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 发帖数: 7325 | 1 ☆─────────────────────────────────────☆
QQboy (我爱我老婆) 于 (Wed Mar 31 13:22:11 2010, 美东) 提到:
为民族文化寻根溯源
——读蒋南华先生《 中华文明七千年初探》
汤序波
癸未岁杪,回溯这一年来自己的阅读生涯,兴趣的重点仍然投放在文化类的书籍上
,在读过的书中有两部可谓特立独行、出群拔萃,令我感佩莫名。一部是考古学家苏秉
琦先生的《中国文明起源新探》(北京三联书店二00一年版),另一部则是历法学家蒋
南华先生的《中华文明七千年初探》(人民出版社二00二年版)。两部书都是由国内顶
尖级出版社出版,其学术含金量、学术档次,不言而喻。它们的殊途同归,分别着重从
考古和历法两个路径来探讨中华文明起源问题,真是厥功甚伟、功绩彰著。我认为对当
前中国文化研究而言,套用黑格尔的话,它们可以说是一个“光辉的日出”。其在学术
上的贡献将彪炳史册。
中华文明起源的... 阅读全帖 |
|
R*****d 发帖数: 1148 | 2 十分感谢你参与讨论。
理论上讲,你没有记错,史料和文物都显示,中原佛教出现的年代的确早于藏区佛教,而且早期的吐蕃佛教也深受汉传佛教的影响,这一点从脍炙人口的文成公主的故事当中就可以找到痕迹。文成公主不仅给西藏带去了汉传佛教的经书和法器,甚至于一定程度的儒家意识形态(公主恶其人赭面,弄赞令国中权且罢之,自亦释氈裘,袭纨绮,渐慕华风。仍遣酋豪子弟,请入国学以习《诗》、《书》。又请中国识文之人典其表疏 - 《旧唐书 吐蕃传》),如果我们单看这一段文字,恐怕会要以为吐蕃可能就此逐渐汉化了。
然而,不知是藏人及其祖先的幸运还是不幸,西藏高原,不仅与东亚的核心文明(中华文明)相接壤,还与人类的另一个主要文明--印度文明,直接毗邻。喜玛拉雅山脉所造成的障碍,并不比青海-藏北的高寒荒漠更加恶劣;印度文明当中“修行”的魅力,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也不亚于“礼仪之大,华章之美”;对于保持自身的政治独立性而言,选择来自于始终就是一盘散沙的恒河平原的文化,显然要比采用长期统一集权且睥睨一切“番邦蛮夷”的汉文化,更明智一些。由此,吐蕃人在吸纳中华文化和汉传佛教的同时,也大量吸收了来自喜玛拉雅山以南的很多东西,这其中显... 阅读全帖 |
|
b****s 发帖数: 1300 | 3 多谢您详尽的资料和解释!对于藏传佛教的历史我只是知道大概主线,许多细节未曾深
究。受教了!
,而且早期的吐蕃佛教也深受汉传佛教的影响,这一点从脍炙人口的文成公主的故事当
中就可以找到痕迹。文成公主不仅给西藏带去了汉传佛教的经书和法器,甚至于一定程
度的儒家意识形态(公主恶其人赭面,弄赞令国中权且罢之,自亦释氈裘,袭纨绮,渐
慕华风。仍遣酋豪子弟,请入国学以习《诗》、《书》。又请中国识文之人典其表疏 -
《旧唐书 吐蕃传》),如果我们单看这一段文字,恐怕会要以为吐蕃可能就此逐渐汉
化了。
华文明)相接壤,还与人类的另一个主要文明--印度文明,直接毗邻。喜玛拉雅山脉所
造成的障碍,并不比青海-藏北的高寒荒漠更加恶劣;印度文明当中“修行”的魅力,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也不亚于“礼仪之大,华章之美”;对于保持自身的政治独立性而言
,选择来自于始终就是一盘散沙的恒河平原的文化,显然要比采用长期统一集权且睥睨
一切“番邦蛮夷”的汉文化,更明智一些。由此,吐蕃人在吸纳中华文化和汉传佛教的
同时,也大量吸收了来自喜玛拉雅山以南的很多东西: ,这其中显然就包括了印度次大
陆本土上的佛教。
甚至竞争的态势。... 阅读全帖 |
|
G********C 发帖数: 456 | 4 评袁伟时捍卫军阀诬蔑孙中山
作者 刘京一
三年以前,一位香港朋友邮寄给我这本书,要我看看。开头就是作者陈炯明儿子陈
定炎的关键论点:“陈炯明先生(1878-1933) ——笔者的父亲,于二十年代与孙中
山因政见分岐而决裂。孙中山主张‘中央集权’,要以武力‘北伐’来统一中国;先父
主张‘联省自治’,企图建立与欧美民主国家相彷的联邦制,以和平妥协的手段来谋求
中国永久统一。”论题好大,于是往下翻阅,其中太多情绪性的妄语,没有证明。因其
作为陈炯明的后人,为其父辩解,只得同情。
后来在广州中山大学学报上,看见几篇为陈炯明翻案的文字,显然是此书余波,也
没有太多关注。直到最近,港台的某些杂志,连续发表了否定孙中山的文章,查其源头
,都是来自此书。其核心即是联省自治问题。
这样一来,二十年代各省军阀为了把长期割据合法化所搞的“联省自治”,在该书
中统统被抬高为民主和法制;而孙中山反对军阀割据的国家统一与护法运动,反倒被此
书称为追求独裁。这是颠倒是非,企图油漆陈炯明的军阀身份。在陈定炎的上述着作中
,还编造了不少故事来证明上述谬论,违反了基本的史德。
当时,南方六省的“联省自治”运动有两个特点,...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8158 | 5
近代汉字简化运动,源于太平天国,为了提升识字率,在太平天国玉玺及官方文件
都书简体。经非正式统计,太平天国总共使用一百多个简体字,其中80%为后来采用(当
代中国的文字改革P.38)。太平天国最有名的字是将「国(囯、国)」的「或」改成「
王」,不过太平天国灭亡后,文字简化运动也停止。
清朝末年,中国面临列强瓜分的严重危机。在这国事动荡、人心思变的年代,许多
知识份子忧国忧民,力主变法图强。维新运动时,一些爱国的知识份子考虑到若要救国
图强就要普及教育、培养人才,就要克服复杂的汉字所造成的障碍。在此思潮下,汉字
拼音化于焉展开。维新运动主要人物如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皆主张文字拼音化,
但是维新运动只有百日,拼音化运动也胎死腹中。
五四运动的白话文运动为大家所知悉,事实上,文字简化运动应和白话文运动相提
并论,因为两者都是新文化运动的一部份。在此期间,许多人提出提升国人知识水平的
方法,要提升知识水准就先提升识字率,增加识字率就要将复杂的中国字简化。简化文
字获得许多知识份子的赞成,主张使用白话文的知识份子绝大部份赞成文字简化。著名
的国学家胡适也不反对。
1909年,陆费逵在《教育... 阅读全帖 |
|
R****a 发帖数: 6858 | 6 世界历史上最早的生物战争及其深远后果
2010-09-24
草根简介
在今日中国知识分子当中,最具争议及传奇性的人物非何新莫属。自从80年代以来,何
新先生的文化研究,经济和国际问题研究,他所首先倡导的一些基本观念,已汇为思潮
,深刻地影响了当代中国的文化和社会发展。受到支持者和反对者的广泛注意。人们可
以不赞同他,但是不可能不重视他。何新的学术在80—90年代中国政治与文化这一巨大
转变时代留下了深深的思想印迹。由于何新的特殊影响,他一度成为海内外各主要新闻
机构追逐采访的对象。采访过他的包括美联社、纽约时报、共同社、ABC、NHK、美国之
音、路透社、独立报、费加罗报等世界著名传媒。1994年后,何新主动拒绝与一切内外
传媒作直接接触。也不再出席公开会议,讲课讲演。从公众视线中遁失。
最新评论 更多>>
“在社会分配上,我强烈主张由国家.. "若论安全系数,高铁肯定高于飞机... 学习!
一代英豪自有不凡处。 .. 温州特大动车事故后,何先生还认为.. 已经有比较确切的
消息证明温州动车.. 支持何新老师,我是您的学生兼粉丝 好文,转载,发扬光大。
罗斯柴尔德: http://ww... 阅读全帖 |
|
y****e 发帖数: 1785 | 7 逻辑上的欠严密,一直是夏文化探讨过程中最受诟病之处。如仅以文献记载与考古材料
简单的时空对证即可框定夏文化的思维定式的存在。在这一思维模式中,参与讨论的学
者基本上不用“可能”、“很可能”一类相对稳妥、留有余地的字眼,而更偏爱“当然
只能”、“肯定”、“无疑”一类自信感较强的、排他性的措辞。从逻辑上看,我们并
不能仅由时间与空间的大致吻合,就必然地推导出二里头文化肯定就是夏王朝时期、分
布于夏王朝中心区域的、以夏族为主体的人们共同体的文化遗存。
又如对《史记·夏本纪》所载应为信史的推论,似乎也存在一定的问题。20世纪初,王
国维对安阳殷墟出土的商代甲骨文进行研究,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商王世系表
的基本可靠[i]。这一重大学术收获给了中国学术界以极大的鼓舞,王国维先生本人即
颇为乐观地推论到:“由殷周世系之确实,因之推想夏后氏世系之确实,此又当然之事
也。”由《史记·殷本纪》被证明为信史,推断《史记·夏本纪》及先秦文献中关于夏
王朝的记载也应属史实,进而相信夏王朝的存在,这一推论已成为国内学术界的基本共
识,也是夏文化探索的前提之所在。然而诚如前引文中字面上已言明的那样,这一思维
...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9656 | 8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9660
袁伟时
辛亥百年,初夏时节,独坐书房,心潮翻腾,为什么一个历时267年的大帝国那么经不
起风浪?自问自答,无遮无拦,只求自己信服。录下要点,公诸同好。
(一)黄花岗:损失惨重的孤注一掷
问:百年前的辛亥,够热闹的。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的黄花岗烈士的壮举以后
,前仆后继,终于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帝制,不愧为历史大转折。
袁:胜利者为自己的统治制造合法性,喜欢夸大自己的功绩。国民党及其追随者书写的
历史,水分太多,不足凭信。黄花岗烈士的精神当然值得敬佩;为反对专制制度献身,
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但从历史进程看,辛亥革命,黄花岗起义,作用都被夸大
了。
应该如实把辛亥革命看成是多种因素汇合的产物。1911年11月15日出版的《东方杂志》
发表了该刊主编杜亚泉用高劳的笔名发表的《革命战争记》,对刚刚发生的革命,分析
就比较全面:
“当时下有鼓吹革命之党人,而上复有制造革命之官吏;立宪其名,专制其实;商路则
收归国有;外债则任意大借;代表则递解回籍;内阁则... 阅读全帖 |
|
J*******l 发帖数: 133 | 9 作者:温梓川(马来西亚)
《黄花岗》杂志转载:
http://www.huanghuagang.org/hhgLibrary/year2010/2010-07/everyon
在暨南的教授群中,以新月社的一伙人占最多数,除了胡适,徐志摩,陈西 滢,凌叔
华,顾一樵,闻一多,陈铨等人之外,如罗隆基,梁实秋,叶公超,刘英士,余上沅,
饶孟侃,蒯淑平,潘光旦,彭基相,卫聚贤,沈从文,顾仲蠡,梁遇 春,余楠秋,都
在暨南教过书;至于在一九三九年二月七日在上海被杀的左翼作家胡也频,他初期的作
品,《鬼与人心》和《圣徒》等也是在《新月》杂志发表的, 甚至还在新月书店出版
过几本集子,也可以说是新月社的朋友之一。然而,那时新月社这一伙人是被人号为“
新月派”的。但依照梁实秋先生的说法“办这杂志的一 伙人,常被人称做新月派,好
像是一个有组织的团体,好像是有什么共同的主张,其实这不是事实……新月派这顶帽
子是自命为左派的人所制造的,后来也就常被其 他自命的人所使用。当然,在使用这
顶帽子的时候,恶意的比较多,以为一顶帽子可以把人压个半死。”不过,在外人看来
,新月社这伙人当中,有三个人最为特 殊。一个... 阅读全帖 |
|
c*********2 发帖数: 3402 | 10 作者:温梓川(马来西亚)
在暨南的教授群中,以新月社的一伙人占最多数,除了胡适,徐志摩,陈西滢,凌叔华
,顾一樵,闻一多,陈铨等人之外,如罗隆基,梁实秋,叶公超,刘英士,余上沅,饶
孟侃,蒯淑平,潘光旦,彭基相,卫聚贤,沈从文,顾仲蠡,梁遇春,余楠秋,都在暨
南教过书;至于在一九三九年二月七日在上海被杀的左翼作家胡也频,他初期的作品,
《鬼与人心》和《圣徒》等也是在《新月》杂志发表的,甚至还在新月书店出版过几本
集子,也可以说是新月社的朋友之一。然而,那时新月社这一伙人是被人号为“新月派
”的。但依照梁实秋先生的说法“办这杂志的一伙人,常被人称做新月派,好像是一个
有组织的团体,好像是有什么共同的主张,其实这不是事实……新月派这顶帽子是自命
为左派的人所制造的,后来也就常被其他自命的人所使用。当然,在使用这顶帽子的时
候,恶意的比较多,以为一顶帽子可以把人压个半死。”不过,在外人看来,新月社这
伙人当中,有三个人最为特殊。一个是胡也频,后来因为参加了左联而被捕枪毙。另一
个是闻一多,因政治问题被暗杀。还有一个是罗隆基,后来也走上政治的道路,成了中
国民主同盟的要员,被人目为左翼政团宣传... 阅读全帖 |
|
n*******w 发帖数: 6708 | 11 陈云“西楼会议”长篇发言出台幕后
发布时间:2011-11-26 09:31 作者:佚名 字号:大 中 小 点击: 加载中
“七千人大会”结束后不久,刘少奇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除毛
泽东、林彪外,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成员和中央经济部门负责人共16人参加会议。
由于会议是在中南海西楼会议室召开的,史称“西楼会议”。
在“七千人大会”上,陈云是唯一未作发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而在此会议上,陈
云却毫无保留地作了长篇发言。
应刘少奇要求,陈云毫无保留地作长篇发言
“七千人大会”严肃认真地对待“大跃进”以来所犯的错误,中央领导人带头检讨
、承担责任,创造了良好的民主气氛,为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方针奠定了基矗但是,这次
会议只确定了国民经济要大力调整、扭转困难形势的主题,但具体怎么做,怎样才能找
到合适的办法,还需进一步摸索。“七千人大会”结束后,毛泽东到南方视察,这项任
务落在主持日常工作的中央副主席、国家主席刘少奇身上。
“七千人大会”后第14天,即1962年2月21日,刘少奇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扩
大会议。会议连续开了3天,除毛泽东、林彪外,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成员和中央
... 阅读全帖 |
|
h*****5 发帖数: 566 | 12 注释:
本卷所发表的“爱尔兰史”的一些章节是恩格斯准备就这个题目写作的长篇历史著作的
一部分,1869年的后几个月和1870年上半年他曾从事这一著作的写作。恩格斯写作的意
图,是以爱尔兰历史为例,揭露英国殖民统治的制度和方法,指出它不仅对被压迫民族
而且对压迫民族的历史命运造成恶果,批判英国资产阶级史学家、经济学家、地理学家
著作中以种族主义沙文主义态度对爱尔兰的历史和现实所作的歪曲。
1869年夏天,恩格斯就想写一部爱尔兰的历史。他于这一年的9月在爱尔兰作了一次旅
行,以便进一步熟悉这个国家。为了从事这一著作,恩格斯研究了大量的文献和各种历
史资料,其中有古代和中世纪著作家的著作,年表,古代法律汇编,各种法令,民间传
说,古代文学作品,游记以及许多历史、考古、经济、地理和地质方面的著作。现在保
存下来的、恩格斯所开列的关于爱尔兰历史的书目计达150种以上。在他这时期所做的
15本笔记中,大部分是为本书准备的材料,此外还有札记、单页片断、剪报等。为了研
究爱尔兰的史料,恩格斯还不得不学习古爱尔兰语。爱尔兰年表和古斯堪的那维亚史诗
的某些片断就是由恩格斯自己译成德文的。在研究爱尔兰历史时... 阅读全帖 |
|
j*******7 发帖数: 6300 | 1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rustInJesus 讨论区 】
发信人: jmsma2007 (James), 信区: TrustInJesus
标 题: 略论五四运动与基督教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Oct 24 12:32:49 2013, 美东)
略论五四运动与基督教
前言
五四运动与基督教两者之间的关系很早就有人关注。1921年5月5日中华续行委办会在
上海举行第九次年会时就重点讨论了新文化(新思潮)运动与中国基督教的关系。在会
上,刘廷芳、毕来思、柴约翰、罗运炎分别作了《新文化运动中宣教师的责任》、《中
国新思潮与基督教的关系》、《基督教与中国的新思潮》、《新思潮和基督教》的演讲
。他们对新文化运动对基督教和基督教会的影响作了阐发。但此时五四运动对基督教的
深远影响还未完全显现,所以他们的研究尚不完全。
之后对此问题研究比较全面的是张钦士的《国内近十年来之宗教思潮》(京华印书局
,1927)。笔者仅见转引的资料和观点,未见全书。还有王治心于1940年出版的《中国
基督教史纲》一书的第二十章,主要介绍了非基运动和本色化运动。
新中国成立后,对此问题的研究长期处于停滞... 阅读全帖 |
|
g***j 发帖数: 40861 | 14 不必美化赵宋王朝——宋代顶峰论献疑
张邦炜
2011-11-23 09:36:19 阅读 2211 次
刊《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刊载时略有删节),蒙邱志诚先生提供完整
版,象牙塔网络发布
一、“往前多走了一步”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赵宋王朝真可谓时来运转:30年前,备受贬损:“
守内虚外,积贫积弱”;30年后,博得赞美:“空前绝后,登峰造极。”宋朝顶峰论,
据说出自史界泰斗。的确,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
赵宋之世。”[1]邓广铭讲过:“宋代的文化,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截至明
清之际的西学东渐的时期为止,可以说,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值得注意的是
,邓氏强调“历史不能割断”,既重视隋唐两代的“传承”,又在时间上严格予以限制
,“截至明清之际”。[②]至于陈氏的论断,只怕应当正确理会,不能无限引申。正如
那句名言所说:“真理往前多走一步就是谬误。”
宋朝顶峰论的代表作,当推萧建生先生所著《中国文明的反思》一书。此书号称“
当代中国的《盛世危言》”,某些媒体在高度评价之余,也曾指出:“作者对每个时代
史料的把握真切与否,有... 阅读全帖 |
|
y***f 发帖数: 341 | 15 中国近现代是一个大师云集、伟人辈出的时代。大师实在太多,我只就我个人的看法,评出这十位文科即人文类学术大师来。
辜鸿铭(1857—1928),名汤生,祖籍福建泉州府惠安县,生于马来西亚槟城,是中国近现代为数稀少的一位在博学汉学中国传统的同时,又精通西方语言与文化的学者,号称“清末怪杰”,还是杰出翻译家。曾获13个博士学位,后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第一个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者。他精通英文、法文、德文、拉丁文、希腊文、马来文等9种语言,通晓文学、儒学、法学、工学与土木等文、理各科。他第一个创造性地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原名《清流传》)和《中国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义》)、《中国札记》等书,向西方人倡扬东方的文化和精神,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凭三寸不烂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在西方形成了“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的说法。
章太炎(1869—1936),名炳麟,字枚叔,浙江余杭人,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中国近代著名朴学大师。著名...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16 转贴:几代大师前辈的简单故事
(相信这里有不少朋友读本文时会感到格外亲切。即使不是与中关村有过比较紧密联系
的朋友,读来也会唏嘘不已。虽然本文谈到了许多前辈大师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的贡献和
不公的遭遇,更可以联想到整整几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为国为民整体的牺牲奋斗。他们应
该但是未必都被大家所记得,可是他们的努力绝没有白费!我们衷心地感谢他们!)
中关村回顾
蔡恒胜
(中国知识分子在毛泽东统治下的一部血泪史)
中关村是我青少年时代成长的地方,1953年我随父母从杭州迁往北京后,不久就住进中
关村,直到1984年远赴加拿大,近三十年几乎就沒离开过这塊土地。
2006年5月,与1953年相距整整五十三年,我又回到了这里,回到了15楼前。多巧的是
二个“53”的数字呀,它们之间会有什么联系吗?触景生情,一幕幕往事呈现在眼前。
父母亲人,叔伯邻里一个个音容笑貌浮现在脑海里,仿佛我又回到了青少年时代。往事
如烟,真是弹指一挥间。
回到北美后,总是不能忘怀以往的一切。我决定写点中关村的事和人,抒发自己思乡的
情感,也愿与所有海外的中关村游子和关心中关村的人们共享。
中关村回顾(一) - 中关村的狼圈
上个世... 阅读全帖 |
|
m***n 发帖数: 12188 | 17 僧肇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生于晋孝武帝太元九年公元384年,卒于晋安帝义熙十
年公元414年。精于老庄及佛经,年将20即为关中名僧,后拜鸠摩罗什为师,协助译经
,成为罗什的高足,他的文章得到罗什和慧远的称赞,是年青的佛学哲学家。他的佛教
哲学论文《般若无知论》《不真空论》、《物不迁论》、《涅槃无名论》四篇总编为《
肇论》。现存《肇论》注疏有晋惠达《肇论疏》、唐元康《肇论疏》、元文才《肇论新
疏》等。《不真空论》和《物不迁论》收集在当代学者任继愈《汉唐佛教思想论集》人
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一书附录中,井有今译可参阅。 |
|
发帖数: 1 | 18 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述评
毫无疑问,金文研究在郭沫若先生(1892—1978)的旅日中国古代史研究活动中占有极
其重要的地位。如何历史和公正地评价郭老在20世纪中国历史学领域的地位和突出贡献
,这肯定不是本文所能完成的大任。特别是在清末民初之际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罗振
玉老先生的《贞松堂集古遗文》、《贞松堂集古遗文补遗》、《贞松堂集古遗文续编》
、《殷文存》、《殷文存续》等名著接连出版,直至最后出现的《三代吉金文存》一书
成了中国古代金文研究图录类著作千古难得的经典文集,而他的学生、儿女亲家和友人
-----传统历史学的最后一位大师级学者王国维先生,却以横空出世的气魄,贡献给学
术界《观堂古金文考释》、《观堂集林》、《宋朝金文著录表》和《国朝金文著录表》
等惊世名作之后,两座丰碑竖立在那里,金文研究几乎成了当时学术界难于上青天的蜀
道、还有几个人愿意问津于此呢?!正是在这一冷酷的环境下,加之旅居日本的寂寞和
无奈,郭老开始了利用甲骨文、金文史料对中国古代社会和历史展开全新研究的治学里
程。
《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一书,就是中国现代著名史学家、古文字学家郭沫若先生
研究两...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19 2016-11-09 刘统 南方周末
“郭嘉是三国时期曹操手下一名出类拔萃的谋士,他随曹操征战十余载,为曹
操出了许多好点子。可惜英年早逝,时仅38岁。而范晔是南北朝时期宋国的
重臣,掌管禁旅,参与机要。他后来因参与谋反而被判杀头罪。两位古人的权
位与林彪相似,一正一反,一成一败。毛泽东以古喻今,用意不言自明。”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微信号:nanfangzhoumo
2014年底,北京大学历史系田余庆教授逝世后,弟子和朋友们纷纷撰文表示哀悼,回顾
昔日的
受教和交往。我不是田门子弟,又自愧脱离古代史学界多年,不好意思参与这些活动。
但是回
想起来,我与田先生曾有过一次对话,似可为先生的人生经历增添一些花絮。
那是2002年春节前,我还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工作。我当时的兴趣是研究林彪
。图书
馆中保存的一些史料引起我的兴趣,就是林彪、叶群夫妇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曾经聘请一
些历史
学者为他们讲授中国古代史。
1 林彪苦读史书
林彪怎么会对历史典籍感兴趣?这要从1958年说起。新中国成立后,林彪却选择了退隐
,在养
病中观察形势。他发现跟上毛泽东思路很不容易。因为毛泽东博览群书,...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0 2006年春我在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客座,工作之余,都要去“中国研究服务中心”查找
资料,恰逢徐庆全也在那儿访问,为他的有关丁玲的新书做资料补充和修改的工作,我
们经常在一起谈论丁玲,谈论围绕丁玲的风风雨雨。不久我就读到庆全的书稿《革命吞
噬它的儿子—丁玲、陈企霞“反党集团”案纪实》,立时发现这是一本非常有创意,有
深度,以新的视角考察“丁陈公案”的学术著作。下半年,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正式决
定出版此书,庆全嘱我为他的新书作序,我虽应之,却也惶然,实在是因为丁玲的人生
经历太复杂,围绕丁玲的一切也太复杂,不由得勾起我对自己“认识”丁玲的历史的回
顾。
丁玲的一生凸显了20世纪中国左翼知识分子历史的基本命题
我知道丁玲的名字还是在文革前,一次偶然的机会,从一本旧杂志上读到姚文元一篇批
判 “大右派”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的长文,几十年过去了,那篇文章给我留下
的印象只有两点:丁玲有一个“反动思想”,叫做“一本书主义”;另一点则是,丁玲
是从一个“灵魂腐朽的极端个人主义者”,最后“堕落为反党大右派”,自那以后,丁
玲的名字就印在了我的脑海。不久文革爆发,在那混乱和知识贫瘠的年代,我通过各种... 阅读全帖 |
|
v**e 发帖数: 8422 | 21 这人也就罢了。
要说不因忘记的外国人里面,英国人赫德才是翘楚。此人掌握近代中国海关大权长达四
十年之久,
此人公私分明, 清正廉洁,获得清廷,还有西方各国政府一致好评。海关据说是当时
中国唯一不贪腐的衙门。
罗伯特·赫德,(Robert·Hart,1835年2月20日—1911年9月20日),北爱尔兰人,
1854年来到中国,1861年起在上海担任海关总税务司职务,1863年正式接替担任海关总
税务司,1908年休假离职回国,1911年死于英国白金汉郡,清廷追授其为太子太保。
赫德曾担任晚清海关总税务司达半个世纪之久(1861 年-1911年),在任内创建了税
收、统计、浚港、检疫等一整套严格的海关管理制度,他主持的海关还创建了中国的现
代邮政系统,中国第一张邮票就是他监制的;著有《中国论集》等。
1861年海关税收约占清政府总财政收入的9%,到了1864年这一比例增加到了12%,到
1885年增加到了18.8%,而到了1887年,由于税厘并征的实行,海关税收占清政府财政
的比重迅速提高到了24.35%。
赫德主掌的海关极大缓解了清政府的财政窘境。税收犹如国家经济的血液,清政府在濒
死...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9656 | 2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Communipig (共产猪),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一党独裁,遍地是灾!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Sep 2 08:17:58 2010, 美东)
拍案惊奇:难怪49年前很多热血青年奔赴延安
新华日报四十年代社论集目录
目 录
没有民主,一切只是粉饰
民主主义是生命的活力…………………………………………8
没有民主一切只是粉饰……………………………………..11
“中国的缺点就是缺乏民主
应在所有领域贯彻民主”………………………….12
民主第一……………………………………………….………14
中国要求的只是民主………………………………………….16
要真民主才能解决问题……………………………………….17
我们要看货色………………………………………….………19
是不是代用品呢?…………………………………………...20
不是空喊民主………………………………………………….22
民主与诚实…………………………………………………….24
不能因国民程度不高而拒绝民主
应用民主政治教育 |
|
g***t 发帖数: 7544 | 23 就知道中医粉丝会拿《伤寒论》、《本草纲目》等说事儿。
“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
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农、黄帝、歧伯、伯高、雷公、少
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
这两句话出自《伤寒论-伤寒卒病论集》。张仲景自己都自视是修补解释传说中的中医
教诸位神仙的经典著作的,何谈超越? |
|
C********g 发帖数: 9656 | 24 文章提交者:zxkl 加帖在 史海钩沉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刘凤翰
壹、前言
七七抗战开始,中共接受国军整编,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旋改第十八集团军
,辖第一一五师林彪一万四千人,第一二○师贺龙六千人,第一二九师刘伯承八千人,
陜北警备旅萧劲光四千人,另在江南招募或招集新四军(叶挺、项英)10,300人,总计
四万二千人,到抗战胜利发展到五十多万人。国军由二百多万人增到五百多万人。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在过去无此名词与说法,大家常用的是「前线作战」
或「敌后游击」。
因为过去中共在所统治之大陆,根本不承认有国军抗战之事,一切对日作战都是共军所
为,提到政府就说「汉奸卖国集团」、「贪污而不抵抗」等等。但很多地方不能自圆其
说,尤其是日本防卫厅防卫研修所战史室,出版「战史丛书」一百零二大册,民国六十
九年出齐,对中日作战写得非常详实,中共再也无法掩盖下去,故在民国七十年(一九
八一),胡耀邦任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后,向他们的干部说明,抗日战争「正面战场」
是国(民党)军所打,国军打仗占 70%以上;「敌后战场」...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9656 | 25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8295
重评关键人物改写中共党史背后
江迅
今年是中共建党九十周年、林彪座机坠毁蒙古的「九一三事件」四十周年,官方出版《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重评文革和大饥荒,提高对原中共中央主
席华国锋、原中共总书记胡耀邦的历史评价,而林彪部下黄永胜的传记、邱会作的回忆
录在香港出版。中共政治人物载沉载浮的盖棺定论改写中共党史,也在苏联解体二十周
年、中东茉莉花革命之际,为中国带来巨大启示。
正当北非和中东的「茉莉花」香飘神州之际,在中国大陆,对中共当代史重要人物重新
评价,凝聚成一大热点:原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原中共总书记胡耀邦、原中共中央副
主席林彪、原解放军总参谋长黄永胜、原解放军空军司令吴法宪、原解放军海军副司令
李作鹏、原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邱会作……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当下,对他们重
新评价的舆论,接连呈现亮点。所谓「百年观史」,遵循「论从史出」。二零一一年,
是中共建党九十周年,林彪座机坠毁蒙古的「九一三事件」四十周年,历史上意义重大
的... 阅读全帖 |
|
w****2 发帖数: 12072 | 26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3443433
邓小平著作出版与稿费情况:
1980至1989年十年时间内出版邓小平著作26 种,其中邓小平非文选部分著作为
5600万册左右,邓小平文选为4408万册。另据人民出版社的人民出版网报道,邓小平文
选发行数为6000万册。邓小平文选减去重复计算部分,这期间出版邓小平总数当在1亿
2000万册左右。
1990年后至2006年七年时间,若按邓小平著作平均出版发行数计算,邓小平新版文
选与其他著作总出版数不低于8000万册。
合计邓小平出版图书总量超过2 亿册。
邓小平著作定价,邓小平文选,第一卷平装本11元8角,为最便宜版本,第二三卷
定价为13元1角与13元4 角。后一个平装版,分别为16元5角、17元 5角与18元。精装本
为42元、47元与45元。邓小平自述定价为22元,邓小平西南工作文选为58元与70元。邓
小平军事文选为48元与40元,邓小平理论精论集定价为98元,邓小平文选典藏版定价为
4000元一套,限量为1000套。
即以邓小平版税按10%计,要超过2亿稿费。即以一元钱一册计,也超过2 亿元了。
以... 阅读全帖 |
|
G********C 发帖数: 456 | 27 评袁伟时捍卫军阀诬蔑孙中山
作者 刘京一
三年以前,一位香港朋友邮寄给我这本书,要我看看。开头就是作者陈炯明儿子陈
定炎的关键论点:“陈炯明先生(1878-1933) ——笔者的父亲,于二十年代与孙中
山因政见分岐而决裂。孙中山主张‘中央集权’,要以武力‘北伐’来统一中国;先父
主张‘联省自治’,企图建立与欧美民主国家相彷的联邦制,以和平妥协的手段来谋求
中国永久统一。”论题好大,于是往下翻阅,其中太多情绪性的妄语,没有证明。因其
作为陈炯明的后人,为其父辩解,只得同情。
后来在广州中山大学学报上,看见几篇为陈炯明翻案的文字,显然是此书余波,也
没有太多关注。直到最近,港台的某些杂志,连续发表了否定孙中山的文章,查其源头
,都是来自此书。其核心即是联省自治问题。
这样一来,二十年代各省军阀为了把长期割据合法化所搞的“联省自治”,在该书
中统统被抬高为民主和法制;而孙中山反对军阀割据的国家统一与护法运动,反倒被此
书称为追求独裁。这是颠倒是非,企图油漆陈炯明的军阀身份。在陈定炎的上述着作中
,还编造了不少故事来证明上述谬论,违反了基本的史德。
当时,南方六省的“联省自治”运动有两个特点,... 阅读全帖 |
|
R****a 发帖数: 6858 | 2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Regina (猫宝宝), 信区: History
标 题: 三战并不可怕——中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最早的生化战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l 26 10:34:10 2011, 美东)
世界历史上最早的生物战争及其深远后果
2010-09-24
草根简介
在今日中国知识分子当中,最具争议及传奇性的人物非何新莫属。自从80年代以来,何
新先生的文化研究,经济和国际问题研究,他所首先倡导的一些基本观念,已汇为思潮
,深刻地影响了当代中国的文化和社会发展。受到支持者和反对者的广泛注意。人们可
以不赞同他,但是不可能不重视他。何新的学术在80—90年代中国政治与文化这一巨大
转变时代留下了深深的思想印迹。由于何新的特殊影响,他一度成为海内外各主要新闻
机构追逐采访的对象。采访过他的包括美联社、纽约时报、共同社、ABC、NHK、美国之
音、路透社、独立报、费加罗报等世界著名传媒。1994年后,何新主动拒绝与一切内外
传媒作直接接触。也不再出席公开会议,讲课讲演。从公众视线中遁失。
最新评论 更多>>
“在社会分配上,... 阅读全帖 |
|
g********e 发帖数: 6425 | 29 邓小平著作出版与稿费情况:
(博讯 boxun.com)
1980至1989年十年时间内出版邓小平著作26 种,其中邓小平非文选部分著作为
5600万册左右,邓小平文选为4408万册。
据人民出版社的人民出版网报道,邓小平文选发行数为6000万册。邓小平文选减去
重复计算部分,这期间出版邓小平总数当在1亿2000万册左右。
1990年后至2006年七年时间,若按邓小平著作平均出版发行数计算,邓小平新版文
选与其他著作总出版数不低于8000万册。合计邓小平出版图书总量超过2亿册。邓小平
著作定价,邓小平文选,第一卷平装本11元8角,为最便宜版本,第二三卷定价为13元1
角与13元4角。后一个平装版,分别为16元5 角、17元5角与18元。精装本为42元、47元
与45元。邓小平自述定价为22元,邓小平西南工作文选为58元与70元。邓小平军事文选
为48元与40 元,邓小平理论精论集定价为98元,邓小平文选典藏版定价为4000元一套
,限量为1000套。即以邓小平版税按15%计,要超过4亿稿费。即以一元钱一册计,也
超过2亿元了。以一元计,... 阅读全帖 |
|
k****r 发帖数: 9629 | 30 只是当时已惘然
——《晚霞消失的时候》与红卫兵往事
前言:这是我与朋友礼平的一次聊天,他是一九六六年风起云涌的红卫兵运动的目击者
与当事人,他所谈论的前尘往事鲜为人知,可以说是一份极为珍贵的历史资料,我的许
多朋友看后激动不已,礼平以一个作家的身份娓娓道道来,更让人多了一份亲切,这篇
文字发表在《上海文化》今年的第三期,现在我的博客上予以发出,以飨关心这段历史
的朋友。
(以下礼--礼平 王--王斌)
王:受老朋友吴亮的委托,今天我们作一次采访和对话,按吴亮的说话,这叫新时期文
学经典的回述----《晚霞消失的时候》无疑是其中相当重要和有分量的一部小说,虽然
时过境迁,但我们通过反观你的这部小说,回瞻过往的岁月,会有一些弥足珍贵的记忆
被重新唤醒。对于那段发生在上世纪中国的“文革”运动,迄今已然成为历史的前尘往
事,但我们有责任将它们再度召唤,以便留存记忆,澄鉴后世,这将会是一份有价值的
历史文献,因为你不仅仅是一位旁观者,而且你还是当年身在其中的“弄潮者”。
新文学走到今天已经三十年了,当我们回顾往昔,从最初的思想解放运动到后来的改革
开放,80年代的文学在政治,经济,哲学,社会学等... 阅读全帖 |
|
k****r 发帖数: 9629 | 31 只是当时已惘然(3)(2009-05-30 17:45:05)转载▼标签: 杂谈
王:如果光看你的小说,我们一直以为你是因为沉痛的个人经历,尤其是因为爱情上的
失败才写了这部小说。看来你还有着更沉痛的理由。不过我还是不理解,你为什么要将
一些并不是因为你的原因而造成的后果也承担在自己的身上?刘少奇的被打倒是四人帮
造成的,应该与你的那首歌完全无关,你大可不必为此自责。但是你表现得很沉痛。事
过境迁,这些往事对于今天的你真的还有关这么沉重吗?
礼:何止是沉痛,我们经历的是心灵的崩溃。文革前,毛主席和刘主席的二元中心在人
们的心目中是神圣的革命象征,文革中一朝倾覆,当时曾令我们痛心不已。毛刘周的三
位一体则是我们的信念,也在文革中四分五裂,同样使我们备受煎熬。在那些所谓的峥
嵘岁月中,周总理曾像父亲一样与我们朝夕相处,他神话般的完美人格就近在咫尺的展
现在我们的眼前,那是令人震撼的人间奇观。很多人直到今天想起他来还会一掬热泪,
这份情感值得。我们有些事情没有做好,牵累了父母,便会生出负疚之感。我们在总理
面前的心情就正是这样。对于文革的历史,我们既是亲历者,又是目击者。如果我们无
动于衷... 阅读全帖 |
|
j****i 发帖数: 68152 | 32 温家宝 - 本科,资产300亿人民币
薄熙来 - 博士,资产80亿美元
习近平 - 博士,资产73亿美元
李克强 - 博士,资产120亿人民币
江绵恒 - 博士,资产140亿美元
朱镕基 - 博导,资产1800亿港币 |
|
|
|
j****i 发帖数: 68152 | 35 耶稣成功的秘诀是终身未婚。混娱乐圈的都这德行,一结婚就没戏了 |
|
|
M*****c 发帖数: 3306 | 37 尼玛,每个人的财富不能再加两个零吗,反正也不差这一点,不过估计照样有人相信,
我是tmd不信 |
|
|
|
w***u 发帖数: 17713 | 40 温家宝也不是本科吧,那个研究生很稀罕的年代的研究生。 |
|
|
|
y***u 发帖数: 7039 | 43 何新希腊伪史批判:亚里士多德著作失传及再生的系列惊悚故事
20120823
[“亚里士多德著作”的真实作者究竟是谁?(第二篇)]
翻开中译10卷本《亚里士多德全集》第一卷,有该书译者苗力田先生1989年撰写的一个
长篇“序言”。此文学术价值极高,其文献考证意义大大高明于某些大部头的《希腊哲
学史》。
最耐人寻味的是,此序言中详细记述了亚里士多德著作在其死后发生的迷失失踪,后来
奇迹般地出现,又再失踪;而又在文艺复兴时期,再被伊斯兰哲学家和威尼斯的犹太银
行家们重新“发现”的曲折而有趣的神话般惊悚故事。
可惜,在只知道膜拜西方,不学无术,非常缺乏独立思维能力的弱智中国当代主流学界
,对此重要之文却至今尚未予以重视和理解。
兹将苗力田先生的部分原文照抄如下(蓝色字体,重点用红字):
“————关于亚里士多德著作的坎坷命运,早在公元11世纪,就以传奇故事的形式记
载于著名的地理和历史学家斯特拉波(Strabo)的《地理学》和阿加德米亚哲学家、传
记作家普鲁塔克(Ploutarkhos)的《道德论集》中。
根据传说,公元前322年亚里士多德殁后,吕克昂(学...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7039 | 44 苗力田:亚里士多德全集序言(摘录)
现在人所见亚里士多德全部著作皆非原装著作
何新按:下文摘录自中文版《亚里士多德全集》序言,作者为国内最具权威的亚里士多
德专家、翻译家苗力田先生。
[苗力田(1917—2000)先生,是著名西方哲学史家,古希腊哲学研究专家,教育家,
翻译家,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已故。]
苗力田先生致力研究及翻译亚里士多德生平及作品毕生,他极为崇仰亚里士多德。但经
过对亚氏各种版本及历史的认真考订和考证,乃知道:亚里士多德原著在其身后已经散
佚。现在人们所见到的版本是12世纪以后从阿拉伯人手中得到和间接翻译的,文艺复兴
时期以后,转成希腊文、拉丁文和英文,在意大利威尼斯及欧洲其他地区问世出版。
这里摘录的文字,见该书序言第9页——第12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出
版。)
苗力田先生作为学者的诚实与严谨令人钦佩!尤其在举世披靡,文化腐败,糜烂空前,
所谓精英多为不学无术而自以为是之辈的当今时代,更令人景仰。
这里仅摘录此文作为揭露希腊伪史的一个旁证。
只是这里还应当指出,不仅久负盛名的亚里士多德著作其实都是出自二手、三手、甚至
四... 阅读全帖 |
|
c*********y 发帖数: 53 | 45 来源: 杨☜♥☞桦的日志
虽然本人平时也会写一点小文章,运气好了出出书什么的,但各位注意:作者系天津的
翟文喆老师:http://www.renren.com/247533971/profile
1、哈利是学什么专业的?
霍格沃茨是所魔法学校,当然是学“魔法”的。问题是,现实生活中“魔法”到底是什
么呢?
众所周知,霍格沃茨包括四大学院,哈利三人组所在的学院叫做“格莱芬多”,那么什
么是格莱芬多呢?
影片里,每个魔法学院的学生,着装上都有自己学院的徽标,格莱芬多学院的学生,衣
服上,帽子上都有一个“格莱芬多”,这个词的词根是gryffin,音译为“格里芬”,
格里芬是中世纪传说中的神兽,具体形象是一只长翅膀的狮子,因此在很多中世纪文学
和游戏中,也翻译成“狮鹫兽”。
大家能从下面的图片中找到格里芬吗?
如果你在右下角找到的话,还应该顺便看看上面的几个字:inns of court / school
of law.,可以简单的翻译成“律师学院”。
凡是英国人都能看懂,霍格沃茨的四个“学院”,原型就是英国法律界著名的“四大律
师学院”:林肯、格雷、内... 阅读全帖 |
|
L*****s 发帖数: 6046 | 46 1、第38集团军原军长徐勤先少将
1989年5月,撤销军长职务
徐勤先恐怕是近20年间极具争议的人物之一。关于他的情况,在官方的《钢铁的部队-
陆军第三十八集团军军史》中,只有简短的10余字描述:“......原军长徐勤先违抗军
令,拒不执行戒严任务......”。而民间则是众说纷纭,相比之下,空军副政委刘亚洲
的说法似乎更为可信:
三十八军军长徐勤先是个将才。他在坦克一师当师长时我看过他指挥的一场演习。他懒
洋洋地坐在,不,几乎是半躺在帐蓬中的椅子上,指挥千军万马,头脑清晰如闪电,井
然有序,大有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气势。......“**”期间,北京告急
,北京军区司令员周依冰亲自开车到保定,要徐勤先带部队进京。徐勤先问,有没有中
央军委的命令。周说,有。徐又问,有没有小平同志的命令。周说,有。徐又问,有没
有常务副主席杨**的命令。周说,有。徐又问,有没有军委第一副主席赵**的命令。周
说,没有。徐说,那这个兵我不能带。周依冰指着徐勤先的鼻子说:“我知道你老婆是
法官!你两个儿子都在天安门广场!”
但不管过程如何,徐勤先还没来得及在解放军的第一支机械化集团军大展鸿途,... 阅读全帖 |
|
R****a 发帖数: 6858 | 47 战乱兵灾加上瘟疫疾病,使建安正始时代成为一个色彩阴暗悲怆的时代。
难怪建安正始文士之诗作常以“七哀”为题,作悲苦之音,充满萧杀之气。如阮籍的“
七哀”:
“丁年难再遇,富贵不重来。良时忽一过,身体为土灰。冥冥九泉室,漫漫长夜台。身
尽气力索,精魂糜所能。嘉肴设不御,旨酒盈觞杯。出圹望故乡,但见蒿与莱。”“浩
浩长河水,九折东北流。……临河累太息,五内怀伤忧。”
王粲“七哀”亦哀叹曰: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南登灞陵岸,同首望长安,悟彼林下泉,喟然伤
心肝。”
由此引致中国哲学及文化主题,由两汉时代本以经学政治伦理为主题的讨论,转变到魏
晋时代关注存在意义和生命真伪的问题讨论,导致清谈和玄学的兴起。
晋宗懔《荆楚岁时记》:“五月五,四民踏百草,又有年百草之戈。丈以为人,悬门户
上,以禳毒气。”
艾蒿和菖蒲有明显的医药作用。艾,俗称艾蒿,家艾,散发出一种清黍的气味,是一味
中药。南朝陶宏景《名医别录》载:“艾,主灸百病”叶入药,性温味苦,有和营血、
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艾叶油有明显的平喘、镇咳、祛痰及消炎作用,叶加工如绒,
称“艾绒”,为灸法治病的燃料。另外“大艾”复制成艾片... 阅读全帖 |
|
s*****e 发帖数: 16824 | 48 人日本也是全国都想在东京买房,东京集中了日本1/4的人口,论集中度也比北京上海
高多了。 |
|
d*****l 发帖数: 8441 | 49 【摘 要】“忠实性”原则是诗歌翻译中的基本原则。本文从一首英文诗"On M
onsieur’sD ep a rtu re"入手,选取了黄杲 先生和吕志鲁先生的两种翻译进行比较,
笔者认为吕译优于黄译,其原因在于黄译只忠实于原诗的形式,而吕译忠实的是原诗的神
韵,由此笔者得出结论:英汉诗歌翻译中的“忠实”并非亦步亦趋,追求“形似”应以“
神似”为前提。 “On M onsieur’sDeparture”是我十分喜爱的一首英文诗歌,它的作
者是英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女王伊丽沙白一世(1533-1603)。四百年前的这位英国女王
命运坎坷,曾陷入死囚的绝境,最终凭借其超人的智慧和毅力摆脱困境并登上王位;她才
智过人,在她的治理下,英国在16世纪下半叶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并为日后“大英帝国
”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受人敬仰和爱戴的君主,却终身未嫁,
在感情上饱受压抑。这首诗即是作者发自内心的爱的呐喊,通篇都反映出作者内心矛盾
的碰撞和情感世界的苦斗,感情深挚,描写细腻,是英文诗歌中的一篇佳作。现将原诗抄
录如下:O n M on sieu r’s D ep a rtu reI... 阅读全帖 |
|
c******k 发帖数: 8998 | 50 2013年04月08日 02:10 第一财经日报
但伟
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
近一年之内数起大手笔并购,让中国资本市场上最为神秘的巨鳄明天系浮出水面。
当许多名噪一时的“系族”企业或衰亡或式微之际,肖建华麾下的明天系却进入了
快速发展时期。不仅控股参股以及曲线持有几十家上市公司,还构建起涵盖证券、银行
、保险、信托、期货、PE、基金等完整的金融产业链。
就是这样一个资本市场的庞然大物,依赖内部严格的保密机制、公关团队、媒体控
制等手段,得以长时间隐形。
明天系掌门人肖建华,其经历不乏传奇色彩。1971年,肖建华出生于山东肥城市安
驾庄镇南夏辉村一个普通教师家庭,15岁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8岁成为北京大学学生
会主席,27岁成为上市公司华资实业(600191.SH)总经理,30岁掌控4家上市公司。
肖建华深谙世界金融史和产业史。他曾说过,今天中国的产业结构状况很像摩根时
代的美国,即各行各业都呈现出“小、散、乱、弱”的局面,厂商林立,恶性竞争,市
场秩序混乱。这种情况直接危及放款给这些企业的金融资本的安全。20世纪初,金融家
J.P。摩根奋起自救,率先出面推动美国的产业大重组。...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