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风闻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f******7
发帖数: 210
1
明孝宗朱佑樘(公元1470-1505年),明宪宗朱见深第三子,宪宗病故后继位,在位18
年,病崩,终年35岁。葬于泰陵(今北京十三陵)。
有人说,他是一个无嫔妃、无嗜好、无亲信的“三无”皇帝,他主政的是一个无专
权、无战乱、无弊政的“三无” 时期。虽然这评价看似有些绝对,却也与史实相差无
几。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宪宗帝驾崩,太子朱祐樘即位,为明孝宗,又称弘治皇帝
,是明朝一位开明圣主。
他在位期间,先是将宪宗期间留下的一批奸佞冗官尽数罢去,逮捕治罪。比如逮捕
侍郎李孜省、太监梁芳,罢免外戚及党羽。裁汰传奉官,罢免右通政任杰、侍郎蒯钢等
千余人,论罪戍斥。革除法王、佛子、国师、真人封号。处死妖僧继晓。裁抑宦官及佞
幸之臣,太监梁芳、外戚万喜及其党羽均被治罪。并调整内阁班底,罢免了不学无术、
依附权要的阁臣万安、尹直等人。
他大胆启用人才,选贤举能,将能臣委以重任。当时被任用的徐漙、刘建、李东阳
、谢迁、王恕、马文升等人,都是正直忠诚的大臣,在弘治一朝发挥了较大作用。
他勤于政事,每日两次视朝,处世公正、政治清明。更定律制,复议盐法,革废一
... 阅读全帖
f*******5
发帖数: 1815
2
被淹没的史实:
中国52军浴血奋战诺曼底,才使中国获得五常席位
来自中华网社区club.china.com/
根据最新美国解密的文件,经过有良心的历史学家的发掘,发掘出不为世人所知的过去
。蒋公在二战期间,不但把目光放在了中国战场,更放在了欧州战场,而这些史实却被TG
的教科书埋没在了历史中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军一直被认为是无能的代名词。殊不知,
在一九四四年的诺曼底战场上,一支国军部队用鲜血告诉了世界,什么是国军的血性。
在二战之后成立的联合国当中,中国取得了至关重要的五常席位,从而获得了国际事务
的发言权。世人都以为这个席位只不过是罗斯福等巨头们的施舍,殊不知,它却是由几
万国军战士的鲜血换来的,在美国最近解密的二战档案中,这段历史真相才展现在世人
的面前。
让我们把时钟调回到一九四三年五月,此时二战已经进行了四年。在东欧,经过斯大林
格勒战役,苏联已经转入战略反攻,纳粹德国节节败退。在西欧,经过不列颠空战失败
的德国空军早已无力控制英吉利海峡的制空权。在这种有利形势下,丘吉尔和罗斯福在
华盛顿举行会议,商讨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同时,面对胜利的曙光,罗斯福初
步提出了联合国的构... 阅读全帖
h***i
发帖数: 89031
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袁督师比岳飞还是比得
什么击溃金兵野战主力,河南河北风闻相应,收复汴梁指日可待
你真信阿
u****r
发帖数: 1163
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满清的王立军事件
盛宣怀逃亡了,藏进了美国驻华使馆,这一事件,迅速轰动了整个世界。这位67岁的大
清国正部级干部,成为全球各大报纸争相报道的焦点人物。
这是1911年10月27日,距离那场日后被称为“辛亥革命”的暴动,仅仅17天,其受关注
程度却丝毫不亚于在遥远的华中地区正在进行的血腥战争。
逃亡者
这一天,大清国全国人大(“资政院”)通过了一份特殊的决议,要求中央政府对邮传
部部长盛宣怀“明正典刑”。
堂堂国家立法机构,在证据阙如的前提下,以“人民”和“宪政”的名义,不经审判程
序,以100多人投票表决的方式,要求处决一位政府高级领导人。这无疑是世界议会史
上的一个奇观。
此前2天(10月25日),资政院还只是要求政府罢免盛宣怀的部长职务。路透社(
Reuter)从北京发出的电文说,资政院此举,给大清政府出了道难题:要么服从资政院
的要求,赶走一位“忠诚的官员”;要么否决资政院的要求,但这相当于向宣称代表大
多数人民的资政院开战。这篇电文被次日(26日)的《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
、《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曼彻斯特卫报》(The Manchest... 阅读全帖
c*********2
发帖数: 3402
5
远归人 于 2012-1-15 21:50:48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史海钩沉
文革时期的自产汽车,车速很慢,上坡时竟然会倒退,让旅客吓出一身冷汗,驾驶员只
好动员旅客下车轮帮忙推。这样的情况我迂到多次。长途车一地到一地,每天一班,误
了这班,天大的事也休想再走。
文革时期的电影,除了“八个样板戏”外,有人作打油诗,说是中国电影“新闻简报”
。还有罗马尼亚电影“搂搂抱抱”,朝鲜电影“哭哭笑笑”。越南电影“飞机大炮”,
阿尔巴尼亚电影“莫明其妙”。
文革时期,文化工具书除了一本《新华字典》,再没有了。
文革中,龙灯、耍狮、泥人、庙会、灯节、木偶、相声、船灯、菩萨、古戏画、福寿绣
、做礼拜、诗会、笔会、同乡会、修谱、祭祖、乞巧、中秋赏月、作揖、合十、花轿、
建醮……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造反有理”。在文革中唯一可行的反映古代内容的
小说是姚雪垠的《李自成》。看过这部长篇小说的人说,李自成在学《毛选》。
文革改名成风,许多人丢弃父母取的名字,为适应潮流,改名为“文革”、“红卫”、
“卫兵”、“卫东”、 “卫东彪”、“卫红”、“红旗”、“路进”、“向阳”、“
解放”;有的要和“反动家庭”划...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6
文人政治就是这样。官员们遇事唯恐承担责任。大家都不做事,攻讦做事的人倒是一个
顶俩。做事的,往往没有好下场,比如,孙承宗,孙元化,当然,还有那个袁崇焕。
宋朝也是如此。宋制,三年一次磨勘,官员们只要在任内不发生过错,就加升迁。官员
们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一心只怕招人非议,影响官位。宋朝的御史,许据风闻弹劾官
员。御史以找寻官员的过失为能事,更加助长了官员的因循。张方平就说:自将相而下
,至于卿大夫,惴惴危恐,一动一为,辄曰恐致人言,苟且因循,求免谤咎,何暇展布
心体,为国立事哉!
大家但看TG的官员也可略知一二。当官当得好的多数还是如今上胡那样,谨言慎行,轻
易不做事,不说话的那种。
崇祯不是个糊涂皇帝,谈迁评论的好:聪于始,愎于终。写《国榷》的谈迁,作为明朝
遗民对崇祯无限怀念,口称“先帝”不已,但他对崇祯的缺点在书中并不隐瞒。写到崇
祯之死,就指出:“先帝之患,在于好名而不根于实,名爱民而适痡之,名听言而适拒
之,名亟才而适市之;聪于始,愎于终,视举朝无一人足任者,柄托奄尹,自贻伊戚,
非淫虐,非昏懦,而卒与桀、纣、秦、隋、平、献、恭、昭并日而语也,可胜痛哉!”
M******8
发帖数: 10589
7
于晓华
【题记:我正在构思一本书《中国经济危机史》。本文草稿作为该书的第一篇文章,欢
迎大家提出宝贵意见。今后会陆续登载,主要内容包括康熙时期经济萎缩,鸦片战争前
和经济,太平天国和经济危机,洋务运动和经济危机,上海橡胶泡沫和清朝灭亡,抗日
战争和民国通货膨胀等。】
关于明朝灭亡的解释很多,大多从政治,军事,瘟疫或者气候变化等角度去研究,鲜有
从经济角度去解释。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最近,重读明朝末年的经济史,认为明朝
灭亡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可以从经济的角度解释。把自己的一点体会,写成读书笔记,和
大家分享。
明朝两大经济政策的转变
明朝朱元璋开国时从经济政策面定下了两条规则:(1)使用‘大明宝钞’的纸钞,禁
止金银作为货币使用;(2)实行严格的海禁,禁止出海贸易和捕鱼,所谓「尺板不得
出海」。朱元璋实施这样的鸵鸟政策,是有其政治背景。 禁止金银作为货币,一方面
沿袭了元朝的传统,政府可以加强对民间经济的控制,另一方面白银在元朝被政府大量
掠夺,运送到中亚交易,使得白银在现实交易中,可能存量不足。实施海禁的目的是为
了打击走私和海盗。
但是,这两条不合现实的禁令,在经历一段时间后都逐步废... 阅读全帖
w****j
发帖数: 6262
8
感觉古代上弹章都是大义凌然,狂扣帽子。什么十大罪状,罄竹难书,不斩不足以告天
下什么的。
但实际上都没啥实际证据吧。御史本身也没有啥侦破能力,也没有收集情报和证据的资
源。难道都只是听说,风闻,就能上奏折告状?
r*******3
发帖数: 10886
9
风闻言事一直是御史的特权吧?
p********k
发帖数: 88
1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清王朝的最后时刻
[ZT] 作者:雷颐
1911年10月30日,武昌起义20天后,清廷一天之内连下四道上谕,做出大幅度让步、妥
协,企望渐成燎原之势的“乱事”能因此迅速平息。
这四道上谕是:
——《俟简贤得人组织完全内阁不再以亲贵充国务大臣谕》(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汇
编《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上,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597-598页)。此谕终于承认
,半年前惹众怒的“皇族内阁与立宪政体不能相容”,而“本年设立内阁,仍令王公等
充国务大臣,原属一时权宜之计,朝廷本无所容心”。宣布解散皇族内阁,许诺“一俟
事机稍定,简贤得人,即令组织完全内阁,不再以亲贵充国务大臣,并将内阁办事暂行
章程撤销,以符宪政而立国本”。
——《准开党禁颁布特赦谕》(同上,第95-96页)。此谕先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党
禁”:“党禁之祸,自古垂为炯戒,不独戕贼人材,抑且消沮士气”,但是“况时事日
有变迁,政治随之递嬗,往往所持政见,在昔日为罪言,而在今日则为谠论者。虽或逋
亡海外,放言肆论,不无微瑕,究因热心政治,以致逾越范围,其情不无可原。兹特明
白宣示,特沛恩纶,与民更始,所有戊戌以来,因政变获咎,与先后因犯政治革命嫌疑
... 阅读全帖
m**c
发帖数: 7299
1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GayStudy 俱乐部 】
发信人: msgc (为了下一代免遭变态残害), 信区: GayStudy
标 题: 同治帝因同性恋梅毒病死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r 17 16:34:23 2014, 美东)
内容来源:新浪读书
[2012年1月5日 16:15]
同治帝画像
慈禧太后画像。同治帝19岁就病逝了。他究竟得的是什么病,是梅毒,还是天花?
这是一个历史之谜。
一同治帝病逝经过
同治十三年十月二十日(1874年11月28日),同治帝患病。二十日懋勤殿传旨,自十
月二十日至十一月初一日,同治帝都不上课。有人说,他得的病是天花。其实不是天花
,而是梅毒。
慈禧对同治帝的一言一行都是十分注意的。如果同治帝不出宫,他们母子几乎是天
天见面,并在一起进早膳的。而且,也有太监向慈禧报告同治帝的行动。同治帝自从十
月二十日着凉发病后,一直带病视事,但是没有接见大臣。
而自十一月初一日至五日,同治帝把阅折权和批折权完全交给了李鸿藻和奕?,一
时出现了权力真空。这对一个国家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同治帝的病看来不是短期内能治
愈的。
在这种情况下,政治经验... 阅读全帖
m****5
发帖数: 1131
12
(转发最新披露资料)
地方志中的大饥荒死亡数字
洪振快
2014年第5期 炎黄春秋杂志
最近几年,关于“三年困难时期”到底饿死多少人,有很多争论。国内外大多数学者研
究认为那三年发生了大饥荒,非正常死亡人数可能高达三千万人。但也不断有人提出异
议,不仅否定“饿死三千万”,认为那是“重大谣言”,甚至否定发生过大饥荒。比如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李慎明认为“所谓毛泽东发动‘大跃进’饿死三千万……是
有人刻意编造的虚假数据”;江苏师范大学数学教授孙经先提出,“三年困难时期”的
“营养性死亡”人数在250万以下,其中“‘饿死’(完全性饥饿死亡)只是其中的一
小部分”;清华大学特聘教授王绍光认为1958-1961年的死亡率相当于解放前的正常情
形及其他最不发达国家的正常情形。
真相到底怎么样,最好的证据之一,就是当时的档案。但是,公开的相关档案至今仍然
非常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到底有没有其他办法,可以了解更多的有关大饥荒的官方信
息?为此,笔者查阅了数百种上世纪80年代以来出版的官修地方志,再结合部分已经公
开的档案的内容,以展示官方资料所披露的大饥荒情形。
地方志如何处理大饥荒问题
上世纪8... 阅读全帖
s**a
发帖数: 141
13
武则天武媚娘当上皇帝后,为了治理贪官,她设立了举报箱,鼓励告密。对举报犯有罪
行过失官员的人,一经查实,一律授官;即便举报无实,举报者也无须承担任何责任。
长期重用狄仁杰、魏元忠等人,大力整顿官员队伍——
隋唐时期,科举制开始取代九品中正制,成为士子入仕的主要途径。武则天当政后,在
推行科举制的同时,又大开其他的选官门径,如自举、举报恶官、试官、殿试以及开武
举等。这种多途径选官求才的做法对当时的吏治产生了双重影响:从积极方面说,它为
各类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了较好的外部条件;从消极方面看,则使官员队伍鱼龙混杂,
泥沙俱下。武则天对此似也有所认识,因而在广开选官途径的同时,又采取了多种措施
对官吏队伍加以整肃。具体而言,武则天对官吏队伍的整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设立铜匦(举报箱),鼓励告密。对举报犯有罪行过失官员的人,一经查实,一
律授官;即便举报无实,举报者也无须承担任何责任。“于是四方告密者蜂起,人皆重
足屏息。”在这样一种严酷的政治环境下,除了极少数肆无忌惮的酷吏和内宠外,官员
们只好收敛起贪赃枉法之心。
其二,分设肃政左右台,加强对官员的监察。唐初沿袭隋制,朝廷最高的监察... 阅读全帖
s**a
发帖数: 141
1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孙中山当年为何也使美人计?
美人计作为三十六计之一,自创立以来,一般都是反派人物利用,对于以光明磊
落自居的正派人物来说,一般不屑一顾。但是,“护法运动”期间,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先生曾经利用过一次,而且取得了巨大成功。
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中国宣布对德参战。但段祺瑞对外卖国,对内独裁
,借口参战,不惜出卖国家主权,换取大量借款,用以发动内战,实现武力统一,并拒
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准备召集由各省军阀指派的临时参议院。孙中山在一九一七年
七月举起“护法”旗帜,八月孙中山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决定成立军政府,宣布
段祺瑞为民国叛逆,出兵北伐。广东于是宣布与北洋军阀政府脱离关系。
但是时身广东省长、一贯作恶多端的朱庆澜,此时不但没有离职,反而表示拥护
“护法”,继续赖在省长任上不走。据称朱庆澜之所以这样做,实际是奉段祺瑞密令,
留在广州充作间谍。孙中山到广州后,发觉了朱庆澜的阴谋,想免去朱的省长职务,苦
于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很长一段时间,感到有些无奈。
朱庆澜是个好色之徒,颇有“登徒”癖,经常微服邀游于娼馆妓院之间,流连忘
返。尤其常去女子学校“视察”,去则必然给学生亲...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540
15
断断续续和老宫女相处十年的岁月中,她谈了不少光绪的事,但都是只言片语。譬如:
光绪胆小,最怕夏天打霹雷,一到下暴雨的时候,门窗都要紧闭,让太监站在两旁,自
己捂起了耳朵,但他又喜好听暴雨后,宫里下水道泻水的声音。他常常顶着雨来到御花
园东北角的一个亭子里,下面池子里有个石龙头,高悬着,后宫的雨水从这个龙头喷泻
出来,落在深池子里,像瀑布似的,轰轰作响,长时不断,流入御河。这是他最喜欢听
和最喜欢看的。还有:他性情暴躁,喜怒无常,他手下的太监都不敢亲近他。他常常夜
间不睡,半夜三更起来批阅奏折,遇到不顺心的事,就自己拍桌子,骂混账,也不知是
骂奏折呢还是骂近侍太监,吓得太监们都心惊胆战。像这些支离破碎的事,她说的很多
,只是三言两语,又不便于记述。细一思索,却也合乎光绪的性格。“生于深宫之中,
长于妇人之手”(宋太祖说李后主的话),他既胆小,又任性。 有些是能记述的,但又
不能确切指实。譬如“背宫和走宫”。
老宫女很风趣地对我们说:“大概都愿意听听宫里召幸妃子的事吧。相传皇帝晚上召幸
妃子的时候,为了保证皇上的安全,把妃嫔的衣服先脱光,用斗篷围着,让太监背进皇
帝的寝殿。这叫做‘背宫’。... 阅读全帖
f****y
发帖数: 737
16
睡梦中听到电视很热闹,醒过来才发现正在放电视剧 《养父的花样年华》,说的
可能是文革年月的事情,一个女知青怀孕了,单位追究是谁干的,掀起巨大风波;怀孕
的女知青却守口如瓶,而真正的肇事者怕影响前程 也不承认。在追查和批斗的过程中
,女知青分娩了,却死了。追究或许还在进行?我要上班了,没有继续看下去,不知下
文。
一个女子未婚先孕要引起 这样的轩然大波?调查,追究,批斗?在今天看来这是
极其荒诞的,但在当年确实是这样的。那电视剧的情节,让我想起很小的时候我们那里
发生的两件女子未婚先 孕而引起的悲剧。两个女子和两个男子都选择了自杀,比电视
剧中的故事更为惨不忍睹。这事发生的时候,应该是1975年左右,文革的后期。我那时
候上小学, 八九岁左右吧,只知道发生大事了,死人了,但为什么死人,大人们不会
告诉我们。但从他们的悄悄的议论,以及以后逐步的了解,知道了事情的原委。
我们家居住在两个公社的交界处,一边是我们大队,叫做大柏林大队,另一面是我
上学的小学所在的大队,叫做丰禾大队。丰禾大队本来是烽火大队,这里的群山顶上,
遗留了一些古代的烽火台。丰 禾大队的大队支书姓杜,他的几个孩子和我们在一... 阅读全帖
A*******s
发帖数: 85
17
一九二七年十二月一日,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步入婚姻殿堂。“步入……殿堂”之
类,是关于缔结婚姻的庄重而浪漫的说法,对他们二人的婚礼而言,却也是写实,因婚
礼虽分为在宋家府邸的仪式与豪华饭店的大宴宾客两部分,却都是西式的,浪漫而庄严
。一个已是民国的头号人物,一个来自举足轻重的家族,想不隆重都不行。
这桩婚事之庄重,也见于二人的婚启:当天,上海《申报》刊登蒋介石的《我们的
今日》,文中有云:“余二人此次结婚,倘能于旧社会有若何之影响、新社会有若何之
贡献,实所大愿。余二人今日,不仅自庆个人婚姻之美满,且愿促进中国社会之改造,
余必本此志愿,努力不懈,务完成中国革命而后已,故余二人今日之结婚,实为建筑余
二人革命事业之基础,余第一次遇见宋女士时,即发生此为余理想中之佳偶之感想,而
宋女士亦尝矢言,非得蒋某为夫,宁终身不嫁。余二人神圣之结合,实非寻常可比。”
于此二人的结合似乎纳入到蒋男一见倾心,宋女非郎不嫁的天作之合的模式,“今日之
结婚,实为建筑余二人革命事业之基础”云云,则又依稀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变奏
,总之革命加恋爱,其“神圣”似不言而喻。
民国时期没有婚姻法,也无结婚登记一说,...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8158
1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有些宗教:敬而远之 (转载)
方狗子可以当成古代的言官,国家养起来,准他风闻奏事,大家姑妄听之。但是他企图
侦探,检查官,法官,武警一肩挑了。如果你不认可他的“证据”和“定罪”,他就率
领一帮狗粉朝你吐臭狗屎,这个毛病不能惯着。另外他“打假”和他的个人利益纠缠太
深,猛吹转基因食品,通过碰剑买通患者做假证,一条自己找狗粮吃的狗是不能信任的
z**********e
发帖数: 22064
1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扬州十日记
庾案:

此钞底本为国学扶轮社的《中国内乱外祸历史丛书》上海书店翻印本(更名为《
中国历史研究资料丛书》)。

底本为繁体,录入时悉改为简体,但“馀”,“於”,“後”三字俱按原本未改
。如有录入或简化失当,请与钞者联系。
-----------------------
扬州十日记
[明]王秀楚

己酉夏四月十四日,督镇史可法从白洋河失守,踉跄奔扬州,坚闭城以御敌,至
念四日未破。城前禁门之内,各有兵守,予宅西城,杨姓将守焉。吏卒棋置,予
宅寓二卒,左右舍亦然,践踏无所不至,供给日费钱千馀。不继,不得已共谋为
主者觞,予更谬为恭敬,酬好渐洽;主者喜,诫卒稍远去。主者喜音律,善琵琶
,思得名妓以娱军暇;是夕,邀予饮,满拟纵欢,忽督镇以寸纸至,主者览之色
变,遽登城,予众亦散去。

越次早,督镇牌谕至“内有一人当之,不累百姓”之语,闻者莫不感泣。又传巡
军小捷,人人加额焉。午後,有姻氏自瓜洲来避兴平伯逃兵,[兴平伯高杰也,
督镇檄之,出城远避。]予妇缘别久,相见唏嘘;而敌兵入城...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2188
20
我对这个具体问题没有研究,楼主引用的文字之真伪我也没有去验证。
只说几个常识:
1)中国历史的一个传统,御史风闻奏事,不负任何责任。也就是说,御史奏章不管说
什么,对的错的,他不负任何责任。任何人不能因为御史说了错话,或者造谣而攻击他
,或者打击报复。压制言论可是非常臭的一个名声。周厉王的那个故事,是古代的启蒙
课本,谁都知道。
你不能用今天的常识去理解古人。今天,你可以告别人造谣,但是在古代,你不能说御
史造谣,否则别人会说你“身正怕什么影子斜”,或者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所以,御史的奏章里面,连造皇帝的谣的都很多。他可以说这是“民间传言”,向朝廷
报告民间舆论。就拿最近的清末来说,御史说一个省饿死了一半人的,说曾国藩要造反
的,说湘军杀良冒功的,把一县百姓,尽都屠尽的,都比比皆是。
2)苏东坡可能不是御史。但是,当时的言论斗争确实很激烈。
古代,王安石名声不好。都说变法是北宋灭亡的原因。
但是,以前中共的历史,又把王安石捧上神坛,所有攻击王安石的,都是诬蔑。
现在,似乎又朝另外一个方向摆动过去了。
另外,在古代,很多事情证伪也不容易。汉武帝的“户口减半”,谁来证伪? 那是一
种...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清末:盛宣怀逃亡记
他创办了中国
第一个股份制企业 轮船招商局
第一家银行 中国通商银行
第一条铁路干线 京汉铁路
第一所大学 北洋大学堂(天津大学)
第一所高等师范学校 南洋公学(上海交大等)
第一座公共图书馆
中国红十字会
……
他是盛宣怀(1844-1916),江苏常州府武进县龙溪人。祖父盛隆,举人出身,当
过浙江海宁州知州;父亲盛康,进士出身,当过布政使。
因受到李鸿章赏识,成为清末洋务派的代表人物。
盛宣怀逃亡了,藏进了美国驻华使馆,这一事件,迅速轰动了整个世界。这位67岁
的大清国正部级干部,成为全球各大报纸争相报道的焦点人物。
这是1911年10月27日,距离那场日后被称为“辛亥革命”的暴动,仅仅17天,其受
关注程度却丝毫不亚于在遥远的华中地区正在进行的血腥战争。
一、逃亡者
1911年10月27日,大清国国会(资政院)通过了一份特殊的决议,要求中央政府对
邮传部部长盛宣怀“明正典刑”。
堂堂国家立法机构,在证据阙如的前提下,以“民意”和“宪政”的名义,不经审
判程序,以100多人投票表决的方式,要求处决一位政府高级领导人。这无疑是世界议
会史上的一个奇观。
此前两天(10月25日),资政...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518
22
崔永元已经意识到他触及了一个巨大的国际利益集团,情况远比一开始他与方舟子就转
基因食品吃还是不吃斗微博时严峻得多......
作者:曹明华(旅美华人、生物学家)
一、揭露真相的选择
2013年,我第一次见到崔永元,他当时赴美拍纪录片。
我见到他时,他刚下飞机,接待人员安排了一个挺气派的餐厅就餐。那之后,吃饭都是
简简单单,他挺疲劳的,也没什么胃口, 大家也就跟着他一起吃面条或者简单的饭菜。
在这之前,我对他印象不深,因为没有机会看中文电视, 所以我一次都没有看过小崔
的电视节目。唯一的一次交集是,1999年,我的好朋友是崔永元第一本书《实话实说的
实话》的责任编辑,崔永元来新落成的上海书城签名售书,我正好也被邀请回国在书城
签名售书《世纪末,在美国》,责任编辑的她就送了一本小崔的签名书给我,又送了一
本我的签名书给小崔。
第二天午饭后,他站在外面抽烟,我走出去跟他聊天,我们聊到方舟子和肖传国,还有
转基因的一些事…… 他忽然显得思维有些跳跃,“我的公益基金会是普华永道审计的
,不怕他们查,”我的思路有点跟不上他……“这几天在美国,我还不太担心,在国内
,要给你弄个车祸什么的很容易的……...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518
23
"我参与校对过的我们其中一位反转网友的书,已经通过了出版社的排版校订,就在付印
前夕,利益集团风闻了,便赶来与出版社达成协议,以XX万买下这本书的版权——他们
买下版权不是为了出版,而是为了将这部书永久性地封存起来!转基因利益集团有的是
钱,在封锁、“搞定”媒体上颇有手腕。"
说明利益集团的势力越来越大

发帖数: 1
2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魏忠贤的自我感觉
作者: 张鸣
魏忠贤是自打有宦官的历史上,堪称头号的权宦。在得势之时,说权倾朝野,都有点不
够用,当时如果他想篡权做皇帝,篡也就篡了,没有任何问题。别的权宦,是蒙蔽了皇
帝,而他当政,则是那个长不大的皇帝明熹宗朱由校,自己主动把权力让给他的,好自
己玩去。
正因为如此,别的权宦,把持朝政的时候,多少有点罪恶感,自己知道自己干的事儿不
够正当。但是,魏忠贤却觉得,自己干的都是为国为民的好事。他自称厂臣,而厂臣忠
勇为国的事迹,那年月天天在讲,讲的人耳朵都听出茧子来了。
魏忠贤未发迹的时候,人送外号傻子,为人还不错,不仅高大威猛,还善于射箭,在太
监堆里,挺随和,挺仗义的。就因为这个,明熹宗的奶妈客氏,才抛弃了原先的相好,
跟了他。就因为这个,有恋奶妈情结的明熹宗,才会重用魏忠贤。这点“知遇之恩”,
也的确让魏忠贤对这个二货皇帝,忠心耿耿。
做太监的,在明朝是京师一带的混混的一个出路,不管因为什么把自己割了进了宫,鉴
于阉人的社会地位,即使后来混好了,被人尊一声公公,也都有很强的自卑感,断然不
会自比古代的圣贤。可是,魏忠贤的自我感觉,却是诸葛亮。他一直觉得,他跟诸葛亮
一样的具有谋略,一...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1699
25
第六章,春哥磨面卷安亭,阳仔养猪定西川。
有人可能会奇怪,小熊为什么会把安亭事件算作一个拐点?如果看过小熊 的十月
围城篇,应该明白。为扫盲,小熊回放一下。神教开国以来,内部派系斗争的脉络,先
是五老共治,之后卯系尾大不掉,反出教主门墙,教主调五马进京勤 王,结果麻二哥
护主不成,卯系进一步坐大。教主又开风闻言事之风,想借体制外呼声为清君侧作舆论
准备,又被卯岳以反右为名联手反制,政治上连续失分的教 主,想在经济跃进中得分
,扳回劣势,又败,被迫在7千人武林大会后闭关静修。之后,教主还是老思路,每每
欲靠煽动社运浪潮,来撼动教内已然成形的卯系地 位,但四清,包括516,体制外社运
,学运每想露头,都被卯系用派工作组的方式,强行压制。教主难以借力。不得已,只
能靠与虎岳二系结盟的方式来运作倒 卯。靠三虎制双刀,靠岳系的衙内党去冲击卯系
的铁桶阵。卯没防着这招,被背后一刀击垮。但要注意的是,这时教主还没抢到天王山
,按岳系的算盘,搞掉卯系之 后,空缺由本派接收,衙内们可以提早接班,顺便再打
一打17年来的老右死老虎们,而在自己与教主之间,再拱三虎来当个缓冲,事就完了。
可教主不是这个意 思
c*****t
发帖数: 520
2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愚蠢小猪:《刷盘子读书》
对原文所说的日本发展情况,有一点质疑。
原文说:
“其实,日本的70年代以前还很穷。有很多电影或记录片反应了这个情况,如小孩围着
美军要巧克利,或到美军基地去卖春。比如,在东京立川,有个很大的公园――昭和纪
念公园,70年代以前是美军基地,所以当时的立川也就象个大妓院。这是我听老一辈日
本人说的。”
其实原文本身也有些矛盾:
“工程技术人员夜以继日忘我劳动,完成艰难的转型,毕竟是转行。以厂为家,不计报
酬。其实也没有报酬,政府没钱,只能保障基本的食品配给,工厂也没钱,日本生死未
卜,怎能计较个人得失。就这样渡过了战后最艰难的岁月。进入50年代,日本逐步打开
国际市场,原料大量输入,各工厂重新运转起来,原来的产业大军又成建制地回到岗位
。进入60年代,团块世代推动日本进入黄金时代。”
那么日本究竟是在什么时候进入繁荣期的?1960年代,还是1970年代?按照我看过的不
少日本人的论著,1964年东京奥运会时,日本社会已经很繁荣;而在1970年代,特别是
1973年石油危机后,日本经济要比1960年代差。
例如新井一二三的《我这一代东京人》中有如下描述:
“现在许多人都说,奥运会以前和以后... 阅读全帖
t********6
发帖数: 1728
27
当下的中国的政治制度有些是历史上最差的,理由如下(咱们只和中国历史比,不拿西
方那一套比较;另外,您要骂街,出门右拐,谢谢)。
1. 首先现在官员及人才的选拔机制,和魏晋南北朝的门阀制度最为相近。一个人
才的选拔,从上学,到找工作,现在的制度就是拼爹妈,看看谁的爹妈是李刚(当然李
刚也有大小的说)。而且,现在的权力控制使得平(贫)民从下往上升的路基本堵死了
(个例当然会有)。通俗地说,就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从秦以来,
尤其唐宋以后,包括明清,以及太祖爷的时代,底层的人都有机会进入到最高统治集团
(比如两汉的察举制,唐以后的科举等等,太祖爷早期时的高考),惟有东汉开始,盛
行于魏晋南北朝的门阀制度,把这条由下而上的路堵得比较死。现在的中国的政治制度
有如此演变的趋势,官二代(还有富二代)的盛行就是一个明确的信号。
2. 其次,现在的监察制度也比不上历史。从西汉到明清,监察机构的名字虽然有
了很多变化,但是其机构的相对独立性(主要就对皇帝一人负责),而且可以风闻奏事
(当然会有诬陷的),比起现在的所谓纪检委在党委的领导下的监察力度要强不少。古
代,除了皇上不能被...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13
28
中国52军浴血奋战诺曼底,才使中国获得五常席位
根据最新美国解密的文件,经过有良心的历史学家的发掘,发掘出不为世人所知的过
去,蒋公在二战期间,不但把目光放在了中国战场,更放在了欧州战场, 而这些史实却被
TG的教科书埋没在了历史中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军一直被认为是无能的代名词。殊不知
,在一九四四年的诺曼底战场上,一支国军部队用鲜血告诉了世界,什么是国军的血性
。在二战之后成立的联合国当中,中国取得了至关重要的五常席位,从而获得了国际事
务的发言权。世人都以为这个席位只不过是罗斯福等巨头们的施舍,殊不知,它却是由
几万国军战士的鲜血换来的,在美国最近解密的二战档案中,这段历史真相才展现在世
人的面前。
让我们把时钟调回到一九四三年五月,此时二战已经进行了四年。在东欧,经过斯
大林格勒战役,苏联已经转入战略反攻,纳粹德国节节败退。在西欧,经过不列颠空战
失败的德国空军早已无力控制英吉利海峡的制空权。在这种有利形势下,丘吉尔和罗斯
福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商讨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同时,面对胜利的曙光,罗斯
福初步提出了联合国的构想,提议由英美苏法中担任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 阅读全帖
m**y
发帖数: 5225
29
第二章
何局长遇到30年警察生涯中最严峻的时刻,现场清理出11具尸体。紧急成立破案
指挥部,鹤岗市四门落锁水泄不通。
外界接到的第一个报警电话是由南山矿调度室打出的,打到了距离南山矿最近的
六号派出所。以后六号地区也因也因此案而远近闻名。
六号所治安民警段崇先后来在材料里写道:
1995年1月28日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这天我同郝所长值班。晚7点26分接到
南山矿调度打来电话,语调不清,说话着急,称南山矿保卫科被抢,火力不够,请支援
。。。。。。
段崇先个子不高,团脸,精干人。1990年6月到所任户籍警,负责南山区28、29居
民委员会管片。1994年4月任治安警,兼管28委外勤民警工作。他一向踏实肯干,对负
责范围内的各类人口、家庭结构等情况比较熟悉,被评为模范民警,也是个被认为很有
前途的小伙子。
南山矿的电话使段崇先先感到紧张和困惑。“火力不够”是什么意思?对方的“
火力”有多强?幸而所长郝亦堂就坐在窗前,他三言两语汇报了情况,郝所长脸上麻木
了一瞬间,马上用命令口吻吩咐:
“快喊扬子,一起走!”
扬子是司机,一见段崇先的脸色就翻身下床。作为警察,都知道什么时候不能开
玩笑。
... 阅读全帖
I********l
发帖数: 8702
30
“我爸是李刚”是社会问题,折射出我国先富的社会地位还不够高的深层次矛盾。或者
换一种说法,就是说,待富们还不能够准确的在人群中识别谁是先富,所以就容易产生
矛盾。
在美国,先富基本住在富人区,出门有喷气式飞机,下车住高级豪华酒店,压根不会和
贫民区的未富在生活中有交集,所以也就大路朝天,各走一边,没有矛盾了。
但是中国人比较多,地方比较挤,让待富们都躲着先富也不是办法。更何况万恶的文革
教的刁民们都爱造反,不懂得尊重先富身体里流动的蓝色贵族血液,所以这个问题以后
还会越来越突出,一定要想办法解决。
我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可以恢复中华民族的传统。
比如说,以后先富们可以也分成几等,最高级的出门穿紫服,戴绿冠,腰缠玉带,叮当
作响。
稍次一点的,可以穿黄马褂,为了防伪,可以每个人带一个大戒指。具体可以跟大闸蟹
商家取经。
反正就这么一个意思。其实我这个创意来自于企业形象识别。意思就是,老百姓隔大老
远的就能看见先富,躲着点,就不会有冲突了。
或者,要不要发明一种香水,一定要顶风闻八里的那种?这样,富人到哪,瞎子都能闻
见。
w*********g
发帖数: 30882
3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晒晒FLG近年来的累累败绩
FLG比当年的大汉奸汪精卫还要彻底。汉奸汪精卫好歹还说个“曲线救国”作挡箭牌,FLG直接就是反华,仇华,仇视所有的中国人和整个中华民族。这样的骡子群体只能是中美两国竞争的畸形产物,无可能持久。随着美国的逐渐衰落,FLG的结局也只能是树倒猢狲散。大家要珍惜生命,远离轮子。这个世界终究属于中国人(或许还有犹太人)。
========================================================================
晒晒FLG近年来的累累败绩
相瑞
今年的7月22日是中国政府取缔FLG十一周年的纪念日,笔者借此机会晒晒FLG自2006年
以来的败绩,让更多善良的人们看清FLG究竟是什么货色, 以便警惕之、远离之。
一、2006年的败绩
(一)大搞“退党”“九评”,沦为笑料
FLG一度大肆鼓噪的那个“三退”搞到今天,早已无人问津。靠着那种“巫婆在纸人身
上扎针诅咒”的旧法术,把个“退党”数字越飙越大,甚至离奇的不能使人相信,难道
真能左右中共?岂不笑掉大牙。
至于号令弟子 “饱和轰炸”的“九评”,更是违背历史的离奇造谣,最多的不过是当
年国民党污蔑...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7628
32
据“中央社”16日报道,隶属美国国务院的美国之音(VOA)今天向国会提出2012年
会计年度预算,其中大删汉语普通话广播预算800万美元,裁员55%。
美国之音以44种语言对全球广播。在明年度的预算中,有两种语言广播预算遭删减
,一是克罗西亚语,一是中文。其中克罗西亚语是小删,中文普通话则大幅裁员55%,
广东话更全部删除。
目前美国之音普通话广播有69名员工,依据新会计年度预算计划,将裁员38人,只
剩31人;广东话广播的7名员工则全部裁撤。
美国之音中文部员工是在预算送达国会前夕,才风闻裁员计划,听到裁员消息都非
常错愕。
w*********g
发帖数: 30882
33
两报两台倒闭了第一家
来源: ywa1968 于 2011-02-17 16:42:51 [档案] [博客] 旧帖] [转至博客] [给我悄
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82次 字体:调大/调小/重置 | 加入书签 | 打印 | 所有跟帖 |
加跟贴 | 查看当前最热讨论主题 美国总统奥巴马财政预算的一部分,美国之音因财
力不支全面取消粤语广播,并将于2010年10月1日开始停中文广播。
美对华宣传 策略正转向
16日,隶属于美国国务院的美国之音(VOA)向国会提出2012年年度预算,计划自今年10
月1日开始全面停止其普通话短波、中波及卫星电视广播节目,全面取消粤语广播,大
幅删减中文广播预算800万美元,裁员55%。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评论员洪琳表示,美国之音的大幅裁员主要是因为广播这种形式已经
无法满足美国对中国的宣传力度,导致它宣传策略的一种转变。
洪琳称,在历史上电台大幅裁员的原因大致有三种。其一是因为国家财力不支,典型的
例子就是莫斯科广播电台的裁员。当时苏联解体,国家已经无力支持,所以这个全世界
语种最多的电台就裁掉了大部分语种的员工。
洪琳分析说,时代已经不同了,美国政府认识到... 阅读全帖
d**e
发帖数: 2420
34
http://news.ifeng.com/world/special/ribendizhen/content-2/detai
3月16日,浙江部分地区出现食盐供应异常波动。截至17时,已有宁波、绍兴、宁海、
诸暨、萧山、永嘉、三门、临海、庆元、江山等市县出现群众排队抢购食盐的现象,并
有蔓延趋势。初步调查了解的情况看,市民主要担心两点:一是受地震和核辐射影响,
担心吃的食盐会遭污染;二是炒作者利用危机散布谣言,导致消费者担心食盐库存不足
,近期会大幅涨价。但是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炒作者要炒作盐,而不是其他呢?
意识较薄弱,操纵食盐容易
大多市民没有意识,尤其是一些听风闻影的消费者更加是容易作为操纵者的对象,稍微
一拉高价格,消费者便马上跟风。据不完全统计单3月16日一天浙江已有174家超市食盐
供应紧张,部分超市已经开始断货。
控制原盐成本低
以山东为例,年产原盐2000万吨(其中单潍坊年产原盐1500万吨)日产量原盐54790吨/左
右按照目前原盐市场价格300-315元/吨(含税)左右计算,买存一周的产盐量(岔河、羊
口、老河口等6个货场,可容纳原盐120万吨至200万吨),炒作... 阅读全帖
o******e
发帖数: 575
35
刘菊花、方舟子妇夫造假是谁逼出来的? (231 查看)
发布: 亦明
日期: April 11, 2011 01:05PM
2011年4月8日,被抄袭剽窃丑闻纠缠不休的“打假斗士”方舟子,作为中共杭州市委组
织部和中共杭
州党校的贵宾,专程跑到杭州,上午给杭州市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讲课(林尧:《如何辨
别“伪科学”
方舟子给你支招》,见当日杭州网),下午又跑到杭州师大,面对着观众爆满的大厅,
语出惊人:“学
生造假有时候是被逼出来的”。(袁春宇:《方舟子杭州演讲:学生造假有时候是被逼
出来的》,见
2011年4月9日《钱江晚报》)。
谁都知道,方斗士“眼中容不下沙”,打假十年来,刀下之鬼,不要说博士生、硕士生
不计其数,就连
本科生、高中生都逃不过他的毒手。例如,2004年,有报道说南京大学本科生朱涵在校
期间发表了十
篇论文,被美国著名高校录取。这样的新闻岂能逃过方斗士的火眼金睛,他一口断定其
中必然有假。
于是,新语丝的“打假网站”立此存照上就出现了“南京大学朱涵事件”专辑。(见:
[www.xys.org])。2009年,方舟子风闻某市长在清华大学读书期间发表的论文涉嫌抄
袭,他于是... 阅读全帖
h*******2
发帖数: 5093
3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惨绝人寰的“信阳事件” ZZ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jirentixiang (青天白日满地红),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惨绝人寰的“信阳事件” 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pr 13 00:08:33 2011, 美东)
http://xgc.merseine.nu/wh/famine/Reports/DyUu01.html
惨绝人寰的“信阳事件”
丁 抒
[新观察]·文库版·大饥荒档案 www.xgc2000.com 转载时请注明作(译)者及出处
一九六○年大饥荒时“大批农民非正常死亡”的情况,今人已难以想像。
据当年在周恩来身边工作的张文才回忆:“有些地方甚至饿殍遍野,总理为
此忧心如焚”。
在大跃进前一年的“反右运动”中被打成右派分子的作家白桦是信阳人。
他当时正在上海郊区的一家工厂劳动改造,同居一室的同乡从信阳探亲回来,
对他讲了如下一段话:
我刚从咱们家乡回来……俺家里的人都饿死光了……只剩下俺姑,她的
儿子也死了……她咋活下来的呢?……有一天夜里,一只饿得只剩两张皮的
猪冲进她的院子,她连忙关上门,一棒就把饿昏了的猪敲死了,... 阅读全帖
a*****d
发帖数: 4029
37
会和KATE一起坠海身亡。
M*******o
发帖数: 632
38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Salon/31325195.html
发信人: MonkeyBro (猴哥), 信区: Salon
标 题: 为什么要干掉刘少奇? --(反思中共之八)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y 6 11:06:47 2011, 美东)
首先要阐明的是,刘少奇并非一只好鸟, 他也是踏着无数人的血迹靠溜须拍马爬上来
的。。。 这个以后再论。
大跃進开始时,刘少奇虽然不满,行动上仍随波逐流。当大饥荒铺天盖地而来,彭德怀
在庐山大声疾呼时,刚当上国家主席的刘少奇不但没有跟彭站在一起, 反而助纣为虐,
全力以赴把彭干掉了。但到一九六一年初,他知道全国已饿死了三千万人。这年四、五
月间,他回到湖南老家去视察。故乡行使他亲眼目睹人民的极度苦难,给了刘少奇巨大
的心理冲击,他下决心要设法制止毛。回乡期间刘少奇去探望他的姐姐。姐姐早年出嫁
的家庭在共产党掌权后算作“地主”,是“阶级敌人”。她偶尔给刘写信讲到艰难的生
活,刘回信给她讲些冠冕堂皇的大道理。如今他带来的是更人情味的东西:五斤大米、
两斤饼干、两斤糖果、九只咸蛋、一瓶... 阅读全帖
b*******y
发帖数: 4304
39
大约需要减免近期的20B, 这个数字对于土工到时不大, 估计会答应吧
x****o
发帖数: 29677
40
中国减免美国债务,天朝宇宙第一
m*******h
发帖数: 601
41
这个不知道技术上可行吗?美债是在金融市场流通的,好像和非洲小土国的欠债不是一
个概念。
r*****y
发帖数: 53800
42
美帝要求tg为了大局着想。
l******t
发帖数: 55733
43
不能平白减免,200亿?总要搞点回报。
s*****m
发帖数: 1155
44
减免一部分债务可以,但要求对中国开放高科技,而且要禁止美帝的大杀器
n****o
发帖数: 1167
45
我共为世界和谐必将作出最大贡献。
m*****t
发帖数: 2800
46
停止边境地区的敌对性侦察飞行总可以吧。
停止资助渡轮运,XX花革命,有木有?
r*******3
发帖数: 10886
4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造谣不但可耻,而且该杀
既然你说难以界定,那我给你个例子:我小学的时候,几个人造谣说学校里来了外国人
抓了小孩打不能生育的针,这个传言以惊人的速度几乎传到了所有在上学途中的孩子包
括在家的孩子那里,结果就是那两天学校停课,老师上门通知才平息下来。你说这种谣
言是不是也难以界定,属于风闻言事呢?
最近一个例子,昨天还在版上那帖子,必胜客吃披萨发病死了,法医鉴定也有,但家人
就是推测是吃了水果和海鲜,然后纠集亲属闹事,是不是也有道理呢?是不是立马关停
所有必胜客整改呢?
p*****p
发帖数: 19331
48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胡宗南奉命“围剿”陕北革命根据地。张灵甫率部追击红一方面
军,一直到岷县,从马上摔下来摔伤,回到西安养伤。虽然受伤,但能够回家与娇妻团
聚,张灵甫甚感欣慰。然而,张灵甫因伤情却无法与妻子同房,这意料之外的尴尬使俩
人心中十分苦涩。过了一段时间,张灵甫风闻吴海蓝跟陪他疗伤的副官常常出双入对地
去看电影,张灵甫便派人盯梢。当此事得到证实后,他不由得勃然大怒。张灵甫虽怒气
填胸,但他还是强压住怒火镇静了下来。几天之后,张灵甫与吴海蓝一起前往长安老家
看望老父。到家后见过老父,张灵甫便不动声色地带吴海蓝到后院看花。当吴海蓝弯腰
去赏花之际,张灵甫掏出手枪,“呯”地一声,吴海蓝当场毙命。张灵甫开枪打死吴海
蓝之后,立即神不知鬼不觉地返回了军营。不料西安报界捅出了他的杀妻恶行,一时间
闹得满城风雨。西安市妇女联合会给宋美龄发去电报,要求保护妇女,严惩张灵甫。正
在帮助蒋介石推行“新生活运动”的宋美龄当即向蒋介石报告此事。为了应付舆论的谴
责,蒋介石电令胡宗南将张灵甫解往南京,监禁法办。因胡宗南视张灵甫为心腹干将,
对蒋介石的电令十分不满,但又不能不执行。无奈之下,只好对张灵甫即... 阅读全帖
c****n
发帖数: 21367
49
这样他们就可以什么都不干,光靠质疑过日子,还是人上人的日子
清流、御史、“风闻奏事”
这些词有没有让你想到什么?
j******n
发帖数: 17
50
御座前,群臣正在为一件国事脸红脖子粗地争论着,皇上则坐在上面一言不发,他静静
地听着。他知道这些个大臣分了多少派,他知道这些个大臣来自于何地,他对他们中的
每一个人的出身都了然于心,他知道他们中哪些出身显贵,哪些出身书香门第,哪些出
身贫寒,哪些人家里祖上三代都是文盲。他还知道,他们除了皇亲国戚以外,无一不是
通过严格科举制度选拔出来的文武精英,精英中的精英。
圣天子知道他们对问题的看法代表着国家哪个地区和社会哪个阶层的利益,他知道他们
中每一个人的见解与其所受教育和经历的关系,他在听取这些顾问的争论后,能更好地
理解他们所阐述的问题的实质,能猜出某大臣赞成或反对的背后真正原因。于是他根据
他的理解作出的判断,并不根据正方和反方人数的多少而做出取舍,而是根据他综合各
方的意见后,从整个大局出发,从维护江山社稷繁荣昌盛的长远目的出发而最终作出裁
决。或许十个大臣里正方有九个,反方只有一个,可圣天子觉得这一个大臣说得有理,
就采取他的意见。
这不就是最好的民主吗?大臣虽然不是百姓一人一票选出来的,但百姓绝对愿意这个大
臣代表行使自己的权力,这已经得到了整个社会整个文化的共识。举个例子,今年...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