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赵鞅
1 2 下页 末页 (共2页)
v******a
发帖数: 45075
1
来自主题: Shanxi版 - 简襄功烈——赵简子
赵简子,即赵鞅,春秋末年晋国正卿。其先祖与秦同姓。赵简子又名志父,亦称赵孟。
卒于晋出公十七年(前458年),生年不祥。《史记》云,晋顷公九年(前517年),“赵
简子在位……简将合诸俟戍于周。”假如他20多岁执晋国政的话,其生年应在晋平公二十
一年(前537年)左右,寿70多岁。
赵鞅的青少年时代处于晋平昭年间,当时,晋国内政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些原
来地位显赫的旧贵族正在退出历史舞台,逐渐被赵、韩、魏、智、范、中行六家所取代,
形成异姓大夫专权的局面。六卿相互之间围绕晋国统治大权和土地也展开了激烈地明争暗
斗,矛盾十分尖锐。在这场角逐中,赵氏家族曾一度凌驾于众卿之上,但自“下宫之难”
后一蹶不振,直到赵鞅父景叔继位,其势力仍不及范氏、中行氏。这种局面延续到赵鞅继
位初期。年仅20多岁的赵鞅执政以后,在复兴赵宗室的责任感的驱使下,励精图治,终于
使赵氏东山再起。
赵鞅在政治上表现得极为成熟。昭公二十九年(前513年),赵鞅、荀寅占领汝滨,令
晋国民各出功力,共鼓石为铁,以铸刑鼎,上刻范宣子所用“夷鬼立法”。其核心是倡导
“法治”,以法作为社会的行为规范,具有明显地反对宗法分封制的
v******a
发帖数: 45075
2
来自主题: Shanxi版 - 赵毋恤
赵毋恤,又作无恤,春秋战国之际晋国赵氏的封君。生年不详,卒于周威烈王元年(前42
5年)。卒谥襄,史称赵襄子。《史记》中所列赵国的襄子纪年,在位为33年(前457至前
425年)。
赵毋恤是晋定公时专擅晋国大权的赵简子(赵鞅)与侍妾所生庶子,在诸公子中出身
微贱,而且其貌不扬,但却最受赵简子钟爱。一次,简子对几个儿子说,他把宝符藏在常
山(在今河北曲阳西北)上,谁先得到有赏。诸子回来俱无所得,只有赵毋恤说已经得到
。他说,从常山居高临下可以看到代国,如果吞并代国,这就是宝。赵简子认为此子果有
雄图大略,确实可以发展赵氏的势力,于是废太子伯鲁,立赵毋恤为太子。当时有人对此
举不满,对赵毋恤有非议,赵简子认为,赵毋恤能够忍辱负重,适宜担当大任,所以尽管
有人反对,还是坚持让赵毋恤继承他的事业。
赵毋恤在赵简子死后继位,很短时间内即显示出他的政治风格。他的姐姐是代国国王
的夫人,因有这样的姻亲关系,他到夏屋山(在今山西代县东北),请代王相见,代王毫
无戒备即来赴会。在酒宴上,赵毋恤早已安排下陷阱,斟酒的人在行斟时,用斟酒用的铜
勺乘机击杀代王及其从官。然后,兴兵伐代,一举占领代国,将其领土并

发帖数: 1
3
来自主题: Talk版 - 赵简子选嗣重贤德
中原
【正见网2017年11月26日】
每个人选择自己的继承人,都有自己的标准。聪明的人不仅仅看他的能力,还要看他的
品德,品德高尚的人才是最佳的。
赵国的大夫赵简子的儿子,长子叫伯鲁,幼子叫无恤。赵简子想确定继承人,不知立哪
位好,于是把他的日常训诫言词写在两块竹简上,分别交给两个儿子,嘱咐说:“好好
记住!”过了三年,赵简子问起两个儿子,大儿子伯鲁说不出竹简上的话;再问他的竹
简,已丢失了。又问小儿子无恤,竟然背诵竹简训词很熟习;追问竹简,他便从袖子中
取出献上。于是,赵简子认为无恤十分贤德,便立他为继承人。
有的人能力很强,却心胸狭窄暴躁无常自私自利,这样的人即使能力再强,下场也不会
好。比如三国时期的吕布,论能力没有人可比,结局却是最不好的。赵简子选嗣的方式
或许有可取之处。
原文:赵简子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将置后,不知所立。乃书训戒之辞于二简,
以授二子曰:“谨识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辞,求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
,诵其辞甚习,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出自《
资治通鉴》)
注:赵简子,春秋时期人,原名赵鞅,又名志父,亦称赵孟。《赵... 阅读全帖
s*******7
发帖数: 399
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三晋前传》----- by 阿戈

『2011-05-11』三晋前传
(一)
众所周知,“赵氏孤儿”的故事发生于春秋时期的晋国,而晋国的结局大家都知道
,最后被“韩赵魏”三家瓜分了,因此“韩赵魏”三家又称“三晋”。
晋在东周前中期是举足轻重的诸侯国,晋的强大是因为其一拨又一拨的人才。
而这些一代又一代的栋梁们一方面积极推动了晋国的霸业,另一方面,形成了自己
的家族势力而分去晋侯的权力,最终国君被架空。
其实,在晋的政治历史上,不同家族“你方唱罢我登场”,最终大浪淘沙,剩下三
家。那么在三晋之前,那么多这些优秀的家族,是怎样一个又一个的被抹去了呢?
一切从晋文说起。
在重耳还没变成晋文公的时候,因继承权的争夺,重耳被迫出国,寻求政治避难,
有一帮大贤人,宁愿抛妻弃子,跟着重耳这支很有潜力的股票去流浪,最著名的有先轸
,狐偃,赵衰等人。
重耳在国外漂泊了近20年,在秦穆公的赞助下,海归创业,登上国君之位。史称“
晋文公”。
晋文刚接手的晋国是个烂摊子,而晋国的国土也仅局限于山西南部。晋文励精图治
,韬光养晦,以稳定压倒一切,先改善国内政治环境,然后伺机扩... 阅读全帖
g***j
发帖数: 40861
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occer007 (阿戈), 信区: History
标 题: 《三晋前传》----- by 阿戈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ul 8 01:30:05 2013, 美东)

『2011-05-11』三晋前传
(一)
众所周知,“赵氏孤儿”的故事发生于春秋时期的晋国,而晋国的结局大家都知道
,最后被“韩赵魏”三家瓜分了,因此“韩赵魏”三家又称“三晋”。
晋在东周前中期是举足轻重的诸侯国,晋的强大是因为其一拨又一拨的人才。
而这些一代又一代的栋梁们一方面积极推动了晋国的霸业,另一方面,形成了自己
的家族势力而分去晋侯的权力,最终国君被架空。
其实,在晋的政治历史上,不同家族“你方唱罢我登场”,最终大浪淘沙,剩下三
家。那么在三晋之前,那么多这些优秀的家族,是怎样一个又一个的被抹去了呢?
一切从晋文说起。
在重耳还没变成晋文公的时候,因继承权的争夺,重耳被迫出国,寻求政治避难,
有一帮大贤人,宁愿抛妻弃子,跟着重耳这支很有潜力的股票去流浪,最著名的有先轸
,...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6974
6
来自主题: PhotoGear版 - 历史上的赵氏孤儿案真狗血。
前633年,晋文公始作三军六卿
中军将 郤榖; 中军佐 郤溱;
上军将 狐毛; 上军佐 狐偃;
下军将 栾枝; 下军佐 原轸
同年,郤榖卒,晋文公调整之
中军将 先轸; 中军佐 郤溱;
上军将 狐毛; 上军佐 狐偃;
下军将 栾枝; 下军佐 胥臣
前629年,晋文公增设新二军,即新上军、新下军。以赵衰为新军最高领导,时十卿将
佐如下:
中军将 先轸; 中军佐 郤溱;
上军将 狐毛; 上军佐 狐偃;
下军将 栾枝; 下军佐 胥臣;
新上军将 赵衰; 新上军佐 箕郑父;
新下军将 胥婴; 新下君佐 先都
前628年,
中军将 先轸; 中军佐 先且居;
上军将 赵衰; 上军佐 栾枝;
下军将 胥臣; 下军佐 箕郑父;
新上军将 胥婴; 新上军佐 先都;
新下军将 荀林父; 新下君佐 先蔑
前627年,先轸卒
中军将 先且居; 中军佐 赵衰;
上军将 栾枝; 上军佐 胥臣;
下军将 箕郑父; 下军佐 胥婴;
新上军将 先都; 新上军佐 荀林父;
新下军将 屠击; 新下君佐 先蔑
前622年,先且居、栾枝、胥臣、赵衰皆归黄土
前621年,
中军将 贾季; 中军佐 赵盾;
上军将 先克;...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6974
7
前633年,晋文公始作三军六卿
中军将 郤榖; 中军佐 郤溱;
上军将 狐毛; 上军佐 狐偃;
下军将 栾枝; 下军佐 原轸
同年,郤榖卒,晋文公调整之
中军将 先轸; 中军佐 郤溱;
上军将 狐毛; 上军佐 狐偃;
下军将 栾枝; 下军佐 胥臣
前629年,晋文公增设新二军,即新上军、新下军。以赵衰为新军最高领导,时十卿将
佐如下:
中军将 先轸; 中军佐 郤溱;
上军将 狐毛; 上军佐 狐偃;
下军将 栾枝; 下军佐 胥臣;
新上军将 赵衰; 新上军佐 箕郑父;
新下军将 胥婴; 新下君佐 先都
前628年,
中军将 先轸; 中军佐 先且居;
上军将 赵衰; 上军佐 栾枝;
下军将 胥臣; 下军佐 箕郑父;
新上军将 胥婴; 新上军佐 先都;
新下军将 荀林父; 新下君佐 先蔑
前627年,先轸卒
中军将 先且居; 中军佐 赵衰;
上军将 栾枝; 上军佐 胥臣;
下军将 箕郑父; 下军佐 胥婴;
新上军将 先都; 新上军佐 荀林父;
新下军将 屠击; 新下君佐 先蔑
前622年,先且居、栾枝、胥臣、赵衰皆归黄土
前621年,
中军将 贾季; 中军佐 赵盾;
上军将...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2188
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商人搞人祭,是跟谁学的?
孔子好像骂过晋国赵氏和秦国,因为他俩都在坚持人祭,说是咱商人自古以来的传统,
不可动摇。类似日本丹麦坚持杀海豚,说这是俺的传统文化。虽然规模已经很小了。但
是如此不遵守周礼,令孔子愤怒。赵鞅也厌恶孔子,孔子作春秋,对晋国,尤其是赵氏
,很有坏话。所以他也想杀孔子。
有意思的是,孔子自己也是东夷之后,商宋贵族的子孙,却倾心周礼,梦在周公。
下面从百度晋国吧拷贝:
----------------
(二)诱杀孔丘
这几年来,孔子一直带着他的一帮弟子在南方诸国寻找机会,但始终不能如意。前 493
年,孔丘失望地从陈国返回卫国,经过蒲地的时候,被蒲人围攻,几乎不免,最后答
应了蒲人的要求并与之盟誓——决不前往卫国。但孔子在脱险后立即赶往卫国,力劝卫
灵公伐蒲。考虑到蒲是卫国与晋、楚两个大国之间的缓冲地带,灵公最终还是没有出兵

看到卫灵公老迈无用的状况,孔子很是失望,发出慨叹:“要是有谁能用我,保证一个
月就可以看见成效,三年后必有大成!”正在郁闷,忽然接到晋国范氏的党羽、依据中
牟叛晋的佛肸的邀请,孔夫子砰然心动,打算来帮助佛肸了。这个打算立即遭到大弟子
子路的质问,孔子虽然还是有前往的意... 阅读全帖
s**r
发帖数: 669
9
(二)诱杀孔丘
这几年来,孔子一直带着他的一帮弟子在南方诸国寻找机会,但始终
不能如意。前493年,孔丘失望地从陈国返回卫国,经过蒲地的时候,被蒲人围攻
,几乎不免,最后答应了蒲人的要求并与之盟誓——决不前往卫国。但孔子在脱险后立
即赶往卫国,力劝卫灵公伐蒲。考虑到蒲是卫国与晋、楚两个大国之间的缓冲地带,灵
公最终还是没有出兵。
看到卫灵公老迈无用的状况,孔子很是失望,发出慨叹:“要是有谁能用我,保证
一个月就可以看见成效,三年后必有大成!”正在郁闷,忽然接到晋国范氏的党羽、依
据中牟叛晋的佛肸的邀请,孔夫子砰然心动,打算来帮助佛肸了。这个打算立即遭到大
弟子子路的质问,孔子虽然还是有前往的意向,但最终似乎并没有成行。
孔子也许并没有直接参与佛肸的叛乱,但这个消息似乎的确是传到了赵鞅耳朵里,
于是,一个诱杀孔子的密谋开始实施。
孔子接到赵鞅的邀请函,邀请他过去一展宏图。孔子正急于用事,自然高兴,驱车
就向黄河边赶。也是圣人命不该绝,原来,这次诱杀的对象共有三人,除了孔丘,还有
晋国的两个能人:犊犨和铎鸣(《史记》记为舜华)。也是赵鞅太心急了,两人刚刚赶
到,立即就被杀害了。孔子的车马一... 阅读全帖
s**r
发帖数: 669
10
(二)阳虎之乱
随后的两年,鲁国多事,前后两次受到齐国的攻击,也前后两次伐齐,一次伐卫,
匆忙的战事中,阳虎越来越感到国事力不从心,难以如意,于是下定决心,酝酿了一次
惊心动魄的政变活动。
1阳虎密谋
(1)党徒
季寤(子言):季桓子之弟;公鉏极:季氏族人,季桓子族子;公山不狃:季氏家
臣,费邑宰。以上三人都是在季氏家族的不得意者。
叔孙辄:叔孙氏庶子,不得志于叔孙州仇(武叔)。
叔仲志:叔仲带之孙,叔仲小之侄。叔仲小于前530年参与季氏家臣南蒯的叛乱,
故叔仲志家族受到牵连,自己在鲁国也颇不如意。
以上五人为阳虎周围的核心成员。
(2)目标
除去三桓,由季寤取代季桓子,叔孙辄取代武叔,阳虎自己取代孟懿子。
(2)时间
公元前502年10月3日(壬辰)。
(3)手法
由阳虎出面,在蒲圃(在鲁都东门外)宴请季桓子,趁机杀之,随后攻灭叔、孟两
家。阳虎密令季氏的军马,4日准时前往蒲圃与自己会合,在诛杀季桓子后随即对叔、
孟发起攻击。
此事成败关系生死存亡,阳虎十分慎重,并十分虔诚地在10月1日祭祀鲁国历代先
君,又在2日在僖公庙里进行禘祭。
2孟氏之备
不幸的是,如此绝密的事情还是泄露了出... 阅读全帖
s**r
发帖数: 669
11
(3)独断
现在的阳虎霸道得厉害。
前504年2月,鲁国根据士鞅的指示攻击郑国,鲁定公亲自出征,带领季桓子(季孙
斯)、孟懿子(仲孙何忌)以及实际指挥者阳虎伐郑,军事行动倒是成功,夺取了郑国
的匡(在今河南省长垣县),顺利完成了使命。
但回兵途中,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经过卫国境的时候,阳虎安排季桓子、孟懿
子帅队直接从卫国都城南门进去,从西门出来,就这样直接穿城而过,没有履行正常的
借道手续,这在当时——与现在一样——被视为严重藐视别国主权的行径,古人更加较
真,这样的事情甚至可能引发出惨烈的战争。阳虎敢于如此无礼,固然是背后有晋国人
撑腰,同时也是在天下人面前显示自己在鲁国的权威。更可气的是,鲁军出东门后若无
其事,随即在豚泽(卫都东门外不远)扎营休息。卫灵公也是血性十足的人,闻报大怒
,随即派弥子瑕领兵前去追击,战争一触即发。好在卫国贤臣、已经告老在家的公叔文
子(公叔发)闻讯,立即乘辇赶到灵公处劝解:“明知道是尤人而效仿之(效尤),非
礼啊。当初(鲁)昭公遇难(前517年昭公流亡),您曾经拿出(卫)文公的舒鼎,(
卫)成公的昭兆(宝龟),定公的鞶鉴(镶嵌着铜镜的大带),对世人宣... 阅读全帖
T*y
发帖数: 50
12
五、疯狂咒骂铸刑鼎
孔丘三十九岁时(公元前五一二年),晋国新兴封建
势力的代表赵鞅和苟寅带领军队,修建从陆浑国夺来的
汝滨城(现在河南省嵩县)。
汝滨地处黄河流域,生产比较发达,特别是冶铁技
术很先进,已经有了鼓风炉这样的设备了。
当时,晋国新旧势力的斗争也非常激烈,国君的权
力落在了韩、赵、魏等六卿手里。奴隶主贵族不首心失
败,不断进行反扑。六卿中的赵鞅和苟寅为了加强“法
治”,巩固新兴阶级已经夺到的一部分权力,并进一步
扩大这个权力,在汝滨征收军赋时,从民间征了许多
铁,并用其中的一鼓(约四百八十多斤),铸了一个鼎,
在鼎上铸着晋国范宣子所制定的刑法条文。这就是我国
历史上著名的铸刑鼎。
在奴隶社会,奴隶主为了镇压奴隶,制定过种种刑
法。这是他们对奴隶进行专政的工具。但是,他们从来
不肯把它公布出来。如殷朝的“殷彝(yi2)”中周朝的“五
刑”,就是这样。他们只把它写在官方文件上,由奴隶
主掌握。实际上,奴隶主从来不受这些法律条文的限
制,完全可以随心所欲地处罚奴隶。
春秋末年,由于奴隶主残酷地压迫和剥削奴隶,形
成了“民闻公
s**r
发帖数: 669
13
3执政鲁国
在鲁国,季氏说了算;把持了季氏,也就自然而然地把持了鲁国。自前505年通过
特别手段摆平了季氏,阳虎随即成为鲁国的执政了,具体官职不祥,但既然是执政,很
可能也就具有了卿的地位。鲁国的三公席位向来由三桓把持,后来的孔子以司寇执政,
阳虎很可能就是孔子的前任。
(1)三桓状况
阳虎是通过突然袭击和威胁的手段控制季氏、进而把持国政的,这样的手段固然可
以收一时之效,但时间长了,三桓回过神来,对阳虎就没什么好处了。这三个家族在鲁
国发展已逾百年,实力雄厚、根深蒂固,现在居然要被一个爆发户呼来呵去,抵触情绪
自然难免。大家对阳虎的感觉也很复杂,一是蔑视,这是世卿的专利;二是厌恶,阳虎
太独断了;三是害怕,阳虎太厉害了。
季孙氏:情况上面已经介绍,季桓子年少新立,自己本人也处于阳虎的操控之下,
十足的傀儡;
叔孙氏:前517年,叔孙婼(叔孙昭子)去世,其子叔孙不敢(叔孙成子)立;前
505年7月,也就是季平子去世后不久,叔孙不敢去世,叔孙州仇(叔孙武子、武叔)立
,这又是一位才德出众的当家人,可惜年纪尚轻,家族内部又有争端,所以叔孙氏此即
也处于多事之秋,难有很强的行动能力。
孟孙氏... 阅读全帖
s**r
发帖数: 669
14
中牟,在今河南省汤阴县西,原是晋国在东方的重要军事基地。内战期间,中牟似乎已
经归附卫国,也站在范氏、中行氏一边与赵鞅为敌。这次伐卫之后,赵鞅随即对中牟发
起围攻。
关于这次战斗,《左传》记载十分简单,只有“遂围中牟”四字。其实,与这一战
相关的事情还真的很有意思。
通过《论语》等资料我们知道,当时担任中牟宰的人叫做佛肸。这个佛肸似乎与孔
子关系非同一般。《墨子-非儒篇》说,孔子本是乱臣贼子,他的“徒属弟子”都跟他
学,其中的一个例子就是“佛肸以中牟叛”——看来这个佛肸也被认定为孔子的学生或
者部下了。也许儒、墨两家对骂,未免牵强附会,但当时距离孔子时代并不遥远,如果
一点关系都没有就凭空捏造,是不可能有任何说服力的。佛肸与孔子的关联,儒家经典
的《论语》也保留了线索。
《论语-阳货篇》记载:佛肸在中牟作乱,招孔子前去帮忙,孔子准备前往。
子路很不以为然:“以前我听先生您说过:那些亲身做坏事的人的地盘,君子是不
入的。现在佛肸以中牟叛乱,您干嘛又这么愿意跑过去?”
孔子:不错,我是这么说过。但我不是也说过这样的话吗:真正坚韧的东西磨也磨
不薄,真正白的东西染也染不黑。难道你叫我做一个匏... 阅读全帖
s**r
发帖数: 669
15
据说,远在故国的孔子听到卫国政变的消息时正在吃饭,闻讯立即罢食而叹:“哎
!柴或许还能回来,由肯定已经死了!”
作为孔子门大师兄,子路仅少孔子9岁。虽然在学术上并没什么建树,还不时因为
直率、粗鲁和简单受到老师的批评,但这个大弟子对于孔子的意义实在是非同凡响。孔
子出身贫贱,虽然身长九尺六寸(合 米),力大无穷,但似乎并不擅长格斗,也不肯
以勇力闻名。当初设帐办学的时候,由于社会地位的关系,想必也受过不少委屈。而子
路出于季氏(子路字仲由,排行在二,可见“季路”之“季”是他的氏),社会地位既
高,为人又刚直任侠,初次去找孔子,他是踢场子去的,但一见面就被折服了,从此终
生忠诚于老师。孔子得到子路,说得庸俗一些,颇似现今的教授收了一名副部级干部为
博士生,对自己是大有利益的。孔子自己也说:“自吾得由,恶言不闻於耳。”当年子
路担任季氏家宰,也算鲁国重要的的实权派人物,老师一旦需要,子路甘心放弃一切身
份、地位、家人,背井离乡,陪老师奔走于天下,度过了最艰难的十四年时光。所以孔
子说过:“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这个评价是一点都不过分的。孔
子虽然也常常批评、斥责、甚至嘲讽这...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16
外行了吧?
战车作战,要求的就是要灵活旋转,保证自己可以施展兵器的一侧面对对方不方便施展
兵器的一侧。
https://kknews.cc/history/vzq5y.html
中国车战的巅峰:揭秘春秋时代的车战战术
Posted on 2016-06-01 in 历史
春秋时代,是车战的巅峰时期。当时战车是军队的主力,相对于装备简陋的步兵来说,
具有极大的优势。双方战车在平原上对决,是最基本的作战形式。当时的车战,必须从
每一乘单车的战术动作开始。
人们都知道,春秋时期的战车,是单辕两轮,由四马挽驾的,车上乘三人。中间的为御
者,负责驾车;站在车左边的人称为“车左”,负责射箭;站在车右边的人称为“车右
”,负责近距离格斗。为什么这样安排呢?因为古人也与今天的人一样,大多习惯右手
用力。因此,车左射箭比较方便,左手持弓,右手引弦搭箭;而车右执戈、矛、戟等长
兵器击刺、勾杀,用力也很顺。
▲春秋时代典型战车:左边持戈为车右;中间为御者;右边射箭为车左。
如果对换一下,就很不方便了。车左又称为“甲首”,负责指挥全车及附属步兵,相当
于今天的坦克车长。他的射箭技术应该要比一般人高超,远距离打...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2188
1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商人搞人祭,是跟谁学的?
百度拷贝来的:
晋国赵氏宗主
称号 领袖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年份
赵成子 赵衰 15 (前636年──前622年)
赵宣子 赵盾 21 (前621年──前601年)
赵庄子 赵朔 4 (前600年──前597年)
赵文子 赵武 43 (前583年──前541年)
赵景子 赵成 23 (前540年──前518年)
赵简子 赵鞅 42 (前517年──前476年)
赵襄子 赵无恤 51 (前475年──前425年)
赵桓子 赵嘉 1 (前424年──前424年)
赵献子 赵浣 15 (前423年──前409年)
v*****s
发帖数: 20290
1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魏国的领土问题
《汉书 古今人物表》班固自注云:“中山武公为周桓公之子”
就在兼并激烈的春秋之末战国之初,中山国却意外的复立了。公元前453年,晋国的智
氏被韩、赵、魏三家灭掉,其地尽被三家瓜分,“晋国之政尽归韩、魏、赵矣!”(《
史记·韩世家》),三大宗族拼命发展势力扩大地盘。《战国策·中山策》载,魏文侯
欲残中山(前中山国土),常庄谈谓赵襄子曰:“魏并中山,必无赵矣,公何不请公子
倾以为正妻(正妻所出)因封之中山,是中山复立也!”魏想用武力吞并中山国土,赵
想用谋略控制复立后的中山国君,都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时,王室虽衰,但王室、周礼
的影响依然存在,有“一周为二十晋”、“周王之国,其地虽小,诸侯尊之”(见《史
记·楚世家第十》)之说。儒家大师孔子及其弟子们竭力倡导“扶灭国,举逸人”、恢
复周道,“尊王”仍是一面有用的旗子。在此背景下,中山复国在悄悄酝酿着。公元前
440年,周贞定王卒,考王立,封其弟揭于河南王城(今河南洛阳西),是为西周桓公
。考王卒,其子威烈王立,为扩充王室势力,于公元前414年,将前中山国旧地,连同
鲜虞国旧地悉数封给桓公之子,是为中山武公。《集解》徐广曰“中山武公乃西周桓公
... 阅读全帖
o**n
发帖数: 1249
1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赵武灵王沙丘之围
赵武灵王废长立幼确实是大问题,不少明主都有立嗣的败笔。其实这也和赵武灵王的性
格有关,应该说武灵王是一个非常特立独行并有创造力和冒险精神的人,也就是后世很
多人不喜欢的那种离经畔道的人。他一生中做过的事很精彩,胡服骑射改革,壮年传位
,微服自云中僻路入秦当斥候,假扮使者见秦昭王,死前差点搞个双王“一国两制”,
都不是一般王玩的东西,只能说他这个人太特别。
可能和很多人想象中不同,武灵王改胡服骑射的时候并不是年轻人了,已经三十好几,
不是像很多年轻帝王一时冲动乱改制度。武灵王即位很幼,在位的前二十年基本上一直
在被开始是魏,后来是秦、齐打来打去,这也是他下定决心改革的原因。而且,历史上
大多数改革都是名臣主导,如公孙鞅,如王猛。但史书上没写有人为武灵王出谋划策
提改革方案,像是他自己一手包办的。每次读武灵王一段都觉得真是奇人。当然,当一
个帝王一直一意孤行的结果都是证明正确,难免会过于自信,以至终有一失,比如武灵
王,比如苻坚。
另外,我没有注意到赵有华夏族和戎狄卿大夫的权立斗争,赵一直都是王族旺盛,能看
到不少赵氏与其他权臣的斗争。请指教。
z********g
发帖数: 968
20
来自主题: Girl版 - 一些临汾的照片
这个很有故事,据说要办僭越,呵呵
这个图腾柱一样的东西,和后面上古时代的建筑,其实是用垚这个字的形象。设计者还
挺用心。
临汾名人: 晋文公 帝尧 皋陶
郑光祖 赵鞅 董狐
霍去病 荀子 法显
李明性 霍光 赵盾
赵毋恤 卫青 李牧
贾南风 柴绍 郅都
卫子夫 李鸿海 彭真
李杰生 樊习一
靠连卫子夫也算了进去。
o**n
发帖数: 1249
2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赵武灵王沙丘之围
1. 主父当然出不去,“主父欲出不得”,想来公子成和李兑下给包围的部队命令就是
不能杀,也不能让主父出来。公子成和李兑特意不用禁卫,用的是四邑之兵,明显是自
己的亲信部队,当然是不听主父的。不杀主父是不想背上弑君的罪名,不过后来苏秦见
时为相邦的李兑时,赤裸裸的骂他就是弑君。
2. 这个事件明显是两公子争位为明,公子成和李兑阴谋夺权为暗。公子章是被利用了
,后来立了表面夺权胜利一方的公子何为傀儡。其实整个事件并不是偶然,应该说武灵
王的改革是比较激进的(当然,所有大改革都很激进),改革初期几乎全体贵族和官员
都发对,公子成作为王叔父更是反对激烈,后来虽然在武灵王的强制下实行,但肯定有
人还是在心里反对。虽然后来赵武功大增,但贵族肯定还是有偏见。估计想,军队改服
就好了,何必朝堂上也改。后来公子成和李兑的这个事件,有夺权的想法,但肯定也有
多年来对武灵王的不满。整整三个月没人任何人勤王,当然和古代消息封锁比较方便有
关,但多少也会有风声传出。没有勤王也说明武灵王确实有相当多的不支持者,有点像
苻坚的例子。看看其后来谥号为武灵,武没话说,但却加了个灵,表示朝中的不满还是
很多的。我估计武灵...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22
其实研究先秦的那段历史,就可以了解古代的民主集中制,是如何转变为后来的帝制的
。换句话说,民众自身很”硬”的政治权利是如何变成后来无声无息被宰割,沦落到连
“纳税人权益”的概念都没有的、无法捍卫自己的权利和自主的境地(若说反抗,经济
上也不过是投限逃税或者成为流民棚户等抗税等, 政治上也只是在活不下去前提下被
迫起义;并极易被野心家所利用,)
在春秋之前,"国人"的地位是很高的(比如国人暴动把天子都赶走了)。到了春秋时代,
在诸侯国内的政治斗争仍然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也常有国人驱逐大臣乃至君主的事
情。后来,国人逐渐被收买,比如田氏代齐,用的是大斗出,小斗入的办法;三家分晋
,仍然是靠收买民心,发给民众土地的时候用大亩制,收税的时候还是用以前的小亩。
民众无力对抗野心家的伎俩,沿着他们“谁对我好,就支持谁”的思维,以为跟着他们
走会有好结果,但是野心家上台后,马上或逐渐翻脸,就连本带利收回了。如赵盾的蒐
礼弄权,到赵鞅成文法公布,民众权力逐渐丧失,君权(野心家)逐渐膨胀。到商鞅变法
确立了对民众的控制(顺便说一句,变法强化君权并不只是秦国,也是东方各国努力的
方向,所以可视为当时整个...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23
其实研究先秦的那段历史,就可以了解古代的民主集中制,是如何转变为后来的帝制的
。换句话说,民众自身很”硬”的政治权利是如何变成后来无声无息被宰割,沦落到连
“纳税人权益”的概念都没有的、无法捍卫自己的权利和自主的境地(若说反抗,经济
上也不过是投限逃税或者成为流民棚户等抗税等, 政治上也只是在活不下去前提下被
迫起义;并极易被野心家所利用,)
在春秋之前,"国人"的地位是很高的(比如国人暴动把天子都赶走了)。到了春秋时代,
在诸侯国内的政治斗争仍然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也常有国人驱逐大臣乃至君主的事
情。后来,国人逐渐被收买,比如田氏代齐,用的是大斗出,小斗入的办法;三家分晋
,仍然是靠收买民心,发给民众土地的时候用大亩制,收税的时候还是用以前的小亩。
民众无力对抗野心家的伎俩,沿着他们“谁对我好,就支持谁”的思维,以为跟着他们
走会有好结果,但是野心家上台后,马上或逐渐翻脸,就连本带利收回了。如赵盾的蒐
礼弄权,到赵鞅成文法公布,民众权力逐渐丧失,君权(野心家)逐渐膨胀。到商鞅变法
确立了对民众的控制(顺便说一句,变法强化君权并不只是秦国,也是东方各国努力的
方向,所以可视为当时整个... 阅读全帖
s********2
发帖数: 592
24
发信人: minotaur (牛头怪),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先秦的国人地位,民主制度以及其弊端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an 30 00:46:22 2014, 美东)
其实研究先秦的那段历史,就可以了解古代的民主集中制,是如何转变为后来的帝制的
。换句话说,民众自身很”硬”的政治权利是如何变成后来无声无息被宰割,沦落到连
“纳税人权益”的概念都没有的、无法捍卫自己的权利和自主的境地(若说反抗,经济
上也不过是投限逃税或者成为流民棚户等抗税等, 政治上也只是在活不下去前提下被
迫起义;并极易被野心家所利用,)
在春秋之前,"国人"的地位是很高的(比如国人暴动把天子都赶走了)。到了春秋时代,
在诸侯国内的政治斗争仍然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也常有国人驱逐大臣乃至君主的事
情。后来,国人逐渐被收买,比如田氏代齐,用的是大斗出,小斗入的办法;三家分晋
,仍然是靠收买民心,发给民众土地的时候用大亩制,收税的时候还是用以前的小亩。
民众无力对抗野心家的伎俩,沿着他们“谁对我好,就支持谁”的思维,以为跟着他们
走会有好结果,但是野心家上台后,马上或逐渐翻脸,就连本...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我大晋何其强大!
作者:三种不同的红色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730643/answer/7988343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晋国当然是superpower,春秋时期有两个超级大国,一个晋,一个楚,晋楚两国争
霸持续100多年,几乎贯穿了整个春秋,是春秋历史的主线。2、晋国能不能不分裂,这
个问题我说两句,顺便对 姬轩亦 的观点提出一点异议。春秋战国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是姬大所说的“春秋因为放权而强大,战国则因为集权而强大”吗?我认为这后一句是
正确的,而前一句是不对的。春秋战国的最大区别,若按照中学历史课本上的标准答案
来讲,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这个说法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比如中国有没有奴隶社会,比如中国封建社会的开端等等,学界都有很多种说法),但
是,这个说法却揭示出了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春秋战国之间,整个中国社会发生了深
刻的、根本性的变革。从本质上讲,春秋是个大崩溃的时代,原先以封建为代表的政治
制度、以礼乐为代表的文化制度、以宗法为代表的社会制度、以井田... 阅读全帖
y***k
发帖数: 1078
26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春秋我为王(历史类)
看了几章《春秋我为王 》,算是中规中矩的历史内穿越书,粮草吧。主人公穿越成晋
卿赵鞅的儿子,应该是韩魏赵三家分晋的背景。作者春秋的故事轶事还是很了解的,随
时穿插一些。故事也很流畅。喜欢春秋历史的可以看看。
s**r
发帖数: 669
2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转载] 评汉武帝(3)
lz,孔子的观点核心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但是这和他及其弟子并非庸人是不矛盾的。
在春秋那个礼乐崩坏的时代,阳虎想着是如果君主贤明他就效力,如果黯弱他就借机弄
权。孔子是想的是君臣各守其道。但是两人都没成功,先后被从鲁国的执政赶下台来。
下台后,阳虎流离了一段时间就在赵鞅手下效力。孔子到各国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没
用成功。但是孔子善于树人,这一点胜于他的对手,他的弟子颇有一些有才能的人,孔
子也得到了弟子的不少帮助,比如子路,冉有。您转载这几篇文章,核心观点是孔丘和
弟子都是庸人,这一点就算司马迁也没这么说吧。
再说汉武帝,他到了晚年颁布“轮台悔诏”之前和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后雁门之围的局面
接近,但是他没有垂头丧气,振作精神才使局面维持下去,后来才有所谓“昭宣中兴”
。杨广在雁门之围后确没有坐镇长安,而是躲到了江都不敢面对现实。同样历史背景也
不同,汉武帝晚年虽然也有老百姓造反,但是诸多豪强早就被他压制的很惨了,七国之
乱后诸侯王的势力也受到了很大削弱,武帝也尽可能压制诸侯王。所以征和年间没有什
么强力的反王反贼存在,而且汉朝一统天下百余年,动乱不是主流。隋炀帝那时南北统
一不过数十年,永... 阅读全帖
s**r
发帖数: 669
28
虎公对孔子和阳虎的评价确实不错。
就表面看来,孔子和阳虎是两个极端。
阳虎太先进了,挟季氏以令鲁国,直接骑在三桓头上。
孔子太落后了,整天想着复礼。
但孔子其实质还是削弱三桓的势力。一上台就就杀人立威,但三桓是何等人物,孔
子翘翘尾巴,他们就知道他想放啥屁。于是孔子很快被撵下台。
如果照此看来,阳虎的眼光还是不错,也知道孔子是啥货色,所以提拔了孔子。但
两人终究没有走到一块。
如果这样的话,孔子的政治眼光和手腕还是不如阳虎,有阳虎这颗大树,才用孔子
施展抱负的机会。
阳虎后来能在赵鞅的手下继续发挥能力,而孔子则像推销员一样徘徊于诸侯之间,
最后只能以教书感慨一生也是必然的。
s**r
发帖数: 669
29
楚昭王幼年即位,去世时也就30多岁,典型的英年早逝。关于昭王的病势,还有一
则故事。昭王生病——或许就是这次刚从城父出兵的时候——占卜,卜师说:“是河(
黄河)神作祟。”但昭王拒绝下令祭祀河神:“根据三代以来的祭祀制度,祭祀对象不
超越本国的望(山川)。江、汉、雎、漳,这些才是楚之望。我虽无德,也不至于得罪
于河神。”这番话传到孔子那里,孔子大发感慨:“楚昭王真可谓深知大道了!他没有
失掉自己的国家,宜哉!《夏书》上说:‘古代圣君陶唐,遵循上天纲常,拥有冀州一
方。后人胡行乱闯,毁坏原有纪纲,国家因此灭亡(惟彼陶唐,帅彼天常,有此冀方。
今失其行,乱其纪纲,乃灭而亡)。’又说:‘拿出什么就得到什么(允出兹在兹)。
’作为国君,只要听凭自己去遵循天常,也就够了!”
昭王得到这样的肯定,固然是由于他的态度符合孔子为政以德、敬鬼神而远之的主
张,同时,他与孔子之间曾发生过的一段机缘,也使孔子对他充满了好感。
约于前493年,赵鞅约请孔子前往晋国一展宏图,不料是一个陷阱,多亏孔子机灵
,虎口脱险,回到卫国。不久,因与卫灵公难以投机,遂南下陈国寻找机会,又于前
491年前往蔡国,又碰上吴楚两国争...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3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孔子维护哪些奴隶制
高亨
我国西周时代仍是奴隶社会,春秋时代是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时期,战国
时代是封建社会初期。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工具广泛使用铁器,生产力迅速提高,奴隶
阶级对奴隶主阶级展开激烈的斗争,加上各国内部贵族与贵族进行着争权夺利的斗争、
各国王侯进行着争城夺地的战争,因而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奴隶主与奴隶的生产关
系——逐渐向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地主与农民的生产关系——转变,奴隶社会的上
层建筑逐渐向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转变,奴隶社会制度逐渐崩溃,封建社会制度逐渐产
生。在旧的生产关系下,奴隶主仍旧是奴隶主,奴隶仍旧是奴隶。在新的生产关系下,
有些奴隶主转变为地主,奴隶转变为农民。同时由于土地可以买卖,有些大商人买得土
地,成为新兴地主,把土地租给农民耕种。在社会的阶级和制度新旧交替地向前发展的
过程中,奴隶主们特别是王侯大夫,都顽固地维护西周奴隶社会的某些制度,来保持他
们世世代代占有土地、掌握政权、统治人民的特殊权利。而地主,尤其是新兴地主则要
求摧毁那些制度,取消那些特权。奴隶主与新兴地主也在斗争,但新兴地主的势力尚未
壮大。
生于春秋后期的孔子,正是站在奴隶主立场...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1
公元前684年发生的齐鲁长勺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其中,曹刿
论战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而一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更是精彩出色,意味深长。
可是,为什么吃肉的人就目光短浅,缺乏深谋远虑呢?难道曹刿自己就不吃肉吗?
命题似乎逻辑上说不过去,因此谁是肉食者一直存在着争议和猜测。或以为指吃肉的人
,引申为有权位的人或俸禄丰厚的人;或称指古代享受公膳食肉待遇的高官。但是,人
们对这样的解释并不认可。所以,又有引用西方精神分析学派、医学界观点认为,食肉
容易得富贵病,与精神疾病互相影响,轻者脑残,重者出现聋哑癫瘫等官能疾病,自然
目光短浅。照这样理解,是不是素食主义和杂食主义一定会深谋远虑呢?有人根据孔子
用干肉当学费,证明孔子也是肉食者的事实,否定了素食就有智慧的说法。还有的就军
事维度分析认为,做了官之后,随着地位和立场的改变,逐渐不思进取、脱离群众和实
践才变“鄙”的。尽管解释很多,似乎也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始终没有服人。
《礼记十二·王制》认为,人到“五十始衰,六十非肉不饱”,强调老年人更需要
吃肉。《孟子·齐桓晋文之事》在谈到明君制民之产时也说:“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
矣...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2
发信人: microfish (<。)#)))≦),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黄震云:“肉食者谋”与周代公务餐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Nov 15 00:13:57 2017, 美东)
公元前684年发生的齐鲁长勺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其中,曹刿
论战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而一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更是精彩出色,意味深长。
可是,为什么吃肉的人就目光短浅,缺乏深谋远虑呢?难道曹刿自己就不吃肉吗?
命题似乎逻辑上说不过去,因此谁是肉食者一直存在着争议和猜测。或以为指吃肉的人
,引申为有权位的人或俸禄丰厚的人;或称指古代享受公膳食肉待遇的高官。但是,人
们对这样的解释并不认可。所以,又有引用西方精神分析学派、医学界观点认为,食肉
容易得富贵病,与精神疾病互相影响,轻者脑残,重者出现聋哑癫瘫等官能疾病,自然
目光短浅。照这样理解,是不是素食主义和杂食主义一定会深谋远虑呢?有人根据孔子
用干肉当学费,证明孔子也是肉食者的事实,否定了素食就有智慧的说法。还有的就军
事维度分析认为,做了官之后,随着地位和立场的改变,逐渐不思进取、脱离群众和实
践才变... 阅读全帖
I***d
发帖数: 1023
33
来自主题: _ZST版 - 吴绝传(三)
卷三

三年春,王二月。楚攻蔡,蔡请迁于吴,许之。夏四月,晋赵鞅誓师败郑。五月,齐
使来朝。十有一月,蔡杀其大夫公子驷,迁于州来。

夫差三年。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浅浅的一弯流水,载着一叶小舟,静静的流着。韩重和紫玉就
对面坐在船头,那舟长不过十尺有余,宽仅二尺,舟人立在船尾,一下一下有力的撑着竿
。舟行水逝,微风起兮,吹得一水的青草味道。
紫玉道:“每次友哥哥去船宫,你都这么偷偷跑出来见你师父麽?”
韩重便有些不悦:“太子许我不必跟随,才不是偷偷摸摸。”
紫玉也不介意他的口气,只是歪了头盯着他问:“友哥哥每次去船宫,那越国的兴夷
必要跟随,怎么你都不想去看吗?你师父铸剑比造船还有意思麽?”
韩重低了头不语。这船宫是吴王阖闾所立,专门为吴国建造战船,位在北门外欐溪城
。太子友年纪虽幼,但却常去看人造船。韩重本是陪他读书,友要出宫,他就得了随意的
机会,故而总是跑出来见子求。被紫玉这么一问,心里也不觉就想:“嗯,我虽未必喜欢
铸剑,但能见到师父,这机会又怎可错过?”这话却不愿和紫玉说,只是反问道:“那你
为何不随太子去欐溪城,反而要陪我来看师父铸剑?”
紫玉便道:“我才不是要陪你来
a*****y
发帖数: 33185
34
商君法圣:毛泽东是兴法批儒的代表人物! 作者:[商君法圣] 来源:[乌有之乡]
浏览:[372] 2010-12-09
写在前面
在当代中国,某些文化复古主义者正摆出一副“回归传统”“热爱传统”的“慈爱”面
目,准备以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文化的唯一代表事物,正准备将一个人尊崇孔子与否,作
为评判他是否尊崇和支持中华文化的唯一判断标准,按照这一标准,否定孔子和儒家,
就成为了彻底否定中华文化的所谓不可辨驳的“罪证”,否定儒家就成了彻底抛弃中华
文化不再成中国人了!然而儒家文化并不能够代替整个中华文化,整个中华文化也绝对
不仅仅是儒家文化!与儒家观点相异的先秦诸子百家,哪一家不是中华文化?法家思想
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吗?毛泽东没有继承法家,没有赞美法家文明吗?既然毛
泽东继承了法家,又怎么能够被指责成是“发动文化大革命意图彻底否定和灭绝中华文
化”呢?毛泽东继承了法家文明,又怎么不能够说成是继承了中华文化呢?法家与儒家
在中国古代社会的思想斗争上的你死我活的斗... 阅读全帖
h*h
发帖数: 27852
35
《古本竹书纪年》全文 (2011-05-25 13:01:05)
标签: 文化 分类: 上古三代史
《古本竹书纪年》简介
竹书纪年,相传为战国时魏国史官所作,记载自夏商周至战国时期的历史。据《晋书卷
五十一》可知原书十三篇。竹书纪年是编年体史书,记载先秦时期的历史,与传统正史
记载多有不同,对研究先秦史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竹书纪年又与近年长沙马王堆汉初古
墓所出古书近似,而竹书纪年的诸多记载也同甲骨文、青铜铭文相类,可见其史料价值。
各种版本
自西晋时期出土以后,竹书纪年先后经历晋人荀勗﹑和峤考订释义的"初释本" 竹
书纪年,卫恒、束皙考正整理的"考正本",宋明时期的"今本",清代的"古本"。原文竹
简亡佚,而初释本、考正本也渐渐散佚,今本被清儒斥为伪书。现今较为精准的是方诗
铭《古本竹书纪年辑证》。
版本争议
《竹书纪年》原简可能在永嘉之乱时亡佚﹐但初释本和考正本仍继续传抄流行。直
到唐玄宗开元以前此书仍旧存在。宋《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
》已不加著录﹐可能在安史之乱到唐末五代﹐传抄本也逐渐散佚。元末明初和明朝中期
出现的《竹书纪年》刻本﹐春秋战国部分均以周...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36
你甭跟我说什么核生化武器和基因武器之类的东西。这些武器的出现只不过是加快了现
代国家彼此消灭对方人口的速度,当科技水平差不多的时候,损失同样百分比的人口以
后,仍然是人口最多的国家最强大。因此中国需要做的一是科技水平和工业水平赶上西
方国家,二是人口规模重新扩大,在粮食供应能够保证的前提下,占全世界百分比越高
越好。
============================================
秦国统一中国的人口因素
点击:242136 回复:7490 12345678910下一页末页回复此贴共61页直接到页 作者:
中山水寒 发表日期:2008-9-13 13:00:00

战国群雄纷争,一统天下势在必然。最终统一天下的,不是强大的楚国,也不是殷
实的齐国,而是起初很不起眼的秦国。历史学者众说纷纭,但是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最
重要的因素—人口。
战国初期的中国的秦国类似于后面欧洲的俄国,地理位置偏僻,人口稀少,政治、
经济、文化制度都比较落后,被人看不起。
俄国是东欧一个人口稀少、闭塞的小国,在欧洲历史上没有太多发言权,公元1500
年人口只有600万。彼...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37
一胎化政策是没有办法保证中国在未来的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
========================================
秦国统一中国的人口因素
点击:247761 回复:7580 12345678910下一页末页回复此贴共62页直接到页
作者:中山水寒 发表日期:2008-9-13 13:00:00 回复

战国群雄纷争,一统天下势在必然。最终统一天下的,不是强大的楚国,也不是殷
实的齐国,而是起初很不起眼的秦国。历史学者众说纷纭,但是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最
重要的因素—人口。
战国初期的中国的秦国类似于后面欧洲的俄国,地理位置偏僻,人口稀少,政治、
经济、文化制度都比较落后,被人看不起。
俄国是东欧一个人口稀少、闭塞的小国,在欧洲历史上没有太多发言权,公元1500
年人口只有600万。彼得大帝的革新使俄国走向强国之路,1815年人口达到4500万(其
时法国、德国、英国人口分别约为3000万、2200万、1900万),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1814年,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被推举为欧洲神圣同盟的盟主,俄罗斯成为欧洲事务的仲裁
者。恩格斯曾这样指出:... 阅读全帖
S*********4
发帖数: 5125
38
商鞅曰:“人众兵强,此帝王之大资也”,“国之所以重,王之所以尊者,力也”。商
鞅认识到,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众兵强是国家强盛的根本。在古代,农业是国民经
济的支柱产业,只有发展农业才能获得足够的粮食,才能促进人口增加。在现代,工业
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只有发展工业才能获得和平手段和武力手段获得足够的资源,
才能促进人口的增加。
秦国之所以能崛起,有三个因素不可忽视,一是众多的同民族的人口,秦国开始统一六
国的时候,人口有500万,而且全是秦人,外族人极少,当时全中国人口也不过2500万
;二是一个极有力的能够锐意推行改革的政府(商鞅变法-->邓小平变法?);三是大
力引进人才(长江计划学者?百万人才工程?)的政策。
美国的人口能占到全世界的1/5?
政府能够锐意的推行改革?
阿米果和老黑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极少数?
====================================================================
秦国统一中国的人口因素
2008年09月11日 16:14光明网-光明观察【大 中 小】 【打印】战国群雄纷争,一统天
下势在必然。最...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2188
39
首先,最早的传说,汉代的传说,是说赵高和张良都是韩公子。那样,才能自圆其说。
后来有人把他说成赵公子,是因为时代远了,想当然,那时没有网络,大家读书不容易
,模糊知道一点,主要是因为赵高姓赵,想当然以为他是赵国公子。比如清人赵翼在《
除余丛考》卷四十一《赵高志在复仇》,就说他是赵国公子,其实他引用错了。
他应该是记得一点,但是没有机会仔细校对原文,想当然以为是赵国公子。郭沫若也这
么说。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第二册“秦末社会矛盾的激化”章节中说:“赵高原
是赵国远支宗室的后代,因其父犯罪被处宫刑,当了宦官……骗取了秦始皇的信任。”
其实,最新的考证,他们全错了。第一,他们想当然,以为赵就是赵国,忘记了秦赵是
同姓。长平和秦赵的血海深仇,其实也是后人想象的。第二,后人误解了“宦官”这个
词的早期含义,以为就是后来的太监(阉人)。其实不是。
实际上,赵高是秦国宗室。不然也不会那么容易爬上去,受信任。
众所周知,秦国、赵国的国君都是嬴姓赵氏,以其先祖造父封于赵城,故后世以赵为氏
,他的嫡子孙是后来的赵国王室;另一支赵氏旁支——他的侄孙赵非子分封于秦,后代
是秦国王室。非子封秦后,秦国的嫡派...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40
秦王朝建立过程中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
——兼论儒法论争的社会基础
罗思鼎
《人民日报》(1973.11.14)
秦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始皇所建立的封建统一事业,以及他所采
取的一系列政治措施,都不能单纯归结于偶然的原因,而是当时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
果。
毛主席在《矛盾论》中指出:研究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运动,必须注意“在过程
发展的各个阶段 中,也有其特点”。秦国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开始于秦孝公,
完成于秦始皇,其间整整经历了七代国君。在这一百五十年中间,充满着激烈的变法与
反变法、 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秦始皇由于适应了封建制一定要代替奴隶制的社会发
展趋势,才能“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①,统一了中国,开创了中国历史上
第 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汉承秦制”②,这说明秦所创立的地主阶级专政的封建主义的社会制度是逆转不
了的。研究中国 封建社会的历史,批判尊儒反法思潮,必须认清儒法论争的社会基础
和秦始皇的历史作用。而要正确认识儒法论争的社会基础和秦始皇的历史作用,就必须
弄清从秦 孝公到秦始皇这一百五十年间复辟和反复辟斗争的历史及其各个阶段的特点。

“秦行... 阅读全帖
o****y
发帖数: 26355
41
聂作平:秦国是怎样崛起的?──重读商鞅变法

令人非常意外的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大国崛起运动,竟然以近乎开玩笑的方式
拉开了帷幕。

时间是距今两干多年前的公元前359年,地点是当时的绝大多数人心目中,都异
常边远的秦国首都栎阳。这天,秦国政府在南门立了一根三丈长的木棍,并宣称,
如果有谁愿意把这根木棍从南门扛到北门,赏十金。栎阳虽是秦国都城,但比起今
天的镇子,其实大不了多少,南门到北门,也就两三公里吧。这么近的路,这么轻
的工作,政府竟然愿意花费十金?围观的人都以为此乃咄咄怪事,七嘴八舌地议论
纷纷,却没人接招。一会儿工夫,政府又加价了:还是这根木棍,还是从南门扛到
北门,赏五十金。好半天,终于有个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把这根并不沉重的木棍
扛到了北门。--他果然“意外”地得到了高达五十金的奖赏。

这起小概率事件的幕后推手有两个,一个是秦国最高统治者秦孝公,一个是在
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工作的商鞅。据说,商鞅之所以干出这种令时人和后人
都啧啧称奇的怪事,是他怕民众不信任政府,需要通过这种出高价干无聊事的方式
来立信,来表明政府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说到做到。所以,这... 阅读全帖
o****y
发帖数: 26355
4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oldguy (老人), 信区: History
标 题: 聂作平:秦国是怎样崛起的?──重读商鞅变法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Oct 14 09:55:51 2012, 美东)
聂作平:秦国是怎样崛起的?──重读商鞅变法

令人非常意外的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大国崛起运动,竟然以近乎开玩笑的方式
拉开了帷幕。

时间是距今两干多年前的公元前359年,地点是当时的绝大多数人心目中,都异
常边远的秦国首都栎阳。这天,秦国政府在南门立了一根三丈长的木棍,并宣称,
如果有谁愿意把这根木棍从南门扛到北门,赏十金。栎阳虽是秦国都城,但比起今
天的镇子,其实大不了多少,南门到北门,也就两三公里吧。这么近的路,这么轻
的工作,政府竟然愿意花费十金?围观的人都以为此乃咄咄怪事,七嘴八舌地议论
纷纷,却没人接招。一会儿工夫,政府又加价了:还是这根木棍,还是从南门扛到
北门,赏五十金。好半天,终于有个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把这根并不沉重的木棍
扛到了北门。--他果然“意外”地得到了高达五十金的奖赏。

这起小概率事件的幕...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4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arthury (弱智儿童欢乐多),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秦王朝建立过程中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pr 20 21:15:54 2012, 美东)
秦王朝建立过程中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
——兼论儒法论争的社会基础
罗思鼎
《人民日报》(1973.11.14)
秦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始皇所建立的封建统一事业,以及他所采
取的一系列政治措施,都不能单纯归结于偶然的原因,而是当时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
果。
毛主席在《矛盾论》中指出:研究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运动,必须注意“在过程
发展的各个阶段 中,也有其特点”。秦国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开始于秦孝公,
完成于秦始皇,其间整整经历了七代国君。在这一百五十年中间,充满着激烈的变法与
反变法、 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秦始皇由于适应了封建制一定要代替奴隶制的社会发
展趋势,才能“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①,统一了中国,开创了中国历史上
第 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汉承秦制”②,这说明秦所创立的地主阶级专政的封建主义的社会... 阅读全帖
c*****1
发帖数: 3240
44
☆─────────────────────────────────────☆
kittybear (小熊眼泪汪汪的等解放军来) 于 (Mon Apr 9 00:50:26 2012, 美东) 提到:
罗马第一次内战时,平民派掌握的军队人数远大于苏拉的军队,
最后惨败,我觉得很大原因是平民派没有出色的军事将领。
当时凯撒作为平民派执政官秦纳的女婿,马略的侄子,地位自然不用说,
年龄应该也差不多够了,(当年西庇阿可是十几岁就当了副将,跟随老爸在军中对抗汉尼拔)。
为什么凯撒在平民派军队抵抗苏拉的战争中,好像一直在发呆打酱油什么也没干?可惜
了他的军事才能...
☆─────────────────────────────────────☆
whctmj (马甲) 于 (Mon Apr 9 01:50:00 2012, 美东) 提到:
你指的是Sulla第一次向罗马进军的事情吧?马略手里面也没军队啊。那时候的情况是
这样的,the First Mithridatic War刚爆发,当时的执政官是Sulla和Quintus
Pompeius Rufus。Sulla抽签... 阅读全帖
L******t
发帖数: 1985
45
//zt from cnd.org: http://www.cnd.org/my/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3Farticleid=28946
令人非常意外的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大国崛起运动,竟然以近乎开玩笑的方式拉开了帷
幕。
时间是距今两干多年前的公元前359年,地点是当时的绝大多数人心目中,都异常
边远的秦国首都栎阳。这天,秦国政府在南门立了一根三丈长的木棍,并宣称,如果有
谁愿意把这根木棍从南门扛到北门,赏十金。栎阳虽是秦国都城,但比起今天的镇子,
其实大不了多少,南门到北门,也就两三公里吧。这么近的路,这么轻的工作,政府竟
然愿意花费十金?围观的人都以为此乃咄咄怪事,七嘴八舌地议论纷纷,却没人接招。
一会儿工夫,政府又加价了:还是这根木棍,还是从南门扛到北门,赏五十金。好半天
,终于有个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把这根并不沉重的木棍扛到了北门。--他果然“意外
”地得到了高达五十金的奖赏。
这起小概率事件的幕后推手有两个,一个是秦国最高统治者秦孝公,一个是在秦孝
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工作的商鞅。据说,商鞅之所以干出这种令时人和后人都啧啧称
奇的怪事,... 阅读全帖
o**4
发帖数: 35028
4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ommunipig (共产猪),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秦国是怎样崛起的?——重读商鞅变法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y 20 12:12:36 2011, 美东)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8946
聂作平
令人非常意外的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大国崛起运动,竟然以近乎开玩笑的方式拉开
了帷幕。
时间是距今两干多年前的公元前359年,地点是当时的绝大多数人心目中,都异常
边远的秦国首都栎阳。这天,秦国政府在南门立了一根三丈长的木棍,并宣称,如果有
谁愿意把这根木棍从南门扛到北门,赏十金。栎阳虽是秦国都城,但比起今天的镇子,
其实大不了多少,南门到北门,也就两三公里吧。这么近的路,这么轻的工作,政府竟
然愿意花费十金?围观的人都以为此乃咄咄怪事,七嘴八舌地议论纷纷,却没人接招。
一会儿工夫,政府又加价了:还是这根木棍,还是从南门扛到北门,赏五十金。好半天
,终于有个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把这根并不沉重的木棍扛到了...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47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8946
聂作平
令人非常意外的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大国崛起运动,竟然以近乎开玩笑的方式拉开
了帷幕。
时间是距今两干多年前的公元前359年,地点是当时的绝大多数人心目中,都异常
边远的秦国首都栎阳。这天,秦国政府在南门立了一根三丈长的木棍,并宣称,如果有
谁愿意把这根木棍从南门扛到北门,赏十金。栎阳虽是秦国都城,但比起今天的镇子,
其实大不了多少,南门到北门,也就两三公里吧。这么近的路,这么轻的工作,政府竟
然愿意花费十金?围观的人都以为此乃咄咄怪事,七嘴八舌地议论纷纷,却没人接招。
一会儿工夫,政府又加价了:还是这根木棍,还是从南门扛到北门,赏五十金。好半天
,终于有个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把这根并不沉重的木棍扛到了北门。--他果然“意外
”地得到了高达五十金的奖赏。
这起小概率事件的幕后推手有两个,一个是秦国最高统治者秦孝公,一个是在秦孝
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工作的商鞅。据说,商鞅之所以干出这种令时人和后人都啧啧称
奇的怪事,是他怕民众不信任政府,需要通过这种出高价干... 阅读全帖
o**4
发帖数: 35028
4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ommunipig (共产猪),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秦国是怎样崛起的?——重读商鞅变法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y 20 12:12:36 2011, 美东)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8946
聂作平
令人非常意外的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大国崛起运动,竟然以近乎开玩笑的方式拉开
了帷幕。
时间是距今两干多年前的公元前359年,地点是当时的绝大多数人心目中,都异常
边远的秦国首都栎阳。这天,秦国政府在南门立了一根三丈长的木棍,并宣称,如果有
谁愿意把这根木棍从南门扛到北门,赏十金。栎阳虽是秦国都城,但比起今天的镇子,
其实大不了多少,南门到北门,也就两三公里吧。这么近的路,这么轻的工作,政府竟
然愿意花费十金?围观的人都以为此乃咄咄怪事,七嘴八舌地议论纷纷,却没人接招。
一会儿工夫,政府又加价了:还是这根木棍,还是从南门扛到北门,赏五十金。好半天
,终于有个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把这根并不沉重的木棍扛到了... 阅读全帖
o**4
发帖数: 35028
4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ommunipig (共产猪),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秦国是怎样崛起的?——重读商鞅变法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y 20 12:12:36 2011, 美东)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8946
聂作平
令人非常意外的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大国崛起运动,竟然以近乎开玩笑的方式拉开
了帷幕。
时间是距今两干多年前的公元前359年,地点是当时的绝大多数人心目中,都异常
边远的秦国首都栎阳。这天,秦国政府在南门立了一根三丈长的木棍,并宣称,如果有
谁愿意把这根木棍从南门扛到北门,赏十金。栎阳虽是秦国都城,但比起今天的镇子,
其实大不了多少,南门到北门,也就两三公里吧。这么近的路,这么轻的工作,政府竟
然愿意花费十金?围观的人都以为此乃咄咄怪事,七嘴八舌地议论纷纷,却没人接招。
一会儿工夫,政府又加价了:还是这根木棍,还是从南门扛到北门,赏五十金。好半天
,终于有个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把这根并不沉重的木棍扛到了... 阅读全帖
o**4
发帖数: 35028
5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ommunipig (共产猪),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秦国是怎样崛起的?——重读商鞅变法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y 20 12:12:36 2011, 美东)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8946
聂作平
令人非常意外的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大国崛起运动,竟然以近乎开玩笑的方式拉开
了帷幕。
时间是距今两干多年前的公元前359年,地点是当时的绝大多数人心目中,都异常
边远的秦国首都栎阳。这天,秦国政府在南门立了一根三丈长的木棍,并宣称,如果有
谁愿意把这根木棍从南门扛到北门,赏十金。栎阳虽是秦国都城,但比起今天的镇子,
其实大不了多少,南门到北门,也就两三公里吧。这么近的路,这么轻的工作,政府竟
然愿意花费十金?围观的人都以为此乃咄咄怪事,七嘴八舌地议论纷纷,却没人接招。
一会儿工夫,政府又加价了:还是这根木棍,还是从南门扛到北门,赏五十金。好半天
,终于有个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把这根并不沉重的木棍扛到了... 阅读全帖
1 2 下页 末页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