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 发帖数: 43471 | 1 引爆這場運動起因是兩起法院輕判性侵兒童案。一件是高雄男子林義芳性侵6歲女童,
但高雄地院以女童當時沒反抗而認定「未違反女童意願」,輕判3年2月;另一起是男子
吳進義性侵3歲女童,最高法院以無法證明被告違反女童意願而發回更審
為抗議法官連續輕判性侵兒童惡狼,國內首場透過社群網站臉書發起的白玫瑰運動,昨
晚在北市凱達格蘭大道登場。來自全台各地、估計有1萬5千名民眾自發性參與,家長身
穿象徵司法已死的黑衣服、孩童身穿象徵純潔的白上衣,人人手持代表聖潔與純潔的白
玫瑰,在凱道以歌聲和演講,表達要求司法改革、保護幼童的決心。 社運界指出,白
玫瑰運動是繼1997年,民眾因藝人白冰冰之女白曉燕命案、不滿治安現況遊行抗議後,
近13年來台灣最大規模民眾自發性為公共議題走上街頭。13年前兩次遊行有10萬人參與
,昨人數雖沒上次多,但政大社會系教授顧忠華強調,這次運動相當成功,堪稱網路社
運代表作。 面對民怨,總統府昨發新聞稿回應,馬總統認為司法固然要獨立,但也要
貼近民眾感受;對於不適任法官退場機制問題,司法院研擬的《法官法》草案已訂有司
法官評鑑、監督及淘汰機制,希望立院早日三讀通過。司法院祕書長沈... 阅读全帖 |
|
c*****r 发帖数: 529 | 2 宋佳從小生活在一個單親家庭,至今不知道父親的模樣,因此也造成她極深的戀父情結
。就是因為這樣的戀父情結,宋佳在21歲那年,嫁給了比她大21歲、京劇界首屈一指的
人物張學津。而根源卻是因為盲目崇拜導致的婚姻。當時宋佳從上海戲劇學院分到了北
影廠,舉目無親,在那種情況下認識了張學津。在一次張學津的演出結束後,雷鳴般的
掌聲將宋佳深深的震撼了。然後就跟張學津要簽名、合影,並有了聯繫。一次,宋佳打
電話給張學津,希望能見一下,張學津很高興地領著宋佳回了家。
沒想到,張學津的父親張君秋非常喜歡宋佳,竟表示希望他們倆能在一起。不久後,張
學津在天津演出,時任天津市委書記的李瑞環,在演出的宴會上對他們說:「我給你們
做證婚人了,你們倆就結婚吧!」就這樣,宋佳在與張學津相識3個月後,閃電般結婚了
,當時宋佳剛滿21歲。宋佳與張學津的結合,被外界稱為「才子佳人的組合」,男的風
流倜儻、女的傾國傾城。當時她剛畢業,很多人就曾不看好這段婚姻。有些人說「這麼
年輕漂亮嫁一個比自己大那麼多的,是不是貪圖榮華富貴」,甚至說「宋佳從手指頭上
,帶到胳膊肘上都是珠寶玉器」。婚後兩人生下一個女兒,在她們的女兒兩歲那年,... 阅读全帖 |
|
d********f 发帖数: 43471 | 3 作者:常凯申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3950151/answer/21510560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同學們,同學們,靜一靜,聽我說。這次全臺灣大停電,我們都很生氣,但我們要找到
真正應該出來負責任的人,找到問題出在什麼地方,然後才能根據問題改進,對不對?
有的同學吹不到冷風就罵無辜的小英,罵是該罵,但大家應該知道該罵誰更有助於解決
問題,對不對?有的同學把矛頭指向反核,說民進黨當時反核反錯了,導致我們現在沒
有電用。但這樣的觀點真的對嘛?我們來看一組數據:這是全世界電力消費量前20的地
區,我們看一下就發現,厚~原來我們臺灣居然用了這麼多的電,我們的人均耗電量,
在這個表格裏,是僅次於老美、老德、加拿大、澳洲之後,位居第五的。對岸強國的人
均用電量,還不到我們的一半。所以說,大家沒必要因爲一次停電就抱怨多多,要看到
我們在用電上已經是屬於已開發地區,今天的臺灣電力水平在世界上仍然是超贊的~所
以說,那些借着這次停電,就污蔑反核團體,根本是找錯了對象。畢竟我們發的電已經
是... 阅读全帖 |
|
c******n 发帖数: 16666 | 4 同學們,同學們,靜一靜,聽我說。
這次全臺灣大停電,我們都很生氣,但我們要找到真正應該出來負責任的人,找到問題
出在什麼地方,然後才能根據問題改進,對不對?有的同學吹不到冷風就罵無辜的小英
,罵是該罵,但大家應該知道該罵誰更有助於解決問題,對不對?
有的同學把矛頭指向反核,說民進黨當時反核反錯了,導致我們現在沒有電用。但這樣
的觀點真的對嘛?我們來看一組數據:
這是全世界電力消費量前20的地區,我們看一下就發現,厚~原來我們臺灣居然用了這
麼多的電,我們的人均耗電量,在這個表格裏,是僅次於老美、老德、加拿大、澳洲之
後,位居第五的。對岸強國的人均用電量,還不到我們的一半。所以說,大家沒必要因
爲一次停電就抱怨多多,要看到我們在用電上已經是屬於已開發地區,今天的臺灣電力
水平在世界上仍然是超贊的~
所以說,那些借着這次停電,就污蔑反核團體,根本是找錯了對象。畢竟我們發的電已
經是大大超過世界平均水平,甚至我們的人均用電比發達國家日本還要多。所以說,根
本就不該有電不夠用的狀況,更不需要靠核電來彌補缺口的。
那現狀的用電缺口是怎麼產生的呢?恭喜你,能想到這一步,就說明你具備了獨立思考
的能... 阅读全帖 |
|
|
S**r 发帖数: 2478 | 6 sorry, myelsa mm是不相信三位一体的。
这就是三位不一体的证据之一阿。 |
|
m****a 发帖数: 9485 | 7 第十九章
拉摩那獲得永生之光,看見救贖主──他一家人都進入一種異象狀態,很多人見到天使
──艾蒙奇蹟般受保護──他為很多人施洗,在他們當中建立教會。約主前九○年。
1 事情是這樣的,兩天兩夜後,他們打算將他的身體抬到墳墓裡,即他們用來埋葬死
者的墳墓裡。
2 王后聽說艾蒙的名聲,便差人去請他來見她。
3 事情是這樣的,艾蒙奉命來見王后,想知道王后要他做什麼。
4 王后對他說:我丈夫的僕人讓我知道,你是神聖之神的先知,擁有奉祂的名行許多
奇蹟的能力;
5 所以,如果真是這樣,我希望你進去看我丈夫,他已經在床上躺了兩天兩夜;有人
說他沒有死,但是有 人說他死了,而且已經發臭了,應當把他放在墳墓裡;但是對我
來說,我覺得他並沒有發臭。
6 這正是艾蒙所希望的,因為他知道拉摩那王是在神的大能中;他知道不信的黑a幔
正從他心上除去,那照亮他心智的光, 是神的榮耀之光,也就是祂奇妙的良善之光─
─是的,這光將喜樂注入他的靈魂,黑暗的雲散了, 永生之光在他靈魂中點燃;是的
,他知道這使他的肉體凡軀不勝負荷,他在神裡面被帶走了──
7 所以,王后的要求正是他唯一的心願。因此 |
|
|
E*****m 发帖数: 25615 | 9 阿一第一個說,不過不確定他是指獸的數字,所以littletshirt 也發。 |
|
l*****a 发帖数: 38403 | 10 老霍,老问题,你智商多少?
我可不是转贴,是把你的垃圾发回来给你的弟兄姐妹们欣赏欣赏,和大家分享观赏你这
个人肉刷屏炸版机的乐趣阿, 老霍,你现在了解了么? |
|
E*****m 发帖数: 25615 | 11 補充一下 水王貼的裡面廢墟地點 阿爾明納 就是 Al Mina
WIKIPEDIA 裡提到的。 |
|
l*****g 发帖数: 1066 | 12
水王阿,看见我的不完美,一定要追下去啊。别管我能否承受。衷心感谢。
就如你那说我烂泥扶不上墙的贴,不用删。别听nana的。 |
|
r****r 发帖数: 755 | 13 ㈠、初果:
梵文稱爲須陀洹果,譯爲預流果,即初見真理,得入聖者之流。依論師說:“初果
聖人是以智慧覺悟,見惑斷除。”他們不爲知見上的煩惱所迷惑,對佛法有絕對的信心
。經中說初果聖人斷除了我見結、戒禁取見結及疑結--三結。所謂“結”就是束縛的
意思。有時候“結”又稱爲煩惱,斷三結既是斷除此三種煩惱。
①、薩迦耶見(我見)結:執著五蘊身心有一個我,認爲這個我是真實的,稱爲我見。
②、戒禁取見結:執著各種不正確的戒律來修行,而證初果的聖人就不會做這種事
情了。比如有些人持牛戒、狗戒、羊戒……,這些都是邪行。
③、疑結:對三寶,戒律,過去未來的因果,以及對十二因緣産生懷疑,證初果者
無此煩惱。根據經典上說:初果聖者得到四不壞信:即佛不壞信;法不壞信;僧不壞信
;戒不壞信。對此四不壞信的信心很强,任何人都不可毀壞。假如一個人對佛、法、僧
以及戒有絕對的信心,一點兒也不懷疑,那他就是斷了疑結,意經典說他已經證悟到初
果了。
學佛者在修學的過程中,如果對佛、法、僧,以及戒律還會有懷疑,既是說他還沒
證悟到初果;如果他對佛、法、僧以及戒律絕對沒懷疑時,那肯定可以證得初果了。證
初果者又稱爲見道,既是見 |
|
r****n 发帖数: 8253 | 14 無明是對四聖諦的愚昧不知
修習十二因緣的開始是觀察無明緣行,無明就是對四聖諦愚昧不知。凡不明白苦、苦的
生起、苦的止息、及滅苦之道的人就有這種愚昧無明。相反的,無明的反面就是明、智
慧。智慧就是了知四聖諦:正觀苦、苦集、苦集滅、與苦滅道。
>「我」在受苦
當我們沒有慧觀真諦,無明(即不見不理解)就會左右行為,我們因此創造了一個「我
」。這個認為有「我」的意識是由無明創造及控制的。請你注意,第一個聖諦並沒有說
「我在受苦」,第一個聖諦說的是「此是苦;此是dukkha。」它並沒有說那個人在受苦
。可是,我們認為是我們在受苦對不對?我們認為:「我這輩子吃了很多苦……他真是
個苦命的人……她一直都在受苦……我一生中所受的苦真是多;我生下來的時候,就不
具足世間最美妙的果報,所以我著實地吃了些苦,可憐的我呀!」可是,這些苦實在是
我們由無明創造出來的。因此佛陀強調的重點是:我們應該依著智慧生活,而不是依著
無明。
這種佛教的修法是智慧之道、了悟之道,完全與了悟真理有關。當人們認為自己吃了很
多的苦,我往往不會感到特別難過,原因就在這兒。我可以說:「太不幸了,我為你悲
苦的際遇感到難過。」可是,認 |
|
r****n 发帖数: 8253 | 15 非常不錯的對十六觀智的講解。
十六觀智是任何修行證果的人必須經歷的,如果沒有這些觀智,禪修者以為自己證果,
那基本就是錯誤的。
有些人觀智會迅速連串升起,有些人會緩慢漸次升起,個別人可能會跳過其中的幾個,
或者順序有所不一。但是當中的生滅智,厭離智,行舍智都是非常關鍵的,不太可能跳
過。
從南傳的傳統觀點來說,這些都是必須要依次經歷的。 |
|
t********n 发帖数: 571 | 16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在祇洹外,露地經行。
時,婆羅突邏闍極為惡性,往詣佛所,面於佛前,惡口罵辱,生大瞋惱,加諸毀謗
,望佛慚恥。
爾時,世尊見聞是已,默然而住。
時,婆羅突邏闍見佛默然,復作此言:
「汝今默然,我已知汝墮於負處。」
爾時,如來,即說偈言:
「除祛勝負者,寂滅安隱眠。」
婆羅門言:
「瞿曇!我實有過,嬰愚無智,所為不善,今我自知,唯願世尊聽我懺悔。」
佛告婆羅門:
「汝於面前毀罵如來、阿羅呵、三藐三佛陀,加諸誹謗、種種觸惱,汝實愚小,癡
惑無智,所作不善,我隨汝故,受汝懺悔,使汝善法增長,履行不退。」
受懺悔已,婆羅門甚大歡喜,頂禮而去。 |
|
n**********a 发帖数: 438 | 17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apdmjslsjj/default.php
乙二、有漏法之別名:
如是有漏法亦稱,近取之蘊及有諍,
痛苦及集與世間,見處以及三有也。
如同有為法有不同的名稱,有漏法也可稱為近取之蘊、有諍、痛苦、集、世間
、見處以及三有。
有漏法的別名分別為七種:“近取之蘊”,有漏法作為因,可以使將來的痛苦
和一切世間的本體現前。可以用草火的比喻來解釋:草是草火的近取因,依靠草而燃燒
出來的火焰,稱為草火;同樣,依靠有漏煩惱而成之蘊,稱為近取之蘊。米滂仁波切《
俱舍論》的講義中除用草火作比喻外,還說到從果的角度也可叫近取蘊,如有果和花的
樹,稱為花果樹,同理,從有漏法中產生蘊,而且將來還會不斷產生,所以叫做近取蘊
;從本體或作用的角度,亦可叫近取蘊,比如國王的下屬,要依賴國王而存活,近取之
蘊同樣依賴有漏法,因此有漏... 阅读全帖 |
|
|
n**********a 发帖数: 438 | 19 敬錄自《皈依問答》 益西彭措堪布 開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fdf2120102dwn1.html
皈依問答(五):為什麼只有佛陀才能做一切有情的導師?
答:導師釋迦佛的色身雖然已不在我們這個世間,但是通過他所說的正法,就
能夠確定無疑地知道佛陀具備智悲力,是眾生的皈依之處。人們如果對佛陀留下的三藏
十二部作深入全面的觀察,就可以發現佛陀所說的正法都符合現量、比量、教量,而且
能夠引導眾生消除一切的苦因和苦果,由此可見佛陀證得了徹見萬法真相的大智慧;對
於這樣殊勝的正法,佛陀毫無自私地傳授給一切眾生,這說明佛陀具有深廣的大慈悲;
而且通過這樣轉法輪的方便,起到了使有緣眾生消除苦因苦果、獲得究竟的幸福安樂的
作用,這就說明佛陀具有大威力。
在一切有情之中,雖然也有自稱能救護世人的某些天人,比如大自在天、上帝
等等,但是從他們的特點來看,沒有一個能滿足上面三條標準中的任何一條。因此一切
的眾生,都需要皈依佛陀。對於大自在天、上帝等來說,也只有在真正皈依了佛陀,開
始如實的修行,最終像佛陀那... 阅读全帖 |
|
n**********a 发帖数: 438 | 20 受戒行善的殊勝日
堪欽慈誠羅珠仁波切 講授
藏曆是根據密續《時輪金剛》中所說的星象規律與天文曆算法推算出來的結論
。千百年來的事實證明,無論是藏曆的日食、月食日,以及每月望日與晦日的確定,其
精確度都不同程度地高於其他曆算方式所得出的結果。
因此,如果想在殊勝日行持各種善法,最好能依照藏曆來執行。
在每個月都有一些殊勝的日子:初八、初十、十五、二十五、三十等等。而在
一年中又有四個月都有極其殊勝的節日:藏曆正月上弦的初一至十五為神變節;藏曆四
月初七為釋迦牟尼佛誕辰日,四月十五日為釋迦牟尼佛的成道日與涅槃日。因此,該月
就匯集了三個節日;藏曆的六月初四,為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日,六月十五日又為佛陀
入胎日。因此,該月又匯集了兩個節日;而藏曆的九月二十二日,又為釋迦牟尼佛天降
日。雖然因為認定方式的不同,而使這些節日的具體時間會有少許差別,但其中最可靠
的,...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21 谢谢分享.
既然大家学习过佛法,我说说佛法理论提供的一点思考。而不是只谈人情。
<阿毗达摩概要精解>之中,对于过去作的不够好的事(对母亲)后来后悔,属于「恶
作」不善心。为什么这是不善?因为这会使心不安;而且己经发生的事无法改变,能改
变的是现在与未来。
「恶作」与属于善心的「惭」不同。
惭的特相是对恶行感到厌恶,作用是不造恶。这是对于错误的坦然∶知道、承认它是错
的,决心现在与未来不犯同样的错。
另一个方向,就是37道品中的四正勤∶已经生起的不善要断除,还没有生起的不善要使
它不生。四正勤没有提到已经过去的不善怎么办,因为已经过去了,我们能作的就是不
再犯同样的错。 |
|
n********n 发帖数: 8336 | 22 要引全:)
注意并非“投胎”,而是入胎,成胎
【復,比丘!1父母集在一處,2父母無患,3識神來趣,然復,父母俱相有兒,此則成
胎。是謂有此三因緣而來受胎。 】
識神,就是指“欲识”,故有“欲識來趣”之说,指性欲。
-----
增壹阿含21品3經[佛光本177經/3法](三寶品)(莊春江標點)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有三因緣,識來受胎,云何為三?於是,比丘!母有欲意,父母共集一處,與共
止宿,然復,外識未應來趣,便不成胎。若復,{欲識}[識欲]來趣,父母不集,則非成
胎。若復,母人無欲,父母共集一處,爾時,父欲意盛,母不大慇懃,則非成胎。若復
,父母集在一處,母欲熾盛,父不大慇懃,則非成胎。
若復,父母集在一處,父有風病,母有冷病,則不成胎。若復,父母集在一處,母
有風病,父有冷病,則非成胎。若復,有時父母集在一處,父身水氣偏多,母無此患,
則非成胎。
若復,有時父母集在一處,父相有子,母相無子,則不成胎。若[復],有時父母集
在一處,母相有子,父相無子,則不成胎。若復,有時父母俱相無子,則非成胎。
若復,有時識神趣胎,父行不在,則非成胎。若復...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17520 | 23 太多人有這種想法了, 我也有過, 也在有 :D
老中對念頭的壓制的一套訓練從小就開始了。。。
對念頭不是認同(跳進漩渦隨波逐流), 就是壓制(用一個所謂善的或者是如法的念
頭, 去取代)
控制和壓制其實可以說是一種非常被動的非常遲鈍的方法, 效率是很低的
壞事的機率比較高
這一點上黃皮貓的投降政策或許會有效, 哈哈 |
|
|
t******g 发帖数: 17520 | 25 因為討論主題是不會有窮盡的
就像是SN 5 10 一樣
1. 首先不是佛說
2. 是金剛比丘尼和心魔的對話
3. 討論being 的存在, 升起, 滅去, 是惡見
4. 正如最後說的, 如果強說, 是因為有5蘊, 才有being的這個認知,
但是五蘊是苦
所以說五蘊並不是用來解釋什麼是人的, 而是滅苦用的reference
你的觀點剛強, 我說了也沒用。。。。
所以從你的看問題的角度來講。 |
|
t******g 发帖数: 17520 | 26 你說的是有道理, 不過和我想的有點分歧
名色分别以后的 所谓“无我”,
我认为是专注后的“忘我”, 也就是把我从行为中抽取出来,
充分理解到表面上的“我”对当下是没有控制的,
而这种体会是塑造心行的工具, 在这种架构之下应该如何如理座椅
这里的无我是一个工具
证据之一就是你说的
但我看起来 佛陀不是说无常然后就无我,是说无常故苦,苦则非我
是苦,然后才非我或无我
因为不受控制,看不到前因后果就是无常,因为无常就是苦,如果是有控制的, 那么
我们可以直接灭苦, 可惜不是, 所以从无我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
但不是所有问题都是可以这样看待的, 如果上升到战略角度, 有人就用
“非我” 非我所的这个概念了
所以
ultimate 无我可以视作是一种完全依照一种不同于“以前”的, 全新的
心行架构的行为模式, 我不觉得是可以完全描述的 |
|
o**v 发帖数: 1662 | 27 ☆─────────────────────────────────────☆
ouch (只有繁體軟件的大陸人) 于 (Fri May 16 23:31:32 2003) 提到:
見題目
☆─────────────────────────────────────☆
boboli (博博*一心减肥的麦兜) 于 (Fri May 16 23:41:24 2003) 提到:
sigh………
要多人来re才行得阿
你多找人来捧场就行
☆─────────────────────────────────────☆
arkane (考拉熊Zzzz~~~) 于 (Sat May 17 01:19:00 2003) 提到:
这里人太少拉
☆─────────────────────────────────────☆
Soda (猪仔) 于 (Sat May 17 11:28:00 2003) 提到:
re
☆─────────────────────────────────────☆
ouch (只有繁體軟件的大陸人) 于 (Sat May 17 |
|
|
s*****8 发帖数: 1891 | 29 我相信阿爺多多少少會同意個教授講的野,而且果個網畢竟系有官方背景,大陸控制言
論得咁犀利,如果無上面默許,個教授的言論無可能出到街 |
|
k******i 发帖数: 5774 | 30 考慮換不換iPhone5是一個理智與感情的訣擇。
男朋友已經夠好了,大家相處也融洽,但身邊突然出現了一位條件更吸引的"高富帥",
能給你新衝擊與新鮮感,同時可能更懂得照顧你。不過,因為"插頭"和"size"都改了,
如果你想融入新生活得重新花點力氣,摒棄所有舊習慣。而且嘛,跟本來的男朋友那麼
多珍貴回憶,你捨得嗎? |
|
s*********9 发帖数: 9860 | 31 人能够来这个世界环游一次已经很不错了,而且每天都过得很好,又5使生仔又5使凑仔
,在买买提到打麻雀5使搵脚,在广东版做斑猪做得好过瘾,反正既来之则安之,天跌
落黎都系当被盖,无嚒遗憾架了!你地呢?
, |
|
|
|
l****a 发帖数: 4017 | 34 。。。。
如果真系世界末日,遗言可以留个边个啊。。 |
|
|
r*******u 发帖数: 8732 | 36 旅遊都可以好relax 嘅。
坐喺海南島或者Hawaii 個沙灘上面瞓吓曬吓太陽飲椰青。 |
|
|
r*******u 发帖数: 8732 | 38 去行吓Park 就 = 去旅行?
真係小開眼界。 |
|
|
r*******u 发帖数: 8732 | 40 大家都唔想講呢d野。百無禁忌。
瞓覺死係好幸福比啲有重病嘅人。 |
|
r*******u 发帖数: 8732 | 41 春晚睇過佢,佢好靚個舞台又好靚。
前晚咁啱轉台睇到佢話佢不幸福,咁就睇吓佢點唔幸福囉。
原來佢細個好窮好可憐嘅。不過唔窮都唔會做男旦囉。 |
|
J****0 发帖数: 2400 | 42 第一話 傾盆雪崩·逃亡末路
小時候看過的許多戲文故事,
[轉載] 阿里布達年代祭1~54 作者:羅森 (超長篇)[已更新至54章][url=http://www.eyny.com/viewthread.php?tid=5236971][轉載] 阿里布達年代祭1~54 作者:羅森 (超長篇)[已更新至54章][/url]伊莉討論區[url=http://www.eyny.com/]伊莉討論區[/url]
裡頭都有一個常見的橋段,就是每次有人要對主角說出重要線索與舕舔舞,鳶鳴鳵鳱特
別是只有他一個人知道的秘密真相時,便給暗中窺探的第三者刺殺廒弊彃彄,墓墈墆墂
沒有機會把秘密說出口。
這樣的情形,在我過去的冒險生涯中也碰過不少次蝃蜘蜒蜮,瑵瑣瑪瑲儘管我刻意
提防,但很多時候就算刻意防範窨窩窪窫,鬿魂鬾魟該死的人還是活不了,這點讓我很
無奈,而最近情況有變,我成了唯一知道真相的人,可是我每次要說出真相的時候,受
狙擊者並不是我,反倒是聽的人被狙擊滅口。
為什麼會有這種情形出現?其實我也不太清楚,或許是因為我的利用價值比較高,
還輪不到我去死吧。不過,連倫斐爾都在他自己的地頭上成了犧牲者,這就不...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17520 | 43 中華佛學學報第19期 (p179-207): (民國95年),臺北:中華佛學研究所,http://www.chibs.edu.tw
Chung-Hwa Buddhist Journal, No. 19, (2006)
Taipei: The Chung-Hwa Institute of Buddhist Studies
ISSN: 1017-7132
當佛教遇見耆那教
──初期佛教聖典中的宗教競爭與詮釋效應
呂凱文
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副教授
p. 179
提要
與佛教同屬於新興宗教思潮的沙門陣營的耆那教,不僅是佛教初興當時的主要競爭對手
之一,同樣也為佛教傳統建構中的宗教制度發展等帶來刺激與滋養。雖然彼此教義有差
異,但是由於雙方實際興起與發展的時代重疊,宗教術語亦甚為接近,在宗教文化共構
處甚多的情形下,學界戲稱兩者為「姊妹教」。礙於彼此宗教競爭,佛教看待耆那教的
態度與耆那教理解自身宗教傳統的心態不同,從而「佛教聖典中的耆那教」與「耆那教
聖典中的耆那教」之間的兩種形象存有差異。若是如此,初期佛教聖典所見的宗教競爭
暨隨之引發的詮釋效應等諸問題,值得注意。
本文擬就前述問題進行論... 阅读全帖 |
|
S*********g 发帖数: 24893 | 44 https://hk.news.yahoo.com/%E9%BB%83%E4%B9%8B%E9%8B%92%E7%B5%95%E9%A3%9F%E8%
B6%85%E9%81%8E100%E5%B0%8F%E6%99%82-%E5%AE%A3%E4%BD%88%E5%81%9C%E6%AD%A2%E7%
B5%95%E9%A3%9F-075155964.html
Joe
7用戶喜歡這個評論請登入以表示贊賞請登入以表示不贊賞0用戶不喜歡該評論
Joe • 1小時4分前 舉報
What? Only 4 days? In spite of guzzling down glasses of glucose
everyday, he can't take it any longer and calls it quits? Thousands of HK's
citizens lost a lot of income and many lost their livelihood because of this
despicable idiot... 阅读全帖 |
|
w*****r 发帖数: 7106 | 45 第四章 有關急證精神的探討
關於急證問題,印順法師持否定的態度,而現代禪則給予完全的肯定。這個問題之
所以成為爭論的焦點之一,最初是源於現代禪創始人李元松先生對印順法師的批評性評
論。他說:「至於,大乘佛教的本意果真是『人乘的菩薩行』?以及重視修證的禪者是
『小乘急證精神之復活』嗎?我認為那是印順法師個人的看法而已。」對此,印順法師
並不認為自己批評禪宗為「小乘急證精神之復活」是「個人的看法」,相反,他認為李
元松先生對他的批評沒有道理。印順法師說:
他(李元松)也不同意我說禪宗是小乘急證精神的復活,他自己卻說:「臨濟與德
山,都是禪門的天王巨星,死在他們手下,證得阿羅漢的不知凡幾」。原來禪門所證得
的,是阿羅漢,這不是聲聞乘──小乘的聖果嗎?這是現代禪的新解說,在古代禪師們
,怕都說是「見性成佛」的。我曾說:禪宗是「小乘急證精神之復活」,現代禪批評說
:「那是印順法師個人的看法」。不過事實確是如此,禪師們是證阿羅漢的,那就與我
見解相同了!
這就是說,雙方都肯定印順法師的確認為禪宗的行為是「小乘急證精神的復活」,爭論
點僅僅在於這個主張是不是正確的問題。對此,印順法師最初立論的出發點... 阅读全帖 |
|
d**********6 发帖数: 237 | 46 元音老人著
連載於《禪》刊 1991 年 1~4 期
緒說
(甲)明心見性之意義
明心見性者,明心虛妄不可得,息下狂心見真性也
明心見性者,乃明白心之妙用,皆依性體而起;從用見體,從流得源也
明心見性者,明心本無,見性本有也
明心見性者,明悟即心即性,即性即心也
明心見性者,明心性無住,一物不立,歸無所得也
(乙)明心見性之證成
禪宗
淨土宗
密宗
(丙)悟後真修
(丁)證體啟用
(戊)歸宿問題
(己)結 論
緒說
我等眾生,從無始曠劫以來,迷失自己本來面目,認妄為真,喚奴作郎,妄起貪嗔,造
業受報,如春蠶作繭,自纏自縛,無解脫時。愚者無知,安受困苦,不求解脫;智者雖
知生死事大,苦海無邊,欲求解脫而苦無其門。如古之外道六師,探宇宙萬有之緣起,
不曰神我,即謂冥諦、斷滅;今之科學、哲學,究人生萬物之根源,不言二元,即言一
元,雖各言之鑿鑿,極盡玄妙;然皆如盲人摸象,無有是處。
釋迦文佛,悲憫眾生,出苦無由,應現世間,教化眾生。四十九年隨順時節機宜,說大
、說小,說偏、說圓,說頓、說漸,披肝瀝膽,委曲開示二種根本:一者無始生死根本
,二者菩提涅槃原清淨體,以闡明人生宇宙之奧秘,揭示生死...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17520 | 47 無我的輪迴─ ─佛教的生死觀
郭朝順
華梵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
元培學報
第五期 (1998.12)
一、印度傳統的輪迴思想
生死問題是一切宗教的大問題,更是人生的大問題。吾人因何有生?為何有死?在生之
前,在死之後,吾人存在嗎?還是並不存在?這些問題並不是只有宗教家或者宗教信徒
才會追問的,而是只要知道這世上存在死亡現象之人,在他內心的深處,都會不由自主
地興起種種關於生死的諸般疑問。相傳釋迦牟尼佛出家的因緣之一,便是當其為悉達多
太子時出遊,親眼目睹老病死的現象而引發[1]。
悉達多第一次看到死亡與葬禮,死亡的現象大大地震動了他的心靈,因為「死亡」就是
離開人世,就是無論父母、親人都無法再見到死者,而死者也無法再見父母、親人、愛
人。讓我們想像一下躺在墓地的死者,孤零零地一個人處在他的棺木之中,至親至愛的
親人,在喪禮結束之後,就算再留戀,遲早也會離去,所有的生者都要去過他們人世間
的生活,有陽光,有活力,有喜,有悲的生活﹔只有那棺中之人,一個人被留在墓穴的
棺木之中,身上布滿細菌,爬滿蟲蟻,流出膿汁,化為枯骨。印度以火葬為主,火葬雖
沒土葬那般令人對於地底幽冥產生想像與畏懼,但喪禮...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48 馮 馮
前言:
本文的目的不在於尊佛抑耶,而在於佛耶同尊,並且祝陡鞔笞诮谈用芮泻献鳎纹
碜诮讨g勿再有人互相貶斥攻擊。
佛教主張慈悲佈施,耶穌主張博愛施予,伊斯蘭教亦主張人類都是兄弟應該互相敬愛應
分享施予,儒家主張先天下之憂而憂,老吾老與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道家主
張憂難互助……各教都主張孝敬父母尊長,基本上,都是相近的,大同小異而已,為什
麼要生分別之心?為什麼要互相水火?只可說是宗教的本來善意,已被部份人士曲解了
吧!
耶穌說:「天國在你心中」「施予的比受的人更有福」「愛你的親人也愛你的敵人」「
信主得永生。 」
佛陀說:「心淨則佛土淨」「六度萬行,佈施為先 」「怨親平等」「一心稱念阿彌陀
佛,得生樂土」
從這些熟知的經句,不就已經可證佛耶兩教的密切關係了嗎?如果研究深入下去,就會
發現更多的共同點。真理都是相同的,只有緣份不同。
基督教的聖經新約全書,以四大福音稱為基礎,四大福音書,是耶穌基督的及
身親信門徒馬太、路加、約翰、馬可等四位聖徒所寫,記錄下耶穌的言行及寶訓事蹟,
基督教學者與歷史學者公認四福音書是各聖徒親近耶穌的第一手資料,絕對可靠可信,
寫... 阅读全帖 |
|