性的理论等等。以下是现代医学对人类衰老主因的阐释。
不可忽视的自由基
自由基是携带不成对电子的分子、原子或离子。具有高度的化学反应性,容易和周
围分子起化学反应,使安定分子也变成自由基。如此重复,人体内就会不断产生新的自
由基,每天会有成千上万个自由基诞生。少数自由基是对人体有好处的,例如一氧化氮
(NO)。大多数自由基都是对人体有害的,含有不稳定的氧分子,具有强烈的氧化作用,
会给组织细胞带来氧化压力,破坏人体的健康。
1、它会攻击细胞膜,使细胞膜的流通性发生改变。
2、它会令细胞膜硬化,养分无法进入细胞,导致细胞老化或死亡。
3、它会攻击染色体双股或碱基,使染色体变异,有致癌症的可能。
4、它会攻击蛋白质,导致蛋白质变性,或与其他高葡萄糖分子联结成为复合体,引
发器官功能改变。
5、它会攻击粒腺体,导致粒腺体无法提供能源。
当人面在殊... 阅读全帖
C**T
发帖数: 5379
12
3k哥,这是我在网上搜到的关于空气中负离子的作用,不知道是否权威,不过没有看到
除甲醛或者除烟味。。。
http://www.baike.com/wiki/%E7%A9%BA%E6%B0%94%E8%B4%9F%E7%A6%BB%
激活身体必须要有空气负离子。但是在空气中和我们的身体里到处都是正离子。身
体中的正离子会带来什么影响呢?首先细胞衰弱,细胞的新陈代谢衰弱。离子的不平衡
指的是正离子多负离子少。那样的话人体的酸性增强,氧化加速,血液变得浓稠,细胞
衰弱,导致精神紧张。肌肉、组织的紧张感也随之提高,并诱发象肩膀疼痛、皮肤粗糙
、寒症、动脉硬化等各种各样的症状。正离子而引起的细胞氧化,除此之外还会降低激
素分泌,免疫功能,以及体液循环,加快老化,致使组织细胞的衰退,引起的各种各样
的疾病。疾病的最根本就是因细胞的氧化引起的,除此之外致使细胞氧化的还有摄取酸
性食品,产生自体内的有毒的活性氧(自由基)等,加剧氧化的原因中,也包括劳累过
度与精神紧张。等同于大自然的空气负离子可使血液pH值、细胞间胶质PH值、细胞内PH
值得到上升,使生命体中尿中8-OHDG、过氧化脂质(硫巴比妥盐或...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3875
1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eseMed 讨论区 】
发信人: dancooper (诚能见可欲而思谦冲以自牧), 信区: ChineseMed
标 题: .经络本质被认识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an 1 05:11:53 2011, 美东)
原地址:
http://njzxhx.blog.163.com/blog/static/10527031720092605857104/
我们认为,经络没有独立具体的解剖结构,它是以其它相关组织结构共同合成而为结构
的。这就像河流一样,是水流的结果,自己本身没有什么河道,碰到黄土,黄土就是河
道的边界,遇见岩石,则岩石就是河道的边界。但共同组成经络结构的相关组织具有一
定的要求,那就是网膜状组织。《内经》经常谓经穴在“分肉之间”,其意非指皮肤与
肌肉之间,而是特指肌肉与肌肉之间的组织,在解剖学的层面上,这些组织中医称作筋
膜,而西医则谓之结缔组织,准确地讲是“固有结缔组织”。结缔组织在体内分布最广
,由组织液、纤维、基质和细胞组成。这些就是构成经络结构的物质。
但是,我们却不能反过来说这些物质就是经络,因...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3875
14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经络本质被认识 (转载)
原地址:
http://njzxhx.blog.163.com/blog/static/10527031720092605857104/
我们认为,经络没有独立具体的解剖结构,它是以其它相关组织结构共同合成而为结构
的。这就像河流一样,是水流的结果,自己本身没有什么河道,碰到黄土,黄土就是河
道的边界,遇见岩石,则岩石就是河道的边界。但共同组成经络结构的相关组织具有一
定的要求,那就是网膜状组织。《内经》经常谓经穴在“分肉之间”,其意非指皮肤与
肌肉之间,而是特指肌肉与肌肉之间的组织,在解剖学的层面上,这些组织中医称作筋
膜,而西医则谓之结缔组织,准确地讲是“固有结缔组织”。结缔组织在体内分布最广
,由组织液、纤维、基质和细胞组成。这些就是构成经络结构的物质。
但是,我们却不能反过来说这些物质就是经络,因为经络的存在方式主要是属于能
量层次的。经络与人体的关系,就像电能与计算机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上
所显示的图象文字等来认识电的作用,但如果你单纯从解剖学的角度来将计算机分解,
哪怕你用再高倍的显微镜也不可能看得到计算机里面的图象与文字。
也就是说,经络具有明显... 阅读全帖
o*****e
发帖数: 435
15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载《东方早报》2003年12月10日)
2003诺贝尔化学奖:揭示生命通道的奥秘
峨渝
水占人体大约70%的成分。水和盐分是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人体细胞
通过溶解在体液中的盐分离子,完成多种基本生理功能。瑞典皇家科学院在10月
8日宣布,2003诺贝尔化学奖由两位美国科学家皮特·阿格雷和罗德里克·麦金
农分享,以表彰他们在阐明细胞通过细胞膜通道蛋白质转运水分子以及盐分离子
的研究中作出的重大贡献。
这是自1991年来诺贝尔奖第三次颁发给与细胞膜蛋白质有关的研究成果,从
一个侧面表明细胞膜通道蛋白质是当前生物学研究的前沿,也可以说是通向诺贝
尔奖的“通道”。细胞膜将细胞和外界环境分开,细胞膜本身基本不通透水,盐
以及其它极性分子,然而这些物质在细胞生理活动中,却经常需要被快速转移进
出细胞内外。嵌在细胞膜上的一类结构类似管道的膜蛋白质将这些物质从高浓度
向低浓度转运,也称为细胞膜通道。不同的物质通过不同的细胞膜通道进出细胞,
皮特·阿格雷的研究课题是
s*******7
发帖数: 399
16
这个问题很好,因为这是离子通道voltage-sensing争来争去迄今尚无定论的地方。
先说题外话啊,哈哈。说到电生理,其实就是研究生物体如何把电信号转化为生理反应
。而电压依赖性离子通道(VGIC)是这个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这个热点的核心又是
VGIC通道如何通过电压敏感区域(VSD)感受电压,VSD感受电压后又如何调控通道开放
?一句话,当外面来了电压,VSD在细胞膜间怎么运动?
在钾通道VSD结构没解析出来,有几种模型被提出来。
代表性的有2种:一种就是细胞膜相对静止,VSD的S4直上直下,即helical screw。另
一种VSD的S4相对静止,细胞膜直上直下,叫moving orifice。
这时期代表人物很多,我只记得Isacoff和Horn。Isacoff要提一下,一方面他是Lily
Jan的学生,另一方面他同时也是最早研制出TIRF的前沿人物之一。犹太人,很聪明。
如今研究VSD这一块实验室虽然很多,但基本上就出自几个大家族,诸如Miller C,
Lily,Catterall, Armstrong等。Mackinnon虽然名气大,但他和Yellen都出自Mille... 阅读全帖
g***j
发帖数: 40861
1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iology 讨论区 】
发信人: yetiti (yeti), 信区: Biology
标 题: 转发:关于进化和起源的一篇文章--我读过的最好的科普作品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ul 4 03:33:26 2013, 美东)
神棍请自动绕道,只是和搞生物的同学分享一篇好文
转载:原文链接: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3656795/?r=1
在以前本小组的讨论中,我曾提到 “比如你如果不理解所有生物共有的膜渗透能量供
应化学原理,你就根本无从评价任何生命起源的理论。”
**********************
一 直觉与反直觉
直觉(intuitive)和反直觉(counterintuitive)是科学讨论在描述一个科学理论或
者发现的时候,经常使用的二分法。这个叫法本身并不那么科学和严谨,但是其中的意
味却是无限深长的。
既然不严谨,我也不去定义它,只看范例:
最简单清楚的直觉理论,在古希腊科学有很多范例。比如“物体排开的水量等于它的体
积”。比如欧几里得平面几何中的公设和简单定理。“凡直角...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655
1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iology 讨论区 】
发信人: yetiti (yeti), 信区: Biology
标 题: 转发:关于进化和起源的一篇文章--我读过的最好的科普作品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ul 4 03:33:26 2013, 美东)
神棍请自动绕道,只是和搞生物的同学分享一篇好文
转载:原文链接: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3656795/?r=1
在以前本小组的讨论中,我曾提到 “比如你如果不理解所有生物共有的膜渗透能量供
应化学原理,你就根本无从评价任何生命起源的理论。”
**********************
一 直觉与反直觉
直觉(intuitive)和反直觉(counterintuitive)是科学讨论在描述一个科学理论或
者发现的时候,经常使用的二分法。这个叫法本身并不那么科学和严谨,但是其中的意
味却是无限深长的。
既然不严谨,我也不去定义它,只看范例:
最简单清楚的直觉理论,在古希腊科学有很多范例。比如“物体排开的水量等于它的体
积”。比如欧几里得平面几何中的公设和简单定理。“凡直角... 阅读全帖
g***j
发帖数: 40861
1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iology 讨论区 】
发信人: yetiti (yeti), 信区: Biology
标 题: 转发:关于进化和起源的一篇文章--我读过的最好的科普作品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ul 4 03:33:26 2013, 美东)
神棍请自动绕道,只是和搞生物的同学分享一篇好文
转载:原文链接: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3656795/?r=1
在以前本小组的讨论中,我曾提到 “比如你如果不理解所有生物共有的膜渗透能量供
应化学原理,你就根本无从评价任何生命起源的理论。”
**********************
一 直觉与反直觉
直觉(intuitive)和反直觉(counterintuitive)是科学讨论在描述一个科学理论或
者发现的时候,经常使用的二分法。这个叫法本身并不那么科学和严谨,但是其中的意
味却是无限深长的。
既然不严谨,我也不去定义它,只看范例:
最简单清楚的直觉理论,在古希腊科学有很多范例。比如“物体排开的水量等于它的体
积”。比如欧几里得平面几何中的公设和简单定理。“凡直角... 阅读全帖
a*****x
发帖数: 901
20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学术交流谈论帖
引子
各位看官,由小的给大家讲个故事吧.
我要讲的是一个三年前浮出水面的发现, 其间涉及长达30多年的研究工作, 数十篇对的
或者错误的文献, 案情扑朔迷离, 引人深思, 至今仍没有完全明了. 小的口才不好, 说
不清楚之处还请大家多包涵. 有钱的捧个钱场, 没钱的捧个人场…因为我相信这里做离
子通道的人很少, 所以我从最最基本的地方开始讲, 不耐烦者可以直接跳过无视…
因为我本人学生物的时候就最讨厌背东西, 所以我想呈现给大家的只是科学家在科研过
程中闪耀的思想的火花, 而非结论性的发现本身. 所以引用文献时间跨度很大, 希望大
家谅解.
既然是故事, 我们就从头说起…
亿万年以前, 地球上一片汪洋, 生命诞生其中. 为什么生命要诞生在海洋里呢? 没错,
因为海洋里有很多水, 而生命离不开水. 而很多人忽视的是, 海水里除了水, 还有很多
盐, 也就是溶液状态下的离子. 没有了离子, 同样不可能有生命. 不信你往MQ water里
面加一大坨蛋白质和DNA, 看看能不能变出小蝌蚪…所以, 生命也离不开离子. 为什么
离子如此重要呢? 因为离子提供了一种生物层面上最重要的作用力, 电磁...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2194
21
神棍请自动绕道,只是和搞生物的同学分享一篇好文
转载:原文链接: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3656795/?r=1
在以前本小组的讨论中,我曾提到 “比如你如果不理解所有生物共有的膜渗透能量供
应化学原理,你就根本无从评价任何生命起源的理论。”
**********************
一 直觉与反直觉
直觉(intuitive)和反直觉(counterintuitive)是科学讨论在描述一个科学理论或
者发现的时候,经常使用的二分法。这个叫法本身并不那么科学和严谨,但是其中的意
味却是无限深长的。
既然不严谨,我也不去定义它,只看范例:
最简单清楚的直觉理论,在古希腊科学有很多范例。比如“物体排开的水量等于它的体
积”。比如欧几里得平面几何中的公设和简单定理。“凡直角都相等”,“两点之间直
线最短”,初学几何的人,都会想这不是废话吗。等到用这些废话为基础武器,逐步分
解,证明了其他复杂得可怕的理论,我们才知道废话的精辟之处。这就是直觉理论最原
始的特征:不言而喻。然而,即使在这种萌芽时代的智慧中,也埋下了“反直觉”理论
的种子,比如仅仅...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2367
22
来自主题: Macromolecules版 - 2012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两位美国科学家
2012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罗伯特·洛夫科维茨(左)以及布莱恩·克比尔卡(右)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0月10日消息,据诺贝尔奖委员会官方网站报道,2012年度
诺贝尔化学奖已经于北京时间10月10日17:45公布,由于在“G蛋白偶联受体”方面所作
出的突破性贡献,今年的化学奖项授予美国科学家罗伯特·洛夫科维茨(Robert J.
Lefkowitz)以及布莱恩·克比尔卡(Brian K. Kobilka)。
细胞表面的“聪明”受体
你的身体是由数以十亿计的细胞之间的相互反应形成了复杂统一体。每一个细胞都
拥有一个微小的受体用于感知周遭的环境,以便可以让细胞得以适应新的情形。美国科
学家罗伯特•洛夫科维茨和布莱恩·克比尔卡正是由于他们在“G蛋白偶联受体”
方面所作出的突破性贡献而被授予2012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长期以来,有关细胞如何感知周遭环境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科学家们知道一些荷
尔蒙,如肾上腺素拥有重大的影响:它可以提升血压,加快心率。因此他们怀疑在细胞
的表面拥有某种对于这些荷尔蒙物质的受体。然而至于这些受体具体是由什么构成的,
以及它们究竟如何工作仍然在整个20世纪的... 阅读全帖
x****9
发帖数: 2668
23
低钾血症时静息电位变化:静息电位产生是由于细胞膜两侧电势差和浓度差达到平衡引
起的,静息电位就等于其中的电势差。
低钾时钾离子减少直接引起的细胞外正电荷减少可以忽略不计(因为细胞外液总液量较
大,而且钾离子在细胞外液正离子中占得比例比较小,细胞外正电荷主要大多为钠离子
),而对细胞内钾离子浓度差影响却比较大,从而导致钾离子从细胞内向细胞外流动增
加,进而使细胞内正电荷减少,导致细胞膜两侧电势差增大即静息电位增大。所以对于
骨骼肌会引起兴奋性下降。
而心肌不同是因为,细胞外液低钾时会引起心肌细胞膜对钾离子通透性降低。所以钾离
子外流减少,细胞内正电荷增加,从而导致静息电位减小,心肌兴奋性升高。
#钾离子浓度下降时,心肌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降低,但对骨骼肌及和平滑肌细胞膜上的K+的通透性没有太大影响。
(简单说就是心肌有保钾功能)
s*******u
发帖数: 9508
24
http://news.sina.com.cn/c/2014-06-06/015930302587.shtml
清华疾病探索获突破:人类有望“饿死”癌细胞
京华时报讯(记者张晓鸽)昨天,清华大学宣布:该校医学院颜宁教授研究组在世界上
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晶体结构,初步揭示了它的工作机制以及相关
疾病的致病机理,在人类攻克癌症、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的探索道路上迈出了极为重要的
一步。未来,人类有望“饿死”癌细胞。
昨天的英国《自然》杂志以长文的形式正式刊发了这一成果。据介绍,葡萄糖是地
球上各种生物最重要、最基本的能量来源,也是人脑和神经系统最主要的供能物质。据
估算,大脑平均每天消耗约120克葡萄糖,占人体葡萄糖总消耗量的一半以上。葡萄糖
代谢的第一步就是进入细胞,但亲水的葡萄糖溶于水,而疏水的细胞膜就像一层油,因
此,葡萄糖自身无法穿过细胞膜进入到细胞内发挥作用,必须依靠转运蛋白这个“运输
机器”来完成。葡萄糖转运蛋白镶嵌于细胞膜上,如同在疏水的细胞膜上开了一扇一扇
的门,能够将葡萄糖从细胞外转运到细胞内。
颜宁教授介绍称,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几乎存在于人体的每一... 阅读全帖
a****r
发帖数: 12375
25
颜宁咋还不给恩师留个种?

http://news.sina.com.cn/c/2014-06-06/015930302587.shtml
清华疾病探索获突破:人类有望“饿死”癌细胞
京华时报讯(记者张晓鸽)昨天,清华大学宣布:该校医学院颜宁教授研究组在世界上
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晶体结构,初步揭示了它的工作机制以及相关
疾病的致病机理,在人类攻克癌症、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的探索道路上迈出了极为重要的
一步。未来,人类有望“饿死”癌细胞。
昨天的英国《自然》杂志以长文的形式正式刊发了这一成果。据介绍,葡萄糖是地
球上各种生物最重要、最基本的能量来源,也是人脑和神经系统最主要的供能物质。据
估算,大脑平均每天消耗约120克葡萄糖,占人体葡萄糖总消耗量的一半以上。葡萄糖
代谢的第一步就是进入细胞,但亲水的葡萄糖溶于水,而疏水的细胞膜就像一层油,因
此,葡萄糖自身无法穿过细胞膜进入到细胞内发挥作用,必须依靠转运蛋白这个“运输
机器”来完成。葡萄糖转运蛋白镶嵌于细胞膜上,如同在疏水的细胞膜上开了一扇一扇
的门,能够将葡萄糖从细胞外转运到细胞内。
颜宁教授介绍称,葡萄糖转运蛋白G...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13878
26
京华时报讯(记者张晓鸽)昨天,清华大学宣布:该校医学院颜宁教授研究组在世界上
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晶体结构,初步揭示了它的工作机制以及相关
疾病的致病机理,在人类攻克癌症、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的探索道路上迈出了极为重要的
一步。未来,人类有望“饿死”癌细胞。
昨天的英国《自然》杂志以长文的形式正式刊发了这一成果。据介绍,葡萄糖是地
球上各种生物最重要、最基本的能量来源,也是人脑和神经系统最主要的供能物质。据
估算,大脑平均每天消耗约120克葡萄糖,占人体葡萄糖总消耗量的一半以上。葡萄糖
代谢的第一步就是进入细胞,但亲水的葡萄糖溶于水,而疏水的细胞膜就像一层油,因
此,葡萄糖自身无法穿过细胞膜进入到细胞内发挥作用,必须依靠转运蛋白这个“运输
机器”来完成。葡萄糖转运蛋白镶嵌于细胞膜上,如同在疏水的细胞膜上开了一扇一扇
的门,能够将葡萄糖从细胞外转运到细胞内。
颜宁教授介绍称,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几乎存在于人体的每一个细胞,是大脑、
神经系统、肌肉等组织器官中最重要的葡萄糖转运蛋白,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极为
重要。这种转运蛋白的功能完全缺失将致人死亡,...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8912
2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iology 讨论区 】
发信人: atuma (atuma), 信区: Biology
标 题: 颜宁研究团队成功背后的故事:有梦想才有辉煌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ul 5 11:12:53 2014, 美东)
非常鼓舞:
http://www.jyb.cn/high/gdjyxw/201406/t20140606_584695.html
有梦想才有辉煌——颜宁研究团队成功背后的故事
葡萄糖,地球生物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它,究竟如何进入细胞?100多年来,多少
科学家为之着迷。
6月5日,英国《自然》杂志揭开了这个源自生命内部的奥秘:由37岁的中国科学家
、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颜宁率领的80后、90后年轻团队首次成功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转运
蛋白GLUT1的晶体结构和工作机理。
“要针对人类疾病开发药物,获得人源转运蛋白至关重要,因此,这是一项伟大的
成就。”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布莱恩·克比尔卡为之惊叹。
“学术界对于GLUT1的结构研究已有半个世纪之久,而颜宁在世界上第一个获得了
GLUT1的晶体结构!从某种程度上说,她战胜了过去50年从... 阅读全帖
g***e
发帖数: 14217
28
来自主题: Living版 - 为什么18伏的比110V就安全?
整体来说,就是因为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和受损伤直接相关,电流=电压/电阻,所以电
压越高越危险。
具体到分子水平,心肌细胞自主律动靠的是细胞膜上和细胞内的几种离子通道蛋白有规
律的开放关闭,使钠,钾,钙离子进出细胞(生物电流)。心肌细胞膜的电压主要由钠钾
浓度决定,钙离子直接控制细胞的收缩和舒张。离子通道蛋白的开关由细胞膜的电压控
制,外加电流会扰乱离子通道蛋白的正常开关,导致心肌细胞工作失常。
电流特别高时,会直接造成细胞膜穿孔-->细胞内环境恶化-->细胞死亡。
C***r
发帖数: 759
29
来自主题: Germany版 - 哥廷根与内尔
诺贝尔人物:内尔 在离子通道上穿梭

欧文·内尔(Erwin Neher)
1944年出生于德国的兰茨贝格。1991年10月7日在诺贝尔奖金颁奖大会上,诺贝尔生
理学奖授给了内尔和萨克曼,因为他们的重大成就——细胞膜上单离子通道的发现。
细胞是通过细胞膜与外界隔离的,在细胞膜上有很多通道,细胞就是通过这些通道与
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这些通道由单个分子或多个分子组成,允许一些离子通过。通道的
调节影响到细胞的生命和功能。内尔和萨克曼合作,结果发现当离子通过细胞膜上的离子
通道的时候,产生十分微弱的电流。内尔和萨克曼在实验中,利用与离子通道直径近似的
钠离子或氯离子,最后达成共识:离子通道是存在的,以及它们如何发挥功能的。有一些
离子通道上有感应器,他们甚至发现了这些感应器在通道分子中的定位。
离子通道的发现,是现代分子生物学史上的一次革命,在临床上,也使人们对于一些
疾病如糖尿病、囊性纤维变性等的细胞学机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内尔为本报特别题词
给北京青年报的读者:破译大脑是对下一代的挑战,我希望年轻人能够从这个不断进
展的世界里分享
k*****1
发帖数: 454
30
针对你现在说的几点
1.“H-H原文明确区分了”supposed“”charged molecule",和运载离子电流的"
sodium"
.波尔兹曼定律描述的是前者,不是后者。而你的原贴中让人误解为后者,跟贴中更是
强调了这一点。这是不符合作者原意的。”
这点你的意见是对的。我应该先说明一下,免得后面人误会。
“2.你说H-H的设想中,带电分子(原文可没有说是载体,请不要乱翻译)要运动到膜外
是不对的。“他们明确说了是"on the inside/outside of membrane",以及"
neglectable concentrations elsewhere".同时如果带电分子如果可以脱离膜的话,他
们用波尔兹曼的公式就不对了。因为电场只存在跨膜区域中。如果他们用的真是载体这
个词,就更
不可能脱离膜了。”
你看这句:“Since both combined and uncombined carrier molecules bear a
negative charge they are attrac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membrane in ... 阅读全帖
p*****u
发帖数: 191
31
乙肝,国病,在过去里程碑式的研究发现中没有一个源于国内科学家的发现,无论
是病原发现、基因克隆、还是疫苗开发、或者治疗性的药物。北生所的李文辉课题组发
现乙肝新受体:NCTP基因,这个是一个有意义的研究,但是这个研究是里程碑式的发现
吗?是独一无二的开创,还是众多研究发现中的其中一员,新浪微博上有一位传染病专
家这样评论“一篇文章而已”。
从临床和疾病控制角度来说,控制乙肝的关键依然是提高疫苗接种的覆盖程度,这
是对群体最有效的方法,更多的精力和物力应该集中到提高疫苗保护率,降低疫苗失败
的研究原因中去。对于现症的慢乙肝患者,更重要的是提高医保的覆盖面积,让更多病
人有条件接受规范的、长疗程的抗病毒治疗。对于肝硬化和肝癌的患者,更重要的采用
综合的治疗措施,主要是外科方法来延长生命。正如10年前出现的SARS,传染病隔离措
施的重要性远远超越病原学研究。这些是大范围的政府和政策行为,卫生部的最大的工
作目标就是让每人每年享有300元的卫生服务。
饶毅教授近期对乙肝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非常好的描述,饶教授列举了乙肝里程碑的
发现、列举了国内科学家在乙肝动物模型研究中的重... 阅读全帖
t**m
发帖数: 158
32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颜宁解了人的GLUT1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aop/ncurrent/full/nature1
结合以前发表的工作, 可以看出她的工作是相当成体系的.
在糖转运蛋白结构及作用机制这个领域, 颜宁应该具有无可争议的地位.
以下是清华的新闻稿
====================================
颜宁研究组揭示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 GLUT1的结构及工作机理
2014年5月18日,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颜宁研究组在Nature在线发表了题为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human glucose transporter GLUT1”的Article,在世界上首次报
道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晶体结构,初步揭示其工作机制以及相关疾病的致病
机理。
葡萄糖(D-glucose)是地球上包括从细菌到人类各种生物已知最重要、最基本的能量
来源,也是人脑和神经系统最主要的供能物质;据估算,大脑平均每天消耗约120克葡
萄糖,占人体葡萄糖总消耗量的一半以上。葡萄糖代谢的第一步就是进入细胞:亲水的
葡萄糖不能自由穿透疏水的细胞... 阅读全帖
a***a
发帖数: 2493
33
非常鼓舞:
http://www.jyb.cn/high/gdjyxw/201406/t20140606_584695.html
有梦想才有辉煌——颜宁研究团队成功背后的故事
葡萄糖,地球生物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它,究竟如何进入细胞?100多年来,多少
科学家为之着迷。
6月5日,英国《自然》杂志揭开了这个源自生命内部的奥秘:由37岁的中国科学家
、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颜宁率领的80后、90后年轻团队首次成功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转运
蛋白GLUT1的晶体结构和工作机理。
“要针对人类疾病开发药物,获得人源转运蛋白至关重要,因此,这是一项伟大的
成就。”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布莱恩·克比尔卡为之惊叹。
“学术界对于GLUT1的结构研究已有半个世纪之久,而颜宁在世界上第一个获得了
GLUT1的晶体结构!从某种程度上说,她战胜了过去50年从事其结构研究的所有科学家
。”美国科学院院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罗纳德·魁百克说。
这一次,中国科学家的确打败了数十年来全世界为之苦苦鏖战的顶尖科学家。而在
这场历经百年的科研比拼中,创造奇迹的,是一支主干力量完全“本土化”的年轻团队
——70后的导师颜宁... 阅读全帖
a*****i
发帖数: 1316
34
不满30岁成为清华大学医学院当时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37岁率领平均年龄不
到30岁的团队用6个月攻克膜蛋白研究领域50年不解的科学难题;2015年获国际蛋白质
学会“青年科学家奖”“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奖”。即使在科学领域已颇受瞩目,颜宁
仍觉得自己进入科学界可谓“机缘巧合”。
高中时代的她,喜欢唐诗宋词、散文小说,更愿选择文科;大学时代的她,加入国
标和摄影社团,选修电影,甚至想过做娱记;而如今的她,写着独具风格的博客,会约
学生K歌、玩三国杀,追韩剧,把做研究称为“打怪通关”。“很多时候不过机缘巧合
做了一个选择,选择本身也许并不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你做了选择之后怎么走。”
刚从普林斯顿回到清华组建实验室不久,同事刘国松教授曾经对颜宁说过做科学家
的三个境界:第一重是职业,第二重是兴趣,第三重是永生。颜宁觉得自己“有点被震
撼”。“从事基础科研的科学家何尝不是有这么点虚荣心呢?神龟虽寿,犹有竟时;你
的发现留在历史上,作为你的一个标志一直传下去,确实是某种意义上的永生。”
创造属于自己的科学史
2014年1月17日晚上10点半,因临近新年,清华大学校园内,也显得格外安静。而
此... 阅读全帖
z***q
发帖数: 81
35
来自主题: Science版 - Re: 这个F1-ATPase是什么?
线粒体的功能是合成ATP。在线粒体上合成ATP的“机器”叫做"ATP synthase"。ATP
synthase由F1和Fo这两部分组成。Fo嵌在细胞膜中,其主要部分成圆环状。F1则成蘑菇状
,中间有一个柄,插在Fo的环中心。合成ATP的能量来自于细胞膜两侧的质子梯度(膜外的
质子浓度比膜内高)。质子从膜外侧经过Fo上的通道进入膜内侧,会引起Fo整个的圆环在
细胞膜上转动,从而带动F1的“蘑菇柄”跟着转。F1的柄转动的能量引起F1其他部分周期
性的形变,并最终转化成把ADP合成ATP的能量。
这个ATP synthase的工作是可逆的。假如细胞膜内的ATP浓度较高,而膜两侧的质子浓度
较低,F1可以把ATP分解成ADP,并利用其能量使其“蘑菇柄”朝相反方向转动,然后Fo利
用这转动能量把质子从膜内泵到膜外。
不过,在实验中人们可以把F1和Fo分开。没有了Fo后,F1就只能分解,而不能合成ATP了
。这时的F1就叫做F1-ATPase。"ase"是指能把它“干掉”(比如分解掉)的东西,所以ATPa
se就是能干掉ATP的东西。
ATP synthase在70年代和90年代各出过一个相关
a***s
发帖数: 12296
36
一块肉反复冷冻解冻四次,最后测得的菌落数,竟然是未冷冻前的15倍?日前,央视记者做出这样的实验结论。那么,这种结果是否有可能出现?昨天,记者采访了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的刘登勇博士,刘登勇博士的专业是肉品加工和质量安全控制,他告诉记者,这种情况是有可能出现的,所以肉解冻完还是最好一次吃掉。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罗双江
反复冷冻解冻,肉变质更快?
4次解冻实验后,细菌竟然飙升15倍
近日,网上流传一种说法,称肉类反复冷冻解冻后,会加快肉类腐败变质,增加细菌含量。针对这种说法,央视记者找到上海一家实验室,将从市场上买来的鲜肉,在五天中,先进行冰箱冷冻,取出后进行解冻,观察细菌生长的趋势。经过反复四次冷冻和解冻后,最后一次测得的结果,是最初没有冷冻时测试结果的15倍左右,很令人吃惊。
为什么低温没把细菌杀死?
解冻时细胞膜破裂,流出液体滋生细菌
那么,这一实验结果是否有可能出现?对此,记者采访了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的刘登勇博士。刘登勇博士告诉记者,反复冷冻再解冻,是有可能出现菌落总数增加的情况的,而根据实验所处具体环境的不同,菌落总数增加的情况也会有所不同,不能说就一定会增加15倍或其他倍数。... 阅读全帖
x*****8
发帖数: 10683
3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性生活的起源@@
大约30多亿年以前,地球表面是很热的,而且原始大气对太阳光紫外线的阻挡不够。
那时候原核生物(主要是一些耐高温古细菌和真细菌)细胞内的DNA经常被高温和强紫
外线损伤,如果不及时修复,就不能维持正常细胞功能生存下去,更不可能通过无性繁
殖产生健康的下一代。
于是几个古细菌和真细菌难友细胞就聚合在一起,通过相似DNA序列之间的同源重组快
速修复DNA,等大家都修复得差不多了,就各奔东西。所以古细菌和真细菌的很多基因
就糅合在一起了。后来古细菌和真细菌觉得细胞融合又分开太麻烦,不如通过质粒DNA
来交换基因来得方便...后来真核生物发展起来,它们在某些方面比如转录和翻译上更
像古细菌,但代谢和细胞膜磷脂的化学键则更像真细菌。我们知道古细菌要么用太阳能
但不固碳,要么固碳但不用太阳能而用化学能,没有像真细菌中蓝藻和真核生物中植物
那样既用太阳能又固碳的。真核生物和真细菌的细胞膜磷脂中甘油和脂肪酸是通过酯键
连接,而古细菌的细胞膜磷脂中甘油和脂肪酸是通过醚键连接。
性生活起源于生存压力。不互相把DNA同源重组一下,大家都死光光或者后代都不健康。
g******t
发帖数: 11249
38
鲁 白
(2002年9月25日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讲课录音记录)
我是上医的校友,80年代中期在上医,然后出国多年,很惭愧到上医的机会很少,跟大
家没有太多的交流。
今天我讲的题目不太容易讲,第一是本人工作做得也不是非常好,第二是大家对我的期
望也过分高了一点,好像来参加我的讲演,就可以在很好的杂志上发表文章,如果有这
种期望,我很抱歉,做不到。在讲课前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在座的有多少人已经在英
文杂志上发表过文章(课堂上回答发表过的人很少)? 看来相当少,这也难怪,很多
学生刚刚进入课题,也许是来凑凑热闹, 看看鲁白是个什么样的怪物,没有关系,反正
我是来献丑了 (笑) 。
要写好的文章,最重要问题的不是英文,也不是写作的技巧,而是要有好的科学。研究
工作做得好这是最重要的。有一个错误的印象,认为只要我写得好,就可以发表在好的
杂志上,这是不对的。要发表好的文章,是非常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最主要的因素是
一定要有一流的工作。所以今天我借这机会,主要讲的不是怎样写,而要怎样才能够做
好的研究工作。首先,什么样的研究工作是一个好的工作,大家要有一个共识。抱歉,
今天我讲的许多内容都是... 阅读全帖
A****s
发帖数: 55
39
很多老年人由于对“三高”及肥胖的畏惧,饮食极为清淡,荤腥一点也不沾,几乎顿顿
都是青菜豆腐南瓜地瓜冬瓜黄瓜,不敢多放一滴油,蛋黄不敢吃,红烧肉更别提了,能
清水煮绝对不用油炒,“油 = 肉 = 脂肪 = 肥胖 = 三高 =心脑血管疾病”的观念已经
深入人心。但是这种看似健康的饮食方式并没有给他们的健康带来多少正面的效果,很
多长年饮食清淡的老人血胆固醇是严重超标的,有的甚至出现脂肪肝,尽管他们的体重
控制还不错。
饮食过于清淡会带来什么后果?
可是事实上,饮食过于清淡,虽然摄入热量是减下来了,但是很多人体必须的营养素都
缺乏了,尤其是必需脂肪酸、胆固醇、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
维生素K)。这些营养素的缺乏会加速机体各项机能的衰老,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老年痴
呆症。
食用油对身体有哪些作用?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天食用油的用量在20克-25克,对于老年人而言,也应该
达到20克,如果是素食者应该适当增加,或者每天吃一小把坚果。因为食用油是我国居
民必需脂肪酸和维生素E的主要来源,必需脂肪酸对于人体大脑、神经系统、激素系统
、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皮肤、视力等正常工... 阅读全帖
t**f
发帖数: 2360
40
来自主题: Parenting版 - 2岁宝宝晚上还有喝水的吗?
小错误哈,细胞壁是植物和细菌才有的,人的那种叫细胞膜
磷很普遍的,不会出现吃的不够的情况
你说的应该是细胞膜上的磷脂,可以增加细胞膜上的分子流动性,是必需的。这个是脂
类,所以脂肪类食物不能一点不吃,也是为什么1-2岁应该喝全脂奶
主食,就是淀粉一类的,一定要吃够,因为是主要的能量来源,反正加上糖和水果这些
,碳水化合物应该占60%吧。但是多吃的话,身体用不掉的都会很节省的存起来,就变
成了体内的脂肪,就是变成了肥肉。
我的意思是蛋白质不要吃少了,因为是肌肉的组成部分。美国人从小比我们小时候多吃
了很多肉和牛奶,所以身体更强壮一些。
K****n
发帖数: 2485
41
来自主题: LosAngeles版 - 健康科普(转载)
不少人把油脂视为人类健康、瘦身之大敌,避之如虎。实际上脂肪是维持机体许多功能
的必要营养素,科学适量摄取油脂,有利于改善人类体质。脂肪是构建细胞膜的原料,
使红血球细胞膜保持柔软,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
要提升油脂对人体的有益作用,首先需使摄入体内的各种油脂数量保持平衡。油脂是Ω
3脂肪酸、Ω6脂肪酸、油酸、饱和脂肪酸的集合体,所有油脂都是按所含这4种脂肪酸
的比例来分类的。Ω6脂肪酸在麻油、玉米油等植物烹调中含量较高,Ω3脂肪酸在金枪
鱼、鲑、鲭、鳟等深海鱼中含量较高。这两种脂肪酸都是人体内无法合成,需通过食物
摄取的。在为细胞提供能量、完善细胞膜结构、健全细胞膜功能、生产前列腺素等方面
都需要这两种脂肪酸协同完成,但它们经常在人体内争夺地盘,Ω3脂肪酸摄食过多,
就会把Ω6脂肪酸排挤出去,从而破坏两者平衡,导致人体患病。日本金城学院大学奥
山治美教授经临床试验证实,花粉症、过敏性皮炎患者增加,和Ω3Ω6脂肪酸数量平衡
被破坏有关。Ω6脂肪酸会产生与过敏有关的生理活性物质,而一旦重建Ω3Ω6脂肪酸
数量平衡,过敏性疾病症状就会减轻。
据研究,Ω3Ω6脂肪酸最佳比例是1:4。专家发现大多
M**********e
发帖数: 4237
42
来自主题: Soccer版 - ZZ 百度百科运动疲劳
对运动员来说,参加训练或比赛是常有的事。当训练和比赛负荷超过于机体承受的能力
,而产生的暂时的生理机能减退现象,是运动员为了提高运动成绩而进行大运动量、大
强度训练所引起的机体机能的变化。这就是经常所说的运动性疲劳。产生疲劳是训练的
正常反应。疲劳大体分肌肉疲劳、内脏疲劳、神经疲劳。疲劳的程度一般可以通过运动
者的自我感觉和某些外部表现来判断。
目录
1简单概述
2基本分类
▪ 躯体性疲劳
▪ 心理性疲劳
3常识
▪ 基本概述
▪ 主要表现
▪ 外周疲劳的特点
4认识意义
▪ 研究发现
▪ 两个特点
5主要表现
6恢复规律
▪ 概述资料
▪ 能源物质
▪ 休息间歇
▪ 恢复时间
7消除方法
▪ 消除疲劳的途径
▪ 整理活动
▪ 物理疗法
▪ 睡眠
▪ 温水浴
▪ 营养
▪ 意念活动
▪ 药物
8走出误区
▪ 概述资料
▪ 学会食物搭配
&...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7644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对于同性恋
血液,母婴肯定是排第一。 因为传播媒介以血液为最佳,然后才是细胞液或者细胞膜
。。。。。
我猜同性恋中传播高的原因,可能和肠道细胞膜比阴道细胞膜抵抗力弱,细胞壁薄有关
。。。。再加上同性恋中吸毒者比例也比较高。。。。。
h*d
发帖数: 19309
44
发信人: cic (小壁虎·追求梦想,淡定生活), 信区: TsinghuaCent
标 题: 清华学生攻坚结构生物学难题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ue Oct 19 12:44:38 2010), 站内
http://www.stdaily.com 2010年10月19日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周襄楠 吕露英
■关键词 —— 大学生科研
以党尚宇、孙林峰、黄永鉴三位清华学生为主力的课题组,在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
颜宁的带领下,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膜蛋白——大肠杆菌岩藻糖转
运蛋白的结构,并结合生化手段初步揭示了其工作机理。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在10月
7日刊发了他们的学术论文《岩藻糖转运蛋白向胞外开放构象的结构》。
膜蛋白的结构生物学研究一直以来是结构生物学领域公认的重点及难点。而该论文
的前两位作者党尚宇和孙林峰在开始课题研究的时候还都是清华大学的本科生。
初生牛犊不惧虎——本科生接手结构生物学世界难题
膜蛋白存在于细胞的细胞膜上,它们是沟通细胞或细胞器内外的桥梁。各种营养物
质的运输,细胞内有毒物质的排出,以及细胞内外信息的交换都要依靠膜蛋白,所以它
们的功能...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1789
45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关于糖尿病和胰岛素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eseMed 讨论区 】
发信人: WtMaster (关仁隐士), 信区: ChineseMed
标 题: 关于糖尿病和胰岛素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Mar 14 11:32:10 2012, 美东)
我以前看过一篇关于糖尿病的文章,是一个西医写的。我才疏学浅,无法判断真假。不
过我还是想在这里转述一下这个观点,希望能够对患糖尿病的人有所帮助。大家自行判
断其可信程度。我个人是倾向于相信。
糖尿病是因为血液中的葡萄糖无法进入细胞。西医认为那是因为缺少胰岛素。其实胰岛
素只是一个信号,告诉细胞要从血液里面摄取葡萄糖。葡萄糖无法进入细胞,真正原因
在细胞膜。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油脂。现代人食用的油大部分是经过工业加工的。长期
食用这些被工业改变过的油会导致细胞膜结构的改变,从而导致膜蛋白结构的改变,使
得葡萄糖无法穿过细胞膜。食品大规模工业化之后糖尿病的发病率就显著增加,也能说
明这一点。所以防治糖尿病最好的办法是食用天然的油,尽量避免工业加工的食品。
a*****x
发帖数: 901
46
zt:
1952年的时候,人们对ion channel的理解只是停留在一个非常肤浅的基础上:有离子
通过,类似与电容放电;
remark: 离子通道不是电容放电!电容是细胞膜,和ion channel是并联关系。离子通
道是电导,符合欧姆定律,只是由于gating和膜内外离子浓度的区别,它的
conductance会变,所以I-V curve不是直线。
但是电压与电流之间并非直线关系。所以Hodgkin 和Huxley
意识到 ion channel 应该是动态的和稳态并存。如何描绘这种复杂的动力过程呢?
Hodgkin 和Huxley 的天才之处就是借鉴了热力学的原理:(1) 他们首先假设一个离
子通道的电导率(conductance)取决于细胞膜内外的浓度差;
remark:这不是假设,是Goldman等人通过扩散定律解出来的。其次也不是取决于浓度
差,而是取决于膜内外浓度,见GHK flux equantion和the principle of
independence。假设的是扩散,以及各种离子自由通过(也就是不适用于transporter)。
(2)既然电导率和离子浓
度有关... 阅读全帖
a*****x
发帖数: 901
47
关于你最后新加的一段:
我简单解释一下"voltage sensor“和实际当中的离子通道: 现在已经证明了离子通道
就是跨膜蛋白,而这些跨膜蛋白会有一段(segment,我印象当中最常见的是S4)能够感
应电荷,这一段就是"voltage sensor“;当这个segment被charge以后,会引起跨膜蛋
白结构上的变化,从而打开一个“通道”,能够让离子通过。如果对比一下"voltage
sensor“ 和 原文当中的“带电荷载体”,你就会发现有本质的区别:首先,"voltage
sensor“(S4 segment) 位于细胞膜上,应该感应的是电荷,而不是和离子binding
,而H-H模型假设的是和(NA)离子binding;其次,"voltage sensor“ 既不会跑到细
胞膜内也不会跑到细胞膜外,那个概率公式 Pi/PO 就根本无从谈起。
所以,H-H假设的“带电荷粒子”更多的是一个概念性的东西。
(未完,待续)
首先,voltage sensor是本身带电荷的一段氨基酸helix,不是什么能感应电荷。它感
应的是电场。其次,voltage-sensor本身是不bind... 阅读全帖
s*********s
发帖数: 110
48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晓东王的MLKL终于出来了~
sina上有个comment
NIBS-王晓东实验室发现Necrosis的分子机制 此博文包含图片 (2014-04-12 14:
41:15)[编辑][删除]转载▼
NIBS-王晓东实验室发现Necrosis的分子机制
NIBS-王晓东实验室发现Necrosis的分子机制
在April 10发表的Molecular Cell杂志封面文章中,王晓东实验室描述了MLKL的磷酸化
是如何导致了细胞程序化坏死的分子机制。MLKL的磷酸化使其从单体状态向多聚体状态
的转化。多聚化的MLKL可以结合多种磷脂,从而由细胞质(弥散分布)转移到细胞膜和
细胞器膜上;并在这些膜结构中形成通透性孔道,从而破坏膜的完整性,引起细胞坏死
。这一点有点类似于细胞凋亡中的重要的蛋白Bax和Bak, 在细胞凋亡领域,Bax/Bak在
细胞凋亡过程在线粒体表面聚集,多聚之后形成孔道,从而释放细胞色素C(Cyto C),
诱导细胞凋亡小体,从而激活Caspase3,最后导致细胞凋亡。
这篇文章同时介绍了王晓东实验室还开发了(Epitomics公司)能特异识别人源p-MLKL磷
酸化的单克隆抗体,并证明这一磷酸... 阅读全帖
m*******s
发帖数: 23
49
[提要]昨天,清华大学宣布:该校医学院颜宁教授研究组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
糖转运蛋白GLUT1的晶体结构,初步揭示了它的工作机制以及相关疾病的致病机理,在
人类攻克癌症、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的探索道路上迈出了极为重要的一步。未来,人类有
望“饿死”癌细胞。
核心阅读
6月5日,清华大学宣布:清华大学医学院颜宁教授研究组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人源
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晶体结构,初步揭示了其工作机制及相关疾病的致病机理。该
研究成果被国际学术界誉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科学成就。
有望阻断癌细胞营养,“饿死癌细胞”
葡萄糖是地球上各种生物最重要、最基本的能量来源,也是人脑和神经系统最主要
的供能物质。葡萄糖代谢的第一步是进入细胞,但亲水的葡萄糖溶于水,而疏水的细胞
膜就像一层油,因此,葡萄糖自身无法穿过细胞膜进入到细胞内发挥作用,必须依靠转
运蛋白这个“运输机器”来完成。葡萄糖转运蛋白镶嵌于细胞膜上,如同在疏水的细胞
膜上开了一扇一扇的门,能够将葡萄糖从细胞外转运到细胞内。
人类对葡萄糖跨膜转运的研究已有约100年的历史。1977年第一次从红细胞里分离出了
转运葡萄糖的蛋白质GLUT...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789
50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关于糖尿病和胰岛素
我以前看过一篇关于糖尿病的文章,是一个西医写的。我才疏学浅,无法判断真假。不
过我还是想在这里转述一下这个观点,希望能够对患糖尿病的人有所帮助。大家自行判
断其可信程度。我个人是倾向于相信。
糖尿病是因为血液中的葡萄糖无法进入细胞。西医认为那是因为缺少胰岛素。其实胰岛
素只是一个信号,告诉细胞要从血液里面摄取葡萄糖。葡萄糖无法进入细胞,真正原因
在细胞膜。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油脂。现代人食用的油大部分是经过工业加工的。长期
食用这些被工业改变过的油会导致细胞膜结构的改变,从而导致膜蛋白结构的改变,使
得葡萄糖无法穿过细胞膜。食品大规模工业化之后糖尿病的发病率就显著增加,也能说
明这一点。所以防治糖尿病最好的办法是食用天然的油,尽量避免工业加工的食品。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